登陆注册
11456200000014

第14章 东汉之士风

东汉是书生王室,重视教育。所谓开门授徒,是先生招收学生读书,称为“著录”[注:钱按:即注册。],有达几百人或几千人。尤其是汉朝之太学[注:钱按:太学即今之国立大学。],武帝时建立。先生称博士,学生称太学生,即博士弟子。

武帝时博士弟子之名额规定五十人,由郡国地方政府保送,规定要有十八岁,并具备相当程度者。在太学读满一年后可参加考试,考后按成绩分为甲科与乙科,即分为甲等与乙等。甲科者可在皇宫担任侍卫郎。武帝时除太监外,尚有郎。考得乙等的可回本乡作吏,即在郡县地方政府办事,如今之省政府之官员,即为汉朝时的吏,如服务有良好成绩者,地方长官可察举他再送上朝廷作郎。

每年有五十名学生,如此,十年便有五百名,二十年便有一千名。

汉昭帝时多加了一倍,即每年增至一百名;宣帝时又加倍,成为二百名;元帝时加至一千名;成帝加至三千名。新莽时则达到一万零八百人,故王莽时大建校舍,达到一万所区舍。据说王莽太学的建筑中,“学士同舍,行无远近皆随檐,雨不涂足,暑不暴首”,因房子均有走廊。万余学生从全国各处来到,学生均携带特别土产,大家可互相交换土产,成为一大市场。这是指西汉时期。

光武帝便是当时一万零八百名学生中之一个,东汉时学生还要增添,添至桓帝末年,每年达三万人,这是一千六百年以前的事。抗日战争时,北京大学的学生也只有二三千人,北京八间大学的学生加起来也没有东汉时期的太学生多。胡适说中国学习外国的大学只有四十年,但实际上,中国在二千年前已有国立大学了,当时称“太学”而已。

秦统一了政府,汉高祖时出现平民政府,武帝时则有了文治政府出现,东汉时到处是太学生。

当时四川省有位地方官文翁自己出钱,派学生去太学,读完回乡在本地任职,因此四川与中央有了融合,四川的文化也进步了,今日仍有人要纪念文翁,可见好人要做。

故国家要有历史才能强盛。

今日之大学生只崇拜莎士比亚,而不崇拜杜工部、苏东坡,实在是说不过去。我们的大文学家杜工部有两千万人读他的作品,读莎士比亚的不过一百万而已。

只有教育可以救中国,要有“五十年以后”的精神,今日世界各国都有大学在上课,应该有志气与他们在五十年以后比一比。

东汉时期做事的人都是读书人,都是经过考试的,世界上只有中国如此。外国人只讲多数,只重选举,不一定读书,故有政党。中国当时重视太学生,但是因为学生多了,就轻谈了。

教育有办法,社会就有办法,青年之所以伟大,因为在受教育。

东汉时期重视大学,当时有李膺者,作河南尹即今之省长,官不大,但是名气大。东汉时之优点是不以官位之大小来看人之高下,由光武帝重视严光开始,做帝王的重视钓鱼的,严光高于光武帝,故做人不一定要做帝王才算伟大。

李膺好客,但不易与他见面。与他见过面就了不起了,谓之“登龙门”。黄河多鲤鱼,爱逆流而上,其肉味好吃,鲤鱼一跑过龙门峡河之水急处,即成龙了。因而有“一登龙门,身价十倍”之称。

当时有山东省小孩,名叫孔融,一日去李膺家参加大宴会,门房查问是谁,孔融答以“我与李膺有通家之好,是亲戚”。一进去,李膺并不认识此小孩,问之,孔融答道:“我的祖先是孔子,你的祖先是老子,孔子问道于老子,故有通家之好。”李膺便让孔融上座。又有一客进来,李便介绍孔融给他认识,那客人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孔融反唇相讥道:“先生你大概是‘小时了了’的吧!”

当时有太学生郭泰来访,李膺便不接客了。郭泰访毕回山西,在黄河摆渡时有数百官民相送。郭说:“有李先生陪我过黄河,此外的客人不必相送了。”送一个太学生如此隆重。大家见到郭李同舟而渡,以为神仙焉,于是称为“仙侣同舟”。

东汉之所以伟大,在于人们整个艺术的人生。郭泰一辈子做学生,政府请他做官均被拒。

刘备三顾草庐,刘是四十多岁之皇族,诸葛亮二十多岁,却如此被看重,是由东汉士风而来。刘备最重视孔融,有一次孔融向刘备讨救兵。当时黄巾造反,但郑玄家乡百里不得侵入。

郭泰林宗受人看重,声名极盛。他可说是一位大教育家,也是社会教育家,他很重视培植人才。一日,郭泰在路上遇大雨,与乡下人同在大树下避雨。乡人谈吐粗俗,有一人神态庄严,郭泰见其性厚,不苟言笑。雨停,郭问其居何处,郭欲留宿其家,而欣赏此人,想察看其性情。此人有一母,郭晨早醒来,见此人杀鸡,煮熟后请母亲吃早餐,然后再请郭吃,但无鸡,只有青菜萝卜。郭劝他道:“你不应在乡下,应去城中上学。”郭见此人杀鸡请母,全无机心,郭一推荐便成功。此人后来成为东汉一人才,即是茅容。

郭泰是山西人,一日在路上,见前有一人提着用绳系着的一个沙罐,忽地绳断,罐跌地而破。但此人头也不回地一直向前走。郭问何以不回头看,此人答道:罐已破碎,看它何用!郭大赞此人了不起,便又介绍他去读书。此人即是孟敏,后来也成了名。

郭泰能观人入微,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今日如有郭泰在香港,可能也会在街上找到人才。

古代之巾帽“林宗巾”,相传便为郭所创。一日,郭行路时遇大雨,所戴布巾之一角塌下,次日只见路上行人都把布巾一角塌下,因大家均效法郭林宗之故也。可见其名气大,此乃人格之改造,真是所谓风流人物,能感动人,使社会精神有所改造。

可见当时的社会相当了不得,郭未写过文章,也不知读过什么书,请他做官他便拒绝。郭泰看重人之德性,如茅容、孟敏,他都因材施教。各人天才不同,重德性即重视日常生活,当时的人对日常之人生有细微的批评。

当时有江西人徐孺子者,死后很多人去吊丧。全国领导和学者都有去的。有一位客人去吊唁,人们不认识他,他带了一只鸡,一束毛,用酒从帽中滴下,祭后即离开。人说此人是茅容,果然猜中了,可见汉朝时对各人的私生活是很注意的。

每年由地方政府把统计报告送去中央,有的或去参加大典。有一人自远方去长安,过函谷关时遇大雨,其马倒卧途中而死,旁有一客人说:“我的马借你骑去吧!”但忘记借马之人往何处,此人骑马办完事回来,不知如何自还此马,便沿途打听,后来终于找到了马的主人,归还了马。此即说明东汉时人注重私生活,此是一种德性之表现。

新文化运动即是认真生活,大家都很注意,也有批评,例如女子放足、剪辫、打倒封建、罢课游行等,实在没有什么新的人生可言。今日人之生活已无情趣,人可以不讲艺术,但至少要有情味,能懂得吃穿的好坏。鲁迅只看出阿Q,却没有看出来茅容、孟敏。我钱某讲历史是告诉大家何处有一盆香花,所谓“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百步之内,必有芳草”,此之谓也。

我很爱读东汉时期的历史,我们应该来写一本东汉故事集,对当代社会的儿童将会影响很大。

东汉之所以失败,乃由于上层政治之黑暗,又有所谓“党锢之狱”。“锢”,用铜铁之锁封住,不得解用,意即一群人被封闭起来。东汉有一批名士,如郭泰、徐孺子、李膺等人均是被锢之人。李膺是名士,亦是大官。名士在政治上与太监宦官发生冲突,于是被下狱。

东汉党锢之狱有数次,第二次有张俭作督邮即今之公安局长。地方上有一位叫侯览的,山阳人,在京作太监,其亲戚在地方上横行霸道。张俭上奏弹劾其家族之黑暗。公文被压下,张俭痛恶之。一日路上遇侯览之母,张俭杀之,共杀一百余人,连鸡狗亦杀。汉灵帝知之,责张俭道:“你是郡吏,何以不用法律处理,而擅杀无辜?”于是张俭逃走,政府下令收留张俭及其家人者杀。但张俭逃到哪里,躲到哪里?向北至孔融家,张俭与孔融之兄为友,孔融之兄不在家,孔融说可做主,便留张俭住一宿,因而孔融被捉。融之兄出而承担责任,说融尚未成人,不能负责。孔氏兄弟争着要承担此罪责,中央下令杀孔之兄。果然是张俭之不是,侯览亦浑蛋,张俭一直逃出山海关,政府不应再杀此种义人了。政府为了张而杀了无数人,实不应该。可见汉朝之黑暗,政府欲借此而一网打尽,全部下狱。其中有湘之范滂亦被捉。知县接此公文后不上堂而哭泣,范滂说:“一定是中央要捉我,知县不愿捉我。”范于是自己去县衙投报。知县是好官。范自上囚车时,母与二子同送。范对母说:“吾不孝,不能侍奉老母而犯罪入监。”母说:“你能与名士李膺等一同下狱,吾心喜甚!”范回头对二子说:“我此去不回,有话教训,坏人不好,勿做,好人如我亦不好。”可见汉朝此时政治黑暗,应该完结,今虽有大乱,但前途仍有光明。

有位大将军上奏章给朝廷说:“我亦属于这一党,为何不捉我下监?”此乃光明指社会人士与黑暗指太监在斗争。

几次杀党锢,就有杀太监。当时外戚何进与名士袁绍结合,袁之四世三公做五院院长,袁家门生故吏满天下,袁绍之母死,绍在坟前服丧三年,所谓“庐墓三年”,回家时有几百辆车送他。后何进联合袁绍、董卓杀太监。董卓欲立皇帝,袁绍反对,联合十八州讨董,其下名士很多,如周瑜、曹操等均属。

佛经说:凡事有阶段,成、住、坏、空是也。人亦有四变:生、老、病、死是也。任何事、物、人,均要经历如此阶段。

秦汉大统一,西、东两汉四百年,结果统一政府归为乌有。历史永远是如此。这是循环的,事情是人做的。人有四个阶段,此即天运循环。今日世界各国均有此四阶段,即是由希腊而罗马,而英、德、法,再而今日之美、苏。他们是空前绝后的。中国则永远有后代,既不空前,又不绝后。

再就宗教来说,佛教是轮回的。基督教则没有,拿小事情,即可讲哲理。

自有人类以来,称始皇帝者为第一之伟人。袁绍、何进请董卓杀宦官。当时董卓带兵杀青海、西藏之乱民。董杀宦官后要立献帝,袁绍联合十八州讨伐之,董卓带献帝到长安。袁绍想自立为王,故不再讨伐董卓。汉相王允串通吕布杀董卓后,长安大乱。王允死,吕布走,卓手下郭汜、李傕两派,一边拥有大臣,一边拥有皇帝,双方均可代表政府。小皇帝后来自陕西逃走,途中艰难,夜渡黄河时,船在水中,皇帝与后妃用丝绸带吊下船,背后有追兵到来,船很小,人从船上跳下来时有落水的。后渡过黄河到了山西,在一小村庄停下来,乡民提供王室食物,皇帝与众臣在农家开会,乡民们爬上篱笆来看热闹,篱笆塌下,使皇帝失去尊严,再循着黄河逃回洛阳。由于董卓用焦土政策,洛阳之宫门与衙门均已付之一炬,皇帝只得在壁下搓一草蓬,作为临时衙门。

公务员没有薪俸,而且下班后自己去找寻食物。此时已无处求乞,只得去寻秥吃。秥是野生的稻,为烂米所生长的芽,但吃不饱,有饿了数天而丧命的。此时期的汉朝中央政府已经完蛋,已无人看得起它。

但此时之曹操有眼光,由他出来收拾这块旧招牌。他采取封相,挟天子以令诸侯,又东征西讨,竟统一了天下。曹操只是利用献帝这个小孩而已,他见献帝时是十分骄傲的。献帝之伏皇后,其家是书生,秦时即有伏生将《尚书》藏于壁中。伏后联合朝臣欲有所动作,曹操即派人去捉伏后,派华歆去查。当初,华歆正与其友管宁在花园中锄菜,掘出一块金,管宁视而不见,华歆见而动心。自此管宁即与华歆绝交。管宁去了辽宁,华歆则在曹操手下办事,曹因好贤礼士,欲请管宁回来,但仍不任官职。伏后藏于壁中之货未能查出。此事犹如特务跑进皇宫搜查献帝。曹操办一切都能干有为,但有政治上不道德的缺点。因为曹如此对待献帝及伏后,实不应该,因此有人不佩服曹操。

袁绍下属陈琳曾作讨曹檄文,绍败,琳被曹操逮捕。曹先赞琳所作讨曹文辞章优美,但责琳骂琳可,而骂其父母则不可,实太过分。

曹操亦特别重视刘备,刘备归曹后,曹对刘说:“今天下英雄,唯操与使君耳!”刘备出身于贫苦家庭,听曹操此言,手执筷子震落堕地。刘备是装作无用之人,免被对方看出。

曹操待关羽亦极好,派张辽劝关羽降曹。关羽蛮有义气地说:“曹公待我不薄,我要报恩后再走。”张辽两面为难,以实话对曹操说,曹操又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后来关公杀颜良斩文丑,曹恐关走,更加倍厚待之。关羽始终不为所动,挂印封金而走了。曹操对下属说:“各为其主,不要追他。”这就是曹操为人的优点。小说上关羽过五关斩六将是假的。

刘备在荆州遇徐庶,徐庶介绍诸葛亮,刘备于是三顾草庐。诸葛亮当时是二十多岁的青年,刘备已四十多岁,是汉室王亲。

曹操打到荆州,扣留徐庶之母,欲请徐母函庶来为曹做事。徐庶知母被曹扣留,方寸已乱。后来虽身在曹营,但并未为曹做过任何一件事。有本事而不肯用出来亦是伟大之人物。

曹操又请司马懿。司马托病而辞。夏天司马晒书卷,一阵大风吹来,司马立刻将书卷收起,由此露出破绽。三国时期,地方领袖各自为政,谁也不佩服谁。大家互相杀伐以抢夺政权。曹与司马各怀鬼胎,以消灭对方为努力目标。政争永无了期。此时如有一大人物出现,能不以杀人而服众,则大佳矣。

此时期,有一帝王说:“愿世世无生帝王家。”因做皇帝实在非常可怜。

同类推荐
  • 论语一日一读

    论语一日一读

    本书以随笔和札记的形式来解读论语,针对当前在人们的生活中普遍存在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为人处世、工作求学、人与人的关系、生命的目标和价值等等,提出了源自中国古典文化精髓的解决方法和参考思路。
  • 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弟子规之智慧人生

    “少年若天成,习惯成自然”。培养中职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国学文化教育的目标。《弟子规》是中华古典文化的精华,讲述人在家、在外,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和规范。本册书主要就《弟子规》所阐述的“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方面,具体讲解其中隐含的113件事的道理,并就生活在当代的中职学生如何受到用人单位喜爱,如何在生活上,学习上,工作上获得认可加以阐述。
  • 西域要冲:阳关(文化之美)

    西域要冲:阳关(文化之美)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光无故人”王维笔下幽怨凄凉的别绪,千百年来牵动着多少游子的心弦,也使人们对千古盛传的阳关心驰神往……
  • 声景生态的史料方法与北京的声音

    声景生态的史料方法与北京的声音

    在理论论述和探讨的基础上,作为声景生态史料方法的应用案例,对具有史料价值的北京的声音进行了记录和分析,包括老北京的叫卖声、老北京的响器声、天安门广场的声景、北京的交通声景,以及北京的音乐厅与音乐生态等。
  • 中国人的性格密码(下)

    中国人的性格密码(下)

    中国人对于自我民族性格的审视是近代才开始的。之前的中国一直是东亚的政治文化中心,向来是输出文明。直至十九世纪下半叶与西方列强的数次战争,中国才发现与正视这个世界中还存在与中国性格迥异的强大文明这个事实,中国人不得不面对差异,分析差异,并试图改变民族性格,以救亡图存。与此同时,涌入中国的外国人也对这个传说般的古国睁大了观察的眼睛,他们发现不仅他们的武力和商品征服不了中国,他们的科学与宗教也对中国人影响甚微,从此中国人的性格成为近代中国改革和外国人研究中国颇为核心的一个论题,此后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文化思潮虽然以政治、文化为主题,其深处却一直涌动着中国人对自己民族性格的肯定或否定、保留与改变的矛盾,这种矛盾一直延续到今天。
热门推荐
  • 闯荡人生

    闯荡人生

    我是这家旅馆的老板,本想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直到那个陌生姑娘住进来之后,我的人生从此彻底发生了改变。
  • 老子化胡经

    老子化胡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顶级秘宠,陆少的逃爱娇妻

    顶级秘宠,陆少的逃爱娇妻

    陆诺桐十八岁那天,陆靖安闯进她的房间,以最强硬的姿态将她压在身下质问她:“你有什么资格嫁入纪家,在我眼前幸福?”陆靖安想告诉陆诺桐,她的幸福,除了他,任何人都没有资格给。可是他们的爱情,终究上不得台面……那晚雨夜陆诺桐被一巴掌打的口鼻出血……浑身湿透的陆靖安,跪在已故父母的面说出最大逆不道的话,气死长辈……“哪怕陆氏倾覆,哪怕我死,我也要娶她。”
  • 丛林故事

    丛林故事

    《丛林故事》是吉卜林的早期代表作,亦为其最有影响和最受欢迎的作品,一百年来被翻译成各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作品中塑造了机智勇敢的“狼孩”莫格里以及憨厚的老熊巴鲁、机敏的黑豹巴希拉、不畏艰险的白海豹柯迪科等诸多个性鲜明、令人难忘的形象。故事情节惊险曲折、引人入胜。
  • 兽世奇缘:雌雄傍地走

    兽世奇缘:雌雄傍地走

    一朝穿越兽世,巧合?掌命轮,断千机,遇到各类女神婊、绿茶婊、心机婊时霸气又毒舌与她们步步周旋斗智斗勇。当兽世不太平出现动荡,妖兽降世、食人花变异、彼岸花开、百兽嗜杀成性,喝喝小酒谈谈恋爱的女主柒子注定要踏上征途,带领着男主们杀妖兽震四野,踏上兽界顶端,还兽界一个太平盛世!这是一个不一样的兽世旅程!
  • 绝色倾城2:非我情迷(全集)

    绝色倾城2:非我情迷(全集)

    镁光灯下,天使般的面孔;T台之上,魔鬼一样的身姿——她们就是模特儿,英文叫作“Model”。炫酷的灯光,动感的音乐。满眼的鲜花,充耳的掌声……但有谁知道,繁华过后,又有多少清冷抑或失落?楚夏就是一名模特儿,出身贫寒的她年纪轻轻就独自一人在社会上打拼。一场以交易为目的商业饭局,让她“邂逅”了文氏家族的天之骄子文昭——一名非典型的“富N代”。三个月的柔情蜜意,楚夏做了文昭的女朋友。然而,她这一生最“美丽”的错误也就此开始……某日,文昭对待楚夏的态度发生了匪夷所思的转变,楚夏亦从此陷入了一种水深火热的生活。三年后,文昭的好友凌靖从美国归来。也正是这个男人,最后将楚夏从“虎口”救出。
  • 生存的逻辑

    生存的逻辑

    《官家定律》《灰色生存》作者再掀文化历史波澜。官场大咖粉墨登场,社会小人物夹缝求生。朱元璋PK朝廷官员:一手铁血剑,杀得六部全军覆没;一手百姓牌,支持底层民众越级上访。守库小兵PK皇权:如何在监管重重的银库重地盗取官银,偷得朝廷亏空九百多万两?盛宣怀PK胡雪岩:最著名的红顶商人在官场和商场的全面战争。封疆大吏PK京城小官:李鸿章、曾国藩等大官如何栽在小小书吏手里?官府PK土匪:只要你不在我的地盘犯事我就当看不见的官匪默契。地方官PK老百姓:一次大规模的官民对战是如何发生的?
  • 名人传记丛书:南丁格尔

    名人传记丛书:南丁格尔

    名人传记丛书——南丁格尔——一个用爱心感动世界的人:“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
  • 终极恶女之朦胧初恋

    终极恶女之朦胧初恋

    江浔洇莫名其妙来到一个陌生的时空,还是一名高阶的魔物,倒在路边被一人所带走,接受了他的安排,潜入了马卡龙学院……
  • 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经

    师子庄严王菩萨请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