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和魏征盯着眼前一个小小的茶壶,有些发愣。这小茶壶,就是平常喝茶之人用的小茶壶。嗯,壶嘴对着嘴喝的那种。你问怎么是这么小个茶壶,不好意思,大的我拿不动。
两人眨巴眨巴眼,李世民先发话了:“爱卿,要不你去水缸那喝,顺便打点水回来。”魏征眼睛一亮,立马朝我刚才回来的地方去了。魏征刚走,李世民就单手拿起茶壶,往嘴里灌。大半壶水下去,总算好了点。可还是渴,正奇怪魏征为何老半天都不回来,结果刚一侧头就见魏征边提着大一号水壶,边打着嗝。感情倒是好,你是喝饱了才想起我来啊!
我也没管他们两人怎么想的,就坐在太师椅上看着一本杂文,像是记录前朝之事的。这年头蔡伦的造纸术还没出来,纸还是很贵的,这本书入手也不容易。想起前世想看小说就随便找一本,如今只能看纸质书,还没得选,真惨。
“你看得懂?”李世民很奇怪,“看得懂大半。”我看了他一眼后回答道。我倒是没撒谎,我真的只能看懂大半,毕竟还是有字不认识。唐朝通行正楷,正楷和当今的文字很像,可还是有些字完全不一样。不过,即使这样也足够我看这本书了。李世民可真吃惊了,一个两岁的娃娃居然看得懂书,想起自己这个年纪,怕是都不识字。
门外传来了一道中气十足的声音:“不知是哪位贵客上门,李靖有失远迎啊!”李靖在大门口看见一辆马车停在这里,便知道有贵客上门,等他走进去却看见两个熟人。李靖连忙就像跪下去,李世民眼疾手快,一把把他拉了起来。
两人有些尴尬,还是李世民先开口了:“世叔,好久不见了!”“陛...”见李世民打了个眼色,李靖也马上改口:“二公子,好久不见了!”“是啊!上次见我还如飘落无定的浮萍,这次.......”李世民也不说了。我看着他们两个打哑谜也是醉了,早就认出你是谁了,你居然还在这里装模作样。
李靖见陛下盯着自己的儿子,心中马上就知道怎么回事了。说起来也怪,自己这个儿子确实和其他孩子不同,不喜欢玩。每天都是重复着千篇一律的生活,唯一的乐趣便是看看杂书了。可谁教他识字的?难道是夫人?也是,自己这两年东征西战,全靠夫人带着,因该是夫人教的。
“儿子,来见过你几位叔叔。”老爹开口了。我也只能放下书,虽然我依旧有点难接受这大叔是我父亲,不过比两年前好多了。这两年虽然东奔西走,但一路上他付出了多少,我也看在眼里。我也有点认同他了,已经两年了,我来到这里已经两年了。我感觉自己也要融入这个家庭了,把自己当做这个家的一份子了。
“见过两位世叔!”我算是行了个礼。
李世民笑了笑,拿出了个玉佩递给了我。是个圆形玉佩。正面刻了个李字,背面是一堆雕花,看起来还算不错。不过魏征就有些尴尬了,为什么?这不明摆着吗!
李世民看魏征有些手足无措,笑了两声,又从腰间递给我一个花鸟纹鎏金银熏球,这不就是个香囊吗,虽然看起来挺好看的,可我是个男的啊!被父亲盯着,我也只好收下来,想想什么时候把那个薰球送出去。
“魏卿不用如此,我知道你清正廉洁。”李世民赶紧缓和了魏征难看的脸色,魏征也承了这个恩,因为他对这小孩也挺感兴趣的。只不过确实是囊中羞涩,只得幽怨的看了我老爹一眼,这看得李靖头皮发麻,赶紧开口说到:“不知二公子今日来此所为何事呢?”
“世叔可知那突厥打到泾阳了?”李世民发话了,老爹苦笑道:“二公子,恐怕只要是在长安居住的人,都知道这件事了。”“也对”李世民也好像知道自己问了个蠢问题。
“那不知世叔有何退敌之法?”李世民问道。“二公子,我也没有退敌之法。若是让我上战场杀敌,或是保护公子南下都没有问题。不过这退敌之法可就......”见老爹沉默,李世民脸色也有些难看。
本来自己出宫来找李靖,就是为了想看看李靖这员老将可有方法退敌,不过却没想到连李靖也没有办法。
我看着这沉思的三个大人物,也是无奈。如果等他们想到办法,可能突厥都打进来了,没办法,装一回嫩吧!
“爹爹,这个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什么意思啊?”我问道。老爹虽然对我此时插嘴有些不满,不过还是回答道:“这句话是韩信说过的,意思是明面上大张旗鼓的修缮栈道,可是......”李靖就像被点穴一般,再说不下去了。
“陛...二公子,我有方法了”,我那老爹看起来差点说漏嘴了,不过李世民也没管它。“世叔有何见的!”李世民也很高兴啊,有法子就行。
“公子,我们可以布疑兵之计啊!”老爹看起来很是激动,“我们大可顾布疑兵,对面突厥也不知我们城内有多少可战之人。再加上突厥虽然打到了泾阳,但恐怕早已弹尽粮绝。如若对方看见我们兵多粮足,势必会起退兵之念。”
李靖想了想又说道:“不过,公子必须要出现大在军之前,否则对方很难会相信我们所设的空城计。”李世民沉默了一会,开口道:“既如此,我就和你们一同走一趟吧!”
魏征急忙道:“陛下不可啊!你身为一国之尊,怎可出现在战场之上。”结果还是说漏嘴了,没想到居然是魏征说漏嘴的。李世民见此也就不再掩藏了,说到“朕身为一国之尊,如果朕出现在战场上,颉利、突利二可汗才会相信朕真的有恃无恐。再说了,朕为一朝之天子,难道连这点勇气都没有么?”
说实话,我也对李世民有点刮目相看了。陡然间,我想起前世不知是哪位曾经说过的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当然,这句话我也就在心里想想,说还是不会说出来的,我还不想被我老爹揍一顿。
第二日,李世民设疑兵之计,亲率高士廉、房玄龄、李靖等六骑至渭水边,隔渭水与颉利对话,指责颉利负约。不久后唐军赶至太宗背后,颉利可汗见到唐军“军容大盛”,又得知执失思力被擒,由是大惧。
两天后,即八月三十日,李世民与颉利可汗在长安城西郊的渭水便桥上,签署了和平协议,双方立刻斩杀白马立盟。之后,颉利可汗率突厥全体骑兵返回。一场大战终于偃旗息鼓。突利可汗见颉利可汗撤兵,也不敢再打下去,便也一同撤兵了。
九月,突厥颉利可汗献马三千匹、羊万口,以示自己对于大唐的臣服之意。李世民终于可以长处一口气了,因为这一场大祸,总算就这样消弭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