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8800000001

第1章 管理无方,做好干部只是空谈

不管人,一定要理人

很多干部总是抱怨自己的员工不好:“就是他们妨碍了企业的发展。”可是,员工是你请来的,他不好,你辞退就可以了,为什么请他来却又说他不好呢?其实,员工不好,往往是上司带坏的。所以,很多人跟我讲员工不行,我第一个问题就是:“那你干吗要他?当初经过甄选,你认可他才让他进来的。他本来很好,跟了你变得不行了,那是谁的错?是你的错,是你把人家带得不行了。为什么这个人跟着你就不行,跟着另外一个人就行呢?”

那么,作为中层管理者,你应该怎样带人,怎样管理人呢?其实很简单,就是一句话:不要管他。有人会说,那怎么行?这样做的道理是什么?因为管与理不同,管是管,人性不喜欢被管;理是理,人性喜欢被尊重。“敬人者,人恒敬之”,把管做到理,你就成功了。

员工不受管的真相

大家都不喜欢被管,但对于干部而言,还是要管的。关键是怎么管。

员工的“不受管”,含有“受管”的成分,关键在于“需要”——需要时要你管,不需要时不要你管,这才是其不受管的真相。工作顺利时,员工最讨厌别人管;一旦遭遇困难,特别是走投无路的时候,他就会大声喊:“为什么你不管我?!”贤明的干部,应该在这种时候再来管他——在他需要时管他。

人性喜欢理,喜欢被看得起

我们经常会听到有的员工说:“你干吗不理我?”“你凭什么管我?”说明“管”和“理”这两个字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有一天你把管做到理,你就成功了,因为理的层次比管的层次高得多。

理,就是看得起:你看得起他,他就看得起你;你看不起他,他照样也看不起你,不管你是谁。有些人看人,完全是看对方对自己怎么样:你对我笑,我没有理由不对你笑;你对我板脸,我的脸会比你的好看吗?

随时随地找到平衡点

西方人热衷于X理论、Y理论,中国人则不是这样。X理论相当于性恶论,Y理论相当于性善论。然而,人无完人。人既不会百分之百的好,也不会百分之百的坏;人性不是彻底的善,也不是彻底的恶,而是可善可恶。

我问一个老板:“那个人讲错话,你骂他我能理解,因为他讲错了;另外一个人讲得对,你干吗骂他?”

老板说:“他错,我是骂他错;他对,我是骂他搞得我没有面子,他讲得越对,我越没有面子,我不骂还得了?!再对也没有用!”

这就是老板骂下属的道理——下属讲得虽然对,却在不对的时候、不对的地方讲,所以他是错的。因此,要把管做到理,不仅话要说对,而且要在合适的地方说。说得老板有面子,他就会承认你对;说得他没有面子,再对也是错的。

而道理又是变动的。比如一个会当老板的人,在下属面前赞美一个中层干部,然后马上又把干部叫到办公室里面训斥,为的是“平衡”。这个老板有自己的一套道理:一旦赞美那位干部以后,他以为自己真的很行,然后就会阴沟里翻船,这是老板害的;然而,他总得不到赞美,就会有挫折感。

做干部也是这样,有时候很守规矩,有时候并不守规矩;有时候讲话很有信用,有时候讲话却没有信用。一切都是摇摆不定的,要随时随地找到这个“跷跷板”的合理点。

注意掌握尺度

事情都是通过人来完成的。所以,只要把人理好了,事情自然就做好了。如果存心不管,管理者就是不负责任,但如果存心要管,故意整人,也是不对的。那针对这一点,我对干部的一个意见是:少发脾气。不是说不发脾气,因为那是做不到的。那就要注意掌握其中的尺度。

甲:“你刚才挨主管训了?”

乙:“是。”

甲:“他说你什么了?”

乙:“我不知道。”

甲觉得很奇怪:“他训你那么久,你都不知道他说什么?”

乙很无奈:“我就看到他的嘴巴一直一张一合的,我什么都没听,管他呢。”

可见,管理的时候直接训人发脾气是没有用的,对员工一点影响都没有。那应该如何做?传统的中国式管理,是对不同状态的员工采取不同的措施。一个好的管理者是这样的:你做得好的时候,我为什么要管你,我不需要管你;你做得不好,我也不会管你,但是我会提示你,提示无用,就再提示,提示实在不管用,我才会训斥你。

想少发脾气怎么办?就要少做指示。这个是很难的,因为很多人都喜欢发布指示。但是这样真的很不好,因为你所知道的虽然很多,却也还是有限的。

孔子一再说自己无知,苏格拉底也说:“自己唯一知道的事情就是我一无所知。”我们的头脑是有局限性的,要不然为什么要借用别人的头脑呢?一个人要发财也很简单,那就是借用别人的资金,借用别人的智慧。

凡是成功的人,都很少说话。作为老板,他一说话,所有人就都按照他的话去做;老板不说话,所有的人都说话,老板就有很多的选择性,对自己非常有利。同理,作为干部,如果你是一个经常做指示的人,就限定了自己的下属,使他不太会动脑筋。一个很有主见、很果断、随时有主意的人,他的下属经常脑袋空空:第一,他们想了没有用;第二,他们说的跟领导不一样时会挨骂。最后,他们不再想也不再说,干脆让出整个舞台来,让领导一个人去表演——唱独角戏。

如果一家公司的人才慢慢地外流,就等于得了经营上的癌症。所以,老板要让下属们表现,而不是自我表现。同理,中层干部也要让员工表现。

老子最高的智慧是四个字:深藏不露。员工并不会一下子就能接受深藏不露的观点,心里认可,但是嘴上还死不承认。有的老板问我,如果讲深藏不露,有能力同没有能力不就是一样的了?此言差矣,没有能力,谈不上深藏不露,因为没有什么好藏的;有判断力、有选择力、有声望,才有资格深藏不露。

深藏不露的意思是在该露的时候才露,这个注解非常重要。应该露的时候你不露,人家就看不起你;不应该露的时候乱露,人家就会看笑话。有很多主管的形象在自己的下属心目当中简直是个笑话,这是他们自己的责任。

管理不是非此即彼的简单选择

西方人喜欢采用“二分法”,即把事物加以分析,“分”成两个不同的部分,再从中选择其一作为答案。这样做看起来似乎简单明了。西方的管理,也沿用这种思维法则,把人“分”成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将管理的气氛划“分”为人治和法治。

受太极思想的影响,中国人擅长在“一分为二”的分析之后,“把二看成三”,在相对的两端找出中间的灰色带,也就是二“合”为一地把两个极端的概念统合起来,形成第三个概念。例如唯心、唯物是两个极端的概念,而中国人却能看出两个之外的第三个概念,叫作“心物合一”,因而统合了唯心和唯物成为“心物合一论”。

太极思维——寓人治于法治

中国式管理,承袭太极思维法则,把人分成三种。老板是管理者,员工是被管理者,而介乎老板和员工之间的干部,则一方面是管理者,另一方面也是被管理者。至于管理的气氛,中国式管理不主张在人治和法治之中选择一种,却十分实际地“寓人治于法治”,说起来实施法治,运作时却有非常浓厚的人治色彩。

中国式管理重视“全方位的观点”

西方人重“分”,一分为二、二分为四……这样一直分析下去,各领域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专业化的结果使得很难找到整体化的解决方案,正应着庄子当年所说:“天下的人多各执一察以自耀。”“一察”就是一端,看到某个部分,便要以偏概全。好像耳、目、鼻、口一般,各具相当功能,却无法互相配合。

中国人不反对分析法,只是在分析以后,必须加以综合。中国人重“合”,以综合法来统合经过分析的东西,称为“全方位的观点”。

中国式管理,同样讲求全方位。庄子讲过:万事有所分,必有所成;有所成之后,也就必有所毁。一切事物,若是从通体来看,既没有完成,也没有毁坏,都复归于一个整体。

“二选一”的结果,往往趋于极端

把二看成三,意在分析成为二之后,不要二中选一。因为二选一的结果,往往趋于极端。梁漱溟指出:“把一个道理认成天经地义,像孔子那无可无不可的话不敢出口。认定一条道理顺着往下去推,就成了极端,就不合乎中。”他认为“事实像是圆的,若认定一点,拿理智往下去推,则为一条直线,不能圆,结果就是走不通”。

“无可无不可”原则

依西方二分法的标准,无可无不可根本就是是非不明、不敢负责、不愿意明说的表现。受其影响,现代中国人不了解“无可无不可”,竟然也跟着鄙视起来。其实,孔子“无可无不可”的主张,是从“可”与“不可”这两个极端的概念中看出第三个。中国式管理依据无可无不可的原则,凡是两个概念都能够看成三个,无形中又多了一种选择,所以弹性更大、包容性更强,其实就是“合”的效果。

例如西方劳资对立,员工是劳方,资本家是资方,双方往往各执一词,很难达成协议,更不容易建立共识。各说各话,划“分”出不同的立场,然后讨价还价才勉强和解,但是其中的问题仍然存在。

中国式管理把二看成三,在劳资之外,看出一种“介”方,也就是媒介的意思。平时老板和员工之间的沟通,尽量采取间接方式,通过干部的承转,养成习惯之后,一旦劳资有不同的看法,自然也会通过干部,让老板拥有回旋的余地,比较容易化解问题。不像现在这样西方化,劳方遇有问题,都要与老板面对面直接沟通,弄得老板不像老板,失去应有的尊严,一气之下干脆关门不当老板,结果还是员工更加倒霉。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有问题必须解决,乃是西方式的管理心态。在很多西方人看来,问题只有“解决”和“不解决”两种选择。于是解决的视为负责、尽职、有担当,而不解决的即视为不负责、不尽职、缺乏担当。中国式管理,把二看成三,知道不解决不行,问题一直持续下去,终究有一天会恶化,以致无法解决,或者花费更高的成本。但是解决也不行,因为这个问题解决了,势必引起其他的问题,甚至爆发更多、更麻烦的问题,到时候吃不了兜着走,岂不悔恨已晚?

在解决和不解决之道中,有一条“合”的途径,称为“化解”。中国人喜欢“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便是在无形中既解决问题,又避免后遗症,或者把它减到最少的地步。“化”的功夫了得,是中国人的太极功法。看起来没有什么动作,实际上把所有问题都化解掉了,化到好像没有问题要解决,这才是把二看成三的实力。

管理是修己安人的历程

管理是一种历程,起点是修己,终点是安人。每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把自己修治好,再通过做人做事的具体表现促进大家的安宁。

中层干部可以在管理的历程中,通过好好做人把工作做好。在职场中修炼自己,逐渐提高层次,完成修、齐、治、平的任务。

美式管理是“我要-我成”的历程

现代化管理源于美国。美式管理脱离不了“我要-我成”的历程。“我要”代表“目标管理”,“我成”代表“成果管理”。由我订立目标,由我去执行,最后拿出成果来。若是成果和目标十分接近,甚至百分之百达成或超越目标,就会获得奖励,否则就要接受惩罚,有时还会被裁换。整个管理历程,充满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进化精神,以“竞争”为手段,拿“数据”做标准,来分出胜负,判定死活。

日式管理是“同生共荣”的历程

日式管理和美式管理刚好相反,他们所构成的,是一种“同生共荣”的历程。“同生”表示一起进入公司的辈分,“共荣”表示大家共同分享的荣誉。同生要有同死的觉悟,培养出一生一死的交情,准备共同奋斗,绝不临阵脱逃。共荣也要有共辱的打算,因此合力追求团体的荣誉,却不计较个人的荣辱。整个管理历程,充满了“大和魂”的“爱团体精神”,以“一家人”为号召,“互助”为手段,以“不事二主”为标准,一致对外,奋战到底。

中国认为:目标和成果只是管理的一部分

达成目标不一定会得到奖励;未达成目标,也不一定会被惩罚。而且,同样是接受奖励,内容却并不一样,有时高有时低,经常弄得人一肚子火气。同样受到惩罚,标准也不一致,有时严苛有时宽松,好像大家都在碰运气。

成果的评量,其实也不可靠。生意好做的时候,闭着眼睛业绩也很高,这样的成果,得来不费吹灰之力,有什么稀奇?生意不好做的时候,竭尽全力业绩依然不高,评量得再正确,又有何用?这充分证明成果评量,实在算不了什么,至少不足以代表一个人的努力程度。

目标和成果固然很重要,但不是管理的全部,充其量只是管理的一部分。我们也不接受同生共死的观念。同生只是一种机缘,有幸一道进来。然而进来之后,就应该各凭本事,自创前程才对。怎么可以大家绑在一块儿,同归于尽呢?一个人的成就,在于“同年之中我最行”,哪里肯同年同倒霉呢?

中国人乐于有条件地共荣

共荣当然很好,不过有一个先决条件,就是“让我沾一点光”。中国人讲求“合理”,沾太多光大概没有人愿意,因为相差太远,迟早会被揭穿、出洋相,不如及早放弃,以求藏拙。沾一点光,表示相去不远,稍微踮起脚跟,便能一般高,当然不能也不必过分辞让。若是别人依样画葫芦,也来沾我的光,标准依然如此,只是稍微严苛一些。差不了多少,让他沾光,说是有福同享;差得太多,不让他得利,反骂他要称一称,自己到底有几两重?

同生共荣,中国人并不是不赞成,而是应该有一些弹性,让各人自行斟酌决定。究竟要同生共荣到什么程度,才是最重要的课题。

中国式管理以“安人”为妥

美式或日式管理并没有什么不对,中国人也大多能够接受。中国人的包容性,使得我们不会排斥任何主张。我们的基本态度是既不赞成也不反对,反正说归说,做归做,你如此主张,未必就真的这样做。中国人在美国公司工作,说的都是美式管理的话;在日本公司工作,说的都是日式管理的话。一方面是入乡随俗,一方面则是唯有如此才不会吃亏。而实际运作起来,调整来调整去的结果,大多都调整得很富有中国气息。

我们能够同生共荣,也能够“各扫自家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怎么说都可以,同样的怎么做都行。反过来说,怎么说都没有用,也怎么做都不行。

那么,中国式管理的意义是什么呢?我们要不要对准目标全力以赴?能不能接受成果的评量呢?其实,愿不愿意同生共荣,完全取决于我们“安”还是“不安”。安的结果是正面的,而不安所带来的则是负面的影响。安的时候,中国人积极奋发,对准目标全力以赴,高高兴兴地接受成果评量,既照顾同年,礼待资深,也共享荣誉,大家乐在一起。不安的时候,对目标阳奉阴违,视成果评量为官样文章,同年不同年又有什么关系?怨都来不及,哪还分享、共享什么荣誉?

“安”的观念,长久以来影响着中国人。这个字含意甚深,必须用心体会才能够明白它的用意。作为名词,多用“安宁”;作为动词,可用“安顿”,而对管理来说,以“安人”为妥。

“安人”必先“修己”

要“安人”必先“修己”,不修己则无以安人。所以中国式管理,简单说,就是“修己安人的历程”。修己代表个人的修治,做好自律的工作。因为中国人一方面不喜欢被管,另一方面不喜欢被连自己都管不好的人管。不喜欢被管,就应该自己管好自己,这是自律,也就是修己。不接受连自己都管不好的人的管理,常常抱怨这种人管不好自己还想来管人。也就是说,每一个人在管人之前,必须先把自己管好,也就是需要自律。可见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通通应该修己。

修己安人看起来是伦理,同时也是管理。中国式管理的整个历程,充满了“伦理道德”的精神,以“彼此彼此”为原则,以“圆满、圆融、圆通”为标准,各人立于不败之地,发挥推己及人的力量,分中有合,合中有分,谋求安居乐业,互敬、互惠,各得其安。

修造自己,而非改造他人

“修己”的意思,是修造自己,而不是改变他人。有人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改变别人。这种错误的方向,浪费了很多管理成本。管理者若是一心一意想要改变员工,员工就会保持高度警觉,不是全力抗拒,便是表面伪装接受,实际上各有自己的看法。不如管理者先修己,用心改变自己,让员工受到良好的感应,自动地改变自己,更为快速有效。

用高压的政策要求员工改变,并不符合安人的要求,并非人性化管理,大家就会以不合理为由加以抗拒。

作为干部,你先求修己,感化自己的下属也自动修己。双方都修己,互动起来自然更加合理。人人自求合理,才是最有效的管理。

无为而治,使大家各自发挥所长

中国人下象棋,有的人善用车,有的人善用马和炮,有的人专门用兵。车、马、炮都有可能很厉害,也随时有可能遇害。但是,从来没有人说他的老将最厉害。老将最不厉害,却总是挨到最后还是没有被吃掉。这些厉害的车、马、炮,都为最不厉害的老将而牺牲,到底谁厉害?当然是老将最厉害。

将、帅深藏不露,实行“不管之管”,车、马、炮、卒才能够在将、帅的高度支持下,放手去做自己分内的事。将、帅发挥总动员的作用,这才是有效的领导。如果老将喜欢表现,处处都要显示自己最厉害,那么,车、马、炮、卒便站在那里听命令,然后一个口令一个动作,弄得老将疲惫不堪,可能因此而缩短寿命。作为中层干部也是,如果你事事亲历亲为,只会累倒自己,下属既得不到成长,也不会因为你替他干活而感谢你。

象棋给我们的启示,便是领导不表现英雄性,下属才会表现出各自的英雄性。领导的英雄性,很容易造成一个人表演的可怕局面;领导不露英雄性,才有总动员的可能。

如果把一个组织大略分成三个阶层。象棋的将、帅,可以代表高层领导,车、马、炮为中层干部,而兵、卒则代表基层员工。三个阶层各有不同特性,必须互相配合,才能各自发挥所长而产生总动员的效应。

同类推荐
  • 管人语录

    管人语录

    对人的管理,如果不是最复杂、最困难的事情,那么也肯定是世界上最复杂、最困难的事情之一。既然说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高度结合,那么,是什么人将这种结合运用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呢?毫无疑问,正是那些在管理实践中做出杰出贡献的过来人。
  • 全球著名企业反败为胜的启示:大翻盘

    全球著名企业反败为胜的启示:大翻盘

    一个企业在遭到重创后,能够起死回生,这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奇迹。杜邦、福特、克莱斯勒、IBM、苹果电脑、雀巢……哪一个不是声名赫赫?哪一个企业的辉煌不让你热血沸腾?哪一个遭遇的重创不让人扼腕叹息?哪一个翻身而起,重掌大旗又不得不让人由衷敬佩?本书不是一本单单描述“失败在逆转又成功”的书。它是一本告诉你“为什么失败,怎么样逆转,又如何成功”的书。本书所写到的这些企业都是当今最知名、最有影响力的企业.他们的跌宕起伏都是最经典的翻盘案例。
  • 品牌的力量

    品牌的力量

    品牌的力量,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最重要体现。纵观太重60年的发展历程,每一次的重大的品牌建设和产品创新,都会带来企业的大发展。
  • 推销员必知的100个故事

    推销员必知的100个故事

    做一个好的推销员什么最重要?答案可能有许多种:知识、技能、技巧、机会等,似乎每一个都不可或缺,但这些也许都不是最正确的。因为成功本身就是一种难以言说的东西,成功最关键的因素在于你自己。不管你从事我么艰难的工作,只要你全力以赴就能够取得成功。本书从推销员的自身出发,精选了100个简短动人、可读性强、寓意深刻的故事,可帮助广大推销员扬长避短,真正认识自我,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使推销员充满自信,积极迎接抵消战,最终获得得成功。
  • 杰克·韦尔奇给青年管理者的11条准则

    杰克·韦尔奇给青年管理者的11条准则

    杰克·韦尔奇,一位曾经领导着世界上最有价值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其卓越的管理准则正在影响着每一位渴望成就辉煌的青年管理者。杰克·韦尔奇无疑是世界上最受称道的CEO,担任GE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长达17年之久,亲手为美国企业界的重组画下了一张极具价值的蓝图,其管理准则也正在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管理者。每一位青年管理者都希望有朝一日像杰克·韦尔奇一样杰出。如果你仔细阅读并思考本书中杰克·韦尔奇给你的11条准则,那么你一定有接近他甚至超越他的可能。
热门推荐
  • 听城记

    听城记

    一花一世界,一草一枯荣,看主人公驰骋各大陆,斩千万魔头
  • 快穿之女配的逆袭路

    快穿之女配的逆袭路

    苏湄是一个恶毒女配专业户,从影三年来就没有饰演过一个正面角色,形象之恶毒深入人心,结局之凄惨大快人心,网络上的黑粉已经为她设计了250种死法,也许是民怨太深的原因,苏湄终于在万众期待之下被掉下来的悬挂式摄像机砸到了头,于是她悲催地发现,自己一次又一次地穿越到了不把她写死就对不起人民对不起党的剧本当中……其实这是一个女配踹倒女神,推到男神的励志故事!
  • 快穿,带着萌喵救太子

    快穿,带着萌喵救太子

    很久很久以后,软萌喵才知道,原来它的亲亲宿主一直嫌弃它,因为宿主喜欢小白猫,而它是一只肥的,黄的,不丑的,一只软萌猫。咳咳,对于自己的蠢猫,千婳的看法是这只肥猫蠢着蠢着就宠萌了。千婳漂浮千年的心被一只蠢的要命,胖的要死的猫给治愈了,从此一人一猫打怪,升级,虐渣,走向人生巅峰?才怪。从此一人一猫穿位面,帮太子,争皇位,收龙气,走向人生巅峰。最后的最后,一人一猫终于揣着龙气,开开心心,手拉着手,回家了。
  • 我变成了最强融合怪

    我变成了最强融合怪

    “融合轩辕剑,我就是轩辕剑!”“融合吞天巨鲲,我就是巨鲲!”“融合开国皇帝,我就是皇帝,我是许峰,我是让全服玩家瑟瑟发抖的男人!”开局只是一团鬼火,靠着不断融合和进化,许峰从鬼火变成鬼妖,再进化成夜叉和阎王,终究成为神话中唯一令所有人恐惧的存在!!!
  • 现代领导必备的条件与品质

    现代领导必备的条件与品质

    人们追随的不是某个计划,而是能够鼓舞人心的领导者——欲取得人们的信任,领导者必须是能力和品格的典范。违反或忽视它们,你就无法有效地领导别人;拥有它们,人们才会欣然追随你。此书既是一本人生的智慧书,同时又是一本事业的工具书。你在读完之后,可以有种拨云见日的感觉,也可以说这是一种方法,或经验,正在慢慢地变成你人生财富的重要一部分。
  • 民国之锦绣梅缘

    民国之锦绣梅缘

    她们是同父异母的三姐妹,姐姐的生母在多年前意外死亡,自己成了别人的替罪羊,又在被动的情况下变成了妹妹的情敌,三人落入了被命运黑手操控的局面中。一次荒唐的误会让她替妹出嫁,原来丈夫竟是搞错了对象!缘分使她早已命定良人,一段惊世骇俗的爱恨纠葛,在三人的痴痴相望中拉开帷幕,到底谁才是她的良人。
  • 佛说未曾有经

    佛说未曾有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狼与狐的草原

    狼与狐的草原

    很久以前,我家住在“伊顺招”荒原中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所谓“伊顺招”其实是松嫩冲积平原西部一块不规则的荒原,即现黑龙江大庆市大同区的那片土地。听祖父说,他们是上个世纪初从南方迁移过来的。当时屯内仅有五户人家相依为命,所以取名叫“五大户”屯。我记事时虽已进入五十年代初,但草原美丽的景色,人、狼为争夺地盘的舍命恶战,“狐黄二仙”在人间的鬼蜮表演还历历在目。那时的草原虽人烟稀少,但每一个偏僻的小村屯都不时有惊心动魄的嘈杂声传来。
  •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

    回中牡丹为雨所败二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天真有邪

    天真有邪

    方肆月暗恋着林和言,从入学到林和言毕业,两年时间,喜欢林和言成为了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事,并且深深地刻在了方肆月的心头……直到顾止安的出现,打乱了方肆月原本坚定的内心。他是人们常说的那种小混混,却将所有的温柔都给了方肆月……一步一步地挤进方肆月的内心。三人在这段感情中不断纠缠,三年前的真相,每年不断重复的梦境……都在这之间得到了真相。三人的感情,又该何去何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