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9300000014

第14章 人生论 小引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很快引起中国知识界关注的是因果报应学说,对于这种外来学说,赞成、信奉者有之,怀疑、反对者有之,一时掀起了巨大的思想波澜。

佛教因果报应学说对于深受儒、道思想影响的中国人而言,无疑是一种新型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一种独特的生命哲学,一种超越的人生哲学。其内容涉及的人生命运与支配支配命运的法则,道德修持与生命转化,生命的过去、连续与未来,以及凡夫与“三途”(地狱、恶鬼与畜生)、凡夫与“四圣”(声闻、缘觉、菩萨、佛)的关联等问题,蕴含着人本论,因果论、善恶观、生死观、来世观、天神观等丰富思想,成为一种新的人生哲学和人生准则。

佛教把因果报应视作支配人生命运的绝对不可抗拒的法则,强调众生的报应有两种不同方向,不同结果:行善,向上的报应;作恶,向下的报应。也就是说,因果报应法则为众生自身生命形态带来向上提升或向下堕落的截然相反的转化。对因果报应带来的思想冲击,中国佛教学者最为关注的理论问题,一是如何论证因果报应是一条支配人生命运的普遍法则;二是如何阐明人死后承受因果报应的主体;三是如何说明向上成佛的理想境界、成佛的根据以及成佛的道路。

中国佛教学者的上述理论关怀,是与佛教传入后中国思想界的争论分不开的。佛教传入中国后,尤其是东晋南北朝时代,因果报应是不是支配人生命运的普遍法则,这一问题首先成为争论最为激烈、最富有哲学意蕴的理论问题。当时一些人,包括持有一定佛教信仰的士人,有感于恶人享受荣华富贵,善人却备受煎熬困厄的现象,提出了对果报论的质疑,一些佛教学者对此类现象纷纷作出理论的说明。其次,一般来说,因果报应论逻辑地包含了果报转化的承受主题问题,中国佛教学者认为,这个主体是不灭的精神、永恒的灵魂,而印度早期佛教和般若学者,还有中国儒家学者则主张人死后精神与形体俱灭,由此又引发了神灭与神不灭的持久论战,迄至南北朝末,这一争论才淡出论坛。再次,按照佛教理论推论,众生因果报应的承受主体与成佛主体是相通的,而信奉佛教归根到底以成佛为最终归宿和最高理想,由此在神灭与神不灭的争论中,成佛的主体与根据问题也日益受到中国佛教学者的关注,并展开了初步的探讨、争论。此外,在古代中国,“心”被认为是思维器官,主思想情感,具有精神方面的作用,于此心与神也有相通的一面。中国佛教学者把不灭的神视为未来成佛的主体,并随着这种看法逐渐与修持理论相结合,进而由探讨精神、灵魂问题转向对众生成佛的根据——心的本性、佛性的探讨,也就是把佛教理论热点转移到成佛的根据、可能性、道路与境界上来。这种转移始于南北朝时代,进入隋唐佛教创宗时期,心性、佛性则成为探讨、争论与阐发佛教理论的重心之一了。

本编根据上述中国佛教学者论述和探讨的人生哲学重点问题,设五章,着重论述因果报应论、神不灭论和人生理想论。其中人生理想部分理应包括心性论和修持实践,但由于心性论和实践论的内容极为丰富,特另立两编加以集中论述,而人生理想论部分,则侧重于论述中国佛教学者关于成佛理论的基本观念。

本编第四章是对中国因果报应论的论述,我们着重从中印佛教思想文化交涉的视角,揭示因果报应论所包含的丰富哲学内涵。全章通过与中国固有的报应观念和印度佛教因果报应论两方面的比较,指出中国佛教因果报应论既受中国本土的分命说、天命论、神话、传说、泰山崇拜、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和心性学说的影响,同时又对中国固有报应观念乃至宗教观念产生重大冲击;又指出中国佛教因果报应论是带有自身民族思想色彩的独特学说,它既继承又有别于印度佛教的因果报应学说。我们也强调这样的观点:佛教因果报应论把众生生命的自然律与行善去恶的道德律结合起来,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准则为广大佛教信徒所接受,成为中国古代儒、道以外的别树一帜的人生理论,发挥了补充儒、道思想的作用。

本编第五章着重从中国固有文化出发,总结东晋南北朝时中国佛教的神不灭学说。在指出佛教在神灭还是神不灭这个令时人困惑的重大哲学问题上的主张以后,本章系统地回顾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神灭与神不灭的争论,并揭示中国佛教学者所论述的“神”这一概念的多重意蕴,分析中国佛教对神不灭论的论证。本章还阐述了中国佛教神不灭论与中国固有思想文化的关联,认为中国佛教竭力吸收中国固有的灵魂、鬼神观念,以抵制神灭思想,批判道教的形不灭说,同时又将自身的理论建设重心逐渐地由神不灭论转移到心性论的轨道上来。

本编人生理想部分主要是以涅盘、佛、净土三个概念为中心来展开,为此我们设三章(第六、七、八章)分别加以论述。先分别简要介绍印度佛教的涅盘学说、佛身论和净土说,接着着重探讨上述三种学说传入中国以后,在中国固有思想文化的强大制约与影响下,其内涵和侧重点的深刻变化与重大发展。在涅盘观念的演变与发展方面,我们认为,汉魏晋时代的中国佛教学者侧重以黄老的无为观念与中国固有的神不灭观念等去比附和阐发涅盘观念,南北朝时代则转向了涅盘学说与心性学说的结合,到了隋唐时代,更是大力宣扬涅盘佛性——自性学说,甚至宣扬自心解脱即是涅盘的观念。中国佛教学者十分重视对佛的涵义的解释,这种解释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汉魏时,着重以儒、道有关观念与“佛”进行比附;南北朝隋唐时代,又回归于以佛教原典论述来平实地表示佛的涵义;唐中叶以来,禅宗日益以自我心性去沟通、缩小众生和佛的界限与距离,“即心即佛”成为禅门的共识,众生主体本性清净实质上等同于佛的说法也在禅门中渐趋定型。中国佛教对佛的涵义的转换与拓展,鲜明地表现出佛教中国化的色彩。中国佛教学者还非常重视对净土观念的阐扬。我们着重分析和论述了中国佛教净土观念的类别与转型,指出:最初盛行的是弥勒净土信仰;后来,弥陀净土信仰与弥勒净土信仰发生争论,弥陀净土信仰取而代之逐渐成为主流信仰。由于天台、禅等宗派与弥陀信仰结合,约自中唐以来,宣扬心净则国土净,净土是一心的呈现,即唯心净土观念日益流行,并成为此后中国佛教的基本信仰。迄至近代,则更衍化出人间净土思想,并成为当代中国人间佛教理想追求的主导观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同类推荐
  • 道德经(白话全译)

    道德经(白话全译)

    史文哲翻译的《道德经白话全译》借鉴了诸多名家的研究心得,其中既有高人隐士河上公、青年才俊王弼、经世之材朱元璋,又有国学大师冯友兰、知名学者傅佩荣、大作家王蒙等。  《道德经白话全译》体例,先列原典,后附译文、注释,并精选古人所做注解,随后再通篇加以详细解析。最后,再从原文中提炼出老子思想的精髓,经过深入浅出的推敲演绎,把它们一拳一脚、一招一式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希望借此引领您走进《道德经》这一块古老文化的宝地。
  • 伦理与文明(第4辑)

    伦理与文明(第4辑)

    《伦理与文明》是全面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建设问题的连续出版物(集刊),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省伦理学与精神文明建设基地主办。本辑内容主要涉及道德治理专题研究、中国传统伦理文化研究、西方伦理文化研究、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研究等方面。
  • “主体性”的当代哲学视域

    “主体性”的当代哲学视域

    “主体性”是哲学中一个十分重大的课题,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主体性”观念在中国当代哲学的进程中产生了十分特殊的作用,对于推动思想解放、观念变革居功至伟。今天我们究竟应该怎样理解和评估“主体性”原则?马克思哲学的“主体性”思想在哲学史上所具有的重大意义究竟是什么?对我们今天重新阐释“主体性”思想有什么价值?本书正是试图围绕上述问题,在当代哲学的历史语境中对“主体性”观念进行专门研究和当代阐释。
  •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儒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 荣誉法则:道德革命是如何发生的

    荣誉法则:道德革命是如何发生的

    道德进步是如何发生的?社会是如何摒弃那些长期沿袭的不道德习俗的?在《荣誉法则》一书里,奎迈·安东尼·阿皮亚探讨了一个长期受到忽视的改革动力。阿皮亚审视了以往道德革命的实例,并且对当代反对残忍习俗的运动作出描述,揭示了一个道理,即理性、道德或者宗教都不足以推进社会的改革。只有在不道德习俗与荣誉发生冲突之后,不道德习俗才会最终消亡。阿皮亚拥有讲述故事的天赋,以及哲学家的严谨态度,他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探讨了与道德相关的问题。从满人废止中国古以有之的缠足习俗,到弗里德里克.道格拉斯在伦敦与废奴运动领袖们的会晤,《荣誉法则》一书揭示了道德革命是如何获得成功的。
热门推荐
  • 玄阳天尊

    玄阳天尊

    “天下悠悠众口何以能尽数堵住,尽是一些道貌岸然的无胆鼠辈,当吾君临天下、主宰四合八荒之时,万物皆为刍狗,世间蝼蚁岂敢议论分毫?”面对天下人的非议,他如是说。
  • 神医废柴妃

    神医废柴妃

    慕容絮,天医世家继承者,遭遇背叛,魂穿地界,附身同名同姓少女身上。尼玛,此女是废柴?还懦弱自卑、受尽欺凌?没关系,有她强魂入住,看她如何逆转人生。界力?炼丹?乖乖,本小姐可是伟大继承者,这些小意思。废柴变天才,白痴变腹黑,一手炼丹,一手制毒,外有萌宠追随。契魔宠、拜名师、斗丹会,学院大陆遍地走,妖孽鬼帝紧追随。男强女强,强强联手,宠溺温馨,文文一对一!
  • 山河在之东商篇

    山河在之东商篇

    “我是真的坚持不住了啊!”“你还是得撑下去,就差一点了,你不能放弃。”“东商从没有太后,而我!将成为第一个!而你,将成为我的第一个祭品!”
  • 夺情娇妻

    夺情娇妻

    他是恶魔,他可以眼睛不眨地伤害她的家人,囚禁她在他身边,断去她高飞的翅膀,就算下地狱也要拖着她一起下去陪葬。“逃?能逃到哪里去?”他残忍地宣告着,“锦瑟,这辈子你没有资格,也没有能力逃开我。”他让她过得生不如死,她恨不得双手卡上他的脖子掐死他,可是她又欠了他,欠他很多很多,这辈子都还不清也还不了,所以他们之间,只能相互伤害着纠结着,不到黄泉不罢休地纠缠上一生……(本文开头有点慢热,但是后面绝对精彩,不一样的都市文,希望大家喜欢。)这文咳咳,很虐,大家要抗住!
  • 边缘

    边缘

    马原站在拉萨的大街上,终于松了一口气。唉,终于来到这里了!他四处张望了一下,觉得拉萨的街上车水马龙的情景还是与他以前想像的不太一样。对拉萨,马原早就抱着一种极其向往的心情的。他知道,西藏这片土地,是一个充满诱惑的地方。这里壮美的雪域风光,高耸的皑皑白雪,恢弘的自然造化,辽阔的高原牧场,迷人的名山名湖名水,众多的古刹古迹古风,独特的民族风情,多彩的民族文化,都无不让你感到心弛神往。而拉萨则更是高原上的一颗令他自己感到璀璨夺目的明珠,所以,在对自己目前的生存状况特别是工作状况不是很满意的情况下,他对拉萨的向往,可以说便也达到了一种异常强烈的地步。
  • 离落成白染流年

    离落成白染流年

    十四岁,白梨是被灭族的白家大小姐,遇到了八岁的文雅。很多很多年后,白梨是《离落成白染流年》的女主角,她说“什么?,我是要成为山大王的女人呀。”
  • 灵女无双:腹黑大侠宠不停

    灵女无双:腹黑大侠宠不停

    活了这么多年,梦灵好容易开出朵桃花,却发现对方心仪的是自己的亲姐姐。好吧,梦灵觉得自己要注孤生了。谁知某天,天上突然掉下个腹黑大侠,一言不合就告白,不仅如此还四处掐她桃花。反了天了他!于是,某人掐一朵,她就撩两朵,乐此不疲。“我说过,你若喜欢上别人,我就杀了他。”梦灵若有所思,觉得有必要挨个釜底抽薪,于是道:“如此,那你自裁吧。”某男乐了。从此,开始了他的漫漫宠妻之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庶不奉陪:将军,夫人又跑了

    庶不奉陪:将军,夫人又跑了

    沐书瑶重生在一个连名字都没有的村姑身上。名字没有?自己取。平时还能学这学那,日子过得也还不错。突然有一天,她被接进尚书府,成了爹不疼,奶嫌弃的庶女。继母伪善,撕掉你的面具;姐妹姨娘排挤暗害,送你们个恶果尝尝!谁的生活里不会遇到几个跳梁小丑!只是那见鬼的婚约又是怎么回事?那不是嫡女的婚约吗?那个谁?你!对!说你呢!看清楚,本姑娘是庶女,庶女,庶女!“我知道!可本将军要娶的就是你这个庶女!”
  • 避邪

    避邪

    王茂过年回家,没给老婆孩子带回多少钱,却带来了一皮箱塑料片儿和有机玻璃心脏。他用这箱玩意儿赚了别人几年都赚不到的钱。这王茂怎么有了这么大的本事?1腊月十七王茂从外边回来。他是出去打工的。具体去了哪个城市,怎么打的工,他不说。"远呐那儿。先坐汽车走一天一夜,再坐火车走三天三夜。"他顺手指了一个方向给村里人看,"一共四天四夜脚不沾地。待下了火车那么一瞅,哇,万丈高楼平地起,又红又黄的一个花花世界!"他还没有走进家门,离老婆孩子还有三五十丈远。他把一口皮箱停顿在脚边上,给一些吸烟的爷儿们发烟。
  • 前世今生有你们

    前世今生有你们

    女生不屑地撇撇嘴,“你以为你谁,能穿越时空吗?”颜曦挑挑眉,哟呵,你咋晓得我能穿越时空,身份不咋地,上辈子就是个公主,这辈子有俩外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