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9300000014

第14章 人生论 小引

印度佛教传入中国后,很快引起中国知识界关注的是因果报应学说,对于这种外来学说,赞成、信奉者有之,怀疑、反对者有之,一时掀起了巨大的思想波澜。

佛教因果报应学说对于深受儒、道思想影响的中国人而言,无疑是一种新型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一种独特的生命哲学,一种超越的人生哲学。其内容涉及的人生命运与支配支配命运的法则,道德修持与生命转化,生命的过去、连续与未来,以及凡夫与“三途”(地狱、恶鬼与畜生)、凡夫与“四圣”(声闻、缘觉、菩萨、佛)的关联等问题,蕴含着人本论,因果论、善恶观、生死观、来世观、天神观等丰富思想,成为一种新的人生哲学和人生准则。

佛教把因果报应视作支配人生命运的绝对不可抗拒的法则,强调众生的报应有两种不同方向,不同结果:行善,向上的报应;作恶,向下的报应。也就是说,因果报应法则为众生自身生命形态带来向上提升或向下堕落的截然相反的转化。对因果报应带来的思想冲击,中国佛教学者最为关注的理论问题,一是如何论证因果报应是一条支配人生命运的普遍法则;二是如何阐明人死后承受因果报应的主体;三是如何说明向上成佛的理想境界、成佛的根据以及成佛的道路。

中国佛教学者的上述理论关怀,是与佛教传入后中国思想界的争论分不开的。佛教传入中国后,尤其是东晋南北朝时代,因果报应是不是支配人生命运的普遍法则,这一问题首先成为争论最为激烈、最富有哲学意蕴的理论问题。当时一些人,包括持有一定佛教信仰的士人,有感于恶人享受荣华富贵,善人却备受煎熬困厄的现象,提出了对果报论的质疑,一些佛教学者对此类现象纷纷作出理论的说明。其次,一般来说,因果报应论逻辑地包含了果报转化的承受主题问题,中国佛教学者认为,这个主体是不灭的精神、永恒的灵魂,而印度早期佛教和般若学者,还有中国儒家学者则主张人死后精神与形体俱灭,由此又引发了神灭与神不灭的持久论战,迄至南北朝末,这一争论才淡出论坛。再次,按照佛教理论推论,众生因果报应的承受主体与成佛主体是相通的,而信奉佛教归根到底以成佛为最终归宿和最高理想,由此在神灭与神不灭的争论中,成佛的主体与根据问题也日益受到中国佛教学者的关注,并展开了初步的探讨、争论。此外,在古代中国,“心”被认为是思维器官,主思想情感,具有精神方面的作用,于此心与神也有相通的一面。中国佛教学者把不灭的神视为未来成佛的主体,并随着这种看法逐渐与修持理论相结合,进而由探讨精神、灵魂问题转向对众生成佛的根据——心的本性、佛性的探讨,也就是把佛教理论热点转移到成佛的根据、可能性、道路与境界上来。这种转移始于南北朝时代,进入隋唐佛教创宗时期,心性、佛性则成为探讨、争论与阐发佛教理论的重心之一了。

本编根据上述中国佛教学者论述和探讨的人生哲学重点问题,设五章,着重论述因果报应论、神不灭论和人生理想论。其中人生理想部分理应包括心性论和修持实践,但由于心性论和实践论的内容极为丰富,特另立两编加以集中论述,而人生理想论部分,则侧重于论述中国佛教学者关于成佛理论的基本观念。

本编第四章是对中国因果报应论的论述,我们着重从中印佛教思想文化交涉的视角,揭示因果报应论所包含的丰富哲学内涵。全章通过与中国固有的报应观念和印度佛教因果报应论两方面的比较,指出中国佛教因果报应论既受中国本土的分命说、天命论、神话、传说、泰山崇拜、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和心性学说的影响,同时又对中国固有报应观念乃至宗教观念产生重大冲击;又指出中国佛教因果报应论是带有自身民族思想色彩的独特学说,它既继承又有别于印度佛教的因果报应学说。我们也强调这样的观点:佛教因果报应论把众生生命的自然律与行善去恶的道德律结合起来,作为一种社会行为准则为广大佛教信徒所接受,成为中国古代儒、道以外的别树一帜的人生理论,发挥了补充儒、道思想的作用。

本编第五章着重从中国固有文化出发,总结东晋南北朝时中国佛教的神不灭学说。在指出佛教在神灭还是神不灭这个令时人困惑的重大哲学问题上的主张以后,本章系统地回顾了中国思想史上的神灭与神不灭的争论,并揭示中国佛教学者所论述的“神”这一概念的多重意蕴,分析中国佛教对神不灭论的论证。本章还阐述了中国佛教神不灭论与中国固有思想文化的关联,认为中国佛教竭力吸收中国固有的灵魂、鬼神观念,以抵制神灭思想,批判道教的形不灭说,同时又将自身的理论建设重心逐渐地由神不灭论转移到心性论的轨道上来。

本编人生理想部分主要是以涅盘、佛、净土三个概念为中心来展开,为此我们设三章(第六、七、八章)分别加以论述。先分别简要介绍印度佛教的涅盘学说、佛身论和净土说,接着着重探讨上述三种学说传入中国以后,在中国固有思想文化的强大制约与影响下,其内涵和侧重点的深刻变化与重大发展。在涅盘观念的演变与发展方面,我们认为,汉魏晋时代的中国佛教学者侧重以黄老的无为观念与中国固有的神不灭观念等去比附和阐发涅盘观念,南北朝时代则转向了涅盘学说与心性学说的结合,到了隋唐时代,更是大力宣扬涅盘佛性——自性学说,甚至宣扬自心解脱即是涅盘的观念。中国佛教学者十分重视对佛的涵义的解释,这种解释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汉魏时,着重以儒、道有关观念与“佛”进行比附;南北朝隋唐时代,又回归于以佛教原典论述来平实地表示佛的涵义;唐中叶以来,禅宗日益以自我心性去沟通、缩小众生和佛的界限与距离,“即心即佛”成为禅门的共识,众生主体本性清净实质上等同于佛的说法也在禅门中渐趋定型。中国佛教对佛的涵义的转换与拓展,鲜明地表现出佛教中国化的色彩。中国佛教学者还非常重视对净土观念的阐扬。我们着重分析和论述了中国佛教净土观念的类别与转型,指出:最初盛行的是弥勒净土信仰;后来,弥陀净土信仰与弥勒净土信仰发生争论,弥陀净土信仰取而代之逐渐成为主流信仰。由于天台、禅等宗派与弥陀信仰结合,约自中唐以来,宣扬心净则国土净,净土是一心的呈现,即唯心净土观念日益流行,并成为此后中国佛教的基本信仰。迄至近代,则更衍化出人间净土思想,并成为当代中国人间佛教理想追求的主导观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同类推荐
  •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学者卷(上卷)

    当代学者视野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学者卷(上卷)

    本书由吴晓明主编,汇集了当代学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种种解说和阐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当代境遇凸显出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课题的联系多方面地显示出来。这套丛书所选材料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不一致,它们之间的差别有时非常大甚至可能是对立的,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研究材料的作用和意义就会是多重的,其中所包含的一致、差别和对立能够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提供不同的参考维度,提供较大的思考空间。
  • 悟经

    悟经

    《悟经》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它融合了儒、道、兵、法等历代名人的思想,并将其加以客观分析,全书共十一章,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思想体系和道德标准,同时它又与当今人们为人处世的许多观念有深度的契合。
  • 《孔子家语》公案探源

    《孔子家语》公案探源

    《孔子家语》真伪问题,是中国学术史上一个著名公案。作者考镜源流、旁征博引、推陈出新,着力从公案学的角度,对与王肃伪造《家语》说相关的公案群进行透彻的爬梳与剔抉;对此案产生的诸多取径,如误说误文流传讹变、疏证辨伪方法移植错置、文本内外关系牵强附会等进行认真的推究与归纳;就丁晏所谓王肃伪造众书之说对康有为的刘歆遍伪群经说之影响进行清晰的提示与论证;对此案所涉《家语》三序的可信性程度、孔安国身世等重要而又诸说纷纭的史事进行缜密的析说与考证。
  • 伦理与文明(第3辑)

    伦理与文明(第3辑)

    《伦理与文明》是全面介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道德建设问题的连续出版物(集刊),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省伦理学与精神文明建设基地主办。本辑以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为主题,主要围绕中国传统生态伦理思想研究、西方生态伦理思想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思想研究等方面展开研究,具有一定的研究水平与研究价值。
  • 易经一日一解

    易经一日一解

    六十四卦网罗天地万象,穷尽宇宙之变化,展示了人事的吉凶悔吝。《易经》用阴阳之道来解释天、地、人、万物的变化原理,其中彰显了天道行健、自强不息的人类精神,同时也点明了厚德载物、与时变通的生存谋略。借鉴古老的人生指南,开启真正的智慧,我们将用和谐的举措去趋吉避凶、如意纳福,去考量世界,体验人生。
热门推荐
  • 淮安文学史

    淮安文学史

    淮安文学,犹如大海中那粼粼的波光,在太阳的照耀下,不断发出动人的光芒。从有文字可考的绵延达一千五百年的古徐国开始——是淮安的前身——那饱含着仁义的民歌,那承前启后的辞赋,那人品坚贞的诗词,那三足鼎立如巅峰的小说,等等,让淮安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有了一块令人骄傲的丰碑。
  • 太极奇侠传

    太极奇侠传

    杨露禅(公元1700年—1872年)字露禅,别号禄缠,名福魁,直隶永年县人,年轻时慕河南温县陈氏拳名,往投陈长兴门下学太极拳。他天资颖异,秉性坚毅,终于尽得陈氏拳法之秘,次与陈家诸徒较量武功,皆败之,师惊其才,遂飞授秘术。数年后,以能避强制硬之力见长,“柔中寓刚,绵里藏针。人称“治绵拳”。后至京师,任旗营武术教习,名震朝野,有“杨无敌”之称。曾与董海川较手,名望极高。其子班候、健候,自幼秉父教,均卓然成为名拳家。满族人全佑、凌山、万存、万春,亦得露禅之真传,但均奉露禅之命,拜于班候门下。
  • 生命光辉

    生命光辉

    在这个属于剑与魔法的世界中,一个少年舞动着让世人震颤的魔法,永恒不朽的生命是否存在,我不知,是否能够无敌当世,我亦不知,只因我追寻的是········自由的梦想。新书【尊王记】已发,望收藏·····
  • 镖定乾坤

    镖定乾坤

    混乱世界,群魔衍生,古老相传的强者相继苏醒,传承与秘境一一再现,南黎强者清雪前世竟然见过狠人大帝,三千洲的李白作诗可杀敌于无形,十二极域里董永得到帝器鹊桥只为见上七仙女一面,西原苍老的许仙仍旧守着雷峰塔,中古皇都勾陈一族竟然有着战神刑天的血脉……这一世,他叫唐风叶,没错,就是那个东泽大陆的孤儿。
  • 听闻夏天樱冉的记忆

    听闻夏天樱冉的记忆

    梦境?现实?我真的分不清楚,我依赖梦里的不真实,又喜欢着现实中的每一次真实触碰,我该怎么办,我到底该怎么抉择!今年的夏季很奇妙,让人想停留在这个季节,好好的观赏一番,再离开。顾千夜,你等等我好吗?我真的喜欢你!随着漫长的车笛声,沐樱冉躺在血泊里浅笑着,顾千夜我要走了,好好照顾自己。顾千夜惶恐的转身,映入眼帘的,不是她,是她……
  • 女修天下:逆天红颜

    女修天下:逆天红颜

    穿越修仙异界,家破人亡,她誓要变成最强者复仇雪恨!人挡杀人佛挡杀佛!少女踏天之路就此展开,为了挽救心爱之人的性命,她欲修天改命!女强+女修。大家多多支持!简介无能,精彩在内容!前面六十五章为江湖篇交代故事起因,喜欢看女主修真的孩童们请耐心看下去。(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恋恋有你

    恋恋有你

    唐恋恋是一只熊。嗯,确切的来说,是一只刚成仙不久的熊。为了找寻八百年前救自己的恩人,她不惜把整个天宫都大闹了一遍,因此,天宫的人听到唐恋恋这个名字都闻风丧胆,唐恋恋不负众望成了新一代的“弼马温”。哦呀呀,找寻恩人的过程中,又被一个毒舌腹黑王给救了,怎么办,先报嗯呗,结果这报着报着,咋还把自己给赔进去了呢?
  • 周易参同契解

    周易参同契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别靠我太近

    别靠我太近

    又起雾了。每当起雾的时候,母亲总在我面前念叨:“以前你父亲总会在这个时候说,我去透透气。”我不知道父亲所说“透气”的真正含义,直到上学之后才多少对这个词有了些了解。但让我不解的是,偌大一个周庄,竟然让父亲透不过气来。真不知道他怎么会憋得这么厉害,因为父亲不是走出屋子去透气,而是一个人沿着村路走出周庄,到雾霭缭绕的村外去透气。看上去村里的雾并不很大,空气湿漉漉的,连地上也蒙了一层潮湿气,这样的潮湿气常常让我产生错觉,泥路看上去没那么硬,踩上去却硬邦邦的硌脚。雾不浓,一缕一缕的,或浓或淡,像挂起的轻纱,在风的轻抚下,起起落落。
  • 龙图公案

    龙图公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