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9300000027

第27章 中国佛教“佛”的涵义的转换与拓展(2)

竺道生还强调宇宙本体的法、理也体现在众生的心性之中,众生的本性、佛性,就是成佛的内在根据。他说:“夫体法者,冥合自性,一切诸佛莫不皆然,所以法为佛性也。”[注释:《大般涅盘经集解》卷54,《大正藏》第37卷,549页上、中。]意思是“体法”即“冥合自性”,而“法”就是佛性。由此又可以说,显现佛性也就是冥合自然。竺道生又说:“不偏见者,佛性体也。……不偏则无不真矣。”[注释:同上书,544页下。]“偏”,偏离,不正。“不偏”,不偏离正道,也就是无不真实。这是说,不偏,无不真,是佛性体,法与自然也是不偏,无不真的,在不偏、无滇 这层意义上说,佛性、法和自然这三者是相同的。竺道生认为,众生若能显发佛性,冥合自然,直觉宇宙真相,也就成就为佛了。

五、天台宗的“六即佛”说

“六即佛”说的“六”是修行的六个不同阶位(行位),“六即”是说六个修行的阶位彼此相即,互为一体。“六即佛”就是分设为彼此相即的六个修行阶位的佛。智顗《摩诃止观》卷1下和知礼的《观无量寿佛经疏妙宗钞》卷1、2[注释:详见《大正藏》第37卷,200页上~205页上。],对此均有详细论述,具体说是:

(一)理即佛

智顗说:“理即者,一念心即如来藏理,如故即空,藏故即假,理故即中,三智一心中具不可思议。如上说三谛一谛,非三非一。一色一香,一切法,一切心,亦复如是,是名理即是菩提心。”[注释:《摩诃止观》卷1下,《大正藏》第46卷,10页中。]文中说“一念心即如来藏理”和“菩提心”,就是指众生本有佛性而言,就是“即空即假即中”三智中道,也就是佛的不可思议境界。而如来藏理和佛性是相即的,也就是说,这里讲的理,是就如来藏或佛性上讲的理,这个理就是一切众生都具有的如来藏或佛性,也就是空、假、中三谛之理。这个理在本质上与诸如来无二无别,从这层意义上说,理即是佛,称“理即佛”。理即佛又作“理佛”,是从理上说一切众生即是佛。

(二)名字即佛

智顗说:“名字即者,理虽即是,日用不知,以未闻三谛,全不识佛法,如牛羊眼不解方隅,或从知识,或从经卷,闻上所说一实菩提,于名字中通达解了,知一切法皆是佛法,是为名字即菩提。”[注释:《摩诃止观》卷1下,《大正藏》第46卷,10页中。]“名字”,即名言概念。“知识”,此指善知识,即善于教导佛法正道的人。这是说“理”很难了知,如果从善知识处,或经卷中,也就是从名言概念中去闻知,也能通达了解“一切法皆是佛法”。从这种意义上说,名字即佛。这是就闻知上,从名字与佛法的相即关系方面而立的行位。

(三)观行即佛

“观行”即实际修行,天台宗人指五品观行,即随喜、读诵、讲说、兼行六度[注释:六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和正行六度五种修行方法和过程。天台宗人认为,既已了知名字即佛,进一步就要听闻佛教经论所说而生起随喜之心,再配合以诵读,讲经说法,导利众生,进而还要辅修六度,最后转为以六度的实践为主,以上五项修持,如此层层转深递进,就能使智与理,即智慧与佛性相应,制伏烦恼。这样的修行阶位,称为观行即佛。

(四)相似即佛

天台宗人说,经过五品观行后,不只是能制伏烦恼,而且要进一步断除烦恼,制伏无明,进而达到六根[注释:六根,指眼、耳、鼻、舌、身五种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意根)。]清净。在这种阶位上,虽还没有真正证得理,但已与理相去不远,与理相仿佛,有如真证;这样的修持者,虽不是圣者,但犹如圣者,这是相似佛位,称相似即佛。

(五)分证即佛,也称分真即佛

“分证”是分断无明而证得法身、般若、解脱“三德”的意思。相似即佛只是制伏无明惑;分证即佛,是指不仅断灭了无明惑并证得了“三德”。天台宗认为无明惑有四十二品,断一品无明则证得一分中道。从初住位一直到等觉位,要断四十一品无明惑,并分证中道之位,是属于分证即佛阶位。

(六)究竟即佛

“究竟”,至高无上的境界。这是指断除第四十二品无明,显发究竟圆满的觉智,证得究竟解脱而入妙觉的佛位。

以上六佛虽因智情悟迷的深浅而有阶位的差别,但从体性上来看,六佛阶位又是不二不异,彼此相即的。如理即佛,也是名字即佛,乃至是究竟即佛,其他五种也是如此。天台宗人认为,六即佛以“六”表示阶位高下有序,可供修行者不生贡高我慢之心,以“即”表示六种阶位的体性完全相同,可令修行者不生自卑后屈之心,如此鼓舞修行者生发愿心、信心,依次修证,坚持不懈,即可终成正果。

六即佛说是天台宗的成佛理论,这种理论既把佛看作与众生不二的,又把成佛看成是个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六即佛说的理即佛,不仅把理与佛打通,而且把理、佛性与佛打通,进而再把众生与佛打通,这就从佛与理、佛性以及众生的关系方面丰富了佛的涵义。还值得注意的是,六即佛说把成佛分解为依次渐进的过程,并强调六种阶位的相即关系,这可以说,修持者从修持成佛起点至最后修持功德圆满前都含有佛的因素、成分,这些因素、成分又是相互渗透、交叠的,这就启示人们从动态上去把握佛的意义。

六、禅宗的“如何是佛”说

如果说天台、华严等宗比较热衷于对佛身的阐述,那么禅宗则热心关注“如何是佛”的问题。打开禅宗的各种语录,师徒们关于“如何是佛”的问题比比皆是,具体说法数以百计,真是五花八门,令人眼花缭乱,茫然莫解。“如何是佛”的问题,包含什么是佛和怎样成佛两重意义,下面就第一重意义的若干说法,加以归纳概括,梳理成四种典型说法,并揭示其共同实质。

(一)心即佛

禅宗人对“如何是佛”的基本回答是心即佛。“心”,有的侧重指主体的现实心灵,有的则偏于指主体的清净心,即心的本性。“佛”,有的指佛性、佛心,有的指佛果。心与佛的关系,有的强调两者互不相离,有的则认定两者是相等的、无差别的。心即佛的典型说法有:

是心是佛。被奉为禅宗二祖的慧可在回答什么是佛的问题时,对弟子说:“是心是佛”[注释:《景德传承灯录》卷3,《大正藏》第51卷,220页下。],认为众生的心就是佛。后来马祖的弟子大珠慧海也说:“是心是佛,是心作佛。”[注释:《景德传承灯录》卷28,《大正藏》第51卷,443页下~444页上。]

即心即佛。史载:“马祖因大梅问如何是佛,祖云:‘即心是佛’”[注释:《无门关》[30],《大正藏》第48卷,296页下。]。又有大珠慧海解释“即心即佛,那个是佛”的记载:“有行者问:‘即心即佛,那个是佛?’师(慧海)云:‘汝疑那个不是佛?指出看。’夫对。师云:‘达即遍境是,不悟永乖疏。’”[注释:《景德传灯录》卷6,《大正藏》第51卷,247页上。]也是强调众生的自心即是佛。

心即是佛。黄檗希运说:“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唯此一心即是佛……此心即是佛,佛即是众生。”[注释:《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大正藏》第48卷,379页下。]希运认为心是佛与众生共同的主宰,心是众生,心也是佛。

以上三种说法的表述虽略有不同,其思想实质是一致的,都是肯定无论是众生心,还是佛心,其心的体性是与佛无异的,此心即是佛。

禅师们对于“此心即是佛”的“此心”,也有不同的表述,重要的有:

念佛心是佛。被奉为禅宗四祖的道信宣扬“念佛心是佛,妄念是凡夫”[注释:《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转引自《楞伽师资记》,《大正藏》第85卷,1286页下。],把念佛心与妄念相对立,认为排除妄念,专心念佛,即能心中见佛,从这一意义上说,念佛心也就是佛。

自心是佛。禅宗六祖慧能大力倡导自心是佛说。他说:“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若无佛心,向何处求佛?”[注释:《坛经》[52]。]慧能讲的自心,也就是自心具有的自性,他说:“自性迷,佛即众生;自性悟,众生即是佛。”[注释:《坛经》[35]。]“自心是佛”是指自心悟、自性悟而言,处于迷妄状态的自心、自性,不是佛而是众生。

清净心是佛。黄檗希运提出了“本源清净心”的概念,以及“此心是本源清净佛”[注释:《指月录》卷10,《续藏经》第1辑第2编乙第16套第2册,117页。]的命题,强调此心是本源之心,是心本体,众生若能直下体悟此心,当即是佛。[注释:详见《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大正藏》第48卷,380页中、下。]希运弟子、临济宗创始人义玄进一步说,一念心上清净即是佛[注释:详见《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大正藏》第47卷,497页中。],如此每一念心上都清净不染,“心心不异,名之活祖”[注释:同上书,499页下。]。这是强调众生日常的清心,就是真正的祖师、真正的佛,从而最充分地肯定了人类的主体价值。

“汝自是佛”与“我即是佛”。当弟子向师父请教“如何是佛”问题时,有的禅师往往回答问者说,你本人就是佛。“师(福州大安)上堂云:‘汝诸人决来就安求觅什么?若欲作佛,汝自是佛。’”[注释:《景德传灯录》卷9,《大正藏》第51卷,267页下。]又如“僧问:‘如何是佛?’师(大龙山智洪)曰‘即汝是’”[注释:《景德传灯录》卷23,《大正藏》第51卷,394页上。]。又“裴一日托一尊佛于师(黄檗希运)前,跪曰:‘请师安名。’师召曰:‘裴休!’公应诺。师曰:‘与汝安名竟。’公礼拜。”[注释:《指月录》卷10,,《续藏经》第1辑第2编乙第16套乙第2册,115页。]这是说,佛的名字就是裴休,你裴休就是佛。又如“庐山归宗寺法施禅师策真,曹州人也。姓魏氏,本名慧超,升净慧之堂,问:‘如何是佛?’净慧曰:‘汝是慧超’。师从此信入’”[注释:《景德传灯录》卷25,《大正藏》第51卷,417页上。]。这里回答的意思是:你慧超就是佛。近代自称虎禅师的杨度也高唱“我即是佛”,称“一旦此心豁然,我即是佛。死去活来,大彻大悟”[注释:《<我佛偈序>赠美国贝博士》,《杨度集》,657页。]。所谓“汝自是佛”与“我即是佛”,都是在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思想基础上,强调心外无佛,由此,你我是佛,一切众生都是佛。

(二)无心是佛

禅宗继承印度唯心一系的思想,也吸取般若空宗一系的学说,强调禅悟解脱是“离一切相”的。史载:“问曰:‘诸经说,佛常住;或即说,佛灭度。常即不灭,灭即非常,岂不相违?’答:‘离一切相即名诸佛,何有出世入灭之实乎?见出没者,在乎机缘。’”[注释:《景德传灯录》卷13,《大正藏》第51卷,307页中。]这是圭峰禅师宗密对佛的生灭出没问题的回答,认为佛是离开一切相的,从本质上说,并无出世入灭。所谓出世入灭的相状是随机缘而定,并非佛身真正具有的。临济义玄也说:“古人云,如来举身相,为顺世间情。恐人生断见,权且立虚名。假言三十二,八十也空声。有身非觉体,无相乃真形。”[注释:《指月录》卷14,《续藏经》第1辑第2编乙第16套第2册,166页。]意思是说,所谓佛身体的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都是为顺应众生的世俗之见而讲的,实际上并不存在,佛的真形是无相的。禅宗认为,佛是离一切相的,因此禅修者也应无求无著。黄檗希运说:“学道人只怕一念有,即与道隔矣。念念无相,念念无为,即是佛。学道人若欲得成佛,一切佛法总不用学,惟学无求无著,无求则心不生,无著则心不染,不生不染即是佛。”[注释:《景德传灯录》卷9,《大正藏》第51卷,271页下。]无求无著,就是心不生不染,这也就是佛。“心不生”就是“无心”,无心就是佛。史载:“常州僧灵觉问曰:‘发心出家本拟求佛,未审如何用心即得?’师(南阳慧忠)曰:‘无心可用,即得成佛。’曰:‘无心可用,阿谁成佛?’师曰:‘无心自成,佛亦无心。’”[注释:《景德传灯录》卷28,《大正藏》第51卷,439页上。]南阳慧忠认为“无心”成佛,佛也“无心”。进一步,他还认为“无即佛”。常州僧灵觉“问曰:‘如何是一念相应?’师曰:‘忆智俱忘,即是相应’。曰:‘忆智俱忘,谁见诸佛?’师曰:‘忘即无,无即佛。’曰:‘无即言无,何得唤作佛?’师曰:‘无亦空,佛亦空,故曰无即佛,佛即无’”[注释:同上书,439页中。]。这是说忘却记忆智慧就是无,无也是空。忘却忆智即是无,即是空,也即是佛,因为佛是空无一切相的。

“心即佛”与“无心是佛”两个命题,实际上是统一的,两者都是从不同角度讲心与佛的关系。“心即佛”是说众生都有佛心、佛性,肯定心与佛不相离,直至认定心等同于佛。“无心是佛”则是强调学道修禅者对于佛身形相不要执著和追求,这样的“无心”就是佛。可以说,“无心”是对主体“心”的活动内涵的进一步规定,“无心是佛”是对“心即佛”的进一步说明。正如马祖道一禅师时而说“即心即佛”是对“心即佛”的进一步说明。正如马祖道一禅师时而说“即心即佛”,时而又说“非心非佛”[注释:《古尊宿语录》卷1,5页,北京,中华书局,1994。]一样,两者并不矛盾。非心非佛是破除对心与佛的执著,以避免将心觅心,将佛觅佛而不得解脱,这是对即心即佛的特定意义的否定,也是对即心即佛的更深层意义的肯定。

(三)“理事不二,即如如佛”

沩山灵祐说:“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若也单刀直入,则凡圣情尽,体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如佛。”[注释:《指月录》卷12,《续藏经》第1辑第2编乙第16套第2册,137页。]“如如佛”,即法身佛,意思是说,真理不受一尘污染,无数修行法门中,不舍任何一种法门。若果直指人心,一切情想俱尽,心体就显露出真常状态。由此理与事圆融不二,也就是如如佛,或法身佛了。这是在自心觉悟的基础上,实现理事相即无碍的境界,这样的禅境也就是佛的境界。

(四)其他种种回答的背后

对“如何是佛”的问题,禅师们除了上述正面的回答以外,还有种种意在言外的回答,这些回答意在触动问者的灵性,令人十分费解。然而仔细体会,也仍有思路可寻,有真意可求。下面我们加以简要的分类评述。

形象喻说。不少禅师在回答“如何是佛”的问题时,往往是以各种不同形象的事物来回答,如答“麻三斤”[注释:洞山守初语,《碧岩录》[12 ],《大正藏》第48卷,152页下。]、“土块”[注释:《严阳尊者》,《景德传灯录》卷11,《大正藏》第51卷,287页上。]、“殿里底”[注释:《赵州从谂禅师》,《景德传灯录》卷10,《大正藏》第51卷,277页下。]、“白额大虫”[注释:《法轮彦孜禅师》,《五灯会元》卷12,中册,770页,北京,中华书局,1984。]、“干屎橛”[注释:《无门关》[21],《大正藏》第48卷,295页下。]、“洞庭无盖”[注释:《道吾悟真禅师》,《五灯会元》卷12,中册,733页。]、“金沙照影”[注释:《凉蜂洞渊禅师》,《五灯会元》卷12,中册,741页。]等等。“麻三斤”、“殿里底”、“土块”,是指佛殿里麻缠泥塑的佛像,意思是殿里的佛像只有象征意义,学道者不要执著佛相,向外追求。“白额大虫”即老虎,“干屎橛”乃擦拭人粪的东西,是污秽的,意在表明执著佛的名字是毒害、污染自心清净本性的,应当打破向外对佛名字的执著,而转向对内追求自心的清净。至于“洞庭无盖”、“金沙照影”,是说佛法现成,大地万物无一不是佛的当体。

同类推荐
  • 孟子旁通

    孟子旁通

    全书包括三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讲在前面”介绍了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大势,以人物和重大事件为纲,作为切入点予以介绍;第二、三部分则是以《孟子》梁惠王篇为核心,详解文字,对文字所反映的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问题,进行贯通式专题性地分析与讲解,使得全书内容不拘泥于《孟子》原文,使读者获得大量通识性的知识,体现了南先生独特的历史观与哲学观。
  • 易经大智慧

    易经大智慧

    国学经典,包罗万象,深奥难懂。如何参悟?如何为我所用?轻松阅读国学丛书结合当今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思维习惯,利用古今中外的具体事例重新诠释经典的智慧;让您能够轻松领悟!本书为该系列丛书之一。它主要通过简单的故事,让厚重的《易经》变得生动,用最短的时间将《易经》知识了然于胸。
  •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

    《孟子与性善论》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 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否定性辩证法”视域中的“女性”主体性重构

    “否定性辩证法”视域中的“女性”主体性重构

    这是一次女性主义的突围。在克里斯蒂娃与阿多诺的浪漫相遇中,在女性特质和男性特质的相互纠缠中,在意识与肉体的和平交往中,语言的囚牢被攻破,理性主义的皇权被废黜,主体性的定义被改写。前主体的“女性”因素重返主体,破坏了“男性”主体的统一,成就了女性特质的僭越。母性的因素取代了文化的父权(男根)基础,女性特质的书写也成为文艺创新的场所,并且走出自说自话的封闭圈,进入广阔的社会领域,成为政治颠覆的主导力量。打开这部严谨而不失可读性的哲学文本,就可以见证这场邂逅的美丽。
  • 人生是苦,苦就是福

    人生是苦,苦就是福

    看不开是苦,想开了是福。有欢喜心才合乎佛法,才合乎做人的意义。一个人在世间一年一年地过去,如果活得不欢喜那有什么意思?“欢喜”是佛法,欢喜是财富,有欢喜才能安住身心。如果做到欢喜?不管见到任何人都很欢喜,不管做什么事都很欢喜,不管在哪个地方都很欢喜,不管读什么书都很欢喜……能有越多欢喜,表示心中越有佛法,越有成就。保持欢喜的方法是:凡事皆生欢喜心。在本书中,星云大师具体而微地刻划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深入浅出的探讨世间的问题与人生的哲理,从家庭、工作、艺术、人际、生死等各个层面,分享了自在生活方面的智慧。
热门推荐
  • 佛说法受尘经

    佛说法受尘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后我成了一方大佬

    重生后我成了一方大佬

    末世十年,被自己的“好姐妹”抛弃,被基地抛弃。既然想让她一人引开丧尸潮,让她一人牺牲,那她还不如让所有人陪着她一起下地狱呢……却没想到,自己却还能重生到末世之前,这次一定要让她那个所谓的“好姐妹”算算账了……而且……老天爷给她再来一次的机会难道还附赠一位帅哥?唔…既然老天爷都赠送了,她也就收下好了~
  • 主播公寓

    主播公寓

    一个逗比与缺心眼并存的菜鸟女主播。在主播界摸爬打滚的路途上,收获了珍贵的友情与爱情。如果有人问,有个男票是助理会是一种怎样的体验?她会很明确告诉他,痛并快乐着!男票高冷且自带男神光环,不仅能将事情处理的井井有条,更能手撕白莲花和绿茶婊!对肖晓琦而言,网络主播的路途并不平坦,但苦中作乐才是生活的精髓。如果你要黑我,来啊,我们互相伤害!--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网游之佣兵世界

    网游之佣兵世界

    佣兵,拥有自我智能意识,可以代替玩家出征作战、刷怪、打副本。佣兵世界,一款多国参与的游戏,掀过旧时代经典游戏的篇章,集各种元素一体,玩家可以选择任何玩法都能走上巅峰———任务流、竞技流、副本流、经营流、战争流、跑商流、休闲流......设定高度自由,玩法存在即是合理,一夜风靡。从神级任务开始,把握住一次机会,吊丝就有逆袭的无限可能!书友群:642345013对于书评的疑问,统一会在提问楼回答,有问题的朋友可以去看,可以提问
  • 花农·空灯

    花农·空灯

    皇叔这就赶来夺传国玉玺了。宫人们惊慌失措,跪了一院子,皇后把宋小满喊进里屋:“你把玉玺和航儿带走。”两岁的皇子路远航被皇后喂了半颗安神丸,睡得正熟,他的生母岑贵妃搂着他垂泪不止。皇后眼中有一瞬黯然,她的皇帝夫婿被刺,儿子路顺祺是太子,已被囚禁,她是救不了他了。密道就在荷花池下,皇后刚搬进北宸宫那年,就密令匠人挖建,奈何势比人强。宋小满哭着求皇后一起走,他水性好,拼死也会护她周全。皇后笑笑:“你见过流落民间的皇后吗?身在禁宫,要有横死的自觉。更何况——”
  • 逆天重生,废柴二小姐

    逆天重生,废柴二小姐

    ◆龙衣,前世是最出色的佣兵,穿越到龙家最盛名的“贱骨头”身上。出生时,拥有天下罕有的地灵根,却在九岁时,被继母无情抽取,险死还生,融合在龙家另一个天才少女的龙菱身上。宅门深深,家族倾轧。原本应该是天才卓绝、耀眼光芒,却沦为一个低贱无比,人人可欺的贱骨头!新生的她,凌厉强悍,破茧重生后,悍然反出龙家,昔日所受羞辱,他日必百倍偿还。◆端木琉,霸道肆意,妖界最负盛名的妖尊,却虎落平阳,流落到小小的龙城。妖力未复,不能变成人身,更可恶的是还被一个丁点大的小女孩抓住。“这条狗真心不错,在魔兽森林里可以栽培为猎犬。”一个九岁女孩扑闪着眼睛,淡淡说道。狗?他几乎要气晕过去,他是妖族最高贵的啸月狼族!
  • 红粉楼

    红粉楼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幽都夜深梦红莲

    幽都夜深梦红莲

    云端墨家,忘川夜家,北地风家,巫山蛮族,天山源家乃修真界五大世家。五十年一次的龙首大会落幕,夜家如愿当上仙首。“很好,这一切都在按我的计划进行。”来自五百年前的恶灵奸笑道,“五百年前你从我这里拿走什么五百年后我还是照样拿回来了!”一场腥风血雨即将到来……这一次,结果会如何?(看不懂简介就对了!因为简介要读过小说内容才能看懂啊~)
  • 女主冷艳高贵

    女主冷艳高贵

    同为小说女主,她尤其与众不同,拥有明艳的外貌傲人的身世。但是,女主是一朵彻彻底底的小白花!小白花也没关系,女主的光环和作者赋予她的外在资本,她注定会有无数美男的痴情守候。悲催的是唐宁发现,她不在原著,她在女配逆袭上位的小说中!--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山中田园

    山中田园

    “风小丫头,你说,我家的陶碗,是不是你偷的?”一旁站着的胖女人花婆是田水村里最抠门的女人。她气势汹汹地堵在一个破草屋门口,就是为了找这风铃儿的娘亲云氏评理。对方道,风铃儿今天早上不知羞耻地偷了她家一个陶碗。当然,风铃儿坐在地上,并不承认。她捂着耳朵,像是觉得身前这那胖女人说话的声音格外地聒噪,不屑搭理似的。“我没偷,碗是我自己做的!”反驳的声音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