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59300000008

第8章 中国佛教哲学的形成(4)

这就是说,中国的封建政治结构,是佛教赖以存在的政治环境。这种政治结构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里论证、美化、神化君权,要求全国臣民绝对忠君。对于佛教,也同样强调君权高于神权,佛教要服从政治,僧侣应向君主跪拜。封建宗法制还要求崇奉孝道。由此自然而然地导致中国佛教哲学重视论证现实,调和世俗现实和出世理想,在伦理观念上提倡忠孝,从而形成了与印度佛教显著不同的哲学内容。

四、文化环境

中国佛教哲学是印度佛教哲学的继承和发展,也是中国僧人在中国文化环境、氛围中的建树和创造。在佛教传入之前,中国文化与哲学已经有了高度的发展,中国先哲的哲学体系及其理论思辨足以与印度佛教思想相匹敌。中华文化的悠久传统渗透了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成为吸取外来文化的母本。与印度佛教风貌极不相同的中国文化与哲学,极大地制约了中国佛教文化及其哲学的具体发展方向,影响了中国佛教哲学的主题、内容和特点。中国文化环境制约中国佛教哲学的因素主要有:中国文化的基本工具和重要载体——语言,中国文化的重要构成要素——儒学、道学和宗教观念等。

(1)语言文字的差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汉语和印度梵语不同,梵文是拼音文字,由字母拼成,有13个元音,33个辅音,书写以音节为最小单位。汉语则是单音节,不由字母拼成,缺乏语尾变化,也无所谓语格、方法上各种形式的变化。这样就难以通过单独的词来判断词本身的确切涵义,而必须通过前后文的相关意思来判断其真实意思。又因为语言同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思维工具,是思想的直接现实。所以,语法的组织结构不同,直接影响了思维方式、方法;思维方法的不同,又大大影响文字的表达和思想的交流。这样,印度佛教经典经过汉语的翻译传播,佛教思想就被消融于古代汉语的思维形式之中,某些印度佛教思想的本来面貌也就变得面目全非了。

(2)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是春秋末期由孔子创立的,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经历了长期的历史演变。儒学的基本特点是宗师孔子,以孔子言行为最高标准;提倡仁义道德,维护君臣、父子、夫妇、兄弟等伦常关系。由于儒学符合封建统治阶级整体的、长远的、根本的利益,儒家创始人孔子被封建统治者尊为圣人;儒学的人文本位思想和道德伦理,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要部分。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对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直至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多年,儒家思想一直统治着中国的思想界,影响极为深远。儒家学者对佛教徒工不向皇帝行跪拜礼的超俗立场作了猛烈抨击,强烈地指责与中国家庭伦理和祖先崇拜相抵触的佛教徒的独身生活方式,批判佛教否定现世的出世思想。儒家学者还批评佛教的有神论,这反映了无神论与有神论的不同哲学立场。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佛教不得不这样那样地和儒家思想妥协、调和。如,寺院采取儒家提倡的家庭仪礼来祭拜已故的祖师,建立如父子相传一样的传法体系。在哲学上则竭力与儒家的心性论、道德观、境界说相协调,这都是受儒学的强烈影响所致。

(3)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道家是春秋末期老子创立的学派。战国中期,道家开始发生分化,庄子发展了道家学说,形成为庄学。同时,齐稷下学者又倡黄老道德之术,形成了黄老之学,后在西汉初年盛极一时。魏晋时,又出现崇尚老庄思想,发展黄老之学的玄学。老子的基本思想,是在哲学上以虚无无形的“道”为宇宙的本根,以柔弱因循为“道”的作用;在政治上主张实行无为而治,强调只有无为才能无不为。庄子进一步提出“道”是“虚无”的本体,是生成天地万物的根源,并由此推演出“万物皆一”的论断。庄子还主张人生的最后归宿,是游心于物外,不为世俗所累,即达到绝对自由的逍遥境界。黄老之学融合道家和儒、墨、名、法诸家的学说,以推行无为政治。在哲学上,黄老学派中有的以“道”为阴阳二气的统一物,有的则仍把“道”视为“虚无”的本体。魏晋玄学着重探究宇宙本体问题,以辨论“有无”问题为中心。玄学贵无派把“无”视为“有”的存在根据,提出“以无为本”的本体论命题。玄学家还强调在探讨问题、认识事物时,应着重把握思想义理,反对执著于语言、物象,提出“得象忘言”、“得意忘象”的方法论命题。汉初的黄老之学,成为官方哲学。魏晋玄学则是魏晋时的主导思想。道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仅次于儒学,它的宇宙论、本体论的思想影响,在相当长时期则超过了儒家。道学对于整个中国古代思想尤其是哲学思想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道家哲学深刻地影响了道教和佛教两大宗教思想的发展。汉魏晋时期的佛教,往往沿用道家思想来解释印度佛典,如用道家的“道”来表达“菩提”。两晋时期的佛教般若学,则更是佛教与魏晋玄学相结合的产物。隋唐时期的天台、华严、禅诸宗的思维路向和方式,一个重要源头就是道家思想。

(4)传统宗教思想的作用。印度是个多宗教的国家,绝大多数人都笃信宗教,人们认为信仰宗教是天经地义的,不信仰宗教倒是不可思议的。而中国的情况则不同,基本上没有国教,也没有出现全国性的宗教狂热。在佛教传入以前,中国形成的是以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天帝崇拜为特征的多神教。中国早期宗教是和巫术结合在一起的,掌握这种通神的巫术,就掌握了祭祀大权,进而也就掌握了氏族部落的大权。中国宗教的神灵世界是现实世界的理想化,神灵是现实世界、现实程序的守护者。人们往往有了现实问题,才去求神灵保佑。这种实用主义的功利态度,决定了古代宗教发展的实用道路和理性道路。历史表明,中国早期宗教的上述特征,对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是不无重要影响的。与中国早期宗教的神异观念相适应,佛教传入之初,能够吸引中国人的就是它的神通、咒术,这种神通、咒术与人们追求自由与永恒的愿望具有交相感应的魅力。中国早期宗教的祖先崇拜、维护现实社会和功利性倾向等特征,也都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僧人对佛教思想的重建,这突出地表现在典型的中国化了的佛教宗派——神宗的宗教思想和宗教实践之中。

中国最重要的本土宗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道教。道教源于古代的巫术,并沿袭方仙道、黄老道的某些宗教观念和修持方法而于东汉时形成。道教的基本教义是,相信人经过一定的修炼可以长生不死,羽化成仙。“道”是造化之本,神明之根,天地之元。“道”是神异之物,被人格化了的神。道“因修而得”,人们只要认真修道,就能与道相合而得道,得道而成仙,为此还提出一系列道功和道术,如服食、行气、守一、外丹、内丹等神秘方术,以求得长生不死,度世成仙。在一定意义上也可说,道教是为了抵制、反对佛教而成立的宗教,道教依仗于民族本位、传统和情感等优势,竭力排斥佛教。它很早就提出老子入夷狄为浮屠的传说,后来还撰写《老子化胡经》。道教以华夏的宗教文化排斥外来的佛教文化。佛教则反对夷夏论,竭力为自身辩护。佛教一面与道教斗争,一面也融合道教的某些教义。如天台宗人智顗就吸取道教内丹的说法。道教长生不死的愿望和对超凡能耐的热切追求,也深刻地影响了佛教宗派。禅宗和净土宗的理想境界可以说是和道教的成仙心理及理想境界可吻合的,只是在形式上有所不同。

文化环境对于文化特性的变迁有着重要的影响,中国文化环境对于印度佛教哲学的改变和中国佛教哲学的形成也具有同样重要的影响。这种重要影响又是通过中国佛教上层知识分子,尤其是中国佛教思想家而发生作用的。中国佛教思想家是佛教哲学创造的主角,是把印度佛教与中国固有文化结合起来的代表。从形成中国佛教哲学的角度考察中国佛教学者,他们一般都有这些特点:第一,绝大多数中国佛教学者在出家以前,是先受儒家学说的洗礼,再经道家思想的熏化,然后再接触、学习、钻研佛教理论,这种知识背景的层次、程序和结构,必然深刻地左右他们对佛学的理解和接受。也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必然深刻地影响他们对佛学的研究和创造。第二,约在唐代以前,绝大多数佛教学者是名门大族出身,原有的社会地位很高,一般是因战乱频仍、政局动荡、官场失意、家境衰落而遁入空门的。他们在出家以后,多数仍与社会名士、官宦往来,交流学问。如晋代,名僧、名士往往并称。这种身世和社会背景,推动他们自觉不自觉地反映上层人士的特殊精神需要,创造出一种特殊的哲学。第三,一些富有创造性的佛教学者,往往是具有强烈民族本位观念的人。他们不忘固有文化传统,思想敏锐,具有理论勇气,善于结合中国实际。他们根植于传统,又容纳外来文化。印度佛教本身不断开合演变,从而具有了圆融性和调和性,为中国佛教学者阐发、创造新的佛教哲学思想提供了前提。

同类推荐
  • 现代性的辉煌与危机:走向新现代性

    现代性的辉煌与危机:走向新现代性

    本书从思想史的角度首先梳理了西方现代性的内涵,包括启蒙理性的主要价值观、自然法与个人主义、历史发展的方向和意义等,并从中西思想比较的角度辨析了理与理性和理念概念的差异,其次梳理了西方现代性危机的发展阶段、表现形式以及思想界和学术界对西方现代性的典型批判,最后分析了西方现代性危机与前现代思想资源的关联,旨在给读者一个相对比较完整的轮廓。作者期望为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的现代性发展提供一些前车之鉴。在此基础上,本书提出了走向新现代性的观念及其指导思想,并从若干方面进行了理论务虚,具有相当的启发意义。
  • 哲学的故事

    哲学的故事

    本书作为“彩色人文故事”系列丛书的一种,以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哲学知识。近50个精彩故事独立成篇,连缀起来又共同组成一幅精彩的哲学画卷,清晰地呈现出哲学发展的脉络。此外,还增设了“哲学辞典”、“哲学家小传”、“名人名言”、“名人评说”、“著作列表”等辅助栏目,以加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二卷)

    鬼谷子智谋全解(第二卷)

    《鬼谷子》立论高深幽玄,文字奇古神秘,有一些深涩难懂。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加深刻地理解其中深刻的思想内涵,易于好读和好懂,编者在编著本书时,根据《鬼谷子》分章分段集中逐个立论阐述的特点,进行了合理分割划分,再一一对应地进行了注释、译文和感悟,还添加了具有相应思想内涵的故事,以便于广大读者阅读理解。
  • 素书新解(全译本)

    素书新解(全译本)

    《素书》为汉代黄石公著,全书分为六章,把道、德、仁、义、礼综为一体,融会贯通,对复杂的人性进行了入木三分的阐释,对世间万事万物的本质洞察入微。全书虽只有一千三百六十字,但字字珠玑,句句名言,蕴涵着极大的智慧。内容包括治国安邦的大谋略和为人处世的小智慧,被誉为罕见的谋略学和智慧库。《素书新解全译本》以独到的视野和朴素的笔调,对《素书》中的文化精华加以深入的解读,从为人处世、人际交往、工作态度、企业管理等方面为人们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建议,每一次提点都切中要害,一针见血,读来如醍醐灌顶、豁然顿悟,是一部帮助人们走出生活与工作困惑的精品之作。
  • 人生的智慧(西方经典文库系列)

    人生的智慧(西方经典文库系列)

    1850年,时年62岁的大叔完成了一生中最后的巨著《附录与补遗》,这部著作给大叔带来了世界性声誉,结束了他几十年的不得志和默默无闻。《人生的智慧》即摘自此书,但其实也独立成书。在阿图尔·叔本华著的《人生的智慧(典藏版)西方经典文库系列》中,大叔放弃他一贯坚持的唯意志论的悲观哲学,而采用优雅的文体、简洁的笔触阐述自己对人生的看法。在书中,大叔完全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诸如成功、金钱、名利、健康,以及为人处世、接物待人等应遵循的原则。这些问题与我们日常生活最为接近,因而很适合大众阅读。大叔采用平易近人的论述方式,用深刻的思想利剑刺穿那繁杂纷纭、百口莫辩的复杂世俗和人间世惰,使问题变得清晰、简明、透彻。
热门推荐
  • 倾城恋:男神的爱情通缉令

    倾城恋:男神的爱情通缉令

    某天某小偷盯上某男的钱包,几经波折,成功将他撂倒:“嘿嘿,要钱还是要命?”他嘴角微扬:“要人。”“算你识时务,现在把你身上最值钱的东西交出来。”男子薄唇一勾:“本少爷最值钱的就是我这个人,你尽管拿去吧。”“……。”呃,这是神马情况?到底她偷的是钱,还是……人?欲知详情请查看正文。舞动青春系列文1、《舞动青春:我不是你的乖乖牌》主角:聂希晨(∩_∩)蓝欣2、《舞动青春:邪魅叛逆少女》主角:左哲(∩_∩)叶子夜3、《舞动青春:误惹腹黑痞校草》主角:蓝浩(∩_∩)纪悦4、《舞动青春:逮捕偷心坏女孩》主角:聂嘉俊(∩_∩)鲁西雅
  • 巴顿传

    巴顿传

    乔治·巴顿,二战战史上最牛的将军。他的坦克军团驰骋欧陆,所向披靡,从诺曼底到柏林,从塞纳河到易北河,每一块鲜花初绽的土地上,都有他铁血军魂的贯注。他的部队如天降神兵,没有给纳粹德国任何一丝喘息的机会。他凭着出神入化的军事才能,堪称“20世纪的拿破仑”。
  • 极品神厨修真录

    极品神厨修真录

    邪功秘法,将人精血炼化,化为血鼎,驱之攻敌;收地底四方大圣,天下墓穴骸骨无不听令行事。魔界大陆,斗气炼兽,忍者神通,五行妙术;香艳刺激,情节诡奇,刻画微妙。一个小厨子游走于生死边缘,成长为极品神厨,叫人拍案称奇。每晚8点,一日一更,求收藏、推荐、点击。本书QQ群:75328080,欢迎入群探讨。
  • 佛说拔除罪障咒王经

    佛说拔除罪障咒王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两汉时期的生存法则

    两汉时期的生存法则

    楚汉相争,为何最终刘邦坐拥天下?指挥千军万马尚游刃有余的韩信,竟死在一个女人之手!两朝栋梁的周亚夫,为何落了个”不反地上,亦反地下”的罪名?书生难开国,草莽却成英雄,这又是什么道理?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时代,两汉历史蕴藏了无尽的智慧,其中有关谋略、有关人性、有关处世……
  • 孙子批注

    孙子批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济世神验良方

    济世神验良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共和国勋章

    共和国勋章

    设立国家勋章的意义非常重大,她可以使那些对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作出突出贡献的人们获得相应的荣誉和奖励,名至实归、名副其实。更重要的是,设立国家勋章也是贯彻宪法,贯彻宪法至上精神的具体体现。本书收录了作者收藏的各种类型的勋章,并对其作了详细的介绍。
  • 买个王爷来种田

    买个王爷来种田

    都说千里姻缘一线牵,她是千年姻缘一线牵,这也太让人瞠目了点吧,都说恋爱年龄不是问题,不过这家伙年纪也太小了点吧,样子又帅得天上有地下无的,身份地位了不得,该是算她捡了个便宜吧,不过,自家的心理还是有些接受不了,这月老一定是醉糊涂了,摆这么大个乌龙。再加上有人要向她借寿一会又改成换魂,她在前头使劲跑,几路人马卯足的力气地追,稀里糊涂的怎么就上了贼船了,上了还不许下,有没有这样的规矩啊?!…
  • 陈思和文集:在场笔记

    陈思和文集:在场笔记

    本书收录了陈思和新世纪以来的文艺评论代表作,涵盖了关于新世纪十年文学总体评价以及贾平凹、张炜、莫言、王安忆等著名作家及其作品的研究,还有主编《上海文学》的心得感悟等,可读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