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0200000020

第20章 王阳明的良知之学(7)

阳明一生学术宗旨有过几番变化,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学说重点。江右之前,主诚意格物,江右之后,专主致良知。居越六年,更以“致良知”三字收摄前后各阶段讲学宗旨而融会贯通。德洪所得,主要是诚意格物;龙溪所得,主要是致良知。诚意格物与致良知,虽说到底是一个,但二者实有不同的侧重。诚意格物重在“以功夫实现本体”,致良知重在“以本体带动功夫”。诚意格物重在纠正不善的念头,然后由意诚而心正,致良知重在推致善的念头,使每一思想行为皆为此善念所范导。阳明前期兢兢业业,多教学者为善去恶,胜私复理,其功夫多在格物诚意。后期则“所操益熟,所得益化”,多教学者“致良知”,“推致吾心良知所知之天理于事事物物”。钱德洪主要依据阳明早年中年的思想,王龙溪主要依据阳明晚年思想。阳明早晚期学术重点的不同,也反映在《传习录》中。《传习录》上前半为徐爱所记,中间为陆澄薛侃所记,多为阳明前期中期讲学语录,其中多是兢兢业业实地为善去恶、诚意格物之语。《传习录》下所收多为阳明后期特别是居越以后讲学语录,故多功夫熟化、直抒胸臆之语。阳明对自己早晚期的变化,曾有明确说明:“我在南都以前,尚有些子乡愿的意思在;我今信得这良知真是真非,信手行去,更不着些覆藏,我今才做得个狂者的胸次。

使天下之人都说我行不掩言也罢。”(《传习录》下)江右学派的聂豹也说:“今之为良知之学者,于《传习录》前编所记真切处俱略之,乃驾空立笼罩语,似切近而实渺茫。”(《明儒学案》第222页)可见王阳明确有早晚岁学术重点的变化,而龙溪、德洪也确是各有所据,因而阳明加以调停,说二人之见应相互补充,相资为用,不可各执一边。阳明晚年,所得熟化,功夫已含融在本体中,确有直提本体之意。明代后期学者对阳明此点颇多微词,刘宗周就曾说:“特其急于明道,往往将向上一机,轻于指点,启后学躐等之弊有之。”(《明儒学案·师说》)江右学者如聂豹、罗洪先等因出于阳明之门,不能直接指摘阳明,故攻龙溪不遗余力。

四句教、龙溪德洪之辩只是揭出了本体与功夫修养路径的不同,而阳明学术的许多问题,如有与无、先天与后天、敬畏与洒落、儒与佛等,实亦包含其中。四句教的首句“无善无恶心之体”,历来争论甚多。按阳明的意思,“无善无恶心之体”是说,心中本无善念恶念。善念恶念是“意”,意是后天生起的,不能说心中先天地就有善念恶念。阳明将这种状况譬为太虚:

有只是你自有,良知本体原来无有,本体只是太虚。太虚之中,日月星辰雨露风霜阴霾噎气何物不有?而又何一物得为太虚之障?人心本体亦复如是,太虚无形,一过而化,亦何费纤毫气力?(《年谱》,《王阳明全集》第1306页)

在阳明看来,心体只有明莹无滞,才能正确地应感万物;若心体有意念,则意念适成弊害。

即使是善念,对心体也是一种妨碍。阳明说:

心体上着不得一念留滞,就如眼着不得些子尘沙。些子能得几多,满眼便昏天黑地了。又曰:这一念不但是私念,便好的念头亦着不得些子。如眼中放些金玉屑,眼也开不得了。(《传习录》下)

阳明常教弟子寻未发之中,有未发之中,才能有发而中节之和。未发之中就是心体明莹无滞、廓然大公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心的理想状态,即使像为善去恶这样的日常功夫,也不可一味执著。阳明说:

为学功夫有深浅,初时若不着实用意去好善恶恶,如何能为善去恶?这着实用意便是诚意。然不知心之本体原无一物,一向着意去好善恶恶,却又多了这分意思。便不是那廓然大公。《书》所谓“无有作好作恶”,方是本体。(《传习录》上)

无有作好作恶是心之本体。但人既整日在现象世界里,难免有情欲。阳明对于情欲,不是强禁绝不起,而是过而不留。阳明弟子问,良知好比日,情欲好比云,云能蔽日,但也是天应该有的,情欲是否人心应该有的,阳明答:

喜怒哀惧爱恶欲谓之七情,七者俱是人心实有的,但要认得良知明白。……七情顺其自然流行,皆是良知之用,不可分别善恶,但不可有所着;七情有着,俱谓之欲,俱为良知之蔽。(《传习录》下)

这是说,七情本身不可说是恶,有所执著方谓之蔽。七情就如太虚中的“雨露风霜阴霾噎气”,一过而化,即不为蔽。

至此,阳明尚在形下层面讨论问题,这里说的心体,心之本体,皆指能生意念,有七情六欲的现实的心。这个现实的心的本来面目是空,是原无一物。但若到形上层面,则“心之本体”别有意谓。阳明关于心之本体,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如:

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穷仁之理真要仁极仁,穷义之理真要义极义,仁义只是吾性,故穷理即是尽性。惟乾问:“知如何是心之本体?”先生曰:“知是理之灵处,就其主宰处说,便谓之心;就其禀赋处说,便谓之性。”(以上见《传习录》上)

定者,心之本体,天理也。动静,所遇之时也。

心之本体,即是天理,天理只是一个,更有何可思虑得。

良知者,心之本体,即前所谓恒照者也。心之本体,无起无不起。

乐是心之本体,是不同于七情之乐,而亦不外于七情之乐。(以上见《传习录》中)

至善者心之本体。本体上才过当些子,便是恶了。不是有一个善,却又有一个恶来相对也。

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本体。

无知无不知,本体原是如此。譬如日有心照物,而自无物不照,无照无不照,原是日的本体。良知本无知,今却要有知;本无不知,今却疑有不知,只是信不及耳。(以上见《传习录》下)

统观阳明关于心之本体的说法,可以将它们分为四类:

心的至善无恶的形上设定,心之本体即性,性即理,乃天赋之善,这种善不同于形下时时生起的善念恶念,而是有善无恶的至善。

心的无善无恶的形下状态,即心的本来面目、本来体段,即上所喻太虚意。

(3)对于心的诸性质的描述,如乐是心之本体,定是心之本体,恒照是心之本体等。

(4)心无体,这是从认识论的角度,说心如一块白板,心以对外物的反映为其体。就如眼耳等以对外界声色的反映为其体一样。这四类中,第一第二类与我们以上讨论“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密切关系。联系第一第二类说明,我们可以说,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是说心中本无善念恶念,善念恶念是后天生起的,但心中有天赋的善性;而只有在心体无善无恶的状态下,至善无恶的性才能发露。心越空灵,善性越充盈。无善无恶是修养所欲达到的境界,而达到这种境界正是为了天赋善性的显露。这就是阳明所说“无中生有的学问”。无是手段,有是目的。心中性体流行,正是具体善念恶念退听之时。关于这一点,黄宗羲见得极是:

其实无善无恶者,无善念无恶念耳,非谓性无善无恶也。下句意之有善有恶,亦是有善念有恶念耳,二句只完得动静二字。(《明儒学案·姚江学案》)

动静二字,即王阳明所谓“无善无恶理之静,有善有恶气之动”。无善无恶理之静亦只是说万物皆按其本性的必然性运作,其本身无所谓善恶,而从运用此理的动机上见出善恶。如花草本无善无恶,以人之取舍而定其善恶。这是说物理。但说到人,阳明必说良知即天理,性原无一毫之恶。性善论,是阳明得自儒家先辈特别是孟子和象山的不二法门。他的致良知,就是推致此善于一切活动中。若性无善无恶,则推致者失去依据。所以黄宗羲说:“为善去恶,只是率性而行,自然无善恶之夹杂,先生所谓‘致吾心之良知于事事物物也’。四句本是无病,学者错会文致。”(《明儒学案·姚江学案》)

王阳明又有“满街都是圣人”之说。满街都是圣人,并不是说人已是现成的圣人,而是说,人人皆有天赋良知善性,这个善性是人成圣的内在根据。因此,人人皆是潜在的圣人。要把潜在的圣人变为现实的圣人,功夫亦惟在致此良知之善于事事物物。致之不已,卒为美大圣神。所以必以至善无恶的良知为前提。

实际上王龙溪与钱德洪的争论,四句教首句“无善无恶心之体”是二家都承认的,所争者为后三句。照王龙溪看,无善无恶之心正是保证至善无恶的性体流行的条件。而保任先天性善流行,即不须良知对所起之意加以善恶判断,然后为善去恶,功夫惟在本体上用,悟本体即是功夫。此所谓解缆放船,顺风张棹。而钱德洪也认为“无善无恶心之体”中包至善之性,不过认为有现起的善念恶念蒙蔽性体,必实地为善去恶。所以王龙溪之学为先天正心——保任先天本正之心体流行,勿使后天意念夹杂。钱德洪是后天诚意——作为善去恶实功,渐诚其意。王龙溪从先天本正之心立根基,其学为四无;钱德洪从后天意念上为善去恶入手,其学为四有。统观阳明全部论述,只有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才能完满表达他的根本意思,而说“无善无恶心之体”时,必须联系阳明至善无恶之性体自然呈露之义,才能即无而有,前后贯通。四句教的后三句,文义明晓,学者理解亦无大分歧,置之不辩可也。

同类推荐
  • 每天一堂哲学课

    每天一堂哲学课

    人生就是完成自己的过程,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哲学,哲学无处不在,其实它并不深奥,越是简单,越有智慧,越有解脱烦恼的力量。以生活为琴,以知识为谱,与哲学大师一起修行。每天一堂哲学课,浸润自己的心灵,丰富自己的情感。
  • 国学十八篇

    国学十八篇

    《国学公共课:国学十八篇》收录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数次公开讲学记录,系统体现国学的概貌,展示章氏深厚的学养,内容通俗易懂、简略概括,对中国传统经学、哲学、文学进行精到而系统的简述,深入浅出,行文典丽古雅,是热爱本国传统文化的读者的最佳入门读物,也是了解章氏思想及国学进阶的最佳指引之书。
  •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

    《耶鲁大学公开课:死亡》一书源于最受欢迎的国际名校公开课之一《哲学:死亡》。在这本通俗易懂的哲学著作中,谢利·卡根教授挑战了对于死亡,许多我们习以为常或未经深思的观点,邀请读者系统反思死亡的哲学之谜,以更清晰的概念探讨死亡的意义为何,从形而上学到价值观,认真、理性地思考生命和死亡的真相。有了对死亡的深刻意识,才会有对生命价值的深刻了解。蒙田说:“探讨哲学就是学习死亡。”
  • 佛语禅心:随遇而安,自在洒脱

    佛语禅心:随遇而安,自在洒脱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可谓是有事必有缘,如喜缘,福缘,人缘,财缘,机缘,善缘……万事随缘,随顺自然,这不仅是禅者的态度,更是我们快乐人生所需要的一种精神。本书从生活感悟和禅宗故事出发,运用禅理,回答了人们在工作、生活、情感和人生中的各种困惑,通俗易懂,能够启发人的生活智慧,并有助于人的身心灵成长和升华。
  • 中国佛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中国佛教史话(三教史话丛书)

    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基本的构成要素。长期以来,三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演变,对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文化心态、民族性格的形成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可以这样说,不了解中国儒、释、道三教的精神旨趣,就不能深透地了解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的哲理内涵,就不能了解中国人丰富玄奥的内心世界,更不能了解中华民族历劫不灭、坚韧不拔的文化生命和精神动源。中国文化自古是一个多元精神和合体。儒、释、道三教文化在这一和合体中各居于独特的地位,从不同侧面发挥着自身的社会功能,相互冲突,又相兼相容,共同建构着中国人的精神家园和
热门推荐
  • 仙帝老公不要脸

    仙帝老公不要脸

    二十一世纪有志单身女青年虞步宜,一朝穿越到仙庭,顶着和仙后九趾主母一模一样的脸,既要谨慎自己这冒牌货不被发现,同时还要和各路妖仙斗智斗勇。一个不小心,又和仙庭大boss谈了场名正言顺的恋爱。艾玛,坐稳这主母宝座还不够,爱情和事业,她可得两手抓,两手都要紧~
  • 老板站住你别跑

    老板站住你别跑

    一觉睡起来,白喵喵发现整个世界都变了,不仅爹妈不见踪影,就连刚找的工作也飞了,原本对她十分和善的邻居也变得不友好起来。原本以为是场整蛊,可发现只有她一个人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罢了罢了,我白喵喵一个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大好青年还能被小小的挫折打败不成。不过,这天上飞的是啥?那跑的比车还快的是啥?那浑身冒火的又是啥?这还是我原来待的世界嘛啊摔!嘤嘤嘤,地球好可怕,我想去火星~
  • 不平凡的浪子

    不平凡的浪子

    他从小是孤儿,受人鄙视,嘲笑,欺凌,却意外遭遇命运的转折,得到奇功“吸功大法”以及一块神秘门派的掌门令牌!从此踏入江湖的血雨腥风,更秘密成立天宗门。一次意外,他大战四魔,救得江湖第一美人冷寒仙,赢得美人芳心!从此走上了携美战江湖的逍遥之旅。
  • The Vital Message

    The Vital Message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女恶少与良家优男

    女恶少与良家优男

    本文女主邪魅腹黑,以游戏‘莺歌花丛’为乐、调戏‘良家优男’为趣。一女N男,绝对H到极点~!她,风流倜傥、潇洒不羁,京城中数一数二的俊雅公子,不知在私底下惹下多少风流韵事、绕走多少少女美妇的芳心。她,家财万贯、博古通今,在父亲离世后,决然挑起林家产业,素手一番,便一本万利,大有点石成金、化水为油之势。她,没心没肺、腹黑无比,每天顶着男人的身份流连在花丛艳遇中,在外调戏着青楼中最美的清官儿,在家中,更是小小的逗趣着美若天仙的十位姐姐。她,就是誉满京城的林家十一少——林若熹。********************************************************【一】稳婆欣喜的抱出一个刚出生的女婴,小跑到林老爷身边。“恭喜老爷,是个小姐;你瞧她哭的声势多大,将来定是大富大贵之人。”原本等在门外面的林老爷在听到又是一个女婴时,如遭霹雳;难道他林家的产业就要断送在他手中?想他娶了六位夫人,生了十个女儿,好不容易让自己刚纳的六夫人怀孕,没想到又是一女孩儿;绝望的神色笼罩在林老爷已经年迈的身体上,似要倒下。站在一边的管家看到老爷这样,忙凑近老爷耳边一顿嘀咕,没想到顿时让林老爷眉开眼笑、一派释然。大笑着接过刚出声的奶娃娃,招手一挥:“传我的话,林府大摆流水宴七日,庆祝我林府喜得麟儿。”********************************************************【二】十一少看着停在府门口的大轿,不满的摇着扇子,俊美无铸的脸上满是笑意:“退了退了,坐在这密不透风的轿子里,小爷我怎能看到这一路上的莺莺燕燕?你们难道不知道这京城中就数这怨妇最多吗?难得出来,就得去慰劳慰劳她们。”说完,就潇洒的打开折扇,好不风流韵雅。果不其然,刚走出林府的大门不久,就见无数少女美妇争先恐后直扑而来,接踵而来的香吻、信物直往十一少身上扔来。见这情形,当事人才知怨妇颇多、保命是大,忙抱头蹲下,大喊:“陆延,快来救爷的命。”********************************************************【三】新皇坐在龙椅上,一脸愁容。贴心的小太监忙凑上来说道:“皇上既然喜欢十一少,宣他进宫便可。”
  • 豪门狡妻

    豪门狡妻

    众目睽睽之下,他追着另一个人女人而去,抛下她离开了婚礼现场。“我绝对不会娶你!”这是他回来之后对她说的第一句话。“记住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这是她回他的话。哈哈···我可不是悲情女主角,这样就想难倒我?从今以后,泼辣婆婆、刁钻小姑、心机大嫂···像僵尸般一波接一波地袭来,你说结个婚怎么就这么麻烦···而他却像是中了邪般‘宠着’她,最后换来一句“对不起,我早已心有所属,可能不会爱你。”“谢谢你给了我这么多···”“那就尝试着来爱我。”
  • 全球神武时代

    全球神武时代

    【十年饮冰,难凉热血!】重回少年时代,却发现这个世界,并不是原来的世界了。异次元裂缝出现,异兽来袭,武者兴起。人类与异世界激烈碰撞!林洛持方天画戟,所向披靡,保家卫国,战无不胜!!!
  • 绝品弃妃:王爷请自重

    绝品弃妃:王爷请自重

    重生之日,竟是夫君纳妾新婚之日。仕可忍孰不可忍,休夫,带上嫁妆远走高飞。半路遇贵人,岂料他竟是伪君子,想趁她之危,要挟以身相许。什么?弃妇你也要,不行,不行,本小姐没有老牛吃嫩草的习惯。什么?还要封妃,不行,不行,你这样做,会让本小姐认为你太没品了。惹不起,躲得起,走人。想走,先问过本王再说。
  • 仁王般若经疏

    仁王般若经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墨学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墨学与现代文化(修订版)

    《诸子百家与现代文化》丛书概括了诸子百家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哲学性认识,努力探索先秦诸子学说中规律性的见解,一分为二地评介其为人处世的原则,实事求是地介绍了诸子认识事物的方法和建功立业的方略。该书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集中反映了人生哲理与智慧的结晶,对于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和思想文化素质有重要意义。 本书为其中一册,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向读者介绍先秦诸子学说,使深奥难懂的学术著作成为广大群众能够读通弄懂的人文素质教材,这无疑就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