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60300000002

第2章 脾胃论译注 卷上 (1)

脾胃虚实传变论

《五臟别論》云:“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此五者,天氣[1](天氣:此指天的自然規律。天與地比,天屬陽,地屬陰。故云,六腑屬陽。)之所生也,其氣象天[2],(其氣象天:六府主傳導消化穀物,如天幕中日月星辰之運行,川流不息。)故瀉而不藏,此受五臟濁氣[3],(五臓濁氣:指五臓代謝過程中産生的廢物。)名曰傳化之腑[4],(傳化之腑:傳導、消化穀物的場所。)此不能久留,輸瀉者也。”“所謂五臟者,藏精氣而不瀉也,故滿而不能實[5]。(滿而不能實:五臓所貯藏的精氣宜滿,但不能呆實。滿屬生理,實爲病理。)六腑者,傳化物而不藏,故實而不能滿[6]。(實而不能滿:水穀充實於六腑, 但不可滯滿。實屬生理,滿爲病理。)所以然者,水穀入口,則胃實而腸虚;食下,則腸實而胃虚。故曰實而不滿、滿而不實也。”

《黄帝内经·素问》中的《五脏别论》说:“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这五种脏器是依据天道之理而生成的,其生理功能如天运之川流不息,主输泻化物而不能贮藏,接受五脏的浊气传导输泄,所以叫‘传化之府’,浊物在五腑中不能久留,分别输泻排出体外。”“五脏的生理功能是贮藏精气而不能输泻浊物,所以精气宜贮满而不能呆实。六腑的生理功能是传导消化谷物而不能贮藏精气,所以六腑能充实水谷而不能滞满。一般说,水谷入口,进入胃内,当胃充实的时候,肠内还是空虚的;当食物由胃下达肠时,肠内充实而胃就空虚了。所以说六腑的功能是充实水谷而不可滞满,五脏的功能是贮满精气而不可呆实。”

《陰陽應象大論》云:“穀氣[1](穀氣:兩山之間稱穀。穀氣,張隱庵注:“山穀之通氣也。”)通於脾,六經[2](六經:指人體之手足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六條經脈。)爲川,腸胃爲海,九竅[3](九竅:指兩耳、雙目、口、鼻、舌、前陰、後陰,合爲九竅。)爲水注之氣。”九竅者,五臟主之[4],(九竅者,五臓主之:肝主目、心主舌、脾主口、肺主鼻、腎主耳和前後二陰。)五臟皆得胃氣,乃能通利。“通評虚實論”云: “頭痛、耳鳴、九竅不利,腸胃之所生也。”胃氣[5](胃氣:指胃所化生的水穀精氣。)一虚,耳目口鼻俱爲之病。

《阴阳应象大论》说:谷气与脾相通应,人体的六经好比河川,肠胃犹如大海,九窍为水气灌注的地方。九窍的功能由五脏所主宰,五脏均得到胃气的滋养,九窍才能通利。“通评虚实论”说:“头痛、耳鸣、九窍不通利等病证,都因肠胃之气失调而产生。”如若胃气虚弱, 耳、目、口、鼻都可能发生病变。

《經脈别論》云:“食氣[1](食氣:指穀食。)入胃,散精於肝,淫氣[2](淫氣:彌散輸佈的意思。)於筋。食氣入胃,濁氣[3] (濁氣:此指由水呣所化生的精微之氣。)歸心,淫精於脈;脈氣流經,經氣歸於肺;肺朝百脈[4],(肺朝百脈:朝,朝會、會合之意。肺主氣,爲十二經之首,周身經脈皆朝會於肺,氣血運行於諸經,皆賴肺氣之推動,故云。)輸精於皮毛;毛脈合精,行氣於腑[5];(毛脈合精,行氣於腑:指皮毛與經脈中的精氣會合後,又還流歸入脈中。腑,當作府。王冰注:“府,謂氣之所聚之處也”。)腑精神明[6],(神明: 陰陽不測謂之神,事物昭著謂之明。神明,言氣血交换的内在運行機制。)留於四臟,氣歸於權衡[7],(權衡:權,秤錘;衡,秤杆。權衡此作平衡解。)權衡以平,氣口成寸[8],(氣口成寸:氣口,又稱脈口、寸口,指手掌後腕部手太陰肺脈的部位,中醫作爲切脈診病的部位。)以決死生。飲入於胃,游溢[9](游溢:佈散之意。)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通調水道,下輸膀胱,水精四佈,五經[10](五經:指五臓經脈。) 並行,合於四時五臟陰陽[11],(四時五臓陰陽:根據“人與天地相應” 的觀點,自然界中四時陰陽的消長變化與人體五臓陰陽的變化是相通應的,構成人與自然的協調統一。)揆度[12]以爲常也。(揆度:測度。)”

《经脉别论》说:谷食入胃,其所化生的部分精微之气输散到肝,由肝将精微之气布散于筋脉。谷食入胃,其所化生的部分精微之气,输注入心,再由心将精气布散到血脉;血气流行在经脉之中,而到达肺,在肺气的推动下,又将血气输送到全身百脉中去,最后把精气输送到皮毛。皮毛和经脉的精气汇合后,又还流归入于脉,脉中精微之气通过不断变化的机制,周流于肝心脾肾四脏,气血阴阳归于平衡,具体表现在气口的脉搏变化上,作为判断疾病死生的依据。水饮入胃以后,布散其精气,上行输送到脾,经过脾的转输,上归于肺,肺气主通行调节水道,下输于膀胱,如此则水精四布,转输于五脏经脉,其运行与四时变易及五脏阴阳变化相合,测度其变化规律,这就是经脉的正常生理现象。

又云[1](又云:以下原文出自《素問·生氣通天論》。):“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宫[2],(五宫:五臟。)傷在五味。”至於五味,口嗜[3](口嗜:對飲食的嗜好。有嗜甜,有嗜鹹,有嗜酸,有嗜辣,各不一樣。)而欲食之,必自裁製[4],(裁製: 節製。)勿使過焉, 過則傷其正也。“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道[5](道:規律。)如法,長有天命[6]。(天命:自然賦予人類的壽命。)”“平人氣象論”云:人以水穀爲本,故人絶水穀則死,脈無胃氣亦死。所謂無胃氣者,非肝不弦[7],(肝不弦:弦爲肝脈,肝氣旺於春,春季不顯弦脈,叫肝不弦。)腎不石[8](腎不石:石即沉脈,是腎所主脈象,腎氣旺於冬,冬季不顯沉脈,叫腎不石。由於《素問·平人氣象論篇》中有“所謂不得胃氣者,肝不弦、腎不石也”之句,李東垣點評時加一“非”字,是説真臟脈並不表現爲肝不弦、腎不石,而是缺乏從容和緩的徵象。)也。

“生气通天论”又说:阴精的产生来自五味所化生,五脏所藏之阴精,由于饮食不节而被五味所伤害。饮食五味是人们所喜好的,但必须自己节制,不要饮食过量,过量就会伤害脾胃。饮食时要五味调和,才能使营养充分吸收和利用,输布于筋骨,气血周流,灌溉全身,使皮肤致密,肌肉健壮,骨气旺盛,精髓充实。这样谨守生活规律,就足以延长寿命。《平人气象论》说:人的生命赖饮食物来维持,因此人离开了水谷就会死亡。脉象如失去了从容和缓的胃气征象也提示可能死亡。所谓无胃气脉,不是表现肝脉不弦,肾脉不沉,而是指失去从容和缓之象。

歷觀諸篇而參考之,則元氣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氣無所傷,而後能滋養元氣[1]。(元氣:元氣又叫真氣,包括宗氣、營氣和衛氣。)若胃氣之本弱,飲食自倍[2],(飲食自倍:見《素問·痹論篇》,飲食過量的意思。)則脾胃之氣既傷,而元氣亦不能充,而諸病之所由生也。《内經》之旨[3](旨:深遠意義。)皎[4](皎:明亮。)如日星,猶恐後人有所未達,故《靈樞經》中復申其説。經云:水穀入口,其味有五,各注其海,津液各走其道。胃者, 水穀之海,其輸上在氣街[5],(氣街:即氣碄穴,在鼠鼷上一寸。)下至三里[6]。(三里:即足三里穴,在膝下外側三寸處。)水穀之海有餘則腹滿;水穀之海不足則饑不受穀食。人之所受氣者穀也,穀之所注者胃也,胃者水穀氣血之海也。海之所行雲氣者天下也,胃之所出氣血者經隧[7]也。(經隧:即經脈。)經隧者,五臟六腑之大絡也。

逐一阅读和参考《内经》有关各篇,可征人身元气的充足,都是由于脾胃之气没有受伤,然后经过脾胃化生水谷精微而滋养元气。如果原本脾胃虚弱,而饮食过量,使脾胃之气损伤,而元气得不到充养,就难免发生各种疾病。《内经》的意思说得如日月星辰那样明白,然而仍然恐怕后人弄不清楚,所以《灵枢经》中反复阐述这些内容。它说:水谷入口,分为五味,各输注于胃,其所化生的津液各有自己的运行道路。胃是水谷汇合的地方,它的输穴,上在气冲,下在三里。胃受纳食物过量,就出现腹满;胃中食物不足,胃气虚弱,就出现知饥而不能进食。人身所禀受的精气来自谷食,谷食注入于胃,胃是水谷化生的气血所汇聚的地方。大海布行的云气遍于整个自然界,胃所化生的气血运行于经脉。经脉是联络五脏六腑大的通道。

又云:“五穀入於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氣[1],(宗氣:是積於胸中之氣,由自然界清氣及穀氣和合而成,有行呼吸、貫心脈之功。)分爲三隧。故宗氣積於胸中,出於喉嚨,以貫心肺而行呼吸焉。榮氣[2]者,(榮氣: 即營氣。由水穀精氣所化生,行於脈中之氣。有營養及化生血液之功。)必[3](必:即泌,輸注的意思。)其津液,注之於脈,化而爲血,以榮四末[4],(四末:四肢的末端,如手指足趾。)内主五臟六腑,以應刻數[5](以應刻數: 刻數,古人以銅壺盛水,滴水計時,中有刻度,漏水滿百刻,適爲晝夜,以此計時。營氣循行於周身,一晝夜爲五十周次,恰與百刻之數相應,故云。)焉。衛[6](衛:根據前面文例,原文應爲“衛氣”。衛氣是運行於脈外之氣,爲水穀精氣所化生,有充養肌膚、主司腠理開合、防御外邪之功。衛悍氣:悍,剛猛的意思。指衛氣衛外的性能。)者,出其悍氣之慓疾[7],(慓疾:急疾的意思。形容衛氣運行急速。)而行於四末、分肉、皮膚之間而不休者也。” 又云:“中焦之所出,亦並胃中,出上焦之後。此所受氣者,泌糟粕、蒸津液、化爲精微,上注於肺脈,乃化而爲血,以奉生身,莫貴於此。”聖人[8](聖人:指醫學造詣很深的人。)諄復其辭而不憚其煩者,仁天下後世之心亦惓惓矣。

《灵枢·邪客》又说:五谷入胃后, 经代谢,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作三条通路。宗气汇积于胸中,出于喉咙,贯通心肺,以行呼吸。营气出于中焦脾胃,输注津液于经脉之内,化生为血,外以荣养四肢百骸,内而贯注五脏六腑, 营气循行于周身的次数恰与昼夜百刻计时数相应。卫气慓悍,运行急速,分布于四肢、肌肉、皮肤之间,循环不休。《灵枢·营卫生会》又说:中焦之气与上焦之气一样,也出于胃上口,但其出于上焦之后,所受纳的谷食之气,需经过泌别糟粕,蒸化津液的消化过程, 把饮食的精华部分,向上注于肺脉,同时由饮食的精微和津液相和合,乃能化生为血,以奉养全身,它是维持人的生命最宝贵的物质。古代医圣反复谆谆教诲而不厌其烦,其仁爱天下百姓之心是十分诚恳的。

故夫飲食失節,寒溫不適,脾胃乃傷。此因喜、怒、憂、恐,損耗元氣[1],(元氣:又名“原氣”、“真氣”,是生命之本原之氣,根於腎,賴穀氣以培育,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原動力。)資助[2](資助:支持、助長。)心火[3]。(心火:心在五行屬火,此指心熱火盛的病理變化。)火與元氣不兩立,火勝則乘[4](乘:侵侮的意思。)其土位[5],(土位:指脾胃。)此所以病也。

所以饮食失于节制,寒温不当,以致脾胃受伤。如情志出现过度的喜、怒、忧、恐,也可能损耗元气,进而助长心热火旺。火与元气是势不两立的,火旺更侵侮脾胃,而发生脾胃病。

《調經篇》云:“病生陰[1](病生陰:指内傷。)者,得之飲食居處,陰陽喜怒[2]。”(陰陽喜怒:《素問紹識》注:“陰陽喜怒之陰陽,蓋指房事。楊釋爲男女,其意爲然。”喜怒,此處是七情的省文。)又云:“陰虚則内熱[3],(陰虚則内熱:此指由勞倦過度,損傷脾陰,脾胃昇降不行, 氣機陰滯,鬱而化熱。此熱在胸中,故稱内熱。)有所勞倦,形氣衰少,穀氣不盛,上焦不行,下脘[4](下脘:《甲乙經》作“下焦”。)不通,胃氣熱,熱氣熏胸中,故爲内熱。”脾胃一傷,五亂[5](五亂:指氣亂於心、肺、腸胃、臂脛、頭五個部位,見《靈樞·五亂》。)互作,其始病,遍身壯熱,頭痛目眩,肢體沉重,四肢不收,怠惰嗜卧,爲熱所傷,元氣不能運用,故四肢困怠如此。聖人著之於經,謂人以胃土爲本,成文演義,互相發明,不一而止。麤工[6](麤工:麤,乃“粗”之異體字。粗工,指醫療技術低劣的醫生。)不解讀,妄意施用,本以活人,反以害人。

《调经论》说:病生于阴的属内伤,都是由于饮食不节、起居不时、房事失调、喜怒无常所致。又说:阴虚生内热,由劳倦过度,脾失运化,形气衰弱,不能转输水谷精微,上焦不能宣发五谷气味,下焦也不通畅,胃气郁而生热,热气上熏于胸中,因而发生内热。脾胃一旦受伤,“五乱”交相发作,开始发病,见遍身高热,头痛目眩,肢体沉重,四肢困乏无力,倦怠嗜睡等证,此为内热所伤,元气不够运用,所以四肢这样困倦。医圣把这些内容写进典籍,告诉后人,人体以脾胃为根本,立说成文,互相发挥,不一而足。医学知识浅薄的人不能深解, 妄用克伐之剂损伤脾胃,本来医药是治病救人的,克伐太过,反而害人。

今舉經中言病從脾胃所生,及養生當實元氣者,條陳之。“生氣通天論” 云:“蒼天之氣清淨則志意治[1],(蒼天之氣清凈:泛指自然環境的清潔寧靜。志意治:指人的精神舒暢爽慧。)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此因時之序,故聖人傳精神[2],(傳精神: 傳,《内經辯言》注:“讀爲摶,聚也。”傳精神,指精神專注而内守。)服天氣[3],(服天氣:服,服從、順應。即順應天氣變化的意思。)而通神明[4];(神明:指陰陽不測之機,即事物變化的機制。)失之,内閉九竅,外壅肌肉,衛氣散解,此謂自傷,氣之削也。陽氣者,煩勞則張[5],(張:亢盛而外張。)精絶,辟積[6](辟積:辟,通襞。襞積,衣裙之褶。這里形容多次重復累積。)於夏,使人煎厥[7]。(煎厥:古病名。由於煩勞致陽氣亢盛,煎熬陰精, 積蓄到夏季,引起的昏厥。)目盲、耳閉,潰潰[8](潰潰:形容洪水泛濫的樣子。)乎若壞都[9]。(壞都:都通渚,爲水中的小塊陸地,此引申爲水堤。壞都即潰決的水堤。)”故蒼天之氣貴清凈,陽氣惡煩勞,病從脾胃生者一也。

现在列举《内经》所说关于病人脾胃所生以及养生应充实元气的理论根据,分条叙述于下:《生气通天论》说:苍天之气清净,人的精神就相应地调畅平和,顺应天气的变化,就会阳气固密,虽有贼风邪气,也不能加害于人,这是适应时序阴阳变化的结果。所以圣人能够精神专注内守,顺应天气,而通达阴阳变化之理。如果违背了适应天气的原则,就会内使九窍不通,外使肌肉壅塞,卫气涣散不固,这是由于人们不能顺应自然变化所致,称为自伤。阳气会因此而受到削弱。人体的阳气因为烦劳过度而亢盛外张,使阴精逐渐耗竭,如此多次重复,到了夏季时,容易发生“煎厥”病。发作时眼睛昏蒙看不清事物,耳朵闭塞听不到声音,昏乱之势好像溃决的堤坝。所以自然界苍天之气贵在清净,人体的阳气厌恶烦劳过度,这是病从脾胃所生的原因之一。

《五常政大論》云:“陰精[1](陰精:指自然界中的陰氣。西北地高氣寒,陰氣盛行。)所奉其人壽,陽精[2](陽精:指自然界中的陽氣。東南地低氣熱,陽氣盛行。)所降其人夭。”陰精所奉,謂脾胃既和,穀氣上昇,春夏令行,故其人壽。陽精所降,謂脾胃不和,穀氣下流,收藏令行,故其人夭。病從脾胃生者二也。

《五常政大论》说:西北地高气寒, 阴精上奉气不妄泄,其人易长寿,东南地低气热,阳精下降,气常耗散,其人易夭折。人得阴精所奉养,脾胃和调,谷气上升,像春夏生长万物一样,身健多寿。如果阳精所降,脾胃失于和调,谷气下流,好像秋冬收藏的气象,可损及寿命。这是病从脾胃所生的第二个原因。

《六節臓象論》云:“脾、胃、大腸、小腸、三焦、膀胱者,倉廪[1](倉廪:儲糧的倉庫,此指脾胃等藏府受納的水穀的功能。)之本,榮[2](榮:即營,指營氣。)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轉味而入出者也。其華在唇四白[3],(四白: 張介賓注:“唇之四際白肉也”。)其充在肌,其味甘,其色黄,此至陰[4](至陰:即到達陰分的意思。太陰爲三陰之始,故稱它爲至陰。)之類,通於土氣[5]。(土氣:指脾胃之氣。)凡十一臟皆取決於膽也。”膽者少陽春昇之氣,春氣昇則萬化安,故膽氣春昇,則餘臟從之,膽氣不昇,則餐泄腸澼[6](餐泄腸澼:餐泄,又稱飱泄,指完穀不化的泄瀉。腸澼,指痢下赤白,澼澼有聲。)不一而起矣,病從脾胃生者三也。

同类推荐
  • 四库全书精编4

    四库全书精编4

    《四库全书》可以称为中华传统文化最丰富最完备的集成之作。中国文、史、哲、理、工、医,几乎所有的学科都能够从中找到它的源头和血脉,几乎所有关于中国的新兴学科都能从这里找到它生存发展的泥土和营养。
  • 白话聊斋(上下卷)

    白话聊斋(上下卷)

    《聊斋志异》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部非常有特色的作品,它是以传统文言写成的短篇小说集。共分十二卷,五百多篇小说故事。在这本谈狐说鬼的小说集中,作者用孤愤的心情和讽刺的笔法,尖锐地揭露和抨击了满汉官僚大地主的凶横残暴,内容涉及政治、经济、科举、婚姻等各个方面,具有很高的思想和艺术价值,也是对中国文化产生深远影响的文学名著之一。
  • 韩非子

    韩非子

    先秦法家思想之集大成者——韩非子,秉持“以霸王之业教君”的宗旨,归纳整合出一套“凭势、用术、行法”的治国理念,中国第一个极权皇帝,欣赏他,自然也疑忌他;第一个全国的权相,畏忌他,害死他,但更贯彻、执行他的计策。汉以后历朝政治莫不阳儒阴法,于是韩非死了,而又还没有死。
  • 宋词三百首大师导读

    宋词三百首大师导读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学这个大花园中的三朵奇葩,其中“词”之上冠以“宋”字,实是因为词到两宋如赤日中天,娇花吐蕊。唐五代流传下来的词不足两千首,但两宋词却超过两万首之多。词在两宋之所以能大放异彩,繁盛至极点,一方面是因为词体已臻成熟,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宋代结束了五代纷乱,政治复归一统,进入承平享乐时期,上至帝王、官宦、名士,下至市侩、走卒、妓女,都热衷歌乐,上流社会与中下层社会对声乐的需求共同推动了词在北宋初期的普及和繁荣,及至北采动荡离乱以及南宋偏安时期,填词制曲已成为社会上的主流风气。
  • 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历代赋评注(宋金元卷)

    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第一卷开篇除以“总序”对赋的特质及其同汉语与中华文化的血肉关系、赋在中国和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作了概括论述之外,还在评注前撰文《赋体溯源与先秦赋概述》,以下各卷在评注前也都有“概述”,对该时期赋的主要作家、重要作品、创作成就和主要特色等有简略而精当的论述,以与书中的作者简介、各篇题解及品评形成点、线、面结合的关系,从而便于读者在阅读作品及评注过程中形成对该时期赋吏的整体认识。
热门推荐
  • 吃药小窍门

    吃药小窍门

    日常生活中,食疗吃药小窍门。如:治感冒发烧:生嚼大蒜治感冒:可把鲜蒜瓣含于口中,生嚼不咽下,直至大蒜无辣味时吐掉。连续用3瓣大蒜即可见效。一般用于感冒初起、鼻流清涕、风寒咳嗽等病症。
  • 极品泼妇

    极品泼妇

    林素穿成未婚先孕将要被沉塘的少女‘李酥儿’大伯:俗话说,子不言父过,你这么说你爹不怕遭天谴吗?林素“上天如果有天谴的话首先也要先劈死那些个禽兽不如的东西!今儿个我不死就算了,如果我死了……我一定会天天在地底下诅咒你们这些害我的人头顶生疮脚底流脓,子孙后代男的代代为奴,女的世世为娼。”也在这个‘子孙后代’中的林素,她表示:刚穿越过来的路上也没看到地狱!这些话算个P啊!反正她是不会信的!别人要信~她也…………觉得挺好的!然后就开启了泼妇模式,一路骂骂骂,从乡野到朝堂林素我本想当个淑女,奈何世道把我逼成了泼妇!吵架,我上辈子没输过~这辈子更不惧
  • 培养有出息女孩的101个细节

    培养有出息女孩的101个细节

    “望女成风”是每一位家有女孩的父母的热切期盼,然而如何教育女孩却成为一件棘手的事情。为了帮助广大父母解决这一难题和女孩的健康成长,本书从女孩的性别、安全、品质、习惯、解决问题的能力、处世心态、成长环境以及女孩成长过程中容易进入的误区等多个方面,为家有女孩的家庭提供了100个教育细节。让每一位父母都摒弃传统错误的家庭教育理念,成为女孩真正的朋友,并把女孩培养成有出息的人才!
  • ON THE MAKALOA MAT ISLAND TALES

    ON THE MAKALOA MAT ISLAND TALE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暴戾王爷的小妾

    暴戾王爷的小妾

    他是呼风唤雨、无所不能的王爷。她是相府的千金小姐。只一眼,他便在她的心中生根。御花园里,她无意撞见他被人拒绝的一幕,好心安慰却换来他的一句--“滚开,肮脏的女人。”皇上赐婚,他无情地拒绝:“相府小姐?你不过是老狐狸从青楼赎出来的一名妓子罢了,竟然妄想成为我的王妃,真是自讨羞辱。”从千金小姐到青楼妓子,到底,她是什么人?迫于皇威,他终究是娶了她--却只是一名身份低贱的侍妾。大婚之夜,他没有出现,任由她顶着喜帕枯等一夜。望着伤痕累累,趴在床上的她,他却只是扬起嘴角,嘲蔑一笑,然后又无情地给她灌下了浓黑的药汤。在府中被人欺凌之时,他也只是眯起胴眸,立于一旁,任凭巴掌落在她的脸上。众目睽睽之下,他应下了赌局,却无情地将她推出来,做为赌注。她,伤心欲绝却只是笑颜相对,凄眸闪烁,泪眼朦胧,丝毫不能让他心软半分。她,只是他迫不得已娶来的侍妾,必要的时候,他可以把她当成赌注,空虚的时候,他可以把她当作暖床的工具,危难之时,他可以把她当成盾牌遮挡剑芒......***(严重警告,未经作者本人同意,所有网站均不得盗取本文内容,违者必究。)*****************************************************小雨的旧作:《狂情总裁》他是坠落的王子,他是邪恶的野心家,因为了他爱上了大哥的女友。当他再一次回来,找到了她,却扮演了撒旦的角色。他将她禁锢,将她私藏,一切都因为那从他心底狂涌翻滚的爱。感谢网友小情为《暴戾王爷的贱妾》所制作的视频:?pstyle=1********************************************************感谢网友给小雨的书友群群号是:42738023、56299015,欢迎大家参与讨论。感谢网友小情为《暴戾王爷的贱妾》所制作的视频:?pstyle=1********************************************************推荐自己的文:《妖妆》:《昧宠》《溺宠》《狂情总裁》(半价)《首席总裁不好惹》
  • 夜游记

    夜游记

    写的是一好吃赖做的大龄青年,有一天,在输光了之后,就大醉了一场,不经意间,也就踢到了一只白老鼠----
  • 天道争途

    天道争途

    兄弟与爱妻,夺我帝统。命数不绝,重活一世!这一世必伏尸百万,踏万丈深渊,破电闪雷鸣,一剑穿苍穹,弑神杀魔,夺回一切!
  • 异能种田:农门药香

    异能种田:农门药香

    作为怪物被研究多年的鱼笑,一朝死去,再次醒来,身在异世。手握灵力,绝世之貌,异瞳黑眸冷看众生。穷困潦倒,看她咸鱼翻身!奸人暗害,看她全数奉还!异能大开,另加外挂种田!斗恶霸,斗巫师,斗贱女!“你,你这是扮猪吃老虎!”“我本来就是老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濒死体验

    濒死体验

    一个医院的工作者,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而是带着灵魂回归现实的领路人。可是,他能帮助灵魂找到归途,但是能帮助自己找到正确的路吗?
  • 捡来的爱情:误惹霸气校草

    捡来的爱情:误惹霸气校草

    她,在学校里她倍受欢迎,接二连三的遇到帅哥。他,是一个恶魔的男孩,他风流无比,只要他想到得到的没有他得不到的。在他遇见她的那一刻起,他便改变自己。他是她老姐老公的儿子,对她倍加的疼爱有加,甚至为了她差点付出了生命。最终她会选择谁呢?是深爱的那个他呢?还是救命恩人呢?读者群:150966487欢迎大家的加入,加入时写上女主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