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关键词:稀缺效应
走在街上,我们经常会见到不少店铺的门口打出“最后三天,欲购从速”等类似的通告。而这也往往会带来哄抢的效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商家为什么会采取这种促销方式呢?
心理学认为,最后期限的设置,往往使人们误以为机会稀缺,而产生强烈的想要拥有的欲望,就会不假思索地占有。商家打出的“最后”通告,就是利用稀缺效应来引起顾客的购买欲望。
人类有一种通病,就是机会越少,越难得,我们就会越珍惜,进而采取某种行动。这种效应的心理因素是:“就是它了,我绝对不会再错过了!”它甚至能够左右人们的行为,甚至改变人们原先犹豫不决、游移不定的态度。
商家打出“最后”通告,其实是消费者的一种自我心理暗示在起作用。例如,一家电影院为自己做影片放映的宣传:“独家放映,预定数量有限,放映仅限三天!”这样的宣传无疑会引起人们的关注,短短的一句话中,就从三个方面暗示消费者:“机会很小,欲看从速!”
“独家放映”暗示消费者别的影院没有放,可供选择的余地小;“预定数量有限”暗示获得观赏门票的机会稀缺,很可能会买不到票;“放映仅限三天”暗示你的消费时间有限,一旦错过就不再有机会。当时间或者数量被限制时,那种“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氛围会给人带来一种强烈的紧迫感,使人们不再犹豫,甚至放弃过多的考虑,果断行动,以便抓住这稍纵即逝的机会,免受错失之痛。
在现实生活中,商家常常会使用最后期限设置的策略,当销售员告诉顾客某种商品供应比较紧张,不能保证一直有货的时候,就会促使客户产生强烈的拥有欲望,及早地采取行动,冲动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