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4400000006

第6章 释“密”

释“密”

钟如雄 刘春语

摘要 《说文·山部》云:“密,山如堂者。从山宓声。”许君之训,前人多无异议。“密”为何会取象于“如堂之山”?本文通过远古穴居文化以推求其构形理据,认为“密,从火从宓,宓亦声”,构形意为紧靠火塘的对称土床,本义表示性伴侣紧靠、亲近。

关键词 上古汉语;密;字义;考释

《说文·山部》[1]190云:“密,山如堂者。从山宓声。”此条诠释有两点需要再斟酌:一是构形,二是本义。

一、“密”从火从宓,宓亦声

许君说“密”字的构形“从山宓声”,归属形声字。但从其形体嬗变来看,应该释为“从山从宓,宓亦声”,属于会意兼形声字。“密”甲骨文初文作“宓”,故徐中舒先生说:“卜辞以宓为密。”[2]1027现出土的甲骨文偶见“密”字,而初文“宓”字异体较多,或写作摊(一期《铁》一二六.二)、贪(一期《戬》四七.七)、痰(一期《乙》六九二九),或写作滩(四期《粹》一五八六)、瘫(四期《屯南》三〇七)、(周甲《探》二二)等[2]804,据林义光、裘锡圭先生考释,它们都是“宓”字的或体。裘锡圭先生说:“西周时代的事于曾鼎有从‘宀’从二戈的‘’字。古文字偏旁单复往往不别……‘’字,林义光释为‘宓’,似可信。”[3]10-11关于“宓”字的构形,至今均祖许慎形声之说。《说文·宀部》:“宓,安也。从宀必声。”其实“从宀从必”,是个会意字。

“宓”字所从之“必”表示何种意义?《说文·八部》:“必,分极也。从八弋,弋亦声。”这条训释令人困惑。按杨树达先生“形声字义实寓于声”之说[4]38,作为“亦声”的“弋”在“必”字中表示什么意义呢?最早提出疑义的是郭沫若先生。他说:“余谓必乃柲之本字,字乃象形,八声。即戈柲之形象,许书以为从八从弋者,非也。其训‘必’为‘分极’乃后起之义,从木作之柲字,则后起之字也。”[5]179裘锡圭先生在认同郭氏析形结论的基础上,再对甲金文中的“弋”与“戈”作出区别,认为“必”字并非从“弋”,而是从“戈”。认为:甲骨文的“、、等形,如果去掉象戈头的一横,剩下来的象戈柲的部分……跟金文‘必’字所从的必一样,也是‘柲’的形象初文。”[3]8但是,由“柲”的初文“必”与“宀”组合构成的“宓”,为何会表示“安”义,裘先生未作讨论。

《说文·木部》云:“柲,也。从木必声。”又云:“,积竹杖也。从木赞声。一曰穿也。一曰丛木。”“丛木”小徐本作“藂木”,徐锴系传:“即矛戟柄,亦谓之庐,亦曰矜”;“训‘穿’即‘钻’字也。‘藂’即音‘’也。”[6]116-117段玉裁在“殳”下注:“凡戈矛柄皆积竹,而殳无金刃,故专积竹杖之名,庐人为之。”[7]118许君以“”释“柲”,而“”则有“柄”、“穿”、“聚”三种解释,哪一种解释才是“柲”的本义呢?《左传·昭公十二年》:“工尹路请曰:‘君王命剥圭以为鏚柲,敢请命。’[楚]王入视之。”杜预注:“鏚,斧也。柲,柄也。破圭玉以饰斧柄。”从杜预的释语“破圭玉以饰斧柄”来看,“柲”是指经打磨后包夹在斧柄两侧的玉片。可知“柲”的本义是镶嵌在斧、槌、剑、杸等工具或兵器手柄两侧的半圆形玉片、木片或竹片,使用时令掌心滑动不易起泡,并非直接指“柄”,尔后才泛指手柄。

郭沫若先生说“必乃柲之本字”,那么,表示镶嵌在斧、槌、剑、杸等工具或兵器手柄两侧的半圆形玉片、木片或竹片的“必(柲)”与“宓”字所从的“必”是否同一个字呢?

考古学家认为,我国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北方聚落建筑均为半穴居形态,如内蒙古敖汉旗兴隆洼遗址,其聚落平面略呈不规则的椭圆形,长短径分别为183和166米,四周有一道壕沟,宽约1.5-2米,壕沟内布满半穴居式建筑100余座,其中大者将近60平方米,中型则30平方米,小型则不足20平方米。室内呈圆角方形或长方形,中间有一圆坑形火塘,周围摆放着主人用的生活和生产工具如陶钵、陶罐、石锄、石铲、骨锥、骨鱼镖等。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半穴居式聚落规模虽然有所扩大,但室内的格局没有多大改变,如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临潼姜寨遗址、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山东长岛北庄遗址、郑州大河村遗址等,凡20-60平方米以上的半穴居屋,中央都有火塘,人吃住都在火塘周围,有的在火塘两边设有低矮而对称的土床。[8]135-137徐中舒先生在《黄河流域穴居遗俗考》中说:“从殷墟发掘所得,黄河流域,至少是殷墟一带,当盘庚未迁殷以前(公元前14世纪前),那些地方还只有地下的大批竖穴和窦穴。地面上建筑用铜柱础和版筑基址,还要等到盘庚迁殷以后,或者还要迟到殷商灭亡不久以前(公元前12世纪)才出现呢!”“穴居时代,生活简单,一室之内,中置炉火,昼则围炉而食,夜则围炉而卧,故盧字从虍,象兽皮屋顶,从由皿,由皿并陶器,供炊爨用;故从盧之字,有室庐及炉灶义。”[9]789、793我们将穴居时代居室的三大特征“穴居屋”、“中央火塘”和“低矮而对称的土床”联系起来分析,大致能勾勒出远古先民的穴居生活景象:在20-60来平方米的洞穴中,中央火塘熊熊燃烧,上面悬挂盛满水的陶罐,紧靠火塘两边的是低矮而对称的土床,洞穴周围堆放着生活用品和生产工具,洞穴主人围着火塘饮食睡卧,火塘中的熊熊大火一刻不停地燃烧着。这就是“宓”字的取象原型。据此推断,“宓”所从之“宀”象洞穴,“必”象紧靠火塘两边对称的土床,与“柲”字所从之“必”形似,故后世混用而无区别。

“宓”,甲骨文初文无“火”形,后增“火”转形为,而《说文》则云 “从山宓声”。许君从“山”之说,源于对“火”的误解。汉字发展到秦时小篆,“山”、“火”早已混形,极难分辨,即便在甲骨文中,“山”与“火”二形也很难区分。甲骨文的“山”或作(一期《合集》六五七三)、(三期《甲》一九三七)、(四期《邺》三.三八.四)、(周甲《探》二四);“火”或作(一期《合》二〇九)、(一期《合集》一一五〇三)、或作(一期《后下》三七.四)、或作(三期《甲》一九三七)、兆(三期《南明》五九九)、蛰(三期《宁》一.四八四)或作(四期《邺》三.三八.四)、(一期《合集》二〇九)。两字的外形极为相似,古文字学家徐中舒曾告诫后学:“甲骨文中火字与山字形近易溷,当据具体辞例辨别之。”[2]1109甲骨文未见“密”字,周代金文作,原本对称的土床讹变成了,其下所从之“火”与“山”更加相近,而秦代篆文干脆写成了“”。故“密”应释为“从火从宓,宓亦声”。

二、“密”的构形意为紧靠火塘的对称土床,本义表示性伴侣紧靠、亲近

《尔雅·释山》云:“山如堂者密。”郭璞注:“形似堂室者。”[10]《尔雅》的解释为《说文》所宗,而后世注家均理解成“像堂室一样的山”。段玉裁注:“密主谓山,假为精密字,而本义废矣。”[7]桂馥义证:“‘山如堂者’者,《广韵》引作‘山脊也’。《释山》‘山如堂者密’,郭云:‘形如堂室者。’”[11]《汉语大字典·宀部》也云:“形状像堂屋的山。”其实,造成后世理解错误的根源在《尔雅》,而《尔雅》解释的文献依据是《尸子·绰子》:‘松柏之鼠,不知堂密之有美枞。”[12]695《尸子》所谓“堂密”并非指山或山的形状,而是指人造的高而平的土台,相当于“堂堭”、“殿屋”。《说文·土部》云:“堂,殿也。从土尚声。”(十三下)段注:“许以‘殿’释‘堂’者,以今释古也。古曰堂,汉以后曰殿。古上下皆称堂,汉上下皆称殿,至唐以后,人臣无有称殿者矣。”[7]又《殳部》云:“殿,击声也。从殳声。”(三下)段注:“此字本义未见,假借为宫殿字。《[仪礼·]燕礼》[郑玄]注:‘人君为殿屋。’[贾公彥]疏云:‘汉时殿屋,四向流水。’《广雅[·释宫]》曰:‘堂堭,壂也。’《尔雅[·释宫]》:‘无屋曰榭。’郭注:‘即今之堂堭。’然则,无室谓之殿矣。”[7]又《尔雅·释宫》曰:“阇谓之台,有木者谓之榭。”郭璞注:“台上起屋。”郝懿行义疏:“榭者谓台上架木为屋,名之为榭。”又:“室有东西廂曰庙,无东西廂有室曰寝,无室曰榭。”郭璞注:“榭即今之堂堭。”邢昺疏:“堂堭,即今殿也,殿亦无室。”《尚书·泰誓》:“惟宫室台榭,陂池侈服。”孔安国传:“土高曰台,有木曰榭。”从以上训词看,上古的“堂”,与“阇”、“殿”同义,复音为“堂堭”,其上或建有木屋,名之曰“榭”。由此可知,《尸子》所谓“堂密”,应作“高而平的土台”讲,与“堂堭”同义,其形似远古穴室火塘边的土床。“松柏之鼠,不知堂密之有美枞”,是说常年生活在松树上的松鼠,从没见过殿堂前的美丽杉木。

“密”,《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共收18个义项:1.形状像堂屋的山。2.深;幽深。3.闭;塞。4.秘密。5.隐蔽之处。6.靠近;亲近。7.稠密;浓密。8.坚实。9.细致;周严。10.静默。11.止。12.安,安宁。13.通“蜜”。14.荷根。15.古国名,即密须国。16.古地名。17.旧县名。18.姓。[13]其中除第一个义项不成立外,2-14个义项,按照字词意义的引申的顺序应作以下排列:

①靠近、亲近;安全、安宁;静默。

②隐蔽之处;闭塞;止息。

③深、幽深;秘密;细致、周严。

④稠密、浓密;甜蜜。

⑤坚实。

⑥荷根。

在远古对偶婚时代,伴侣依偎或对卧于火塘,无猛兽袭扰之忧,隐秘安全,故引申为“靠近、亲近”、“安宁、安全”、“静默”;伴侣深居地穴,故引申“隐蔽之处”;地穴封闭,密不透风,故引申为“闭塞”、“止息”;地穴幽深、安静,故引申为“幽深”、“秘密” 、“细致、周严”;伴侣相依为命,情浓意密,故引申为“浓密”、“甜蜜”;地穴土质坚硬,故引申为“坚实”;荷根犹如穴居伴侣节节相连,故比喻“荷根”。《说文·比部》云:“比,密也。二人为从,反从为比。夶,古文比。”[1]169许君以“密”释“比”,说明“密”的本义为贴近、亲近。《尚书·毕命》:“毖殷顽民,迁于洛邑,密迩王室,式化厥训。”孔颖达正义:“令之比近王室。”孔氏以“比近”训“密”,也证明“密”有贴近、亲近义。

沈福煦说:“在史前时期,我国北方多穴居,这是由于我国北方一带(多指黄河流域)气候干燥、地层也较厚,所以当时人们便挖土为穴而居之。但是,与巢居一样,考古学家认为,穴居有其发展序列。据考证,最早所挖的是横向的洞穴,后来也因为人口渐多,这样理想的地方较难找到,所以就发展成为斜穴,即坡地上的斜洞穴。后来聚落迁至平原地带,于是就变成了袋形的竖穴。这种竖穴后来渐渐加大加深,用树干(留住枝桠)作为出入洞口的扶梯,上面又加顶盖。以后,也许觉得如此深的洞穴,出入毕竟不方便,于是就改成半穴居的形式。这种形式又由袋形半穴居发展成为直壁半穴居。这种形式的洞穴,都有比较考究的屋顶。屋顶中间一根木头支撑发展成为多杆支撑。最后也与巢居‘自上而下’相仿,渐渐地向地面发展,成了建于地上的建筑。”[14]23王慎行先生说:“时至殷商,平民百姓仍多穴居或半穴居。”[15]在穴居或半穴居时代,我们祖先的生活非常简单,火塘置于洞室中央,昼则向火而食,夜则围火而卧。无论向火而食还是围火而卧,伴侣亲密无间,相依共生,故“比”或取象于洞穴中两人紧靠而食,“必”取象于对着土炕而卧,中间是火塘。火塘文化,乃是华夏民族居处生存的缩影。当今理县、汶川的羌人,凉山的彝人,泸沽湖的摩梭人等,都还保留着火塘文化。吕荔说:“火镰是彝族取火的重要工具,火是彝族先民的圣物,他们用火取暖、御兽、除虫、熟食。在高寒地区的凉山彝族,一年四季离不开火,他们吃在火边,睡在火边,对火的依赖性特别强烈。”[16]西南官话称“烤火”为“向火”,也是远古火塘文化的遗存。“宓”字构形的意象原本有“火塘”的,但很不明显,后增“火”转形为“密”,表意更为直观;后世或省“宀”而作“”,王筠句读:“《玉篇》云:‘同密’。”[17]

参考文献:

[1]许慎. 说文解字[M]. 北京:中华书局,1963.

[2]徐中舒. 甲古文字典[M]. 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87.

[3]裘锡圭. 释柲[M]. 北京:中华书局,1980.

[4]杨树达.《形声字声中有义略证》[M]//《积微居小学金石论丛》.北京:中华书局,1983.

[5]郭沫若:《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M]//《郭沫若全集·考古编》(第四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6]徐锴. 说文解字系传[M]. 北京:中华书局,1987.

[7]段玉裁. 说文解字注[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8]徐良高. 中国民族文化源新探[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9]徐中舒. 徐中舒历史论文选辑[M],北京:中华书局,1998.

[10]郭璞. 尔雅音图[M]. 上海:上海同文书局,1985.

[11]桂馥. 说文解字义证[M]. 北京:中华书局,1987.

[12][清]汪继培辑:尸子[M].//四川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中华诸子宝藏编纂委员会编《诸子集成全编》(续编九).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9.

[13]徐中舒. 汉语大字典[M]. 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10.

[14]沈福煦.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史[M].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15]王慎行. 商代穴居考[J].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1986(8).

[16]吕荔. 凉山彝族漆器纹样研究[J]. 民族学刊,2011.

[17]王筠. 说文解字句读[M]. 北京:中华书局,1988.

(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四川成都610041)

On Explaining Chinese Character “MI”(密)

Zhong Ruxiong, Liu Chunyu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Southwest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engdu, Sichuan 610041)

Abstract: In the earliest Chinese dictionary SHUOWENJIEZI(说文解字),”MI” is explain as “mountain shapes like a southfacing central room, the character is with ‘shan’(山) as its ideograph component and with ‘mi’(宓) as its phonetic indicator.” Xu Shens idea is generally agreed by former scholars. However, why has the character “MI”(密)taken the meaning of “mountain shapes like a southfacing central room?” We ascertain the figure of the character by studying the culture of the ancient troglodytism and conclude that “MI(密) uses both character ‘shan’(山)and ‘mi’(宓)as its ideograph components while character ‘mi’(宓) is also as its phonetic indicator.” Its configurational meaning is symmetrical soil beds closely abut against the Chinese fireplace in the central of room, and then its meaning amplified on the closeness and intimacy of sexual partners.

Key words: character MI(密);word meaning; explanation; ancient texts

同类推荐
  • 足迹与风采:南航校友访谈录(全2册)

    足迹与风采:南航校友访谈录(全2册)

    2012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迎来六十华诞。六十年来,南航培养了12万余名校友,他们在社会各个领域建功立业,其中涌现出了一大批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开拓者及各条战线上的杰出人才,为国家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本书共收录了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各个时期从南航毕业到校外工作或曾经在南航工作过的校友访谈录100篇 (共两辑)。篇目按受访校友的入校先后顺序排列,同级校友以姓氏笔画为序。从这些讲述校友成长足迹和创业风采的朴实文字中,读者能够分享南航校友们的人生经验,汲取丰富的精神营养;可以读出一部鲜活的南航“校史”,找寻一脉相承的南航“基因”,感悟生生不息的南航“精神”。
  • 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杜威

    世界著名教育思想家:杜威

    丁永为编著的《杜威》试图在一个历史的、发生学的视野中,观察杜威对现代教育的思考和参与的全部过程,以期使大家更准确地把握杜威教育思想。但同时并不打算“事无巨细““包罗万象”地把杜威对现代教育的探究和实践的所有文章和事件都呈现给大家,而是试图选择每个时期最有代表性的、最能体现此时期思想特征的文献和事件进行挖掘、比较、概括和综合。
  • 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

    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

    袁益民先生在教育评估体制创新方面所做的这一研究是一项有益的尝试。《教育评估的体制创新》从我国教育评估的历史经验和现实问题出发,以比较开阔的视野,分析描述了教育评估体制的一种新的愿景。论述中既有一般性的介绍,也有深入的分析;既有心得体会,也有理论反思;既有现实感言,也有真知灼见;既有问题的探讨,也有具体的建议,相信该项研究将能引发更多对于教育评估方面的思考。
  • 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问题研究

    当代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问题研究

    在中国,大学生是个非常特殊和重要的群体,这个群体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问题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本书作者参阅了大量的文献,在总结了学者们在这个领域的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研究大学生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融合的意义,对两种精神融合的内涵、特征、标志、紧迫性与可行性、难点与支点以及保障体系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其中不乏创新之处。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育研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融入日常生活,并成为广大民众人人奉行、时时奉行但其自身并不自知的日用常行,才能称得上是社会的“核心”价值观,才能真正实现作为“兴国之魂”的立国价值,此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生活化育”的要旨。本书以日常生活为研究视域和思维框架,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多维分析,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尝试性探究。
热门推荐
  • 见鬼了!学霸

    见鬼了!学霸

    校园桃花林里时常传来的幽幽歌唱声,跟在女孩儿脚边撕咬低吼的小影子,黑气遮脸的年轻男子半夜暴毙家中……你听,耳边是不是有婴儿的哭声?管笑笑咧嘴一笑:让我们一起来,拯、救、世、界、吧!容航一:我觉得你是中二病晚期到了……阴阳眼少女x伪高冷学霸的高中生活记事录,看得见鬼的少女和经常被鬼吓得半死的学霸降妖除鬼(大雾)的成长记。--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主神逍遥

    主神逍遥

    杨启峰作为主角一生禄禄无为,挂了!重生归来,发现自己竟然被穿越者抢夺了机缘。在这主神天降,灵气复苏神话再临的年代中,重生者干掉穿越者,漫步诸天万界,屹立于世界之巅。普通群,无需粉丝值:111367547!
  • 重案72天:池少毒宠上瘾

    重案72天:池少毒宠上瘾

    【天才女刑警vs高智商法医】沈清婉,身世迷离的天才女刑警,侦破无数杀人案。池西慕,当之无愧的钻石王老五,其名下的资产过亿,却常年沉迷在解剖室中,拒人千里。她只是奉命去勘查死亡现场,却遇见了她人生中最大的bug。他只是无意中绕了路,却被血迹吸引,遇见了一个似曾相识的女人。她是小有名气的刑警,他是声名显赫的法医。一个为生者权,一个为死者言,仿佛天生一对。“你看,命里注定我们最后会在一起。”一身利落白袍的英俊男人踩着脚下价值不菲的皮鞋,缓步走来,被无框眼镜所遮挡住的眸子里,是一片化不开的浓重墨色……她对他年少时的喜欢,终究酿成年长时的纷乱。当断了多年红线再次出现,谁的心神被扰乱,谁紧紧抓住了另一端?
  •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河流之女

    河流之女

    《玫瑰战争》系列之一,菲利帕·格里高利代表作品,背景为英国玫瑰战争时期,主要描写在两大家族斗争中起过关键作用的女性的故事。《河流之女》的女主人公是“不列颠最美的女人”——伊丽莎白.伍德维尔王后的母亲雅格塔,在书中她是一位继承了传说中河流女神预知能力的美人,少时曾与圣女贞德建立友谊,后又因自己的能力被公爵求亲并与之成婚,虽然雅格塔追寻的只是单纯的爱情和圆满的家庭,但其一家却走到了宫廷斗争的漩涡中心,即使能预言未来也无法逃离命运的捉弄。
  • 王妃别傲娇

    王妃别傲娇

    上一世的商界女王冷璃,清冷孤傲,手段雷厉风行,用十年时间夺回了被旁系霸占的家族,为了救弟弟捐出了心脏离世。这一世的镇国侯嫡女冷璃,倾国倾城,可惜性子软弱,被庶姐欺压致死,早早离世。当商界女王穿越时空来到这一世的冷璃身上,会产生什么样的蝴蝶效应呢。原来下人口中她来历不明的娘亲身份是如此尊贵,原来自己的身份是如此显赫。【片段一】女子坐在桌边喝着茶,突然从门外窜进来一个白色的东西,闪电般地落在桌子上。这时才能看清,是一只白色的小貂。说小其实不小,胖乎乎的快看不清脸蛋了。貂儿对着女子撒着娇,女子觉得好笑,伸手抚了抚它的毛。把茶水放在了桌子上。貂儿满意的低下头开始喝茶。这时,从门外又闪进了一片红色。红色站在女子身后,随手把貂儿扔了出去,委屈地说:“阿璃,你都不摸我,只摸那只胖貂。”【片段二】“留下吧,你看这儿环境多好,还没人限制你的自由。”俊美的男子对着白衣女子说道。白衣女子还没来得及说话,突然身后冒出一个妖孽男子。“哼,我家阿璃不喜欢这儿,干嘛要留下,谁限制她自由了。称你一声兄长就是给你面子,你还得寸进尺了。”白衣女子好笑地拍了拍妖孽男子的手,对着俊美男子说。“这一切都是我自愿的,他在哪儿,哪儿就是我的自由。”“既然如此,那我也不多挽留了。如果哪天他对你不好,记住这儿永远都欢迎你!”“哼,你不会有机会的!”妖孽男子咬牙切齿道。【片段三】门外男子转来转去,晃得身边的人眼睛都要花了。而紧闭的房内一点动静也没有。男子等不及了,刚想要撞开门闯进去。门外守着的人连忙拦住:“王爷,王妃有令,您不能进去。”男子瞪着两个守门的。守门的人浑身冒着冷汗却不能退下。就这样僵持着。突然房间内传来了婴儿的啼哭,男子再也克制不住自己了,推开两个守门就冲了进去。“阿璃,你怎么样了?”女子满脸汗水,脸色有些苍白,嘴里却说,“我没……啊!”还没说完,叫了一声。“好像……好像还有一个。”第一次写文,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 女人口才全攻略

    女人口才全攻略

    本书从女性涉及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手,深入阐释如何练就金口才,并为女性提供相关的、切实可行的说话技巧,从而帮助女性朋友们赢得一个幸福成功的人生。
  • 狮子大张口

    狮子大张口

    专家说这个传说虽是传说,可还是有一定根据的。因为古代常有将宝物埋在重要建筑物地下,用来镇妖避邪,城门这样的重要建筑物底下挖出宝物的事情也曾经在很多地方出现过,而且据有关记载,在重修萧关时,确实有朝廷专门派玉雕高手制作过玉狮埋在城门地下,只是后来城池消失后,那对玉狮也就随之成为了一个传说了。我估计这件宝贝十有八九就是传说中的那件。在一旁听热闹的领导听了这话,感觉到自己的喉咙里有些透不过气,拼命地咽了几口唾沫。专家的这番话说完后,在场的人都发出各种各样的唏嘘声。
  • 哥要出远门

    哥要出远门

    好的坏的都掏出来,摊开摆桌上,明明白白让人家看。在县一中读的高中。成绩在年级排前二。没读大学,连个三本都没读。人家问,咋的啦?李佐答,根本就没参加高考,没分数哪能被录取?这么说,别有用心,是讲自己虎落平阳,讲自己不是没能耐。人家又问,书念得这么好,怎么就不去高考呢?也不隐瞒,直说,正当我娘被杀死了嘛。话说得清汤寡水,轻轻巧巧从嗓子眼出来,当时可是惊涛骇浪,字如铅沉。又问,你娘被谁杀死了?也是直说,被那个男人,我原来的爹李仲良。此刻讲到李仲良,李仲良模样又浮现在他脑中。他已好长时间不想这个男子。即使这个男子只出现在记忆里,他也不知道怎样处理。
  • 林老板的枪

    林老板的枪

    杨少衡,祖籍河南省林州市。1953年12月生于福建省漳州市。1969年上山下乡当知功夫青,1977年起,分剐在乡镇、县、市机关部门工作。于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现在福建省文联工作。1979年开始发表小说,已发表小说二百余万字。出版有长篇小说《相约金色年华》《金瓦》,儿童文学长篇小说《危险的旅途》,中短篇小说集《彗星岱尔曼》《西风独步》《红布狮子》《秘书长》等。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本刊曾转栽过他的《亚健康》《尼古丁》。徐启维到任之初领教过林奉成一梭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