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6200000001

第1章 导论:新批评与当代批评理论(1)

一、新批评与我,与我们

为什么新批评派值得重访?可以说这个问题不必回答:任何在理论史上起了重大作用的派别都必须重访。问题是为什么新批评更值得重访。最近美国有几本文集,新一代的批评家感叹:“讨论具体作品时,我们仍然像个新批评派。”“新批评派仍然像哈姆雷特父亲的鬼魂,依然在指挥我们。”

对我,对每个文学学生,研究新批评是一个必要的阶段性工作。我们面对的知识集合,就是历史投射在今日的影子:我们无法跳过历史的演变而直接掌握今日,就像不可能不读弗洛伊德直接读拉康。要了解现代文论,无法不读形式论,而要想了解现代形式论,就绕不开新批评。正因如此,本书也就有不得不出的理由。

在这一层理由上,新批评派与其他派别相同。然而,还有别的几个理由,让我们更加必须重新拜访新批评派。第一个理由是,这个理论派别与中国现代文论特别有缘。我的学术领域之一是中西文学关系史,当年我选中新批评做研究课题,是由于新批评与中国现代文论史的诸多关联。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我在社会科学院读硕士。那时精力比现在好,心气比现在高,做学问讲究一个“彻底”,也有下苦功夫的劲头。当时我的原则是:凡是做一个题目,落笔之前必须通读全部必须读的文献;一旦书成,要准备后来人提出新的更高明的见解,但是至少在资料详备上不会轻易过时。

1978年,我到社科院跟着卞之琳先生读莎士比亚,每过一个月左右到先生干面胡同的书房里。按先生的布置,写一些读莎笔记呈交先生,他说可以才写成文交给刊物。记得是第二年,卞先生突然说:“我看你的兴趣在理论。”我听了有点吃惊:七十年代末的青年学子,避“理论”唯恐不及:觉得尽是一些“理论家”在吵闹不休,争论上纲上线互指祸国殃民,说的都是一些近乎弱智的废话,有出息的学生应当读出作品灵气,写出优雅文字。卞先生怎么会发现我“兴趣在理论”?

回想起来,应当说先生眼光极准:我的确是太喜欢在品赏文字上说出一个名堂。当时先生不等我结束犹疑,直截了当地说:“你就从新批评做起,一步步做到当代。”

新批评与中国现代学术的关系,实际上是一个非常重要,至今没有得到充分研究的课题:瑞恰慈数次留在中国执教,对中国情有独钟;燕卜荪在西南联大与中国师生共同坚持抗战,戎马倥偬中,靠记忆背出莎剧,作为英语系教材,成为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则传奇。穆旦、巫宁坤、郑敏等人,四十年代末在芝加哥大学直接师从芝加哥学派的克兰(R.S.Crane),奥格登(Richard Ogden)等人,他们算是新批评核心耶鲁学派的论战对象(现在看来他们同多于异),中国学生也不得不熟悉导师的对手。1948年燕卜荪从北京去美国肯庸学院赴兰色姆召开的会议,今天的家常便饭,当时恐怕创造了几个纪录:这是新批评唯一的一次集会,“文学理论”竟然重要到召开“国际会议”;二是远道从中国乘飞机赴会,煞风景的是燕卜荪夫妇不得不用整整一麻袋“金圆券”去买机票。

新批评是中国知识分子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心向往之的课题:中国的介绍,几乎与新批评的发展同步:卞之琳、钱锺书、吴世昌、曹葆华、袁可嘉等先生先后卷入对新批评的介绍,而且这些前辈七十年代来都在社科院。当时已经见不到的还有朱自清、叶公超、浦江清、朱希祖、李安宅等等,都对新批评情有独钟。卞先生解嘲说:“三十年代初瑞恰慈在清华开‘现代文学理论’,我也去听了,一点也没有听懂。”他是要我去完成他们那一代人想做而时代不允许他们做的事。

后来我读到1964年出版的那本《现代资产阶级文艺理论论文选》,其中第一篇就是卞先生翻译的艾略特《传统与个人才能》,那是无人能重做的定译,这本书中还有杨周翰先生译瑞恰慈,张若谷先生译兰色姆,麦任曾先生译燕卜荪,袁可嘉先生译布鲁克斯,几乎是在“批判资产阶级”的名义下一场与老友老同事的聚餐会。八十年代中期,我借编《新批评文集》的机会让他们又集合在一起,虽然到那时除了韦勒克和燕卜荪,大部分新批评派已经退出人生舞台:1978年6月瑞恰慈在青岛讲堂上倒下,陷入昏迷再没有醒来。

卞先生劝我研究新批评,还有一个原因,今天的学子听来或许匪夷所思。七十年代末,新批评已经“过时”,那时,连结构主义也正在“过时”,形式论已经可以一言蔽之:转向了。这个局面,恰是当年卞之琳先生指导我研究形式论的动机,也是我们今日重访新批评的价值所在:可以通读一个学派的全部文献而不怕遗漏,可以从头起沿着现代形式文论的脉络走一遭。那时候中国学界没有追赶新潮的狂躁:既然一辈子做学问来日方长,何不悠游源头,再顺流而下?把一个个派别的来龙去脉,优点缺点,都研究清楚。

如此想法,现在不免被视为老派。君不见个个学子都赶趋新潮,生怕落伍?我每次回国,被人问得最多的问题就是:“国外有什么新潮流?”我不喜欢这个问题。倒不是因为老气横秋看不起新潮,而是唯新是鹜常令人啼笑皆非。许多“新”潮流,往往是为新而新,“追新族”,更是还没有说顺一个新名堂就打出新牌子,结果除了名称其他都不太新。理论不是时装,理论应当批判时髦,总不至于让理论来批判理论的时髦?

记得1980年见到钱锺书先生,他问我在做什么题目,我说在细读新批评。他马上问:“也读维姆萨特?”我说:“是的。”“那么读了Day of the Leopards?”我说:“读了。”先生眉开眼笑。《豹的日子》是维姆萨特去世后1976年出版的文集,是他一生最才气纵横的文字。当时中国进西书不易,虽隔了四年,绝对算新作。钱先生读西方理论之及时,至今很少有钱学家注意,普遍认为《管锥编》的作者喜欢引中西古人。无独有偶,耶鲁解构主义的主将之一哈特曼(Geoffrey Hartman)在著名的文化批评杂志Boundary 2上发表的一篇访问记,深情地回忆他刚到耶鲁见维姆萨特,剧谈《豹的日子》。好书的确就是好书,岁月只能让它变得更好。

在日丹诺夫式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理论的粗暴统治的半个世纪中,中国知识分子心中还记得另一个传统。这个多年的潜流,是我们不应忽视的传统。

从新批评开始,用了二十年时间理清从形式研究到文化研究的途径,同样,我也花了二十年时间,一点点发现中国与西方文化人的“对岸经验”。这两条我一生从事的课题,都是卞之琳先生慧眼指点。先生仙去,而我的工作还没有做完。当时觉得来日方长,如今才明白时不我待,深夜扪心,汗不敢出。

像所有重要的“过时”学派一样,新批评做出了今天的文学批评家无法跳过的重大贡献。如今写文学评论,无法不使用新批评留下的一些基本的分析路线,例如张力、复义、反讽、悖论等等。新批评还有一个好处,它与作品结合得很紧,主要的新批评派人物大多以创作鸣于世(艾略特之诗人地位不用介绍了,燕卜荪被视为英国现代诗歌奇才,兰色姆、退特等都是美国现代诗选本不可或缺之人,沃伦的小说极受欢迎,名著《国王的全班人马》两次被拍成电影并得到奥斯卡奖),因此很少做架空之论,其批评方法简便清晰,具有强烈的可操作性,哪怕不引用新批评派原作,也可以不露痕迹地运用新批评的观点与方法。

“超越”了新批评的诸家,不得不具体分析作品时,用的依然是新批评开创的细读。雅克布森与列维斯特劳斯分析波德莱尔的十四行诗《猫》,一首诗读出几十页的分析;巴尔特读巴尔扎克中篇《萨拉辛》,读成一本书;苏珊·库巴《阁楼上的疯女人》细读《简·爱》,从对一个“次要人物”的反讽处理,引出全新的女性主义文学观。最近,“后经典新叙述学”的代表人物费伦分析石黑一雄的小说《长日回光》,从极细致的细读中抽丝剥茧地引出论辩。我先后在一些国家指导文学博士生写论文,我再三强调的基本原则是:“先细读作品再进入理论,无论你的理论是后殖民还是后现代。”我发现其他教授指导学生,可能措辞有所不同,用的却也是这条原则。

新批评已经是现代文学批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生重访一次,恐怕是文学学生必须做的功课。对任何国家的学生如此,对中国学生更是如此。

二、现代批判理论的“银河效应”

新批评派不断卷入争论,是在争论中成长的,因此成为第一个“成功的”形式论派别。这点本书中讨论得很多:也只有在论战辩驳中才能看清一个理论。我在本书中想把新批评以及形式论放在更大的学术背景中,看新批评“之后”,形式论与其他批判理论派别的分合大势。

二十世纪初是个很神奇的时代:艾略特和瑞恰慈,没有听说过什克洛夫斯基或雅克布森,索绪尔与皮尔斯也没有听说过对方名字;有人追述说是形式论潮流起自德国,这种历史追索反而可能是“非历史的”,因为这些理论家不形成一个历史环链:正在英国开始叙述形式研究的詹姆斯、福斯特、勒博克等人完全不知道在德国或俄国出现的叙述形式研究。形式主义文论各流派,自发同时出现在欧美各国:从莫斯科,彼得堡,布拉格,日内瓦,到大洋两岸的两个剑桥,他们不了解别人也在思考类似的问题。他们很不同的回答发展出不同的思想体系,相似课题就有了多样的答复。

比较文学家多罗采尔(Lubomír Dolozel)在《西方诗学传统与进程》(Occidental Poetics:Tradition and Progress,Lincoln: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1980)一书中称这种现象为“星座效应”(Constellation):相近学派几乎同时出现,群星灿烂,虽然没有中心但围聚在相似问题周围。多罗采尔认为这是由文化气候决定的:“浪漫主义之后,形形色色的诗学有个共同点,都是广义上的形态学研究。”艾略特和瑞恰慈与罗素相熟,他们可能感到,却不可能知道,西方整个哲学思潮在经历一个“语言转折”。既然所有的哲学问题都被归结为语言问题,文艺学当然带头拒绝做例外。

但是二十世纪文论的群星爆发,规模实际上大得多。这个现在称为批评理论的庞大体系,实际上是由四个支柱理论汇合起来形成的,形式论是其中之一。

二十世纪文论的第一个支柱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虽然是十九世纪下半期形成的,却在二十世纪初年由普列汉诺夫、卢卡契、葛兰西、布洛赫、布莱希特等一大批人推进为文化理论,到法兰克福学派完成的文化转向。对当代批评理论影响最大的福柯思想,实际上是马克思主义的延伸。可以说,当代著名批评理论家,大多数是马克思主义者;而当代大多数马克思主义者,从事的是批评理论而不是革命实践。

当代文论的第二大理论体系,是精神分析。这一支的发展,一直不被看好(例如鲁迅的讥评,巴赫金的嘲笑,新批评派斥之以“意图谬见”,伊格尔顿近年的讽刺),但是其发展势头一直不减,大师不断。我想一个基本原因,是当代社会明显的闲适化,“快乐原则”渐渐超出“现实原则”,弗洛伊德理论不再显得那么怪异奇特。精神分析用于文化批评,适用性远远超过心理学,就是证明。

第三个理论体系,是现象学/存在主义/阐释学,这条发展线索,是典型欧洲传统的形而上学讨论,虽然他们一再声称的是结束形而上学。因为这个传统顽强,所以需要努力才可能结束。这个几乎是纯思辨的路子,使存在主义在本世纪余音不断。这条线索与阐释学方法的结合并非没有困难:伽德默与德里达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著名论争,显示了严谨的方法论与解放的哲学观之间的差别。

形式文论/符号学/叙述学,这一体系,是现代文论中最重要的方法来源。从“前结构主义”的各学派(新批评,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前期叙述学),到结构主义汇合各种理论,进入后结构主义,它保持了形式分析的基本方法,着力点一直没有变,符号学是这一系列工作的集大成者,与泛文化研究的结合构成了近年的“叙述转向”。

对当代文论做出重大贡献者,侧重点各有不同,目标有所区别,但是总是结合几个体系,而且少不了形式论。八十年代前,学者们似乎满足于两线结合,自从三十年代初燕卜荪等人试图结合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此后成了几乎所有文论家的两门看家本领。马尔库塞、弗洛姆等人,从法兰克福学派独立出来,主要就是为了结合精神分析;巴赫金学派,实为“形式论马克思主义”;拉康的出发点,是语言分析的弗洛伊德主义。八十年代后,越来越多的人,用三线结合:克里斯苔娃(Julia Kristeva)是女性主义,加符号学,加精神分析;巴特勒(Judith Butler)是后结构主义,加性别研究,加符号学;齐泽克(Slavoj Zizek)是精神分析,加意识形态研究,加新马克思主义;波德里亚(Jean Bauderillard)的研究是符号学,加马克思主义社会学。

为什么我这里称为理论方法,而不是称作单独的学科?因为这些支柱理论的有效性,在于它们在文学、文化批判实践中的应用,而不在于理论本身的价值:弗洛伊德主义,常被心理学家看成“不是专业理论”;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实践的革命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批判理论,不是一回事。这在阿多诺与他的学生打官司事件中早就可以看出;历史学界许多人批评福柯,认为他不是合格的历史学者,哲学界更多人批评德里达,认为他不是严格的哲学家。符号学作为学科,与专业语言学家往往冲突;新批评讨论反讽,与哲学家很不相同。批评理论的大师,往往在“本行”受同行诟病。

不过我们可以看出,“星座效应”实际上是“银河效应”,也就是说,喷薄而出的是一批而不是一个星座,这四个“星座”同时产生,互相之间没有影响关系,但是共同的路线是“元批评”(metacriticism),是穿过现象寻找底蕴:马克思主义找到意识形态,弗洛伊德找到力比多,胡塞尔找到意向性,而新批评等人找到形式构造。寻找底蕴运动的结果,是使二十世纪变成了理论世纪:人们突然发现经验现象固然有趣,范型的变化可以使现象更加丰富,就像不同提喻会使对象世界变幻无穷。文论各派争夺真理的解释权,可以势同水火,但是争论的过程却让它们在世纪末融合汇通。

同类推荐
  • 生命的单行道:程浩日记

    生命的单行道:程浩日记

    程浩的生命日记:这个少年,曾这样认真努力地活过……程浩去逝后,母亲给他整理的文字中,有一部十余万字的日记。日记写于2009年一次濒临死亡的状况后,记录了程浩十六岁到二十岁的生命光影。日记中少有鸡毛蒜皮、人生琐事,多为对生命、对人世的反刍与思考,记录了无数让他内心激荡的段落和时光。之中有少年维特般的烦恼,有对人性的感慨,有对命运的嘲讽,有对自己严苛的鞭策……他在几年间,迅速成长成熟。本书几乎按照原貌收录了这部分内容,希望呈上一个完整的生命印迹。
  • 雪野茫茫俄罗斯:勃留索夫抒情诗选

    雪野茫茫俄罗斯:勃留索夫抒情诗选

    本书是俄罗斯象征主义诗歌盟主勃留索夫的诗歌精选,译者按年代从勃留索夫的诗集(含未出版诗集)中选译(共141首),分为十辑。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俄罗斯文学与文化生活中,勃留索夫是个非同凡响的人物,被誉为“青铜和大理石”铸就的诗人。在诗坛上,勃留索夫还以诗歌理论家著称。
  • 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时间毫不妥协地流走,唯独带不走记忆和我们。你可以拒绝很多东西,却无法拒绝遗忘。所以,那些被偷走时光中的际遇,那些不散场的人们,都留在了这本书中。最终,我们不断告别,偶尔怀念。一间单身公寓,保留一份果敢的自己;一抹红唇,倔强不老去等待一个人;一份白粥,让日子回到简单诚意……女人的优雅,生活的美丽都不是一蹴就,但有些勇气却可翻山越岭,温暖却始终触手可及。成长中的遇见,总是不经意地变成自己的一部分。时光不老,我们不散。
  • 我所理解的世界

    我所理解的世界

    本书是闾丘露薇媒体从业二十年来,最重要的一部专栏作品集。书中全面展现了她的人生态度、生活状态、职业热爱和经历,回顾并展现了这些年闾丘露薇个人思想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以及她在自己的职业经历中,用自己独立的思考,去理解、感受和对待这个世界的方式。文章体现了在大时代的背景下,一个勇敢年轻记者,用其热切、专业、冷静的方式,成长为一名独立成熟的社会公知的心路历程。她知道因为职业的关系,自己所能看到和经历的世界,比普通人要多得多,也正因如此,她觉得,把这些文字记录下来,让读者看到和体会到不一样的世界和思想,是她作为一个媒体人的职责。闾丘露薇用心地给每一篇文章做了最新的修订,使得文章现在读来,更完整且具有时代意义。
  • 飘飞的思绪

    飘飞的思绪

    本书收录作者多年创作的诗歌、散文、游记等作品140余篇,有记录从下放农村到返城工作的人生追忆,有对现实生活与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有缅怀亲人的泣血之作,也有游历国内外山河风景的慷慨壮歌。
热门推荐
  • 重生之恶毒女配从良记

    重生之恶毒女配从良记

    一场莫名其妙的车祸,让本是普通外卖员的顾呦呦成了某个豪门里千宠万宠的千金小姐。可惜金枝玉叶不好当!花痴,败家,脑残,三位于一体,这俨然就是个恶毒女配的标准配置!而更不好的也来了……“娃娃亲”的未婚夫?圣母型的白莲花情敌?比她还恶毒的女配角?靠——还让不让人活了?等到一枚足以闪瞎众人眼球的钻戒出现在眼前时,顾呦呦这样表示:其实穿越的生活还是挺美好的啊~
  • 我本是狼:披着羊皮的皇后

    我本是狼:披着羊皮的皇后

    她一出生就被家族遗弃,成为狼孩,却帮助当今皇上夺得了帝位,不料惨遭他人毒手,本属于她的皇后之位被人冒名顶替。她的一生,原本将永远会是一片黑暗。一个来自现代特种兵的灵魂占据了她的身体,她聪慧过人,披着一张花狼王妃的表皮,巧妙地隐藏了自己,步步将天下掌控于手中……【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重生之无敌魔修

    重生之无敌魔修

    新书《武魂之旅》已发布,欢迎新老读者来狠狠“打脸”啊!!!【都市文,不一样的重生!】帝君陆洋在天劫中丧命,然而一梦千年,重回少年时代!但是,他的意外重生干扰了原本的时间线。时间殿堂派出时间执法者,欲抹除陆洋的存在,恢复原本的时间线!陆洋最终是逃出追杀,重回巅峰?还是被彻底抹除?时间线到底是完整的,还是说背后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
  • 纨绔郡主桃花劫

    纨绔郡主桃花劫

    她一朝魂穿,阴差阳错的成为了青龙国帝都的第一纨绔女——宁玉珑小郡主。作为宁王府唯一的嫡女,集万千宠爱于一身。整个青龙国帝都敢招惹她的人屈指可数。有青龙国皇后的亲姑姑,有玄武国女将的奶奶,有朱雀国摄政王的娘亲,有......在这开挂般的背景下,她的人生走向又会如何呢?
  • 太古御龙诀

    太古御龙诀

    (新书《圣血武帝已经发布》,多多关注!)这是一个御兽师的故事!一个少年与五爪金龙的热血传奇!
  • 师傅叫我白素素

    师傅叫我白素素

    新书已开~ 《木枝兮》,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他,是屏翠殿高冷的上仙,“擅入我屏翠殿者,死!”她,是因毛色问题被狐族排挤追杀的小狐狸,“救救我啊,大神仙!”一朝相遇,一见钟情,一生寄托,等等,怎么不按套路来?素素:“师傅,我想给你找个媳妇儿!”墨云:“滚。”(内心独白,我想找你当媳妇儿!)素素:“师傅,我不给你找媳妇儿了,那你什么时候给我找个师娘啊?”墨云:“滚。”(内心独白,你什么时候愿意了,什么时候就做师娘!)......
  • 王妃从良王爷请指教

    王妃从良王爷请指教

    燕京阮府嫡小姐伽南,长于乡野,举止粗俗,行为粗鄙,空有美貌......阮伽南知道自己身为女子逃不过嫁人的命运,于是千挑万选,选中了燕京九皇子宁王。她高高兴兴的嫁入宁王府,然后日日盼着九皇子驾鹤西去,自己可以继承偌大家产,做个滋滋润润的寡妇,过自己的逍遥日子。九皇子,年少封王,深受皇宠却是燕京鼎鼎有名的药罐子、病公子,一年有半年以上的时间是躺在床上度过的,药不离口,出门得人抬,要人扶,走一步喘三喘,大师断言活不过二十......宁王到娶妻之年,千挑万选,选中了燕京赫赫有名的阮府大小姐,认定对方一定是个短命的。成亲后夜夜盼着对方驾鹤西游,然后自己可以情深不移的为“爱妻”守身,当个鳏夫,既能自由自在,不用再为娶妻之事烦恼又能博得个痴情的好名声,一举两得。于是大婚后各怀鬼胎的两人时刻想着、琢磨着对方到底什么时候死,是让对方自然死呢,还是自己用个手段让对方早点死呢?剧场一:成亲后阮伽南很苦恼,唉声叹气,悲春伤秋。丫鬟关怀的问:“王妃,您烦恼什么呀?”阮伽南答:“你家王爷怎么还不死啊?”丫鬟内心狂吼:王妃,您这话奴婢没法接!后来……自然是打脸啪啪啪,和王爷相亲相爱了。
  • 霸天祖龙决

    霸天祖龙决

    祖仙重生,神州大陆黄池小镇少年龙腾空凭空崛起。寻找父亲,征战大陆;对抗妖族,万死不悔;营救母亲,独创龙界。带着一腔热血,强势回归,反掌灭了三重天七大宗门,报仇雪恨。为了营救自己心爱女子,直上九重天,成为又一代掌管诸天万界的洪荒祖龙,傲视天下。
  • 格格千岁千千岁

    格格千岁千千岁

    首先,这是同人文!是还珠格格+铁齿铜牙纪晓岚作为被皇阿玛和老佛爷最宠爱的格格作为协助管理后宫的掌事嬷嬷作为爱走江湖仗剑天涯的女侠艾潇潇的压力很大的自从遇见那个叫做福康安的富察大人之后艾潇潇就时常思绪混乱,词不达意,可是他对她的宠爱,他对她的放纵,他对她的霸道尤其是,那句潇潇,我定会护你一世周全!让她沉溺不已,这一沉溺,便是一生。
  • Sleepyh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