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196200000005

第5章 初版引言(2)

与艾略特相反,瑞恰慈是个思想严密的理论家,或者说文学的哲学家。瑞恰慈写于二十年代初至三十年代上半期的七本文学理论与美学著作,试图把现代语义学和心理学引入文学理论。尤其是他的这几本著作:《文学批评原理》(Principles of Literary Criticism,1925);《科学与诗》(Science and Poetry,1926);《实用批评》(Practical Criticism,1929);《修辞哲学》(Philosophy of Rhetoric,1936),对西方现代批评各派,尤其是新批评派,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他提出的一系列论点,都由新批评派的研究而发展成系统的理论。新批评派断然拒绝瑞恰慈的心理学方面,但即使在反心理学立场上,新批评的理论也是在与瑞恰慈辩驳中发展起来的,而语义学则成为新批评的基本立足点。瑞恰慈与奥格顿合著的《意义之意义》(The Meaning of Meaning)至今是符号学的基础论著之一。

西方文论史家不少人试图把英美现代批评分成艾略特和瑞恰慈两大系统。有人认为新批评派应置于艾略特门下,也有人直接把瑞恰慈称为新批评派首脑。应当说,新批评派是早期艾略特与瑞恰慈结合的产物,前者提供了思想倾向和一部分重要论点,后者提供了基本的方法论。但新批评派对他们二人的理论是有取有舍的,无论艾略特或瑞恰慈,都只是在部分根本问题上与新批评派主流一致。

新批评虽然源出于英国,却繁荣于美国。在美国“新诗运动”中形成了许多诗派,其中一个风格相当特殊的派别称作“逃亡者”诗派(The Fugitives):1921年美国南方田纳西州梵得比尔特大学教授约翰·克娄·兰色姆(John Crowe Ransom,1888-1974)领衔,与他的几个同事和一批学生出版了一本小诗刊《逃亡者》。1925年该诗派的主要人员渐渐星散,杂志停刊,但是派别犹存:新批评派的几位主将一直兼顾诗歌甚至小说创作。

在这以后,兰色姆与原《逃亡者》诗派的三个学生——阿伦·退特(Allen Tate,1888-1979)、克林斯·布鲁克斯(Cleanth Brooks)与罗伯特·潘·沃伦(Robert Penn Warren)——三人保持通信来往,并且都从诗歌创作转向文学批评。三十年代中期后他们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并出版了书籍。其中最重要的著作是兰色姆的《诗歌:本体论笔记》(Poetry:A Note On Ontology,1934),文集《世界的肉体》(The World"s Body,1938);退特的《论诗的张力》(Tension in Poetry,1938),文集《关于诗和思想的反动文集》(Reactionary Essays on Poetry and Ideas,1936)、《疯狂中的理智》(Reasons in Madness,1941)。但影响最大的是布鲁克斯与沃伦合著的大学文学系课本《理解诗歌》(Understanding Poetry,1938)和《理解小说》(Understanding Fiction)。这一系列著作实际上已形成一个特点明显的文学理论系统,在三十年代还没有“新批评”这个名称,他们被称为“南方批评派”(The Southern Critics),但新批评派的主要观点基本上都已提出。

1941年,兰色姆出版《新批评》(The New Criticism)一书,评论艾略特、瑞恰慈和艾伏尔·温特斯(Yvor Winters,1900-1968)等几个人的理论,他称这批人为“新批评家”,但他对这几个人的理论并不满意。全书的最后一章标题是:“征求本体论批评家”,明显地表示他以及他理想中的文学理论不可能在这些“新批评家”中找到,他和他的同道才是“本体论批评家”。

不料此书一出,“新批评”这个名称就正式流行开来,而且,出乎兰色姆所料,此词所指的竟然主要是兰色姆自己和他几个学生组成的“南方批评派”。虽然新批评派一直对这个以讹传讹的称呼很不满。我们在本书第一节中点过他想更改的一些名称,但在“新批评”大行其道后,他们也就只好接受了。

因此,兰色姆是新批评派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他从艾略特和瑞恰慈的理论中洗去了心理学因素,从而把新批评建立在明确的文本中心论(textual criticism)基础上。有论者认为兰色姆是柯尔立治以来一百年中最重要的英美文论家。但在一系列观点上兰色姆与他的学生不合,甚至多次卷入与他们的争论。从我们下面的论述可以看到新批评派的真正核心是他的上述三个学生。

大部分现代美国文论史还把三十年代开始活跃的另外几个批评家算作新批评派,他们情况不太相同;R·P·布拉克墨尔(R.P.Blackmur)是新批评细读式批评方法的出色实践者,他偶尔谈理论时(例如著名的“姿势论”)却超越了“新批评”;肯尼思·伯克(Kenneth Burke)曾以马克思主义者自居,试图把异化理论、阶级斗争学说和弗洛伊德主义合成一个庞大的“象征行动”体系。当代很多文论家认为伯克理论很深刻,认为他与巴赫金都是“学派夹缝里漏过的人”,巴赫金之超越俄国形式主义,就像伯克之超越新批评,这话意思是伯克应当与巴赫金地位相当。

这些人被算成新批评恐怕是因为他们多少对文学的形式分析比较关注。实际上布拉克墨尔开始其批评生涯比其他美国新批评派都早。在新批评派刚形成时,他的文章《批评家的任务》还认为“始终存在的危险是排除某种特定理论之外的有价值的观点”。可是到了1956年他也只好承认:“人家攻击我时,总把我当新批评派攻击,说我好话时,就说我是如何偏离了新批评。”无论如何,布拉克墨尔是公认的新批评派一个重要的批评家。

瑞恰慈离开文学研究后,他开创的学派在英国实际上几乎后继无人,只有他的学生威廉·燕卜荪(William Empson)几乎青出于蓝。燕卜荪原是剑桥的数学系学生,对文学感兴趣。1930年在瑞恰慈指导下写出博士论文《含混七型》(Seven Types of Ambiguity)一书,把瑞恰慈的语义学文学理论用于批评实践,成为新批评的第一个实践范例。此书对现代西方诗歌的影响极大,以至有论者把现代诗分为“前燕卜荪”与“后燕卜荪”(PreEmpsonian and PostEmpsonian)两个阶段。但是,燕卜荪的第二本书《牧歌的几种变体》(Some Versions of Pastoral,1935)就离开了新批评派的文本中心形式主义。其理论混合了马克思主义,原型批评与形式论。1951年燕卜荪在北京大学任教时写出《复杂词的结构》(The Structure of Complex Words),此书当时无人能读懂,现在被视为符号语义学的先驱。

三四十年代在英国有重大影响的《细察》(The Scrunity)杂志批评派别,曾被认为是与“南方批评派”相对应的英国文论派别,这一派的领袖是F·R·李维斯(F.R.Leavis,1895-1978),主要人物有Q·D·李维斯和L·C·奈茨(L.C.Knights,1906-1997)、马丁·塔纳尔(Martin Turnell)等。但他们除了“细读法”和语意分析批评方法与新批评相近,其他方面很不相同,他们更着眼于道德批评,而认为瑞恰慈与燕卜荪等人的形式论批评方法“忘记了诗歌是一个整体”。因此,我们不把“细察”派作为新批评派的支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批评”在美国进入极盛期。他们原是以反学院派自居的“在野党”,布鲁克斯直到1943年还在抱怨新批评派“在大学中毫无影响可言”。到了战后,新批评派几乎在所有的大学文学系占了统治地位。此时,大批文论家、美学家、大学教授归附新批评派。当时的文学理论教科书几乎全是新批评派的论著。当时论者评曰:“说当代批评,人们自然而然想到新批评。”这话在当时确是事实。

这个时候,一大批文学理论家加入了新批评的队伍,成为“第三代”新批评家。虽然这些人不一定比“南方批评派”的人年轻,而且不少人理论修养比原新批评派深厚。这些人中最出色的当推威廉·K·维姆萨特(William K.Wimsatt,Jr.)和雷奈·韦莱克(René Wellek)。他们两人与布鲁克斯和沃伦从四十年代后期起长期在耶鲁大学共事,形成了新批评后期中心,论者称之为“耶鲁集团”(Yale Group)或以耶鲁大学所在地命名为纽海文批评学派(New Haven Critics)。与此同时,兰色姆在俄亥俄州肯庸学院(The Kennyon College)邀请讲学,培养学生,召开国际会议,出版《肯庸评论》而名声大振,形成新批评后期另一个中心,新起者出色的有墨雷·克里格(Murray Krieqer)等人。在这个时期试图从美学上确立新批评地位的有同维姆萨特数度合作的美学家蒙罗·C·比尔兹利(Monroe C.Beardsley)等人,新批评立场最“坚定”的埃里西奥·维伐斯(Eliseo Vivas)等人。

本书将以新批评派主导理论为论述线索,不去人为地划出“正式成员”与“边缘人物”,但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必然会把南方集团—耶鲁集团作为新批评的主流。这条主流中的人物,观点也有分歧,这是新批评理论复杂性之原因,我们必须慎重地加以辨明。上面谈到南方集团—耶鲁集团之外的其他“新批评派”,只在其论点能有参照价值时,我们才涉及。新批评派“成员”各自理论之全面评述,就不是本书能办到的了。

新批评派似乎是因过分得意而暴卒的。韦莱克与奥斯丁·沃伦(Austin Warren)合著的《文学理论》(TheoryofLiterature,1949)和维姆萨特与布鲁克斯合著的《文论简史》(Literary Criticism,a Short History,1957)一横一纵,使新批评理论系统化体制化“律令化”了,却也使新批评形式主义的狭隘性暴露无遗。但是,取代“新批评”的却是另一些形式主义者,主要是五十年代初的芝加哥学派,1957年出版《批判解剖》(The Anatomy of Criticism)一书的加拿大批评家诺思罗普·弗赖(Northrop Frye)。他们与新批评派的争论展示了形式文论可能的幅度,因此值得仔细介绍。

从六十年代中期起,结构主义文学理论在法国繁荣,美国文论界也迅速地迷恋上舶来理论。对当代美国文论起了重要影响的是两个常在美国大学讲演的外国学者,即现象学系的日内瓦学派主将之一乔治·布莱(George Poulet)和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过渡的关键人物之一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因此,新批评之后的美国文论形势十分混乱,结构主义在美国尚未站稳脚跟就因时风变化而面目不清。现象学是一种复杂的唯心主义哲学,它的文论有一些形式主义因素,却很难说是典型的形式主义,虽然现象学是扭转美国当代文论中新批评倾向的主要潮流之一,本文为了使论题集中,只有在偶尔情况下才涉及现象学问题。

本书将仔细讨论新批评派区别于其他形式主义文学理论流派的特殊性,但要做到这一点,就不得不对新批评零乱的理论本身做一番整理工作。这一方面是由于新批评派自己的论述十分散乱,各人都热衷于夸大自己的一套概念解决全部问题的能力,很少有完全一致的意见。也可能是由于怕被人看成一个集团,他们也很少试图把同人的理论综合起来。因此,我们需要对新批评派内部的异同逐一作出评判。

更重要的是新批评派站在形式主义囚笼中,无法看清自己的真面目。例如韦莱克和奥·沃伦的《文学理论》一书,几乎把文学基本理论的论述淹没在批评方法论之中,而我们欲对新批评派有个全面理解,就必须从新批评派对文学的基本特征和作品结构的理论出发,由此才能顺利地评价他的方法论。

或许这种寻根追底解剖和系统的整理并非新批评派所愿,从下面我们的论述可以看出在理论上有时作蓄意含混正是某些新批评派掩盖其思辨矛盾的惯用办法。

而且,只有通过这样的整理和解剖,我们才能在本书结论中详细说明新批评派区别于任何其他形式主义的基本特点;也只有通过与其他形式主义批评流派的对比,我们才能说明为什么新批评派是当代形式论成熟的中间环节。

新批评对十九世纪形式主义是轻视的。瑞恰慈说唯美主义“片面、狭隘”。兰色姆称“为艺术而艺术”是“同语反复”,是“缺乏实质的无目的的艺术自足论”。燕卜荪把英国唯美主义称为“世纪末无谓的口角之争”;可是当代美国崇奉结构主义等欧陆理论的年轻批评家也蔑称新批评派为“土产形式主义”(Native Formalism)。但如果我们仅根据形式主义本身的演变说明新批评派的兴衰,那就是被形式主义的形式所欺蒙了。一百六十多年来,形式主义文学思想的演变始终是与西方资本主义的社会文化的发展过程、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和社会的总体条件相联系的。文学理论,作为艺术哲学的一个部分,从根本上说,是现代性思想的一部分。不从文化史的出发点上看问题,我们无法从根本上理解任何一种形式主义。

但是,也只有在对新批评派理论逐点的剖析之后,我们才能在本书结论中尝试说明新批评派是怎样一些具体社会的历史的条件之产物。这样做似乎是颠倒了因果次序,却正是不先入为主做研究的比较适宜的方法。

因此,本书将分成三个部分:新批评派关于文学基本性质的理论;他们的批评方法论;他们的诗歌语言研究。最后,在“结语”中我们将剖析新批评派产生的文化史背景。

同类推荐
  • 破狱

    破狱

    1936年,日本青森刑务所,单人牢房,昼夜严密监视——成功越狱。因抢劫致死罪被判无期徒刑的佐久间清太郎(原型为日本“越狱王”白鸟由荣),因不满监狱的非人待遇,凭借自己天才的头脑、周密的计划、无畏的行动力、超常的体力,以及掌控人心的能力,先后四次成功越狱,创下日本犯罪史上前所未有的记录,被日本媒体称作“昭和越狱王”,还被日本人民看作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统治的“英雄”。但是,佐久间却先后两次在越狱后选择了自首。佐久间究竟是如何越狱的,又为何选择在成功越狱后放弃已经到手的“自由”?
  • 余华作品全集(共13册)

    余华作品全集(共13册)

    本套装收入了余华《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兄弟》等13部经典代表作品。
  • 赤澜1929

    赤澜1929

    2000年时,安徽金寨地区有1018座红军空墓,这上千座遗冢还只是冰山一角,因为那些没有后人以及后人无力“招魂入墓”的家庭,只得把找不到归乡之路的红军孤魂托付给萋萋荒野。以漆氏为例,当年因革命“绝后”的家庭,占到整个家族的一半以上,没有人记得他们,甚至连一个名字也没有留下。某个红军的后人一直在想:为什么他的祖先要干革命?而我们也不禁在思考,那些“仓廪实,知礼节”体面的大家族,究竟为何要甘冒杀头连坐的风险,举家从事当时并不体面的、既危机四伏又背负匪名的逆天之举?
  • 传声筒

    传声筒

    莫言、余华、王安忆、梁文道推崇备至的作家、华文文学奖得主西西的私人书单,万字长文逐句解读略萨,一本书读懂西方现代文学经典。本书是香港作家西西继《像我这样的一个读者》之后的又一本读书笔记,在形式和写作上依然延续了上一本的风格,重述了西西心目中最优秀的西方现代小说代表作,包括马尔克斯、略萨、米兰·昆德拉、伯尔等大师的经典作品,这是一本小说家的读书笔记,更是一位优秀的汉语写作者以个人风格改写西方文学的大胆尝试,读者既能读到西方内核的故事,又能体会到中文叙述之魅力。全书最后一卷,西西更是以万字长文逐句分析略萨经典小说《潘达雷昂上尉与劳军女郎》的第一章,让我们得以从小说家的视角阅读另一位小说家。
  • 许地山经典全集

    许地山经典全集

    《许地山经典全集》收录了许地山的散文、小说与小诗作品,再分开排列,不仅方便读者阅读,而且有助于读者全面了解和欣赏许地山的创作风貌。许地山前期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缀网劳蛛》和散文小品集《空山灵雨》,散文名篇《落花生》等一批经典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他的早期小说取材独特,想象丰富,充满浪漫气息,呈现出浓郁的异国风味和异国情调。后期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危巢坠简》,保持着清新的格调,但已转向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写得苍劲而坚实。许地山的创作得益于他坎坷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人生态度与艺术追求,这使得他的创作在文坛上独树一帜。
热门推荐
  • 吃货王爷首席妃

    吃货王爷首席妃

    严瑾,X组织最年轻的首席女特工。坑蒙拐骗偷,无所不精!竟以最雷人的睡觉方式穿越到了云府二小姐云雨柔身上。云雨柔人如其名,柔弱无能,面对命运的无奈选择撞墙而亡。命运的轮盘辗转,当严瑾成为云雨柔之时,便是云府的不宁之日。圣上下旨要她嫁与九王爷为妾?好,她嫁!她就不信自己混不成个正妃。嫡姐想嫁完美的五王爷为妃?好,她折!她就不信自己折不了这个恶姐姐的幸福。爹爹想帮二娘赶走母亲?好,她毁!她就不信毁了你们云府,你们还能得瑟的起来。她机关算尽,怎么就算不出自己的夫君是个吃货啊!!吃货九王爷与完美五王爷真的是兄弟吗?这差距也忒大了吧!要不,她还是放弃九王爷改去勾搭五王爷吧?什么?不可以!凭什么?就凭你那庞大的身躯?惊人的食量?笑话,你也想坐上那把龙椅?还是省省吧!免得坐塌了!“如若不离不弃,它日我当了皇上,你便母仪天下!”呃,这个条件好诱人啊!要不,咱们就来个强强联手?你负责算计,使阴谋,布陷阱。我来负责坑蒙拐骗偷。天啊!!眼前的这位高大颀长的俊美男子真是她的那位吃货老公吗?好嘛!她承认这样的他确实很帅,但是她也好念他那胖胖的肚肚啊!爱妃,想胖很容易的,要不你也来跟朕一起畅快的吃吧,让我们做一对快乐的胖子!不要啊,她才不要胖胖的!本文一对一,强强联手,腹黑且温馨!欢迎入坑!!
  • 清风知意

    清风知意

    两个原生家庭的孩子,两处截然不同的人生,在橘子汽水味的青春时光里碰撞摩擦出了不一样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记忆里那些明朗的夏日,是否真实存在?懵懵懂懂的少年心里什么时候有了第一个秘密?海盐味的夏风里啊,我握住的是哪只湿热的柔软小手?谈一场青春的恋爱吧,璀璨珍贵,无关风月。他以为自己知道她的全部,但是他不知道自己就是她的全部。“你好,我叫俞逸。”“你好,我叫许依依。”
  • 金蝴蝶的蜕变:穿越戈壁滩

    金蝴蝶的蜕变:穿越戈壁滩

    银河系另一个星球统治者的小女儿从小被养在星球地下山川与金蝴蝶为伍、修炼穿越银河的技术。就在公主准备出世时。尊者被害、王位被夺。为报父仇,重新夺回王位。公主驾着飞碟到银河系别的星球寻找超能的战士、跟着金蝴蝶的指引穿越到了地球。遇到了星际特训队的宇浩阳三人,公主把三人带回戈壁滩地下山川,签下契约,开始了复仇的行动。宇浩阳新婚的妻子见丈夫一去不返,音讯全无,来到宇浩阳失踪的地点,开始了寻求真相的艰难之旅。
  • 对一个死者的审判

    对一个死者的审判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房地产的繁荣与萧条

    房地产的繁荣与萧条

    任何灾难——经济领域的或其他方面的,余波中不可避免的互相谴责、推诿已经滋生出许多政治性的修辞和政治性的导向宣传,其中许多反反复复见诸媒体,并有一部分现身学术界。因此,要想穿越政治迷雾,理解究竟是什么将我们带到了何处,关键在于将事实与辞藻剥离。否则,我们的研究工作将难免成为无益的延伸,甚至是重复。
  • 狐后归来:殿下请慢走

    狐后归来:殿下请慢走

    家族被灭,双亲被杀,一夜之间,她从父母掌中宝沦落为专门为人浣衣的浣衣女,可是偏巧她的名字还就叫做浣依,难道这真的是天意?!!!不,她绝不认命!就算日日都要为弑母杀父的仇人浣衣,她也要咬紧牙关活下去,为了弟弟,也为了那还不明的冤屈,她坚信总有一天会报了这深仇大恨,叫杀人者不得好死!大堂之上,红狐族的太子御风葬端坐在主位之上,冷着脸直逼堂下的女子。“说吧,为了什么?”朱唇微启,语气寒凉,威严之势不怒而发,可浣依不卑不亢地抬起头,竟就这眼神直直迎上去。“回太子殿下,奴婢不为什么,只想求一人生。”这一声“太子殿下”她咬得甚重,几乎是从皓齿关中蹦出来。“何人?”“唯一的亲人。”御风葬再问,浣依再答,却并不坦诚,想也不想,更没有丝毫惧意。御风葬眼底晦明晦暗,一张冷峻的脸带着似笑非笑的意味,教人捉摸不透,只是那寒凉如玄冰的眼神仿佛利剑,叫人心惊胆战。显然,对于她的回答,他甚是不满意。“那若是我要你这唯一亲人的命,你当怎样?”冷笑一声,是个人都能听出威胁语气。可他不一样,他是整个五方绝海的太子,是未来的王,他不会威胁,只要一声令下,就算是皇家贵胄的性命,他也可以轻易拿了去。浣依微惊,睁大了眼睛,依旧抿紧嘴唇,星眸中波光微动,好一会儿才徐徐开口,“任何伤我亲人的人我就是死也不会放过他。”她的声音不大,却字字铿锵有力,可表决心。“誓死也要保护吗?”御风葬把玩着浣依刚刚用来行刺的一尾白羽,轻声呢喃。说是行刺,其实也是在守卫闯入后浣依才从怀中掏出来的。细看之下,这一尾白羽明明质地柔软顺滑,此刻却根根凌厉,坚硬无比。“是灵力吗?”朝堂下看去,女子的脸生得极为精致,五官小巧端正,却搭配得恰到好处,尤其一双杏眼,透亮浑圆,迸发出一股坚毅之气。唇角不自觉地微微上勾,一把将白羽收回袖中,御风葬抬声,“将这女子拖出去,重则五十大板。”
  • 暗恋止于暗恋

    暗恋止于暗恋

    暗恋是否止于暗恋?或许没有结果,那又如何
  • 利比亚惊天大撤离

    利比亚惊天大撤离

    这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空中撤侨行动。利比亚战火在即,数万侨民命悬一线,中国政府果断决策,10余天内,中国民航派出史上最大规模包机,横跨欧亚非三大洲,运送我国公民。种种惊险,处处温暖,大国风范和爱国情怀令人动容……谨以此文,献给中国共产党诞辰90周年!“我们珍惜每一位同胞的生命,决不容许恐怖主义威胁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中国政府将尽最大努力确保境外中国公民的安全。
  • 春风回梦记:刘云若作品精选

    春风回梦记:刘云若作品精选

    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手段塑造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对于我们的人生具有潜移默化的巨大启迪作用,能够开阔我们的视野,增长我们的知识,陶冶我们的情操。
  • 服装店就该这样管

    服装店就该这样管

    人生四件大事:衣、食、住、行。衣为首,可见服装业的发展前景是多么的广阔。我们看到服装店开遍大街小巷,看见许许多多的服装店生意兴隆,却看不见服装店店主们的辛劳与困惑。每个店主都希望自己的店成为旺店,但是,在经营过程中,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店铺该如何管理、员工又该怎么管、如何做大做强自己的服装店,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