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1700000001

第1章 诚笃守信,取信于人

“诚”的核心就是为人处世要讲究真诚老实,光明磊落。在我国,“诚”历来都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道德规范。在古代历史上流传着不少像“伯牙破琴”、“管鲍之交”等赞美待人诚恳的故事,这都是值得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学习和借鉴的。“以诚相待,金石为开”。同别人相处和交往,诚是取信于人的基础;若不以诚相待,而是相互戒备。“见面只讲三分话,决不全掏一片心”,有事求别人时就甜言蜜语,别人求你时却变成了满脸寒霜;当面称兄道弟,背面却用暗箭伤人,这种言而无信、两面三刀的人,在社会现实生活中最终只会成为孤家寡人。

50年代中期,周恩来总理的一次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讲话,能给我们深刻的启示。讲话一开头,他就亲切地拿自己打比方说:“我祖籍浙江,先辈们长期在江苏做官,要论出身,说得好听,叫‘书香门第’;而实际上就是封建官僚阶级。因而我从小也接受了家庭的各种不好的影响。”听到这里,与会者都万分感动:以总理的身份,对大家讲话竟是这样推心置腹、直言不讳,真是令人钦佩之极,因而在继续听到他谈知识分子应该发挥长处、为社会主义服务,同时又要注意克服弱点、树立革命人生观时,就感到格外的真挚亲切,有说服力。这就是以诚相待的力量。

以诚相待应该做到:

(1)说话办事坚持实事求是。不能为了个人利益和暂时利益,把一说成二,把是说成非;要坚持一个“真”字,反对一个“假”字,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应该坚持、承认和反映事实的本来面貌。只有实事求是才能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谁不坚持实事求是,谁就要受到历史和实践的惩罚,历史上出现过的“浮夸风”和“逼供信”就是明显的例证。

(2)襟怀坦白。不隐瞒自己的思想观点,有什么讲什么。不要吞吞吐吐、遮遮掩掩,不要该说的不当面说,不该说的却背后议论。

(3)是非分明。坚持真理,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特别是当同事、同志等遭受到冤屈和不公正的待遇时,应该敢于挺身而出,说明事实真相,伸张正义,主持公道。与人相处,如果是非不分、皂白不辨,也许是一个糊涂虫,他可能就是一个奸滑的伪君子,当然也就无“诚”可言了。

(4)言而有信。与人相处和交往,应该言而有信,切不可言而无信。俗话讲得好:“轻诺必寡信”。同别人交往千万不要信口雌黄,轻意许诺,能办到的事情尽力办了再说,即便要说,也要留有适当的余地;没有把握办到的事情切忌不要打包票,轻意许诺;更不能够为了暂时取悦别人而接受那些办不到或难办的事情。你当面满口应承帮忙,而实际上又只能老是用“明天”、“以后”、“下次”之辞来应付和搪塞别人,致使别人一次又一次地抱有希望,而一次又一次地陷于失望;结果贻误了别人的大事,而导致别人发怒甚至同你绝交。因此,言而无信是人际交往的大忌。

那么如何才能赢得他人的信誉,不妨看一看下面这则事例:

《敏拉波尼》杂志的出版人琼斯,曾用一种很好的技巧,树立起了他的声誉,结果由一个普通的职员升为一家报馆的主人。

后来,琼斯在开始他的创业计划时,首先向一家银行借了50元他并不急需要用的钱。他说:“我之所以借钱,是为了树立我的声誉。其实我根本就没有动过这笔借款,当借期一到,我便立即将这50元钱还给了银行。几次以后,我便得到了这家银行的信任,借给我的数目也渐渐大了起来。最后一次借款的数值是2000美元。这次我用它去发展我的业务。”

琼斯还说:“后来,我计划出版一份商业方面的报纸,但办报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我估计了一下,起码需要15万美元,而我手头上总共才不过5千美元。于是,我再次到那家银行,也再次去找每次借我钱的那个职员,当我将计划原原本本地告诉他以后,他愿意借给我1万美元。不过,他要我与银行的经理洽谈一下。最后,这位经理同意如数借给我1万美元,还说:‘我虽然对琼斯先生不太熟悉,不过我注意到多少年以来琼斯先生一直向我们借款,并且每次都按时还清。’”琼斯是使用心计获得别人的信赖的。

获得众人的信任,铸就自己的信誉,不论你采取何种方法,但笃诚、守信及勤劳是最根本的要诀。

如果说实现对自己许下的诺言是负责任的表现的话,那么同样地,别人遵守诺言也是诚实、负责的表现。

承诺的力量是强大的。遵守并实现你的承诺会使你在困难的时候得到真正的帮助,会使你在孤独的时候得到友情的温暖,因为你信守诺言,你的诚实可靠的形象推销了你自己,你便会在生意上、婚姻上、家庭上获得成功。

这并不是空话,有许多事实可以证明这一点,国外国内知名度很高的企业无不把信誉推到第一位,受人尊敬的人无不是守信用的楷模。

相反地,有些人随随便便地向别人开“空头支票”,到头来又不兑现,相信他们无论在哪一方面都不会成功的。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信守诺言呢?

首先,你在许诺的时候是否想过:“我真的能履行诺言吗?”这句话。

如果你有自知之明的话,如果你对自己的能力有正确的估价的话,你就能很容易回答这个问题了。

可惜的是有些人并不了解自己。他们认为自己能够做到,但实际处理事物时,却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最后不得不放弃了原来的承诺,结果如何不言自明。

在感到自己做不到时,你最好不要轻率地向别人许诺,这样会有许多好处:别人只能表示遗憾,并不会认为你说话不算数,因而不会产生对你的不信任感;在很多情况下,事情和形势已经变化了,你做不到但并没有许诺,事后你也不会受窘。

其次,在你已经许诺了以后,你就应该认真地对待,努力地去实现它。

一个小小的承诺,比如“我今晚9点钟回家”。在你完全可以做到的情况下决不要掉以轻心,你已许诺9点钟回家,这时你的同事邀你出去玩,时间可能要拖到10点,你该怎样做呢?你应该婉言谢绝朋友的好意相邀,按时回家。

虽然这是一件小事儿,但它足以让你诚实的形象光芒闪烁。

最后,如果你做不到你曾许诺过的事儿就应该及时地通知对方,你的充足的理由和真诚的歉意会使别人原谅你的,同时也可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失信于人,说话不算数,许诺不兑现,意味着你丢失了人之所以为人的起码品质,意味着在别人眼中你失掉了为人的信誉。这个损失多么惨重,你当然会掂量得清清楚楚。

除轻诺寡信之外,好耍小聪明、玩弄手腕者也大多失信于人。这样的人也许可以一时欺骗蒙哄某些年幼无经验者,可以得利于一时,赚到一笔、捞到一把。可是第二次或第三次,一旦被识破,别人就不会再相信你了。你必将得不偿失。从根本上看,从总体价值上看-你骗到的是一粒芝麻,丢失的是一个大西瓜。

《庄子·齐物论》载,有个养猴子的人对猴子说:“我早上给你们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猴子听了都生气。养猴人转动小脑瓜,马上再对猴子们耍出一个小聪明来:“好了,别生气了。我早上给你们四个橡子,晚上给三个。”猴子就高兴起来了。

这些猴子的高兴大概只是暂时受蒙蔽所致。天长日久,聪明的猴子自然会悟出养猴人的狡诈和卑鄙。从此不再相信他,而且仇恨他。那时候,养猴人可就要自认倒霉了。

朝三暮四式的狡诈,必然最终失信于人。

失信于人,不仅显示其人格卑贱,品行不端,而且是一种顾眼前不顾将来,顾短暂不顾长远的愚蠢行为,终将一事无成。

失信于人,大丈夫不为,智者不为。

你无论对任何一件事儿许诺的时候,都必须慎重地掂量,无论对大人对小孩,对妻子对父母,对同事对朋友,对上司对下属,对名人对凡人,对老师对同学,对什么人都是这样。也无论大的许诺、小的许诺,眼前的许诺、将来的许诺,无论什么样的许诺都是这样。无论你的许诺在什么时候作出的也都是这样。你的许诺价值千金。

处世为人之道,大概没有什么比诚笃守信、取信于人更为重要的了。你的言行举止,时刻不可丢弃了这个根本。与人交往时,只要有这个根本存在,只要别人还信任你,其他方面的缺陷或许还有弥补的机会。若失去了这个根本,别人不相信你了,别人不愿再与你共事,不愿再与你打交道,那么,你只能去孤军奋战。如今社会,孤军奋战者,没有几个不失败的。守信誉,是一种可敬可佩的美德,这是对别人的一种尊敬。

同类推荐
  • 人文教育读本

    人文教育读本

    中国传统文化由儒、释、道三家,文、史、哲三科,天、地、人三学合构而成。在这种传统文化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传统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顺自然而以人为本;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循人伦而以和为本;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重体验而以乐为本。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这些人文精神,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仍然适用,也趋同于国家、社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 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

    本书是对伟人写作艺术的分析和鉴赏,《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共分为八章。第一章概述了毛泽东一生的写作实践;第二章至第七章分别从立意、结构、语言、修辞、逻辑、思维等六个方面分析毛泽东的写作艺术,并结合现代写作的实际问题,提出了一系列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第八章撷取了毛泽东的精彩篇章,进行了全文赏析。《向毛泽东学写作-中国离不开毛泽东》对毛泽东的写作艺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对于提高公文写作能力、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战略分析分析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媒介教育论:起源、理论与应用

    媒介教育论:起源、理论与应用

    进入2008年以来,我国连续发生了一些大事,从年初的冰雪灾害,到拉萨“3·14”事件,奥运圣火传递,到“5·12”四川汶川大地震,世界各国甚为关注,也引起世界传媒广泛而强烈的复杂反应。从众多而繁杂的媒体声音中,我国民众识别了友好、善意的朋友,也看到了西方仇华、反华舆论的猖獗;识别了西方某些媒体虚假报道后面的反华心态,看到了我国面临的外部舆论形势的严峻,领悟到媒介教育的刻不容缓。
  • 学校教育学

    学校教育学

    本书讲述以往乃至今日,我们在教育工作中有没有把人作为“工具”或“手段”的情况呢?毋庸讳言,是有的。我们曾把教育当作“市场”做;我们仍把“两全”的教育宗旨(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窄化为分数、升学率,然后将之与自己的“面子”“位子”等所谓“绩效”紧密挂钩。《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对教育工作中出现的误区的“纠偏”,是对教育本质功能的理性回归。
  • 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

    媒介演化论:历史制度主义视野下的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

    本书聚焦中国媒介制度的变迁与演化过程,史论结合,以论带史,详尽而生动地揭示出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发生学原理;运用历史制度主义整合“行动”与“结构”分析的理论框架,本书构建了一个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四维模型”,以简驭繁,将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清楚地呈现出来。全书理论深厚、内容充实,逻辑严密,新见迭出,具有鲜明的中国媒介研究的本土意识和问题意识,堪称中国媒介制度变迁研究的扛鼎之作。
热门推荐
  • 故事会(2017年10月下)

    故事会(2017年10月下)

    《故事会》是中国最通俗的民间文学小本杂志,是中国的老牌刊物之一。先后获得两届中国期刊的最高奖——国家期刊奖。1998年,它在世界综合类期刊中发行量排名第5。从1984年开始,《故事会》由双月刊改为月刊,2003年11月份开始试行半月刊,2007年正式改为半月刊。现分为红、绿两版,其中红版为上半月刊,绿版为下半月刊。
  • 救赎(全二册)

    救赎(全二册)

    九年前,一场校园连环凶杀案,让十八岁的楚西辞名声大噪,也让十七岁的卿清身负重伤险些丧命。分别九年后,他们因为一起命案再度重逢,彼时,楚西辞是最年轻的解剖学教授,而卿清成了落魄的私家侦探。他为了报答当年的救命之恩,朝她伸出援手;她也为了寻找杀父真凶,做了他的助理。两人一同携手探寻惊心动魄的局中局、案中案,当他们一步步靠近真相时,才发现原来当年卿清父亲之死另有隐情……
  • 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卷

    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卷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裁员先裁什么人

    裁员先裁什么人

    《裁员先裁什么人?》主要内容:职场路上,不进则退。面对残酷的职场生存法则、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如何才能成为团队里不可缺少的一份子,不被团队所淘汰?如何才能让自己与各种各样的“裁员风暴”绝缘,让自身的存在价值与工作资历同步增长?这是每个员工都应该正视的问题!这本尽职、敬业职场最佳员工培训读本,为我们介绍了世界500强企业推崇的优胜劣汰法则。
  • 国民校草宠上瘾

    国民校草宠上瘾

    她被欺负,他解围:“世上敢欺负她的人,一种还没出生,一种已经死了,你要当哪种?”她被告白,他找到那男生:“你被开除了!”她告白:“时城,我喜欢你。”时城故作正经:“刚刚风太大,你再说一遍。”
  • 医妃天下:王爷乖乖跟我走

    医妃天下:王爷乖乖跟我走

    她穿越而来,公主福利还未享受,便成了亡国公主,遇人不淑,被逼悬崖,因缘际会习得神医妙手,开挂而来。他是落魄皇子,被她所救,嫌弃她话痨,粗鲁,恨不得杀了她,也爱极了她,他是逍遥王爷,不喜俗世,好风雅,爱美人。美人有刺,甚喜,愿放下逍遥富贵,只为她画地为牢。他是富贵闲人,金山银山不过身外之物,唯人心最难得,为她倾尽万贯家财,只为她多看一眼。他是雅意公子,恣意潇洒,不理世事,好美酒,多博学,一见木鱼误终身。命运让他们相遇,她救了他,伤了他。人生太长,缘分太狗血,她的一生经历了太多的事,得到太多,失去不少,唯感情所求真心相待,白首不离。
  •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圣经故事:历代愿望

    《历代愿望》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三分册,讲述耶稣的生平故事,对应《圣经·新约》的前4卷。
  • 一念终生

    一念终生

    孤僻少女在遭受意外打击,对世界心灰意冷之际,在异国他乡遇见了足以改变她余生的男子。他带她领略天地大美,让她重拾对生活的信心,他们互相治愈,并相爱。然而,爱人意外死亡,让她再次陷入绝望。回国后她成为法医,却在破案时遇见了与心爱之人长得一模一样的男人。这个人是谁?经过层层调查,她越来越来接近真相,却越来越心惊……没有你,世间再无美事。
  • 雀跃

    雀跃

    甫跃辉, 1984年生,云南保山施甸县人,复旦大学首届文学写作专业小说方向研究生毕业,师从作家王安忆。在《人民文学》《大家》《花城》《中国作家》《青年文学》《上海文学》《长城》等文学期刊发表中国短篇小说。获得2009年度“中环”杯《上海文学》短篇小说新人奖。
  • 元曲之美:最是销魂曲中调

    元曲之美:最是销魂曲中调

    本书选取了二十位具有代表性的元曲作家,用充满爱和美的笔触,如诉衷肠般通过品评曲人们的作品、思想生平,让我们了解元曲、欣赏元曲,最终爱上元曲。作者笔法清新,又不乏力量;说人说曲,两厢映照,将元曲自由活泼、质朴天成的生命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不失为说元曲的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