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14200000010

第10章 奋斗的日子

犹太的孩子们从小就被拉比们的条条框框所包围。他们的一举一动,甚至连生活上细枝末节,都有非常严格的规条约束。犹太青年要在会堂里的教师门下学习无数的规条,这些都是正统的以色列人所必须谨守的。但耶稣对这些东西毫无兴趣,他自幼就不受拉比规条的限制,独立行事。圣经是他不倦研读的课本,“耶和华如此说”常在他口中。

耶稣渐渐明白了民间的状况,就看出社会对人的要求常与上帝对人的要求有着天壤之别。人们正在偏离上帝的真道,而高举自己发明的理论。他们所遵守的传统仪式没有任何效用。他们的崇拜仅仅是一种礼节,参加的人们看不出其中所包含的神圣的真理。信心的缺乏使人们在礼拜的时候得不到平安。他们体会不到那由诚实敬拜上帝而来的心灵自由。耶稣来,是要叫人明白敬拜上帝的真谛,所以他反对把人的需求与上帝的律法混为一谈。他并没有抨击那些博学的教师们的言行举止;但当别人责备他那俭朴的习惯时,他就用上帝的话为自己辩护。

耶稣力图用温柔和恭顺来赢得别人的喜悦。他是那么温和谦逊,以至于文士和长老们以为,他们的教训一定能轻易地左右他。他们劝耶稣接受古代拉比们所传的格言和遗训,他却向他们要圣经的根据。他愿意听从上帝口里所出的一切话,但不能顺从人类自己的发明。耶稣似乎对于整本圣经了如指掌,并阐明了其中的真义。拉比们颇以受一个孩童的教训为耻。他们声称,讲解圣经是他们的职权,而耶稣的本分是接受他们的解释。他却敢于反对他们的教训,这怎么能不使他们恼羞成怒呢?

拉比们深知,自己一代一代得传道在圣经里找不到根据。他们体会到耶稣在属灵的悟性上远远超过他们。但耶稣却并不听从他们的吩咐,他们为此非常恼怒。既然不能说服他,就去找约瑟和马利亚,将耶稣的不顺从告诉他们,这使他备受斥责。

从很小的时候起,耶稣就独立地造就自己的品格;就是对父母的敬爱也不能使他转离上帝的圣言。“经上记着说”这句话是他的行动与家庭习俗相左的理由。但是拉比的力使他尝尽生活的苦涩。甚至还在青少年时期,他就不得不学习缄默和忍耐的功课。

约瑟的其他儿子们偏袒拉比。他们坚持,人的遗传与上帝的教训一样,应受到足够的重视。他们甚至把人的命令看得比上帝的话更为重要。没想到耶稣对于圣经居然理解得那么清楚,他们甚觉烦恼,竟将他严守上帝律法的作风,贬为顽固执拗。他们对于耶稣应答拉比时所显示的智慧和学识非常惊奇。他从未在这些“智慧人”门下受教,但是很明显,他反过来教训了他们。他们看出他受的教育实际上比他们的要高得多。原来,他们没有理会耶稣能摘取“生命树”的果子,这知识的源头他们有所不知。

基督并不孤傲自守,在这方面他偏离了法利赛人严格的规条,冒犯了他们。他面临的宗教已被“与世隔绝”的高墙封闭起来,成了日常生活中可望而不可即的过于“神圣”的事。耶稣推倒了这堵高墙。他与人接触时,从来不问:你的信条是什么?属于哪一宗?他为一切需要帮助的人广施他那助人的大能。他没有退居隐士的密室,以显示他属天的品质,反倒热诚地为人类操劳。他谆谆教诲人们:圣经的宗教并不在于身体的苦修。他还向众人指明,纯洁无玷污的虔诚并不限于指定的时间和特定的场合。随时随地,耶稣向周围的人们表示了深切的关怀,并闪射出愉快、虔敬的光辉来。这一切都是给法利赛人的当头一棒;因为它显明真宗教并不在于一味的自我之中。法利赛人如此沉溺于私利,距离真敬虔实在太远了。这就惹起他们对耶稣的仇恨,甚至企图强迫他遵从他们的规条。

耶稣努力解救他看到的每一个受苦的人。他没有多少钱可以施舍,就常常自己挨饿,为要给那些看来比他更缺乏的人一口食物。他的弟兄们觉得,他的感化力远远抵消了他们的影响。他具有他们所没有、也不想有的机智。当他的弟兄们向穷苦、卑微的人说了粗暴话之后,耶稣就去找到这些人,向他们说几句宽慰的话。对于有需要的人,他给他们一杯凉水,并将自己的食物默默地放在他们手里。耶稣既减轻了他们的痛苦,他所传的真理就随着他怜悯的善举,铭刻在他们的记忆之中了。

这一切都使他的弟兄们大为不快。他们既比耶稣年长(见注),就觉得耶稣应该听他们的指挥。他们责怪耶稣,说他自以为比他们强;并谴责耶稣,说他把自己凌驾于他们的教师、祭司和民众的首领之上。他们时常恐吓他,但他仍一如既往,单以圣经为他的指南。

耶稣用他无尽的爱,爱他的弟兄们。但他们却嫉妒他,对他表示坚决的不信和轻视。他们不理解耶稣的举动,在他身上有许多矛盾并存:他是上帝的圣子,却又是弱小的孩童;他是全宇宙的创造主,地球是属于他的,可是他却一生清贫;他赋有尊严与个性,却与世俗的自大和傲气迥然不同。他不追求属世的荣誉,即使处在最卑微的地位上,也心甘情愿。这就惹怒了他的弟兄们。他们不理解他是怎么能在磨难和贫困之中经常保持镇静的。

因为与弟兄们不同,耶稣就被他们误解了。他的标准,不是他们的标准。他们既注重人,就离弃了上帝。所以他们的生活中没有上帝的能力。他们所死守的宗教仪式不能改变他们的品格。他们“将薄荷、茴香、芹菜献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反倒不行了。”耶稣的榜样成了他们的眼中钉,肉中刺。他在世界上只仇恨一件事,那就是罪。每当看到一件错误的行为,他就无法掩饰内心的悲痛。这样看来,那些外表道貌岸然,内心却注重罪恶的形式主义者,与那些为上帝的荣耀发热心的人,二者之间的对比是多么鲜明啊!因为耶稣的生活定了恶人的罪,所以无论居家、外出,他都要遭到反对。他的无私和正直,竟然受到冷嘲热讽。他那恒久的忍耐和仁慈,反倒被视为怯懦了。

自从耶稣的父母在圣殿里找到他的时候起,父母对他的行动常常感到大惑不解。他不愿与人争论,然而他的榜样却不住地在无形之中教训人。他像是一枝独秀,傲然挺立。当他单独在大自然中与上帝同在时,那就是他最快乐的时候了。无论何时,只要有机会,他都会离开工作场所到野外去,到青翠的山谷中默想,到山边或树林中与上帝交往。清晨时分他常常悄悄来到幽静的地方默想,查经祷告。他从这些静穆的时刻中回到家里,再负起他的责任,帮助父母干活,留下一个耐劳的榜样。

基督生活的一个特点就是对母亲的敬爱。马利亚心里相信她所生的圣婴,就是那久已应许的弥赛亚。然而她不敢表白她的信心。耶稣在地上的一生中,马利亚都分担了他的痛苦。她忧伤地目睹耶稣在幼年及青年时期所受的磨炼。她既知道耶稣的品行端正,就为他辩护,因此,她自己常陷于为难的地位。她一向认为,家庭生活和母亲对儿女温慈的照顾,对造就品格是非常重要的。约瑟的子女们知道这一点,所以想利用她对耶稣的挂虑,照着他们的要求来改变耶稣的行为。

马利亚时常规劝耶稣,要他依从拉比们的惯例,但总不能使他改变他默想上帝的作为、减轻人类或低级动物的痛苦的习惯。当祭司和教师们要马利亚帮助他们管教耶稣时,她感到十分作难,但一经耶稣提出圣经的话来支持自己的行为时,她心中就有了平安。

因耶稣的弟兄不信他是上帝所差来的,有时马利亚在耶稣与他们之间犹豫不决,不知该向着谁才好;其实有足够的证据证明耶稣是具有神圣的品格的。马利亚见到他为别人的利益牺牲自己;他在家里,给家中带来了更纯洁的气氛。而且他的生活如同面酵一样,在社会各阶层中起了作用。他无邪恶、无玷污地置身于愚钝、粗鲁和无礼的人中间,又和不义的税吏、放荡的浪子、无理的撒玛利亚人、外邦的士兵、粗鲁的乡民,以及杂乱的群众来往。当他看到人们劳苦疲惫,而仍被迫担负重担时,他就这里说一句同情的话,那里说一句勉励的话。他分担他们的重担,并向他们反复讲说他从大自然中学得的有关上帝的慈爱和良善的教训。

同类推荐
  • 世俗之乐是骗局:中观大师谈人性

    世俗之乐是骗局:中观大师谈人性

    该书凝聚中观大师近年来的佛学论文精选,以正能量的视角看待世间百态,以佛法解读世界局势,以佛法来评析金融危机,以佛的智慧来谈如何应对心理疾病,由此获得社会正能量。文章通俗易懂,将佛法与现实紧密联系,展示给读者一个全新的佛学世界观。
  •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

    《法眼宗研究》论著主要对法眼宗的形成发展、禅学思想内容、宗风特色、衰落原因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和细致的研究。论著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前言部分,对选题缘由、法眼宗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思路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二是论著的正文部分,共分五章。第一章,探讨了禅宗传衍与法眼宗的形成问题。第二章,探讨了法眼宗的传播发展与区域分布及其现当代传承。第三章,主要对法眼宗最为重要的禅学思想理论进行了研究。第四章,主要探讨了法眼宗的宗风特点。第五章,在唐宋政治、思想和文化的整体背景以及禅宗自身发展走向衰落的趋势下重点探讨了法眼宗衰落的主要原因。
  •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佛养心道养性: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

    本书以佛教关于出世与入世的思想精髓为核心,融合了道教和儒家的思想,阐明了什么是“出世与入世”,全方位解析了“该怎样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共分八篇,分别是:在出世中入世,在入世中出世;出世是佛法,入世是世法;出世在度己,入世在度人;以无为之心出世,以有为之心入世;以禅心出世,以分别心入世;以出世无我之心,行入世利他之事;以出世之心境,过入世之生活;以出世之心低调做人,以入世之心高调做事。
  • 觉悟的生活:星云大师讲《心经》

    觉悟的生活:星云大师讲《心经》

    什么是比知识、智能更高的状态?心如何才能自由自在?人如何通达生死而出于生死?种种我们面对生命的处境和疑惑,《心经》都有最核心深入的解答。星云大师讲《心经》,透过一则又一则生动的故事,以及佛法的真义,让我们了解《心经》、活用《心经》,在生活中成就最本然、最美好的生命。
  • 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给大忙人看的佛法书

    你忙,我忙,他忙。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办公室里人们忙忙碌碌,工作台前人们废寝忘食……有人忙出了功成名就,有人忙出了事半功倍,有人忙出了身心疲惫,有人忙出了迷惘无助……
热门推荐
  • “永不谢幕的悲喜剧”:莎士比亚

    “永不谢幕的悲喜剧”:莎士比亚

    本书是人物传记读物。作者以生动的笔触,记述了英国伟大的剧作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的一生。莎士比亚是商人的儿子,从小就喜欢听故事、讲故事和表演。在牧师布莱尔的引导下,他步入了文学的殿堂,成为一位剧作家、诗人。他一生中先后创作了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三十多部戏剧作品和一百多首诗。他的作品情节生动曲折,语言优美精炼,内涵深刻,反映了社会矛盾和人文主义者的思想,对欧洲及世界戏剧文学的发展产生过极大的影响。
  • 乡匠列传

    乡匠列传

    小说以典雅古朴的笔触,描写了曾经或穿行于小巷里弄,或活跃于乡间的民间艺人:说书匠、戗刀匠、补锅匠、铁匠、弹花匠、篾匠、窑匠、石匠、锔碗匠、木匠、裁缝、煽匠、剃头佬、箍桶佬、榨油佬、……这些荆楚民间记忆中的老行当,曾经是那么鲜活和实用。他们以精湛的手艺既显示出了该行当存在的必然性,又展示出了该行当的精粹和辉煌,有着独特的浓郁的荆楚乡村文化烙印。这些正在消失的农业文明符号,随着越来越多的老艺人的离去而消失,那些属于手艺人的辉煌时代,已成为人们脑海里最美好的故事和追忆。
  • 贴身丫鬟升职记

    贴身丫鬟升职记

    山贼世家的关柳柳被娘亲送到苏州第一大户唐家做丫鬟,没想到只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从面瘫大小姐的贴身小丫鬟变成了唐夫人钦点的儿媳妇!这升职的速度也太快啦!--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醒世姻缘传

    醒世姻缘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燕脂旖风

    燕脂旖风

    大漠上的绚烂传奇,刻骨的爱,是真是幻?刀光剑影,武林仇杀,浮光掠影之下暗涌深藏。如镜的双眸,能否倒影彼此的真心?变乱动荡间,谁将执我之手,笑看云卷云舒到白头……应该不会虐,结局是圆满的,我们要追求美好和光明啊……
  • 既然情深,何惧缘浅

    既然情深,何惧缘浅

    如果不是那一夜的迷乱,让她如愿以偿地做了景太太,她也不会又萌生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后又被现实推向悲情女配角的境遇中。“你知道吗?嫁给你这五个月,是我一生中不堪回首的五个月!看在我们二十多年的感情的分上,放过我吧!这样的日子,我一天都不想再过 了。” “我现在发现,我的生活已经不需要你了。”“让我们重新做回兄妹吧。”是情深缘浅留一生遗憾,还是情浅缘深,一辈子怨偶?喜欢上自己的哥哥,到底是劫还是缘?阔别经年,都已经不重要了。既然情深,就不惧缘浅。
  • 民俗实用对联(下)

    民俗实用对联(下)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颇具特色的一部分。民俗对联则是最具实用性的对联。本书从工商百业中选取名联,又选取一些妙联趣事以飨读者。
  • 皇后很极品:后宫三千我独宠

    皇后很极品:后宫三千我独宠

    天杀的,穿就穿了,还穿成了一个正在挨皇帝老公揍的可怜皇后。揍完之后,还被这该死的暴君往冷宫里扔。好不容易想办法让这暴君赶她出门了,以为日子潇洒了,惬意了。没想到她不过就是用他的钱出去挥霍挥霍,结果他就直接让人家店铺关门大吉!难道当皇帝的都像他这么闲吗?
  • 2015司法考试分类法规随身查经济法

    2015司法考试分类法规随身查经济法

    本书全面收录了目前复习司法考试必读的刑事诉讼法科目的法律法规。编排上采取关键标注、考频提示、考点对照、关联索引、对比注释、真题演练、出题点自测的方式进行合理编排。同时,本书对司法考试中重要的涉及修订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也及时做了更新。
  • 犹龙传

    犹龙传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