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40900000008

第8章 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2)

重大的技术创新对于大企业的发展特别重要。一些国际上有名的大企业,大多从重大的技术创新中获益。比如,杜邦公司发明的尼龙,使杜邦公司获得巨大的收益。虽然公司投入了230多名研究人员,前后耗费11年时间和2700万美元的投资,但截至1963年,这一产品所获得的利润每年达到5亿美元。此外,向世界各国出售专利权所得又使利润大大增加。仅从东洋株式会社收取的提成费就达2700万美元,已相当于该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费用。更为重要的是尼龙的成功,更加确立了杜邦公司在化工行业中的霸主地位。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BM)的发展也许最有代表性。IBM是世界上最有名的大企业,它的发展就是不断推动技术创新的结果。早期,其创建者沃森一世为了改进霍勒利斯统计会计机,曾不惜投入大量研制费用,在经济不景气时拼命扩大生产。结果,当美国联邦政府实行新政策,随着事务工作量的急增而需要机器处理时,只有IBM公司能提供充足的具有高效能的机器。IBM公司因此而获得巨大成功。在沃森二世领导下,IBM向计算机产业进军,1953年推出了最初的商业化机器IBM/650,1955年和1956年分别推出IBM/705和IBM/704。当计算机步入晶体管化时代时,IBM于1959年推出了产量高达1万台的IBM/1401,而且还推出了IBM/1410、超大型机IBM/7070和7090,在科学用小型机方面则推出了IBM/1620等。20世纪60年代初,IBM又开始了一项雄心勃勃的IBM/360计划,在该计划的4年期间,研制费、生产费总计开支高达50亿美元,比美国研制原子弹的经费还要多。计划规模之大是空前的,如果计划失败,IBM就有破产的危险。一时间,反对者大有人在。但是,IBM的决策人没有退缩,坚决而果断地向前推进,1964年,终于推出了IBM/360系列,获得了巨大成功。正是这一成功,使IBM公司在世界市场上确定了决定性的、不可动摇的统治地位。

德国容汉斯钟表公司是一家面临衰亡的大公司。1987年,该公司任命了富有创新精神的领导人弗里茨,他当机立断地放弃了无法与日本竞争的传统闹钟和手表产品,积极开发无线电手表和太阳能手表等科技新产品。为了研制长40cm的手表天线,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将研究部人员由5名增加到21名,并增加实验经费,用9个月时间研制成了所需天线。无线电手表等的成功使公司的营业额翻了三番,5年来一直保持着2位数的增长速度。

小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发展成为大企业的例子,更是屡见不鲜。创办于1976年的“苹果电脑公司”是美国电脑界的后起之秀。当年,两个尚未大学毕业的青年学生乔白斯和奥斯尼雅克,在一间简陋的汽车库里精心研究出了一种类似单板机的微型电脑。由于其操作简便,功能良好,售价低廉,深受用户欢迎。于是,1977年,他俩挂起了“苹果”的通俗招牌,开设了电脑小公司,生产苹果Ⅰ型和苹果Ⅱ型微型电脑。经过不断的创新,7年后,这个小公司就发展成驰名全球的大公司,跨进了美国500家最大企业的行列。

早期的经济学家如熊彼特、加尔布雷斯等,十分强调大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作用。他们认为,由于对垄断利润的期望,能给创新提供激励,创新费用之高只有大企业才能担负,大企业因而最适应于创新。从经验可以得知,垄断在创新方面有如下优势:

(1)可以采取一系列手段(如专利、版权和商标),阻止竞争者仿造某种创新。

(2)垄断者在研究和开发方面的信誉可吸收人才。

(3)垄断者有资金优势。

相对于小企业,大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具有许多优势:

(1)研究开发能力强,而且在研究开发上能形成规模经济。

(2)资金有保证,承担风险的能力较强,企业不仅本身拥有雄厚的资金,而且易于从银行获得贷款。

(3)人才较多,有创新活动所需要的各种技能的人才。

(4)管理方面的优势,大企业一般已经历过成长发展的过程,领导者和管理人员已有相当的经验,并已形成一套严密的组织管理程序。

(5)销售力量强,大企业一般都已建有良好的销售网,而且在市场上已有一定的地位和声誉。

(6)信息与政策优势,大企业一般较易获得图书馆和信息机构的服务,信息渠道也较多。国家的政策也常常向大企业倾斜。

(7)生产技术较为先进,设备较好。

这些优势可以使企业能够进行大量的发明和创新活动。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企业所掌握的专利,约有51%由职工人数为5000人以上的企业占有,30%由1000~4000人的企业所占有。大企业的强大的创新实力特别表现在它们对研究开发经费的投入上。例如1990年,美国的电话电报公司和日本的丰田公司,其研究开发经费均超过30亿美元,一个公司的研究开发经费支出几乎就接近于我国全部企业科研经费支出之和。这种高强度的研究开发投入,不仅使它们能够不断地推出创新产品和工艺,而且能够导致一些重大发明和创新的产生,从而带动一大批企业的创新活动。在历史上,这样的实例很多。比如,美国贝尔电话公司发明和研制了晶体管,以此为基础,收音机、电视机、计算机等领域的厂家推出了一大批发明和创新,导致了一场具有历史意义的微电子革命。杜邦公司发明和研制成功尼龙,则带动了聚酯纤维、聚酯薄膜、人造丝等一系列的发明和创新。

一般认为,大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最大弱点是灵活性差,不能迅速适应市场的变化而大胆地进行变革。这就像一艘船行驶在一定宽度的河面一样,它在常规的航道上,行驶是安全的,速度也是快的,但一旦有突然的变化,需要它掉头或改变航向,如果航道不是那么宽,它的掉头或改变航向就会十分困难。这就是所谓“船大掉头难”。

同时,大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也不是绝对的。有些优势,随着情况的变化,反而会成为劣势。比如,严密的组织结构和管理程序固然有利于创新有条不紊地进行,然而复杂的程序常常会导致严重的官僚主义,延误创新的时机,降低创新的速率。标准化、规模经济都是现代化生产的标志,然而在某种程度上,标准化和规模经济会导致惯性的加强,形成对创新的阻力。

企业从事技术创新,企业家精神起着重要作用。在一些大企业中,这种企业家精神已变得越来越弱。这是因为:

(1)大企业已发展到一定规模,继续发展的机会减少,困难加大了,对于大多数大企业的领导者来说,维持日常运行,保持适当的增长,已成为主要的关注,追求快速发展已不再是主要的目标。

(2)由于创新是一种创造性“破坏”,这种“破坏”对大企业的影响比小企业要大得多,企业的领导人常常会有牵一发动全身之感,因此决策过程已变得十分谨慎。这种企业家精神的减弱,是影响大企业技术创新的关键所在。因此,要促进大企业的技术创新,特别应在振奋大企业中的企业家精神上下工夫。

为了具备小企业的优点,大企业不可能再变回小企业。重要的是,如何在大企业中也具有小企业的优点。一种办法是与小企业结合。大、小企业相结合的办法包括风险合资、研究开发合作、许可证、销售等协定,和大企业从小企业购买东西的自愿交往方式。现在最时髦的方法是分包合同。对于大型计划和复杂产品,大企业成为整个系统的组织者,由许多家小企业生产零件和进行必要的服务。

为了更好地从“小”中获得好处,国外的许多大公司都在鼓励内企业家。美国3M公司的董事长于l983年说:“3M公司鼓励年青的企业家提出设想并实现它,如果他们成功,就可在3M公司的保护伞下从事自己的事业,这种方法是3M发展的核心。”通用电器公司董事长于1982年宣布,他想重新组建通用电器公司,使之成为小公司的联合机构,把大公司的雄厚力量与小公司的灵活性结合起来。瑞典的贝泽投资公司董事长于1980年说,必须支持有新设想和有创造力的企业家,因为他们是创新的化身,是未来的希望。

在一些富有创新活力的大企业(如美国惠普、通用汽车公司、3M公司、杜邦公司、电话电报公司等)中,有许多由富有想象力的行为者组成的独立小组,他们避开、甚至“破坏”那种可能会限制他们创新的正式体制。这些有胆量的人物组成了“地下小组”或“地下联系网”,经常“私取”公司的资源或“偷”公司的时间来做他们想干的事情。当那些企图按正式渠道进行创新的人还在等待批示时,这些人已经干出许多件新事情。这些公司中的冒险人物与内企业家相似。

内企业家实质上是创新家,而不是管理者。和一般企业家一样,内企业家并不一定是新产品、新工艺的发明者。他们的贡献是,把新的设想,甚至样机,转变成有经济效益的现实。当这些设想已成为实在的、可经营的事业时,甚至最缺乏想象力的人也能看出它们的价值时,内企业家却开始对此厌烦了。这时,这种事业经常需要让有经验的经理们去维持和发展,而内企业家们又去进行新的冒险。

2. 中、小企业

在任何一个国家中,中、小企业的数目都占绝对的多数,尽管它们的经济影响未必能和大企业相比拟,然而它们的发展潜力之大,则非少数大企业可比。因此,近些年来,促进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从而促进它们的成长和发展,已成为许多国家十分重视的问题。

在工业发达国家中,近些年来,把强烈的关注和期待集中在中、小企业的“创新功能”上,已成为一种普遍的趋势。著名的英国中、小企业实例调查刊物——《波尔顿报告书》中强调指出:“中、小企业在产品、技术和服务的技术创新方面承担着重要任务……它起着培育新产业的基础的作用,它作为拥有技术创新的因素应该大写特写。”美国中小企业厅的《中、小企业白皮书》也强调中、小企业技术开发的重要作用和它的高效率。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技术创新的40%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在本世纪的主要商品化项目中,中、小企业大约占了1/2(共65项),包括火箭、喷气式飞机引擎、滴滴涕、圆珠笔等一些重要的创新。在l952—1977年的25年中,在最重要的319项科研项目中,有200多项出自于小公司之手。在调动职工从事开发的效率方面,中、小企业比大企业高2.5倍,而且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也较高。此外,就平均开发速度而言,中、小企业为2.22年,短于大企业的3.05年。

在中、小企业中,高技术小企业的作用尤为突出。据美国小企业管理局的一项研究指出:小企业的人均创新数是大企业的2倍;小企业的人均重要创新数是大企业的2倍;小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经费的比例是大企业的2倍,1981年小企业投入基础研究经费比例为6%,大企业的为3%;小企业投入应用研究的比例是28%,大企业为20%。但是,中、小企业在创新中的作用,在不同国家是不同的。据英国SPRU对英国1945—1980年重要创新的调查,小企业完成的比例大约占20%,大企业完成的从1945—1949年的36%增加到1975—1980年的59%。但是,大企业的创新越来越是通过较少的单位(如分公司)完成的。据日本的调查指出,1975年日本中、小企业中从事研究开发的企业仅占6.1%,1981年增加到15.2%;同年,大企业中从事研究开发活动的比例是62.1%。在从事R&D活动的中、小企业中,R&D经费占销售额的比例为1.3%,大企业的为1.8%。

与大企业相比,中、小企业的研究开发能力较弱,资金也较为短缺,在技术创新活动和竞争中,一般是处于较为不利的地位。但是,由于中、小企业小而灵活的特点,使其在创新活动中越来越比大企业具有优势。中、小企业的主要优势表现为:

(1)机动灵活性强。中、小企业由于经营规模小,与用户保持密切的接触,便于捕捉和开发市场上急需的实用技术的产品,对市场和技术的变化能做出迅速而有效的反应,也就是说,它们可以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方向,抓住技术开发的有利时机,善于在大企业竞争的夹缝中求生存,开发大企业暂时不能顾及的技术领域。

(2)经营者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意识。一般来说,中、小企业经营者的企业家精神较为旺盛。尤其是高技术小企业,其经营者既是富于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又是在某一领域具有一技之长的专门人才,企业一般是根据经营者技术专长而设立的。在需求结构、技术结构不断变化的形势下,他们善于思索,勇于创新,把技术看成是企业生存的生命线,大胆向新技术领域挑战。

(3)企业内部交流易于进行。企业内部频繁、通畅的信息交流及融洽的思想感情交流,是决定企业充满活力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小企业规模小,组织机构简单,便于经营者与一般从业人员之间,技术人员与非技术人员之间保持密切而频繁的接触和交流,从而迅速地解决企业在创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但是,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中、小企业的劣势也十分明显。

(1)技术人才短缺。技术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资源。在技术创新急速发展的年代里,科技人才的作用尤为重要,但中、小企业中缺少技术人才是世界各国都极为普遍的现象。据英国1979年对分布在各行业的57家中、小企业进行的调查,人才不足已严重地阻碍了这些企业技术创新的开展。在农机行业的某些小企业中,连一名生产技术人员都没有,根本不可能开发新产品。日本中、小企业厅于l986年做的调查证实,制造业中的中、小企业有70%以上感到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不足,严重阻碍了技术开发。

(2)资金不足。缺少足够的资金常常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障碍。首先是缺少研究开发经费,有的中、小企业既无力设置专门的研究开发部门,从事研究开发活动,也无力聘用优秀的科技人员。其次是新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费用,有些中、小企业也难以保证。

(3)利用外部信息的能力较低。外部信息是企业认识技术和市场机会的重要基础。但是,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人才不足,收集外部信息的广泛性、准确性、速度性较差,导致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信息源主要依靠企业内部的集思广益和各种提案,因而常常不能有效地抓住机会。

同类推荐
  • 震撼世界的100个科学发现(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震撼世界的100个科学发现(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本书编入科学历史上各领域震撼世界科学界的数百个科学发现。分门别类地对历史上曾经取得的重大科学突破进行分析介绍,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打开了科学知识之门,引人沉思,启示未来。
  • 先秦至唐五代语气词的衍生与演变

    先秦至唐五代语气词的衍生与演变

    本书在充分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每个语气词的发展演变过程都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分析,其中不乏精彩的论述。如“者”和“好”,本书对它们演变的语境进行了深入考察,指出“者”从表自指演变为语气词,关键在于其所在的小句属于话题句;“好”由形容词演变为语气词,则源于所在小句的主观化。其他如“尔”、“焉”、“已”、“里”、“在”等词,书中对它们历史演变情况的揭示也相当有启发性,值得重视。
  • 陆费逵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陆费逵谈教育(名家谈教育)

    《陆费逵谈教育(名家谈教育)》共收陆费逵关于教育和人生的文章45篇。前面部分的文章均为陆费逵先生以一个教育家身份所撰写的关于教育的心得文章,主要收录了能够代表陆费逵教育思想的全部重要文章,如《灵魂与教育》《论人才教育、职业教育当与国民教育并重》《学然后知不足,做然后知不能》等;后面部分的文章是陆费逵所写其他方面的文章,包括他回忆《辞海》的编纂、青年时期,及谈孝道、勤俭、实业、读书等方面的文章。
  • 超越非洲范式:新形势下中国对非传播战略研究

    超越非洲范式:新形势下中国对非传播战略研究

    中非致力于建设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对非传播史中国对外传播重要组成部分。西方媒体如何报道非洲,为中国对非传播提供了生动范本,从中可选择中国的对非传播战略和外交战略。本书以西方媒体中的非洲形象为研究起点,详细剖析西方媒体与非洲形象建构的关系,认为非洲形象是西方媒体坚持“非洲范式”报道非洲的产物。进而提出中国对非传播实施精英化与大众化起头并进的传播战略,从而巩固中非关系,提升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从事国际新闻报道、非洲问题报道、非洲问题研究、媒体传播技巧研究、对外传播研究等工作和学习的读者能从本书收益。
  • 青少年健全人格教育故事全集

    青少年健全人格教育故事全集

    人格是人生的基石,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根本。人格是心灵的明灯,它不断地在灵魂与意识之上,给我们以指引和激励。正因为有了对于人格的信仰,我们才会在风霜雪雨的日子里,始终不偏离前进的航向;正因为有了人格的孕育,我们的心灵之洲才能绿水长流,我们的青春之树才会长盛不衰;正因为有了人格的积淀,我们的生命才会变得如山一样不屈,如海一般博大……
热门推荐
  • 翡翠镯

    翡翠镯

    在做了二十三年记者编辑后,我忽然很想写小说,我把它看成是我人生的又一次重新设计和规划。匍匐拘泥于纪实报道太久,文学的情结想象的欲望一直未曾忘却———今年春天来到的时候,我想起了那个曾经的梦想,开始了我的第一篇小说创作。都市生活有许多眼花缭乱的东西,节奏变化之快让我们疲惫,老朋友们疏于联络,最亲近的人难以敞开心扉,每个人都变得更加自我。《翡翠镯》的创作也是缘于寂寞和孤单。这两年我一直在网上写日志,网络的好处在于你打开一扇窗口就打开了无数扇窗口,同时它也使孤寂的人更加孤寂。
  • 李自成(第1卷):潼关南原大战

    李自成(第1卷):潼关南原大战

    本书的故事发生在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这年十月初,北京又一次戒严。清兵再次入塞,朝廷内部主和派与主战派之间发生尖锐的冲突。崇祯在内忧外患的形势下,其精神世界的种种矛盾和性格特点得到初步展现:一方面宵衣旰食,不沉湎于酒色,事必躬亲,勤于朝政,一心想做“英明之君”、“中兴之主”,把明朝从危机和衰败中挽救出来。另一方面,他又刚愎自用、多疑善变,为六年后北京城破、崇祯自尽、明朝灭亡作了铺垫。
  • 证人

    证人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不求医的生活方式:增强疾病抵抗力的自然养生法

    不求医的生活方式:增强疾病抵抗力的自然养生法

    本书旨在告诉读者,保持健康的体质,就是要在平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顺从人体机能的自然规律去保健,从而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达到自然养生的目的。
  • 乡愁里的广东

    乡愁里的广东

    乡村隐藏着大美,她往往是一个地方本土特色文化的最直接载体,也是理解一个地方的过往和未来的入口。在这本书里,我们从靠近海岸线的渔村,到城市周边的乡村,再到深藏在大山里的山村;从岭南水乡,到瑶族山寨,到海岛村落;一路走访,一路记录广东乡村的山水、建筑、故事和人情,追寻乡村才有的安静与美好,为你呈现一个你可能不甚了解的广东世界。
  • 共同赢得未来

    共同赢得未来

    广阔无垠的旷野上,一群狼踏着积雪寻找猎物。它们单列行进,一匹挨一匹。领头狼作为开路先锋,他在松软的雪地上率先冲开一条小路,以便让后边的狼保存体力。领头狼累了时,便会让到一边,让紧跟在身后的那匹狼接替它的位置。它就跟在队尾,轻松一下,养精蓄锐,迎接新的挑战。一旦攻击目标确定,头狼发号施令,群狼各就各位,嗥叫之声此起彼伏,互为呼应,有序而不乱。待头狼昂首一呼,主攻者奋勇向前,佯攻者避实击虚,助攻者嗥叫助阵。世界500强黄金培训课程之一!真正适合公司的超级管理经典,培育员工精神的第一黄金读本,打造卓越企业的必备培训教材,世界500强提升职业素质最佳典范。
  • 爱是人类不死的欲望

    爱是人类不死的欲望

    爱是人类不死的欲望,吴恙是打不死的小强。
  • 餐神

    餐神

    地球第一厨神罗鸣,穿越“美食大陆”。这里的“美食”相当于“丹药”,这里的“厨艺”相当于“功法”,这里的“厨具”相当于“兵器”,这里的厨师更有着相当高的地位。什么?你不信?罗鸣冷笑一声,向着背后指了指。只见一位头戴皇冠,有着万人之上气质的美妇,此刻竟然玉颊烧红,娇滴滴的问道:“罗厨神,朕的‘水煮龙鱼’,好了没有?要是没好的话……朕可以再等等!”
  • 双和欢虐部

    双和欢虐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十岁酋长

    十岁酋长

    本书收集了作者近年来发表的20篇短篇小说。这些故事离奇曲折、扑朔迷离、精彩纷呈的情节尽在其中,是您在工作和学习之余,放松身心的美味佳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