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6000000003

第3章 人类心灵1

我在布尔格斯力担任了九年实习医生。当时的兴趣和研究重心完全放在一个主题上:“到底精神病患者的内在变化是什么?”对于这个问题,一无所知,我的同事当中,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有兴趣去了解。大半任教精神病这门学科的教师根本不在乎病人想说的话,他们只关心如何去做诊断,如何描述病症以及收集统计资料。以当时权威性的临床观点看来,病人的性情人格及其个别性完全不重要。相反地,你会发现医生手里所握有的关于某个病人的资料,只是一连串又臭又长的诊断和一大堆症状的细节描述。病人一经诊断,立刻就像是被贴上标签,盖上章似的,之后,就算了事。精神病患者的内在世界从来不曾受过重视。

就这点而言,弗洛伊德对我的意义显得格外重大,特别是他在歇斯底里症以及梦的解析这两方面所作的基础研究。他的许多观念引导我在作个别病例研究时进行更深刻的调查和了解。虽然他本身是个神经学专家,却将心理学引介到精神病理学来,至今我仍依稀记得当时非常吸引我的一个病例。有一位年轻的女士因“忧郁症”住进医院里来。院方对她所进行的不外乎是调阅过去的病历资料,作各种测验、生理检查,诸如此类,检验的结果是“精神分裂症”。诊断书上并同时预测她的复原可能性不大。

这个女病人正好在我们这个部门。刚开始时,我不敢对诊疗结果作任何怀疑。当时不过是个初出茅芦的年轻医生,根本不敢鲁莽地提出其他诊断。可是,一直对这个病例感到奇怪。根据我的想法,她只不过是普通的沮丧,根本不是精神分裂症。于是我决定应用自己的方法来进行治疗。当时正致力于联合诊疗的研究,所以就对这个女病人作了一个实验。借着这个方法,得以发觉了她的过去,这是原本诊断所忽略的一点。我直接由她的潜意识里得到了所有资料,通过这些资料,揭开了一个隐藏的故事。这个女病人结婚之前曾经结识了一个富家子弟,当时许多住在附近的年轻女孩都对他倾心不已。由于她丽质天生,因此,她笃定这个金龟婿非她莫属。不过,后来显然这个富家子弟对她没有太大兴趣,所以她也就嫁给了另外一个男人。

婚后五年,有一天,她的旧识女友来,两人叙及过去种种,她的好友突然告诉她:“你知道吗?当你结婚的消息传出,那个某某先生真是晴天霹雳般大吃一惊呢!”当然某某先生正是那个她所暗恋的富家子弟。听完这句语,她陷入极大的沮丧里,就在两个星期之后,另一件可怕的事情发生了。由于住在乡间,当地水源卫生条件并不理想,他们的饮用水来自山泉,洗涤则使用河里受过污染的水。有一天,她正在为四岁大的女儿和两岁大的儿子洗澡,发觉她的女儿正拿起洗澡用的海绵塞进嘴里猛吸,可是她竟然没有阻止她。不但如此,还拿来一杯不干净的水给她的小儿子喝。当然,这些举动可能是她潜意识或者半意识里所表现出来的,因为当时的内心已经被初期的阴霾所笼罩住了。过了没多久,她的小女儿因感染伤寒而夭折。这个孩子一直是她所最钟爱的,就在那个时候,她的沮丧也已达致明显的阶段,于是被送进疗养院。

通过所进行的联合诊疗试验,我得到了许多有关这个秘密的细节,而且也了解她何以成为一个没有人知道的女凶手。很明显地这正是她之所以沮丧的原因。基本上,她的病例并非所谓的精神分裂症,而是一种归结于心理因素所引起的不安。

那么接下来,应该如何着手给她治疗呢?直到当时,她一直在服用镇静剂以克服失眠症,而且她曾好几次自杀未遂。但除此之外,并未接受任何其它治疗,就生理状况而言,她健康如常。

至此,我面临了一个问题:是否应该坦白地向她说明一切?并采取治疗的行动?我从来没有处理任何类似病例的经验,何况,又必须顾及身为一个医生的职责。良心不断地困扰我,而我必须单独地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向同事们请教意见,他们很可能会这么警告我:“看在老天爷份上,你千万别把这种事情告诉她,否则她会疯掉的。”但是我却认为事情也很可能有一百八十度转机。一般来说,在心理学上根本没有所谓的法则存在。一个问题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解释,而且一切都取决于潜意识因素的介入与否。当然清楚自己所冒的险:万一病人情况恶化,我也脱不了身。

然而,最后还是决定孤注一掷。我将诊断结果一五一十的告诉了这个病人。其中的过程和困难真是可想而知。要断然控诉一个人为谋杀凶手并不是件平常事。而要你的病人静心听完这个消息并且接受这个事实更是件悲哀的事。但是结果却出人意料,在两个星期之后她的病况有了好转,而且从那之后,她再也没有进过疗养院。

后来一直对这件事缄默其口,连我的同事也没有提起,这其中包含了许多其它因素。担心他们讨论此事会引起法律问题。当然不会有任何证据对我的病人不利,但是这种讨论很可能给她带来不幸的后果。命运对她的惩罚已经够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她应该重新生活并且为过去赎罪补偿。当她从过去的罪担中解脱出来之后,就永远不再需要去背负了。失去一个孩子对她已是太重的打击,在历经沮丧的过程中以及那些监禁在疗养院的日子,她已经付出偿罪的代价了。

一、第一次心理分析

在许多精神病例中,发现病人总是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一个从来没有开口提及过的故事。对我来讲,真正的治疗必须由彻底全部了解病人最隐私的这个故事开始。这是病人本身的秘密,也是他的致命伤。如果能了解这个秘密,就能掌握治疗的关键。医生的职责正是去挖掘这个知识。在许多病例中,光是探索病人在意识范围内的资料是不够的。有的时候联合诊疗很可能指引一条化解之路,同样地,梦的解析以及长期耐心和病人的直接接触都可能另开生机。在诊疗过程中,问题主要仍在病人身上,而非单在症状上,我们必须提出任何对其全部人格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1905年我担任苏黎世大学精神病学讲师,同年,也成为当地“精神病诊所”的主治医师。任职约有四年之久。但在1909年我因为全心致力于个人的研究工作不得不辞去这个职务。不过,直到1913年才结束学校的教职。我所教授的课程除了心理病理学之外,还包括弗洛伊德的基本心理分析,同时,还有Psychology of Primitivism。在第一学期的课程里,我大半讨论的主题是催眠以及Janet和Flournoy的主要学说,接下来,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才上场。

在有关催眠的课堂上,通常会引介病人到学生面前,并且对病人的个人背景资料作详细的调查,其中一个病例印象非常深刻:有一天,一个显然具有强烈宗教倾向的中年妇女在女仆陪伴下柱着拐杖出现在我的诊室。她大约五十八岁左右,而且左脚罹患麻痹症长达十七年之久。我让她坐在一张很舒适的椅子上,然后请她将一切告知我。她开始一五一十地叙述整个生病的经过以及所受的痛苦。最后,我打断她:“好了,现在没有时间再多说了,马上要将你催眠”。

当我说完这几个字,她竟然立即闭上双眼进入非常之睡眠状态,而我根本还没进行任何催眠程序。对于这一点,我百思莫解,但并没有去探究其中原因。接着她滔滔不绝地叙述一切,甚至还透露了好几个奇怪的梦。但一直到多年之后我才了解这几个梦正代表着她潜意识的内在经验。当时我把她的病情认定为一种精神错乱。现场的情况似乎越来越难控制,尤其是面对在场作观察的二十个学生。

半个小时之后,我想使她从催眠状态中清醒过来,但她却似乎拒绝合作。我开始紧张起来,以为自己很可能在无意误入了一个潜伏的精神状态里。花了约十分钟才把她弄醒。在整个过程里,不敢让学生察觉我的紧张。待她醒过来,发觉她显得相当迷惑。我告诉她:“我是医生,你没有什么大碍了!”结果她竟然大叫“我好了!”接着把拐杖丢掉,在我们面前一步步走起路来。我非常尴尬,红着脸告诉学生“你们瞧,这就是催眠的功劳!”可是坦白的说,我根本不知道那个奇迹是怎么发生的。

也就是因为这几个相关的经验使我放弃了催眠法。真的不了解究竟怎么一回事,但是那个女病人果真痊愈了,而且精神奕奕地离开。我要求她继续保持连系,我认为最迟二十四小时之内,她可能再度发作。一再怀疑,她的病却不再复发。我只能接受她已经完全康复的事实。

在事发之后第二年的暑期课程第一次上课时,她又出现了,这一次对我埋怨说最近她的背常常疼痛。很自然地,自问这是否和我的讲课有关。也许她事先在报纸上看到我的授课消息。我向她询问这个病痛发作的原因和时间,但她却无法告诉确切的答案和解释。最后,我猜想——她背疼一定是从在报纸上看到我授课的消息那一刻开始发作的。确实了这一个假设,但是对于那一次奇迹似的康复却仍然不解。我再次将她催眠——也就是说她又立即进入了昏睡状态。——后来,她的背就不再疼痛了。之后,让她在我演讲结束时留下来以便了解更多有关她的过去。结果发现她有个精神衰弱的儿子就住在我们医院里。对这件事我全然不知情。因为她用的是第二任丈夫的姓,而孩子却是她和前夫所生。这是她惟一的孩子,当然,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他身上,不幸的是年纪轻轻的就患了精神病,而在当时,我只是个年轻的医师,对她来讲,代表的正是她对儿子所寄望的成功。那种强烈成为一个成功者母亲的渴望终于落实在我身上。最后,收我为义子,而且大大地宣扬了我治愈她病痛的奇迹。

事实上,建立我在当地医生名气的不是别人,正是这位女士。是从她将事情宣扬开了之后,我就私下收了许多病人。而我的心理治疗,竟然是由一个把我认成她儿子的女人开始。当然,后来我将这件事分析给她听,她接受了这项事实,而且她的病也不再复发过。

这就是我第一次治疗的经验——应该说,第一次心理分析。仍清晰地记得和这位女士的交谈对话,她是个非常有智慧的女人,对于我慎重地处理她的病情以及在其中对她们母子所表现的关怀,表示非常感激。这对她真的是帮助很大。

刚开始收病人的时候,仍然采用催眠法,但过了不久,就完全放弃了,因为使用催眠只能叫人在黑暗中摸索。你永远不知道病人病况的进步和进展会持续多久,而且在这种没有把握的不定的情形下,我也常感到良心不安,也不喜欢单独决定病人应该怎么做,真正关心的是如何从病人最自然的发展里获取更多资料。因此,必须更小心地分析他们的梦,以及由潜意识里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二、联想试验

1904年到1905年间,我在精神诊所成立了一个心理病理学实验室。当时有好几个学生一起做心理反应(也就是联想)的研究,和我合作的同事有法兰兹和李克林,鲁克实范克也正在写他那篇有关心理反应实验的博士论文。我则发表了一个报告“对事实的心理诊断”。同事当中,另外还有几位美国学者:包括弗得烈、派得森和查理士、瑞克雪,他们在美国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也就是这个实验计划使我后来受到克拉克大学的邀请专门前往客座讲演。弗洛伊德在同时也分别受邀.,我们两人并同时获颁荣誉法学博士学位。

由于“联想试验”以及“肤电反应”这两项试验使我奠立了在美国的声望。很快地,有许多病人从美国来找我。有一个美国同事介绍了一个病人。他随身带来的病历上写着“酒毒性神经衰弱”——诊断栏里则写着“康复无望”。我的同事并且还向他推荐了另一位住在柏林的官能症的权威医师。原来他是担心我的治疗可能不会有太大效果。

于是我见到了这个病人,和他一席谈话之后,发现他患的只是普通官能症,给他做了联想试验。终于,我了解了他的症结所在——可怕的恋母情结。他来自一个富裕而显赫的家世。拥有一个可爱的妻子,就物质生活而言,没有一丝一毫的忧虑可言。惟一的问题就是酗酒太过。而酗酒只是他拼命麻醉自己忘掉所受压力的一种尝试。显然地,这招并不管用。

他的母亲拥有一家非常大的公司,他担任一个重要工作。尽管才华洋溢,却难以摆脱他母亲所带给的压力,而且他也着实抛不下这个令人羡慕的职位。因此只好听从母亲摆布,任其干涉他的职务。每当这种情形发生的时候,他只得靠酒精来发泄情绪。

在经过很短的一段治疗之后,他戒掉了酗酒的习惯。不过我告诉他“如果你回到美国,面临原来情形,我无法保证你不再发作。”他并不相信我所说的话,然后精神奕奕地回到美国。

一旦再度面对母亲给他的影响,他的毛病又犯了。不久,他的母亲到瑞士,并且主动要求和我见面。她是个相当精明干练的女人,而且果然是个权利欲十足的魔鬼。我终于了解到他所必须承受的一切,以及为什么他根本没有反抗的力量。甚至在身材的比较上,瘦小的外型都不是他母亲的对手。因此当场我就决定进行强制性的压迫,我瞒着他将一份医生证明交给他母亲,证明书上说因酗酒过度无法胜任目前的职务。甚至建议他母亲免除他的职位。他母亲欣然地接受了建议,而他则对我火冒三丈。

在这儿,我所采取的作法是不会被一般人所接受的。对很多人而言,我根本是个不道德的医生。但是为了病人着想,不得不出此下策。

后来的发展怎么样?离开他母亲之后,他的个性终于得以发展出来。后来事业大有所成——也许正因为我所给他的激将法。他的妻子非常感激我,因为她的丈夫不仅克服了酗酒的毛病,并且在个人的事业上迈向了成功的第一步。

然而多年来却一直对他抱着一丝歉疚,为了那张瞒着他所开出来的医生证明。但我了解他确信那是唯一使他解脱的方法。而事实上,一旦他挣脱了这些束缚之后,他的官能症毛病就无疾而终了。

在从事这门工作多年的经验里,一直惊讶于人们对于潜意识犯罪的内在反应。毕竟,那个年轻女士一开始并未意识到她自己扼杀了亲生孩子的事实。然而,她却陷入极度的罪恶感之中。我曾经处理过一个难忘的类似病例。有一位女士来到我的办公室,她不愿意透露姓名,说她只准备向我讨教一次。很明显地,她来自上流社会而且自己曾经当过医生,而沟通的却是一份告解自白。大约二十年前吧,她说为了嫉妒和占有,曾经谋杀了她最好的朋友,目的是要嫁给这个好友的丈夫。当时以为只要事情不败露,她就永远不会不安。要得到这个男人,惟一的法子就是除掉她的好友,当时完全没有考虑到道德上的问题。

而结果呢?她的确如顾以偿嫁给了这个男人,但不幸的是他在婚后不久就英年早逝。接着,发生了许多事情。她的女儿不仅早婚而且迫不急待地想要离开。最后,她终于和女儿完全失去联络。

这位女士本身非常热衷骑马。她拥有数匹心爱的好马。有一天,发觉这些马突然在她的驾驭之下变得急燥不安,甚至猛烈地将她摔了下来。最后,她只好放弃骑马。她也曾拥有一只非常俊美的狼犬,可是,好景不常,这只狗却突然中风,至此,深觉自己受够了良心的谴责。她非得找个人告解,于是,她才找上我。她曾谋杀了别人,同时也谋杀了自己。任何犯下了如此罪孽的人也等于毁了自己。如果一个人犯了罪被逮到,他必须接受法律的制裁,如果没有被人发觉,也仍旧会受到良心道德的谴责。这位女士就是个好例子。事情终究会有结果。毕竟抬头三尺有神明。

犯罪的结果终于使她陷入极度的孤独里。甚至连心爱的宠物都遗弃了她。而为了摆脱只有这样,她才能重新找回人性,而这个人必须是个医师而不是职业性接受告解的人。对于后者,她还必须考虑对方的道德或法律上的顾虑。她已经被心爱的女儿和宠物所遗弃,更默默地承受了良心的判决。终于,再也忍不下去了。

后来一直查不到她的真面目,也没有任何证据可以证明她所说的一切是真实的,有的时候我会问自己,她后来怎么样了。毕竟来找我作告白,并不是她生命之旅的结束。也许她被迫自杀了。我无法想像她如何可能在那样的孤独当中活下去。

三、病人的故事

临床诊断能帮助医生决定一个确切的方针。但对病人却没有什么帮助。最重要的仍是病人的故事。因为这个故事同时显示了人性的基本以及人性的痛苦。而也只有在这点上,医师才能开始实施治疗。有一个病例深深地证实了这点。

这个病例发生在一个女子监狱的老犯人身上。她大约七十五岁,而且已经卧病长达四十年之久。早在五十年前就来到这所监狱了,但没有人记得当初她是如何入狱的,因为和她同时来的人早就墓木已拱。只有一个在这儿工作了近三十五年的护士长,还记得一些有关她的事情。这个老女人已不能说话而且只能吃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她都用手指吃饭,任由碎渣从口里掉出来。有的时候要花上两个钟头的时间才能喝完一杯牛奶。而不吃东西时,她会用双手和双臂做出奇怪、规律性的动作。我从不了解那些动作有什么意识,能够了解精神病所带来的摧毁程度,但却无法对她的行为做任何解释。在我发表临床演讲的时候,常常以她作为早发性痴呆症的一种紧张症状的代表。这对我却不具任何意义,因为我仍旧无法通过这些去了解她所发出的动作其中的含义。

对于这个病例所拥有的印象,正好说明我那个时期对精神病的反应。当我成为助理时,对精神病理学所代表的意义根本不了解。每当我的领导或是同事表现出十足的信心时,我就觉得不自在,因为好像在黑暗中茫然地摸索,认为干我们这一行最主要的工作应该是去了解病患的内在世界,然而,我却从事一门自己都找不到出路的行业。

有一天夜里,我正好走过监房,结果看到那个老妇人又在重复那些个神秘动作,于是再度自问:“为什么她非这么做不可呢?”我禁不住跑去问那位老护士长,是否她从一开始就是这种情形。“不错!”她告诉我:“不过我的前任同事跟我说,她从前是做鞋子的。”接着我又调阅了她所有的资料,这才发现里面有张条子记载着她的确有模仿鞋匠动作的习惯。在过去,鞋匠总是习惯于把鞋子夹在双腿膝盖间,然后用针穿线缝制皮面,就像这样的动作!后来这个老妇人去世的时候,在她的丧礼上见到她的弟弟。“你可知道你姐姐为什么不正常吗?”我问他。他说她本来深爱着一个鞋匠,结果不知为什么对方对她没有那种意思。后来,姐姐在被拒绝之后就疯掉了。她之所以有这样的动作完全是一种对旧日情人的一往情深,甚至到死都念念不忘。这个病例使我第一次对于精神病人的心理背景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我第一次了解到精神分裂者的语言原来并不是全然无意义的。我曾经在1908年在苏黎世发表了一篇演讲论及有关一个名叫芭贝特·S病人的病例。

这名病人在苏黎世旧市区的几条又脏又乱的街道长大,那是个极其穷困的险恶环境。她的父亲是个酒鬼,她的姐姐是个妓女。到了三十九岁那年,她得了一种偏执性的早发性痴呆症。当我看到她时,已经在精神病院里待了快二十年了。她一直是医学院学生研究的示范对象,在她身上看到一个最典型的精神分裂和其不可思议的过程。芭贝特是完全的精神错乱而且常常会说一些没有意义的“疯语”。我曾经花费了好大心力,企图去了解那些深奥的语言。比如说她会冒出一句“我是萝若莱!”原因是每当医生们在研究她的话时,都常说:“我不了解这是什么意思?”或者,会悲叹道:“我乃苏格拉底的代表!”这句话根据我的猜测可能是说:“正如苏格拉底一样,我也遭受了不白之冤。”有时候她也会莫名其妙来一句:“我是无可替代的超级大师!”“我是玉饼里的上层葡萄。”“我是德国与瑞士最甜的奶油。”“那不勒斯和我必须供应这个世界足够的针。”这一切都是在透露了她自卑感的补偿作用。

芭贝特以及其他相似的病例,使我深信许多认为没有意义的话实际上并不然。不只一次我发觉甚至在这样的病人里,我们也可以找到一种所谓“正常”的个性。而它偶而也会通过声音或是梦来表现出有意义的语言。当生理疾病陆续产生时,它甚至会由幕后移至幕前,而且使病人看起来几乎完全正常。

有一次,就碰上了一个精神分裂的病人,这个妇人很明显地拥有这样的“正常”个性。她这个病已经是没有治愈的希望,毕竟每个医生都会有这种没有救的病人。她说可以听到她的整个身体发出的声音,而且有一个从胸膛里出来的是“上帝的声音”。“我们一定要好好地信任这个声音。”我这么告诉她,同时也对自己的勇气感到吃惊。结果这个声音常常表示合理的意见,通过这个声音的帮助,我和病人关系处得非常好。有一次“声音”说话了:“让他考考你的圣经常识吧!”于是她找了一本相当老旧的圣经,每一次我去看她时,我都必须指定一段章节给她读,然后下一次我就得考她,每隔两周,毫不间断这种情况持续了七年。刚开始,我对于扮演这个角色感到很畸型,不过,终于了解到这其中所包含的意义。事实上,通过这个方法,她的注意力不断保持机警,如此一来,她就不致于陷入更深的分裂状态中。结果,六年之后,那些原本无所不在的声音只存在于她的左半身了,她的右半身至少已经不受其束缚了。而且并没有因此使她左半身的压力增加,情况依旧维持和以往一样。由此看来,我们可以说她的病好了一半。在这是当初根本没有预料到的,任何人都无法想像那些背诵经节的练习竟然会达到治愈的效果。

通过对病人的研究,了解到偏执狂的想法和幻觉包含了一种根本的意识。一个精神病的背后,可能包藏了一个个性,一段故事,一些希望和欲念。如果疏于了解这一切,那么过错在于我们。突然之间,才明白一个人的普通心理是隐藏于其精神状态中的,而且,就在这儿,我们面对的仍旧是一些人性的冲突。也许病人表现出来的是迟钝、冷淡、或是全然痴呆,在他的内在世界里,却有更多更有意义的反应在进行着,终究我们将面对人性中最赤裸的一面。

四、精神病患者的内心世界

当还待在诊所的那段时间里,每当处理精神分裂症的病例时,我都必须特别慎重,否则很容易掉入空想的陷阱里,精神分裂症在当时被视为一种无法治愈的病,所以如果有人病况有了进展,那只表示他患的根本不是精神分裂症。

1908年弗洛伊德到苏黎世来看我,曾把芭贝特的病例实地示范给他看过。后来,他告诉我:“荣格,你知道吗?你在这个病人身上所得到的发现的确相当有趣。可是,老天爷,你怎么可能忍受得了花这么多时日来面对这个异乎常人的丑女人?”我想当时我的脸色一定不太好看,毕竟从未这么想过。就某方面而言,一直视芭贝特为和蔼的老人,因为她常常会拥有一些可爱的幻想,也会说一些很有趣的话来。而且,不管怎么说,即使在不正常的状态里,仍然有一种人性从荒谬的言行中显露出来。事实上就治疗效果本身而论,芭贝特的情况一直没有什么转变,毕竟她已经病得太久了。但是我的确在别的病例上发现这种恳切的倾听对病人所产生的治疗效果。

单就外表观察,精神病患者所呈现出来的是他们悲剧性毁灭的一面,我们极少有机会看到隐藏在他们内心的另一面。特别是在我遇到了一个有紧张症倾向的年轻女病人之后,更觉外在常常是不真实的。这个病人只有十八岁,并且来自一个颇有教养的家庭。不幸的是在十五岁那年,曾经受过她哥哥的诱惑,以及另一学校同学的强暴,于是从十六岁那年起,她开始完全封闭自己,拒绝和任何人沟通,后来,她和外在唯一的情感上的接触竟然是一只她从别人家硬抢过来的凶狗。到了十七岁,变得更奇怪了,家人只得将她送到精神病院里待了一年半。她会“听到”一些“声音”,也常拒绝吃饭,而且保持全然的沉默,我第一次见到她时,她就处于一种非常典型的紧张症状中。

过了好几个星期之后,我渐渐地诱导她开口说话。经过克服许多的抗拒之后,终于告诉我,说她其实一直住在月球上。这个月球似乎是可居住的,而且一开始只看见男人。这些人立刻把她带到一个只有妇孺居住之处。因为在月球某一处的高山上住了一个吸血鬼专门绑架杀害妇孺,所以,月球人正面临绝种之危机。

我的病人决心为月球人尽一份心力,她计划除掉这个吸血鬼。经过很长一段时间的准备,她终于看到这个怪物像只大黑鸟似地向她靠近。她将一把利刀预先藏在衣袍里,等待吸血鬼的到来,突然之间,它就立在她眼前,这个怪物身上有好几对翅膀,它的脸和身子都完全隐藏在翅膀之后。因此,除了羽毛,什么也看不见。在惊奇之余,她极好奇地想一睹怪物的庐山真面目。手抚着刀,逐步前进,刹那间,怪物的翅膀全部张开,出现在她眼前的竟是一个绝世美男子。他用力将她环抱住,使她动弹不得,无法挥刀。而且,她也如中邪般地被这个吸血鬼的外表所震慑住。结果,他带着她一起飞离了地面。

在她向我透露这个异像之后,又能再度自由地开口说话了,但同时,也表现出内在的抗拒,就好像我阻止她回到月球似的:无法再脱离地球。她说这个世界并不完美,而月球上的生活却有着丰富的意义。过了不久,她又饱受紧张症之苦。我只得将她送回疗养院,有一段时间,她疯得相当严重。

两个月后她离开了疗养院,我又再次得以亲近她,和她沟通。渐渐地,她意识到地球上的生活是她无法逃脱的。她奋力地挣扎,但无济于事,我们必须再把她送回疗养院。我告诉她:“这一切都是枉然的,你再也无法回去了”她默默地以一种冷淡的表情接受了命运给她的安排。

过了一阵子,在一个疗养院里找到了一个工作。院里有一个助理医生好像紧紧追求过她,结果她用左轮开了他一枪。幸好,他只受了点轻伤。而事实却证明她竟然身上带着一把枪到处跑。还曾经亮过这把上了膛的枪。在我为她进行最后一次治疗时,终于把枪交给我,当我惊讶地问她为什么身上要带枪,她说“如果你没有把我治好,我早就给你一枪了。”

有关枪击事件都烟消云散后,她回到故乡,结了婚,生了几个孩子,活过两次世界大战,而且,不曾再发过病。

通过对这些幻像的解析,我们得到了什么?这个女孩因为受到亲人的侮辱,而觉无颜再面对世人,但是,她却在幻想的世界里超脱了一切束缚。她早已被提升至一个神话国度里;毕竟近亲相奸实为王室贵族的特权。而这样的结果就是一种对外在的隔绝——这也是一种精神病。于是,她超越现世而与实际失去了沟通。她投入了一个宇宙的空间,并且在其中遇到了那个有翅膀的怪物。事实上,在后来为她治病期间,她曾将这个怪物投射在我身上,使我的生命甚至受到她的威胁,因为我曾劝她重新再过一个正常人的生活。

当她把月球的幻想告诉我时,她也终于背弃了这个魔鬼,并将自己委托给一个活生生的人类。也正是因为这样,她才得以回到现实,甚至结婚生子。

在那些经验之后,开始以一种不同的角度来面对这些精神病患者,因为我终于得以洞翻他们内在世界的丰富和重要性。

同类推荐
  • 生命的巅峰(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生命的巅峰(马斯洛现代成功心理经典)

    对于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和社会,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调动自身的一切积极因素,健全自我人格,发挥自我潜能、实现自我价值,享受人生幸福、追求人生的真正成功。这不能不说马斯洛的学说也适应了我们每一个追求人生成功者的需要。
  • 思维与语言

    思维与语言

    《思维与语言》研究心理学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思维和语言的相互关系,并总结了维果茨基在发展心理学、教育学和精神病理学等领域开展的一系列开创性研究。《思维与语言》深刻地展现了具有高度创造性和缜密思考的智力发展理论,为教育心理学和语言学提供了内部语言的最深刻分析,对后来的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产生过重大影响。
  • 图解九型人格

    图解九型人格

    本书图文并茂地呈现了九型人格的基本理论,并在九型人格的应用上下足了笔墨,职场中的人,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职场优势生存的答案,领导可以从这里发掘选人、用人、激励以及提高领导力的有效措施;员工可以从这里学会如何突破自己个性的局限,冲出“事业高原”的方法;销售人员能够更深层次把握客户的行事风格以及利益需求,更好地满足对方,取得理想的业绩,在日常生活中,本书也是不可多得的工具;人际交往中,它让你洞悉他人的性格特征、交际风格,从而获得理想的沟通效果;与爱人相处,它告诉你如何更好地欣赏对方,改善夫妻关系;教育子女,它为你指明九型孩子的引导方法,让你能更有效地帮助子女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 亲密关系发展和培育手册

    亲密关系发展和培育手册

    这是一本非常有趣的心理学实用书,主题是分析人们的思维、情感、知觉、动机和行为如何受人与人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本书由11位心理学研究者合力编撰而成,综合了社会心理学、进化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等多个分支的理念和研究成果。
  • 狼道的秘密

    狼道的秘密

    狼族在草原上纵横了百万年,以自己桀骜不驯的性格,不屈不挠地生存着、繁衍着。自古以来,人们对狼颇多贬斥。一提起狼,人们便会想起“狼心狗肺”、“狼狈为奸”、“狼子野心”等一些关于狼的负面词语。事实上,狼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很好品质,譬如:勇敢,狼能在关键时刻奋力一搏;坚忍不屈,狼既懂得进攻又懂得退守;沉着冷静,无论形势多么险恶,从狼的眼睛里都看不到一丝一毫的慌乱与紧张;善于交流,更善于独立思考;既懂得遵守狼群纪律,又发扬团队合作的精神……正因为如此,无论遭遇多么恶劣的自然环境,面临多么强壮的狮虎、凶狠的人类,狼始终占据在食物链的顶端,顽强地生存下来。
热门推荐
  • 跟杨澜学做完美女人

    跟杨澜学做完美女人

    在很多女人眼里,她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她几乎拥有女人幸福的所有资质:智慧、美貌、气质、机遇。然而,鲜有人知,至今日,每一步,杨澜都走得很不容易。她的成功,她的幸福,靠的是对艰难困苦的战胜,靠的是孜孜不倦的勤奋,靠的是永不放弃的信念和乐观从容的心态。《跟杨澜学做完美女人》将杨澜的精彩成就与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经历,以及她在不同场合说过的精彩语录,一一呈现给读者,并围绕天下女人所渴望的幸福二字,为每一位女人讲述幸福的必经之旅,教会女性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
  • 轮回引路师

    轮回引路师

    我是何德何能,孟婆汤刚入口,前脚刚要踏入奈何桥上就被来人给叫住,就这样糊里糊涂的成为了黄泉道路上的一个引路人。本来以为可以轻轻松松的完成我的工作,还有个高官坐坐,这样来说,虽然生前没有过这等享受,死了之后好像也不错。没想到阎王的一个新的政令,让我这种得过且过的生活彻底中断。我引了无数人的灵魂让他们完好归位,却没想到,最需要引的确是我自己……
  • 清风知意

    清风知意

    两个原生家庭的孩子,两处截然不同的人生,在橘子汽水味的青春时光里碰撞摩擦出了不一样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记忆里那些明朗的夏日,是否真实存在?懵懵懂懂的少年心里什么时候有了第一个秘密?海盐味的夏风里啊,我握住的是哪只湿热的柔软小手?谈一场青春的恋爱吧,璀璨珍贵,无关风月。他以为自己知道她的全部,但是他不知道自己就是她的全部。“你好,我叫俞逸。”“你好,我叫许依依。”
  • 李自成(全集)

    李自成(全集)

    本书以写明末的农民战争为主,兼写中国内部明、清之间和清、顺之间的民族战争,刻画了不同阶级的代表人物和生活画面,以及各阶级、各集团之间的错综复杂的矛盾关系,展开了色彩缤纷的历史画卷。作者以“深入历史与跳出历史”的原则,描写了距今300多年的错综复杂的历史进程和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
  • 异域生存说明书

    异域生存说明书

    陌生的世界,陌生的人,陌生的国度,陌生的文明,这是一个异域来客的故事!
  • 3秒钟看准对方性格

    3秒钟看准对方性格

    识人难,知人更难,这是不争的事实。要想在生活中把握更多的主动权,那么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准一个人的性格特征,看清一个人的思考方式,是十分必要的。在与人相处时,能够多一点对他人的了解,将会使我们在做事时减少很多失误,将会使我们赢得更多人的认可,以及更多的成功机会……读完这《3秒钟看准对方性格》,你会恍然大悟,那些常常被我们忽略的点点滴滴竟然是那么重要。对照这《3秒钟看准对方性格》,把这些我们平常认为的琐碎的事情归类分析,你会发现原来要了解一个人的性格并不是那么困难——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向我们“诉说”着他们的性格特征。
  • Milestones of Flight

    Milestones of Flight

    Milestones of Flight takes readers soaring through the high points of American aviation: from the Wright brothers and their competitors to the military pilots who first circumnavigated the globe, from the initial space rocket to the moon walk, from the earliest manmade satellite to today's spy drones. The book also describes what inventions—such as rocket propulsion, the wind tunnel, and the silicon chip—helped move flight upward and beyond. Profusely illustrated with objects from the Smithsonian's collection, Milestones of Flight provides an inspiring look at America's contributions to aviation. The book includes a bibliography, author's note, and index.
  • 一池碧水

    一池碧水

    《一池碧水》是一本让人好奇的书,作者不急不躁,娓娓道来,写着独特的生活。作者以花草游鱼为伴,以植物为伴,以日月星辰为伴,拥它们入怀,给与了它们无穷无尽的爱,深情地和它们融入了一体,人与自然相处得是那样有声有色,十分感动人。
  • 幻影冷妃

    幻影冷妃

    她,是二十一世纪的催眠大师,一次空难,使她在无意间穿越到了一个充满异能的奇幻世界。她淡定至极,总是以面无表情为标准表情,若她笑,必定世界都为之倾倒,众生都为之臣服。只可惜,她早已忘了如何去笑,不是不笑,而是不会笑。她初见他,是他救了昏迷的她。当她再次醒来,她看着他,毫不客气的下了定语:“骚包。”“骚包?”他嘴角微勾,笑道:“丫头,你还是第一个敢这样说我的人啊~不过,你就不感谢我吗?可是我救了你哦!”她面无表情的道:“你救了吗?我怎么不知道。”“你……”他被她的无赖话语逗笑了:“你这丫头真是与众不同啊!不愧是我看中的女人。”“可笑,我什么时候成了你的女人了。”她冷声道:“你最好现在就给我滚,不然我对你不客气。”她的身边美男无数,在她要成婚的前一天,各个美男找上门来。她却一脸淡定的握着他的手。他笑:丫头,你真是太招桃花了,为夫深感力不从心啊!她面无表情:这是你身为丈夫的责任。他无奈:丫头,你这是欺负我。“不欺负你欺负谁。赶紧的别废话,把他们都给我轰出府去。”说完,她面无表情的转身而去。他微笑,他感受到了幸福。
  • 列国浮沉

    列国浮沉

    ...重逢之时,隔着七国山水,三十年岁月,青丝暮雪,我们终是完成了彼此的夙愿。...卫王:“谁说绝世高手,不能借刀杀人?笑话。”赵王:“谁说王图霸业,不能胜之不武?幼稚。”齐王:“袖手旁观天下事,长剑终须作菜刀。”楚王:“江湖险恶,酒别多喝。”宋王:“少啰嗦!是非成败,都是寡人的下酒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