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58400000003

第3章 秋江月夜芦花白——苏轼《赤壁赋》读后(1)

生命沉疴与生命走向

在文学领域中,那些跨越时空的经典作品,几乎都是作家通过叙事与抒情的内在转换,表达了作为人类的我们,与这个世界的共生关系:生命的内在沉疴与生命走向的本质苦难,构成了人类必然,甚至是绝望的生命本原。在这必然中,每一生命个体,都能找到自己与这世界顺从或者对抗的反差极值:妄图通过努力,看见自己在黑暗中行走的身影。

苏轼的《赤壁赋》,在我个人看来,则是这种生命内在转换与情感再现的经典之一,这种大苦无言的壮美,宛如坚韧而又倔强的金属,在黑暗里折射出几分祥和的亮色:通过自我与时间的相互睥睨,传达出一种特殊的人文情怀。作者在这篇赋里,借助外在的叙事欢悦与内在的情感冷遇,表达出谪居的个人况味。纵观苏轼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苏轼的个人遭遇总是离不开社会的赐予。苏轼的生命走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的乖谬。在苏轼的时代,朝廷还是相对开明的,而北宋皇帝,也是相对开明的。唯一不开明的,就是皇帝身边那一帮奸邪的小人了。虽然任何一个时代,小人总是存在的,尤其衣冠枭獍者。

政治上难以施展才情的苏轼,在某种意义上,其流浪的命运格局,基本上都是小人们“同心同德努力奋斗”的结果。当然,奸害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主要的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正如其弟子由所说,苏轼遭陷害,绝大部分是因为他才学太高,名气太大,口无遮拦,率性浪漫。一个才学和名气都高的人,难免不开罪他人,也难免不遭遇小人。而小人的特长就在于构陷,这点,历史几乎没有例外。为此,苏轼的被贬就成为必然。其实,朝廷对苏轼本来没有什么,皇帝对苏轼也没有什么。可四周一圈吠吠的小人,红着狗眼狠命乱咬,再开明的皇帝也经不住这种恶心的谗言蛊惑。好在豁达的苏轼能够自我解嘲,哪怕像一条无家可归的狗,宿命般地浪迹天涯。苏轼在流浪的路上,不但没有倒下,反而更加坚挺了内在气节。为此,苏轼被贬黄州所作的前《赤壁赋》,除了具有美学意义之外,更多的则是人文意义、社会意义。

当一个人站在社会或时代的断面,看得最多的,不是时代的欢宴就是时代难以言说的阴暗与阴险。在苏轼的时代,社会格局是相对稳定的。统治集团内部在局部意义上也是和谐的。

唯一不和谐的,只是权力的倾轧。权力,在一般情况下都能使人丧失人性。苏轼本人或许并不想卷入这种纷争。作为翰林院学士的他,或许只想读读书,看看天,喝喝茶,饮饮酒,偶尔去灯红酒绿一下。但朝廷并不给苏轼这种机会。谁叫你才学和名气都高呢?当一个社会整体平庸,出类拔萃或者具有相对健全智慧的人,总是率先受到攻击,这几乎是一条不可言说的定律。本意善良的苏轼,当然不太考虑个人,或者基本上不考虑个人,因为苏轼无论在哪个方面都是忠于朝廷的,也是忠于皇帝的。忠于朝廷的苏轼,既不赞同王安石的改革变法,也不欣赏司马光的顽固保守。深受儒家思想浸淫的苏轼,希望走一条比较中和的道路。但朝廷却扼杀了他的善良愿望。苏轼的唯一结局只能是发配,发配,再发配。这在当时,还算朝廷的恩典。因为“乌台诗案”仅仅是一个导火线,即使没有“乌台诗案”,也可能出现“鸟台诗案”,或者其他什么乌七八糟的诗案文案情案命案。朝廷要收拾一个人,总是很容易的,无论你多么杰出。越是杰出的人,朝廷收拾起来总是越加顺手,也就越有成就感。因为通过此,可以更加证明,朝廷是无所不能的,朝廷是绝对不可违逆的。

其实,苏轼被朝廷赶出来,这应该是佛祖的庇佑。在当时的体制下,苏轼没有被砍头实在是运气,虽然差一点就被砍了。如此看来,北宋政府还是不喜欢砍文人脑袋的。秦始皇在砍文人脑袋方面,开了个绝妙的好头。也许,秦始皇的愿望并不在此,他只是给自己开了个冷幽默式的玩笑,结果无人喝彩,只好一意孤行,本想以扼杀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始”,到最后居然事与愿违。好在宋朝皇帝没有向秦始皇学习,或者已经学习了,结果被美酒美女一泡,事到临头又不好意思用起来。否则,十个苏轼也玩完了。在这样的历史背景条件下,苏轼从朝廷走向民间,终于完成了自我人生的大逆转,也完成了从居庙堂之高转向处江湖之远的抒情叙事。

话虽如此,苏轼还是朝廷的,其思维与走向仍是朝廷式的,无论怎样被贬,他也不可能真正成为民间的一员。这是苏轼的心理出发点。有了这个出发点,苏轼的朝廷心理仍然高高在上。这当然是由其身份、教育程度、成长环境与社会走向所决定的。有了这个前提,苏轼从朝廷到黄州只能算是迫不得已的停驻。

黄州,实际上可能比苏轼想象的还要差劲。但再差劲的地方,也有不差劲的景象或者想象。当年白居易被朝廷玩成江州司马时,还有黄芦苦竹,还有青山杜鹃。虽然景色不佳,鸟声不脆,但总比什么都没有强。再说,浔阳江头,脉脉的夕阳,白白的芦花,皎皎的秋月,凉凉的金风,以及幽幽远去如少女眼眸般的软软波涛,不时拍打着老白的心。偶尔出去走走,看看,听听,说不定也会心旷神怡。所以,在那个不明不白的秋天,在那个明月或者微月之夜,老白送别友朋,闻见江中琵琶声,也不禁悲从中来,道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叹,尽管老白的感叹与琵琶歌女的感叹有本质的不同。苏轼作为那个时代,那个地点,那种景象,那种际遇,那种心境的碳水化合物,也难免不把内心难咽难诉的东西,借助景观媒介,直接或间接地倾泻出来。文人,一旦一帆风顺,总是禁不住高堂走马,长街扬鞭,那副春风得意的模样,难描难画;一旦遭厄,不是愤怒,就是幽怨,甚至自戕。屈原在这个方面开了先例。李白先生在这个方面也是典型。老李当年未出山时,总是郁郁寡欢,觉得天生我才怎么就没有个用武之地呢?一旦被朝廷召见,却立马发出“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超级男声。可在被朝廷驱逐时,又禁不住长喟短嘘,特别是在个人美梦缥缈无依之际,居然发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酸葡萄咒语。

因此,苏轼除了政治理想受牵绊以外,在自我意识中,还饱受佛、道、儒三家思想与理念的交相夹攻,苏轼的自我与他我,几乎一半出世,一半入世,或许还有一部分什么也不是。

面对生存的丛林法则,此情此景之际,也难免不心潮起伏。从京城到此地,早就饱含凄风苦雨。茫茫苍苍的黄州,断壁巉岩,森然高耸,滔滔滚滚的大江,无日无夜,无始无终。满眼萧然的苏轼,放眼远望,地迥天高,定格身旁,苦竹黄庐。苏轼摇头喟叹之余,觉得自己真正成为一条被朝廷遗弃的丧家犬了。我们从他的《寒食帖》中明显看到,老苏的内心,块垒与苦痛相兼,迷惘与梦想共举:苦雨搅着湿柴,泪水拌着忧伤;独上层楼,浩虚苍茫,静观自我,归路何在。内外交困的苏轼,不得不面对严峻的人生。好在还有几个友朋,愁苦郁闷之际,可以举酒邀月。这其中,一个老衲——佛印和尚,始终对老苏充满了人文以外的宗教关照;一个山谷——黄氏庭坚,誓死捍卫老苏。老苏拥有这几个知己,苍凉的人生底板上,不多不少有了几许晨曦的温馨。暗淡寂寞的黄昏,阴风撩人的夜晚,也渐渐变得安详明亮。这就是苏东坡,人文、情理、事理共处一身的苏东坡。

宗教,作为人类心灵的皈依,作为人类世俗生命的补充,往往具有神奇的力量。无论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都宣称引领人类的心灵,让生命走向本真、祥和、宁静、自然。作为个体,对宗教的赞美与崇拜,也是摆脱世俗苦难的途径之一。苏轼的宗教理念终于照亮了自己:面对生命中的一切遭遇,能微笑尽量微笑,能哭泣尽量哭泣。这就是苏东坡。

当然,作为文人的苏轼,有世俗生活的烙印。生命就是从世俗走向世俗,然后在不自觉中升华,这升华的一部分,就是精神敲打黑暗、理念敲打世俗的折射。

谪居叙事与谪居情怀

苏轼的《赤壁赋》有两篇,一篇写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一篇为十月。前者写水,后者写山。无论写水还是写山,都非常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人文主义世界观,表达了自己对生命的自我观照:无论世事怎样变换,只要能够紧紧把握住人文自我,生命就会深刻起来,生命的内蕴也会丰富起来。有了这种观照,无论怎样寂寞,也会让生命悄然感动。

在《前赤壁赋》中,作者不露声色地展现了一幅和谐自然物我一体的画面。从白天到夜晚,再到白天,时间的转换与空间的衔接,形成了这篇赋的基本走向,使之更像游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俱全,仅仅把记游过程虚化。时间: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地点:赤壁。人物:苏子与客。事件:游览。

同类推荐
  • 午后三点

    午后三点

    那头由黑炭铸成的硕壮巨牛,牛头向东,盘尾向西,凝卧蛰伏,藏形 匿影,一副敛财聚福之相。前来卧牛安宅的阴阳先生安托儿一再告诫道: “这是卧财牛,宜静不宜喧,宜藏不宜露,安安稳稳,平平静静,方保富 贵仁人。”
  • 斯大林与文学

    斯大林与文学

    研究斯大林作为政治家的生平和活动的著作不可胜数,而“斯大林与文学”还是一个新课题。本书是研究斯大林文学思想和文学活动的专著。内容包括:斯大林的文学思想,即斯大林的文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关于文学的主要论述;斯大林领导文学的活动,其中包括他制定和实行各种文学政策的过程以及他对一些文学作品的评论;斯大林与作家的关系,包括斯大林与老一代作家和诗人的交往,与苏维埃时代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作家的联系,对“同路人”作家的态度等。
  • 路上的风景

    路上的风景

    本书作者执拗地炼字、炼句、炼意,已有了自己的风格,语言如急雨洗过的白杨,意象如朗月照彻的清潭。
  • 李国文说三教九流

    李国文说三教九流

    著名作家李国文的散文随笔独树一帜。神游千古,放眼时代,慷慨笑骂,笔耕学问,这是李国文近年来文章的鲜明特色,广泛得到好评。有评论家认为“他是当代将学识、性情和见解统一得最好的散文家之一,颇有法国作家蒙田之风”。
  • 毅力·一千零九次拒绝

    毅力·一千零九次拒绝

    “只有努力才能成功”这样的通俗哲理想必已经被无数人否定过了吧!而否定的根本就在于努力通往成功的那座桥梁被大多数人忽略了,这座桥梁就是毅力。或者我们可以把这句话说得完整点、富有逻辑点,“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成功!”而“不断地”这一形容词背后所包含的不正是毅力和坚持的重要性吗?
热门推荐
  • 练习心平静

    练习心平静

    优雅的人生,是用平静的心,平和的心态,平淡的活法,滋养出来的从容和恬淡。人可以跑在时间的前面,但不要跑在宁谧的心前面。环境可以乱,心不能乱;做事可以赶,心不能急。不张扬,不喧哗;不浮躁,不妄动是平静的力量。要做一个有力量的人,就要放弃表面的浮华,用更多的时间和阅历充盈自己的内心。本书教读者如何面对喧嚣世界、虚荣贪婪、选择得失、疲惫迷茫,只有心灵宁静了,不被外界所扰,才能聆听内心深处最真实的声音。一本值得我们每个人静下心来阅读思考的书。
  • 物犹如此

    物犹如此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万古神王

    万古神王

    修镇狱神体术,以我卑微凡体之躯,让那诸天神魔都烟消云散!...
  • 宠婚撩人:BOSS的贴身小秘

    宠婚撩人:BOSS的贴身小秘

    第一天捡了帅哥,第二天就被骗财骗色,紧接着就是失业被辞退,她乔雪有没有这么倒霉?再次见他,那人竟摇身一变,成了盛远集团名声赫赫的总裁,而她则是刚刚应聘成功的小秘。替他端茶倒水,安排行程,还要兼职人肉抱枕!拜托,他们有没有这么熟?不是说好失忆的嘛!他挑眉,微微一笑:“睡过,自然熟。”
  • 流言中的女人

    流言中的女人

    曾经,她为爱不顾一切。当曾经的爱人出现在她的面前,面对深爱她的男友,她,义无反顾的选择了背叛。只是,这一次……没有人理解她的爱,没有人原谅她的年少轻狂。爱,在流言中成为堕落。流言,犹如一支支的毒箭,将她伤得体无完肤。而她深爱的男人,却又一次弃她而去。流言中的生活,她该如何选择人生,如何选择爱情?
  • 此去共浮生

    此去共浮生

    十几岁的年纪,会那样喜欢一个人,又那样恨一个人吗?顾屿不知道,他只知道作为私生子,他尝尽了世间的人情冷暖,米沉是第一个走进他的世界,情之所起,此生便不能再忘。黎岸舟不知道,他是恨米沉的,一夜之间家破人亡,这都是米沉父亲的杰作,可是手握米父受贿证据的他,却害怕这个他从小喜欢的女孩和他一样没有了家。可最终他仍将这个用骄傲守护的女孩推入了深渊……当青春落尽,那些被压抑、被伤害的昨天,是否会让他们遗失了彼此?
  • 办公室恋情:新跳槽时代

    办公室恋情:新跳槽时代

    你想跳槽吗?你会跳槽吗?为什么有的人想了一辈子却一次没有跳成?为什么有的人跳了一次又一次却没有一次成功?为什么有的人越跳越高而有的人停滞不前甚至越跳越低?本书全面解密跳槽秘诀。北京姑娘苏美美大学毕业前夕选了一份与自己专业毫不搭界的工作,之后又闪电般地离职。在父母的“逼迫”下,进入一家国企。终究无法忍受国企的体制,瞒着父母,再度离职。两次就业的失败使得苏美美开始反省,开始定位自己的职业,之后经历了DM时尚杂志主编、网站编辑、图书公司总编等职业,从小公司跳到大公司,从大公司跳到集团公司,从小职员跳到中层管理人员,先是自己跳,后来猎头公司请她跳,几经浮沉,一步一跳,最终实现了自己的职业理想,成为国内顶尖级传媒公司BBR的金牌策划总监。
  • 一字轮王佛顶要略念诵法

    一字轮王佛顶要略念诵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浮生三侃

    浮生三侃

    本书集中了我关于艺术、男女和足球三方面的话题,想来都是娱人娱己的闲情文字。在“门外谈艺”,我写了一部分关于书画的评论和品评文字,有古人的,有今人的,更有我们身边熟悉的书画家。因为我闲来也临池学书,附庸风雅,忝为墨客。本书还收录了我的硬笔书法作品《文赋》。
  • 缪克构小说三题

    缪克构小说三题

    我爷年轻时喜欢上一个女子。她二八年华面若桃花,从河边走来时腰若细柳。我爷划着一船粪水,双目顿时瞪大不能移开,握桨的双手一阵慌乱。双脚也难以立稳,差点跌入一舱的污水中。隔了八个村将一船粪水运回田地,我爷早就没有了挑粪施肥的心思。他满脑子都是那扎了麻花辫的姑娘,盘算着如何才能再见上她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