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不同的销售对象,销售人员需要自己编写相应的文件。以公司印发的商品手册为基础,反复研究、设想,假如自己是客户,将会怎样想,应该为客户提供什么样的最佳参考计划。这样就能做到因人而异,正中下怀。
当客户是某家公司时,就要以公司的商品手册为参考,依照这家公司的规模来编写计划。无论对方拥有一百名、还是一千名职工,无论对方的财会人员怎样反复审查、研究销售人员提供的计划书,都使其感到的确编得非常好。要制定出具有如此效力的计划来,销售人员有必要进行一番有关财经知识的学习。
当客户认为编制的计划切实可行时,销售人员可以从这家公司具体负责此项工作职员的角度来考虑,制定一份供其在公司内部讨论时使用的会议草案、提案附上。销售人员如果把计划做的非常细致,一旦第一次销售获得成功,第二次只需在计划书上加入客户的姓名、出生年月日、职务级别等即可。
编写合情合理并能使客户同意的计划,就成为销售要点。依靠独创精神,无论什么样的销售计划都能制定出来。另外,客户常常希望得知签定合同与不签定合同之间的区别,到底有什么利害得失。因此,编制一份囊括这两种情况的比较分析表也是必要的。
制定计划是实现远大的发展目标的前提。没有完善的销售计划,就如同一盘散沙,自己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感,做事就会敷衍了事,临时凑合,也就没有责任感,更谈不上什么坚强毅力、斗志昂扬了。
去梯言——
销售人员必须要做到长计划、细步骤、精安排。在执行销售计划书时,销售人员必须要以严谨的态度对自己的计划负责,定期评估并随时督促自己尽全力来控制计划的进度,以实现销售计划的目标,这样才能真正搞好销售工作。
▲不要空耗:不做调查找错决策人
【情景故事】
销售人员:“您好,我是××公司的,这是我们公司的报纸,欢迎订阅。”
客户:“你好,我是公司的主管,你们的报纸我们看过,不错。”
销售人员:“那好,你们需要哪方面的,财经报、信息资讯、还是生活周刊?”
客户:“这样吧,一周之内给你电话,再商量订阅。”
销售人员:“好的。”
(一周后)
销售人员:“您好,是王主管吗?您订阅报纸的事……”
客户:“对不起,王主管已经辞职了。”
销售人员:“那报纸报价单……”
客户:“什么报纸报价单?不清楚。”
销售人员:“那麻烦您找一下负责经理。”
负责经理:“年轻人,当时和你谈话的那个人根本无权代表公司下任何订单,我看你是找错对象了。”
销售人员:“……”
由于没有找对决策人,枉费了这位销售人员的一番口舌,最终影响了交易。
【问题分析】
上例中的销售人员犯了这样一个错误:没有找对购买决策人。投资了不少时间、精力和金钱在客户身上,而到头来却发现找错了对象。对方根本就不是一个拥有表态和下订单权力的人,这对销售人员来说,是一件难过的事。销售人员敲错了门也找错了人,找了一个根本无权决定任何事的人瞎忙了一阵,原因就在于忽略了做调查。
销售人员一进门只要看见人,不管这个人是做什么的,负责什么的,就开始推销。一边说话一边看着客户,如果客户点了头,就认为这笔生意有希望。其实并非如此。客户虽然面对着销售人员,认真听销售人员的介绍,但他的视线可能在注意着别处,脑子里可能会想:“如果我答应买下来这个销售人员的产品,我的上司对于我的决定会不会赞成呢?”或者“如果我买了产品,其他人会有什么想法呢?”所以,接待销售人员的人,不一定是有购买决策力的人,有可能是下属,决定权还要由上司掌握;有可能是负责其他业务的成员,如果你事先不调查清楚,问清楚对方是否有权决定买不买,就直接大谈特谈产品,结果就会走了弯路。
【销售讲堂】
成功的销售人员都会在推销产品之前先弄清对方是“什么人”,这个人能否直接对产品做出购买决定。如果面对的是具有购买决策力的客户,就可以认真与对方沟通,达成交易;如果发现对方没有购买决策权,就不应该浪费时间,应该用各种办法找到决策人,把精力转到真正的决策人身上。
销售新手在与客户进行沟通时,如何发现真正的购买决策人?如果对方不是决策人,该怎样说服对方,并让对方帮助自己找到决策人?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法:
1. 电话销售时,越过接线人,找到决策人
推销员如果要向某家公司的总经理或高级管理人员推销产品,通常开口就会说“喂,我是某某公司的,麻烦您请总经理听电话。”而总经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接到电话一定会想:“这人不认识总经理,总经理有交待,没有约定的人不见面的。”于是回答,“对不起,总经理正在开会。”显然,这位工作人员并不是要找的真正客户,真正的决策人是总经理,因此,销售人员应在没被拒绝之前迅速采取对策,使对方帮助自己与总经理进行沟通。
聪明的推销员会想尽办法顺利通过秘书这一关,采用“迷惑术”使对方“信以为真”。
比如:“喂,我是某某某,请问总经理在吗?”语气轻松而充满亲密感,好似与其总经理是老朋友、老熟人一般。这样就使接电话的人信以为真。于是,回答就是:“请稍候……”这种办法虽然不是百发百中,但是成功率也是比较高的。
或者:“喂,请问老张在吗?”“喂,请问阿华在吗?”
“哪个老张?”“谁是阿华?”
“哦,对不起,就是你们总经理。”
这样,接电话的人一定会认为:他一定是经理多年的好友、老熟人,要不怎么这样亲切地称呼总经理。
2. 登门拜访时,先做调查再推销
如果多次拜访同一家客户,却收效甚微:价格敲不定、协议谈不妥、促销不到位、销量不增长等。这时,你就要反思:是否找对人了,即是否找到了对拜访目的实现有帮助的人。
所以,对方的真实“身份”一定要搞清,他到底是采购经理、销售经理、卖场经理、财务主管,还是一般的采购员、销售人员、营业员、促销员,在不同拜访目的的情况下对号入座去拜访不同职位的人。比如,要客户购进新品种,必须拜访采购人员;要客户支付货款,必须采购和财务人员一起找;而要加大商品的推介力度,最好是找一线的销售和营业人员。
去梯言——
作为一个销售人员,敏锐的洞察力不可或缺。无论是第一次打交道,还是进行产品演示,你务必事先调查清楚,究竟跟哪一位交谈才能得到明确的结果。哪一位有说买或不买的权利,身边的围观者或旁听者跟决策人都是什么关系,这些人负责什么,等等,一切都要调查清楚,然后再开始交谈。
▲不要劣势:自身优势不善发挥
【情景故事】
甲乙两人是刚进公司的销售人员,但甲似乎总对乙的成绩不服气,他向销售经理抱怨:“同样都是做销售,为什么乙总是得到表扬,而且业绩出色,而我却业绩平平呢?”销售经理明白这个年轻人的心理,便把甲乙二人都叫过来,他要让甲知道乙究竟有什么优势令人信服。
销售经理先对甲说:“你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
甲考察市场后返回:“集市上只有一个农民拉了车土豆在卖。”
“一车大约有多少袋,多少斤?”销售经理问。
甲又跑出去了,不一会儿满头大汗地回来,报告说:“有40袋。”
“价格是多少?”
“我再去问问。”甲刚要出门,被销售经理叫住了,“请休息一会儿吧,看看乙是怎么做的。”
“你马上到集市上去,看看今天有什么卖的。”销售经理对乙说。
乙考察市场后返回,报告说:“现在为止只有一个农民在卖土豆,有40袋,价格适中,质量很好,我带回几个让总经理看。这个农民一会还将弄几箱西红柿上市,价格还公道,可以进一些货。我想这种价格的西红柿总经理大约会要,所以我不仅带回来几个西红柿作样品,而且把那个农民也带来了,他现在正在外面等回话呢。”
甲愣在那儿,不知说什么好。“现在你明白了吧?”销售经理笑着说。
【问题分析】
上例中的销售人员甲做得还不够好,是因为他没能把自身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乙之所以表现优秀,是因为他在销售过程中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由此可见,自身优势在销售中是不可忽视的一个因素。突出自身优势并充分发挥,是提升业绩的有力手段。
其实,一些销售人员本身具备很好的优势,比如口才很棒、善于和客户沟通、细致严谨等等,但由于缺乏锻炼和经验,使得他们在推销过程中并没有体现出来这些优势。反而在紧张和仓促中,将这些优势给淹没了。优秀的销售人员总能想得更多更周到,而业绩难有上升的销售人员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考虑问题也不会周密严谨。做事细心、观察力强、思维缜密是成功销售人员的优势,而有的销售人员尽管也具备这些优点,但在销售中却不善于发挥,只是一味蛮干,忽视了自身的优势。
要判断一个销售人员能否成功,最主要的是看他是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在推销的时候,如果销售人员能根据自身长处“顺势而为”地将自己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就会事半功倍,很容易取得推销的成功;如果将焦点集中于缺点之上,限制自身优势的发挥,那么,即使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是事倍功半,难以达到成交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