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72500000010

第10章 内篇(下)(2)

孔子一概否定颜回,坚持认为他若去卫国必死无疑,用“心斋”规劝颜回。面对无法说服的人,无法改变的事,唯有“忘我”顺其自然。

“心斋”与庄子的“坐忘”、“守宗”’及止水、明镜说一样,都要求体悟虚静的心境,心灵进入“忘我”的境界,在大千世界中随遇而安。

快乐之道

某日,无德禅师正在院子里锄草,迎面走过来三位信徒,向他施礼,说道:“人们都说佛教能够解除人生的痛苦,但我们信佛多年,却并不觉得快乐,这是怎么回事呢?”

无德禅师放下锄头,安详地看着他们说:“想快乐并不难,首先要弄明白为什么活着。”三位信徒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没料到无德禅师会向他们提出问题。

过了片刻,甲说:“人总不能死吧。死亡太可怕了,所以人要活着。”

乙说:“我现在拼命地劳动,就是为了老的时候能够享受到粮食满仓、子孙满堂的生活。”

丙说:“我可没你那么高的奢望。我必须活着,否则一家老小靠谁养活呢?”

无德禅师笑着说:“怪不得你们得不到快乐,你们想到的只是死亡、年老、被迫劳动,不是理想、信念和责任。没有理想、信念和责任的生活当然是很疲劳、很累的了。”

信徒们不以为然地说:“理想、信念和责任,说说倒是很容易,但总不能当饭吃吧。”无德禅师说:“那你们说有了什么才能快乐呢?”

甲说:“有了名誉,就有一切,就能决乐。”乙说:“有了爱情,才有快乐。”丙说:“有了金钱,就能快乐。”无德禅师说:“那我提个问题:为什么有人有了名誉却很烦恼,有了爱情却很痛苦,有了金钱却很忧虑呢?”信徒们无言以对。

无德禅师说:“理想、信念和责任并不是空洞的,而是体现在人们每时每刻的生活中。必须改变生活的观念,生活本身才能有所变化。名誉要服务于大众,才有快乐;爱情要奉献于他人,才有意义:金钱要布施于穷人,才有价值,这种生活才是真正快乐的生活。”

【原文】

叶公子高将使于齐①,问于仲尼曰:“王使诸梁也甚重,齐之待使者,盖将甚敬而不急,匹夫犹未可动,而况诸候乎,吾甚慄之。子常语诸梁也曰:‘凡事若小若大,寡不道以懽成②。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③。若成若不成而后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吾食也执粗而不臧,爨无无欲清之人④。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⑤!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阴阳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是两也,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子其有以语我来!”

仲尼曰:“天下有大戒二⑥:其一命也,其一义也。子之爱亲,命也,不可解于心;臣之事君,义也,无适而非君也⑦,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是之谓大戒。是以夫事其亲者,不择地而安之,孝之至也;夫事其君者,不择事而安之,忠之盛也;自事其心者⑧,哀乐不易施乎前⑨,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德之至也。为人臣子者,固有所不得已。行事之情而忘其身,何暇至于悦生而恶生!夫子其行可!”

“丘请复以所闻:凡交近则必相靡以信,远则必忠之以言,言必或传之。夫传两喜两怒之言,天下之难者也。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⑩,两怒必多溢恶之言。凡溢之类妄⑾,妄则其信之也莫,莫则传言者殃。故法言曰⑿:‘传其常情,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且以巧斗力者,始乎阳,常卒乎阴⒀,泰至则多奇巧;以礼饮酒者,始乎治,常卒乎乱,泰至则多奇乐。凡事亦然:始乎谅,常卒乎鄙;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言者,风波也;行者,实丧也。夫风波易以动,实丧易以危。故忿设无由,巧言偏辞⒁。兽死不择音,气息茀然⒂,于是并生心厉。剋核大至,则必有不肖之心应之,而不知其然也。苟为不知其然也,孰知其所终!故法言曰:‘无迁令,无劝成,过度益也’。迁令劝成殆事,美成在久,恶成不及改,可不慎与!且夫乘物以游心,讬不得已以养中,至矣。何作为报也!莫若为致命,此其难者!”

【注释】

①叶公子高:楚庄王玄孙尹成子,名诸梁,字子高。使:出使。②寡:少。懽:通“歡”,今写作“欢”。“欢成”,圆满的结果。③阴:事未办成时的忧惧。阳:事已办成时的喜悦。这里是说忽忧忽喜而交集于心,势必失调以致病患。④爨(chàn):烹饪食物的人。⑤内热:内心烦操和焦虑。⑥戒:法。“大戒”指人生足以为戒的大法。⑦无适而非君也:适,往、到。全句是说,天下虽大,但所到之处,没有不受国君统治的地方。⑧自事其心:注意培养自己的道德修养。⑨施(yí):移动,影响。⑩溢:满,超出。“溢美之言”指过分夸赞的言辞。下句“溢恶之言”对文,指过分僧恶的话。⑾妄:不真实。⑿法言:古代的格言。⒀阳:指公开地争斗。卒:终。阴:指暗地里使计谋。⒁巧:应浮不实。偏:片面的。⒂茀(bó):通“勃”;“茀然”,气息急促的样子。

【译文】

叶公子高将要出使齐国,向孔子请教:“楚王交给我的使命很重大啊。我听说齐国招待外来使节,表面尊敬而实际上很怠慢。平民百姓都很难被说服,何况是诸侯呢!我很害怕。您常对我说:‘凡事不论小大,很少不按道义去办能达到成功的。完不成使命,国君肯定会惩罚我;成功完成使命,那又一定会优喜交集酿出病害。成功与否都不会留下祸患,只有道德高尚的人才能做到。’我每天粗茶淡饭,厨师都没有乘凉的意思。我早上接到使命晚上就要喝凉水,我内心太焦灼了!我还不了解使命的真实状况,就已经受到阴阳失调的病患;一旦不能交差,那一定还会受到国君惩罚。我面临着双重优患,实在承受不起,请问先生有什么良策啊!”

孔子说:“这个世界上有两条戒律需要我们特别注意:一是天命,一是道义。子女孝敬父母,天经地义无可厚非,是天命:臣子效忠君王,是道义,君王统治着天下万物,这是无法逃避的现实。这就是人生的两大戒律。做子女的无时无刻都让父母感到安心舒适,是尽孝;为君主办事,做到让君王放心,安心去做,是尽忠。注重自我修养的人,不受悲欢哀乐的影响而转移,知道世事艰难,无可奈何却又能安于处境、顺应自然,这就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每个做臣子的都有不得已的时候,全身心地投入达到忘我的境地,哪里还有贪生怕死的念头呢?”

“不过我还是把我所听到的道理再告诉你:大凡与邻近国家交往一定要用诚信使相互之间和顺亲近,而与远方国家交往则必定要用语言来表示相互间的忠诚。国家间交往的语言总得有人相互传递。传递两国国君喜怒的言辞,乃是天下最困难的事。两国国君喜悦的言辞必定添加了许多过分的夸赞,两国国君愤怒的言辞必定添加了许多过分的僧恶。大凡过度的话语都类似于虚构,虚构的言辞其真实程度也就值得怀疑,国君产生怀疑,传达信息的使者就要遭殃。所以古代格言说:‘传达平实的言辞,不要传达过分的话语,那么也就差不多可以保全自己了。’况且以智巧相互较量的人,开始时平和开朗,后来就常常暗使计谋,达到极点时则大耍阴谋、倍生诡计。按照礼节饮酒的人,开始时规规矩矩合乎人情,到后来常常就一片混乱大失礼仪,达到极点时则荒诞淫乐、放纵无度。无论什么事情恐怕都是这样:开始时相互信任,到头来互相欺诈;开始时单纯细徽,临近结束时便变得纷繁巨大。”

“言论就像水波一样捉摸不定。风吹水波来回动荡,得失也是经常转换的。所以愤怒发作的缘由是虚浮而又片面的言辞。猫兽临死时发出的哀嚎,兽性发作,产生伤人的念头。苛责过分时,就必定产生不善的恶念报复他,而自己还不知道为什么这样。假如做出不受自己控制的举动,后果将难以预测!所以古代格言说:‘不要随意改变已经下达的命令,不要勉强他人去做力不从心的事,说话过头一定是多余。’改变成命或者强人所难都是危险的,好事多磨,做事之前必须慎重,否则做错了事情就来不及纠正了。心神顺着外物的变化而邀游,寄托于不得已而保养心性,如此最好。何必专门去考虑齐国的报答呢?还不如如实地传达国君的言论,还会有困难吗!”

【品读庄子】

人生推不掉的“天命道义”

叶公子高出使齐国,看来很难完成使命。如果完成了使命,必定是花了大力气,心中担忧,很有压力,受外物之累,必定要损伤身心的健康。人的身体得之于天,不为自己私有,所以损伤身体就是损坏天道。

孔子讲人生的哲学,人生的境界,第一,天命;第二,道义。“义”,所谓臣之事君,也就是人道“命”,所谓子之爱亲,就是天道。就像叶公子高出使齐一样,不管是不是自己愿意的,人生在世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人在社会中,都有逃不掉的责任与使命,何不做些利己利人的事回报社会。

完美人生

一个公交车司机在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在生命的最后一分钟里,他傲了三件事:把车停靠在路边,拉下手动刹车闸门;打开车门,好让乘客们安全地下车;将发动机熄火,以确保车子和乘客的安全。

之后,他瘫倒在方向盘上,停止了呼吸。

这是一个有责任心的司机,同样看看我们自己,当我们胜任了某项任务,我们会不会用自己所有的一切去努力做呢?我们对自己的任务尽责了吗?不同的工作环境,不同的工作中,我们是不是天天都有着责任心地去完成我们不同的分工呢?

每个人都处在不同的生命舞台,让我们在此舞台上扮演好自己的每一个角色,不枉此生。

一个人的存在,都具有各自的意义。

如果每个人都能在各自的最后一分钟内扮演好自己所扮演的角色,这样的人生才算完美。

【原文】

颜阖将傅卫灵公大子①,而问于蘧伯玉曰②:“有人于此,其德天杀。与之为无方,则危吾国;与之为有方,则危吾身。其知适足以知人之过,而不知其所以过。若然者,吾奈之何?”

蘧伯玉曰:“善哉问乎!戒之慎之,正女身也哉!形莫若就③,心莫若和。虽然,之二者有患。就不欲入,和不欲出。形就而入,且为颠为灭,为崩为蹶。心和而出,且为声为名④,为妖为孽。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⑤,亦与之为无町畦:彼且为无崖⑥,亦与之为无崖。达之,入于无疵。

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当车辙,不知其不胜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积伐而美者以犯之,几矣。汝不知夫养虎者乎,不敢以生物与之,为其杀之之怒也;不敢以全物与之,为其决之之怒也。时其饥饱,达其怒心。虎之与人异类而媚养己者,顺也;故其杀者,逆也。

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蜃盛溺⑦。适有蚊虻仆缘,而拊之不时,则缺衔毁首碎胸。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可不慎邪!”

【注释】

①颜阖:鲁国的贤人。傅卫灵公大子:给卫灵公太子作师傅。大(tài)子:太子。②蘧(qú)伯玉:卫国的贤大夫,名瑗,字伯玉。③形:外表;与下句“心”相对文。就:靠拢,亲近。④为(wèi):为了。本句两个“为”字跟上下三句的另六个“为”字含意不同,其他六个“为”字均是造成、招致的意思。⑤町畦(tǐng qí):田间的界域,喻指分界、界线。⑥崖:山边或岸边,无崖:没有约束。⑦矢:屎,粪便。蜃(shèn):大蛤,这里指蛤壳。溺:尿。

【译文】

颜阖将被卫国请去做太子的师傅,他向卫国贤大夫蘧伯玉求教,说:“有这样一个人,他天性残暴,杀人无数。如果不约束他,势必会危害国家;如果约束他,他又会伤害自己。他的智商只能认识别人的过错,却不知道产生过错的原因。像这样的情况,我将怎么办呢?”

蘧伯玉说:“问得好!要提防他,要慎重处置他,首先要端正你自己!对于这种人,表面上要迁就顺从、内心里要循循善诱。即使这样,这两种态度仍有隐患。迁就不要陷入太深,诱导不要过于显露。外表关系过于亲密,会招致颠仆毁灭,招致崩溃失败。诱导得过于明显,他以为你是为了名声,也会招致祸害。他如果像婴儿那样任性,你也姑且跟他一样像个无知的婴儿;他如果同你不分界线,那你也就跟他不分界线。如果他行为放荡不羁,你也不要约束自己。这样就会万无一失,引导他达到不犯错误的地步。

你不了解那螳螂吗?奋力举起它的臂膀去阻挡车轮前进,不知道自己不能做到,太高估自己的实力。要警惕,须谨慎!屡次夸耀自己的长处去触犯他,那你就危险了!你不了解那养虎的人吗?他从不敢喂活物给老虎吃,因为吃活物会诱发老虎的兽性;他也从不敢拿整个的食物喂养老虎,因为他担心撕裂动物会使老虎愤怒。掌握老虎的饮食,了解老虎的习性。老虎与人虽不同类,却亲近喂养它的人,原因就是养老虎的人能顺应老虎的性子,而被老虎吃掉的人,是因为违逆了老虎的习性。

爱马的人,用竹筐装马粪,用蛤壳接马尿。正好一只蚊子落在马身上,那个人随手一拍,不料马突然受惊,咬断了勒口,挣脱了辔头,弄坏了胸络。本意是爱护马,但效果却适得其反,能不慎重吗?”

【品读庄子】

舞温婉地解决难题

“颜阖将傅卫灵公大子”写统治者的残暴、知识分子可悲又可怜的现实处境。卫太子很聪明,聪明到“足以知人之过”,他能清楚地看到别人的缺点,但却永远没有办法看清自己的缺点。这个故事,道理虽然简单,联系我们自身,如果遇到这样的领导,我们又该如何呢?

蘧伯玉告诉颜阖的办法是:“彼且为婴儿,亦与之为婴儿;彼且为无町畦,亦与之为无盯畦;彼且为无崖,亦与之为无崖。”他如果像个天真的孩子一样,你也姑且跟他一样像个无知无识的孩子;他如果同你不分界线,那你也就跟他不分界线。他如果跟你无拘无束,那么你也姑且跟他一样无拘无束。这个办法,就是顺从嘛,乍听之下,会诧异怎么教的办法如此窝囊。其实不然,就像趁伯玉解说的养虎之道那样,用温婉的办法潜移默化地改变。这也是本章节透露的待人之道。

不管对方如何蛮横专断,只要用对方法,就没有克服不掉的困难。

对症下药轻松解决难题

伯特·曼宁先生在纽约麦迪逊大道上班之前,曾在芝加哥老家附近的贫民居住区销售过墓地。每天傍晚,受宁都西装革履,拎着手提箱去挨家挨户地推销墓地。他总是以最热忱的态度,向人们讲述墓地是最值得投资的行业。他说芝加哥人口骤增,墓园一定会越来越少,公司提出五年收购保证使购买入没有任何风险……

但是这么做的效果并不理想。他发现人们并不关心购买墓地的商业利润,他觉得这里面肯定还有什么他没有发现的事情,或者说,到底应该怎么样才能让他们觉得对自己与家人都有好处呢?

怀着这样的思路,曼宁找到了答案。原来那里的人们都很重视家庭与亲情,他们与关系密切的亲戚朋友往来频繁,就是死后也想呆在一起,没有一个人希望死后离开老家。

于是,曼宁这样向他们讲道:“那些墓地给你们提供了一个最好的机会,就是可以让家人葬在一起,扫墓时很方便,再也不必到城外去看祖父母的墓地了。”结果,曼宁取得了很好的业绩。

【原文】

匠石之齐①,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数千牛,絜之百围②,其高临山③,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为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④,遂行不辍。

弟子厌观之⑤,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

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⑥,以为舟则沈⑦,以为棺椁则速腐⑧,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⑨,以为柱则蠹⑩。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同类推荐
  • 中国的哲学

    中国的哲学

    本书是胡适先生对中国古代哲学史的系统论述,是其国学经典著作之一。该书对老子、孔子、孟子、墨子以及庄子等人的哲学思想进行了论说与评判。此外,作者还对各家学派的思想渊源及其发展演变轨迹进行了考证。从孔子的儒家学派到韩非子的法家学派;从墨子的“兼爱非攻”的思想到庄子的“无为而治”理论,胡适先生都做了详细地分析与研究。
  • 从审美形而上学到美学谱系学

    从审美形而上学到美学谱系学

    对于尼采,人们长期以来总是停留在“形而上学家”的认识上。当然,这个“形而上学家”是一个与“传统形而上学”有别的“新形而上学家”,或者是一个“反形而上学”的形而上学家。就尼采早期提出“审美形而上学”命题以及中晚期提出的“权力意志”等学说而言,这种认识并没有错误。但是,如果仅止于此,我们就会忽略尼采思想、特别是其晚期思想的高度复杂性,忽视尼采在其写作生涯最后两年中彻底反形而上学的异质性。谱系学,正是这种复杂性和异质性的体现。
  • 韩非子全鉴

    韩非子全鉴

    《韩非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韩非的著作,共有文章五十五篇,其文章风格严峻峭刻,干脆犀利,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为法家集大成之作品。该书就其主体来看,是一部政论性巨著,它重点阐述了法、术、势相结合的法治理论,其目的是为专制君主提供积极的主张,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最高峰。时至今日,《韩非子》对于我们了解中国的社会政治、思想文化仍有较强的借鉴意义。本书甄选了《韩非子》最精彩的篇章,对原典作了精准的注释和翻译,便于您更好地品读国学精粹,感知先贤智慧。
  • 道家哲学智慧

    道家哲学智慧

    在战国时代,儒墨并称“显学”。韩非说:“世之显学,儒墨也”。道家是隐者之学,故不在显学之列,而其理论之湛深,思想之缜密,实超过了儒墨两家。孔子罕言天道,“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孟子虽说过“圣人之于天道也”,但也未多讲天道。道家老子不但谈论天道,而且提出“先天地生”的永恒性绝对性的“道”。孔子“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总结了夏商周三代的文化成就,墨子“背周道而用夏政”,老子则揭示了有史以来文化的流弊,对于文化发展提出批评意见。儒家虽反对苛政,而肯定区分贵贱上下的等级制度。墨家虽然宣称“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而仍承认贵贱之分,以“贵不傲贱”为理想。
  • 孙子大讲堂

    孙子大讲堂

    《孙子兵法》一书作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军事家和军事著作,其军事思想至今仍然光芒万丈,具有世界范围的影响力。不仅如此,作为军事著作的《孙子兵法》,不仅对当今世界军事学起着弥足珍贵的启迪意义,其所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尤其是现代商业竞争中,它的作用已被愈来愈多的商界人士所重视。一部论语可治天下,一部《孙子兵法》亦足以称霸商场。大唐盛世的开创者李世民曾经说过,“观诸兵书,无出孙武”。据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日本商界,《孙子兵法》几乎人手一册,更有甚者,号称日本“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竟把《孙子兵法》列为松下公司全部管理人员的必读书。
热门推荐
  • 双重陷阱

    双重陷阱

    “你长大了可千万别像我啊!”这是父亲的口头禅。“男子汉大丈夫,凭什么净给别人拎皮包呢!瞧我,给人家拎了一辈子皮包。你呀,长大以后一定要出人头地,做一个让别人给你拎皮包的人!”晚酌之际,醉意朦胧的父亲脸颊闪闪放光。于是,他便要喋喋不休没完没了地发上一顿牢骚。平素积压在心头的愤懑之情似乎借着酒劲儿喷涌而出。不过,这种愤懑之情也只能是在家人面前倾诉一下而已。“干夫啊,你可要牢牢记住爸爸这辈子的委屈呀!”每当父亲醉意朦胧之际,泪水便会潸然而下。而母亲则总是在一边显得坐立不安。
  • The Glimpses of the Moon

    The Glimpses of the Mo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仙剑末世录

    仙剑末世录

    世界线真的存在吗?师傅慕容紫英拜托自己的到底是什么事?锁妖塔里面姜清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庸庸碌碌的平凡人雲杨意外穿越古代,拜的剑仙为师,随后在师门长辈划破时空的力量帮助下回到了现代。然而他发现一切都变了!而且自己还部分失忆!…………如此到了7012年,自己那过度活泼的小徒弟居然偷跑下山去看E叉蛋,这叫我如何能忍,只能下山了!女主初定:允贤晶+卡皇+一位原创
  • 怀远人

    怀远人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总裁的呆萌小妻

    总裁的呆萌小妻

    他是白易寒,白氏集团杀伐决断的总裁。而她,是被白易寒捡回来的养女,乔唯一。五年后,她出落的亭亭玉立,娇柔可爱,唯独害怕自己的大哥白易寒。大哥冷若冰霜,唯独对乔唯一展露笑颜。来自旁人的指指点点,乔唯一不敢有半步的逾越,白易寒却强行将她就在身边——“不准离开我!”“白易寒,你到底要困我多久?”“永远!”而谁又知道,永远,到底有多远?
  • 征服冷情夫君

    征服冷情夫君

    什么?嫁人当天,她就因醉酒而没有等到夫君回来?好吧,这样也就算了…可她第二天醒来,刚刚瞧清楚夫君那美若天人的模样,夫君就将一封休书送到了她的手中!一年之约?一年期满她便可自动离府?一年之内他不会碰她?拜托!她是来嫁人的,不是来当个陶瓷娃娃给人摆着看的!好吧,既然夫君硬要如此,那她这个小娘子又怎可不从?这封休书她就先收着了!但是总有一天,她定会让夫君亲自将这封休书收回去当柴烧了!《征服冷情夫君》第一部,且看绝妙娘子与冷情夫君上演一场动情的追夫戏码!——————————————————————————三年前,她用自己的真情感动了夫君,将那一纸休书化为乌有。与自己冷心冷情的夫君共谱了一曲“白首不相离”。三年后,却因为一个女子的嫉恨将她带离了夫君的身边,来到一个陌生的山寨。山寨?!是的,山寨!山贼的老窝!她凭着自己的医术在那山寨里活了下来。可她不仅仅要活着,她还要想尽办法逃出去,逃回自己的夫君身边!只是,她明明将自己伪装成了一个姿色平庸的女人,为何那帅到冒泡的冷酷山贼头子还会对她如此青睐?还有那个死了亲娘的俊美小正太,为何会对她百依百顺,言听计从?《征服冷情夫君》第二部,且看她如何运用自己的智慧从山贼老窝出逃成功!—————————————————————————一个场突如其来的劫难,让她忘了自己,忘了过去,而她的记忆则变成了无法拼接的碎片。这个叫夜倾岚的男子是谁?为何对她如此温柔?这个叫夙倾阳的男子是谁?为何看她的眼神这般怪异?而这个如天人般美丽,又如斯温雅清贵的男子又是谁?“我叫云玺,敢问姑娘芳名?”“我,我叫夜琉璃。”月色撩人的夜,他总会独自吹奏一曲很动听,却又很孤寂的萧曲。“你的曲子吹奏得很好。”她赞赏。他淡笑,眼中却有些她读不懂的情绪:“再好的曲音,若没有知音人赏识,也只是枉然。”“这曲子,可有名字?”她问。“这曲子,叫‘白首不相离’。是由内子作曲的一首琴箫合奏。”他答。“噢?公子已经娶亲?”“在下已娶亲四年,膝下还有一儿一女。”“公子真幸福。嫁给公子的那位姑娘一定也是个妙人儿。”她浅笑。他认真地看着她,眼睛温柔得能滴出水来:“内子,是个很美丽很聪慧的女子。我曾对她许过承诺‘陪她,爱她,疼她。这一世,不离不弃,相守到白头’……”披荆斩棘,只为与你永相随。
  • 乱门引之美人夜妆

    乱门引之美人夜妆

    不谈过往,不念平生,惶惑之行,余谁命魂,十年之局,尽散前文,无妄未知,尔等默认,故人已分,往事已沉,怨生念狠,岂能不真,繁华声声,生死枯等,折煞世人,遁入空门,人情速冷,人世易分,落地生根,羡煞谁人,纠缠脱身,空留你恨,蹉跎年轮,空抱痴嗔,付尽一生,毁念旧人,劝诫不闻,意绝心横,而今世事,不过大梦,今日谁人,踏入绝程,归期难等,生死莫问。
  • 尘封的夏

    尘封的夏

    她,一个内心极其孤独,外表的淡然,然而这样的性子促成了她注定的只会一辈子活在失去当中。他,阴晴不定的性格,做事从不带有一丝的犹豫,可当他在不断的接触她的时刻,从来只会不断的压制自己对她的情感,除去外因,剩下的是不确定。两个人都将对彼此的心压制着,直到最后,除去的一抔黄土,就只剩下的是那心中永被埋没的情感,就像夏天一样,来了去,去了来,可永远不是当年的那个夏天。
  • The Prisoner of Zenda

    The Prisoner of Zenda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为什么是中国

    为什么是中国

    今日中国学人的历史责任就是为中华复兴提供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我们可以看到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集体陷入欧洲中心论的语境之中不能自拔。所以我们有必须重新审视一下世界史。 近五百年来兴起的资本主义其实是一场运动。只不过是这场运动伴随着工业革命和科学的特异性进步,使得金融资本膨胀成席卷世界的力量,差一点殖民和统治全球。 中国也受到严重伤害。值得庆幸的是来自外部的伤害使得中国社会内部产生了巨大的反弹力量,这力量逆转了中国社会下坠的轨迹,让中国重新回到复兴的轨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