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漱溟曾多次申明:自己不是学问中人,而是问题中人;自己在各方面的知识是被问题逼出来的。梁漱溟自小就爱思考,一思考就发现许许多多的问题,可他又是一个处世极其认真的人,凡是在其心目中成为问题的,他都不会忽略过去,总是极力找寻问题的答案。为了找到令自己满意的问题的答案,梁漱溟就大量地阅读各方面的书刊,参考别人的意见,就这样磨出了自己的才气。
其三是不停地博采众家之长、补己之短。
据梁漱溟自己说,他中学时每天必读的报刊有好几种,其中既有中国人主办的,也有外国人主办的;既有拥护改良的文字,也有鼓吹革命的篇章;读书时,无论是佛家的经书还是儒家的典籍,也无论是经济类的读本还是政治类的著述,只要认为和自己所思考的人生、社会诸多问题相关,他都尽可能地去研读,并在研读中进行比较、借鉴,然后,再得出自己关于人生、社会问题的结论。于是,他的著作相继问世,他的文化大师的地位,也因此而确立。
梁漱溟作为一个有才气的大儒,他成长过程应该给我们很多启示:勤奋能为普通人叩开智慧的大门;“笨鸟先飞早入林”,“曲不离口”能为任何人添加更多的才气。我们要想有才气,就必须像他们那样,一丝不苟,刻苦训练。正如华罗庚先生说的那样:“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5.大胆迈出你的第一步
戴尔·卡耐基说:“只要你向前走,不必怕什么,你就能发现自己,成功一定是你的!”任何情况下,只有具备了积极进取的心态,才能让一个人行动起来。而一旦当我们迈出了第一步,接下去的路也就好走多了,才会最终创造出好的成绩并获得成就感。
不肯付出行动的人,做什么事都比较懈怠,常常为自己的懒惰找这样那样的借口;或始终处于观望的状态,缺乏主动性和行动力。
从前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是穷和尚,另一个是富和尚。
有一天,穷和尚对富和尚说:“我想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
富和尚说:“你凭借什么去呢?”
穷和尚说:“我有一个水瓶、一个饭钵足够了。”
富和尚说:“我多年来就想租条船沿着长江而下,直到现在我还没做到呢,你凭什么去呢?”
到了第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归来,把去过南海的事告诉了富和尚,富和尚深感惭愧。
说一尺不如行一寸,积极进取并取得成功的人都是以行动作为最主要的支点。他们都勇于迈出自己人生的第一步,将计划付诸于行动,让行动去化解困难与恐惧,并始终维持积极的心态,从而实现自己的梦想;而那些将梦想始终寄于等待中的人,是注定要失望的。
有一位名叫婷婷的女孩,在她念中学的时候起,成为一名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就一直是她的梦想。身边的朋友也评价说婷婷具有这方面的才干,善于与人沟通,外在形象也不错。于是,婷婷常说:“只要有人愿给我一次上电视的机会,我相信我一定能成功。”
婷婷的父亲是上海有名的整形外科医生,母亲在国内一家著名大学担任教授。按理说,优越的家庭条件,加上她较好的自身条件,应该说她完全有机会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是,婷婷为了自己的理想什么也没有做,她一直等待着奇迹的出现,等待着一下子就当上电视节目主持人。当然,奇迹也始终没有在她身上出现。
而另一个名叫江月的女孩却实现了婷婷的理想——成了一位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江月并没有婷婷那样有优越的经济条件,她白天要去打工,晚上要上夜校学习舞台艺术。江月是个很努力的女孩子,她没有像婷婷那样坐等机会出现,而是于毕业之后就开始努力谋职,跑遍了上海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虽然每一个地方的经理对她的答复都差不多:“不是已经有几年经验的人,我们不会雇用的。”但她丝毫没有退缩,而是自己走出去寻找机会,她还每天都仔细阅读广播电视方面的信息。有一次,她看到了江西一家很小的电视台的一则招聘天气预报节目女主持人的广告。于是,她抓住了这个工作机会,动身到了江西。工作2年后积累了一定经验的她,又在上海的一家电视台找到了一份主持人的工作。就这样,几年后,凭借出色的工作业绩,婷婷成为了一名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
江月与婷婷的成败差异,就在于她们心态上的不同。婷婷对自己的梦想充满了幻想,每天都坐等机会出现,期望时来运转,时光就这样一点一点流逝了;而江月则有着一颗不断进取的心,为了理想果断采取行动,懂得在实践中充实自己,最后终于如愿以偿。
在我们的生活中,每个人都曾为自己树立过人生目标,并制定了各个时期的目标。可是,
很多人都是一时心血来潮或者得过且过,或者常常犹豫不决、瞻前顾后,生怕做不好,又担心自己受损失,最终还是一事无成。其实,越是存在这样的心理,往往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要知道,奇迹永远不会在等待中出现,苦思冥想、精心谋划都不能代替获得成功的实践,大胆地迈出第一步是取得成功的至关重要的法则。
6.成功是和自己较量的结果
一个人最大的敌人不是别人,而是他自己。每一个具备积极心态的人都懂得只有勇敢地面对生命中的每一次挑战才能不断取得成功的道理。
有两个人结伴穿越沙漠,走至半途,水喝完了,其中一人因中暑而不能行动。同伴把一支枪递给中暑者,再三吩咐:“枪里有五颗子弹,我走后,每隔两小时,你就对空中放一枪。枪声会指引我前来与你会合。”说完,同伴满怀信心地找水去了。躺在沙漠中的中暑者却满腹狐疑:同伴能找到水吗?能听到枪声吗?会不会丢下自己这个“包袱”独自离去?
夜幕降临的时候,枪里只剩下一颗子弹,而同伴还没有回来。中暑者确信同伴早已离去,自己只能等待死亡。想象中,沙漠里的秃鹰飞来,狠狠地啄下了他的眼睛,啄食他的身体……终于,中暑者彻底崩溃了,把最后一颗子弹送进了自己的太阳穴。枪声响过不久,同伴提着满壶清水,领着一队骆驼商旅赶来,找到了中暑者尚为温热的身体……
很多时候,打败自己的不是外部环境,而是自己。
有一个音乐系的学生,向一个极其有名的钢琴大师学习钢琴。授课的第一天,钢琴大师给了他一份乐谱,“试试看吧!”
乐谱的难度非常高,学生弹得生涩僵滞、错误百出。
“还不成熟,回去好好练习!”钢琴大师在下课时,如此叮嘱学生。
学生刻苦练习了一个星期。第二周上课时,他正准备让钢琴大师验收,没想到钢琴大师又给他一份难度更高的乐谱,“试试看吧!”却只字未提上周的练习。
于是,学生再次挣扎于更高难度的技巧挑战。然而,第三周,更难的乐谱又出现了。这样的情形一直持续着:学生每一周都在课堂上被一份新的乐谱所困忧,然后把它带回去练习;接着再回到课堂上,重新面临两倍难度的乐谱。即使这样,学生却仍然追不上进度,一点也没有因为上周练习而有驾轻就熟的感觉,学生感到越来越不安、沮丧和气馁。终于,学生再也忍不住了。当大师走进教室的时候,他提出了这三个月来不断折磨自己的质疑。
钢琴大师并没有开口,只是抽出第一次交给学生的那份乐谱递了过去,“弹奏吧!”他以坚定的目光望着学生。
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连学生自己都惊讶万分,他居然可以将这首曲子弹奏得如此美妙,如此精湛!钢琴大师又让学生试了试第二堂课布置的练习,学生依然呈现出超高水准的表现……演奏结束后,学生怔怔地望着钢琴大师,说不出话来。
“如果,我任由你表现最擅长的部分,可能你还在练习最早的那份乐谱,就不会有现在进步的程度、超水平的发挥……”钢琴大师缓缓地说。
一个人潜能的发挥,往往是在自己和自己的经常较量中得以实现的。如果不求上进地只是喜欢做一些简易的、不必费心思花力气的事情,或仅满足于一点既得的成绩,那么,能力与水平便会只停留在一个层面上,永远得不到长远地发展。
只有那些正视挑战、敢于挑战的人,才能突破现状不断地向前迈进。原TCL集团副总裁吴士宏就像高尔基笔下那只在暴风雨前逆风飞扬的海燕,无畏、无惧地展示着生命的价值。她的人生就是一个与自己不断赛跑、不断超越自己的奋斗历程。
年幼的吴士宏脑子聪明,胆子大,爱运动。不幸的是,一场大病从天而降,剥夺了她原本计划好的一切。整整4年,三次报病危,她始终躺在病床上受着病痛与孤寂的折磨。这场使她身心倍受折磨的“病”,让她恍如隔世。4年后,她终于从病中得到了解放。她觉得:自己的生命只能重新开始。从那时开始,吴士宏萌发了自己的野心:要做一个成大事的人。
考大学还有机会,但不属于她,她没有钱、没时间。4年时间用在生病上,就算考上大学,没有工资还得自负生活费,太离谱了。她决定选择一条“捷径”——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来彻底改变自己的生活。对吴士宏来说,自学并不是最高效的方式,是因为别无选择。她有一个目标:把病中的耗费的4年挣回来。她选了科目最少的英文专业。书,可以借一部分,要买的只有许国璋4册;要省钱,可以听收音机。从此,她开始搏命,用自己的、不顾一切的努力去拼搏。吴士宏的英文都是从头学的,花一年半拿下了大专,吴士宏感觉最深的两个字“真苦”!她每天挤出10个小时的时间用在学习上,自考文凭考下来了,她最得意的是“赚”回了点时间。
学业完成后的她获得了一个意外的机缘到了IBM。一开始,她做的是“行政专员”,与打杂无异,什么都干。身处一群无比优越的真正白领阶层中,吴士宏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常常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没有价值。
吴士宏是一个善于“成长”的人。她在不断地学习、实践、超越,再学习、再实践、再超越。刚进IBM时,吴士宏几乎不会什么,连打字都是从头学起,她拼命努力学习一切相关的东西。她开始做销售的时候,感觉到专业知识是第一大障碍,“培训毕业只是个模子,要把客户的具体要求套进去再做出方案来,没那么容易!”在这过程中,她给自己定下了要“领先半步”的目标。“不把自己累到极点就觉得不够努力对不住自己”。她在办公室里晕倒过,吐过血,犯过心绞痛。她还专门在抽屉里备着闹钟,一个星期总有几次熬到凌晨两三点。就这样,在付出了辛苦和心血之后,她终于发展了第一个大客户中远:中远的运输公司业务是IBM主机,外轮代理全部是IBM小型机系列。
1994年,吴士宏去了IBM华南公司。她在那里带起了一支队伍,一起成长,一起做出了辉煌的业绩。吴士宏又一次经历了蜕变升华:“我学会了做经理,克服了偏执,懂得了大度,能凝聚起不同文化背景的各类优秀人才,真正懂得了什么是经理人;完成了从用‘命’做事到学会思考;从不知前途的迷惘到有理想的升华。我的下一个目标,不是超越别人,我想超越自我。”
吴士宏的成功史,是一部坚强女人不畏困难的奋斗史。她没有被疾病吓倒,没有被学习中的困难所累倒。她用自信和坚毅与自己赛跑,从中领悟超越自我的含义。
超越自己比超越别人更困难。人都有盲点,尤其是看不清自己的缺点,因此,与自己赛跑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而积极的心态正是进行自我挑战的力量支持。
积极地进行自我挑战,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成功。只有懂得不断超越自己的人,才能引领自己的人生走向另一个高度。
7.腹有诗书气自华
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充满着金钱和欲望的时代,已经没有几个人能静下心来读书了。闲暇时间不是看电视就是逛商场、上美容院、上健身馆、打扑克、搓麻将、闲聊……可一个人如果不读书,没有知识就会变得无知、粗俗,就会被时代抛弃。相反,爱读书的人懂得人生有风有雨,书是能遮风挡雨的伞;人生有险滩有暗礁,书便是明亮的灯塔;人生有山穷水尽时,书中有柳暗花明处;人生会失去很好的朋友和恋人,书却永远忠诚如一!
张小婷是个漂亮女孩,浑身散发着青春的朝气,美丽的眼睛和娟秀的面孔充满了灵气。小婷也是个爱美的女孩,不过她和街头时尚女孩的爱美却不一样。
那些紧随潮流的时尚元素在她的身上很少出现,那些奇怪的装扮和惹眼的彩妆也很少出现在她的身上。她一向不挂金,不戴银,素面朝天,却总是给人一种心清气爽的感觉。
小婷的穿着一向是简约大方,既不追逐新潮,也不让人觉得落伍。有人评价说她整个人的形象似乎像一篇清丽的散文,一本黑白之间透露着色彩的书。
对,小婷就像一本外表简单朴素却蕴涵深刻的书,大家对她的印象总是很难离开书。
小婷从小就是个爱书如命的女孩。从刚刚能独立地阅读童话开始,她就深深地陷入了这个用文字和图画构建出一幅幅美妙的风景和充满了神奇的世界中。从童话到小说,当小婷涉猎到更多的书籍时,她便视读书为人生的最大快乐了。
从儿童时代到大学,小婷不管功课多么繁忙,她总会抽空看一会喜欢的书。在学习的间隙,其他的同学或是游戏,或是调皮,或是休息的时候,她总是沉浸在文字编织的故事之中,用眼睛作桨划开波浪,去寻找遥远的精神彼岸。
小婷最喜欢去的地方也是书店或图书馆。当别的女孩子正津津乐道时尚流行,研究化妆打扮时,小婷已经坐在图书馆的某个角落,陶醉在书的世界里了。
偌大的阅览室内,安安静静。偶尔传来悉琐的书页翻动的声音,或读者轻轻的脚步声,反而更给这种宁静平添了一种情趣。
在书中,她还能听到了属于自然的一切声音:风声、雨声、浪涛声,犬吠、鸡鸣、蟋蟀叫。每当听到它们的时候,小婷都觉得这是心情最宁静的时候,耐得住寂寞,没有争逐的安闲,没有贪欲的怡然。
在小婷眼里,这是一种无比的享受。在文字的海洋中洗涤自己,充实自己,忧伤自己,快乐自己,仿佛整个世界都是自己的;没有嘈杂,没有纷争,没有虚伪,没有疲惫,只有愉悦与惬意。
爱读书的人,总是喜欢写点东西。小婷也不例外,日记就是她真实心灵的坦白,是每日里最愿完成的功课。日记里盛满她的心情,是心灵憩息的小阁楼。所有的甜酸苦辣、喜怒哀乐都能在这里得到合理又合情的宣泄,最终使她归于平静、坦然。
爱读书的人,心也会有许多美丽的梦想。小婷在丰富多彩的书籍中了解到了世界的广阔,人生的奥秘——任何人都应该有所追求。即使平凡如小草,也能创造属于小草的美丽、浓绿和摇曳的身姿。
美妙的书籍把小婷引向有花鸟树木、蓝天白云、繁星明月的地方,那永不失去的梦想更是她生活中的一首诗、一幅画、一段遐想、一片心境、一点安慰、一些希望。
人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小婷阅书千万卷,日记也记了好几十大本。每当有所意会和感悟,她就随意写来,投寄出去,偶尔发表,便得到一份额外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