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1400000007

第7章 认知篇——人怎样感知外部世界和环境(3)

在爱情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个定律的影响。有些人总抱怨结婚后对方对自己不如先前那么好了。其实真正的原因是:在两个人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双方不经意的接触,一个眼神,一句叮咛,一个热吻……都会让人记忆深刻。可是结婚以后,即使还是同样的那些关怀,却也无论如何不如当初那么能调动彼此的激情了。这就是因为在过去的激情以及结婚这些大的“刺激”之后,细微的体贴和亲密就再也无法起到和过去同样的作用了。

■ 演员会逐渐向自己的角色转变——角色深化

有这样一个心理学实验。实验者让吸烟者和非吸烟者以猜谜的形式回答几个问题,问题一共有七个,包括“吸烟会使尼古丁进入肺部,因此……”,“肺部一旦吸入尼古丁会患上肺癌,因此……”等。

从问题的顺序来看,当然应该填写对吸烟采取否定态度的文字。当时,被测者被分为三组分别接受三种类型的实验,第一种是七个问题中有一个问题已知,自己补充六个问题,第二种是七个问题中有三个问题已知,自己补充四个问题,第三种是七个问题中有五个问题已知,自己填写两个。

当被测者回答完问题之后,组织者分析了他们对吸烟的态度。补充问题多的人,也就是对吸烟批判的问题自己思考和补充得比较多的人,对戒烟的重要性认识得更深刻。而补充问题少的吸烟者反而有被强迫的感觉,对禁烟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反感。

这个实验证明,自己思考得出的结论能够起到约束自己的作用,而从别人那里得来的结论,被强加于自己时,容易产生抵触情绪。

我们自己也可能体会出这样一个规律,就是我们把自己不理解的东西读出来,或者对别人讲一遍,自己也变得似乎更明白些了。比如有时我们把一篇本来不太理解的文章抄写一遍,就会觉得对它的理解增加了。

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叫“角色深化”。什么是角色深化呢?就像当演员根据剧本演绎出各种性格的人时那样,尽管一个角色是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的,但是在演绎过程中,那个角色会开始渗透进自我,渐渐地,本来的自我也开始向那个角色发生了转变,这就是角色深化。而心理学上的“角色深化定律”是指,我们在表达一个还未理解的东西时,会逐渐深入到这个理念里面去,以至加深对它的理解。

看来,对原本不一定赞成的观念,自己表达一遍,会使心理上更加靠近这个观念。这个定律有时被用来在工作中应付和自己意见不一样的人。

我们都知道,在工作中,内心对上司的意见不赞同的部下总是有的。如果上司让这样的部下向其他部门的人解释某个意见,这个部下即使很不情愿,也必须去做。这时他就需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可能要搜集一些数据,绘制出图表,建立简单清晰的主题脉络,还要准备应对其他人可能提出的质疑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部下可能会发现上司意见中有价值的部分,还可能会发现上司的想法比自己的成熟得多,从而转变观念,接受上司的意见。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对于不赞成自己意见的一方,有时与其用强有力的方式进行说服,还不如让对方作为自己意见的代言人,去向其他人说明更有效。而且,作为上司,如果自己工作做得太细,不给部下任何负担,使他们没有机会自己思考,就难以使部下与自己产生共鸣。

■ 和美女在一起光阴易逝的秘密——时间错觉

爱因斯坦晚年的时候,有次与一群青年学生讨论学术问题。学生们问他:“那么复杂的相对论,您能不能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它的含义呢?

爱因斯坦思忖一会儿,回答道:“如果你和一个美丽的姑娘坐上两个小时,你会觉得好像只坐了一分钟;但如果你坐在炽热的火炉旁,哪怕只坐上一分钟,也会感觉好像是坐了两小时。这就是相对论。”学生们仔细思考他的话,似有所悟。

我们不知道爱因斯坦的回答在多大程度上概括了相对论,但我们知道他的话概括了生活中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就是对时间的错觉。时间有一个客观的长度,可是在人的心里,它又有一个相对的长度,这个相对的长度往往和客观的长度有出入。这就是由人心理的主观性造成的。人的心理是复杂的,在不同的情绪和心态下,我们对时间的知觉会表现为过快或过慢,这种对时间的不正确的知觉叫做“时间错觉”。

和美丽的姑娘聊天,当然是甜蜜的体验,人人都希望它能长时间持续下去;相反,在炽热的火炉边烤着,分分秒秒都是煎熬,好像受刑,就希望它赶快结束。也许正是因为自己的主观愿望和实际情况的差别,使我们产生了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时间错觉。我们平时所说的“欢乐嫌时短”、“寂寞恨更长”、“光阴似箭”、“度日如年”,都是这种情况的表现。

那么什么时候人们感到时间快,什么时候又感到时间慢呢?一般来说,当我们做的事情内容丰富、能引起我们的兴趣、让我们愉快时,我们感到时间过得快;相反,则感到时间过得慢。这是因为前者的情况,你希望它慢,就觉得实际的快;后者的情况,你希望它快,就感到实际的慢。

二战快结束时,有个叫罗勃·摩尔的小伙子正在海军服役,他曾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时间错觉的感受。他回忆说:

“1945年3月,我在中南半岛附近6英尺海下的一艘潜水艇上。我们通过雷达发现了一支日本舰队——一艘驱逐护航舰、一艘油轮和一艘布雷舰——朝我们这边驶来。我们发射了五枚鱼雷,都没有击中它们。突然那艘布雷舰直朝我们开来。3分钟后,天崩地裂,6枚深水炸弹在四周炸开,把我们直压海底。深水炸弹不停地投下,整整15个小时,我吓得几乎无法呼吸,不停地对自己说‘这下可死定了!’那艘布雷舰用光了所有的炸弹后才离开。这15个小时,在我的感觉里好像有1500万年。”

瞧,恐怖的经验制造了多么大的时间错觉!

时间知觉还有一个特点是,在一个时间周期内,人们往往感觉前慢后快。比如,一个星期里,前几天相对于后几天感觉过得慢,而过了星期三,一晃便到了星期天。一段假期,前半段时间相对后半段显得慢,当过了一半时间以后,便觉得越来越快。所以有人说:“年怕中秋日怕午,星期就怕礼拜三。”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在一段时间的前期,你觉得后面的时间还很多,就不着急,所以会感到时间慢;越到后来,你越感到时间所剩不多,就越感到着急,也就觉得时间过得快。

这个规律也体现在人的一生中,人在童年时代容易感到时间过得慢,就像歌里唱的:“那时候天总是很蓝,日子总过的太慢”,因为你觉得以后的时间还有的是。等到老了,尤其过了三十岁以后,就开始感到时间不那么多了,于是便开始着急,也就觉得时间过得快了。

歌里还唱:“总以为毕业遥遥无期,转眼就各奔东西”,是说在刚进大学的时候觉得时间还很多,可是快到毕业的时候,会觉得转眼就是。

总之,这个定律给我们的一个启示是:时间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充裕。在任何时候,珍惜时间都是必要的。

■ 如何战胜“生命苦短”的感觉?——陌生时长定律

我们大概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吧:到一个新地方、新街道,找一个目标,会觉得很远,花费的时间很长;可是在回来的路上,我们却觉得比去的路程要近,走的时间似乎也短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种现象,我们把它叫做“陌生时长定律”。它的内涵是:人在陌生、新奇的地方,会产生时间长、时光慢的错觉。

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心理学家认为有两个原因。

一是人们在去陌生地方的时候,为了应付可能出现的陌生事物或产生的新的困难,注意力会高度集中,因此能留意到许多信息,印象也比较深刻。这样使人感觉好像经历了很多事,因此有时间长的错觉。而在回去的路上,因为这个路已经走过了、熟悉了,不用再提高注意力了,精神就放松下来,不再去留意很多事物,于是就感到经历简单,时间短。

第二个原因是,去的路上,你始终不知道目的地还有多远,即使不走弯路,因为它对你是未知的,就你也会觉得远;而回来的时候,目的地是已知的,是可见的,不给人渺茫的感觉,让人觉得比较容易到达,因此显得近。

人到外地出差也会有类似的感觉,出差才几天,感觉上似乎已出来了几个月。

从人的一生来讲,也符合陌生时长定律。同样活80岁,如果在与世隔绝的山村,每日生活单调、信息量小,80年的时光会给人一种匆匆而过的感觉。而对于四海为家、四处游动的人来说,要经历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情和风俗,80年的光阴会显得格外绚丽,丰富多彩,也就觉得生命挺长的。

这个定律告诉我们,为了战胜“生命苦短”的感觉,最好的办法就是让自己的生命丰富起来,因为丰富的生命会显得长一些。怎样才能显得丰富呢,那就要尽量多接触新的事物。新的事物,就像陌生的旅程,会让人感到时间很长。而旧的事物就像熟悉的回程,当然给人短和快的感觉了。

你看有的人,有一定经济条件后,便去发展许多的业余爱好,从来没有感觉无聊的时候。他们或旅游,或摄影,或听音乐,或学习新知识,或探险,总觉得时间不够用。这样的人到了晚年回首一生时,会觉得生命过得很“值”,因为他们没有浪费一分一秒,而是把生命过到最丰富的程度。但有的人,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一样”,会觉得一生如白驹过隙,太短暂了。

想一想,我们更愿意选择哪一种生活呢?

■ 工作时开头和结尾效率高——两头快中间慢定律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就是做一项工作时,往往刚开始和即将完成时的速度比较快,不感到疲劳,而在中间的一段时间里,操作速度较慢,人会感到疲劳。这是什么原因呢?

工程心理学家经过深入研究,揭示了其背后的生理和心理原因。他们把工作进程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①达到最高产量前的产量递增阶段;②产生疲劳时出现的工作减量阶段;③预知工作行将结束时的完工突击阶段。我们以上午9点至下午5点的工作进程为例,来说明这个理论。

在开工阶段,职员经过一晚上的休息后来到单位,精力充沛,精神饱满。所谓“一日之计在于晨”,这时候,他们的感知、思维和操作能力处于较高的水平,因此在经过较短时间的工作环境适应(一般为10分钟左右,包括对工作场所、工作对象的适应,人与人之间的适应等)以后,操作速度和效率稳步上升,达到全天的最高水平,并持续到上午12点左右。

除了生理的原因,据心理学家分析,这一阶段工作效率高的另一可能原因是:职员们主观上意识到,反正这么多任务,与其到下班时赶着完成,不如趁现在精力充沛时多干些。也就是一上来就干劲十足。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工作量的递增,职员的操作便进入了工作进程的第二阶段。这时人们逐渐地感到了疲劳,意志力逐渐减弱,工作能力也随之开始从最高点逐渐下降,操作速度开始变慢。这样,注意力分散的次数就增多了,差错也容易出现,操作不得不时常中途停止,于是导致了时间的浪费、工作效率的下降。

这一阶段中虽有一段吃中饭的时间,似乎可以起到减轻疲劳感的作用,但实际上没什么效果。因为吃饭时间太短,并且吃饭时大量的血液参与到消化的过程中,使肌肉和大脑的供血相应减少,反而使体力和脑力活动水平下降。所以这一阶段可完成的工作量减少,时间从上午12点一直持续到下午3点。

在下午3点以后,职员的操作进入了工作过程的最后阶段,工作效率开始回升,并持续到4点钟的下班时间。这是因为出现了短时间的掩盖疲劳效应,也就是人们意识到快到下班时间了,自己将很快从疲劳和束缚中得到解脱,同时在下班回家的鼓舞下,心情也逐渐兴奋起来。这种兴奋掩盖和抑制了工作上的疲劳,使得工作效率出现一天中的第二次上升。

这一阶段效率高的另一原因是,为了赶着完成当天的任务。这是完成任务的最后阶段,如果完不成,就要推到明天了。处于这最后阶段的职员就好像筋疲力尽的长跑运动员,因为看到终点就在眼前,一定会拼尽全力完成最后的冲刺,于是加快速度,拿出了所有的力气。

这个定律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其实中国的古语“一张一弛,文武之道”是很有道理的。谁也不能持续保持高昂的状态,会休息才会工作,会松弛才会紧张。当生理上精力充沛、头脑活跃的时候,就要抓紧时机赶紧工作。当感到疲劳、思维迟缓时,就可以顺势休息,而休息要尽量充分一些,才最有利于体力和脑力的恢复,才有利于以最高的效率投入下一个阶段。其实中午的休息是很有用的,石油大王洛克菲勒就有每天午睡的习惯,现在许多公司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把中午休息时间定的稍微长一点,以使员工得到更充分的休息。

■ 医生和地产商讲的故事不一样——注意的选择性

一位医生、一位房地产商和一位艺术家是好朋友,他们一同去三人共同的朋友一位医生家吃晚饭。路上他们经过了一条繁华的街道。到了医生家以后,医生的小女儿请艺术家给她讲个故事。

“今天,我沿着街道走,”艺术家说,“看见在天空的映衬下,城市像一个巨大的穹隆,暗暗的金红色在落日的余晖中泛着微光,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接下来小姑娘又让房地产商给她讲个故事。房产商讲道:“我在街上看见两个男孩子在讨论怎样挣钱,一个男孩说他想摆一个冰淇淋小摊,并把地址选在两条街道的交会处,紧挨地铁的入口处,因为在那里,两条街上的人和去乘坐地铁的人都可以看见他。我发现这个男孩具有成为杰出商人的素质,因为他认识到了经营位置的价值。”

接下来,小女孩又让医生给她讲,医生的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橱窗从上到下都摆满了盛放各种药品的瓶子,这些药品用于治疗各类消化不良,一些人正在挑选。可是我明白他们所要的也许不是什么药品,而是新鲜的空气与充足的睡眠。但是我却不能告诉他们。”

……

这是一个带有心理学意义的儿童故事。这三个人走的是同一条街道,看到的是同样的事物,可是,他们眼中的街道却如此不同。

这涉及到心理学中关于注意的特征。

人们的生活环境,每时每刻都处在变化之中。只要你走出家门,就会在各处碰到或接触到种种事物,比如大街上的商店悬挂着彩色广告,晚上闪烁的霓虹灯吸引着人们去选购商品;街道上有一些交通标志,比如“慢”,“××街”,“停车场”,还有红绿灯讯号,而行人必须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当你走到公共场所时,会看到“严禁攀折花木”的标语;在汽车站、火车站、轮船码头时,你会听到广播告诉旅客们开车时间,等等。

一瞬间,外界会有无数的信息刺激着我们每个人,但并不是所有的刺激都能被我们注意到。其中的绝大多数都被忽略掉了,只有一小部分被我们选择并加以注意。

同类推荐
  • 身份心理学

    身份心理学

    以心理学、营销学的观点解析身份和影响力的内在逻辑。吸引高层次人群的人际关系法则。越是好的越多人抢,越多人抢就越是好的,你明白这种不成逻辑的逻辑背后的心理秘密吗?场面大了,会吓跑人群中的绝大部分;场面小了,有实力的人又看不上。你明白这个“面子”问题背后的心理秘密吗?形象代表人的本质,影响力就是一种生产力,你了解这种名与实之间互相转化背后的心理秘密吗?外表漂亮者比不漂亮者更为成功,你知道这种视觉效应背后的心理秘密吗?
  • 再忙也要看的77条心理定律

    再忙也要看的77条心理定律

    人们总是说这个世界是纷繁复杂的,但是心理学家却说这个社会是有规律可循的;人们总是说人心叵测,但是心理学家用事实证明人心是可以揣摩的。心理学家经过深入的研究,总结出许许多多适应于生活、工作、交往的心理学法则。以往人们只是局限于心理定律本身所适应的社会领域,但事实上,这些定律对人生也有“导航灯”的作用。因为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设立目标、与人交往、领导组织都可以应用这些原理和定律。本书详尽分析了每个心理定律,既有对这些定律的详尽介绍,同时也举出了生动详实的例子加以说明,使这些定律更实用,更具指导意义。
  • 过度紧张

    过度紧张

    紧张、焦虑,这成为对当今中国人心理状态最贴切的描述。其实,中国人一直过度紧张,供奉中庸与和谐的中国人一直没能学会淡定平和《过度紧张》作者臧一民从国民性出发。从历史典籍和当今社会现状中寻找分析的素材,深挖中国人过度紧张的心理渊源,总结七种造成中国人过度紧张的心理基础。
  • 心理学与谈判力

    心理学与谈判力

    本书全面介绍了谈判中的心理技巧,包括:如何通过耐心倾听来把握对方的真实想法和需求;如何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建立信任感;如何解读对方的肢体语言,了解其真实意图;如何营造强大的气场,在谈判中占据心理优势;如何抓住对方的弱点,突破其心理防线;如何化解剑拔弩张的敌对情绪,打破谈判僵局;如何迷惑与诱导对方,达到自己的谈判目标。读完这本书,相信谈判桌上的心理专家、现实中的谈判高手就是你!
  • 过目不忘的记忆法

    过目不忘的记忆法

    《过目不忘的记忆法》通过讲解和生动的举例,对记忆的原理进行了详细解读,使读者可以快速了解记忆的种类,判断出自己的记忆类型、记忆等级,本书中,作者抛开繁杂深奥的理论,利用生活小故事层层激活你的大脑,带你突破记忆力极限,检测记忆训练效果,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
热门推荐
  • 娇妻萌宝超大牌

    娇妻萌宝超大牌

    (包月免费)他是神秘莫测的冷酷总裁,没有女人能近他的身,她设计为他生下了一个天才小男娃。媒体曝光他不可能有后嗣,她抱着儿子在镜头前,俏皮地说道,“没那回事,这不就是阎总的亲生儿子!”他再不许她离开半步,恶狠狠地宠她,逼婚,一生将母子二人捧在心尖上,用命呵护。力荐我的其它作品《重生娇妻逆袭了》《彪悍俏媳山里汉》《杀手弃妃毒逆天》。
  • 指尖花凉忆成殇

    指尖花凉忆成殇

    学霸少女VS纯真少年;青涩初恋VS曲折命运!性格内向坚忍的少女苏瑾生活在偏僻闭塞的槐树街,一家小小的米粉店,维持着全家的生计。书店老板的儿子顾铮的出现,让苏瑾静默、坚硬的外壳出现裂缝。这个少年明媚、单纯,带着孩子气的天真,苏瑾一边冷冷地拒绝他,一边为他的付出悸动不已。当苏瑾在苦难的年少时光里拼命挣扎时,顾铮在一旁用还未成熟的臂膀为她撑开梦想的天空。然而现实与命运的无常,让心心相印的两人一次次地错过。多年后,苏瑾终于鼓起所有勇气,朝着顾铮所在的方向迈进,而梦中的少年是否仍守在原地?
  • 玉缘诀

    玉缘诀

    玉殷是南辰唯一的公主,从小就是被众人捧在手心里长大的。机缘巧合,她遇到了高奕,从此,她的生命里闯进了一个愿意守护她一生的人。玉殷迫于公主的身份,不得不为了百姓,前去北周联姻。在命运的转角,她遇到了白辰,这个千般万般对她好的人,她是动过心,可这怎抵得过她与高奕十二年的情意。遥递书信,情意绵绵,她与高奕的爱从未断过,他为她除去障碍,为她稳固地位,只求她在异国他乡能够安心度日,虽隔千山万水,他却依旧守护着她。而白辰忍受伤痛不曾怕过,丢了皇位不曾怕过,甚至打入天牢,命悬一线也未曾怕过,他怕的,不过是到头,来她依旧不爱他。
  • 离宴

    离宴

    一场疾病,带走了夏念慈最亲近的一个人,而就在此前一个月,另一个人也离她而出,此时她才发现自己的身世似乎并非表象那么简单,更甚者她发现自己怀孕了,接踵而来的不幸迫使她远走赫尔辛基,在这个陌生的城市里,她遇到了夏念生,一个与自己的名字只差一个字的男人,夏念生会是夏念慈的那个他吗……
  • 倾世王妃之王爷你走开

    倾世王妃之王爷你走开

    “女人,你不要挑战我的底线”“我就挑战,你想怎样,打我吗,你来啊,你来啊!”“你知道我舍不得我打。”“对呀对呀,我就知道你舍不得打!你就说你想咋滴吧!”
  • 倒掉鞋里的沙:小毛病大问题

    倒掉鞋里的沙:小毛病大问题

    在漫漫人生旅途,人们朝着成功和幸福的目标前进。每个人心中都有不落的太阳,我们会抬头看天,也会低头走路,难免会碰到障碍,难免会徘徊不前,速度缓慢,有时还会陷入误区。
  • 鲁大其人其事

    鲁大其人其事

    鲁大是麟州永固乡鲁家村人,大名叫鲁大福。因为他是家里的长子,人们从小就鲁大鲁大地叫,时间长了,倒把他的大名忘记了。鲁大是50年出生的,今年57岁,他和陕北所有的农民兄弟一样,挨过饿,受过冻,吃过不少苦。鲁大命运的转变是从97年开始的,那年他47岁。鲁家村有九座山疙瘩,下面压着厚厚的优质煤。国家大力开发麟州煤田的时候,在当地引起了极大的震动。有几个农民朋友找鲁大商量说:“你是鲁家村的村长,鲁家村地下都是煤,咱们穷一辈子了,狗日的也开个煤矿,挖煤卖卖。”鲁大说:“好,咱他娘的就开个煤矿,国家办国家的咱办咱的。”
  • 末世重生之活着

    末世重生之活着

    重生而来是重走旧路,还是踏上新的征途。她救下昔日闺蜜却冷眼看着相依为命的母亲命丧车下。活着,为什么要活着,活着才有希望。强者有强者的尊严,弱者有弱者的手段。既然你不想活,那么我就会连你那份一起好好活下去!
  • 让孩子养成正确习惯的108个好故事

    让孩子养成正确习惯的108个好故事

    好故事就像朝阳呵护花朵一样,伴随着孩子快乐成长。在孩子们的书包里,总是有着看不完的故事书;在孩子们的脑海里,总是美好而又纯真的,孩子又是充满希望和幻想的。一片片枫叶悄悄地张开。孩子稚嫩而好奇的眼睛,一个个好故事深深地印着孩子心灵成长的足迹。这些好故事就像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它不会因岁月的流逝而失去其夺目的光华,不会因年代的久远而黯淡了其迷人的风采。它们在岁月的长河中始终清晰地记录着孩子成长的心路历程。让孩子在读完故事后进行思考,从小让孩子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正确习惯,做到“学习与思考并行”。还等什么,让我们拉起手来,一起走进一个神奇的故事世界吧!
  • 戏曲与戏曲文学论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戏曲与戏曲文学论稿(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收入论文17篇,对戏曲与戏曲文学的性质和特征、戏曲塑造形象的方法、戏曲结构的美学特征、戏曲的抒情性、戏曲语言的特点等,进行了较系统的阐述。其中,《戏曲结构的美学特征》发表于1980年,首次提出戏曲的“点线结合的结构形式”。认为中国戏曲与中国的绘画、建筑一样,运用的都是同西方的焦点透视法完全不同的散点透视法,在情节布局上,“以一条主线作为整个剧情的中轴线,并且围绕这条中轴线安排容量不同的场子”,“形成纵向发展的点线分明的组合形式”。这与欧洲写实话剧的团块组合结构形式是大异其趣的。此文相继被收入《戏剧美学论文集》、《戏曲美学论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