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4500000012

第12章 当头棒喝——不立文字,教外别传(6)

青林禅师说:“太阳是不会隐藏而不让人看见的,因为既然是太阳,它必然是遍绝红尘。”

洞山禅师印可说:“你要多多保重,好自为之啊!”

于是洞山禅师就送青林禅师走出山门,分手时,洞山禅师忽然说:“你能不能用一句话,说出你此番远游的心情?”

青林禅师不假思索的说:“步步踏红尘,通身无影像。”

洞山禅师沉思了许久。青林禅师问:“老师!您为什么不说话啊?”

洞山禅师以问代回答:“我对你说了那么多的话,你为什么诬赖我不说话啊?”

青林禅师跪下说:“你说的弟子没有听到,你没有说的,弟子都听到了。”

洞山禅师扶起青林禅师说:“你去吧!你可以走到无说无示的地方去了。”

■感悟——

禅师们非常认真,他们不是说谎,明明别人说的话,他说没有听到,别人没有说,他说他听了,这是非常耐人寻味的禅境。实际上,听到无言无说的开示,那他已经学到深刻的禅理了。

无难传法

无难禅师在未入禅门前,是一个赌博、酗酒、不负责任的浪子,直至有一天受了愚堂禅师的感化才痛改前非,潜心习禅。

无难只有一位继承人,名叫正受。正受完成学业后,无难召他入见:“这里有一本书,代代相传,师师相授,至今已有七代了。我也依照我的领悟加了不少我的观点。现在我将它交给你,以示传承之意。”

“你最好还是自己保存着吧!”

正受从容地拒绝了,并且解释说:“我接受的是你不立文字的禅,我喜欢这样的本来面目。”

“既然如此,它已传了,但你不妨留着,作为承受此法的一种象征。拿去!”

正受接过书来,随即将它投入火炉中。

无难见状,不禁吼道:“你在干啥?”

“你在说啥?”正受回吼道。

无难吃惊地望着正受,突然心意平和了。

但顷刻间,那本传法书已烧成灰烬。

■感悟——

禅宗的传授一直是心心相通的,从来不立文字。也许无难是最后一次考验正受吧!或者是正受本来就超过了无难。反正,要书何用,它只能使人执著于字魔,烧了也罢。

就是这个

有个和尚问洞山说:“先师云岩是否曾说过‘就是这个?’”

洞山回答:“是。”

对方又问:“你知道他的意思吗?”

洞山回答:“当时我差点就弄错了他的意思呢!”

对方再问:“不知先师自己是否知道‘有这个’?”

洞山回答:“假如他不知道‘有’,他怎么这样说;假如他知道‘有’,他怎么肯这样说。”

■感悟——

所谓“这个”是指的真我,“有”是指实有。严格地说,真我和实有都不是能用语言表达的。因此一个人当他体悟到真我或实有时,他同时也体悟到这是不能用语言表达的,即使“这个”两字,也嫌多余。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洞山暗示给对方的是什么了,他让他自己去想,去自寻答案。

哪座山可以住

一天,洞山良价问道膺:“到什么地方去了?”

道膺答:“踏山去了。”

洞山良价问:“哪座山可以住?”

道膺反问:“哪座山不可以住?”

洞山良价说:“那么天下的山都被你占去了。”

道膺说:“不是的。”

洞山良价问:“那么你找到了进山的路?”

道膺答:“无路。”

洞山良价问:“如果无路,你怎么跟老僧见面?”

道膺答:“如果有路,就跟您隔座山了。”

洞山良价赞叹道:“道膺这个家伙,以后就是千人万人也挡不住他。”

■感悟——

无路是因为我们的心,根本不需要路;而有路,则是我们在寻找路的时候,也就是我们的心被“路”隔断了,挡住了,自然与人的距离就像是隔了一座山。

谁是我们的后人

天皇道悟禅师在径山禅师处参学五年后,到处云游,当他云游到石头希迁的道场时,请示说:“如果超脱定慧以外,请问你还能告诉别人什么吗?”

石头禅师回答:“我这里本来就没有束缚和压迫,谈超脱,请问要超脱什么呢?”

道悟禅师不满意这样的回答,说:“你说这样的话,教人如何了解呢?”

石头禅师反问说:“你是否懂得‘般若真空’呢?”

道悟禅师点点头说:“关于这一点,我早就有心得了。所谓真空不碍妙有,妙有不碍真空。”

石头禅师表示非常失望地说:“想不到你也是那边过来的人!”

道悟禅师赶快否认说:“我不是那边的人!因为有了‘那边’,就有‘这边’,你意思是我的来处还有踪迹吗?”

石头禅师肯定地说:“我早就知道你的来处了。”

道悟回答:“你没有证据怎么就诬赖我!”

石头禅师哈哈大笑,指着道悟说:“你的身体就是证据,那不是有来处吗?”

天皇道悟低下头,沉思许久,再问石头希迁禅师说:“你的话虽这样说,来处自他来,去处自他去。我现在只请你告诉我,我们究竟应该拿什么去启导后人呢?”

石头禅师大声喝道:“请问!谁是我们的后人呢?”

天皇道悟禅师于言下豁然大悟。

■感悟——

石头希迁禅师和天皇道禅师两个人所谈的这边那边,主要是指在生死轮回中流转之意。“我知道你从那边来的”,这是指仍在生死迷惘之中,天皇道悟经过深思,承认了自己还没有超脱,所以说:“来处自他来,去处自他去。”这就是生死由他的意思啊,但是天皇道悟又挂念后人,前前后后,生生死死,此则生死如何得了?难怪石头禅师要喝问:“谁是我们的后人?”

翠微和尚曾在恩师雪峰的禅院里任主持。有一天,正好是夏安居的终日,他对众僧说:“安居期九十天里,我都在给兄弟们说法。我很担心说得过多会蒙受我佛之罚,落得发眉脱落的下场。请你们帮我看一下我还有没有眉毛。”

同门的保福和尚道:“做贼才心虚。”

长庆道:“不仅没掉,还越长越密了。”

云门最后道:“关。”

■感悟——

“关”指整体的功用。一声之下连自己都忘却了,就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

云在青天水在瓶

唐代朗州刺史李翱非常向往药山惟俨禅师的德行,一天特地亲自去参谒,巧遇禅师正在山边树下看经。虽知太守来,但禅师仍无起迎之意,侍者在旁提示,他却仍然专注于经卷上。

李太守看禅师这种不睬态度,忍不住怒声斥责:“见面不如闻名!”

说完便拂袖欲去,惟俨禅师忽然冷冷说道:“太守为什么贵耳贱目啊?”

短短一句话,李太守为之所动,于是转身拱手致歉,并问:“什么是道呢?”

惟俨禅师以手指着上下说:“会吗?”

太守摇了摇头说不会。

惟俨禅师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太守听了,欣然作礼,并陈述了一个偈子:“链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感悟——

李翱居高官,性倨傲,以儒者自居,儒者很讲究礼节。而药山惟俨禅师则是禅者,禅者不讲礼节,率性而为。在禅者看来,为官之人往往陷俗尘太深,被世人逢迎太久,因此,身上的世俗气很浓。禅师的冷漠正是帮他洗刷俗气呢。禅师有用不言之教开示他,终于使他得悟。

连佛也不要见

有一次,当沩山正在打坐,仰山走进他的房间,他便问:“孩子,你快点说啊!不要走入阴界。”

仰山便回答:“我连信仰都不要呢!”

沩山又问:“你是相信了之后不要呢,还是因为不相信才不要呢?”

仰山回答说:“除了我自己之外,还能信个什么啊!”

沩山又说:“如果是这样的话,也只是一个讲究禅定。”

沩山又说:“如果是这样的话,也只是一个讲究禅定的小乘人罢了。”

仰山反驳说:“我连佛也不要见。”

于是沩山又问:“四十卷《涅槃经》中,有多少是佛说的?有多少是魔说的?”

仰回答说:“都是魔说的。”

听了这个答案,沩山非常高兴,便说:“此后,没有人能奈何你了。”

■感悟——

假如我们执著于文字的话,那么最好的文字也是“魔说的”。悟道根本不需要文字,全靠自己领悟。

点的什么心

德山宣鉴是四川剑南人,俗姓周。早岁出家,便博阅律藏,精通《金刚经》,尤其对《青龙疏钞》特别有研究,他常讲《金刚经》,当时人都称他为“周金刚”。后来他听到南方禅学之风很盛,便大为气愤不平地说:“不知有多少出家人,花了多少年的功夫,去学佛的威仪和戒行,但都未必能够成佛。南方这些小鬼头,居然敢说直指人心,便可见性成佛。我要去捣毁他们的窟穴,杀尽他们的子孙,以报答佛的慈恩。”

于是他挑着《青龙疏钞》,从四川走向湖南。在路上,遇到一个老太婆在卖饼,这时他又倦又饿,便放下了担子,去向那个老太婆买点心。老太婆指着他的担子问:“这些是什么书?”

德山说:“青龙疏钞。”

老太婆又问:“是讲解哪一部经的?”

德山回答:“《金刚经》。”

老太婆便说:“我有一个问题,如果你答得出,免费供给点心;否则,请到别的地方去买。”

《金刚经》中曾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不知你要点的是哪个心。”

德山被问得无话可说,只得饿着肚子直往龙潭。到了法堂上就大叫:“我早就向往龙潭,可是到了这里,潭也不见,龙也不现。”

龙潭走出来对他说:“你已见到龙潭了。”

德山默然无语,但已决心在那里住了下来。

■感悟——

德山的一股气势在老太婆的笑颜下化成了云烟:因为禅不立文字,如果准备死读经书,达到开悟的境界,那便是虚了。

是圣,不是凡

有一天,岩头去见德山,一进门便问:

“是圣,还是凡?”

德山便喝,于是他就向德山行礼而退。有人把这件事情告诉洞山,洞山说:“除了岩头,没有人能够承当得了啊!”

当岩头听到洞山的评语,便骂道:

“洞山这个老和尚,不识好歹,把我估价低了。他不知道那时,我正在一手抬着他(指德山),一手按着他呢!”

■感悟——

岩头的思想锋利犹如刀片。他从来不佩服别人,甚至对他的祖师德山也一样。岩头问德山“是圣是凡”的意思是说没有全凡之分,而德山的一喝也表明和岩头的看法相同。至于岩头向德山礼拜,一方面是表示他满意德山的反应,另一方面又要考验德山如何反应。可是不幸的是德山却像偶像似地坐着,接受礼拜,这表示他还自认自己是圣者。

三十棒

有一次,德山向学生们宣布说:“你们说对了,要吃三十棒;说错了,也要吃三十棒。”

这话传到了临济耳中,临济便对他的朋友洛浦说:“你去问他为什么说对了也要吃三十棒。等他要打你的时候,你就抓住他的棒,向他一送,看他怎么办。”

洛浦依计而行,当他问完,德山要打时,便把棒抓住,往前一送。这时,德山没有任何表情,只是静静地走回房间。

洛浦回去后,把经过情形告诉临济,临济便说:“我早就怀疑德山这人了。虽然如此,你是否对他有所认识呢?”

洛浦正想开口回答,临济举手便打。

■感悟——

禅宗讲“不立文字”,自然是不能说,因此,说对说错,都要挨打。临济教他不要接德山的话,只须抓住他的棒。洛浦没有自悟的心得,只会按葫芦画瓢地去做,自然要挨打了。

一喝之重

翰林学士苏东坡性喜禅学,因与照觉禅师论道,谈及“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话后,自觉有所悟,因而做了三首诗偈,分别表明未参禅前、参禅时及参禅悟道后的三种境界。

未参禅前的心境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皆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到了参禅时的心得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原来无别事,庐山烟雨浙江湖。

及至参禅悟道后的境界是: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

苏东坡自有些禅悟后,对禅学佛理自视更高,因此,当他听说荆南玉泉寺的承皓禅师禅风犀利高锐,机锋深妙难触,心中极为不服。他自恃才学,又喜辩难,决定微服求见,以试承皓的禅功。初见面,即下难题:“听说禅师禅悟功高,请问禅悟是什么?”

承皓禅师不答反问:“请问尊官贵姓?”

“姓秤!乃秤天下长者有多重的秤!”苏东坡回以机锋,自觉高明,得意不已。

承皓随即大喝一声,从容问道:“请问这一喝有多少重?”

苏东坡无言以对,才心悦诚服,礼拜而退。

■感悟——

苏东坡自视甚高,把自己比做秤,竟要去秤秤禅师的“重量”,即要量量禅师到底有多少货色。谁知,禅师仅仅发出的一声喝,他的“秤”就因不堪重负而“失效”了。可见,苏东坡与禅师的差别何止十万八千里!这就告诉我们,禅的境界是无法秤量的!

同类推荐
  • 李叔同的凡世禅心

    李叔同的凡世禅心

    李叔同是一位艺术修养全面的艺术家、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颇有造诣的才子。在俗39年,在佛24年,谜一样的李叔同留给世人的是无尽的感慨和话题。本书内容包括:吟到夕阳山外山,古今谁免余情绕;度量如海涵春肓,气概如乔岳泰山;宁肯抱香枝上老,不随黄叶舞秋风等。
  • 有佛法就有办法

    有佛法就有办法

    本书是一本将佛学禅修与现代生活感悟完美结事的励志书。本书将历代的佛学大师的佛心禅语汇编成十二堂课,结合现代人的心理诉求,从幸福、做人、做事、生活、修心、舍得、爱情、事业等十二个人们最关心的角度入手,帮助读者从自我心灵汲取力量,缓解烦恼与压力。本书每一个励志故事都是一丝顿悟的人生哲理,给读者以启迪性的人生智慧。
  • 清虚集

    清虚集

    本书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50多篇。收集作者关于宗教研究文章共多篇。内容包含了论宗教系统、道教科仪和易理、道教在海外的传播、藏外道书和明清道教、论道教教义思想的结构、上海道教斋醮和“进表”科仪概述、道家科仪中的伦理教化等。
  • 佛很可怜:中观大师谈修行

    佛很可怜:中观大师谈修行

    该书凝聚中观大师近年来的佛学论文精选,以正能量的视角看待世间百态,以佛法解读世界局势,以佛法来评析金融危机,以佛的智慧来谈如何应对心理疾病,由此获得社会正能量。文章通俗易懂,将佛法与现实紧密联系,展示给读者一个全新的佛学世界观。
  •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本集中体现季羡林先生天人和谐思想的作品。 书中的万事万物都被季羡林先生赋予了生命的内涵,老妇人、小男孩儿,一枝花,一条老狗,一场雨......季老以朴素的笔触描写对天地万物的情感,一生经历的人、事、物、景,在季老笔下是鲜活感人的,集中表达了季羡林先生对天地万物那种"民胞物与"的大爱。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不只是在诉说着他的情感,更想向世人传达一种力量,跟随季老感受生命、体悟人生,收获内心安宁平静的力量。
热门推荐
  • Gould's Book of Fish
  • 一年级决定孩子的一生大全集(超值金版)

    一年级决定孩子的一生大全集(超值金版)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会有一个适应期,这个时期家长该如何帮助孩子尽快适应?家长应该给孩子做好哪些准备,度过从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衔接这段特殊的时期?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新生家长应该怀有怎样的教育理念,引导出一个健康、快乐、好学的孩子呢?家长怎样提高孩子的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进而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家长还要考虑如何在家庭中提高孩子的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呢?在孩子刚入学时,家长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一年级决定孩子的一生大全集(超值金版)》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另外,书中还汇集了一些成功的家教案例及专家谈的一些教育理念,希望能给家长朋友们带来启发和帮助。
  • 多情书生无情剑

    多情书生无情剑

    修万丈红尘心,炼万劫绝情剑。不为长生不为斩情得永生道,只为得通天彻地之能在茫茫命运之河中将你寻回……
  • 英语诵读文萃Ⅰ

    英语诵读文萃Ⅰ

    每个人心目中的英雄不尽相同。在每个孩子的眼里,父亲则是永远的英雄。父爱如山,托起孩子的一生;父爱如灯,照亮孩子的一生。
  • 诗谱

    诗谱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三国之武步天下

    三国之武步天下

    一个孤儿刘芳,穿越到了三国,还成了刘繇的儿子。而且意外得到召唤系统,招来了无数华夏英豪,谁是雄中之雄,王中之王。在这里只有强者才可以存活!醉卧美人膝!看刘芳如果在之个世界上恢复他的大汉江山!
  •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你去什么地方

    诺贝尔文学奖文集:你去什么地方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
  • 瞎骗奇闻

    瞎骗奇闻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比尔·盖茨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

    比尔·盖茨传(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八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 百丈怀海禅师广录

    百丈怀海禅师广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