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284500000004

第4章 方便法门——直指人心,顿悟成佛(4)

明朝时,憨山德清和尚,因仰慕北京妙峰遍融禅师,便前去参访。遍融一双鹰隼一样锐利的眼睛直视德清。他虽然一言未发,但德清却感受到了凛冽的禅机,不由得浑身惊颤,大汗淋漓!

德清无法契入遍融的“默照禅”,便来参拜临济宗第28代祖师笑岩德宝。笑岩问他从何处来,他说南方。笑岩陡然亮出禅机:“还记得来时的路吗?”

“过后便忘了。”德清自以为回答得十分机警,笑岩祖师却一眼看出他尚在“路上”——璞玉未琢,尚无神采。他老人家一语双关说道:“你却是来处分明。”

与两位长者的机锋交换中,憨山德清深深感觉到了自己的肤浅,便到京东盘山,苦练禅功。在千峰绝顶的岩洞中,他得遇一位隐居30多年的老僧指点,禅定功夫突飞猛进。第二年,他应妙峰禅师之约,到河东(今山西)修订出版僧肇大师的佛学名著《肇论》。

原先,他曾经多次通读《肇论》,但对其宗旨不能融会贯通。这次修书,当他读到“梵志自幼出家,白首而归,邻人问:‘昔人犹在耶?’梵志答:‘吾似昔人,非昔人也!’”之时,触发了他的机缘,德清豁然醒悟:世上所有的事物都是不断变化的,它们并没有不变迁的本性!他口吟一偈:

死生昼夜,水流花谢;

今日方知,鼻孔向下。

第二天清晨,妙峰禅师一见面便道喜,问他有何收获?德清心中一惊:任何事情都瞒不过明眼人。他说:“昨天晚上,我看见黄河边有两头铁牛相斗,一同进入水中,至今无消息。”妙峰禅师哈哈大笑:“恭喜你有了住山的本钱。”

禅宗有言:“不破本参不住山,不到重关不闭关。”德清的开悟,仅仅是破了初关。因此,与他们同住的临济宗高僧法光禅师毫不客气地向他指出:一窍欠通畅。德清不服,反问:“和尚你通否?”法光禅师说:“30年来我一直拿龙捉虎,不料今天却被草丛里的一只兔子吓了一跳。”

憨山德情迎着禅机而上:“和尚你也不像擒龙伏虎之人。”

临济禅风,威猛如惊雷,迅疾似闪电。法光禅师未等他的话音落地,手中的禅杖早已砰然落下!幸好,德清年轻敏捷,一手接着禅杖,一手去捋法光禅师的胡须,笑着说:“虽说是野兔,也是蛤蟆!”

“希望你降龙伏虎,别捉死蛇。”说完,法光禅师大笑而去。

这笑声,不但听进了德清的耳朵里,更植根在了他的心灵深处。是啊,他自己最为清楚:万法本空,若不能生起妙用,犹如死水不藏活龙。

万历四年(公元1576),德清与妙峰再上五台山,在北台龙门的万山冰雪中闭关修禅。到春夏之交,冰雪消融,山涧之中犹如万马奔腾。尤其是打坐之时,溪水的冲击声,仿佛战场上剧烈拼杀的喧哗,惊扰得德清难以入静。妙峰禅师说:“境由心生,不从外来。是你的心没有静下来!”

于是,为了锻炼定力,德清就专意到山溪之上的独木桥去打坐。刚开始,溪水宛然,不绝于耳;渐渐地,只有意念灵动之时,潺潺流水才能入耳,念头不动,便听不到了。一天,他又在独木桥上坐禅,忽然忘身,万籁俱寂,什么声音都消失了。

从此,一切声响都不能扰乱他的身心了。

此后,妙峰禅师去各台游历,德清独自居住。一日,粥罢经行(散步),走着走着,他忽然感到风吹来时,自己的身体好像是空的,对风没有任何阻碍。于是,他的念头脱落,恍然入定。此时,他只觉得一片朗然,不见身心,惟山河大地影现其中,外境就是内心,内心就是外境,人与宇宙融为了一体,不知不觉里,一首偈子从心中流出:

瞥然一念狂心歇,内外根尘俱洞彻;

翻身触破大虚空,万象森罗从起灭。

憨山德清出定之后回到禅房,惊奇地发现他刚刚吃过粥、尚未洗刷的锅碗落上了厚厚的尘土。原来,进入禅定之后的他,虽感觉只是一瞬间,而实际上已经过了将近20天!

■感悟——

憨山德清苦行修禅,终于开悟,进入禅定境界!对于这一神奇的境界,很多人会觉得不可思议,认为绝不可能。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每当你专注于某一事情时,我们常常会废寝忘食,甚至忘了时间,忘了自己,但也不过是偶尔而已。修禅入定要求更高,它要求日日如此,时时如此,久而久之,便忘却宇宙,忘却时空,忘却身心,真正到了“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的境界。因此,德清在禅定的一瞬间,一切皆忘,不曾想,已经过了近20天。

见性成佛

一个和尚问天台云居智禅师说:“见性成佛的意义是什么?”

智禅师回答说:“清净之性,本来湛然,无有动摇。不属有无、净秽、长短、取舍、体自如如。如是明见,乃名见性。性即佛,佛即性,故曰见性成佛。”

和尚问:“性既清净,不属有无,因何有见呢?”

智禅师回答说:“有见,但无所见。”

和尚问:“既无所见,怎能有见?”

智禅师回答说:“见处亦无。”

和尚问:“如是见时,是谁之见呢?”

智禅师回答说:“无有能见者。”

■感悟——

在禅宗看来,性、佛、自性、佛性,都是一个意思,即人的本性就是佛性,或者说佛就在我们的本性中。佛在我们的本性中,但你不能拿出来看到。所以说它是“有”,也是“无”。那我们怎么才能体会到这个佛性呢?

慧能说:“自性常清净,日月常明,只为云覆盖,上明皆现。世人性净,犹如清天,惠如日,智如月,智慧常明。于外著境,妄念浮云盖覆,自性不能明。”慧能把自性(佛性)比作青天,智慧比作日月,妄念比作浮云。拨去妄念,佛性自现,我们就体验到了佛性,也就是“见性成佛”了。

老释迦

有一天,云门在僧众面前挥着棒子说:“这根棒子已化为龙,一口吞下了整个宇宙。请问山河大地从哪里来?”

又有一次,他突然问听众:“你们要认识祖师吗?”

他用棒指着他们说:“祖师在你们的头上跳。你们要认识祖师的眼睛吗?就在你们的脚下。”

“古人举起或放下拂尘是代表什么意思?”

一个和尚回答说:“在举起之前,放下之后,表示自性。”

这话赢得了云门的衷心赞美。

■感悟——

在云门的眼中,悟只是进入自性的一个途径。这个自性是超越了时空的,它不拘于任何地方,却又无处不在。

可惜不能送月光

良宽禅师除弘法外,平常就是居住在山脚下一间简陋的茅棚,生活过得非常简单。

有一天晚上,他从外面讲经回来,刚好撞上一个小偷正在光顾他的茅庐。小偷看到禅师回来了,慌张得不知如何是好。

良宽和颜悦色地对两手空空的小偷说:“找不到可偷的东西吧?想来你这—趟是白跑了。这样吧,我身上的这件衣服你就拿去吧!”

小偷惶恐之下抓着衣服就跑。看着小偷在月光下的背影,良宽禅师无限感慨地说:“可惜我不能把这美丽的月光送给你!”

■感悟——

“美丽的月光”喻指人本来就具有的美好的自性、佛性,小偷的行为虽然可鄙,但他与所有其他人一样,也是有佛性的,不过是被妄念暂时遮住了而已。因此,良宽禅师并没有因为他是小偷而谴责他,相反,尽量帮助他,想帮他找回如月光般美丽的自性。

悟与不悟

有人问瑞州道虔禅师:“开悟的人和没开悟的人,大家都来请教禅师,请问禅师如何教化?”

禅师反问:“你说巨大的山岳还缺少一丁点儿的泥土吗?每个人本身都有着大智慧啊。”

那人又问:“既如此,为什么还有人三山五海地去参寻呢?”

禅师回答:“那是因为这些人被俗念、妄想迷失了本性,想要禅师指点迷津。”

那人又问:“还有没有心不发狂的清醒人呢?”

禅师肯定地说:“有!”

“什么人不会进入狂妄之境呢?”

禅师回答:“通过智慧可以知晓种种现象,始终不为外相所动的人永远不会陷入狂妄之境!”

■感悟——

每个人本身都有大智慧(佛性),但常常为欲望所遮蔽,好比乌云遮住太阳一样。这就需要有“高手”为其拨开欲望之乌云,显现佛性之光芒。乌云去,即为开悟,乌云不去,即为未悟。悟与不悟,就在这一“拨”之间。

大道至简

德山禅师20岁出家,受具足戒。他精研律藏,对性相诸经颇有研究,经常向僧人们宣讲《金刚经》,因此被称为“周金刚”。他主张渐进,强调只有积累知识,才能游刃自如。对于南宗的顿悟之说,德山心不服口也不服,于是携带《金刚经·青龙疏钞》,到南方与南宗的人理论。

到了龙潭,他走进崇信的法堂,便高声喊道:“久闻龙潭大名,一旦来到此地,潭又不见,龙又不到。”

端坐在法堂禅座上的崇信只是欠了一下身子,冷冷地说了一句:“可你已亲自到了龙潭。”德山竟然被这一句简单的回答定住在那里。

既然已经到了龙潭,身在龙潭之中,即熟视无睹,还找个什么呢?这样,德山还有什么话好说呢?于是,他便住了下来,开始参习。

有一天晚上,德山向龙潭禅师请教,站在龙潭禅师座前迟迟不肯离去,龙潭禅师说道:“夜已很深,你为何还不下去?”德山道过晚安,告辞回去,走到门口又回来,说道:“外面实在太黑,学生初到,不知方向。”

龙潭禅师就点燃了一枝蜡烛给他,正当德山伸手来接时,龙潭禅师就把蜡烛吹灭,外在的灯光熄了。德山忽然大悟,立刻跪下来,向龙潭禅师跪拜。

龙潭禅师问道:“你见到了什么?”德山禅师回答道:“从今以后,我对天下所有禅师的舌头,都不会再有所怀疑了。”

第二天,龙潭禅师升座,对众僧说:“你们中间有个汉子,牙如剑树,口似血盆,一棒打不回头。日后也将到孤峰顶上替我立道行法去!”

德山自知得到师父的心印,对于南禅从嫉恨到心服,他把带来的《金刚经·青龙疏钞》堆在法堂前面,举着火炬一把烧了。

■感悟——

禅宗一向反对文字语言,提倡简单的顿悟。设想一下,如果龙潭禅师苦口婆心地说服学识渊博的德山,结果恐怕很难预料。因此,龙潭不和他辩,只是用很简单的方式(燃灯、吹灯的刹那交替)使德山在明暗的变换中,见到了自性。蜡烛虽熄灭了,德山的心性之灯却通明地照耀起来。

顿悟后的德山就说:“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玄。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意思是,把所有的玄理都弄通了,也只不过像一根毫发放置在太虚世界那样渺小;把所有的微妙都穷尽了,也只是像一滴水汇入浩瀚的大川那样微不足道。不在明心见性上下功夫,先靠研习经典是无济于事的。

身外之物

有位中年人觉得自己的日子过得非常沉重,生活压力太大,想要寻求解脱的方法,因此去向一位禅师求教。

禅师给了他一个篓子,要他背上,并指着前方一条坎坷的道路说:“每当你向前走一步,就弯下腰来捡一颗石子放到篓子里,然后看看会有什么感受。”

中年人就照着禅师的指示去做,他背上的篓子装满石头后,禅师问他这一路走来有什么感受。他回答说:“感到越走越沉重。”禅师于是说:“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背负着一个空篓子,我们每往前走一步就会从这个世界上捡一样东西放进去,因此才会越走越累。”

中年人又问:“那么有什么方法可以减轻人生的重负呢?”

禅师反问他说:“你是否愿意将名声、财富、家庭、地位拿出来舍弃呢?”那人答不出来。

禅师又说:“每个人的篓子里所装的,都是自己从这个世上寻求来的东西,你要想减轻负担,就必须甘愿舍弃这些身外之物。”

■感悟——

我们常常感叹:“活得好累!”为什么会累呢?

回头想想,当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时,赤条条一无负累,但随着年岁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我们背上的负担却是越来越沉。为什么?因为我们什么都想要!名声、财富、家庭、地位……通通要往自己的背篓里装!能不累吗?

其实,再想想,当我们要离开这个红尘时,这些“身外之物”是一样也不能带走的。因此,要想活得轻松,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自己背篓里的那些“身外之物”,一件一件拿出来扔掉,直到和我们当初来到世上时一样,空无所有。这也就是老子说的“为道日损”——要想得道,就必须“损”,即减少欲望,减少身外之物。

偷窃的技巧

有人问五祖法演禅是什么,法演告诉他禅好像学偷窃的技巧。

一个贼的儿子看见他父亲渐渐老了,心想如果他没有学个手艺,将来如何养家。所以他想一定要学习偷窃的技巧,便将他的意思告诉父亲,父亲表示同意。

一天晚上,这位父亲把儿子带到一个有钱人家,穿墙入室,打开柜子,叫儿子进去拿衣物。儿子才进入柜内,这位父亲便把柜门锁上,故意在厅上叩打,使全家惊觉,他自己悄悄从刚才进来的地方溜走。这家人立即起来,点火搜查,知道有贼光临,但已溜走了。

贼的儿子在柜中私自纳闷,不知道父亲为什么如此。正纳闷中,忽然心生一计,作老鼠咬东西的声音。这家人要女仆点灯开柜看看。柜一打开,窃贼儿子便纵身吹灭灯火,将女仆推倒,走出这家。这家人在后追赶他。他在路上发现一口井,便捡了一块大石头丢进井里,于是这家人便在井中搜寻贼迹。他便乘机回到家里。

他责怪父亲一个人逃走。

父亲却说:“儿子,不要埋怨,告诉我你怎么出来的?”当儿子告诉父亲这段经过时,父亲便说:“好了,你能做了。”

法演讲完后,沉默了少许,然后开示那信徒者:“像这个小偷一样,能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便是禅了。”

■感悟——

禅是什么?

不同的禅师会给你不同的回答。那有没有标准答案呢?

没有,不管你怎么回答,甚至不回答,都正确,或都不正确。

因为禅什么都是,又什么都不是。又因为禅不可说,一说就不是禅了。

但不管怎么说,禅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因此,法演说“能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便是禅了”

认识你自己

古刹里新来了一个小和尚,他积极主动地去见方丈,殷勤诚恳地说:“我新来乍到,先干些什么呢?请前辈支使和指教。”

方丈微微一笑,对小和尚说:“你先认识熟悉一下寺里的众僧吧。”

第二天,小和尚又来见方丈,殷勤诚恳地说:“寺里的众僧我都认识了,下边该干什么了?”

方丈微微一笑,说:“肯定还有遗漏,接着去了解,去认识吧。”

三天过后,小和尚再次来见老方丈,满有把握地说:“寺里的所有僧人我都认识了,我想做点事。”

方丈微微一笑,因势利导地说:“还有一人,你没认识,而且,这个人对你特别重要。”

小和尚满腹狐疑地走出方丈的禅房,一个人一个人地询问着,一间屋一间屋地寻找着。在阳光里、在月光下,他一遍遍地琢磨、一遍遍地寻思着。

不知过了多少天,一头雾水的小和尚,在一口水井里忽然看到自己的身影,他顿悟了,赶忙跑去见老方丈。

■感悟——

人人都有一双眼睛。但我们的这双眼睛总是向外看,不会向内看。因此,在我们的眼里,看到的总是那些功名、富贵、金钱、美色等“身外之物”。于是,我们去追逐这些眼睛所看到的,并奋不顾“身”。佛教告诉我们,眼睛要学会向内看:眼观鼻,鼻观心。“观心”就是观照自己,观照自己的佛性,如果你始终在观照自己,那么你的心就不会为外在的色相所诱惑,因为你根本就不关心这些“身外之物”了。

写好一个“我”字

小和尚想跟老和尚学书法,老和尚说,从“我”字练起吧。并给小和尚提供了几个前辈和名家们的“我”字帖。

小和尚练了一个上午的“我”字之后,拣自己比较满意的一个“我”字,拿去让师父指点。老和尚斜了一眼说:太潦草了,接着练。

小和尚接着练了一个星期,自己也记不清究竟练了多少个“我”字了。便又拣几个自己满意的字,拿去让师父看。老和尚随手翻了翻那几个字,一边背过身去一边轻声说:太漂浮了,接着练。

小和尚沉住气,接着练了半年,基本上能把前辈和名家们的几个“我”字临摹得惟妙惟肖了。便又拿去,请教师父。老和尚静静地看了一阵,拍拍小和尚的肩膀说:有长进,有出息,不过,还是接着练,因为你还没有掌握“我”的要领。

同类推荐
  •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一日一禅(超值金版)

    “禅”是一面镜子,可以照彻人的心性;“禅”是一盏明灯,可以照亮人的心路。禅的思想是空灵、豁达、开阔、明朗的人间清流;禅的生活是积极、自在、简朴、自适的安心方式;禅的理念是教人首先学着放下自欺、自怨、自慢和自我枷锁,然后才能海阔天空地任意翱翔;禅的方法是教人首先练习认识自我、肯定自我,然后再粉碎自我。《一日一禅(超值金版)》所撷取的佛学故事,篇篇隽永,字字珠玑,每个故事就是一道顿悟的光芒,一汪沁心的泉水,一把理解现实人生的钥匙。以禅养性,以禅修身。旨在帮助你借助禅这面镜子,照亮自己的心境,借助禅这盏明灯,清净自己的心灵,明心见性,去掉自心的污染,以此和谐性情,舒适身心,从而达到修身的目的。
  • 圣经旧约的故事:出埃及记羊皮书

    圣经旧约的故事:出埃及记羊皮书

    本书将《上帝创造世界》、《伊甸园》、《偷吃禁果》等流传数千年的圣经故事,用简明通俗的现代语言重新诠释,展现圣经故事的精髓。
  •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

    生本来就是活也苦,死也苦,有钱没钱都痛苦,但很多人就不明白这一点,遇到一点违缘就怨天尤人:“老天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所有的不幸全落到了我的头上?”却不知轮回的本性即是如此。《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是一本帮我们解脱生老病死之苦的珍宝之书,里面讲了很多藏传佛教中解决各种痛苦的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经常串习,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消除痛苦轻而易举。无论是事业、家庭、爱情,全都变得一帆风顺。把它请回家,就好像与佛陀朝夕相处,一呼一吸都得到了加持,不仅今生拥有不可思议的好运,而且后世也会得到一份幸福的保险。
  •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佛陀和原始佛教思想

    本书根据梵文、巴利文文献和汉译佛经,系统研究了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创教教过程及原始佛教思想。本书内容丰富,言简意赅,于1995年出版后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故重新排版,以飨读者。
  • 走进神秘高僧

    走进神秘高僧

    在这里,我们即将看到:秀丽的山川,古老的城镇,尘封的遗迹,神秘的陵寝;我们将接触到:奇石美玉,奇异建筑,珍贵遗产,传奇人物……它们背后的故事,深藏的历史,蕴蓄的文明,让那些渐行渐远的动人往事重新焕发生机,让那些早已离去的作古先人变得生动可感,在这里,每个人都会获得“不一样”的感觉。
热门推荐
  • 逆伐成王

    逆伐成王

    一缕刀芒碎乾坤,两行清泪逆轮回...阴阳大陆,强者主宰天地,弱者卑躬屈膝,冷漠的世界,只有实力才是王道!陈麒,名不见经传的封印之地的小家族少爷,因故被废,得龙皇相助,修复伤势,修逆天功法,踏阴阳之巅,历经磨难,伐天成王!且看陈麒如何为兄弟,屠戮四方,为爱人,逆乱轮回,血与火,爱与恨,只为踏上巅峰!战天,战地,战苍生,只为逆伐成王!
  • 纳尼亚传奇2:卡斯宾王子(中文朗读版)

    纳尼亚传奇2:卡斯宾王子(中文朗读版)

    《纳尼亚传奇》系列作品对后世作家影响深远,包括《哈利波特》系列的作者J·K·罗琳都曾表示自己深受C·S·刘易斯作品的影响。随着《纳尼亚传奇》系列故事改编成电影,全世界更多观众和读者开始认识这部不朽的作品。穿梭在一个又一个的纳尼亚冒险故事中,这绝对是你一生难忘的神奇旅程……
  • 阿阔的城门

    阿阔的城门

    两个男人不在家,大凤就找阿妹,妯娌说悄悄话。大凤说,妹子,往后,往后……阿妹噗一声笑了,嫂子,今天是怎么啦?大凤说,嗨,想说的话,越是把它拉到嘴边,越是推不出去。阿妹说,又没外人。大凤说,对对,我那死者头……阿妹听不懂,你在骂谁?大凤哭笑不得,不是骂谁。阿妹说,那死老头是谁?大凤说,就是你大哥。阿妹说,不许你这么骂。把大凤也给说笑了。大凤说,大哥他让我教教你。阿妹说,我听。大凤说,往后出门,跟阿阔别那样。阿妹摸不着头脑,就问,哪样?大凤没辙,只好说白了教她,跟我们一样,别粘着,离远一点。阿妹说,我喜欢呀。大凤说,喜欢也让别人家看笑话。
  • 天枢院都司须知行遣式

    天枢院都司须知行遣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悍妇重生之宰相狠嚣张

    悍妇重生之宰相狠嚣张

    传闻工部侍郎秦家的二小姐,恶毒泼辣,目无尊长。——嫡母听了微微一笑,笑得嘲讽。听闻她嚣张跋扈,冷血无情。——嫡女听了欲言又止,一副顾念手足的善良模样。据说她不讲道理,横行无忌,——庶女听了频频点头,横眉控诉。耳闻她无才无品无德无良。——嫡子听了双眉倒竖,以她为耻。听说她……——秦侍郎拂袖而走,我秦家没有此人!谣言猛于虎,本是一个风姿不凡,飘然若仙的女子竟令世人曲解如此,顺理成章,她出众容貌遭人妒,被毁容;惊世才情惹人忌,被断手;豁出性命讨公道,落到一个被家族遗弃,被世人唾弃的境地,只得到两字:活该!可怜秦家二小姐,受不了命运的不公,投井自尽,弄死了自己,因缘际会,穿来了秦臻容,壳子还是那个壳子,里子却不是那个里子了!有些话说出了口,就不是那么容易收得回咯,不弄得你鸡飞狗跳,尖声高叫,怎么配得上各位苦苦在外散播的美名,怎么能全方位立体式向诸位诠释纨绔二字。琴棋书画看不懂,德言工容皆为空,坑蒙拐骗样样通,百无一用纨绔女,世人皆笑,嘲笑,耻笑,轻蔑地笑。秦臻容淡淡一笑,依旧纨绔到底,纨绔出高度深度新天地,在众人讶异中破旧例,登朝堂,立功业,成为大齐开国以来第一位女官,并且官运亨通,前程锦绣,无人可挡。秦臻容混得风生水起,谁想背后中箭,政敌暗算,被逼成亲誓要将她赶出朝堂,本该如花的夫君,竟变作了京城第一废少!京城废少封忻平,世人鄙视,卖国求荣,不知廉耻,除了好事,什么都干。是可忍孰不可忍,废少是吧,要你变阉鸡!小剪刀已经备好,只待废少,废少却摇身一变,丰神俊朗,绝美无双,还捧着一颗真心,将今生许她。她,她下不了手了。罢了罢了,既然你不嫌弃我貌丑断手,就这样过吧。怎么,还有事?啊,你有血海深仇?秦臻容剔剔牙,淡淡道,恩恩,知道了,知道了,不要靠过来,一辈子那么长,帮你就是。不用不好意思,更不用以身相许!风云变幻朝堂,诡异难测世间,且看纨绔女子如何一步步走向权力巅峰,逆天下,创传奇!女主成长文,本文一对一,欢迎入坑~
  • 太上灵宝净明院真师密诰

    太上灵宝净明院真师密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华严经义海百门

    华严经义海百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重生明朝当皇帝

    重生明朝当皇帝

    天启七年,晚明势颓,附身朱由校,身染疾患,垂死挣扎。一朝痊愈后,诛东林,灭晋商,强皇权,问鼎天下,舍我其谁!兴工业,练强军,控文艺,看塞北铁流滚滚,望关内百花齐放。美人泪,杯中酒。齐鲁风云,儒林孔门从此休;江南烟雨,袅娜名妓梳红妆;荆楚鹿鸣,栉风沐雨祭江陵……收商税,开厘金,摊丁入亩,官绅纳粮,行改土归流,藩王锁京都。开贸易,重振海洋霸权,欧罗贵族崇汉化,美洲之地尽是峨冠博带,之乎者也。读者群:398359794
  • 恶魔首席,我不要再嫁你!

    恶魔首席,我不要再嫁你!

    卷一:婚姻遇险“姐姐,姐夫的技巧真是好,都让我有些欲罢不能了。”与她有七分神似的女人扬着唇,高傲如女王一般。“你跟你妈一样的无能,都是保不住自己老公的赔钱货。”原配凝站在原地,她紧抿着唇,没有说话,朱子薰,你可以出轨,但是,对象绝对不能是她,她父亲情妇的女儿。她那个私生子妹妹。他高傲如王,冰冷如斯,从来就容不下背叛二字。十年相思,两年孤独与等待把他的心熬成了毒,他设了计让白瑞从此消失在这个世间,而她的心就此变成了一片荒芜。卷二:冰谷鲜血染红了衣裙,她捂住作痛的肚子,唇上迅速失去了颜色。她满头大汗地低下头,看着裙裾上不断扩大的血渍子,背心发麻发黑,孩子正在一点一滴地远离她的身体……“贱人。”他闭上了眼,敛去眼中的绝世的痛若,他看着她一双绝望的瞳仁,冷心绝情地扬起手怒声吼出。凌厉的巴掌赫然落下,白皙的脸颊上鲜红的五指印怵目惊心。她努力地瞠大瞳仁,仿若不敢相信他会对自己动粗一般。男人阴黑着脸,张着浸染液的双眼,抬手狠狠地卡住她的脖子。她的眼前黑暗一片,呼吸开始变得困难。卷三:兽爱他憎恨她心中钻有另一个他,无法表达心中的情感,只能借助于另外一种方式来喧泄。“离婚吧,朱子薰。”在心已千疮百孔的时候,她毅然开口。“离婚。”男人挑唇邪笑,他挑起她一缕发丝,放在鼻冀间嗅闻。脸上弥漫着冷酷残忍的笑意,捏着她发尾的手指狠命地拉扯。“这一生,你生是朱家的人,死是朱的鬼。想离婚,下辈子吧。”他狂怒地一字一句迸出。虐待她的是身,折磨他的是心,虐待她一次,他就用力地在自己的手臂上割划一刀,爱与恨,丝丝缕缕浸入血脉,生生世世纠纠缠缠,永不停息,至死方休,这种爱就是野兽之爱——兽爱。男主兽爱,但绝对深情,喜欢的亲们请入——--推荐好友沧浪水水的文《重生——毫门恶妻粉诱人》推荐好友烟茫的文文《掳妻》推荐好友陌生柳絮的文文《娘子,到我怀中来》推荐好友浅水的鱼的文文《部长别太坏》推荐好友沐冬暖的文文《狂缠——媚骨前妻》推荐好友的文文《魔鬼的私宠小天后》推荐烟茫的婚姻文《痛婚》在移动手机阅读平台上使用的名称为《恶魔首席,我不要再嫁你!》
  • 重生都市仙尊

    重生都市仙尊

    莫长生被神秘的霞光撑爆元婴,重生到现代都市。这一世,莫长生拥有南明离火,丹器双绝;这一世,莫长生拥有裂天剑典,锋芒无敌;这一世,莫长生拥有炼体神功,肉身不灭;这一世,莫长生誓要问鼎诸天万界,逆天长生!诸天万界缘何而来?仙神妖魔谁能长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