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是由时间和精力组成的,人生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而宝贵的。鲁迅先生就曾说过:“生命是以时间为单位的,浪费别人的时间等于谋财害命;浪费自己的时间,等于慢性自杀。”
美国人的时间观念相当强,凡事都讲效率,大多数人始终处于奔忙之中,在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一件之后,又迅速转向别的事情。大多数美国人走路快,办事快,很少讲废话,并且都有一个时间登记表,每天的事情安排得满满的。由于时间观念强,美国人常给人一种缺乏耐心、脾气暴躁的印象,他们无法容忍那些浪费时间和精力的行为,对这样的行为往往会暴跳如雷、怒不可遏,甚至会破口大骂或出手打人。
珍惜时间资源的最大好处,就是办事效率高,实际用于办事的时间多,办事效果当然好。可以想象,一个干脆利落、工作时总是步履匆匆的人怎么可能没有效率?
一切收获都来自科学地管理时间和精力。美国人告诉我们,管理时间和精力,你应该有这样的意识:
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把时间和精力合理配置到各种事情上,不浪费时间。多数成功者都把工作与闲暇、工作与日常生活划分得清清楚楚,这样就能够享受各种活动并达到转换情绪的目的。比如进餐时,保持轻松,别无杂念,绝不牵涉工作中的烦心事。娱乐和运动时,应充分放松身心,以享受其中的欢乐。
一天减少一点精力浪费,一时的好处或许不大,但长期积累,对于健康长寿、享受生活及事业发展都非常有利。伟人们视精力为生命,哪怕是一点点的精力,他们也从不轻易浪费。而生活中很多人把精力看得比垃圾还不值钱,从来就没有节约精力的观念。胡乱使用精力不仅影响他们的成才、发展、享受生活,而且严重损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充分利用时间和精力,提高时间和精力的利用效率。很多人的失败归根到底是没有利用好时间和精力,同样,很多人的成功,是很好地利用了时间和精力。
精力是宝贵的,如果用在没有意义或意义很小的事情上,实在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当然,人非神仙,有时浪费精力是不可避免的,但要尽量减少。如果能把一生的大部分精力都用于比较有意义的事情上,肯定不枉此生。
把握好最佳时间和最佳状态。最佳时间通常是指办事的最好时间段或时间点。把握好最佳时间,通常可以取得良好的效益,比如提高效果或降低代价。普通人往往只知道应该去做什么事,但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做最好。高手常常在最佳时间办事,这对于发展十分有益。对于重要的事情,要尽量安排在精力旺盛的时候做。投入同样的时间,如果精力旺盛,实际投入的精力就比较多;反之,实际投入的精力就比较少。把握最佳时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很多时候只能争取在较佳的时间办事。每个人都要把“在最佳时间办事”当作一种信念,长期如此,自然会成为习惯。
根据事情的重要性付出相应的时间和精力。事情越重要,越要付出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以求取得好的效果;反之,则要尽量节省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比如,当精力充足而做的只是简单的事情时,要自然地以较低的精力消耗办事。以大量的精力消耗处理小事,通常是不值得的。当精力不足而又偏偏碰上紧要的事情时,要迅速提高精力,并全力以赴。在重大的事情来临之前,要先适当放松身心,以积蓄体能面对挑战。如果没有足够的体能积蓄,当巨大的压力到来时,很可能一下子被击垮。
休息的时候,应保持轻松的休息状态。工作或学习的时候,应保持旺盛的状态。或者说,工作要有工作的样子,学习要有学习的样子,玩也要有玩的样子。不这样,就会影响效果,而且浪费时间和精力。
生活中的事情并不会因为你的生气而减少或自动消失,无论你是生气还是不生气,它都是存在的,任务仍然等着你去完成,活儿还得等你消完了气再去干。所以,与其带着气干活、做事,不如不生气,心平气和地做事,效率一定会比在生气时高出许多倍。
气易坏事:小不忍则乱大谋
《孙子兵法》指出:“主不可以怒以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孙武认为,国君不可以因一时的愤怒而兴兵打仗,将帅不可凭一时的怨愤而与敌交战,一切都要以是否有利为转移,合于利则动,不利则止,这才是理智的行为。
三国时期,蜀国名将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擒杀。张飞闻讯,悲痛欲绝,严令三军赶制孝衣,为关羽戴孝,逼得手下将官无奈,最后铤而走险,将其刺杀。刘备为报东吴杀害关羽之仇,举兵伐吴。诸葛亮、赵云等人苦苦相谏,都无济于事。这时的刘备已完全失去了理智,结果被吴将陆逊一把火烧得溃不成军,数万军士丧生,刘备本人带着残兵败将退归白帝城,羞愧交加,一命呜呼。蜀军从此一蹶不振了。
而与刘备、张飞相反的是,一个人因为能忍常人所不能忍,最后获得了成功,他就是司马懿。
司马懿多谋善变,遇事极为冷静,从不为自己的情绪所左右。公元231年,诸葛亮兵出祁山伐魏。司马懿知道蜀军远来缺粮,求战心切,加之诸葛亮足智多谋,难以对付,于是据险扼守。诸葛亮求战不能,果然引兵退回。魏将张郃请求截击蜀军后路,司马懿不允,只是尾随观察。到达祁山后,诸将纷纷请战,司马懿登山修寨,依然不允。众将当面指责他畏蜀如虎,他不加理会。5月,众将向司马懿施压,伺机进攻蜀军,结果战败,只得退守营寨。6月,诸葛亮退军,张郃追击,结果中伏身亡。面对诸葛亮咄咄逼人的进攻,司马懿从来不与其争锋,甚至在诸葛亮赠送他妇人首饰羞辱他时,他也欣然接受,忍辱负重,仍旧按兵不动。诸葛亮无奈最后在壮志未酬的忧愤中死去。失去诸葛亮的蜀国,再也无法对魏国构成严重威胁。
由此可见,是否能理智地处理事情,有时就是事情成败的关键。大事是这样,小事也是这样。
司马懿在权力上的争斗也善于使用“忍”字。
魏明帝死后,太子曹芳即位,就是魏少帝。曹爽当了大将军,司马懿当了太尉。两人各领兵三千人,轮流在皇宫值班。
曹爽手下有一批心腹提醒曹爽说:“大权不能分给外人啊!”他们替曹爽出了一个主意,用魏少帝的名义提升司马懿为太傅,实际上是夺去他的兵权。接着,曹爽又把自己的心腹、兄弟都安排在重要的职位。
对此,司马师和司马昭气得哇哇叫,准备带领人马去攻打曹爽。而司马懿看在眼里,却装聋作哑,并且向魏少帝上表说自己年纪老了,又浑身是病。从此不再上朝了。
曹爽听说司马懿生病,正合他的心意。但还是有点不放心,想打听一下司马懿是真生病还是假生病。他派心腹李胜到司马懿家去探探情况。
李胜到了司马懿的卧室,只见司马懿躺在床上,旁边两个使唤丫头伺候他吃粥。他没用手接碗,只把嘴凑到碗边喝。没喝上几口,粥就沿着嘴角流了下来,流得胸前衣襟都是。李胜跟他说话的时候,他也说得颠三倒四,时不时还拼命地咳嗽。
曹爽听了李胜的报告后,甭提有多高兴了。此后,他就对司马懿放松了警惕。
后来,魏少帝曹芳到城外去祭扫祖先的陵墓,曹爽和他的兄弟、亲信大臣全跟了去。司马懿既然病得厉害,当然也没有人请他去。
谁知等曹爽一帮人一出皇城,太傅司马懿的病就全好了。他披戴盔甲,抖擞精神,带着他两个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率领兵马占领了城门和兵库,并且假传皇太后的诏令,把曹爽的大将军职务撤了。以后,司马懿成了魏国的实际掌权者。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因一时的矛盾,头脑发热,失去理智,酿成惨祸的实事,屡见不鲜。总而言之,适宜的克制,理智的行动,是人们做事时智慧的表现。
在一些人办公桌的玻璃板下或床头上常常可以看到“制怒”两字,意在提醒自己不要发火。在这个问题上,严格要求自己,加强思想修养是非常必要的。清朝的林则徐官至两广总督。有一次,他在处理公务时,盛怒之下,把一只茶杯摔得粉碎。但他猛抬头,看到墙上挂着的牌匾上写着自己的座右铭“制怒”两字,意识到自己的老毛病又犯了,立即谢绝了仆人的代劳,自己动手打扫摔碎的茶杯,表示悔过。林则徐虽然有时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但随时注意克制,知错就改,这一点也非常难得。
有人认为和颜悦色、忍让无争、宽恕容忍,从不疾言厉色,就是十足的懦夫行径,殊不知这样的人才是真正具有大智、大仁、大勇的人物。有人更认为凡事忍耐、含垢受辱、承认过错及接受责罚便是懦夫,事实上,在衡量自身条件尚无绝对必胜把握时,暂时的忍辱负重是必要的。而死不认错,往往是怕负责任,这才是真正的懦夫。
压制住自己的怒火,忍辱负重,可能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对于做大事者来说,忍辱负重是成就事业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忍受屈辱是一种能力,能在忍受屈辱中负重拼搏更是一种本领。小不忍则乱大谋,凡成就大业者莫非如此。
气易失控:不能自控是不成熟的表现
人与人之间由于性格、修养、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所处的生活环境等不尽相同,发生某些摩擦或冲突是难免的,情感的冲动甚至失控的出现也可以理解。然而,若是经常处于容易冲动、点火就着的状态,则会使人的身心健康受到损害。
不善于驾驭情感不仅会伤身,还会使人远离真理。也就是说,“气”不仅会危害个人,还会贻误事业。《三国演义》中的刘备怒气难抑,率兵讨伐东吴,结果被火烧连营,导致惨败。第四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第190装甲旅旅长阿萨夫·亚古里与埃军第二步兵师先头部队遭遇时,因三次进攻均未成功,便恼羞成怒,把剩余的85辆坦克孤注一掷,结果中计惨败,在3分钟内这85辆坦克便毁于一旦。这样的例子古今中外举不胜举。
聪明人如果不善于驾驭自己的情感,则在情感失控、冲动的情形下,比普通人更危险一些。正如美国先哲爱默生所言:“聪明人比庸人更懂得避免祸事,但在冲动的时候,聪明人吃的亏比庸人更大。”不会冲动的人是死人,一个只会冲动的人是蠢人,一个能驾驭自己的情感,做到尽量不冲动做事的人是真正聪明的人。所以,你要想真正发挥自己智力的潜能,就要学习用理智驾驭情感,控制情绪。
能否理智地驾驭自己的情感,是一个人是否走向心智成熟的重要标志。感情用事者不仅会远离成功,还会因为自己的不成熟给别人带去伤害,给自己招来祸端。西楚霸王项羽不采纳亚父范增的建议,感情用事放走刘邦,终难成大事,虞姬玉陨,霸王自刎。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能否理智地驾驭自己的情感,也是区分强者与弱者的方法之一。真正的弱者不在于战胜不了别人,而在于战胜不了自己。他们或多或少地充当着情感的奴隶,受着情感的驱使,少有克制自己的勇气和信心。真正的强者都是驾驭情感的高手,他们控制情感冲动、内心欲望的过程也正是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而战胜了自我的人多为生活中的强者。所以,弱者之弊正在于受驭于情感。如果愤怒之时,你能冰释掉心中的火焰;消沉之时,你能寻回奋斗的力量;无聊之时,你能够将时间用于有意义的忙碌;空虚之时,你能够充实自我;懦弱之时,你能够找回信心,扬帆起程……那么,孤独、忧心、失望、丧气、沉沦永远不能打扰你。东边是光明的彼岸,你扬帆向东;西边是成功的港口,你挥桨朝西。如此,你不为强者,谁为强者?
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不因自己的悲喜而改变生活的原则,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别人的言行,以成熟的心智判断生活中的是是非非。这是一种高尚的人格修养,也是一种百炼成钢的大智慧。
气易失足:别动不动就负气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