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2600000005

第5章 中世纪音乐(2)

线谱产生于9世纪末的意大利,是从当时的一种誊抄纽姆谱的方式(即:用加划横线使纽姆谱誊写整齐的抄写方式)演变而成。最初标注于乐谱上的是一条指示F音高的红色线,此即:一线谱。之后不久又相继出现了二线谱、三线谱……等形制不一的多种线谱。11世纪上叶,意大利阿雷佐教区的修士圭多,即:圭多?阿雷佐,首先确定了采用四条线的谱表来记写格里高利圣咏,这样的做法,不仅使四线谱表形式由此得到确立,而且还形成后世的一种教会音乐记谱法惯例,即:格里高利圣咏只采用四线谱表记写。即使是13世纪莱奥南、佩罗坦的多声部音乐曲谱中亦然。

11-15世纪期间,线谱体系先后出现过五条、六条、七条、……等多种线谱谱式,用于记录除格里高利圣咏以外的一切音乐,其中,五线记谱法使用的最为广泛,它淘汰了其他谱式,15世纪,出现了定型的五线谱表。五线谱表是纽姆符号、横线和字母谱字三者结合的产物。15世纪,出现了定型的五线谱表。17至18世纪,五线记谱法逐步完善并沿用至今。

9世纪末,出现谱号的萌芽。当时对谱线音高的标注有两种方法:1)彩线标注法;2)字母标注法。彩线标注法通常为:红线表示F音高,绿线或黄线表示C音高。字母标注法为:在乐谱谱线的左端标出字母,以指示该线所记写的音符的音高。两种标注方式一直使用到13世纪,通常分开使用,有时又混合使用。其中,较常使用的是字母标注法。14世纪以后,字母标注图案演化成谱号,字母谱表取代了彩线谱表。

4. 有量记谱法

13世纪以前,上述记谱法均只记录音高不记录时值。从13世纪开始,记谱法逐渐发展成为既记录音高有记录音值的记谱法。

13 世纪,德国教会音乐家弗朗科根据当时多声部音乐的各声部节奏从早期的“同步”性逐渐转向“异步”性方向发展的需要,首创了能够粗略记写音值长短的“有量记谱法”。

14世纪,法国教会音乐家们对13世纪弗朗科的“有量记谱法”继续改造,促使这种粗略的节奏记写方式进一步精确化,创造出较为明确的4种拍号体系:⊙完全中拍与大短拍、O不完全中拍与大短拍、 完全中拍与小短拍、C不完全中拍与小短拍。

四、六声音阶体系及六声唱名法

在欧洲音乐最近1000年的历史进程中,经历了一个从六声音阶体系到七声音阶体系逐步发展与演变的过程。早在17世纪七声音阶体系建立之前,欧洲音乐的音阶体系是六声音阶体系。六声音阶体系与六声唱名法体系在中世纪音乐理论和实践中相互映衬依托。据传,它们最早皆由中世纪意大利阿雷佐地区的教会音乐家圭多?阿雷佐(Guiduo d’Arezzo,约 995-1050)于11世纪上叶创立。作为教会音乐学校教师,圭多建立六声音阶体系与六声唱名法的目的,最初只是把它作为一种音乐教学手段,以使学生的读谱视唱训练方式简便易行。

圭多根据一首《圣约翰》赞美诗中的前6句歌词各自的第1个音节作为唱名,对应这6句曲调的第1个音高,按曲调的先后顺序排列出一套六声音阶唱名。

《圣约翰》赞美诗的歌词大意:“为了使您的仆人能自由地歌颂您的奇迹,请解除我们罪恶之嘴的禁锢吧。哦,圣约翰。”

17世纪以前欧洲音乐采用首调唱名法读谱。最早的首调唱名法是圭多首创的六声唱名法,这种首调唱名法于11-16世纪在欧洲各地教会得到普遍应用。16世纪中叶,佛兰德教会音乐家威尔兰特(H.Waelrant,约1517-1595)以六声音阶唱名法为基础建立了七声音阶唱名法,他的七声唱名法于17世纪的音乐实践中得以完善并沿用至今。

1.理论

六声音阶体系(a system of hexachords)为自然八音列,其中包含着3个调高不同的六声音阶。以C自然八音列为例,其中包括:C六声音阶(C Hexachord, Nature hexachord)、F六声音阶(F hexachord,Soft hexachord)和G六声音阶(G Hexachord,Hard hexachord )。

上例六声音阶体系有如下特点:

1)在1个C自然八音列中,共有G、C和F 3个六声音阶。各六声音阶的音程关系相同,其首调唱名依次为ut -re-mi-fa-sol-la。

2)每个六声音阶中只有一个小二度,它必须唱成“mi-fa”。在一个自然八音列中,共有3个音高不同的小二度,故能形成3个音高不同的六声音阶。

六声音阶体系中的全部音高共有8个,除bB音外,其余都为自然音。bB音是中世纪音乐理论与创作实践中唯一允许使用的变化音。中世纪音乐理论把自然八音列以外的音称作“伪音”(Musica ficta),禁止使用,因此,一个自然八音列中最多不会超过3个六声音阶。

2.实践

理论上,在1个C自然八音列体系中,并存3个六声音阶。实践中,当1首曲调中只有1个小二度音程时,则该曲调只属于1个六声音阶。

若1首曲调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小二度音程时,则该曲调需要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六声音阶。早期音乐中的这种六声音阶交替称作六声转调(Mutation)。

欧洲早期音乐实践以六声音阶体系为基础,六声转调即乐曲中不同六声音阶之间的相互转换,这在中世纪音乐乃至文艺复兴时期音乐中都十分常见。六声转调类似于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旋宫转调”。

六声转调范围,理论上允许在“C自然八音列”体系中的G、C和F 3个六声音阶之间自由进行,不过,在音乐实践中,六声转调通常只在两个近关系六声音阶之间进行。训练有素的咏唱者会在演唱过程中正确熟练地运用六声唱名法规则,做出正确的唱名更替,从而形成六声转调。音乐实践中的六声音阶称作六声调。六声转调实践如下所示:

1)慈悲经《创造万有的上帝》(Kyrie:Cunctipotens Genitor Deus)。该曲是一首格里高利素歌,属于弥撒曲中的常规弥撒。虽然它的六声音阶形式不完整,但是我们还是能从它的唱名交替过程清楚地辨明其的六声转调特征。

此曲的六声转调为:C六声调→G六声调→C六声调。调回归,以C六声调为主。

从上述分析可知,理论上,同一自然八音列可衍生三个调高不同的六声调;实践中,六声转调通常只在同一自然八音列中的一对近关系六声调之间进行。

2)《巴勒斯坦之歌》是一首13世纪德国世俗音乐作品,由恋诗歌手(Minnes.nger)福格尔魏德(W.von der Vogelweide,德,生卒年不详)作于1228年。

《巴勒斯坦之歌》中的六声转调为:C六声调→G六声调→C六声调。调回归,以C六声调为主。

3)《武士》(Homme Armé,L’)是一首古老的法国民歌,15世纪被勃艮第作曲家迪费(G?Dufay,约1400-1474)是用这首歌曲作为定旋律,创作出《武士弥撒曲》。在之后的16 -17世纪中,该民歌曲调先后被包括意大利作曲家帕莱斯特里纳(G?P? da Palestrina)在内的20多位作曲家引用,作为其弥撒曲的定旋律。

这首歌曲中的六声转调为:F六声调→C六声调。调不回归,F六声调和C六声调不分主次。

有一点需要注意,六声音阶体系在实际运用中,并不要求每个六声调的所有音都必须全部出现,其六声音阶既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不完整的。如:在《巴勒斯坦之歌》中,C六声调的“ut-re-mi-fa-sol-la ”6个音俱全,音阶是完整的,G六声调只有“ut-re-mi-fa”4个音,音阶是不完整的。又如:《武士》中的F六声调和C六声调都只有“re-mi-fa-sol-la”5个音。再如:慈悲经《创造万有的上帝》中,C六声调仅有“re-sol-la”3个音、G六声调仅有“ut-re-mi-fa”四个音。事实上,在实际音乐作品中,六声调的音阶形态往往是不完整的。六声转调出现的前提是:乐曲中只要存在两种小二度音程,六声转调就必然出现。

六声转调范围通常只在一对近关系调中交替。很少出现三个六声调共存于一首乐曲的现象。

六声音阶体系C自然八音列中的“B”音只在G六声音阶中作“mi”,“bB”音只在F六声音阶中作“fa”,并且,B 和bB二音绝不会同在一个六声音阶中。六声转调是一种旋律式转调,它在11-16世纪欧洲音乐实践中普遍存在,成为以后七声转调的先驱。

五、多声部音乐起源及其早期发展

公元9世纪,欧洲教会音乐领域出现了最早的多声部音乐 -“奥尔加农”(Organum)。西方音乐理论通常将9世纪以前时期称为单声部音乐( Monophony)时期,将9世纪及其以后时期称为多声部音乐(Polyphony)时期。

1.多声部音乐(Polyphony)

Polyphony一词的字面意义由前后两部分构成,Poly-为字首 ,意为“多于一的、多重的、多的…”,Phony为字尾, 意为“音、声”。Polyphony一词源于希腊语Polyphonia或Polyphonos。Polyphonia和Polyphonos是古希腊时期的普通词汇,通常指“许多声音”或“许多声响”(“many sounds”、“many voices”)。当奥尔加农出现以后,这两个普通词汇遂演变成一个音乐领域中专指多声部音乐的常用术语 -“Polyphony”。在中世纪的音乐文献中,该术语成为泛指诸如奥尔加农、迪斯坎图斯、孔杜克图斯、经文歌等多声部音乐的专用术语。《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The New Grove Dictionary of Music and Musicians〉“Polyphony”词条中如是说:Polyphony一词指“含有多个声部的音乐,与其相对的是‘单声部音乐’。至今,该词仍旧继续沿用这样的含义”。

多声部音乐(包括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两大类型)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同时进行构成,其对应形态是单声部音乐。复调音乐指采用对位法(Counterpoint)写作的各种多声部音乐,它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地位同等而性格独立的曲调线条叠置而成,声部之间在节奏上形成“异步”性而非“同步”性。复调音乐在13世纪出现的华丽奥尔加农、克劳苏拉(Clausula)、经文歌等体裁的音乐中萌发,并在14世纪的经文歌、弥撒曲、牧歌、猎歌等创作中形成。与之相应,“术语‘对位法’最早出现在14世纪,它用于说明多声部音乐各旋律线条间依照规则体系进行组合的方法”。14-18世纪上叶是复调音乐形成与发展的主要时期。主调音乐(Homophony)指采用和弦法写作的多声部音乐,它由个或两个以上声部同时进行,其中只有一个为主要声部,即:主旋律声部,其它声部均为缺乏独立性的伴奏声部,声部之间在节奏上常呈现“同步”性的主调形态。18世纪下叶至今是主调音乐创作为中心的发展时期。奥尔加农是多声音乐的早期形态,既是后世复调音乐的萌芽,也是后世主调音乐的萌芽。

2.奥尔加农-最早的多声部音乐

广义而言,欧洲的多声部音乐现象在古希腊时期即已存在,由于古希腊时期的音乐表演几乎皆为即兴式,因此在表演过程中无意而成的多声部音乐现象时有发生。不过,这种即时性的多声部音乐现象,并非人为先行写谱创作和依谱表演所致,而是表演者在作乐过程中随心所欲唱奏表演的自然天成。这种特征从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一直延续至中世纪中期。迄今为止,考古界并未发现9世纪以前存在多声部音乐创作理论与乐谱的明确证据。目前,音乐理论界仍将9世纪之前欧洲音乐归类为“单声部音乐”。“奥尔加农”的出现成为多声部音乐创作时代开始的标志。

奥尔加农是9-13世纪欧洲教会音乐中各种多声部音乐的泛称。最早的奥尔加农是以格里高利圣咏歌调为主声部(Principal voice),在其下方即兴唱出一个纯四度或纯五度声部平行歌调的奥尔加农声部(Organal voice),由此构成平行奥尔加农(Parallel Organum)。平行奥尔加农有首尾斜行和完全平行两种形态。

二声部平行奥尔加农还可以叠加成四声部形态,这种四声部奥尔加农呈现为柱式空心和弦(Open chord,省略三音的三和弦)的连续平行进行。

11-12世纪,出现了自由奥尔加农(Free Organum),它又称为迪斯坎图斯(Discantus)。这种奥尔加农的两个声部多呈反向进行方式。

从以上各例证中不难看出,这个时期多声部音乐的总特点是一音对一音,它们的基本结构与运动特征呈现出和声音程、柱式空心和弦流动形态,各声部“节奏上”均显示出“同步”性而非“独立”性。其所共有的“和弦” 式音乐形态特征已清楚表明,早期的奥尔加农并非复调音乐,其音乐形态更倾向于后世的主调音乐。

11-13世纪,出现了华丽奥尔加农(Melismatic Organum),它又译作“花唱式奥尔加农”。华丽奥尔加农最早出现于法国。11世纪法国中部城市利摩日圣马夏尔大教堂的音乐家们留下一些这样的曲谱例证。12-13世纪,法国首都巴黎圣母院大教堂的音乐家们流下更多的此类作品。其形态上的复调特征开始显露。

3. 奥尔加农的结构特征

9-13世纪期间的各种奥尔加农均具备以下3个共同特征:

1)主声部(定旋律)必须引自格里高利圣咏而非其它曲调。

2)纵向音程以纯一、四、五、八度为主,大小三、六度为辅,大小二、七度鲜见。禁止使用三全音程。

3)纯人声(男声)歌唱,无乐器伴奏。歌词采用拉丁文。

9-13世纪是一个以奥尔加农为中心的时期,该时期形成一个以圣咏为主声部(或称“定旋律”、“固定调”)的教会多声部音乐创作原则,该创作原则沿用至17世纪。

平行奥尔加农是欧洲多声部音乐的萌芽,其形态显现出后世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的双重特征。随着奥尔加农创作的不断深入,约从11世纪开始,教会音乐领域中的即兴创作传统逐步被新兴的写谱创作方式所取代,“作曲”专业悄然出现。

4.其他多声部音乐

1)孔杜克图斯(Conductus)

“孔杜克图斯”一词最早见于11-12世纪的文献中,指一种单声部歌曲。13世纪的教会音乐家的创作中,出现的一种多声部孔杜克图斯(Polyphonic Conductus),其特征如下:

① 是教会音乐家创作的非宗教礼仪歌曲。定旋律是新创作的,而非取自圣咏曲调或其它既有曲调。

同类推荐
  • 书法的传播形态

    书法的传播形态

    本书重新构建出一种属于新时代的书法生态体。书法的存世史也是书法的传播史,现代人无以忽略书法载体对书法多样化传播的作用。甲骨、简牍、碑刻等使用简单材料的书作开创了书法传播的原始形态,金属类的青铜器和印章的书作提升了书法的传播规格,纸张的发明使得书法的世俗性得以极大地提升,并导致书法拓本传播现象的出现。书法的风俗传播则包括了绢帛、陶瓦以及墓志传播。文人的题壁书充满了柔性的美和浪漫的情调,而民间题壁则充满了随意化、率性化和粗鄙化的元素,摩崖刻石是题壁文化和碑刻艺术结合的产物。
  • 舞蹈与传统文化

    舞蹈与传统文化

    中国舞蹈源远流长.它和古老的中华文明同生共存。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每走一步,都有舞蹈的足迹。中国的文明因舞蹈而多姿多彩、熠熠生辉,舞蹈又以它独特的文化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生命与活力。在舞蹈中看文化,在文化中观舞蹈,作者以生动流畅的笔触,结合流传的历史故事和经典的舞蹈佳作,深入探析中国舞蹈与传统文化之间密切而又微妙的联系,从中我们既能获悉古代的乐舞风尚和舞人传奇,感知中国舞蹈的辉煌与美妙,又能领略华夏礼乐之邦的非凡风采和气象,感受传统文化的博大与精深。
  • 笛语新说

    笛语新说

    欣闻曹晓磊先生编著的《笛语新说》一书即将出版,我感到甚是喜慰。关于器乐演奏教育教学的专门著述在我省范围内为数不多,笛子演奏类的专著更是少之又少。今天,曹晓磊先生以他从事笛子演奏和教学的亲身感悟及切身体会和多年的实践经验,倾全身之力编著了这部新书,为我省的笛子演奏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
  • 墨宝:书法传世名作

    墨宝:书法传世名作

    《仲尼梦奠帖》是中华十大传世名帖之一,曾被称为“世之欧行第一书”,为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询所作。欧阳询书法为“初唐四家”之一。此帖共78字,无款印,用墨淡而不浓,且是秃笔疾书,转折自如,无一笔不妥,无一笔凝滞,上下脉络映带清晰,结构稳重沉实,运笔从容,气韵流畅,体方而笔圆,妩媚而刚劲,为欧阳询晚年所书,清劲绝尘,书法笔力苍劲古茂。《仲尼梦奠帖》纸本,纵25.5厘米,横33.6厘米,被历代书法家称之为稀世之珍。
  • 评剧

    评剧

    《评剧》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热门推荐
  • 钓鱼城的乱世佳人

    钓鱼城的乱世佳人

    本书为中国当代长篇历史小说,讲述了身处战争乱世的宋末元初,发生在重庆钓鱼城的保卫战。作品以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融入个人的女性视野,把一群乱世佳人从战争的烽火里截取出来,写出她们在战争中颠沛流离的生活状况。女人都是男人的附庸或者附属,更多时候,还是男人的私人物品和战利品。
  • 恩兄义弟

    恩兄义弟

    2008年农历正月十一,春节的年味正浓,可浙江宁波王龙集团总裁王国军,却挟裹着南方冰雪的寒气,隐忍着无限悲痛,决绝地奔赴黑龙江七台河桃山煤矿,心急火燎地去祭奠已故十七年的亲人。王国军的感恩行动,像一束腾空升起的璀璨礼花,给冰封的龙江大地带来了一片喧闹春意。
  • 外国文学家编年手册

    外国文学家编年手册

    本书与另一本《中国文学家编年手册》恰成双壁,二书简洁而概括地呈现了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巨匠们的生平创作。是读者在短时间内浏览和了解民族文学和世界文学成就的好助手。其中本书以文学家的生卒年为线索,按其年份先后组成一条“时间轴”,通过简洁、明白的表格语言展现了世界文学史上400余位重要文学家的生平和创作情况,直观地再现了世界文学的发展历程。
  • 一千灵异夜

    一千灵异夜

    心理医生周颜在工作中发现自己竟然有能够闻到灵异气味的异能,并与一个名叫李宿的鬼展开了一段轰轰烈烈的恋情,然而她却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当周颜发现李宿是鬼后,两人感情已经到了难分难舍的地步。守护在周颜身边的杨陌驰是一个有教养,有学识的高富帅,一直以为周颜有严重的心理问题,为了周颜甚至去开阴阳眼,阴阳眼一开,杨陌驰看到了新世界的大门……
  • 倾城嫡女惑君心

    倾城嫡女惑君心

    一次意外楚慕晞穿越成了天宁王朝国公府嫡女,从此开始了她的异世之旅。在这个陌生的世界她有亲人有朋友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还有……那个深深扎根在她心里的男子。穿越时空的牵绊只为一人绚烂……不管是发生了什么,不管一切是喜是悲,但求落叶无悔不忘初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元杂剧本体论

    元杂剧本体论

    本著作是一部关于中国戏曲发生、发展、形成、成熟以及元杂剧演出体制、脚色扮演、唱腔声律等方面的专论,通过对元杂剧的发生、发展、生成以及体制、音律、演出等方面的论述,旨在在当今多元文化背景下,通过对元杂剧文化与艺术的重新思考,揭示元杂剧艺术及传统文化的内涵,希望能为古代戏曲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并能够成为古典文学、古典音乐爱好者与研究者的参考书目,同时也希望能为广大爱好者与研究者提出一些新的研究空间与思路,从而达到对传统戏曲文化有一个比较深刻与全面的认识
  • 祸妃岂是池中物

    祸妃岂是池中物

    她是当年风声显赫的白家次女,亦是如今唐家众人的眼中刺、肉中钉。一朝重生,再遇故人。却不知是应恨他当年休了自己,另娶她人为妻。还是应怜他泥足深陷,不能自拔。世家纠葛,爱恨交缠。她是皇家变乱下的一道暗影,是撕开层层险恶的微光。可白家败落的背后,又何曾如她想的那般简单。她终要与曾经挚爱隔岸而站,经沧海、历桑田,任凭物是人非,雁去无痕。祸妃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就算她逃不开这帝王家,那也绝不能为其所折服。
  • 辨证汇编

    辨证汇编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许你灿烂晴天

    许你灿烂晴天

    【灿骑&行星饭皆可食用】他是圈内新晋男神,是乐器小王子,也是众粉丝心里的快乐病毒。殊不知坚持这条路是因为她。一场意外,将她的人生彻底颠覆,从此封闭自己的内心。再相遇,校园风云因她而起,高中生活不再平静。重回校园,她变得强大。惹火她,加倍奉还就可以了。可他的出现,却成了她唯一的意外。“我想成为你最依赖的人。”他的真情流露,却被她当成玩笑。相遇在最好的年纪,却又不敢相互靠近。他不相信命运,但高中能再次与她相遇,仿佛是花掉了自己所有的幸运。——命运安排我们再相遇,我就不会再放手。即便你将自己层层伪装,我也将亲手撕破,护你入怀。『晓月晨曦』【伪韩娱/糖带玻璃渣/现实向/灿妮为主团队为辅】
  • 将军令:府中囚妻

    将军令:府中囚妻

    她是丑陋的女子但是她却拥有着最幸福的宠溺他就是钟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