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12700000008

第8章 辅佐顺治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九日,清太宗皇太极患脑溢血突然病故。因为他生前未立嗣子,所以“诸王兄弟,相争为乱,窥伺神器”。当时争夺皇位最激烈的是在睿亲王多尔衮(太宗之弟)和肃亲王豪格(太宗长子)叔侄之间。两白旗贝勒大臣支持多尔衮,两黄旗贝勒大臣拥戴豪格,双方剑拔弩张,大有火并之势。这时善于谋略的庄妃,虽然沉浸在年轻丧夫的悲痛之中,仍不忘国事,看到了满族贵族内部出现的继统危机,如果处理不好,必然影响清的前途。因此她为了清统治阶段的根本利益,把个人安危置之度外,挺身而出,干预此事,设法使自己的儿子福临继承皇位,以此来平衡协调多尔衮与豪格双方的争夺,从而制止了一场自相残杀的悲剧。当时她施展巧妙的政治手腕,笼络各方力量,特别是将多尔衮叫进宫来,施加压力,立其子福临。在崇政殿诸王商讨立嗣会议上,有人提出要立豪格,可是他对形势估计不足,却虚假地表示谦让,“固辞退去”,而立于殿外的两黄旗大臣举行武荐,要求“立帝之子”。大贝勒代善表示赞成,除了豪格以外,显然包括福临。多尔衮见此情景,虽然有人“劝睿亲王即帝位’,但是他看到面对的形势不利,而庄妃会前要求立福临,正是摆脱眼前困境的惟一办法,于是对自己“即帝位”,“犹豫未允”,采纳了庄妃的意见,表示同意“立帝之子”。既然豪格“固辞退去”,便提出要立年方六岁的福临为帝,所谓“八高山(即固山)军兵,吾与右真王(即济尔哈朗)分掌其半,左右辅政,年长之后,当即归政”。

这个折衷方案,既尊重“立帝之子”的要求,又便于日后对幼帝的控制,因此为双方贝勒大臣所接受。庄妃在这场继统斗争中取得了胜利,不仅阻止了满族贵族的内讧,而且使其子福临继承了皇位,成为清朝人关后的第一个皇帝,自己则被尊为皇太后。

顺治元年(1644年)清入关后,摄政王多尔衮的权势不断扩大,企图做皇帝的欲望也日益增加。为此他植党营私、打击异己、独专朝政,竟为自己建碑纪绩,命史官按帝王礼制记摄政王起居注,停止御前跪拜礼、私制御用服饰等等,根本不把顺治帝放在眼里,以皇帝自居。因此“大权在握,关内关外咸知仅有睿王一人”。皇太后见多尔衮所作所为,深知他随时都可能发动政变,夺取福临皇位。这必导致满族贵族内部混乱和斗争,不利于清初的统一,也不利于她们母子的命运。于是她为了对付这种危急的形势,粉粹多尔衮夺位阴谋,保住儿子福临的皇位,采取了以下策略:

一是韬晦之计。皇太后表面上对多尔衮准备夺位称帝的种种行径,皆无动于衷,置之不理。而幼帝福临在母后的授意下,“遨嬉胶桧,渔猎鄙事,无不为之”。因此多尔衮“安意无猜,得以善全”。这就起到了麻痹和延缓多尔衮政变的作用。

二是密切感情。关于太后下嫁之说,众说纷纭,不过蒙古族和满族有兄死则妻其嫂的传统习俗,后来虽经禁止,但影响仍存在。明遗臣张煌言在《建夷宫词》一诗中云:“上寿觞为合卺尊,慈宁宫里烂盈门,春宫昨进新仪注,大礼恭逢太后婚。”似指太后下嫁,正史无记载。王佩环先生在《清宫后妃》一书中有叙述,也认为有此事。与多尔衮加强感情联系,以确保福临的地位和政局的稳定确是事实。(“下嫁”之谜详情见后。)三是宣称皇父。顺治五年(1648年)十一月,顺治帝“加皇叔父摄政王为皇父摄政王,凡进呈本章旨意,俱书皇父摄政王”,同时宣示中外,在给朝鲜国“咨文中有皇父摄政王之语”。这样就从形式上密切多尔衮与福临的关系,在表面上提高多尔衮的政治地位,以达到稳定、约束、限制多尔衮的作用。

以上策略收到了好的效果,多尔衮的皇帝梦始终未能实现。当他犯病时,曾无可奈何地感叹说:“若以我为君,以今上居储位,我何以有此病症。”

顺治七年(1650年)十一月十三日,时值寒冬,多尔衮心情不好,不顾身体有病,带领王公大臣往边外围猎,不慎从马上摔下受伤,经过简单治疗,又上马继续追猎,此时“度不自支”,才回到喀喇城。他见病情日益加重感到不久于人世,在弥留之际,秘召其兄“英王(阿济格)语后事,外莫得闻”。但是从阿济格事后种种诡秘行动分析,多尔衮是对摄政王权力的交接有所安排,因此他积极“计图摄政”。十二月九日,多尔衮病死。阿济格“即遣三百骑入京”企图逼宫夺权,制造动乱。但被随猎的大学士刚林发现,“知其意,立策马行日夜驰七百里,先入京”,将此情急报皇太后和顺治帝。皇太后得知多尔衮已死,阿济格派兵入京逼宫,她沉着应战,“闭九门,遍告宗王、固山等为备,俄三百骑至,皆铠甲,尽收诛之,英王未知也”。然后“派兵役监英王至京”,逮捕问罪,就这样粉碎了阿济格逼宫夺权的政变阴谋。

摄政王多尔衮死讯传到京城,满朝震惊,各有所思,人心浮动,谣言四起。皇太后为了稳住政局,特别要防止多尔衮的死党犯上作乱,授意顺治帝下诏“臣民易服举丧”,亲率诸王、贝勒、文武百官出东直门迎接灵柩,以“帝礼”厚葬,追尊“义皇帝,庙号成宗”。至此,多尔衮获得了最高的荣誉和地位,生前未能称君,死后却被尊为帝。这当然是个绝顶高明的策略,使多尔衮的死党放心,不会因为他专权欺君,而罪及己身,所以没有闹事。

顺治八年(1651年)二月,议政大臣苏克萨哈上疏告发多尔衮生前“阴谋篡逆”等罪行。于是皇太后认为时机已到,想彻底清算多尔衮的罪行,借此清除敌对势力。因此,顺治帝诏示中外,公布多尔衮的罪状,指出多尔衮“逆谋果真,神人共愤,谨告天地、太庙、社稷,将其母子并妻所得封典,悉行追夺”。同时把多尔衮扶植的心腹党羽一网打尽,有的处死,有的监禁,有的贬革,从而进一步巩固了福临的帝位。

多尔衮死后,解除了夺位的威胁,皇太后精心辅助其子福临主政。她首先要求顺治帝努力学习汉族文化,精通治国安邦之术,同时下令把许多汉籍译成满文,供满族贵族阅读,从中汲取汉族统治经验;其次为了加速清初统一全国的进程,积极团结汉族的文官武将,使他们成为为清王朝效力的工具。顺治十年(1653年),她把在桂林战死的平南王孔有德的女儿孔四贞,“育之宫中,赐白金万两,岁俸视郡主”。同年,又把皇太极的第十四女和硕格纯长公主嫁给平西王吴三桂之子吴应熊为妻。由于明末清初长期战争,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所以她提倡节俭,曾多次把宫中的节省银两赈济受灾民众,等等。这些都表现出她的深远谋略和政治才能,确实难能可贵。

顺治十六年(1659年),南明永历朝延平王郑成功率领十多万大军北伐,势如破竹,由舟山进人长江,攻占镇江,包围南京,占领江苏、安徽四府三州二十四县。江西、浙江等省州县也有举旗响应的,一时震动了清廷。顺治帝对江南地区突然骤变的形势惊惶失措,束手无策。一会儿要逃往关外,一会儿又要率军亲征,皆遭到母后的反对和斥责。据史书记载:“当这个噩耗传至北京,皇帝完全失去了他镇静的态度,而常常有逃回满洲之思想。可是皇太后向他加以叱责,她说:他怎么可以把他的祖先们以他们的勇敢所得来的江山,竟这么卑怯地放弃了呢?他一听皇太后这话,竟发起了狂暴的急怒。他拔出宝剑,并且宣称他决不变更的意志:要亲自去出征,或胜或死。为坚固他的言词,他竟然用剑把一座皇帝御座劈成碎块。”不过,顺治帝最终放弃亲征,遵照母后旨意,派兵南下,传旨驻守南京的江南总督郎廷佐坚守南京。最后清军取得南京之战的胜利,收复江南失地,时逼金、厦。所以顺治帝曾这样说:“朕自弱龄,即遇皇考太宗皇帝上宾,教训抚养,惟圣母皇太后慈育是依。”皇太后的精心辅佐,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其子顺治帝在清初复杂激烈的斗争中取得了重大胜利。

同类推荐
  • 皇朝大人们

    皇朝大人们

    一直在犹豫踟蹰,怎样才能向今天孜孜以求的年轻人准确地说明创作的用意,选取历史上二十多位声名显赫的大人,堆砌起这几十万字,并非志在作传,——叙写他们生平的文字早已汗牛充栋,我只是像本山大叔小品里那个光头的王小利一样,抢过话筒来要往祖坟上刨。功名利禄人人向往,有人所向披靡,有人却捉襟见肘,在这条荆棘遍布的仕途上奔突驰驱,是需要些内力和手段的。信仰固然重要,谙熟政治的波诡云谲,厘清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才是宦海弄潮的基本功。我们都被正统的文字蒙蔽误导了,信以为“天生我才”。剥开灵魂给你们看看,但求后来人少走些弯路。这或许正是书写他们的初衷。为不致寂寞生涩,我不时伴着现时的影像前行。
  • 铁胆勇士(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铁胆勇士(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本书撷取了二战英雄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力求展现他们不同时期、不同历史阶段独具特色的性格特征、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多彩的感情生活,描绘了他们超凡的军事天才,精湛的指挥艺术和令人热血沸腾的战争经历,浓墨重彩地颂扬了他们在历次重大事件中以正义战胜邪恶的铮铮铁骨。
  • 从废墟到罗马帝国

    从废墟到罗马帝国

    经过黑死病洗礼的欧洲大陆并没有像历史中的那样开始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反而在活尸的威胁下苟延残喘。血脉凋零,王冠落地,帝国倒塌。而在这遍地废墟当中,一个来自后世的灵魂悄无声息的降临在这个崩溃之后的世界。
  • 罗马史(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罗马史(诺贝尔文学奖文集)

    诺贝尔文学奖,以其人类理想主义的伟大精神,为世界文学提供了永恒的标准。其中所包含的诗、小说、散文、戏剧、哲学、史学等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杰作,流光溢彩,各具特色,全面展现了20世纪世界文学的总体各局。吉卜林、梅特林克、泰戈尔、法朗士、消伯纳、叶芝、纪德……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名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青鸟》、《吉檀迦利》、《福尔赛世家》、《六个寻找作者的剧中人》、《伪币制造者》、《巴比特》……一部部辉煌灿烂的名著,洋洋大观,百川归海,全部汇聚于这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者文集之中。
  • 三国小独裁

    三国小独裁

    东汉末年,朝廷羸弱,诸侯割据,只有用铁血的手腕才能改变这个局面。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陈明不过是个穿越到三国的小人物,却一步步成长起来,搅动了整个中原的局势。骁勇的阵前战斗,辛辣的政治手段,过人的指挥艺术,独到的战略眼光,这都不是陈明与生俱来的,靠的是后世的知识以及不屈的信念。
热门推荐
  • 女学霸的进击王者路

    女学霸的进击王者路

    【2018王者荣耀文学大赛·征文参赛作品】唐幽依第一次用喜欢的鲁班七号打排位,就被一只猴子拿下了一血。有仇不报?哼,不是她的性格啊!WS发育!绝地反击,女学霸告诉你,反杀刺客,不是梦!当胜利两字显示在手机屏幕的时候,唐幽依感觉,这杀与被杀的游戏,非常有意思。“猴子,你拿我一血,后悔么?”“小短腿,我记住你了!”
  • 要账千金收账记

    要账千金收账记

    莫夕夕是一个二十一世纪某医学院在的学生,因为一本捡到的账本和一个蝴蝶玉佩而莫名其妙的穿越到古代变成了一个杀手头头的女儿,在给儿时礼部尚书的儿子苏听风玩伴送酒的路上遇到了本书男主凤凌奕,莫夕夕被迫签下契约书并且许诺随叫随到。从此以后凤凌奕对莫夕夕展开一系列的折腾,女主开始为凤凌奕去各种奇葩的人家要各种陈年旧账。在折腾的过程中莫夕夕认识了好友肃然,男女主一阵相处之后,凤凌奕觉得莫夕夕很有趣,可爱。而苏听风从小便喜欢--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太平圣惠方

    太平圣惠方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不负相思意

    不负相思意

    梵意一直以为无论什么都阻挡不了她的爱情。可是,当有一天,她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公主,不再享受众星捧月般的生活,她才发现,在生活面前,她很渺小。连最起码的生存都无法保障,她拿什么去爱他?16岁的梵意,骄傲、叛逆,却惟独在同样孤傲的李纪修面前卑微到尘埃里。在以后的岁月里,记忆里李纪修的面容竟成支撑她活下去的信念。十二年后,她和他再次相遇,可是这一次,她却失去了去追求爱情的勇气……
  • 从RE开始

    从RE开始

    吾曾一手拯救世界,也曾一手毁灭过世界。但是一位少女的到来,让过往的全部都变成了一场演剧。(偶尔爆发,欢迎大家阅读,谢谢收藏。)
  • 仗剑行江湖之失落秘宝

    仗剑行江湖之失落秘宝

    这是发生在另一个世界的故事,一个曾被大秦帝国统御百年之久的时代。传说一颗天外陨星降落大地,带来无尽的宝藏,却因为某种原因被封存。贪婪的欲望,卷轴现世,让这本该就此沉寂的秘密再度掀起一场风波,江湖轰动,各大势力竞相争夺。命运的选择,一名少年的出现,为世人揭开这长达数千年的秘密。他究竟是何人?又与这秘密有着怎样的联系?
  • 上仙

    上仙

    在我飞升那日,我的丈夫,秦亦亲手剜了我的心。他一脚把我踢飞,踩着我的手——在我耳边低语:你以为我这上万年和你一副如此丑陋的皮囊在一起,我有多恶心。自此我才知道,他和我在一起几万年,不过就是为了得到我这颗心,好助他飞升。几万年前,三界众生羡慕我长相丑陋却有一个俊俏的夫君疼爱。几万年后,我即将魂飞魄散,而他却当上了九重天的天尊。即使变成孤魂野鬼,即使万劫不复,我也要亲手剖开他的胸膛,把自己的心拿回来!终有一日,我嫁的男人,定比秦亦还俊美,法力比他还高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带我纵横九重天。当初既是我点化你成仙,渡化你的劫,那么你余生所有的劫,都该我来背负。--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卯城卯时

    卯城卯时

    《卯城卯时》是云南省作家协会主席、云南文学院院长、知名作家黄尧的新力作。追忆年少时光,感叹人生况味。卯城——以地支命名的城廓,与历史名城昆明近代史上桩桩大事件紧密相连。1949年“解放秧歌”的舞步迎来卯时的黎明,颠覆性的巨变将划时代光芒投射在孩子的梦幻里。历史的震荡期,一帮在社会边缘自生自灭的野孩子,被收容进新时代的实验学校,然而他们早已被艰辛的生活迅速催熟,没有人能阻止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创造一段段新的传奇。他们与成人世界的规矩对抗,与身体和心灵深处的饥饿战斗,与躁动不安的成长拉锯……
  • 女帝成长计划

    女帝成长计划

    “所有人都是你害死的!你就是一个妖物!”——如果你一无是处该怎么办?如果你是天生的灾星会怎么办?那眼神如星辰般清澈的少年成了你唯一的朋友亲人,在这庞大又奇幻强者主宰的世界里,你们是不是应该踏上让自己变强的道路。这个世界的尽头,就在太阳的那边,你所珍爱的人都在那里等你开启新时代。当你旅途正式开启的时候,你会不会立下滴血誓言,并且咬牙踏上寻找神迹的道路。【我愿化身黄昏的神圣骑士守护你,也愿意化身黎明的死灵魔师踏上逆天的道路。带着你杀向地狱,让我们的名声震撼整片天地。】
  • 名人传记丛书:梵高

    名人传记丛书:梵高

    名人传记丛书——梵高——天才画家为何割耳自残:“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