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在相互的交往中寻求保护、信任和安慰。
——培根
拆除了心中的篱笆墙,走出了自我封闭圈,这是迈向成功社交的第一步。许多年轻人初涉社会场合难以适应,感到无所适从,是因为对自身存在的社交障碍缺乏清醒的认识,心态没有摆正的缘故。拥有良好的品格和心态是保证社交活动正常进行的必备条件,它可以让你时刻充满自信,让你在人前充分彰显个人魅力。因此,心态积极一点儿,眼界放宽一点儿,行为主动一点儿,社交场上则无往不胜。所以,要想在经营人脉中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打造优秀的品质是最基本的一个起点。
社交前先修身
修身就是要使人品正。正则“品”端,直则“人”立。人们择友要看人品,考察干部要看人品,招聘员工要看人品,娶妻嫁夫要看人品,选合作伙伴要看人品,帮助人也要看人品。谁会帮助一个人品不正的人呢?“人品”处于人类社会之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作为人品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正直”自然显得格外重要。
正直是做人的根本,表现为襟怀坦荡、秉公持正、坚持原则、刚正不阿。
正直的人必然真诚,正直的人必然实在,正直的人必然刚正;正直就是认认真真做事,坦坦荡荡做人。正直的人不屈不挠、不卑不亢、不畏强权、不欺弱者,并且实话实说,敢于剖析自己。
正直是做人、做事的一种态度。这种态度是人们所崇敬的,是成就人生必不可少的一种特质。有了正直做人、做事的态度,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机会。
然而,有人会以一句“咱是一个俗人”来堂而皇之地遮掩远离正直的心态。保存正直无疑是对自身的一种挑战,是一种灵魂上的超越。面对名利的诱惑、生活的压力、难以名状的虚荣心,以正直立于人世间并非易事。然而,正直不是入乡随俗的无奈,也不是寄人篱下的感伤,更不是随遇而安的过客,而是一种渗透在为人立世方方面面的行为。
办事的方法和技巧是可以学的,而一颗正直的心却是无价的。《麦肯锡方法》讲的核心问题就是三条基本原则:第一条是以事实为基础,第二条是逻辑性的思维,第三条就是正直。正直做事在犹如战场的商场上也是应该提倡的。
例如,做市场,就是做人做事的统一。销售就是卖品质,销售企业诚信、个人诚信。一个人失去了诚信,也就失去了道德,失去了信任与信用,这不仅仅是个人的,也是企业的,更是家庭的。一个销售经理如果对市场没有诚信、自谋私利,他将在社会上寸步难行。“只有施惠于人,才能受惠于人”,这是一个永远不变的法则,也是做人做事的统一。一个人除了有诚信的品质以外,还需要具备忠诚、感恩、正直等品质。
因此,要求我们每一个人要做好事,要好好做事,做有益之事;做人,要做好人,要好好做人,做优秀之人。做事先从做人开始,利人利己的事多做,损人利己的事不做,既损人又不利己的事绝对不做,这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社交应酬的必要前提。
会做人才能办好事
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讲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古训,为什么把修身放在第一位呢?那就是不论你是找人办事,还是做任何事,修身是前提,没有修身的铺垫,一切都无异于空中楼阁。如果不学好做人,那么越想做好的事就会越像海市蜃楼,遥不可及。
曾子的妻子要去市场,他的儿子哭闹着要跟着去。曾子的妻子说:“你先回去,等回来时,宰只小猪给你吃。”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要捉小猪杀给儿子吃,妻子不让他杀,说:“这不过是和孩儿说着玩的。”曾子说:“不可以和小孩子说着玩,他们不懂事,全靠学父母的样子,听父母的言语,现在你欺骗他,不是教他欺骗吗?母亲欺骗儿子,儿子不相信母亲,这不是教养之道。”于是曾子杀了小猪给孩子吃。
古人都知道做人要有原则,而对于现代人来说,“做事先做人”这不仅是一个处世原则问题,更倾向于道德问题。道德是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称。人们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两种“法”:第一种是国家的法律法规,第二种就是思想道德。当一个人缺乏道德观念的时候,就会做出不道德的行为。不道德行为的积累,最后引起质变,无疑会受法律的制裁。由此得出结论:一个不会做人的人,永远不会完成任何高尚的理想和事业。也就是说,“怎么做好人”和“怎么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一致的。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必须具备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是人们传统观念中的善良的人,第二是要有自己信念的人。“想做事,先做人”,必须有做人的原则。其原则是统筹在两个基本条件之上的。它的根本就是审视自己的生命,生命的组成元素是时间。因此,善待生命中的时间,积极主动的工作,这是对“做好人”的无条件要求。消极被动地对待工作、对待生活,这是对自己生命的诅咒和浪费,我想任何一个有理智思维的人都会作出正确的选择。虽然我们的工作并不伟大,也不辉煌,但是我们追求的除了物质上的满足,更主要的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人的行动由习惯、情绪、知识来决定,学校有学校的品牌,个人也应该有个人的品牌,我们应把自己作为品牌来管理,创造出自己的独特品牌。树立自己的品牌应该从自己的行为习惯做起,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
一个人如果无“德”,无论他有多渊博的知识、多强的能力,多高的水平,都不能称得上是一个完善的人。一个人的形象是由无数的人生小事组成的,一件小事展现的是一个人的整体素养和道德水平。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事”联系的必然性,认为“什么样的人就会做出什么样的事”。
瑞士有一家钟表店门庭冷落,不甚景气。一天,店员贴出了一张广告,上面说:“本店有一批手表,走时不太精确,24小时慢24秒,望君看准择表。”
广告一经贴出,很多人都迷惑不解,更有店主的好友打电话询问。店主坦率地说:“诚实是我开店的原则,我不会为了个人私利而损害大家的利益。”正是因为店主有着非同一般的品格,他才能作出这样的决定。
出乎很多人意料的是,广告贴出不久,钟表店的生意开始好转,门庭若市,生意兴隆,而且很快销完了库存积压的手表。很多顾客正是由于被店主诚实的做人态度所感动的。
常言说,做人要美,做事要精,立业先立德,做事先做人。做任何事情,都要从学做人开始。如果连人都做不好,还谈什么社交,还谈何事业。
良好品格就是一种资本
许多年轻人在谈及自己的提升或是人生最初起步的成功时,都把这些归功于自己乐于助人、亲切随和的性格,也就是说,在任何可能的情况下去帮助别人。
如果一个青年在刚踏入社会时,就决心把建立自己的品格作为以后事业的资本,做任何事情都无悖于养成完美人格的要求,那么,即使他无法获得盛名与巨大利益,也不至于失败。而那些人格堕落、丧失操守的人,却永远不能成就真正伟大的事业。
当你要找人办事的时候,要牢记一点:人格操守是事业上最可靠的资本。多数青年对于这一点缺乏认识,他们过分地注重技巧和手段,却忽视对正直品格的培养。为什么有许多公司情愿以非常昂贵的代价,用已去世数十年或数百年的人的名字来做公司的名称呢?因为在那些已逝者的名字里面含有正直的品格,代表着信用,使消费者感到可靠。想想有些名人的实际情况,其信用之稳固程度如同直布罗陀的岩石一样坚固,这就可以证明人格的价值了。
美国亨氏食品加工工业公司总经理霍金士先生有一天突然从化验鉴定报告单上发现,他们生产的食品配方中起保鲜作用的添加剂有毒,虽然用量不大,但长期服用肯定对身体有害;如果悄悄在配方中删除该添加剂,又会影响食品鲜度。
此情一旦公布于众,定会引起同行的强烈反对。然而,他最终向社会宣布:这种添加剂有毒,对身体有害。
随后,所有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老板联合起来,用一切手段攻击他,指责他别有用心、打击别人、抬高自己,并且一起抵制亨氏公司的产品。亨氏公司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
这场争论持续了四年,霍金士在快要倾家荡产之时,名声却家喻户晓,人们为他这种正直的品格所折服。公司的产品成了人们放心的热门货,亨氏公司在很短的时间内又恢复了元气,规模扩大了两倍,霍金士一举坐上了美国食品加工业的头把交椅。
由此可见,拥有正直的品格多么重要。有一些青年人明明知道这样的事实,但是他们仍然不将事业的基础建立在正直的品格上,反而建立在技巧、诡计和欺骗上。这难道不令人感到奇怪吗?
公道、正直与诚实是成功所包含的要素,只有具备了这些美德,事业才能成功;倘若缺乏这些美德,是不可能做出轰轰烈烈的事业的。
在温州,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青年,是做小商品批发的,凭着勤奋肯干、货真价实,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他积攒了几十万的家产。
然而,他并不甘心于取得这样的成绩,觉得赚钱太慢了,于是就想方设法,偷工减料,从小商品的原料上下手。可以想到,顾客需要的是物美价廉、经久耐用的商品,在他这买了质量差的商品以后,一传十,十传百,渐渐没人再光顾他的生意了。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每一个人应该看到,不管是做什么事、从事什么行业,都要保持正直的品格,而且应该不惜一切来保持这种品格。大凡历史上真正的伟大人物是不会因金钱、权势、地位等种种诱惑而出卖人格的。
无论面对多大的利益,无论面对多么难以抵挡的引诱,具有优秀品质的人都不会出卖人格。无论你从事何种职业,办任何事,在自己做事的过程中都应该保持自己高尚的品格。在你做一个律师、一名医生、一个商人、一个职员、一个农民、一个议员或者一个政治家时,你不要忘记:你是在做一个“人”,而且要做一个具有正直品格的人。这样,你的职业生涯和生活才能有重大的意义。
所以说,优秀品质是一个人能否找对人、办对事所必备的素质,而一个人的素质就是由精神面貌、行为举止表现出来的。
尊重他人是赢得尊重的重要原则
一个人要成为好人,首先要学会尊重别人,包括朋友、学生、陌生人……也许这是一个简单浅显的道理,但是一个看似简单的道理,也需要用心去好好感受。正是因为我们经常会觉得有些道理非常简单而往往会忽视它,不去用心感受它,所以经常会伤害到别人,甚至会伤害到自己。
在一本杂志上,有这样一个故事:
作者曾经到乡下的母校去听课。在中午吃饭的时候,他发现其中有一位老教师在喝完稀饭后,伸长了舌头,低下头,捧着碗“滋滋”有声地把碗底的残留稀饭舔得干干净净。如今的生活已经不是饿肚子的时代了,竟然还会有这样的老师。看到他这个样子,大家都禁不住笑了出来。那位老教师听到笑声,露出惊异的目光,且不由得红了脸,极为羞愧地走出了吃饭的地方。一个下午,作者没有看见老教师的身影。
临走的时候,作者终于看到了这位老教师的身影。他连忙走过去对老教师说了一些比较委婉的道歉的话。老教师抬起头说:“这是我保持了几十年的坏习惯了。过去家里穷,吃不饱,经常要求家里的三个孩子这样做,我自己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到现在还是改不掉,丢脸了。”
听了老教师的话,作者深深地为中午的笑感到惭愧。
面对别人的习惯,如果我们没有真正的领会,只是浅薄的嘲笑,这本身说明我们对生活的理解是多么的浅薄和无知。在我们笑出声的时候,谁又会知道他的这个习惯是多么的令人尊敬呀!
在生活中,最珍贵的礼物是尊重和理解。当一个人收到这个礼物时,就会感到幸福,他的自豪感就会得到增进;而馈赠这个礼物的人,也会感到同样的幸福和充实,因为他在尊重和理解他人的同时,自己的精神境界会变得更为崇高,他的人格会变得更为健全。
因此,可以说内在的真善美是有待于你去发掘的宝藏。老教师在艰苦的年代里形成了这样的一个生活习惯,在现代人眼里是不可理解的,甚至是荒唐的。然而只要我们能够走进他的内心深处,我们就深深地被他的那种和艰苦、贫穷作不懈斗争的勇气所折服。他的人格魅力因为这一个让很多人难以理解的动作而得到升华。
对别人的生活习惯强加指责之词的人,就像肩负沉重的包袱,这只能使他变得苍老,步态蹒跚。我们用广阔的心灵去包容别人的举止,用善良的心灵去感悟别人的行为,用宽容的胸襟去善待别人的言行,这样在尊重他人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获得了一些生命之中最美好的东西呢?
生活就好像一条五彩斑斓的河,这条河里因为有了形形色色的人而充满生命的活力,充满生活的欢歌。让我们用善良的笑容,融合到这条美丽的生命之河中去吧!
正直的你可以笑傲江湖
英国《泰晤士报》的总编西蒙·福格,每年五六月份,都要接到一堆大学的请帖,要他去做择业就业方面的演讲,因为他曾在寻找职业方面创造过神话。
那是他刚从伯明翰大学毕业的第二天,他为了寻找职业南下伦敦,走进《泰晤士报》总经理办公室,他问:“你们需要编辑吗?”“不需要。”“记者呢?”“那么排字工、校对员?”“不,都不。”“我们现在什么空缺都没有。”“那么,你们一定需要这个了。”福格从包里掏出一块精致的牌子,上面写着:“额满,暂不雇用”。
结果,福格被留了下来,做报社的宣传工作。25年后,他已升至总编的位置。
这一美谈见报后,福格就成了各大学的座上宾,每年在学生毕业前给学生们做择业方面的报告。
但每次演讲,他总是避而不谈他的求职经历。他讲得最多的是一位护士的故事。
这位护士刚从学校毕业,在一家医院做实习生,实习期为一个月,在这一个月内,如果能让院方满意,她就可以正式获得这份工作;否则,就得离开。
一天,交通部门送来一位因遭遇车祸而生命垂危的人,实习护士被安排做外科手术专家——该院院长亨利教授的助手。复杂艰苦的手术从清晨进行到黄昏,眼看患者的伤口即将缝合,这位实习护士突然严肃地盯着院长说:“亨利教授,我们用的是12块纱布,可是你只取出了11块。”
“我已经全部取出来了,一切顺利,立即缝合。”院长头也不抬,不屑一顾地回答。“不,不行。”这位实习护士高声抗议道,“我记得清清楚楚,手术中我们用了12块纱布。”院长没有理睬她,命令道:“听我的,准备缝合。”这位实习护士毫不示弱,她几乎大声叫起来:“你是医生,你不能这样做。”
直到这时,院长冷漠的脸上才露出欣慰的笑容。他举起左手里握的第12块纱布,向所有的人宣布:“她是我最合格的助手。”
这位实习护士理所当然地获得了这份工作。
西蒙真是聪明而又用心良苦,他之所以不讲自己的经历,而说那位实习护士,是因为他非常明白,在寻找工作方面,仅有敏锐的头脑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还要有正直的品性。小到一个单位,大到一个国家,它们真正需要的往往是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