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4700000012

第12章 德行(4)

译文

安于自己的官位,贪求俸禄,不能尽职尽责,随波逐流,瞻前顾后,没有主见和自己的人格,这样的官员,我们可以称他为“具臣”。只要是君主说的,不论是否正确,都赞颂不已;君主做的任何事,都表示赞同;偷偷地寻找君主喜欢的东西,然后进献给君主,让君主高兴;阿谀奉承,讨好君主,而不去考虑这样做是否会酿成祸患,这样的官员,我们可以称他为“谀臣”。内心奸险狡诈,表面上却表现得毕恭毕敬,巧言令色,嫉妒贤能;对自己举荐的人,只表扬他的优点、好处,避而不谈其缺点;对自己想要排斥的人,一味地说他的坏话,而对其优点避而不谈,这样就蒙蔽了君主的视听,君主的判断就会失误,造成君主赏罚不当,号令不行,这样的人,我们可以称为“奸臣”。他的智慧完全可以掩饰自己的不足,口才完全可以说动君主,能离间家庭内的骨肉至亲,能让在朝廷上的文武百官相互猜忌,造成混乱,这样的官员,我们可以称他为“谗臣”。篡权夺位,颠覆轻重,结成党羽,谋求私利,壮大势力,假传圣旨,高居显赫地位,狂妄自大,这样的官员,我们可以称他为“贼臣”。用花言巧语谄媚君主,因此而造成的错误全部推到君主身上,结党营私,蒙蔽君主视听,使君主不明真相,颠倒是非黑白,让君主的恶名远扬,各国皆知,这样的官员,可以称为“亡国之臣”。这六类大臣,统称为“六邪”。

原文

子贡曰:“陈灵公君臣宣淫于朝①,泄冶谏而杀之。是与比干同也,可谓仁乎?”子曰:“比干于纣,亲则叔父,官则少师,忠款之心,在于存宗庙而已,故以必死争之,冀身死之后,而纣悔悟,其本情在乎仁也。泄冶位为下大夫,无骨肉之亲,怀宠不去,以区区之一身,欲正一国之淫昏,死而无益,可谓怀矣。《诗》云:‘民自多僻,无自立辟。’其泄冶之谓乎?”

或曰:叔孙通阿二世意②,可乎?司马迁曰:“夫量主而进,前哲所韪。叔孙生希世度务制礼,进退与时变化,卒为汉家儒宗。古之君子,直而不挺,曲而不挠,大直若诎,道同逶迤,盖谓是也。”

注释

①陈灵公:名平国,春秋时陈国国君。他与孔宁、仪行父都和大夫夏御叔之妻夏姬私通。后来与孔宁二人酒嘲夏姬子征舒,被征舒伏弩射杀。②叔孙通:又名叔孙何,西汉初期儒家学者,曾协助汉高祖制订汉朝的宫廷礼仪,先后出任太常及太子太傅。

译文

子贡说:“陈灵公君臣与夏姬淫乱朝纲,泄冶进谏却遭杀害,他的行为和比干一样,他这样做可以称为仁义吗?”孔子说:“从血缘关系上说,比干是纣王的叔叔;从官位上说,比干是少师,一片忠心,只为了保住祖宗江山,所以,他用必死的决心进谏纣王,希望能够唤醒纣王,这样的心情就出自仁。泄冶只是一个下大夫,和君王也没有血缘关系,因为希望能够得到陈灵公的宠信,所以不肯离去,企图凭借自己弱小的力量,纠正整个国家荒淫的风气,虽然也是为君主而死,但结果对国家没有一点好处,泄冶可以说是贪恋官禄的人。《诗经》中说:‘民自多僻,无自立辟。’说的不就是泄冶这件事吗?”

有人问:“叔孙通谄媚秦二世,投其所好,这样做可以吗?司马迁说:“猜测君主是什么样的人,然后决定自己怎样能够在君主身边安身立命,这是先哲所赞同的。叔孙通顺应世情,认清形势,制定礼仪规章,韬晦有度,适时进退,与时俱进,最终成为汉朝的儒家宗师。古代所谓的君子,都是正直而不固执,表面上屈服而内心坚强不屈,大直若屈,达到目的的方法灵活,逶迤曲折,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原文

或曰:“然则窦武、陈蕃①,与宦者同朝廷争衡,终为所诛,为非乎?”范晔曰②:“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咸能树立风声,抗论昏俗,驱驰岨峗之中,而与腐夫争衡,终取灭亡者,彼非不能洁情志,违埃雾也,悯夫世士,以离俗为高,而人伦莫相恤也。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厉。及遭值际会,协策窦武,可谓万代一时也。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以携持世心矣。”

注释

①窦武:字游平,窦融玄孙,东汉末年外戚。桓帝时任城门校尉,灵帝时拜大将军,更封闻西侯。建宁元年,窦武与陈蕃谋划除诸宦官。后事情泄露,宦官曹节、王甫等劫持灵帝、太后,诏令收捕窦武等。窦武召集数千兵力与王甫﹑张奂军队对阵,结果兵败灭亡。②范晔:字蔚宗,南朝宋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官至左卫将军,太子詹事。后受彭城王刘义康牵连,被以谋反罪杀害。撰有《后汉书》。

译文

有人问:“既然这样,那么窦武、陈蕃这样的人,在朝廷和宦官抗衡,最后被杀,也是不对的吗?”范晔说:“汉桓帝、灵帝之时,像陈蕃这样的人,都能树立风声,与昏暗的统治抗争,在艰难险阻中前进,又与宦官作斗争,最后遭到败亡,并不是他们不能洁身自好,明哲保身。绝俗隐居的人,以脱离尘俗为清高,而这样人与人之间没有相互体恤,相互同情。因此,陈蕃等人反对绝俗隐居,虽然屡次被贬,多遭排斥,却终不肯离开。他身担恢复仁心的责任,虽然历经曲折险阻,路途漫长,却更加斗志昂扬。等到形势好转,陈蕃就协助窦武筹谋策划,这可以说是千载难逢的时机,虽然最终失败了,但是他的忠信道义完全可以激励后世,慰藉人心。”

原文

或曰:“臧洪死张超之难①,可谓义乎?”范晔曰:“雍丘之围,臧洪之感愤,壮矣!相其徒跣且号,束甲请举,诚足怜也。夫豪雄之所趣舍,其与守义之心异乎?若乃缔谋连衡,怀诈算以相尚者,盖惟势利所在而已。况偏城既危,曹、袁方穆,洪徒指外敌之衡,以纾倒悬之会。忿悁之师,兵家所忌。可谓怀哭秦之节,存荆则未闻。”

注释

①张超:字景明,东汉末年的广陵(治所在今江苏扬州)太守,张邈之弟。兴平元年,张超与陈宫、从事中郎许汜、王楷共谋叛曹操。后张邈跟从吕布,留张超及家属在雍丘,曹操攻围数月,斩杀了张超及其家人。

译文

有人问:“臧洪因张超之难而死,他可以称得上义吗?”范晔说:“张超被曹操困在雍丘时,臧洪为救危难中的朋友张超,四处求援,心情异常激愤,可谓壮烈!看他捶胸顿足,奔走呼号,请求参战的行为,的确让人称赞。可是英雄豪杰所取舍的心情,跟坚守信义的心情恐怕不同吧?英雄豪杰之间或订立联盟,或相互算计、欺诈,这些都是根据形势对自己的损益变化决定的。并且,当时,雍丘是个非常危险的偏城,而曹操和袁绍两人正是和睦相处、非常友好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臧洪却幻想着借袁绍的力量,解张超之难。兵家最忌讳怀着愤怒情绪的军队,臧洪虽然有像申包胥哭秦庭的气节,但却没有收到保存楚国那样的效果。”

原文

或曰:“季布壮士①,而反摧刚为柔,髡钳匪匿,为是乎?”司马迁曰:“以项羽之气,而季布以勇显于楚,身屡典军搴旗者数矣,可谓壮士。然至被刑戮,为人奴而不死,何其下也!彼必自负其材,故受辱而不羞,欲有所用其未足也,故终为汉名将。贤者诚重其死,夫婢妾贱人,感慨而自杀者,非勇也,其计尽无复之耳。”

或曰:“宗悫之贱也②,见轻庾业。及其贵也,请业为长史,何如?”裴子野曰③:“夫贫而无戚,贱而无闷,恬夫天素,宏此大猷,曾、原之德也④;降志辱身,俛眉折脊,忍屈庸曹之下,贵骋群雄之上,韩、黥之志也⑤。卑身之事则同,居卑之情已异。若宗元无怍于草具,有韩、黥之度矣,终弃旧恶,长者哉。”

注释

①季布:楚人,是霸王项羽帐下五大将之一。项羽兵败,被刘邦追拿,他剃发为奴,后夏侯婴向刘邦进言,得以赦免,并成为汉初名将。其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②宗悫(què):字元干,南朝刘宋大将。③裴子野:字几原,南朝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其曾祖父是裴松之。④曾、原:即曾参和原宪,都是孔子的弟子。曾参以孝著称,原宪一生安贫乐道,不肯与世俗合流。⑤韩、黥:即韩信和黥布。韩信曾受胯下之辱。黥布是秦末农民起义领袖之一。

译文

有人问:“季布算是一位义士,能摧刚为柔,剃发为奴,到处逃亡,他这样的行为值得肯定吗?”司马迁说:“在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之时,季布竟然也能够以自己的独特英雄气概在楚军中赫赫有名。他多次率领大军出军作战,立下战功,可谓是当之无愧的壮士。但是项羽失败后,季布被刘邦四处追杀,为了免遭刑罚杀戮,他被迫削发为奴,苟且偷生,又是如此的卑微下贱!他一定是自认为有超凡的才能,所以即使颠沛流离,备受屈辱,也不以此为耻,他还在等待、寻找机会发挥还没有施展的才能,所以最后能够成为汉代名将。诚然,贤人非常重视死节,但像婢妾贱人那样因一时的愤慨而自杀,不能称为勇敢,而是无计可施,走投无路,最终走向死亡的表现。”

有人问:“宗悫在地位低贱的时候,被庾业轻视,等到宗悫显贵的后,他不计前嫌,请庾业做长史,那么宗悫这个人怎么样?”裴子野说:“贫困的时候不悲伤愁苦,地位卑贱的时候也不忧闷,恬淡坦然,安之若素,如此的修养和胸怀,只有曾参、原宪才有。时运不济的时候,能降低自己的标准,忍受别人的侮辱,低眉折腰,卑躬屈膝,屈居平庸无能之人手下;显贵时能在英雄之间纵横驰骋,有如此能屈能伸海量的人,拥有和韩信、黥布一样的胸怀和志向。这两种人处在卑微地位时做事相同,但是内心思想各异,宗悫虽然饮食不济,但不会因此面露怒色,很有韩信、黥布那样的心胸,而且又不计前嫌,确实有长者风范啊!”

原文

世称郦寄卖交①,以其绐吕禄也,于理何如?班固曰:“夫卖交者,谓见利忘义也。若寄,父为功臣而执劫,虽摧吕禄②,以安社稷,义存君亲可也。”

或曰:“靳允违亲守城,可谓忠乎?”徐众曰:“靳允于曹公,未成君臣。母,至亲也,于义应去。昔王陵母为项羽所拘,母以高祖必得天下,因自杀以固陵志。明心无所系,然后可得事人,尽其死节。卫公子开方仕齐,十年不归。管仲以其不怀其亲,安能爱君?不可以为相。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允宜先救至亲。徐庶母为曹公所得③,刘备遣庶归。欲为天下者,恕人子之情,公又宜遣允也。”

注释

①郦寄:字况,汉初大臣郦商之子。汉高祖刘邦死后,皇后吕雉控制军政大权,刘氏族人身处危境。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准备诛杀诸吕,恢复刘氏江山,为保证灭吕政变顺利进行,派兵包围郦府,并让郦寄欺骗吕禄交出兵权,最终灭吕政变成功。②吕禄:吕后侄子,掌握禁军,与郦寄交好。③徐庶:字元直,汉末三国时期人物,曾在刘备手下任职,后因曹操囚禁其母而不得不弃备投操,临走前向刘备推荐诸葛亮。在魏国,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

译文

世人都说郦寄欺骗吕禄,出卖朋友,是不光彩的行为,该怎么评价呢?班固说:“出卖朋友,说的是见利忘义的行为。但是,郦寄的父亲是国家的功臣却被周勃劫持,虽然郦寄摧毁吕后政权,却是为了国家社稷,从保护君主和亲人方面讲,他这样做是值得称道的。”

有人问:“靳允不顾及亲人的生死,坚守范城,这算得上是忠心吗?”徐众说:“靳允和曹操之间不是君臣的关系,而母亲却是自己的至亲,从道义的角度说,应该放弃城池救自己母亲。曾经,王陵的母亲被项羽抓去,其母认为刘邦能得天下,所以自杀以巩固王陵坚定效忠刘邦的决心。这表明内心没有挂碍,才能全身心地投身事业,为人主拼死效命。卫公子开方在齐国做官时,十年没有回过家,管仲认为,既然开方对自己的亲人都不放在心上,怎么会一心一意地辅佐君主呢?这样的人应不适合做宰相。所以说,如果要寻找忠臣,一定要从孝子中寻找。而靳允就应该先去救自己母亲。徐庶的母亲被曹操抓去,刘备立刻让徐庶去曹营探望他的母亲。如果想要得到天下,就应该体谅母子亲情,由此可见,曹操也应该让靳允先去救母。”

原文

魏文帝问王朗等曰①:“昔子产治郑②,人不能欺;子贱治单父③,人不忍欺;西门豹治邺④,人不敢欺。三子之才,于君德孰优?”对曰:“君任德,则臣感义而不忍欺;君任察,则臣畏觉而不能欺;君任刑,则臣畏罪而不敢欺。任德感义,与夫导德齐礼,有耻且格,等趋者也;任察畏罪,与夫导政齐刑,免而无耻,同归者也。优劣之悬,在于权衡,非徒钧铢之觉也。”

注释

①王朗:本名王严,字景兴。仕曹魏,官至司徒、兰陵侯。②子产:名侨,字子产。春秋时期郑国人。公元前554年任郑国卿,实行政治改革,将郑国治理得秩序井然。③子贱:孔子弟子,鲁哀公时任单父(shànfǔ)宰,为政三年,单父大治。单父:地名,今山东单县。④邺:古都邑名,在今河北临漳西。

译文

魏文帝问王朗等人说:“从前,子产治理郑国时,没有人能欺骗他;子贱治理单父的时候,人们不忍心欺骗他;西门豹治理邺城的时候,人们不敢欺骗他。这三个人的才能,以做君王的德行来衡量,谁最优秀呢?”回答说:“君主施行德政,则大臣们感念他的仁义而不忍心欺骗他;君主明察秋毫,则大臣们害怕被他发现错误,所以不能欺骗他;君主以刑罚治理国家,那么臣子们害怕受刑而不敢欺骗他。实行德政,用仁义道德感化臣子,与用道德引导臣子,用礼仪规范他们的行为,使他们有廉耻之心,实现自我约束,两者的目的和效果是一样的。君王洞若观火,使臣子谨小慎微,这种方法同用政策引导他们,用刑罚约束他们,使他们虽然免于刑罚却不知道羞耻,两者的效果是一样的。以德施政和以刑施政两者优劣悬殊,而绝不是钧铢之间的差别。”

原文

或曰:“季文子①、公孙弘②,此二人皆折节俭素,而毁誉不同,何也?”范晔称:“夫人利仁者,或借仁以从利;体义者,不期体以合义。季文子妾不衣帛,鲁人以为美谈;公孙弘身服布被,汲黯讥其多诈。事实未殊而毁誉别者,何也?将体之与利之异乎?故前志云:‘仁者安仁,智者利仁,畏罪者强仁。’校其仁者,功无以殊;核其为仁,不得不异。安仁者,性善者也;利仁者,力行者也;强仁者,不得已者也。三仁相比,则安者优矣。”

注释

①季文子:即季孙行父。春秋时期鲁国执政,谥文,史称“季文子”。执掌鲁国30多年,厉行节俭,开一代俭朴之风。②公孙弘:字季,仕汉武帝,官至丞相,封平津侯。勤俭节约,虽居大官,却身着布衣。

译文

有人问:“季文子、公孙弘两个人都能身处高位,却不奢华,能委屈自己,让生活简约朴素,但人们对这两个人的评价毁誉不同,这是为什么呢?”范晔说:“想借用仁爱的举动取得利益的人,往往用仁爱的招牌获取个人利益,而真正知道义内涵的人,不用时刻考虑什么是义举,但却能做到时刻都能符合道义。季文子的妾从不穿丝做的衣服,被鲁国人传为佳话;而公孙弘身着布衣时,汲黯却讥笑他心怀狡诈,假装如此。实际情况一样,却毁誉不同,为什么呢?难道是以朴素为本体和以朴素为利益的区别?所以《汉书》的《志》上说:‘真正的仁者把推行仁爱作为一种习惯,狡猾的人通过仁爱的行为谋取私利,害怕受到罪责的人勉强施行仁爱之举。’比较这些仁爱的举动,他们的效果没有什么不同,但核实他们行仁爱之举的本质,却各不一样。把推行仁爱作为习惯的人,自觉行仁爱之举;用施行仁爱谋取利益的人,努力行仁爱之举;勉强施行仁爱之举的人,则是迫于无奈。这三种仁爱之举,当属把推行仁爱作为习惯的人是最令人称颂的。”

同类推荐
  •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经典作家著作研究II(第12卷)

    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经典作家著作研究II(第12卷)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央编译局陆续编译出版了大量国外学者关于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为了满足当前学界的需要,让这些宝贵的研究资料发挥更大的作用,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资料》丛书课题组经过两年多的努力,对这些资料进行了精选,分为“经典著作研究”、“基本理论研究”、“版本和传播、编译以及生平事业研究”和“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四个部分重新编辑出版。
  • 挺经

    挺经

    《挺经》是曾国藩生前的一部“压案之作”,用李鸿章的话说,这部书是“精通造化、守身用世”的秘诀。所谓“挺”,即势不可用尽,功不可独享,大名要推让几分,盛时要做衰时想,刚柔相济,无为而无不为;百尺竿头,不能再进一步;欠缺本身就是完美。曾国藩以盖世之功而能于众说诋毁中安然保全自身,全赖这一“挺”字。主动、积极、谦虚,以出世之心来入世,在困厄中求出路,在苦斗中求挺直。如此方能不受困、不为他人左右.到达气定神闲地享受人生之至高境界。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荀子》为战国时人荀况所著,是一部阐述先秦儒家思想的著作。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本书由荀况编著。
  • 魏晋玄学“三大派”

    魏晋玄学“三大派”

    中华学术,源远流长。魏晋之际,儒家经学受到严重挑战,玄虚之风大为兴盏。《中国文化知识读本:魏晋玄学“三大派”》讲述在我国历代的学术思想中,可以说玄学是最具有内在意蕴、对文人最具有吸引力、更加具有文学内涵的一种思维模式。其在发展过程中,内部又分为三个派别:何晏、王弼主张名教本于自然;阮籍、嵇康认为“越名教而任自然”;郭象认为名教即自然,此三者即为魏晋玄学“三大派”。
  • 周国平译尼采作品套装

    周国平译尼采作品套装

    尼采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诗人。他的美学不在于学理的探讨,而在以美学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实际上是一种人生哲学。“周国平译尼采作品套装”,由中国全方位研究并介绍尼采的学者周国平优美译作。尼采以美学解决人生根本问题的人生哲学经典——一生中不容错过的哲学经典。
热门推荐
  • 望古神话之蜀山异闻录

    望古神话之蜀山异闻录

    蜀山、血魔,传说中的剑仙游侠世界,却与现实世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青年张羽在朋友消失之后,知道世界之外,还有许多平行世界,因果牵连,导致主世界遭到反噬。为了拯救朋友,张羽毅然进入蜀山界,开始了自己的修行之路。
  •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在印度之外”:印度海外作家研究

    共分六章。第一章介绍了赛特的生平和总体创作情况。第二章以《如意郎君》的思想内容为研究对象,指出这部作品对西方文化、世俗主义和宗教宽容、印度现代化发展以及中产阶级壮大等社会问题的看法。接下来的四章从空间、性别、结构和语言等几方面对小说进行研究。第三章从后现代地理学的角度切入,指出了作家虚构的布拉姆普尔城象征了50年代初期的印度,还分析了文本内部空间象征手法的运用。第四章从性别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如意郎君》中的男性和女性形象构建与更新一代人物所承载的象征意义。第五章重点研究《如意郎君》的叙事结构。第六章对赛特的本土语言与英语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并指出其中的文化象征意义。
  • 重生女帝:帝君,放肆宠

    重生女帝:帝君,放肆宠

    她本为九重天的上神,却在飞升天神的时候被人所害,一朝重生,她必定要手刃仇人。为了尽早变成天神,她不得不要与天地间唯一的帝君双修。可是,这个帝君竟然傲娇的无法无天,自此以后,便开始了端茶倒水的丫鬟生活,她都要放弃的时候,帝君突然把她抓回来,放倒在床。说道“不是要双修么,现在就来吧。”(PS本文女主性格比较可爱,但是面对仇人很冷酷的。女主身份很厉害的。本书可能有点甜虐。)
  • 感悟爱情:难以释怀的108个思念

    感悟爱情:难以释怀的108个思念

    其实爱情的距离并不是一个白天到夜晚的距离,也不是两小孩儿个校门之间的距离,而是心与心的距离。夜凉如水,灯光如豆,失眠的姚雪站在窗前久久凝视着这个仲夏夜的城市。原本以为高考过后可以和床有个美丽的约会,但是一张意外的纸条却拨乱了她的心弦。
  • 重生六零好时光

    重生六零好时光

    云裳懵逼了!穿到六零年,成了寡妇的女儿,吃不饱,穿不暖,这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好在老天还算开眼,咱也拥有了穿越神器。看着空间里的几亩地,云裳挠了挠下巴:她该去哪里抓些干活的劳力呢?
  • 授灵使

    授灵使

    #这届宿主有病#你见过这样的宿主吗?系统:林慕小姐姐,麻烦你按照正确剧情发展好嘛?人家还在打副本,你居然直接挑战了大BOSS,你让男女主怎么活!你见过这样的反派吗?某男:小姐姐,小姐姐,你刚刚真是英明神武,霸气侧漏。你还收徒吗?安冉:让开,别挡着我救人!某男:辞桑!你又跟我抢人!沙雕剧情再次上映,走最野的路,he最lie的jiu,吻最爱的男人,救最弱的朋友,林慕带你diaoda主角!
  • 悦读MOOK(第十一卷)

    悦读MOOK(第十一卷)

    本书将带你走进茫茫书海,我们将请一些学者和专家帮你指津,请一些书界人士为你剖析书坛风云,使你从中获得大量的图书信息,还能饱览各类书籍的精彩片段,一册在手,尽情享受读书的乐趣。
  • 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论

    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论

    《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论》对当前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焦点问题,如体育思想、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体育文化、素质教育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地理论结合实践的研究。
  • 神秘的鳏夫

    神秘的鳏夫

    人们对我说的第一件事就是他杀死了他的妻子,第二件事就是他还不到四十岁就捞到了一大笔家产,第三件事就是他要以一百万英镑的高价出卖克拉蒙德城堡,以便移居到加勒比海的一个小岛上,在那里驾驶着自己的私人喷气机与女秘书们、情妇们无忧无虑地生活。“亲爱的,您千万不要听信这些鬼话。”乡村医生的妻子凯蒂·克莱德说:“查理不过是个32岁的鳏夫,一心想在佛罗里达买一块土地罢了。”“但他确实有很大的家业啊!”我反驳道,因为大家都把他说成是一个十足的资本家。
  • 盛宠医妃,邪王乖乖就擒

    盛宠医妃,邪王乖乖就擒

    洞房花烛里,慕吟压住倜傥的王爷,浅笑嫣然:“你敢反抗,我可不会饶了你哦。”某王笑:“爱妃,本王可是男人。”“男人女人又如何?该做小的时候,就要俯身明白吗?”慕吟一把手术刀直指某人腿间要害,某王倒抽一口凉气,眼睛里面却直冒精光:“原来爱妃竟喜欢这种把戏?”……她是舅国公府上最无用的嫡女,他是秦国最风流的邪魅王爷。本来八竿子也打不到一块去的两人,却因为圣上突然一张圣旨而绑在一起。互相的嫌弃,互相的试探,却让感情越陷越深。本该花好月圆,人间静好的时候,扑朔迷离的大网却悄然来袭。爱我所想,护我所爱,携手是否能进退,一心是否能白头?--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