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4700000013

第13章 德行(5)

原文

或曰:“长平之事,白起坑赵卒四十万①,可为奇将乎?”何晏曰:“白起之降赵卒,诈而坑其四十万,岂徒酷暴之谓乎?后亦难以重得志矣。向使众人预知降之必死,则张虚拳,犹可畏也,况于四十万披坚执锐哉?天下见降秦之将,头颅依山,归秦之众,骸积成丘,则后日之战,死当死耳,何众肯服,何城可下乎?是为虽能裁四十万之命,而适足以强天下之战;欲以要一朝之功,而乃更坚诸侯之守。故兵进而自伐其势,军胜而还丧其计。何者?设使赵众复合,马服更生,则后日之战,必非前日之对也;况今皆使天下为后日乎?其所以终不敢复加兵于邯郸者,非但忧平原之补缝②,患诸侯之救至也。徒讳之而不言耳。且长平之事,秦人十五以上,皆荷戟而向赵矣。夫以秦之强,而十五以上,死伤过半,此为破赵之功小,伤秦之败大也。又何称奇哉?”

注释

①白起:嬴姓,白氏,名起,为白公胜之后,故又称公孙起。战国时期秦国名将。白起号称“人屠”,战国四将之一。②平原:即平原君赵胜,战国时赵国宗室大臣,惠文王之弟。他任赵相时,礼遇贤士,门下宾客数千人。

译文

有人问:“长平之战中,秦将白起坑杀了赵国军队40万,他可以称得上是历史奇将了吗?”何晏说:“秦将白起逼迫赵军投降后,却不讲信义,违背诺言,坑杀了赵军40万,这难道是用残忍暴虐就能说明的吗?以后恐怕就难以再得志了。假若赵军事先知道即使投降,也是被活埋,那么,即使手无寸铁,他们战斗起来的力量也是让人畏惧的,更何况是40万身穿铠甲,手拿武器的将士呢?天下百姓看着赵军将领的头颅积成山,赵军士兵的尸骨堆成丘,那么以后他们再和秦军打仗,一定都抱着必死的决心奋战到底,哪里还会有人再向秦国投降呢?哪会再有轻易就被秦军攻下的城池呢?白起的这种暴举,虽然是杀害了赵军40万生命,但同时也加强了天下人坚守抗秦的力量,白起欲要一朝一夕的功劳,却更加坚固了诸侯国守疆战斗的决心。所以表面上白起是取得了土地,获得了胜利,实际上却削弱了自己的军事力量,对于他来说,形势变得不利。虽然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但是他破坏了秦想要吞并六国的大计,为什么这么说呢?假若让赵军重新聚集到一起,马服君赵奢再生,那么日后和秦国战斗时,一定不能和之前的相比,况且,现在秦军的恶行已经使天下人更加坚定了抗秦的决心呢!长平之战后,秦军不敢再向邯郸加兵,并不仅仅因为秦国担忧平原君的救国行动,而是更害怕诸侯国的救援部队。白起早知道这个道理,只是不敢明说罢了,并且在长平之战中,凡15岁以上的秦人,都被武装起来参加对赵国的战争了,以秦国这样的强国,国内15岁以上的人却已经死伤过半,这可视为攻破赵国的功劳小,而秦国大伤元气的损失更大,所以又怎么能说白起为奇将呢?”

原文

或曰:“乐毅不屠二城①,遂丧洪业,为非乎?”夏侯玄曰:“观乐生与燕惠王书,其殆乎知机合道,以礼终始者欤!夫欲极道德之量,务以天下为心者,岂其局迹当时、止于兼并而已哉?夫兼并者,非乐生之所屑;强燕而废道,又非乐生之所求。不屑苟利,不求小成,斯意兼天下者也。举齐之事,所以运其机而动四海也。围城而害不加于百姓,此仁心著于遐迩矣;迈令德以率列国,则几于汤、武之事矣。乐生方恢大纲,以纵二城;收人明信,以待其弊;将使即墨、莒人②,顾仇其上;开宏广之路,以待田单之徒③;长容善之风,以申齐士之志。昭之东海,属之华裔,我泽如春,人应如草,思戴燕主,仰风声,二城必从,则王业隆矣。虽淹留于两邑,乃致速于天下也。不幸之变,势所不图,败于垂成,时变所然。若乃逼之以兵,劫之以威,侈杀伤之残,以示四海之人,虽二城几于可拔,则霸王之事,逝其远矣。乐生岂不知拔二城之速了哉?顾城拔而业乖也;岂不虑不速之致变哉?顾业速与变同也。由是观之,乐生之不屠二城,未可量也。”

注释

①乐毅:子姓,乐氏,名毅,字永霸。战国后期著名军事家。公元前284年,他率领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破70多座城池,此役乃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②墨、莒:指即墨和莒城。即墨在今山东平度东南,莒城在今山东莒县。③田单:妫姓,田氏,名单,战国齐将。乐毅攻破了齐国70多座城池,最后只剩下了莒城和即墨,田单率族人用铁皮护车轴逃到即墨,在即墨坚持抵抗,并反击燕军,最后终于打败燕军,收复了国土。

译文

有人问:“乐毅不及时攻克莒城和即墨这两座城池,最终丢掉了宏伟霸业,这是他的错吗?”夏侯玄回答道:“从乐毅给燕惠王写的信来看,乐毅大概是一个知晓事物机理,遵守道义,始终遵循礼仪的人吧?想要最大地发挥道德的力量,一定要心怀天下百姓,他的行为难道只应该局限于一时的得失、或者仅仅停留在攻城掠地上吗?攻城掠地,是乐毅所蔑视的;强大了燕国而抛弃了道义,也不是乐毅所追求的。不贪图小利,不追求小的成功,这已经是一统天下之举了。进攻齐国这件事,只不过是他运用计谋,来震动天下的举动而已。围困齐国却不杀害齐国百姓,使自己的仁爱之心远近闻名;广施恩德使各国倾慕,这样的事迹可以和商汤、周武的相提并论。乐毅以其宽大的心胸,包围却不进攻这两座城池;为了取得齐国人表面上的信任,用来等待他们内部出现错误;使即墨、莒城内的百姓,反过头来仇视他们的君王;再以宽广光明的道路告知天下,等待齐将田单等人的投降归顺,实施宽容和善的政策,保证齐国兵将贤士能有施展自己抱负的机会。这样,在东海之滨做了榜样,在华夏的子民身上收到效果,燕王的恩泽就像春风细雨,而人们就像小草一样渴望燕王的恩泽,等到这时,两座城池的人们就一定会自动放下武器投降,这样燕王的大业就兴盛了。虽然他在这两座城池上耗费了很多的时间,但实际上也使感召天下的步伐加快了。不幸的变故是,燕王遭反间计,使这样的情况没有成功,败得一塌糊涂,这是因为时势变化的结果啊。如果对两座城池大举进兵,用武力镇压,残酷的杀戮城中百姓的行为显示给天下人,如果这样,虽然这两座城池被攻克下来,但燕国也会因此距离称霸诸侯大业的目标越来越远。难道乐毅还不懂得攻城拔寨、速战速决的道理吗?他是顾忌攻克了两座城池,而霸王的大业也受到损害。难道乐毅不懂得速战速决,延误时间有可能发生变故的道理吗?这是他考虑到加快攻伐的速度,也容易发生意外变故。这样看起来,乐毅不屠戮这两座城池,它的战略意义,不可估量。”

原文

或曰:“商鞅起徒步,干孝公,挟三术之略,吞六国之纵,使秦业帝,可为霸者之佐乎?”刘向曰:“夫商君,内急耕战之业,外重战伐之赏,不阿贵宠,不偏疏远,虽《书》云‘无偏无党’,《诗》云‘周道如砥,其直知矢’,《司马法》之厉戎士,周后稷之劝农业,无以易此。此所以并诸侯也。故荀卿曰:‘四世有胜,非幸也,数也。’夫霸君若齐桓、晋文者,桓不倍柯之盟①,文不负原之期②,而诸侯信之,此管仲、咎犯之谋也。今商君倍公子卬之旧恩,弃交魏之明信,诈取三军之众,故诸侯畏其强而莫亲信也。藉使孝公遇齐桓、晋文,得诸侯之统,将合诸侯之君,驱天下之兵以伐秦,秦则亡矣。天下无桓、文之君,故秦得以兼诸侯也。卫鞅始自以为知王霸之德,原其事,不伦也。昔周、召公施美政,其死也,后世思之。‘蔽芾甘棠’之诗是③。尝舍于树下,不忍伐其树,况害于身乎?管仲夺伯氏骈邑三百户,无怨言。今卫鞅内刻刀锯之刑,外深钺之诛,身死车裂,其去霸者之佐亦远矣。然孝公杀之,亦非也。可辅而用,使卫鞅施宽平之法,加之以恩,申之以信,庶几霸者之佐乎?”

注释

①柯之盟:齐桓公在被曹刿要挟下与鲁庄公在柯邑缔结齐国归还汶阳田地的盟约。桓公身边臣子劝齐桓公背盟、杀曹刿,管仲说:“在要挟下缔结的盟约是可以背弃的。但国君却不背弃……这样,国君就可以在天下显扬信义了。”②原之期:晋文公攻打原邑时,只带了十天的粮草,于是就和士大夫们约定攻打原邑的日期为十天,十天后原邑没有被攻打下来,晋文公便停止战斗收兵离去了。③蔽芾甘棠:出自《诗经》中的《召南·甘棠》一句:“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意思是:“可爱的甘棠树,不要砍伐它!召公在这里露宿过。”

译文

有人问:“商鞅以一个普通平民的身份说服秦孝公并得到重用,心怀国富兵强的才略,终使秦国吞并了合纵抗秦的六国,成就帝业,他可以称得上是辅佐霸王的人才吗?”刘向说:“商鞅,在国内紧抓农耕备战之事,对外重视战功奖赏,他不阿谀有权或受宠的人,不偏见被国王疏远的人,虽然《尚书》中说的‘没有偏心,不结私党’,《诗经》上说的‘周朝的统治就像盘石一样坦荡,像箭一样正直无私’,《司马法》中所说的激励将士,周人始祖后稷的勉励农事,都不一定能赶得上商鞅现在的所作所为,所以他能够吞并诸侯。因此孙卿说:‘四世强盛,不是侥幸,是天数决定的。’春秋霸主中,像齐桓公、晋文公等,齐桓公不违背在柯会盟上的诺言,晋文公不辜负在原邑与士兵的约定,这些都是管仲、咎犯的主意。而现在商鞅忘记了和公子卬之前的情谊,欺骗公子卬说秦国要和魏国结盟,最后背弃与魏国结盟的约定,打败魏国。因此,诸侯国都畏惧秦国强大,而内心并不亲近相信秦国。如果秦孝公遇到了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能够集合各个诸侯的力量,统帅天下军队讨伐秦国的君王,那么秦国必定灭亡。由于当时没有像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君王,所以秦国能够兼并诸侯国。商鞅开始自以为知道能成就帝王霸业的德行,但考察他的所做所为,并不是那样。从前,周召公实行善政,当他死了之后,后世人们都很感念他的恩德。《诗经》中的‘蔽芾甘棠’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因为他曾经在这棵树下休息,人们不忍心砍掉大树,难道说还会伤害周召公本人吗?晋文公因为管仲有功,把伯氏骈的三百户给了管仲,而伯氏骈毫无怨言。商鞅对内施行酷刑,对外攻伐诸侯,最后他被朝中大臣联合诬蔑,被车裂而死,由此看来,他距离霸王的辅佐之才还很远。但是,秦孝公杀他也不对对商鞅这样的人可以有所选择性地任用,如果能引导这样的人实行宽仁政策,施恩德,弘扬诚信,大概他就可以成为霸王的辅佐良才了吧?”

原文

诸葛亮以马谡败于街亭,杀之。后蒋琬谓亮曰:“昔楚杀得臣,然后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哉?”亮流涕曰:“孙武所以能制胜者,用法明也。是以杨干乱法,魏绛戮之①。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耶?”习凿齿曰:“诸葛亮之不能兼上国也,岂不宜哉?夫晋人视林父之后济②,故废法而收功;楚成暗得臣之益己,故杀之以重败。今蜀僻陋一方,才少上国,而杀其俊杰,退收驽下之用;明法胜才,不师三败之道,将以成业,不亦难乎?”

注释

①魏绛:春秋时晋国卿。魏绛因晋悼公的弟弟杨干的车扰乱了军阵,就把替杨干赶车的仆人斩首。晋悼公知道这件事后很生气。魏绛给晋悼公一封奏书,准备自刎,晋悼公看完奏书,知是杨干不对后,向魏绛道歉。②林父:即春秋时晋大将荀林父。

译文

诸葛亮因为马谡(sù)在街亭打了败仗,就把马谡按军法斩杀。后来大臣蒋琬对诸葛亮说:“从前,楚王把得臣杀了,晋文公听到这个消息后很高兴,可见楚王杀得臣是一个错误。现在天下纷争,很不安定,您却杀害了有才能的人,不觉得可惜吗?”诸葛亮流着泪回答说:“孙武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是因为执法严明啊。也正因为如此,当杨干扰乱法纪时,魏绛就把替杨干赶车的仆人杀了。现在天下四分五裂,战火刚刚燃起,如果不严明法纪,还用什么来打败敌人呢?”东晋名士习凿齿说:“诸葛亮之所以不能兼并曹魏这样的国家,这个结果,难道不和他的上述所作所为导致的后果相符合吗?春秋时,晋侯预见到林父今后对晋国有帮助,所以林父兵败后晋侯也没有杀他,结果林父果然立了大功。楚成王不知道得臣对自己有帮助,把他杀了,结果又遭到更惨的失败。现在蜀国偏居一地,人才本来就比魏国少,诸葛亮还杀害有用的人,而任用那些平庸的人,严明军法胜过重用人才,他没有总结北伐多次失败的教训,想要成就大业,那不是很难吗?”

原文

代以周勃功大,霍光何如①?对曰:勃本高帝大臣,众所归向,居太尉位,拥兵百万。既有陈平、王陵之力,又有朱虚诸王之援,郦寄游说,以谲诸吕,因众之心,易以济事。若霍光者,以仓卒之际,受寄托之任,辅弼幼主,天下晏然。遇燕王绾之乱,诛除凶逆,以靖王室。废昌邑,立孝宣,任汉家之重,隆中兴之祚,参声伊、周,为汉贤相。推验事效,优劣明矣。

后汉陈蕃上疏荐徐稚、袁闳、韦著三人。帝问蕃曰:“三人谁为先后?”蕃曰:“闳生公族,闻道渐训;著长于三辅②,礼义之俗,所谓不扶自直,不镂自雕;至于稚者,爰自江南卑薄之域,而角立杰出,宜当为先。”

注释

①霍光:汉昭帝的辅臣,为汉室的安定和中兴立下了汗马功劳,是西汉历史发展中重要的政治人物。②三辅:西汉被指治理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所辖地区,后指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今陕西省中部地区)。

译文

历代人认为周勃的功劳大,那么怎么看待霍光呢?回答说:“周勃本来就是汉高祖的大臣,为万人敬仰,身居太尉这样重要的职位,又拥有百万军队,既有陈平、王陵的鼎力支持,又有朱虚侯诸王的援助,郦寄游说、欺诈诸吕,顺应了民心,因而周勃容易成事。而霍光,在仓促之时,受武帝托孤之任,辅佐幼主,使天下一片安然,遇到燕王绾叛乱,霍光铲除叛逆,以稳定王室,他又废除昌邑王,立汉宣帝,他掌握汉家重权,使汉朝出现中兴之势。他的功劳可以和伊尹、周公的作为相匹敌,是汉朝的贤相。推断检验周勃和霍光两人过去所做的事情,优劣之分就很明显了。”

后汉陈蕃向皇帝上疏,推荐徐稚、袁闳、韦著三人。黄帝问陈蕃说:“这三个人按优秀程度来说,谁先谁后?”陈蕃回答说:“袁闳生长在大族家庭,懂得生活的道理,节操接近圣人的教诲;韦著生长在三辅地区,受到了良好的礼仪熏陶,行为处事自然得体,所以他是所谓的‘不扶不直,不镂不雕’那种人;至于徐稚生长在江南土地低洼瘠薄、礼仪风俗低劣的地方,然而在这样贫困的环境中他竟然能崭露头角,所以,他应该是最优秀的。”

原文

或曰:“谢安石为相①,可与何人为比?”虞南曰:“昔顾雍封侯之日,而家人不知,前代称其质重,莫以为偶。夫以东晋衰微,疆场日骇。况永固②,六夷英主,亲率百万;苻融俊才名相,执锐先驱,厉虎狼之爪牙,骋长蛇之锋锷,先筑宾馆,以待晋君。强弱而论,鸿毛太山不足为喻,文靖深拒桓冲之援③,不喜谢玄之书,则胜败之数,固已存于胸中矣。夫斯人也,岂以区区万户之封,动其方寸者欤?若论其度量,近古已来,未见其匹。”

同类推荐
  • 王国维:一个人的书房

    王国维:一个人的书房

    王国维是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语言文字学家、新学术开拓者、连接中西美学的大家。他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领域成就卓著。他博学强识,并世所稀,品行峻洁,如芳兰贞石,令人久敬不衰。《王国维:一个人的书房》收录的就是他的自述文、交游文、散记,以及为各类古籍和甲骨考据著述写的序跋等作品。
  • 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名家文学讲坛)

    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名家文学讲坛)

    本书堪称当代国外学术界少见的博学之作。它把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和后现代主义这些重要主题置于现代性这一概念的总体框架中加以考察,可以说确立了现代性美学研究的基本方向。《现代性的五副面孔: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后现代主义(名家文学讲坛)》从美学角度分析了现代性的五个基本概念: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艺术和后现代主义;对其来源、演变过程直至目前的状况作了详尽的论述,并列举了丰富实例。作者还提出美学现代性应被理解成一个包含三重辩证对立的危机概念:即对立于传统;对立于资产阶级文明的现代性;对立于美学现代性自身。
  •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美学漫话(大家文论经典)

    诗和春都是美的化身,一是艺术的美,一是自然的美。我们都是从目观耳听的世界里寻得她的踪迹。某尼悟道诗大有禅意,好像是说“道不远人”,不应该“道在迩而求诸远”。好像是说:“如臬你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美,那么,你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然而梅花仍是一个外界事物呀,大自然的一部分呀!你的心不是“在”自己的心的过程里,在感情、情绪、思维里找到美;而只是“通过”感觉、情绪、思维找到美,发现梅花里的美。美对于你的心,你的“美感”是客观的对象和存在。你如果要进一步认识她,你可以分析她的结构、形象、组成的各部分,得出“谐和”的规律、“节奏”的规律、表现的内容、丰富的启示,而不必顾到你自己的心的活动。
  • 马克思:思想传记

    马克思:思想传记

    本书由伊林·费彻尔所著,本书是德国马克思学研究专家伊林费彻尔的著作,费彻尔从马克思的文本出发,对马克思的思想观点进行了考证,回顾了整个马克思思想发展进步的历程,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可供相关读者阅读学习。
  • 东方人与西方人的50个思维差异

    东方人与西方人的50个思维差异

    本书引用了很多有说服力的故事,旨在通过一个轻松的视角来观察东方人和西方人不同的思维差异。懂得了这种差异,再去审视西方的文化,看待自身的文化,是大有益处的。东方与西方观念的碰撞,将带动世界更合理地向前发展。早在1840年的那一声炮响,不仅使得中国人重新开眼看世界,还让那些曾经张狂的国人落下了“崇洋媚外”的病根。外国的月亮比较圆?有比较,就会有差异。我们不该妄自菲薄,毕竟,有些差异并不等于距离。
热门推荐
  • 步里客谈

    步里客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冷少的鱼儿娇妻

    冷少的鱼儿娇妻

    (反穿文)鱼跃龙门,金光大闪,鱼儿消失,从此A市某冷少身边多了一个粘人精A市议论纷纷:听说冷少身边经常带着一个女孩事实上也是如此,只见这日某冷少吃完早餐准备去公司,发现鱼儿跟在自己身后,神色无奈,冷声道“在家等我回来”鱼儿瞬间两眼泪汪汪可怜兮兮的样子“我不,我就要跟你去公司”某冷少心一软,每次都用这招,妥协“到公司不准乱跑”“嗯”瞬间喜笑颜开,神马眼泪都是假的,眼里一瞬而过的得意,就知道这招管用…(甜虐文,男女身心干净)
  • 空白与桥

    空白与桥

    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似乎只是想要唤醒沉睡的灵魂,或者它以麻木。或在中午的马路上,当冬日的阳光穿过高楼,晒在冰冷的脸颊。或者只是在凌晨,下了拥挤的一路公交车,立交桥下,俯视桥中那盏昏黄的路灯。它是你的灵魂,罪恶的灵魂。当你凝视着它,正在思考,突然,一辆匆忙的汽车奔驰而过,迎面的冷风就像刀割,你不知道,那是谁,在又一次折磨你的可怜的灵魂…
  • 星流毁灭
  • 将门虎女

    将门虎女

    一个为皇家公主,一个是守边将军;一个心爱刀光剑影,一个却慕书香盈袖;一个穷追不舍上求下索成陌路,一个退避三舍左躲右闪闪到腰;最初的最初,将军扶桌子声泪俱下:“当初子茂就不该由着她胡闹,不然现在我也能安安心心娶个大家闺秀当媳妇。”最后的最后,公主捋袖子若有所思:“其实父皇先后给挑的两个驸马人选都还不错,可以考虑一下。”然而将军却虎着一张脸:“敢踏出我老李家大门一步,腿打断!”
  • 九星修魂诀

    九星修魂诀

    一个万剑争锋的剑修世界,一个绝世天才层出不穷的时代,一名看守剑库的少年,偶然得到一部绝世秘籍,从此剑破九天,唯我独尊!
  • 大清一秘

    大清一秘

    本书以历史的笔法,书写一代传奇。看绍兴师爷如何通达做人、端方行事。师爷的行当是一门艺术,师爷,起于明,盛于清。本书在欣赏一代有趣师爷的背后,更能了解一段历史、学习一种为人处事的艺术。
  • 月华传之仙君本红妆

    月华传之仙君本红妆

    她是开天之君,一次下凡,改变了她的一生……[一]“王爷,慕容姑娘把您赐给王妃的听雨阁给烧了,现在王妃正在闹上吊。”“本王知道了,送些糕点到华儿那里去,折腾了这么久,也该好好的补补。另外再送一条白绫到王妃那里。既然她想死,没人拦着她!”王爷,到底谁才是您的夫人啊![二]某只坐在自家爹爹的腿上,挥挥小手,软绵绵的声音毫不客气。“娘亲抱抱!”霎时某男的表情就有些僵硬,儿子,我是爹爹。“爹爹!娘亲欺负沉儿!”顿时某女脸色就黑了,她辛辛苦苦生下一儿子竟喊她爹爹?小络沉无辜的望着自家玉树临风的娘亲和倾国倾城的爹爹:难道不是吗?
  • 九玄天帝

    九玄天帝

    沉寂四年,一朝突破,从此的修炼之路风生水起,虐人渣,斩妖魔,收师姐,得至宝……有的时候,天降大任,也可以顺风顺水!可我到底是谁?不管千难万险,也要找到我的家族,披荆斩棘,肩头上的重任一点点加重,为了众生,一步步登上那巅峰王座!
  • 抓住每分钱:洛克菲勒大传

    抓住每分钱:洛克菲勒大传

    约翰·D洛克菲勒,美国石油大王,洛克菲勒财团的创始人,美国历史上最富有的人。自16岁从商到55岁退休,洛克菲勒创造了美国商业神话,从无到有创建起自己的财富大厦,谱写了平民阶层奋斗崛起之歌,是“美国精神”的耀眼典范。晚年,洛克菲勒开始投身慈善事业,捐款总计5.5亿美元,在世界医疗、教育、环保等多个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树立了慈善运作管理的典范,开启了慈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