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24700000009

第9章 德行(1)

君德第九

君有道,天下太平;君无道,百姓遭殃。同样居帝王之位,他们的统治却各有短长。他们的兴衰成败的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

原文

夫三皇无言,化流四海,故天下无所归功。帝者,体天则地,有言有令,而天下太平。君臣让功,四海化行,百姓不知其所以然。故使臣不用礼赏功,美而无害。王者制人以道,降心服志。设矩备衰,有察察之政、兵甲之备,而无争战血刃之用心。天下太平,君无疑于臣,臣无疑于主。国定主安,臣以义退,亦能美而无害。霸主制士以权,结士以信,使士以赏。信衰,士疏,赏毁,士不为用。故曰,理国之本,刑与德也。二者相须而行,相待而成也。天以阴阳成岁,人以刑德成治。故虽圣人为政,不能偏用也。故任德多,用刑少者,五帝也;刑德相半者,三王也①;仗刑多,任德少者,五霸也②;纯用刑,强而亡者,秦也。

注释

①三王:指夏禹﹑商汤﹑周文王。②五霸:春秋时期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一种说法是,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也有说是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译文

虽然三皇没有留下修身治国的言论,但他们的教化功德,遍及四海,使天下人不知道该归功给谁。帝王遵顺天地自然的规律,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法则或制度,那么天下就会太平无事。君臣之间互相礼让,互相推让功劳,他们的德行流向四海之内,他们的美德,无形中感染着百姓,渗入到了老百姓的行动中,百姓虽身受其恩但还不明白恩从何来。所以,使用大臣不需要奖赏等规定,就能做到四海之内完美无害。作为君王,用道义统治臣民,让他们真心顺服。设置的规矩规定,是为了防止衰败的事情发生;设有负责检察政体和机构,也备有兵甲武器,但却不是为了发起战争。天下一片太平盛世,君王不怀疑自己大臣,大臣不怀疑君王。国家安定,人主安心,群臣遵循仁义的规范进退有序,这样也可以达到完美无害的大治景象。天下的霸王靠权势和策略控制士人,依靠诚信结识士人,通过奖赏任用士人。如果信任缺乏,士人就会疏远他;不实行奖赏,他就不能使用士人。所以说,治理国家的根本,刑罚和恩德并举,二者相互依存,相辅相成。就像天靠白天、黑夜和春夏秋冬的阴阳转变才能形成时岁的更替,人也一定要依靠刑罚和恩德两方面来成就治理好天下的目的。所以,即使是圣人当政,也不能只用一方面而偏废另一方面来治理天下。所以,施恩德多,用刑罚少是五帝的施政方法;刑罚和恩德参半使用的是三王;用刑罚过多,用恩德少的是五霸;纯粹用刑罚来治理国家,但很快就灭亡的是秦朝。

原文

或曰:“王霸之道,既闻命矣。敢问高光二帝,皆拔起垄亩,芟夷祸难,遂开王业。高祖豁达以大度,光武谨细于条目。名擅其美,龙飞凤翔,故能拔乱庇人,拯斯涂炭。然比大德,方天威,孰为优劣乎?”

曹植曰①:“昔汉之初兴,高祖因暴秦而起,遂诛强楚,光有天下,功齐汤武,业流后嗣,帝王之元勋,人君之盛事也。然而名不纯德,行不纯道。身没之后,崩亡之际,果令凶妇肆酷虐之心②,嬖妾被人彘之刑③,赵王幽囚④,祸殃骨肉。诸吕专权,社稷几移。凡此诸事,岂非高祖寡计浅虑,以致斯哉?然其枭将画臣,皆古今之所鲜有,历代之希觏。彼能任其才而用之,听其言而察之,故兼天下而有帝位也。

世祖体乾灵之休德,禀贞和之纯精,蹈黄中之妙理,韬亚圣之懿才。其为德也,聪达而多识,仁智而明恕,重慎而周密,乐施而爱人。值阳九无妄之世⑤,遭炎精厄会之运,殷尔雷发,赫然神举,奋武略以攘暴,兴义兵以扫残,军未出于南京,莽已毙于西都。尔乃庙胜而后动众,计定而后行师,故攻无不陷之垒,战无奔北之卒。宣仁以和众,迈德以来远,故窦融闻声而影附⑥,马援一见而叹息⑦。敦睦九族,有唐虞之称;高尚纯朴,有羲皇之素;谦虚纳下,有吐握之劳⑧;留心庶事,有日昃之勤。是以计功则业殊,比隆则事异,旌德则靡僭,言行则无秽,量事则势微,论辅则臣弱,卒能握干图之休征,立不刊之遐迹,金石铭其休烈,诗书载其懿勋。故曰:光武其优也。”

注释

①曹植:字子建,曹魏时著名诗人。曹操死后备受其兄曹丕的猜忌,最后抑郁而终。②凶妇:这里指的是吕后。③人彘:是古代一种酷刑。把人四肢剁掉,挖去眼睛,用铜注入耳朵,使其失聪,割去舌头,破坏声带,使其不能说话。然后扔到粪坑里。④赵王:戚夫人所生之子,刘邦死后,被吕后杀害。⑤阳九:古代术数家的学说。指灾荒年景和厄运。⑥窦融:字周公,扶风平陵人,东汉初大臣。新莽末年,割据河西。后归附刘秀,协助其灭掉了隗嚣。⑦马援:字文渊,扶风茂陵人,东汉著名的军事家。辅佐刘秀屡立战功,被封新息侯。⑧吐握:指周公礼待贤士的行为,一次他在吃饭的时候,有贤人来拜访,他就把嘴中的饭吐出来,赶紧去接待,这样反复三次。他又在洗澡的时候三次停下来握着头发迎接贤士。这成了礼贤下士的典型例子。

译文

有人问:“称王成霸的道理和方法我已经听明白了。请问:汉高祖刘邦和汉光武帝刘秀两位帝王都是从普通的平民崛起,平定天下战乱,最终成就帝王大业。汉高祖刘邦心胸开阔,不拘小节,而汉光武帝刘秀却谨小慎微。两位都有过人的长处,所以他们能够扫平惑乱,保护百姓,拯救生灵免遭涂炭。然而两个人若从仁德和威望方面做比较,谁更胜一筹呢?”

曹植说:“从前汉朝初兴时,汉高祖刘邦因秦朝统治残暴而起来反抗,随后又灭掉了强大的楚霸王项羽,统一了天下,他的功绩可以和商汤、周武王的功绩相提并论,他为后世奠定了基业,是帝王中的元勋,他的功业在历代君主创造的成就中的也算是大事。然而他的品德、行为都很不纯正,不符合王道,所以他死之后,果然让凶妇吕后大发残酷暴虐之心,干尽坏事,高祖的宠妾遭受‘人彘’酷刑;赵王被幽禁毒死,祸害殃及到自己亲生骨肉。吕氏家族专权,汉朝江山险些被更换。上述种种,难道不是汉高祖失于深谋远虑造成的恶果吗?然而,他手下勇猛的大将、智谋的大臣,都是古今少有、历代罕见的人。只因为他能量才重用他们,并时刻关注他们的言行,所以才会统一天下,登上帝王的宝座。”

汉光武帝继承了皇室家族的仁德,禀承了忠贞温和的纯正精华,遵循外修风度内修精神的要则,韬略、才华仅次圣人。他的德行体现在,聪明而通达事理,拥有广博的学识,仁义智慧而又开明宽容,思维谨慎周密,乐于行善,爱护百姓。那时,汉朝正处在大旱的灾年,又面临衰败的危机。在这样的危急时刻,汉光武帝如一声惊雷,毅然举兵起义,铲除强暴,扫荡恶势力,军队还没有出南京,王莽就已经死于西都了。这是因为汉光武帝早已拿定了主意,成竹在胸,然后才挥军而进。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都准备了相应的措施,所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以仁召告天下团结众生,广施恩泽感召远方之人,因此窦融闻声归附,马援一见而叹息相见恨晚。汉光武帝使九族关系和睦,有唐尧虞舜的称誉;品德高尚淳朴,有伏羲的本性;为人谦逊,礼贤下士,就像周公一样不辞辛劳;心系国家社稷大事,日夜操劳不辞辛苦。因此,如果从功劳上讲,那么汉光武帝和汉高祖的业绩就不同,如果从功业的宏伟角度去考虑,则他们的事业不同类,赞颂他的仁德恩惠没有值得非议的地方,说起他的品行则纯洁无瑕,比量他的势力则比汉高祖微弱,若论辅佐他的大臣则比汉高祖弱小,但是,他终于还是把握住了建立帝业的征象并最终实现帝王大业,成就了无法磨灭、流传万世的功业,金石上铭刻着他的盛世美名,诗书上记载着他的功勋。所以说,相比之下,光武更加优秀。”

原文

或曰:“班固称周云成康,汉言文景,斯言当乎?”虞南曰①:“成康承文武遗迹,以周、召为相,化笃厚之氓,因积仁之德,疾风偃草,未足为喻。至汉祖开基,日不暇给,亡嬴之弊,犹有存者。太宗体兹仁恕,式遵玄默,涤秦、项之酷烈,反轩、昊之淳风,几致刑厝,斯为难矣。若使不溺新垣之说②,无取邓通之梦③,懔懔乎庶几近于王道。景帝之拟周康,则尚有惭德。”

或曰:“汉武帝雄才大略,可方前代何主?”虞南曰:“汉武承六世之业,海内殷富。又有高人之资,故能总揽英雄,驾御豪杰,内兴礼乐,外开边境,制度宪章,焕然可述,方于始皇,则为优矣。至于骄奢暴虐,可以相亚。并功有余而德不足。”

注释

①虞南:即虞世南,字伯施,唐代初年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和文学家,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隋朝时任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②新垣:即新垣平,本是一个方士,他骗取汉文帝的信任,最后官至上大夫,后来被人告发诈骗,被诛杀。③邓通:蜀郡南安人。汉文帝曾经梦见自己受黄发少年一臂之力,顺利登天。文帝到达梦中遇见少年的地方时遇见邓通,当时邓通头上披着一条黄巾,便认为他是梦中少年,因而宠幸邓通。景帝时被免官,收没全部财产,最后穷困潦倒而死。

译文

有的人问:“班固曾经说过,在周代君王中最为称颂的是成王和康王,汉代值得称誉的是文帝和景帝,这样的说法是否合适呢?”虞世南说:“成王和康王承袭了周文王和周武王的业绩,用周公和召公两人为相,教化的是忠实厚道的百姓,用的是先王积淀下来的仁德,所以把他的统治比喻成疾风吹动草那样也不足为过,国家治理起来很顺畅,国家太平,人民安定。到了汉高祖开辟基业,他事务繁忙,没有一点空闲的时间,灭亡秦朝的一些弊端仍然存在。汉文帝体恤民情,拥有宽仁之心,遵奉道教的无为而治思想,清除了秦朝、项羽时酷刑暴政,重新倡导轩辕、太昊时的淳朴风气,以致刑罚闲置不用,做到这一点是很难得的。假使文帝不沉溺于新垣平的虚渺之说,不理睬邓通的梦幻之言,那么,文帝的政治,快接近王道了。至于汉景帝的统治与周康王的相比,还是有自惭形秽的地方。”

有人问:“汉武帝有杰出的才能和谋略,他可以和前代的哪位君王相比?”虞世南说:汉武帝承袭了刘姓家族六代的功绩,国家富足;同时他又有过人资质,所以能招揽英雄,驾驭豪杰。在内弘扬礼仪,在外开拓边疆,他治理国家的贡献,用兵打仗的成绩,焕然可述,比前代的秦始皇还要更胜一筹。至于武帝的骄奢、暴虐,则不及秦始皇。两个人都是功名显赫,德行不足的君王。”

原文

昔周成以孺子继统,而有管、蔡四国之变①;汉昭幼年即位,亦有燕、盖、上官逆乱之谋②。成王不疑周公;汉昭委任霍光。二主孰为先后?

魏文帝曰:“周成王体圣考之休气,禀贤妣之胎诲,周、召为保傅,吕望为太师。口能言则行人称辞,足能履则相者导仪,目厌威容之美,耳饱德义之声,所谓沈渍玄流,而沐浴清风矣。犹有咎悔,聆二叔之谤,使周公东迁,皇天赫怒,显明厥咎,然后乃悟。不亮周公之圣德,而信金縢之教言,岂不暗哉?夫汉昭父非武王,母非邑姜,养惟盖主,相则桀、光,保无仁孝之质,佐无隆平之治,所谓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然而德与性成,行与礼并,在年二七,早知夙达,发燕书之诈,亮霍光之诚。岂将启金縢,信国史,而后乃悟哉?使成昭钧年而立,易世而化,贸臣而治,换乐而歌,则汉不独少,周不独多也。”

注释

①管、蔡四国之变:成王即位时年少,由周公姬旦摄政,引起管叔、蔡叔、霍叔等人的不满,他们制造周公想谋篡王位的谣言,联合武庚发动叛乱。周公带兵征讨,三年之后平定叛乱,管叔被杀,蔡叔被囚。②燕、盖、上官逆乱:汉昭帝继位,由霍光辅政,因霍光大权独揽,与很多人结怨。燕王旦、盖长公主及左将军上官桀等图谋政变,被霍光镇压。

译文

从前周成王幼年登基为王,而国家爆发了管叔和蔡叔为首的四国叛乱;汉昭帝幼年继承王位,国家也发生了燕、盖、上官为首的背叛作乱。周成王没有怀疑过周公,汉昭帝把重任托付给霍光,这两位君王相比,谁先谁后呢?

魏文帝说:“周成王继承了他父母的优秀品格,又有周公、召公的辅佐,吕望为太师,刚会说话的时候就有司仪教他怎样说话,刚会迈步就有礼仪官教他走路的步伐和仪容表情,他的眼睛从小就看惯了威严的仪表和美丽容貌,耳朵里充满了仁义道德,可以说浸润在玄妙之流,沐浴在清风之中。尽管这样,他仍然有内疚惭愧的地方,就是轻信了管、蔡的谗言,让周公东征,平定叛乱,致使上天震怒,现出凶兆,让成王知道错误,成王因此醒悟。周成王不去详细考究周公圣明之德,却相信周公金縢书上的教诲之言,岂不是太糊涂?而汉昭帝的父亲比不上周成王的父亲周武王,其母亲也不如周成王的母亲邑姜,教养他的只有盖长公主,辅佐他的是上官桀、霍光。保护教育他的人没有仁孝的品德,辅佐他的人也没有很高的治世才能,可谓是生于深宫大院,从妇人手中成长起来的。但是,他性情仁德,行为礼仪合乎规范,十四岁时聪明过人,发现燕王诬告书信中虚假有诈,洞察了霍光的忠诚。哪里像周成王那样,开启了金縢见了周公遗书,问了官吏之后才醒悟?如果让周成王和汉昭帝壮年执政,然后两人互换朝代、手下大臣和文化氛围,那么汉代的福祚未必就会少,而周代的福祚也未必就会那么多了。”

原文

或曰:“汉宣帝政事明察,其光武之俦欤①?”虞南曰:“汉宣帝起自闾阎②,知人疾苦,是以留心听政,擢用贤良,原其循名责实,峻法严令,盖流出于申、韩也。古语云:‘图王不成,弊犹足霸;图霸不成,弊将如何?’光武仁义,图王之君也;宣帝刑名,图霸之主也,今以相辈,恐非其俦。”

或曰:“汉元帝才艺温雅,其守文之良主乎?”虞南曰:“夫人君之才,在乎文德武功而已。文则经天纬地,词令典策;武则禁暴戢兵③,安人和众。此南面之宏图也。至于鼓瑟吹萧,和声度曲,斯乃伶官之职,岂天子之所务乎?”

注释

①俦(chóu):同类;辈。②闾阎:民间。③戢(jí):止,停止。

译文

有人问:“汉宣帝明察政事,他是不是和光武帝是一类人呢?”虞世南说:“汉宣帝从民间崛起,知道百姓疾苦,所以能留心听政务,选择贤才,但是考察他循名责实、严令峻法的作风,都是出自申不害、韩非子这些法家的主张。古语说:‘图王不成,退一步也足以称霸;图霸不成,退一步又会发生什么后果呢?’光武帝讲仁义道德,是图谋王道的君主;汉宣帝崇尚刑名之法,是图谋霸道的君主。现在两个相比,恐怕不是一类人。”

有人问:“汉元帝很有才华,态度温和,举止文雅,可以算是喜欢文艺的贤良君主吗?”虞世南说:“做君王的才华应该表现在文武功德上。文方面的才能主要表现在经纬天下成就大事,善辞令,善制定典章制度;武方面的才能表现在严禁残暴,停止军事行动,安定百姓,与众人建立友好关系。这才是君王应当争取的治国的远大谋略。至于鼓瑟吹箫、应和声曲,这些是乐官要做的事情,哪里是天子应该做的事情啊?”

原文

或曰:“观伪新王莽①,谦恭礼让,岂非一代之名士乎?至作相居尊,骄淫暴虐,何先后相背甚乎?”虞南曰:“王莽天姿惨酷,诈伪人也。未达之前,徇名求誉;得志之后,矜能傲物。饬情既尽,而本质存焉。愎谏自高,卒不改悟,海内冤酷,为光武之驱除焉。”

同类推荐
  • 论语通解(一)

    论语通解(一)

    本书稿是作者学习《论语》一书的心得的总结。作者结合现代人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惑,将《论语》中相关的语录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全面涵养一个人的灵魂、修养、品味、境界、见识,可以全面提高一个人的洞察力、理解力、判断力、忍耐力和处置力。作者通过通俗的语言,以讲座的方式呈现,语言生动,说理明晰,让读者轻松了解《论语》的真正内涵,同时把古人的思想与智慧应用在当下的生活和工作中。
  • 伯林谈话录(人文与社会译丛)

    伯林谈话录(人文与社会译丛)

    伯林谈话录包括:从波罗到海到泰晤士河、现代政治学的诞生等内容。在这本谈话录中,以赛亚·伯林讲述了他的思想及政治哲学的发展历程,其中穿插着许多个人回忆。他谈到了马克思、维柯、赫尔德、赫尔岑等令他着迷并给予他深刻影响的思想家,也谈到了他的诸多挚友,如诺埃尔·安南、W.H.奥登、大卫·塞西尔、阿尔弗雷德·布伦德尔、斯蒂芬·斯彭德,尤其是他与阿赫马托娃和帕斯捷尔纳克的颇富传奇色彩的交往。从伯林精彩纷呈的谈话中,读者可以分享他对自由主义与宽容的信念,可以分享他对音乐与文学的激情,也可以对他的生活与个性获得一种独特的认知。
  • 一生成就悟《论语》

    一生成就悟《论语》

    《论语》是一部古老的哲学经典,同时也是一部现实生活的指导书,它的许多思想和原則影响了中国几千年,从古至今,很多人通过研读《论语》获得成功的智慧和方法,宋代开国宰相赵普就曾自称以半部《论语》治天下。本书目的正在于解析《论语》智慧对人们在当今社会成就人生的重要意义。书中以生动的事例和精到的点评,对《论语》中有关如何自我修养、为人处世、齐家立业等方面的思想做了深入浅出的阐释,把《论语》的智慧导入现代社会的生活情境中,帮助读者更透彻地领悟《论语》,用《论语》的智慧成就事业和人生。
  • 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心量越大,好事越多

    宽广的心量除了跟与生俱来的气质有关系外,还需要靠后天的觉悟和修行来逐步拓宽。星云大师在本书中具体而微地刻划出人间万象与众生实相,深入浅出的探讨世间的问题与人生的哲理,从生活、工作、艺术等各个层面,分享了修身养性方面的智慧。以宽己之心容人,心量越大,福报越大。我们的心量有多大,就能够完成多大的事业;如果我们能够包容一家,就能够做一家之主;能够包容一市,就可以做一市之长;能够包容一国,就可以做一国之君;能泯除一切对待,包容整个法界,就可以随缘应现,逍遥自在,成为法界之王。
  •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本书采用1876年典藏版法文原著,在此版本上进行翻译。译文尊重卢梭当年应第戎学院征文而执笔的写作原意和部分词汇的专业用法,更加精准流畅。开篇导读,帮助读者对卢梭以及对这部著作进行一个提纲概括式的了解,减轻名著入门难的障碍。本版新增卢梭当时于论文写成后又添加的19个补充注释,使读者更加全面的了解卢梭在写作过程中的哲学思辨,延伸的知识也令本著作更加立体。还收录当年日内瓦著名博物学家博纳(Bonnet)以菲洛普利(Philopolis)的笔名写信反对《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后,卢梭亲自雄辩答复博纳质疑的回信,是值得收藏的经典版本。
热门推荐
  • 做决定前,读一点经济学

    做决定前,读一点经济学

    一线城市的房价居高不下,身在其中的不少人都担心“现在不买房子,恐怕以后更买不起”。超市里的蔬菜,晚上要比早上便宜,我要不要晚上再买菜?股市一直不景气,手里持有的股票有一段时间了,要不要抛出去?刚毕业上班挣得很少,可生活在大城市,什么都要钱,我该如何分配自己的工资呢?周一上班,我是开车去呢,还是坐地铁?诸如此类的现实困惑很多,我们总是徘徊在得与失之间。面对这些真实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读一点经济学,从而去了解纷繁复杂的经济现象背后的本质规律,更好地指导和服务于生活和工作。
  • 金钱的革命

    金钱的革命

    具体对尊重金钱就是尊重你自己、掌握现代理财方法、花钱的学问等十四章内容进行了阐述。
  • 灵异女学生

    灵异女学生

    (推荐校园新书:强吻99次:校草独宠小青梅)高一女学生家中突然遭遇大火,男友为救她遭遇车祸,这个案子引来了大学最有名的推理天才白马,而她的人生完全跌落深谷,意外的,她开启了灵智,拥有了一双看透事物真相的阴阳眼,她想将父母的案子重新调查,却被人说成是受到打击太大,精神不正常。紧接着,她的周边发生一连串凶杀案,她被指认成为凶手,关键时刻,白马出场,将她的嫌疑解除,然而,就在这时,白马带来了一个消息,他们前往度假山庄查案,她却发现一直陪伴在身边的男朋友,其实已经成了植物人。真相到底是什么?她看到的男朋友又是怎么回事?她和那个完美无缺的白马会产生什么样的情感纠葛?
  • 以她为名的光芒

    以她为名的光芒

    人这一生总有些许念念不忘,对韩邵来说,念念是她,不忘也是她。在网络上,他是神秘难测的知名声优。在现实中,他是孤僻冷漠的天才画家。两个不同的世界,两种不同的身份,面对她,他永远只持着一颗真诚而火热的心。周末以为他对她只是一见钟情,却忘了那段被她忽视的往事,一个温暖的微笑便俘获了当时脆弱的他。于是在她所不知道的时光里,他一直在等待那道以她为名的光芒。
  • 耶路撒冷告白

    耶路撒冷告白

    这是一段在冲突中探求接纳,在绝望中发现希望的异乡生活告白。成长于孟加拉国的利皮卡.佩拉汉,随其英国籍犹太人丈夫里欧搬进耶路撒冷──一个蕴含丰富文化、备受争议的神圣之地。面临新环境的冲击,两人婚姻一度岌岌可危。陷入矛盾难解“以巴冲突”中的佩拉汉,从个人经验出发,以婚姻生活为轴线,进而观看周遭,体认当地人们的对立与仇恨、矛盾与误解;记录下文化之冲突,生活之龃龉。失根的灵魂试图找到归属,在内心世界与外在环境交互激荡中,尽管模糊,仍试图在这座繁复的城市里勾勒出和解与希望之图像。
  • 感类篇

    感类篇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小儿推拿广意

    小儿推拿广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快穿:跟着BOSS毁灭世界

    快穿:跟着BOSS毁灭世界

    绑定了一个反派系统,季晚不是在作死,就是赶去作死的路上。论主线任务发布的正确姿势。系统:“弄死女主。”“弄死女主!”“请不遗余力的弄死女主!”季晚:“能换个任务不!”某系统:“……弄死男主!”季晚:(╯‵□′)╯︵┻━┻谁家的系统这么没文化,快带回去!
  • 旅游管理学

    旅游管理学

    主要介绍旅游活动、现代旅游系统、旅游发展的历史沿革、旅游管理的概念框架和理论基础等旅游管理基础知识,为后面几篇的学习打下基础站在宏观层面政府角度,介绍旅游管理体制和组织、旅游环境管理和旅游业危机管理等重要旅游宏观管理内容;在微观层面企业角度,介绍饭店经营与管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旅游景区经营与管理以及旅游企业的服务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和管理信息系统等重要旅游企业的重点管理内容,对旅游企业管理进行较为全面、基础的介绍;在综合管理角度,介绍旅游者活动管理、旅游体验管理、旅游节事管理和旅游安全管理等旅游管理相关内容。
  • 智慧谋略宝库3

    智慧谋略宝库3

    雄心勃勃的帝王将相、能言善辩的文士说客、善于经营的富商巨贾、巧夺天工的能工巧匠,《智慧谋略宝库》一书囊括。凭借智慧,运用计谋,达到事业或人生的预期目标,是生存的必须,是生活的必然。变幻无穷、克敌制胜的方法智谋尽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