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2900000014

第14章 鲁迅:现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首批耕耘者

作为文化革命主将的鲁迅,也是我国现代图书馆的开拓者。

1912年3月,鲁迅应蔡元培之邀赴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负责社会教育工作。当时教育部社会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筹建中央图书馆。临时政府迁到北京后,鲁迅于同年5月被任命为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该科业务包括领导、管理全国的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及调查和搜集各种文物,所以实际上是国家直接管理全国文化艺术事业的领导机构。从1912年5月到1926年8月鲁迅离开北京南下厦门止,他整整工作了14年。

鲁迅对我国现代图书馆特别是对北京市的图书馆建设,做了许多具体细致的工作。查阅这一时期的鲁迅日记,可以看到有关图书馆建设的记载,共有94次之多,内容涉及馆址选择、藏书建设、人员配备等各个方面。国家图书馆至今还保留着许多鲁迅参与当年该馆建设的珍贵文献。

奔波操劳,奠定京城图书馆基石

辛亥革命后,京师图书馆正式对外开放。1912年7月,馆长江瀚向主管部门教育部呈报“京师图书馆暂定阅览章程十八条”,它由已任教育部佥事、主管图书馆工作的鲁迅签发。这也是我国第一份由中央政府部门正式批准颁布的具体的图书馆法规。

1913年2月,江瀚调任他职,由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夏曾佑兼管京师图书馆,第一科科长鲁迅负责主管图书馆,由此他经常前往京师图书馆处理各种事务。这一年的冬天特别寒冷,大雪连绵,鲁迅在日记中写有“积雪厚尺余,仍下不止”。然而鲁迅于“午后同夏司长赴图书馆,途中冷甚。晚食山药作饭”。

鲁迅重视大众教育,到教育部后不久就参加了通俗教育会。主管图书馆后,为了让这一具有独特社会教育功能的机构广泛地面向普通百姓,他开始筹办京师图书馆分馆和通俗图书馆。1913年4月1日,他同教育部同仁一起查看前青厂图书分馆,此时离他正式接手京师图书馆只有十多天,1913年10月21日通俗图书馆又在宣武门内大街宣告成立。由于受进化论思想的影响,鲁迅认为青年总要超过老年,因此他十分重视儿童教育,通俗图书馆的建设就体现了鲁迅的这一思想。该馆的藏书分普通用书和儿童用书两部分,还附设一个儿童体育场,它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儿童图书馆。通俗图书馆后与图书分馆合并,就是今天首都图书馆的前身。

1913年10月,因为京师图书馆所处的广化寺过于偏僻,交通不便,读者寥寥,教育部决定将其暂时关闭,委派鲁迅负责清理和改组搬迁工作。为了搞好改组搬迁,鲁迅想方设法,绞尽脑汁。他在日记中写有,“终日造三年度预算及改组京师图书馆事,头脑岑岑然”。在国家图书馆的档案里还保留着鲁迅当年指导搬迁的文献,他要求馆员把所有藏书都“分别部类,编列号数,刊印表签,逐册粘贴,依序陈列,以便收发检查”。

为了选择一个合适的馆址,鲁迅曾计划把故宫的端门、午门一带建成文博区,设想把京师图书馆建在午门楼上,而在端门上设置历史博物馆。然而,由于被推翻的清朝小皇帝溥仪仍占据着故宫。端门、午门是故宫的门户,所以鲁迅的设想未能实现。京师图书馆最后设在清国子监南学旧址——安定门内方家胡同。1917年1月26日,京师图书馆在方家胡同开幕,鲁迅前往参加,并与其他来宾合影留念。这张照片今天仍然珍藏在国家图书馆。

中央公园图书阅览所是鲁迅创建的又一所图书馆。1916年9月,教育部在给内务部的咨文中提到,计划在中央公园(今工人文化宫)内设置图书馆和教育博物馆,准备“购置通俗图书,并陈设教育上简易物品,专备游人观览。”这件工作具体就由鲁迅负责。经过一年的筹建,1917年8月21日中央公园的图书室对外开放,由于公园游人众多,阅览读者一直非常拥挤。鲁迅打算将图书阅览所扩大为图书馆,为此在1919年9月22日他专门同三名部员“往市政公所议公园中图书馆事”。遗憾的是,鲁迅的计划没有能够实现,否则,北京将又会多一座环境极佳的图书馆。

想方设法充实图书馆藏书

鲁迅对藏书搜集相当重视,不断借助行政手段向有关部门调拨图书充实馆藏。1912年他以教育部名义为京师图书馆征调各省官书局所刻书籍。1913年9月又将一部《古今图书集成》调拨给京师图书馆。1916年10月以教育部名义咨文全国,征集各地的地方志和各种著名的碑碣石刻。最让人称道的是,鲁迅据理力争使两部举世闻名的珍贵典籍——被浩劫后的《永乐大典》和文津阁《四库全书》得以入藏京师图书馆。

《永乐大典》是我国最大的类书。正本约于明亡之际被毁,副本在清咸丰朝后逐渐散失。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副本大部遭焚毁,未焚的也几乎全被劫走。残本在京师图书馆筹建时已决定移交该馆保管,但一直没有办理。辛亥革命后,残存的64册《永乐大典》被清末状元陆润庠浑水摸鱼搬回了家。经过鲁迅以教育部的名义一再催讨,陆才于1913年7月将其交还给京师图书馆。

《四库全书》入藏京师图书馆更为曲折。清政府在筹建京师图书馆时决定将文津阁《四库全书》移交该馆收藏,但一直没有办理。鲁迅到教育部后即与当时主管承德地区的热河都统联系催办。1914年1月6日,文津阁《四库全书》运抵北京,然而却被内务部拦截而去。经过四年的努力,终于在1916年7月12日使文津阁《四库全书》由内务部发还,全部入藏京师图书馆。

为了使京师图书馆具有较稳固的书源,鲁迅借览国外经验,大力推动我国出版物呈交本制度的建立。1916年4月,鲁迅在取得政事堂通过,内务部同意后,以教育部名义发布通令,要求凡在内务部立案出版发行的图书,都要呈交一本给京师图书馆。为了促使这项制度更有效地实施,次年3月,鲁迅又以教育部的名义咨文内务部,要求内务部也发布正式文告。同年4月,内务部正式通令京内外的书局,务必认真执行教育部的文告。从此,京师图书馆作为国家图书馆接受国内出版物的呈交本制度正式成立。

鲁迅还向许多图书馆赠送自己的著作和各种图书。京师图书馆、图书分馆、通俗图书馆及故乡绍兴的剡中图书馆等,都先后受到过他的馈赠。赠送的图书有辑录古代有关会稽历史地理逸文的《会稽郡故书杂集》、古文字专著《小学问答》、介绍西方美术的《炭画》等。鲁迅还多次向京师图书馆分馆和通俗图书馆赠送《新青年》。

身传言教宣传图书馆功能

为了让人们更多地了解图书馆,利用图书馆,鲁迅积极对外宣传介绍,想方设法扩大图书馆的影响。蒋抑卮是鲁迅的同乡好友、留日同学,鲁迅编译《域外小说集》时曾得到蒋的鼎力资助。小说出版后,又在蒋家开的上海广昌隆绸庄设立国内总经售处,并由蒋通过浙江图书馆分赠社会名流和各方学者,使该书得以广泛流传。蒋抑卮对古迹兴趣浓厚,鲁迅专门写信向他介绍图书馆收藏的珍贵秘籍。此外,鲁迅还多次向友人(包括一些外国友人)讲解如何利用图书馆,介绍通俗图书馆新版书大致齐备借阅便利的情况,引导他们前往借阅。

鲁迅一辈子与书为伴,在利用图书馆方面为世人后学做出了表率。蔡元培回忆道:在南京时,鲁迅给他留下的最深印象,就是办公之暇,抄录从图书馆借来的善本书。《中国小说史略》是鲁迅撰写的我国第一部系统的小说史。为了收集史料,鲁迅经常出入图书馆。十多年后他回忆当时收集史料的情景时写道:“时方闲瘁,无力买书,则假之中央图书馆、通俗图书馆、教育部图书室等,废寝辍食,锐意穷搜,时或得之,瞿然色喜。”收集的艰辛,获得的喜悦,跃然纸上。1928年夏,鲁迅携许广平到杭州旅行,不知情者以为他去度蜜月,而实际上他一连7天都泡在浙江图书馆,为的是研究该馆收藏的《四库全书》。

鲁迅的最后10年居住在上海。他曾经计划编撰一部中国文学史稿长编和中国字体变迁史。对此他很自信,认为能够写出一些别人没有的新观点。然而,清末民初,我国不少省都建立了有规模的图书馆,但上海却迟迟至二三十年代仍缺乏一家中心的市级图书馆,以致当时的上海却没有可供鲁迅利用的图书馆,“即此长编,已成难事。剪取欤?无此许多事;赴图书欤?上海就没有图书馆。”(《致曹聚仁》)从而使鲁迅的两部著作没有诞生。这不能不说是我国文学史研究的一大憾事。

(上海图书馆邱五芳)

链接鲁迅之《阿Q正传》在报上连载时,有不少人写信提抗议,他们都以为是写他自己的。但沈德鸿(茅盾)发表评论认定是杰作,说是阿Q并不会真有这样一个人,可是到处可以碰见这样的人,他是个代表人物,就是所谓典型。

余思1.鲁迅在哪几篇著作中谈到了图书馆的功能?

2.鲁迅为什么重视古文献辑佚?

同类推荐
  •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

    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

    什么样的教育是好的教育?什么样的学校是好的学校?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能会见仁见智。上海市黄浦区针对教育时弊,拨开重重迷雾,提出“办学生喜欢的学校”这一朴素的命题,展开让教育回归本原的探索。本书就是这次探索的初步经验总结。全书共分“观点”、“调研”、“策略”和“实践”四大部分,主要从课程构建、课堂改革、教师队伍建设与校园环境优化等方面介绍了他们基于学生、为了学生的思考与做法,既有理性思辨,又有实践探索。教育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但它需要一个突破口,本书就是以“学生喜欢”这个核心问题作为突破口进行的一次有益的探索。希望以此为契机,引发教育界对这一问题做更深入的思考。
  • 实用党务文书写作大全

    实用党务文书写作大全

    行政公文概述行政公文,通常称为公务文书,简称公文,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公务文书。本书详细介绍了行政公文的种类及写作方法。
  • 媒介舆论学:通向和谐社会的舆论传播研究

    媒介舆论学:通向和谐社会的舆论传播研究

    以宏大构架、多维视野和立体思维,全面勾勒中国和谐社会视野下舆论传播的特点、模式、影响、作用,对舆论传播学发生、发展的演进过程、特点进行全方位、多层面的系统描述、客观介绍和深刻分析,探讨当下舆论传播所面临的新机遇与新挑战,以及舆论传播成功引导的方法、手段、机制等,提出了一系列新颖、精的见解和观点。全书结构完整,论证严密,语言简洁,涉及广阔的国际国内背景,具有很强的学术价值和现意义。适读对象:宣传教育工作者、媒体从业人员、新闻传播专业师生、学术研究者。
  • 乡愁里的广东

    乡愁里的广东

    乡村隐藏着大美,她往往是一个地方本土特色文化的最直接载体,也是理解一个地方的过往和未来的入口。在这本书里,我们从靠近海岸线的渔村,到城市周边的乡村,再到深藏在大山里的山村;从岭南水乡,到瑶族山寨,到海岛村落;一路走访,一路记录广东乡村的山水、建筑、故事和人情,追寻乡村才有的安静与美好,为你呈现一个你可能不甚了解的广东世界。
  • 中美比较(吴晓波频道 思想食堂系列)

    中美比较(吴晓波频道 思想食堂系列)

    大头思想食堂由财经作家吴晓波发起,致力于为中国的有产阶级提供最丰富,最有价值的思想食粮。思想食堂采取线下授课的方式,每半月邀请一位大咖来给会员们分享,课程内容涵盖经济、历史、政治、哲学、艺术、国际关系等范畴。思想食堂系列图书是大头思想食堂内部演讲稿首次公开,每本书独立主题,让你一手掌握经济、历史、政治、哲学、艺术等知识。《中美比较》中,秦朔通过中美价值观、经济、科技等的对比,为我们展示出两国的文化、经济差异。事例详实,语言轻松活波,让你只需看这本书,就能轻松了解美国文化,并能在两国对比中深入的认识中国。
热门推荐
  • 霾来了

    霾来了

    穹顶之下,同呼吸,共命运!崔永元力荐!柴静之后关注《霾来了》。中国首部由环保局长撰写的环保题材作品。《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环球时报》《中国环境报》《解放日报》《南方人物周刊》、中央电视台、东方卫视、人民网、新华网等上百家媒体报道。精彩章节被《中国日报》翻译成英文向全球推介。在环保系统内部,许多人把《霾来了》看作环保宣传教育的生动教材。这部环保小说,在普及环保知识、宣传环保法规、纠正错误观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人民日报》这部出自环保官员之手,旨在反映和影响现实的虚构作品,在现实维度里制造出热度。在环保圈子里,它一时间炙手可热。被一些环保官员视为“工作指导手册”。
  • 凤凰花下的约定

    凤凰花下的约定

    “我身骑白马走三关”不远处聚光灯下站着一个穿着白衣黑裙的女孩,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他翘课来了,正在台下刷手机,突然被一声歌声唤醒,抬头,仅仅是一次眼神相遇,牵扯了一个青春……她说“凤凰花开,我会回来”他无言“时间都是会改变人的吧”究竟他们最后能否重逢?
  • 超正经的末世游戏

    超正经的末世游戏

    一觉醒来,她被重生的王牌狙击手,列入仇杀名单。“我恨你,但更爱你,纵使前世屡遭辜负,仍愿你此生与我共白头。”末世爆发,丧尸横行,他将她困在别墅、绑在床头,却始终难下杀手。“我不清楚你是否会伤害我,但至少,我不会伤你。”她用苦肉计绝境反击,最终却替被迷晕的男人,披上自己的上衣。——前世你为何执意杀我,不惜与我同归于尽?他满心怨念,直到惊觉真相。——既然对我心有怜惜,又为何屡次冷言冷语?她进退两难,直到忽然撞破他温柔的一面。“要么爱,要么死。”他附在她耳边,不容置疑。
  • 季羡林谈写作(典藏本)

    季羡林谈写作(典藏本)

    季羡林不仅是学术大师,在写作方面也堪称大师。他的一生笔耕不辍,无论是学术著作,还是散文、小品文、游记等,都蕴含了季羡林先生深厚的写作功力。本书收入了季羡林先生谈写作方面的文章,相信对广大读者提高写作能力有所帮助。
  • 法宝:宁夏“继续解放思想推进跨越式发展”研讨文集

    法宝:宁夏“继续解放思想推进跨越式发展”研讨文集

    明确提出,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思想上的不断解放,观念上的不断创新,实践上的不断开拓,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了欣欣向荣的新阶段。
  • 一品闪婚

    一品闪婚

    新文:《独家挚爱,总裁的蜜恋甜妻》http://m.wkkk.net/a/961842/十一月连载求收藏《大龄总裁·先婚厚爱》http://m.wkkk.net/a/838904/即将完结(正文完结)第一次见面,他撞见她劈腿,一不小心惹毛了他。第二次见面,她痛快甩了前男友,站在天桥上砸下了高跟鞋,正巧砸破了他的车。第三次见面,她被前男友的“真爱”陷害,误打误撞,撞到他。第四次见面,她在相亲,他在相亲,她瞥了一眼穷追不深的前男友,娇笑道,我们结婚吧。于是见面总共不超过五次的两个人,当天就领回了两个红本本。————她以为婚后的生活,不过就是你妈变我妈,却不料还多了一项义务。————他极尽所能的宠她,却在她怀孕的时候冒出一个怀孕六个月的前女友,她冷笑,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飘,你口味真重。她甩出一张离婚协议,走得毫不留恋,他穷追不舍,堵光她的退路,她恨,却以为他在乎她。直到一场大火,他义无反顾的救出他的初恋,她才恍惚,这场婚姻,她输的一塌糊涂。
  • 彪悍农女之腹黑相公来种田

    彪悍农女之腹黑相公来种田

    金牌医生穿越成了一穷二白的小村姑,正想要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时候,一个男子闯入心房。“等等,我不认识你,你来我家干什么,还不快滚出去?”妖孽少年,勾唇一笑:“来给你机会报恩!”“你还要脸不?”“只要你,不要脸!”
  • 后屋

    后屋

    吴文君,女,浙江海宁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上海首届作家研究生班学员,鲁迅文学院第十七届中青年作家高研班学员,作品发表在《北京文学》、《大家》、《收获》、《上海文学》、《中国作家》、《钟山》、《山花》等多家文学期刊。
  • 梓人遗制

    梓人遗制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无运

    无运

    曾经万古无一的肖帝皇,因软肋被骗至死人禁地,九死无生。当以凡人之躯再次临世时,发现整个天地早以物是人非。且看肖乐轩如何以凡人之躯,再次在这片天地掀起滔天巨浪。背叛者,应当背刺之刑,凭饿鬼啃食,钉死在轮回间直至灵魂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