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2900000021

第21章 冯玉祥:每天几乎都在看书用书

1948年2月,在美国考察水利的冯玉祥,于归国途中,考虑到可能遭到国民党当局的暗害,留下遗嘱,其中提到自己故世后,可以火葬化成骨灰,用作植树的肥料。他写道:“将来树长成,好给学校和图书馆做桌椅用。”

化作春泥更护花。方生未死之际就想到育才的学校和图书馆,这是冯玉祥孜孜不倦、勤奋读书数十年凝结的深挚情结。办好图书馆,开展平民教育,让普天下贫苦子弟都能识字、读书,以改变我们这个文化古国的文化素质。

冯玉祥从来爱读书,也对图书馆产生浓厚的感情。

“在阅览室里看,我更欢喜得不得了”

冯玉祥1882年生于安徽巢县,少年从军,没有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他在军中也是靠自学精神,似懂非懂读了一些明清小说,一半为着看闹猛,一半也是靠图画能识些字,那些坊间刻印的连史纸本本,通常是每页上半部分绘画,以说明正文的。冯玉祥说,我看的第一部小说是《封神演义》,因为爱看小说,有次熄灯号后,躺在被窝里偷看《三国演义》,还给发现受罚跪处分。

冯玉祥最早接触图书馆是在天津兵营充哨长的时候。据他回忆,那是在1905年春。一天,他在天津河北大街行走,猛然发现公园大门边挂有“图书馆”牌子,觉得有些诧异,就进去了。

这是一个初具规模的小图书馆,可在那时已算是非常新颖的了。在馆里,墙上张贴着地图、画片,书架上放着报纸、杂志和书籍。“整整齐齐,真是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冯玉祥后来神往那时的意境,说道,“我头一次见到这些愿意看的东西,真有那如行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势。看了这,又想看那;翻了这又想翻那。再看了看墙上贴的规则,知道还可以把里面摆着的书借出来,在阅览室里看,我更欢喜得不了”。①

冯玉祥按“规则”,接着就翻一大本厚厚的目录。按图索骥,找要读的书。他发现目录所列的书,“我想看的书甚多”,而营房里朱师爷与他谈的《读史兵略》也有。百闻不如一见。冯玉祥说:“我便开了一张条子,居然不费事的把这书借出,一共十六大本,真把我吓了一跳。”

图书馆与早年冯玉祥留下了印象,使他“知道了这一个读书的方便之门”。此后的岁月里,他经常找上图书馆,而且在自己家里,也办起“小图书室”。后来在泰山时,还营建了一座小读书楼,藏书千册,供部属和自己阅览。

“因为看了志书和地图,更引起了我研究史地的兴趣”

冯玉祥很讲究办读书会。

早在组织反袁的滦州起义前夕,他就与王金铭、施从云等同志,发起组织“武学研究会”。

武学研究会的主旨“以读书为主”。规定每天清晨五时半至七时为读书时间。并作为铁打时间,不得迟到早退。

他对读书会有若干规定,总的来说,就是讨论、默写、述说、证验。

讨论,就是讨论近日时事,以及战术战略等军事书籍;默写,每人定期,即每周将上周指定的书,默写二三百字;述说,对于报纸上的社论或时事,或是某本军事书的大意,当众述说一过;证验,与会者要能举出实在的例子与书中的文字作比较、证验。

20世纪30年代初,冯玉祥来到南京,就托蔡元培介绍马寅初讲授经济学。在山西五台建安村休息时,又请梁式堂讲《资治通鉴》、刘定五讲《纲鉴易知录》、王铁栅讲《易经》,为了读书见效益,还请陈豹隐推荐《社会进化史》等书目。1932年在泰山普照寺时,请陈豹隐讲《新政治学》、李达讲《列宁主义》;翌年8月,在由张家口抗日前线返回泰山时,又聘请了赖亚力、吴组缃和陶行知等十余位学者分别讲授经济、文学和教育等课程。他听,也要随从的秘书、卫士一起听。他采取分析读书法,经常分给下属每两人一册书,限定时间读完,并进行考查;对于书中若干重要篇章,自己读了先圈好红蓝色发下去,一册读了收回后再发另册。每逢星期日,就要人人当面汇报读书大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冯玉祥读的书面很广。凡是古今中外,诸子百家,甚至如“陆军经理学”、《伊索寓言》,也都认真阅读。他尤其嗜好读地方志。部队调防、公务或旅游,每到新处,除了他人赠与或购置,否则就向当地图书馆借阅。他说,“看了县志,使我对该地的风土、人情、沿革、形势,都有了较清楚的认识。此后我每到一处,便先找志书看,日久成了习惯”。“因为看了志书和地图,更引起了我研究史地的兴趣。”

冯玉祥接触地方志是辛亥革命后开始的。

1914年,他还是北洋军阀的一个师长,围剿白朗起事,行军途经陕西长安,有朋友送他《三原县志》和全国地图。他读了大感兴趣,感到比教科书详细得多,此后每到一处,便先找志书看。

以后,他到四川,沿途读了很多地方志,有的还学以致用。如读了《罗江县志》后,还赴落凤坡考察当年庞统中伏处,深感伏兵的功能,就辑录了中外历史上伏兵制胜的战例。

日记中的图书馆

读书、找书,与冯玉祥对图书馆留有难磨的印象。

《冯玉祥日记》中有一段是冯玉祥1925年驻扎在张家口时,赴图书馆的记录:

4月11日,到图书馆内查书。

5月12日,下午二点半,率领传令长赴图书馆灌溉花树。

5月23日,六点半,赴图书馆看报。

6月4日,七时,往图书馆读书。

6月5日,六点半,同黄总理往图书馆。

6月8日,六点,往图书馆看报。

6月11日,五点半,往图书馆读书。

6月17日,同赵旅长等往图书馆看书。

6月24日,往图书馆。

7月5日,往图书馆看书。

冯玉祥当时军务繁忙,带兵训练,处理日常事务,白天空闲还得请学者讲解《易经》等书,但晚间赴图书馆看书看报,竟也是他日常生活的一大内容。看来这时候,他已养成了常往图书馆看书报的习惯了。

这时,他大概也懂得图书馆的功能:消除愚昧,开发智商。因而后来他赴苏联访问,在莫斯科专程参观了图书馆。社会主义的苏联图书馆,给他留有深刻的印象是“经理者尽为妇女”。

1927年,冯玉祥率国民军由陕西出潼关参加北伐,继后主政河南省。他在省会开封留下的一个政绩是,办了几个民众图书馆,即平民图书馆、中山图书馆和金声图书馆。

冯玉祥为开封的图书馆开建初具规模的是平民图书馆,这是一组系列工程。1928年春,平民图书馆在以开封闹市原相国寺西厢房为馆址开放,房内有十余个书柜,藏书几百种,报纸数份,阅览桌椅数十,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它也算是图书馆了。在此同时,开封东、西、南、北四区在所辖街道均设立了多处命名为“平民图书馆”的,其中东区有五馆,西区有八馆,南区有五馆,北区有十馆,它们虽简陋,但因由地方当局专款,所以得以维持。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一个城市竟能呈现街道图书馆网络,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创造,也许在全国也是首创。

为纪念孙中山,当时各省市政府所办图书馆,都冠以中山名号。冯玉祥在开封即于市中心鼓楼上建立开封中山图书馆。中山图书馆设图书部、阅报部和国耻部,有图书数千种,报纸七八份;国耻部有如今之展览厅,挂有国耻图画,陈列有关模型,等等。冯玉祥并为它题匾额“中山图书馆”。1931年,冯玉祥在军阀混战中失败,刘峙来开封主政,将匾额的“冯玉祥题”挖去,填补以自己名字,一时闹出不伦不类的笑话。

颇见特色的是冯玉祥在开封南门城楼为馆址所建的“金声图书馆”。金声,即郑金声,原系冯部军长,为张宗昌俘杀,由此命名。

在近代中国,像冯玉祥那样从旧军阀里过来的人物,能如此热衷于图书馆事业和平民教育,是不多的。

①《冯玉祥读书生活》,重庆三户出版社1943年版。

(上海市徐汇区政协盛仰文)

链结冯玉祥1917年任北洋军旅长驻江苏徐州,提倡官兵植树造林,并以“丘八诗”《绿化徐州》作为告示:“老冯驻徐州,徐州绿油油;谁砍我的树,我砍谁的头。”

余思冯玉祥为什么重视开办图书馆?

同类推荐
  • 师之道:优秀教师成长的方法与艺术

    师之道:优秀教师成长的方法与艺术

    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位工作态度端正的人;优秀的教师,理应是道德的楷模;优衣的教师,不但要会教书,而且也要会育人,优秀的教师,更应是一位懂得如何与学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人!
  • 王学泰自选集:江湖旧梦

    王学泰自选集:江湖旧梦

    这本书浓缩了作者几十年的研究心血,在字里行间中折射出了作者对于“游民文化”“江湖文化”牵动中国社会变迁的密切关注和深刻思索,让读者在“游民文化”和“江湖文化”中发现另一个中国。
  • 部分国家和地区社会管理经验与启示

    部分国家和地区社会管理经验与启示

    西方发达国家为维护社会稳定、促使社会发展不断地调整和完善社会管理方式,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管理经验,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社会管理理论。《社会管理丛书:部分国家和地区社会管理经验与启示》系统介绍和吸收借鉴国外社会管理的积极成果和先进经验,以部分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将其管理制度、保障制度、公共政策等逐一分析比较,展现其管理模式的优劣,并对提高我国社会管理科学化进行了系统阐述。
  • 问题的背后:中国“特殊”家庭青少年成长经历述实

    问题的背后:中国“特殊”家庭青少年成长经历述实

    这是一部写社会、写家庭、写孩子、写问题的书。作者以写实手法记录了众多“特殊”家庭孩子的成长经历。这些孩子们的心态、言行及人生经历,告诉人们某种警示或许警醒而感悟!经过调查,我们发现:孩子如果生长于家庭破裂、不稳定、缺乏监管、冲突与不和谐、亲子关系恶劣的家庭中,就比那些来自于温暖和谐家庭的孩子存在更多、更高的违法犯罪的风险。尤其是大人们长期外出打工,进入青春期的“留守少年”成为无人看管的青春一族。这些不幸的孩子怨谁呢?在每个故事里,作者仅仅让他们“现身说法”,把自己的一个个所谓的“问题”告诉大家。
  • 危及世界的100场灾害(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危及世界的100场灾害(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灾害,一个天灾人祸造成的损害,一个我们潜意识里不愿多提的词。我们不愿说,并不代表它就会消失,听那电视中的新闻,看那报纸上的文字,总会被提到,提到它在某个角落里继续存在的身影。本书为我们例举了一百场危及世界的灾害。
热门推荐
  • 妇人经脉门

    妇人经脉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白莲花宫斗记

    白莲花宫斗记

    她一个小仙女被天帝派下来延续皇帝的血脉,后宫佳丽三千,她寻个顺眼的撮合就算了,可是皇帝偏偏看上她怎么办?她保存了一千年的清白难道要被一个凡人破了?神啊,不要!
  • 北冥王的刁蛮宠妃

    北冥王的刁蛮宠妃

    安小懿从来没想过,她也有这么的一天!不就是感冒在医院吊水的时候,不小心睡着了吗?至于要到阎王殿报道么?认了错,就想让她还阳?想得美!来了容易,回去难!心思一歪。小嘴一张“我要成仙!”什么?古今时代,随她选?身份地位,随她挑?这个条件嘛,还值得考虑。怎知,偶发善心的人,却落得往后,不得安宁的日子。从此,这抹孤魂,就开始代替白亦柔在这雪樱国脱胎换骨。遭人陷害?没关系,阴谋阳谋,还你一计,便让你滚出这皇宫!打她妹妹?有关系,纤纤玉指照样能给教训。下辈子你都休想在打人!她不宰人,都来嚣张?那就给点厉害。好还她清闲!不过,女人就是女人,抵不过一纸婚书。奉命和亲,她咬牙切齿!管你是什么鬼王,冷王。本姑娘给你来个一锅端!让你知道,姑奶奶不是你点名就能娶的!人说,雪樱国的王爷,有断袖之嫌,从不碰任何女子。可是,为什么,她三天不能下床?人又说,雪樱国的王爷,暴戾成性,不管谁惹了他,都会死无全尸。可是,为什么,她还好好的活着?人还说,雪樱国的王爷,从来都不会要跑掉的东西。可是,为什么,他还对自己穷追不舍?片段一;大婚之夜,红烛跳动,纱帘垂地。一室暖红。男子推门而入,用眼睛迅速搜寻那抹让他牵挂已久的身影。过了半晌,原本该一刻值千金的洞房内传来一声咆哮“白亦柔,你给我起来!”不等新郎来就睡的新娘,也许,除了她,再也不会找出第二个了。“滚!”反手甩出一个枕头,白亦柔接着找周公下棋。现在天大的事情,也没有睡觉来的重要。“白-亦--柔!”拎着她火红的嫁衣,把她那张脸提到自己面前。骇人的眼神,迫使她睁开眼睛。“那个,那个,你回来啦?时间不早了,洗洗睡吧。”脖子一缩,她表示现在对眼前的人,有些惧怕。片段二;“王爷,王妃把您最心爱的剑拿来煮饭了。”削铁如泥的宝剑,此时正在厨房里杀鱼。“嗯!”“王爷,王妃把您最喜爱歌妓的脸,给刮花了。”原本如花似玉的脸,可能王爷再也不会瞧一眼了吧。“哦!”“王爷,王妃正在前殿给您选侧妃!”“小丫头,三天不打上房揭瓦!”还没等管家反应过来,只感觉眼前一阵风刮过,就已不见王爷的身影了。摸摸额前的冷汗,管家长舒一口气。片段三;“儿子,跟娘去浪迹天涯好不好?”某个不知死活的女人看着眼前的小正太,一副渴望的样子。
  • 做事别缺好心志

    做事别缺好心志

    成功的“馅饼”往往不是伸手就能得来的。大多数人失败并非由于才智平庸,也不是因为时运不济,而是由于在事业长跑中没有保持一种健康的心志,使得自己最终无法触摸到成功的终点线。
  • 上海读本(大夏书系)

    上海读本(大夏书系)

    这是一张摩登上海的地图。这是享受的上海,消费的上海,让人惊奇的上海。这里有一些人的温柔乡,让他们由衷赞美上海的多情、上海的现代文明、上海的高雅艺术。但也让另外一些人看不惯这里的恣意享乐和放荡不羁。也有一些人既被这里的温柔多情所吸引,又被这里的金钱崇拜和少情寡义所伤害,苦恼得很……
  • 酋长的女儿

    酋长的女儿

    阿拉伯斯坦的国王杰尔吉斯酋长计划建造一座中东最先进的炼油厂,他为此专程前往德克萨斯州的休斯顿,寻访优秀的工业建筑师杰克·皮尔斯。一天晚上,杰克在街上慢跑时撞见了三名男子正在骚扰一位年轻姑娘,于是挺身而出打跑了骚扰者,解救了这位姑娘。杰克护送她回到下榻的酒店,两人彼此心生好感。第二天早晨,杰克遇上了人生中最奇妙的巧合,当他会见杰尔吉斯酋长时,发现昨晚救下的年轻姑娘正陪在酋长的身边。酋长介绍她是自己的女儿—阿米娜公主。酋长聘请了杰克,在抵达阿拉伯斯坦之后又安排他居住在自己的王宫里。杰克为建造炼油厂工作期间,不时遇到阿米娜。他们十分享受二人时光,很快便坠入爱河,无法自拔。
  • 恶女休夫

    恶女休夫

    原主抢了别人的男人,李小仟膈应极了,捣腾起休夫大计,立志大归后也要让自己衣食无忧,靠山不倒……可,那个“别人的男人”好像不是这么想的……李小仟:你怎么想重要么?百里星台:可是我在想你刑莲湖:那就憋着
  • 季羡林谈人生

    季羡林谈人生

    季羡林的思想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读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却像一目见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隐于无形。《季羡林谈人生(典藏本)》是季羡林先生于2006年亲自授权、审定的经典畅销书,集中精选了季羡林先生谈人生智慧的文章。时值季羡林先生诞辰103周年,当代中国出版社在原来《季羡林谈人生》的基础之上,循着季羡林先生的思想轨迹,精编精选了季先生关于人生智慧的文章,精心设计出版了《季羡林谈人生(典藏本)》。季羡林先生愈行愈远,而他的人生智慧对读者的影响却愈久弥深。
  • 何方神圣

    何方神圣

    一部叙事小说。有关家园、乡亲、少年和忏悔——在那片土地发生过的和正在发生的故事、乡亲的苦难以及爱恨情仇、少年的成长与梦想,还有“浩劫”过来人的反思与忏悔、农民对城市的向往与努力。几十个故事,每一个都让人感慨、唏嘘。本书以“何方村”三代人的生活为主线,同时融入文革、改革开放等大的时代背景,以“何方村”村民的喜怒哀乐反映出整个社会的存在状态。
  • 一切皆因你

    一切皆因你

    单纯的爱情,就是让你看不见,摸不着,却又让你夜不能寐,丢了半条命的人。现实解除婚约——网络相识相恋 。 婚后,乔依依问:“老公,以前你为什么一见到我就吐啊?”林墨城慵懒的回答:“因为你我都是命注定,你就是我此生的报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