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唐是金石学家、考古学家和图书版本目录学家。他在旧中国任山东省图书馆馆长;学者治馆,必然会将图书馆拉进学术圈。王献唐主持的山东图书馆,是当时中国很有学术氛围的一个图书馆。
“黄金脱手了无余,换得陶南镇库书”
王献唐是,1929年8月任山东省立图书馆馆长的,这年他是三十五岁。
在出任馆长前,王献唐就以古音韵学闻名于学界,他也研究名家学说。王献唐二十七岁时,中华书局就出版了他的六卷《公孙龙子悬解》。正是见于他有深厚的国学根柢,又是学识渊博,于诗、书、画、印等传统文化都有颇好的功力,致使当时的省教育厅长何思源在推荐人选时,竟以这个出自青岛特别高等专业学校,读土木工程的未来建筑师充任。
王献唐果然不孚所望,在精研图书馆学、坐拥书城,又成为版本目录学家。
山东省图书馆是1911年,即辛亥革命爆发前数月由山东学使罗正钧所建的。1925年改为山东公立图书馆,直属省长公署。在王献唐上任时,始改为省立图书馆,改由教育厅管理。
在王献唐上任时,图书馆已初具规模,馆长之下有阅览、编藏、事务三部;其中阅览部有总理(孙中山)纪念室、普通阅览室、儿童画书阅览室和四个展览室(古物美术展览室、汉画堂、罗泉楼、碑龛室)。但作为全省文化图书的大本营,仍是很不相称的。它的全部藏书仅十五万册,就其功能,有如后来山东省教育厅在1933年编印的一份介绍说,“只知保藏,不知利用,故失近代图书馆之意义”。
图书不足,影响利用。王献唐非常注切本省的善本古书。
明清山东多有藏书楼,其中木秀于林的是山东聊城海源阁。
海源阁,乃杨以增于清道光二十年(1840)所建的藏书楼。傅增湘誉之为“琅嬛之副,群玉之山”。“蔚然为北方图书之府,海内仰之,殆如星星庆云”。海源阁庋藏很多属稀罕善本,如宋版《庄子》全部,宋本世彩堂《韩文公集》三十卷、《外集》十卷,以及苏轼手写陶渊明诗稿,等等,都可堪称为中华无价之宝。可是,直到1930年,日渐败落。子孙有将珍贵古籍偷运出售,所残存的图书也遭土匪王冠军部洗劫倒卖或烧毁,以致不少善本散失。王献唐上任后即将此情此事在报纸传递信息,揭露现状,以昭天下,为此他还收到了匿名恐吓信。但是,他却不顾个人生命安危,自己还赴海源阁调查,写了《山东聊城海源阁藏书之过去现在》,予海源阁藏书以很高评价:“余以目验所及,知得其于乐鲁堂者,正不亚于艺芸精舍。综上两支可知杨氏藏书,半得于南,半得于北。吸取两地精帙,萃于山左一隅,其关于藏书史上地域之变迁,最为重要。以前江浙藏书中心之格局,已岌岌为之冲破矣。”
他向教育厅报告,当时的山东省长韩复渠虽刚愎自用,不学无术,但闻报后,也召来王献唐、何思源,听取他们的对策,决定从速抢购,以保存古籍,按照王献唐所写《海源阁藏书之损失与善后处置》,随后派员赴聊城与杨氏后裔协商,并提出三种办法:(一)将书全部捐献;(二)半捐半卖;(三)估价卖出。经多次协商,采取了半捐半卖法,即以30万元购买将海源阁现藏图书,这些书就送到山东省图书馆库藏。王献唐为此还将这批善本藏书陈列展览,在报刊撰文介绍,教育民众。
对于其它各地民间藏书,他也要图书馆尽力征购,杜绝流失,特别是流失于海外,像日照许瀚、潍县陈介祺、高鸿裁、诸城刘喜海等家藏书,先后为图书馆收购。每次收购,丰富库藏,无不引起这位热爱图书馆的学者欢欣。有次,他曾以高价购得益都李南涧家所藏善本,得意之极,欣然命笔:“黄金脱手了无余,换得陶南镇库书。”
王献唐还经常亲自出马抢救图书。有次,掖县海南支所所藏的《藏经》被焚,而该县福庆禅院所藏明版《大藏经》也因禅院一度为刘珍年部所据,遭到损坏,他就连夜赶去,将书运回济南保管。
参加考古遗址发掘的图书馆馆长
齐鲁多文物。王献唐的图书馆设计,是把山东图书馆建成为图书、文物合一的图书馆。
图书馆也搜集、保藏和展览金石、书画。所谓“于图书外,亦蓄金石”。这在当时图书馆界也是较为别致的。其实金石、书画和书籍,作为文化传授和宣传乃是互补的。它也是书卷。
王献唐是金石行家。只有行家才能深知个中意蕴,所以通常担任图书馆长的人,应该是一流学者。
山东图书馆原先就有搜集、庋藏金石书画的传统。
在弘扬文化,保护古物方面,教育厅长何思源和王献唐是认同的,他们有共同的语言。
何思源就此设立了由他挂帅的“山东省古迹名胜保存委员会”,由王献唐担任委员;成立了有山东大学校长杨振声和王献唐等任委员的“山东古迹研究会”,负责调查、审核地区名胜古迹和文物。由此,王献唐得以大力搜集金石古物。1931年8月,在历城窑头村发现北齐时期的两尊石佛造像,一被安置在墙角,另一作为房屋奠基石,王献唐就通过有关部门设法取下,送图书馆保存。1932年9月,潍县陈氏收藏有古鎏金造像等文物,即以3000元收购保存,最为引人注目的,还是将正要流失的文物抢回。1931年5月,潍县高鸿裁将所藏上陶室秦汉砖瓦私售于日本,已运抵青岛,王献唐等得悉后,上报给韩复渠命令青岛海关扣押,并星夜赶到青岛将它全部没收,运回济南,由图书馆保存。
王献唐还率领图书馆人员,多次参与和主持考古遗址发掘。
1930年,考古学家吴金鼎由海外归来,到济南专访王献唐,两人商谈了在山东境古遗址的发掘。当时在历城正发现龙山城子崖古谭国的文化遗址,两人就此作了勘察。后来王献唐就以山东古迹研究会秘书名义主持,组织山东图书馆和南京中央研究院专家共同作了发掘。此后,又对山东境内其它遗址也作了普查和发掘。如1933年,他赴滕县安上村遗址发掘,当场获得商人所铸青铜器。
山东图书馆在王献唐主持下,收集了很多金石文化。由是大兴土木,于1935年10月建成了展览厅,并定名为“奎虚书藏”。所谓“奎虚书藏”,乃出自“奎星主鲁,虚星主齐”。同年向社会公众开放,它全方位地将所藏金石图书作展览,共有金石文物展览、齐鲁艺文展览、书画展览三大室,每室均有数百件精致展品;还集中山左金石文物书画收藏家的许多珍品一并展出。
为了扩大影响,他还编印了《到图书馆去!》、《砖瓦图书为什么要开展览会》等小册子。
王献唐的学问也恰到好处。他对收藏在图书馆的青铜器、古陶、钵印、封泥、货币和汉画石刻都作了研究,汇编了《长安获古编校补》、《印林遗书》等资料,也发表了专著和论文,见由山东图书馆编印的,就有《两汉印帚》(1933)、《邹滕古陶文字》(1934)、《齐鲁陶文》(1934)、《临淄封泥文字叙》等。
(上海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沈大明)
余思简述图书馆和博物馆藏品的认同和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