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在诱惑面前,坚持最初的道路与梦想
马云在回顾阿里巴巴的创业历程时,总结了企业创新发展的经验,其中有一条就是:坚持自己的理想。他说,初恋情人是最美丽的。任何创业者第一天创业的梦想都是最美丽的,永远要相信自己的直觉。
做企业一定要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一定要坚信自己是正确的。马云表示:阿里巴巴从成立以来一直备受质疑,从刚开始他做阿里巴巴的时候一路被骂过来,都说他不可能成功。但是他不怕被骂,他笑称在中国反正别人也骂不过自己。他也不在乎别人怎么骂,因为他永远坚信这句话:你说的都是对的,别人都认同你了,那还轮得到你吗?你一定要坚信自己在做什么。在困难的时候,他常以“学会用左手温暖右手”这句话来安慰自己。
马云说,他坚信互联网会影响中国、改变中国,坚信中国可以发展电子商务,他也相信电子商务要发展,必须先让网商富起来,如果网商不富起来,都没有赚钱,就会认为阿里巴巴只是一个虚幻的东西。他还记得前几年有一个企业家夸奖自己,说马云为他们公司创造了很多百万富翁。马云觉得很骄傲,特别为对方骄傲,更为骄傲的是自己和阿里巴巴所有的同事。那位企业家夸奖他之后,他回来就讲,他希望阿里巴巴为中国的网商、为中小企业创造非常多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如果阿里巴巴能创造这么多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马云自己不会穷到哪里去。
在发展的路上,马云也遇到过很多的诱惑,甚至在2001年、2002年,当时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处于一种危机状态,于是他们都纷纷抛弃原来的发展方向,选择了一些比较挣钱,能暂时缓解压力的出路。阿里巴巴当时也遇到抛弃原方向,转投比较挣钱行业的诱惑,但是最终依然选择坚持走电子商务的道路,因为马云始终坚信自己是对的。
马云说,阿里巴巴还是坚定不移地做电子商务,尽管他相信电子商务也许3年挣不到钱,也许4~5年仍挣不到钱,但他坚信8~10年一定能够挣到钱。所以,他坚持把钱投到电子商务中,到今天为止他觉得阿里巴巴当时的战略举措是对的,在诱惑面前、在压力面前他们没有改变。
在经营和创业过程中,他曾经收购雅虎,与银行合作,与邮政合作,甚至进入软件领域。这在大多数人看来似乎是在走多元化的道路,甚至是偏离了他原来的战略,放弃了当初的理想,因为盲目追求利润和短暂的繁荣忘记了胜利的彼岸。但实际上这一切都是在为他完善自己的电子商务王国服务。电子商务需要解决信息流问题,所以,他要收购搜索网站;电子商务需要解决资金流问题,所以,他要与银行合作;电子商务需要解决物流问题,所以,他要与中国邮政合作……
自1999年创业,阿里巴巴以“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的强烈使命感和服务第一、顾客第一的经营理念,实现了惊人的跨越,从18人的单薄队伍发展到7 000多人的超级团队,成为由5家企业组成的集团,产品市场占有率超过80%。马云认为,这就是坚持自己理想的结果。
任何一个企业都和个人一样,精力是有限,会受到财力和物力的限制,而市场中的机会又是无穷多。市场竞争总是很激烈,不能因为看到别人在做,出现了一时的利益诱惑,就让企业随波逐流,这样注定会遭遇失败。
每一个有长足眼光的管理者都懂得“无见小利”的智慧。只有拒绝贪图小利的浮躁,才能够集中企业力量,发挥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长远发展目标为指引,带领企业获得长足的发展。
39.学习李书福的“疯子哲学”
英特尔公司前总裁格鲁夫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如今,这句话被许多人接受并且传诵,甚至成为他们的座右铭。其实在中国的传统思想里面,温和与中庸才是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偏执狂在中国人看来,不是疯子就是傻子,或者是刚愎自用者的代名词。正是越来越多这样的“自负者”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才让人们对曾经深信不疑的观念产生动摇,李书福就是“自负者”之一。
1997年李书福开始造汽车的时候,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被大众、通用、标致、丰田这样的跨国巨头蚕食得一片狼藉,根本没有国产自主品牌的立足之地。早在1991年11月25日,中国硕果仅存的国产轿车——“上海”牌轿车宣告停产。在此之前,国人曾经引以为傲的红旗轿车已经停产。至此,新中国成立后的两大轿车品牌均告消亡。如今的跨国公司各自带着自己的合作者,对中国迅速成长起来的汽车市场指点江山,细分着这个市场。以车型、价格和区域来分割市场的利润,并且在满足中国消费者交通需求的同时,通过合资造车、销售汽车、收取品牌费和设计费的形式来取得巨额的利润。当然,他们对中国汽车业的发展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1997年,李书福不顾亲友反对,决意投资5亿元资金进军汽车行业,并抛出一句“汽车不过就是四个轮子加沙发”的疯话,无疑让跨国巨头们贻笑大方。而在1996年的时候,李书福改装两辆奔驰造车的故事在当地更是引起轰动,甚至有人去问他这两台改装车的价格。
李书福不止一次地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他要打造一家百年汽车公司,要让吉利的车走遍全世界,而不是让外国车走遍全中国。为了实现他的造车梦,他还曾到国家各部门游说,当某官员曾告诉他“民营企业干汽车无异于自杀”时,他说“那你就给我一次跳楼的机会吧”,由此可见他对自己梦想的执著。
“蚂蚁要避免与大象正面竞争。我可以制造那些大企业认为利润少、不想制造的产品。”李书福是有策略的,他分析过,中国汽车工业发展近20年,从夏利到大众,从广州标致到别克、雅阁,从低档到高档,排量愈造愈高,级别也愈造愈高,价格越来越贵。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他们需要三四万元价位的车,因为他们口袋里只有那么多钱,买不起十几万元的车。“我的售价也就三四万元,只要成本比别人低,质量比别人好,价格比别人低,薄利多销,我就会有机会。而中国恰恰有这样一块市场没人去开发。”
李书福成竹在胸,一方面,他认为自己的企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培养起来一大批高级专家、实用型管理人才,他们在控制成本、加速技术进步、提高质量上有着丰富的经验。现在他造小客车,也是在为3~5年后进入轿车市场积累资金和技术。自己的汽车制造厂与国内汽车巨头、国际老牌公司相比,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体内没有脂肪堆积。那些老牌公司时间长了,体内堆积了厚厚的脂肪,成本就高了。自己的产品质量不比别人差,但价格可以比别人更低,这是自己的优势。对于这一点他很自信。他深知那些大企业是不愿意生产这种利润极薄的经济型轿车的。这就为吉利的生产留出了空间。李书福正在将自己的梦想一步步地变为现实。无论时空如何转换、环境如何变迁,这位中国民营汽车业的先驱人物,都像大多数中国富豪一样,在创富历程中坚守着自己的梦想。
李书福不是那种用商学院里的教科书可以定义的企业家,有许多人说他是“汽车疯子”。其实“疯子”是一种精神,一种战略,更是一种专注。正是这样的“疯子”精神,不仅让竞争对手和业界折服,也让许多年轻人视李书福为榜样和传奇。
毋庸否认,创业者要想取得成功,是需要一点“疯狂”的。成功者都是偏执狂,这也是为什么成功的人只有3%的缘故,而“偏执”中就有疯狂的因子。当然,我们应该认识到,这种疯狂不是指盲目的偏执,它代表的是一种大胆的想象、坚定的忘我和专注的执著。把自己的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热爱的事业上,最终利用聚焦原则把能量发挥到最大,取得的效果也会最佳。
40.投资的第一法则:不熟不做
何享健认为,低调务实、清醒冷静、随时准备对自己说“不”的品格,曾帮助美的平安涉过无数险滩,也是将美的做成“百年老店”的核心企业文化精神。何享健说:“美的成功的一点,就在于对经营理念的清晰把握,从不乱搞多元化。一来搞多元化的企业,成功案例不多;二来美的暂时还不具备搞多元化的能力;第三,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的就明确要集中资源做专业化的白色家电(即洗衣机、冰箱、空调、电暖器等)市场。这是我们做强的关键因素。”
何享健说:“早些年,很多人动员我去搞黑电、搞手机,我从不动心。如果当初贸然进入彩电、手机业,我们现在肯定会失败。”“中国的市场需求很大,能做好白色家电就已经很不容易,何况白电市场还有很大的蛋糕。未来美的还将继续咬定白电市场不动摇,所有的收购兼并都将围绕白电业务,把规模做大,把产业做大,把区域布局得更合理,这样我们成为白电龙头成功的把握性才可能更大。”
从直流变频空调就可看出白色家电市场之大。直流变频空调代表着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整个空调行业的共识,直流变频空调现在还是高价的代名词,消费者的购买热情不高。直流变频何时能成为市场主流,主要取决于普及型产品的价格。
直流变频产品价格下降的瓶颈在于零部件成本。而解决零部件成本问题的条件有两个,即变频控制核心技术和变频零部件采购规模。美的依靠掌握直流变频核心技术,在2009年变频零部件大单采购签约仪式,美的一口气召集了三洋、松下、东芝、IR等在内的12家变频零部件的世界顶级供应商,抛出250万套、价值数十亿的直流变频零部件巨额采购大单。
看好白色家电市场前景的美的开展了大规模的并购活动。华凌、荣事达、小天鹅……十余起大手笔收购,全部克服水土不服的怪圈起死回生,且围绕美的主品牌,生龙活虎。美的至今十余起并购项目,涉及数十亿元的投资,但收购一个成功一个,放眼广东甚至全国都是没有的,对此何享健很自豪。
美的拥有一整套并购的系统模式,没有十足把握何享健是不会轻易出手的。
首先,要看成本,看美的有没有能力并购,能不能承担并购失败的风险。
其次,系统评估并购企业的真正价值,看它能否给美的带来新的产业增长点,比如收购华凌进入了冰箱行业,并购荣事达则扩张了冰箱产能,同时切入了洗衣机业,收购小天鹅则能帮助美的确立洗衣机的行业地位,收购重庆美通则让美的一举奠定国内中央空调行业的龙头地位。
再次,要看双方企业文化是否能够顺利整合,美的有一个专业的评估团队。
最后,美的还有一套完善的决策机制,只有双方谈判顺利,何享健才去实地考察。
这就是美的成功的秘诀所在,不盲目多元化,集中资源做专业化的白色市场,使这只东方“神鹿”依然以稳健的步伐向前奔跑。
41.咬定青山不放松,不达目标不罢休
美国商人希拉斯·菲尔德在退休时已经积攒了一大笔钱,然而这时他又突发奇想,想在大西洋的海底铺设一条连接欧洲和美国的电缆。随后,他就全身心地开始推动这项事业。
前期基础性工作包括建造一条1000英里长、从纽约到纽芬兰圣约翰的电报线路。纽芬兰400英里长的电缆线路从人迹罕至的森林中穿过,所以要完成这项工作不仅包括建一条电报线路,还包括建同样长的一条公路。此外,还包括穿越布雷顿角全岛共440英里长的线路,再加上铺设跨越圣劳伦斯海峡的电缆,整个工程十分浩大。
菲尔德使出浑身解数,总算从英国政府那里得到了资金。随后,菲尔德的铺设工作开始了。电缆一头搁在停泊于塞巴托波尔港的英国旗舰“阿伽门农”号上,另一头放在美国海军新造的豪华护卫舰“尼亚加拉”号上。不过,就在电缆铺设到5英里的时候,它突然卷到了机器里面,被弄断了。
菲尔德不灰心,紧接着进行了第二次试验。在这次试验中,当电缆铺到200英里长的时候,电流突然中断了。船上的人们在甲板上焦急地踱来踱去。就在菲尔德先生即将命令割断电缆、放弃试验时,电流突然又神奇地出现了。夜间,船以每小时4英里的速度缓缓航行,电缆的铺设也以每小时4英里的速度进行。这时,轮船突然发生严重倾斜,制动器紧急制动,不巧又割断了电缆。
菲尔德并不是一个容易放弃的人。他又订购了700英里的电缆,而且还聘请了一个专家,请他设计一台更好的机器,以完成长距离的铺设任务。后来,英美两国的专家联手才把机器赶制出来。最终,两艘船继续航行,一艘驶向爱尔兰,另一艘驶向纽芬兰,结果它们都把电缆线用完了。两船分开不到13英里,电缆又断开了;再次接上后,两船继续航行,到了相隔8英里的时候,电流又没有了。电缆第三次接上后,铺了200英里,在距离“阿伽门农”号20英尺处又断开了,两艘船最后不得不返回到爱尔兰海岸。
参与此事的很多人泄了气,公众舆论也对此流露出怀疑的态度,投资者也对这一项目没有了信心,不愿再投资。这时候,如果不是菲尔德先生,如果不是他百折不挠的精神、不是他天才的说服力,这一项目很可能就此放弃了。菲尔德继续为此日夜操劳,甚至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不甘心。
于是,第四尝试又开始了。这次总算一切顺利,全部电缆铺设完毕,而没有任何中断,几条消息也通过这条漫长的海底电缆发送了出去,一切似乎就要大功告成了,但突然电流又中断了。
这时,所有的人都绝望了,只有菲尔德始终满怀信心。正是由于这种坚持不懈的毅力,他最终又找到了投资人,开始了新一轮的尝试。菲尔德买来了质量更好的电缆。这次执行铺设任务的是“大东方”号,它缓缓驶向大洋,一路把电缆铺了下去。一切都很顺利,但最后在铺设横跨纽芬兰600英里电缆线路时,电线突然又断了,掉入了海底。他们打捞了几次,但都没有成功。于是,这项工作就此搁置。
后来,一种性能远高于普通电缆的新型电缆被制造出来。1866年7月13日,新试验又开始了,并顺利接通,发出了第一份横跨大西洋的电报。电报内容是:“7月27日。我们晚上9点到达目的地,一切顺利。感谢上帝!电缆都铺好了,运行完全正常。希拉斯·菲尔德。”不久以后,原先那条落入海底的电缆又被打捞上来了,重新接上,一直连到纽芬兰。
有些创业者遇到了一次失败,便把它看成拿破仑的滑铁卢,从此失去了勇气,一蹶不振。可是,在刚强坚毅者的眼里,却没有所谓的滑铁卢。那些一心要得胜、立志要成功的企业家即使失败,也不以一时失败为最后的结局,还会为原先的那个目标继续奋斗,在每次遭到失败后再重新站起来,比以前更有信心地向前努力,不达目的绝不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