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5000000005

第5章 初涉官场隐忍不发(1)

二甲进士入翰林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23岁的张居正赴京参加会试。他寒窗苦读20年,经过发奋努力终于金榜题名,不仅中了二甲进士,而且成功通过殿试,被选入翰林院为庶吉士。

张居正进入庶吉馆,当时的庶吉馆就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党校,是专门为国家培养后备官员,选拔高级政治人才的场所。虽说庶吉士在当时顶多算是个九品官,没有什么实际权力,但经过三年的培训,就可能被点为翰林。按明代的官制,翰林院只是一个五品衙门,但其政治上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绝非其他同级部门所能比肩的明代翰林院是朝廷考议制度、详正文书、咨议政事的职官机构,翰林官员的主要活动多为朝廷日常性工作,如从事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等。而这些工作经历对翰林官员积累政治经验、增广知识、扩大视野有着重要的作用,更是为入阁辅弼积累一定的政治素养,是入阁之前的必经之路。所以说,进入翰林院就意味着光明的仕途与前景。明代中期以来,内阁基本上都来自于翰林官员,以至当时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明史·选举志》就曾这样写道:“成祖初年,内阁七人,非翰林者居其半。翰林纂修,亦诸色参用。自天顺二年,李贤奏定纂修专选进士。由是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南、北礼部尚书、侍郎及吏部右侍郎,非翰林不任。而庶吉士始进之时,已群目为储相。通计明一代宰辅一百七十余人,由翰林者十九。盖科举视前代为盛,翰林之盛则前代所绝无也。”

年轻的张居正从此踏上了自己的仕途,他觉得总算有实现自己远大政治抱负的机会了,一片光明的前途使他感到十分兴奋。但另一方面,因为深知官场的种种险恶,张居正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从来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做事总是小心谨慎,待人也都个个尊敬有加,对谁都和和气气。虽然是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但为了明哲保身,面对官场的风起云涌,他还是选择了静观其变。

和其他的利益场一样,明代末期官场的政治斗争极其残酷。张居正刚刚步入翰林院,就遇到夏言和严嵩的斗争。当时,夏言是内阁首辅,严嵩是次辅。

明代的内阁自成祖朱棣以后,就逐渐演变为政治枢纽。整个内阁表面上只是皇帝的秘书厅,内阁的大学士不过就是皇帝的秘书,内阁的首辅顶多算是个秘书厅主任。但由于皇帝的一切诏谕都由首辅一人拟稿,位极人臣,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次辅觊觎首辅的地位是很自然的。

说到内阁,说到政治,说到竞争,就不得不提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嘉靖皇帝。正德皇帝没有子嗣,将来谁继承王位成了一个问题。所有大臣在各地王府考察了一番,认定湖北钟祥的兴王朱厚熜是最佳的皇位继承者。于是,这兴王就捡了个大便宜,离开了他的兴王府,来到了北京,半路接班成了皇帝。当了皇帝后,嘉靖为了光耀门楣,想要给予自己早已去世的父亲一个比较合适的称号,便决定把自己的父亲称为兴献帝,把上一任皇帝称为先皇帝。可大臣们都觉得这不符合朝廷的礼法,拒绝了这个“过继”的皇帝的要求。就在君臣双方争执不下的时候,夏言挺身而出,极力支持嘉靖皇帝的做法,帮助嘉靖达成了心愿。这件事使夏言赢得了嘉靖的好感,顺利地得到了重用。之后,他在仕途上一直平步青云,最后当上了内阁首辅。

夏言担任内阁首辅后,工作也算是尽职尽责。可是,他有个致命的毛病,就是傲气十足。夏言在官场中的傲气不仅得罪了本来就很强势的嘉靖,也得罪了不少同僚。而严嵩恰恰相反,他是个毫无傲气,也无骨气的人,整个就是一副奴才相。但他的“好脾气”还真的为他带来了“好运气”。嘉靖喜欢道教,喜欢青词,严嵩就投其所好,博得皇帝的欣赏。严嵩一天到晚就是研究青词的写作,写得一手漂亮的青词,并因此爬了上来,成为内阁次辅。

像夏言如此傲气的人当然看不起严嵩,根本没把他放在眼里。可在严嵩看来,夏言可是一个不得不除去的眼中钉,不仅因为夏言曾经在政坛上三起三落,可每一次官复原职后都在严嵩之上,而且平时在工作中也总是“直陵嵩,出其土,凡所批答,略不顾嵩”,非常鄙视严嵩,根本不考虑他的想法。但是,严嵩是个明白人,虽然很想扳倒夏言,但还是表现得很低调。

严嵩利用同乡关系,想方设法讨好夏言。他对夏言毕恭毕敬,察言观色,处处迎合他的意思。有一次,严嵩准备了酒宴,亲自去请夏言。夏言根本没把这个同乡放在眼里,找了个借口推掉了。严嵩却极为谦恭,他跪在堂前一遍又一遍高声朗读自己带去的请柬。

表面上,严嵩对夏言还是言听计从,但背地里早已开始了“反攻之计”。他知道,想要整垮夏言,必须先从皇帝下手。所以,他就开始离间夏言和嘉靖之间的关系。

嘉靖皇帝迷信道教,有一次,他命人制作了五顶香叶冠,赐给几位宠臣。第二天,严嵩就把香叶冠戴在头上来上朝了,外面还郑重地罩上轻纱,以示尊重。

嘉靖看了很高兴,就问夏言:“爱卿,你的呢?”

夏言一向反对迷信,不肯接受,就直接回答:“堂堂的内阁大臣怎么能在朝廷之上戴那种东西,成何体统!也就只有像严大人那种人才会喜欢戴吧!”

嘉靖心里虽然很不满意,但当着那么多大臣的面,也就没有说什么。可是,“细心”的严嵩怎么会放过这么好的一个机会。在下朝后,他就单独找皇帝“哭诉”,说夏言平时总是盛气凌人,根本就不把他们这些下属放在眼里,今天在朝上嘲笑他戴这个“荷叶绿帽子”已经算是给自己面子了。嘉靖听后,心里更不是滋味,对夏言也愈加不满。

又有一次,夏言随皇帝出巡,没有按时值班,惹得皇帝大怒。按规定,大臣值班都必须乘马车,而夏言却不守规定,很不给嘉靖面子。严嵩一看时机成熟,一改往日的谦卑,勾结皇帝宠幸的一个道士,在皇帝面前添油加醋地说了夏言很多坏话。嘉靖一怒之下,罢免了夏言的官职,令严嵩取而代之。

后来,内阁中只剩下严嵩一人,皇帝也觉察到严嵩专权。于是,再度起用夏言,而且位在严嵩之上。夏言复职后,把严嵩撇在一边,什么事都自己做主。严嵩表面上不动声色,从不提意见,暗地里却收买皇帝身边的太监,让他不时地在皇帝面前揭夏言的短处,同时也不露痕迹地说严嵩的好话。

终于,严嵩抓住一个机会。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北方蒙古遗部鞑靼部落侵入河套地区,不断扰乱北方边关。次年,被夏言一手提拔上来的陕西总督曾铣上疏力主收复河套,得到皇帝赞赏。但明朝自英宗以来已经被蒙古人打怕了,嘉靖觉得没有把握,始终犹豫不定。夏言对皇帝的反复无常不知如何是好,干脆上表请皇帝自己裁决,把难题甩给皇帝,使嘉靖很生气。而严嵩则通过太监里的内应了解到嘉靖不敢下收复河套的决心,极力宣扬河套不可收复,并乘机攻击夏言专权,使皇帝大为愤怒。严嵩可不愿放过这个机会,他必须“斩草除根”。他到处散布流言,说夏言离朝时心怀不满,又造谣说夏言收了曾铣的贿赂,要借收复河套谋取私利,从而陷国家于危机之中。流言说得有鼻子有眼,不由皇帝不信。

到了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曾铣因误国、通敌、贪污等罪名被抓,当夏言得到这个消息时,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也意识到自己中了严嵩的奸计,可一切都太晚了。夏言先是被嘉靖免除了所有职务,后来又以误国罪给处死了。

从此,严嵩稳坐首辅之座达15年之久,再也没有人能和他分庭抗礼。这场政治斗争对刚刚进入官场的张居正是个不小的震撼。可是,他一个小小的庶吉士,根本没有发言的权利。他渴望有一天自己也能坐在首辅的位置上,拥有说话的权利,实现自己的政治目标,但那是一条很长很长的路。

按照明朝的常规,只要是考中了二甲进士,就可以担任编修的职务。因此,经过三年的庶吉士的“实习”生活,张居正被任命为正七品的翰林院编修。他的仕途开始了第一个转折,虽然这个职位距离自己的梦想还有很长的距离。

编修是个清闲的职位,但张居正并没有像其他的同僚忙于为仕途奔竞趋迎,更没有沉醉在歌台舞榭和吟风弄月中,他从进入翰林院的第一天,就开始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思考。在官场的纷争中,张居正依然是冷眼观察,他闭门谢客,除了编著史书,便整日攻读历朝典章制度,默默潜求救国兴邦之道。他深为大盗为群、贪风不止、民怨日深的局势感到忧愁,更为当朝的世宗皇帝不务政事,听凭误国害民的首辅严嵩胡作非为感到无奈。

虽然对严嵩没什么好感,但碍于是自己的顶头上司,为了仕途的发展,张居正对严嵩还是相当尊重。这也不能责怪张居正,作为新进官场的年轻官员,和上司搞好关系是自然而且是必需的。张居正靠着一支笔、一手漂亮的文章,赢得了严嵩的欣赏,虽然没有得到重用,但严嵩对他还是很友好的。在张居正的《张太岳集》中就有不少为严嵩父子写的赞美诗,有的是为了严嵩的生日庆贺,有的是过节的时候写的庆贺诗文,还有一些是代严嵩写的上奏朝廷的贺表。这些文章拉近了张居正和严嵩的关系,使得他在残酷的官场中可以明哲保身,这不能不说是张居正正确的为官之道。

虽然张居正向严嵩伸出了友好的政治触角,可这并不代表就此加入了严嵩的政治阵营。他虽然不了解严嵩,但从骨子里感觉自己不能跟严嵩靠得太近。可是,身在官场,要想有所作为,就一定不能孤立无援,没有立场。所以,此时的张居正真正开始意识到官场的复杂,但又不得不参与其中。面对严嵩与徐阶两大政治集团,他的选择显得异常艰难,也异常重要。

徐阶,字子升,松江华亭人,在当时担任礼部尚书,因为擅长替嘉靖写青词,很受嘉靖的重视和喜欢,成为朝政中的一匹“黑马”。而且徐阶是张居正名副其实的老师,对他也非常欣赏,最重要的是徐阶为人正直,一心为国。虽然在当时徐阶的权势远不及严嵩,但张居正仍然觉得老师那里才是自己的发展方向,于是选择了徐阶作为自己的靠山。

张居正不凡的气度和行动能力以及过人的才华,深深打动了徐阶,并得到徐阶的着力培养。在与严嵩的斗争中,徐阶一直全力保护张居正,不让他到前台与严嵩集团直接冲突,以免成为马前卒而很快牺牲。除此之外,徐阶还把自己多年的政治经验尽心地传授给张居正,尤其在扳倒严嵩的过程中,教会了张居正很多东西。

张居正在加入徐阶的政治阵营后,细心学习徐阶的政治智慧,又以一种接触的艺术保持着跟严嵩的关系。他在徐阶和严嵩之间走钢丝,走得是一帆风顺,一方面徐阶把他视为自己的接班人,另一方面严嵩也很器重他,这使得张居正在政坛中迅速突显出来,成为谁都喜爱的“大红人”。

《论时政疏》初显远见卓识

进入翰林院的张居正,虽然位居闲职,但时刻没有忘记自己的政治理想。作为一个有着远大抱负、心怀天下的年轻人,他渴望能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但当时他苦于自己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新科进士,在政治上没有地位,只能一面心忧天下,一面等待时机报效国家。可是,当时嘉靖皇帝在巩固了自己的政治地位后,就开始醉心于享乐,一心沉迷于道教,张居正对此非常担心。无论是为了国家,还是为了自己,张居正都感到很有必要让皇帝和严嵩看到自己的才华。所以,他决定上疏,提出自己的改革主张。

张居正知道在当时上疏指责朝廷要冒很大的风险,不仅可能丢了刚戴上去的乌纱帽,严重的话可能还会丢了自己的性命。嘉靖王朝著名的“三杨事件”不得不让张居正感到担忧。皇帝迷恋修道炼丹,不上朝已有八九年之久,把一个方士陶仲文封成“神霄保国宣教高士”,捧到监国的位置,整日与之谈玄说道。在这以前,有不少敢言直谏之士多次上疏规劝,却都受到惩治。嘉靖十一年(1532年),翰林院编修杨名上疏称“自古祷词无验”,劝告皇帝迷途知返,结果遭到流放。嘉靖十九年(1540年),世宗听信道士的谗言,打算让太子监国,以便能让自己脱离枯燥的政务,专心修炼长生不老的仙丹。当时,满朝文武都大为震惊,但谁也不敢站出来劝阻。这时候,太仆卿杨最站出来,斗胆上疏反对皇上这个不符礼仪的要求。他说:“天子与长生,不可两得。”结果,世宗在盛怒之下,当场就把他处死了。再加上杨爵,因为上疏指责皇帝整日修建斋醮,常年不上朝,被嘉靖帝投进监狱,饱受酷刑折磨。

即使可能遭遇不测,但年轻的张居正还是决定为了国家,为了自己的梦想努力一次,他决定向皇帝上疏表示自己的政治改革的主张。不过,为了避免走上前人的悲惨道路,他在奏疏中还是为自己留了一条后路,这也是他的明智之处。

比较张居正与“三杨”的上疏不难发现,张居正确实不愧为天才的政治家,他既有政治家的眼光,也有政治家的谋略和技巧。“三杨”都以斥责皇帝迷信道教、宠信道士为目标,犯了投鼠忌器的大忌。在皇帝看来,这无异于指桑骂槐,又怎能不触怒龙颜?聪明的张居正却避开了对道士的正面攻击,只是从群臣百僚仰望皇帝的清光说起,着重说明的是,在上下悬隔的状态中,怎样做到清扫壅阏,使君臣上下沟通,且开宗明义地指出“明主不恶危切之言以立名”,明君都以听取谏言而流芳百世,并称颂当今皇帝的功德,上追唐虞,近配列宗,自成祖以后,没有哪一朝能超过嘉靖,把皇帝视为能听取直谏的明主。这一歌功颂德的辞令,用在进谏的开头,首先就赢得了皇帝的欢心。张居正善于揣摩人意,他既能把正话反说,也能把反话正说。明明是俺答来犯、倭寇骚扰、佛郎机侵犯漳州、外患频繁,张居正在奏疏中却说成“四夷未宾”,既满足了皇帝的虚荣心,又使君主不得不正视这一现实。在列举的时弊中,他将“宗室骄恣”放在第一位。明朝是高度集权的王朝,中央对地方有绝对的钳制力量,宗藩并不足以构成对中央王权的威胁。但是,宗藩是最有资格分享王权的皇亲国戚,在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的矛盾中,宗藩势力的膨胀往往成为当朝君主的心腹之患。

因为他明白,不在高位,纵使才可经天纬地也无济于事。只有等到自己掌握了权力,才可能实现一生的抱负。

但通过几年的冷眼观察,他对朝廷的政治腐败和边防废弛有了直观的认识。为此,嘉靖二十八年(1549年),在夏言和严嵩争斗内阁首辅的时候,他写了一篇著名的文章——《论时政疏》。这篇文章把当时国家政治危机的几个方面分析得头头是道,体现出这个二十多岁的年轻官员敏锐的政治眼光和突出的政治天赋。

《论时政疏》是张居正改革的理论基础:

同类推荐
  • 传奇大将陈赓(尹家民黄埔·红墙系列)

    传奇大将陈赓(尹家民黄埔·红墙系列)

    陈赓(1903—1961),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早年参加过平定商团叛乱和讨伐陈炯明的东征,后历经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参与指挥援越抗法和抗美援朝战争,领导创建了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他的个性鲜明,一生极富传奇色彩。
  • 任正非内部讲话:关键时,任正非说了什么

    任正非内部讲话:关键时,任正非说了什么

    本书深刻的分析了华为发展过程中关键性的时间点,以及其时任正非所扮演的角色,他如何引导企业的成长,如何在黑暗中抓住微光,应对企业所面临的一次次危机。任正非日益成熟的管理智慧,一篇篇热情、深刻而鼓舞人心的文章,一次次动人心魄的演讲,他大气磅礴地进行全球性布局,游刃有余地面对激烈竞争,从容不迫的处理企业发展困惑……任正非并非天生就是卓越的企业家和领导者,他也是经过了披荆斩棘、披星戴月的奋斗,历尽艰难困苦,才成就辉煌。我们可以坦诚地讲,在企业管理与经营方面,我们的确需要以任正非为楷模,以他为方向、为导师,我们由衷相信,中国企业的未来,是靠华为这样的企业推动的。人人敬仰的“英雄”任正非,是如何指引华为,使其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国际化企业的呢?相信你从这本书可以找到答案。
  • 文坛全才:苏轼

    文坛全才:苏轼

    苏轼心境恬淡,视若浮云,有足够的勇气和力量蔑视身外的一切。他的全部作品展现了一个可供人们感知、思索和效仿的真实人生,现世性与超越性水乳交融。他拥有一代又一代的众多读者,永远令人怀想,永远给人启迪。《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文坛全才:苏轼》主要介绍了苏轼的身世、家庭、学习和生活经历,以及他一生最著名的文学著作,是研究苏轼的重要参考资料。
  • 长歌李存勖

    长歌李存勖

    历史上的李存勖,生命虽短,却蕴藏深厚而多元——既有辉煌,也有龌龊,既有慈爱,也有暴戾就说对待人才,他能杀害郭崇韬,在此之前,却又言听计从;对女人,他想占有,多多益善,却不管或许也管不住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刘彩珠这,也就是我想写他的原因...
  • 趣谈中国古代文学家

    趣谈中国古代文学家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中华文化博大而精深,不可能一下子讲全,本书希望通过对一些中国古代的文学家故事,来带领青少年进入中华文化的广大天地。
热门推荐
  • 独宠绝色弃妃

    独宠绝色弃妃

    穿越成王妃,不稀罕,人家要做第一女神捕。老公是摄政王,不稀罕,人家要嫁给第一男神捕。不当王妃,那就做他的师爷,军师,拜托她要的其实是休书好不好?“怎么了?我什么地方惹到你了?”玄圣烨笑笑,语气倒是轻松活泼的。她猛地转过身,眼中的三昧真火直射玄圣烨,“你怎么会惹到我?你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看着我出丑都来不及,哪里还有时间惹我啊?”玄圣烨原本是想说她哪里出丑了,让在座的所有人变成猪才是真的,可是还没等开口,就被她打断了。【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大汉之全球攻略

    大汉之全球攻略

    延续千年的大汉帝国与罗马帝国迎面碰上,究竟谁能主宰世界沉浮?大汉羽林军与罗马军团正面对决,谁又是雄霸之主?汉元千年是什么时代?唐?宋?还是元明?这是一个让无数人都魂牵梦绕的问题。究竟是大汉铁骑能够横扫天下,还是罗马军阵能够独霸一方?这是一个大汉帝国与罗马帝国争霸的时代。先来的穿越者汉圣祖已经将汉帝国改造成一个拥有现代国家意识的冷兵器强国!整个世界都沐浴在烈烈汉风中!而原本历史上地跨三洲的罗马帝国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汉帝国的影响。罗马分裂没有再出现,反而蠢蠢欲动要与东方大帝国决一雌雄。真正的雄霸之主,就在《大汉之全球攻略》!
  • 温暖的猫

    温暖的猫

    黑夜雨声,使的心中的世界更加宁静。女孩,感到的不是孤单,而是喜欢听着雨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天马行空,任由幻想。男孩,每天的烦恼只有在雨声中得到释怀,一个人静静听着,一个人的时光渐入梦乡。猫,渐渐把两个世界连接一起,从此,彼此的世界有了彼此。……………………
  • 混沌造化神

    混沌造化神

    混沌之初,开天辟地,世界万物,全靠造化。
  • 许你良辰,与我来生

    许你良辰,与我来生

    亲们,千千的实体书《许你良辰,与我来生》(原网络名:《也许曾经相爱过》)现已出版上市,恳请大家支持网络书的同时也大力支持实体书!当当网、卓越网、淘宝网及各地实体书店均有销售,谢谢大家了~~另外,喜欢千千文的亲也可以围观俺的围脖儿:【陌千千V5】http://m.wkkk.net/u/2136611381四年前,她在车祸中失去记忆,却在午夜梦回时闪出另一个人的临死片段四年后,她偶遇良氏总裁,被他身边的小孩唤作“妈妈”,从此陷入爱恨纠缠的漩涡她强硬不服软,他藏于暗处帮她她有车祸后遗症,他助她走出阴影她处于风口浪尖,他步步为营,逼她置身事外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也许世间总是存在着一种感情大家都知道,大家都认同,大家都惋惜可是,我们始终无法在一起总有无法愈合的伤口,总有无法占有的感情,也总有无法忘掉的事情良辰,我们不要哭泣听说爱情是命运,就算喝了孟婆汤,下一世,还能找到你。
  • 伪欧皇的无限之旅

    伪欧皇的无限之旅

    他,是名扬天下的军师将军。他,是武林里的神话传说。他,是奇幻世界的第一法师。他,是空间使者嘴里的空间中第一欧皇。他,是仙侠世界里的飞升传奇。他,就是欧阳煌。这是一位伪欧皇在的无限世界里,潇洒,嬉戏。最终成为······的故事。
  • 眸倾天下之舞动山河

    眸倾天下之舞动山河

    她,曾以山河一舞,舞动山河;也曾问鼎苍生,君临天下;却一生只想和他温酒煮茶,闲话桑麻;闲云野鹤,抚琴轻唱。他,纵马横江,温文尔雅,手握江山如画,脚踏万里国疆;却只愿为她拱手天下,归隐故乡。他说,“有你的地方,便是我归去的方向。”“只要有你,世间一切于我都温柔。”
  • 未来三十年

    未来三十年

    本书是中国问题专家郑永年立足国情、前瞻趋势之作。十八大绘就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两年多的时间里,取得了很多成效,也出现了新的问题,比如经济进入新常态,增速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再低一些;运动式反腐,不断揪出大老虎,如何制度化,从而预防和遏制腐败,避免“亡党亡国”?目前的改革遇到了哪些新的风险?“一带一路”这个新战略的经济逻辑是什么,怎么有助于中国崛起?中国如何处理和周边国家的关系,美国重返亚洲,是在孤立中国吗?本书就是试图通过分析和回答这些新挑战、新矛盾、新力量出现的原因、目前的情势,以及应对的策略,对我们无法确定的未来给予更多的指导。
  • 惹上首席总裁

    惹上首席总裁

    【已完成】她。是上位者的落魄千金,一身傲骨,生活的坚定执着。他,是聊城花心大少,笑面腹黑,出手阔绰,玩世不恭,对他来说,女人如衣服,可以是西装或者衬衫,独不能裸体。无上的智者,愤怒只是无能的表现。一场家庭的婚变,她找上了他……………..她知晓他的花名,却还是无奈。“只要你同意放过天源,我什么条件都可以答应你。”“任何条件?”他靠近她,搭上她削瘦的肩膀,“什么都会答应吗?”音调轻快轻佻。他如愿以偿的得到了她的一切,却在事后无赖的将奸商潜质,发挥的淋漓尽致。“有吗?什么时候?有合同吗?有单据吗?”“你知道,我不缺女人。”他似笑非笑,单手忖头,轻悠的语气中夹杂着笑意,仿佛置身事外,看了一个免费大笑话。再次相遇,她以为本是陌路,依旧安宁,却不料一切才刚刚开始……偶尔还有小剧情:夜晚,月光高照,床身摇晃,断断续续的影调里残留一点点清晰的片段:“你骗我。”“是你太可爱。”“老狐狸。”“小东西。”“你是怎么进来的?唔……唔……”“门卡。”干脆果断。“不可能……明明被偷了……。”“被我抢回来了。”“……你欺负我。”“我怎么舍得呢。”“那......东西……还……给我。”“我帮你追钱包和别人打了一架,你怎么还我?”义正言辞。“……”尊贵高雅的华少,怪不得会颓废褶散,头发微乱,好吧!有一点点感动。“不懂得知恩还报的小东西,真想咬你。”“你……放……开……我……唔……我……就……还……唔……疼......”本文可能俗套,温馨,偶有小虐,女主不强大,却坚强,如何强大的女人,一生不都是想找一个牵手一生疼爱的男人。简介无能,后面精彩不断,跳坑请谨慎,本文绝不弃坑,喜欢就放入书架吧!推荐朋友文文:《妾本京华》《尤物皇后》《丞相千金不为后》《扑倒极品总裁》《我的野蛮男家教》《豪门童养媳》亲亲郦的文《绝代好夫君》亲亲云云的文《“妖”后》夕画《妖孽夫君很多个》《秦始皇的小妻子》《魔鬼的私宠天后》《腹黑狂妃》义飞《倾城傻妃》《带着儿子霸占王府》《先生,别这样》简介:家里被房东潜公司被老总潜..................于是我发誓:我一定要潜回去。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来十一的扣扣群138378390,互相讨论吧!
  • 神弑之心月不归

    神弑之心月不归

    一个被上天诅咒的孩童,却偏偏不甘向命运低头,决心逆天改命。机缘下,他窥探到了天机,从此,以邪载道,奋勇前行!上古神器中盘根错节着不可逾越的宿命,阴差阳错中早已注定了浩劫的无情降临……然而,宿命的纠缠可否划清,几世的情缘能否再续?乱世中的英雄,又可否弑神灭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