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35100000015

第15章 声音鉴人——以音观识,以声观形(3)

三、锋锐严厉者

这种人言辞锋锐,爱好争辩。谈话时他一旦逮住对方语言的漏洞就会不留情地反击,让对方无话可说。这种人看问题一针见血、眼光犀利,但由于急于找到并攻击对方的弱点,从而忽略从总体上把握问题的关键,陷入舍本逐末、顶牛抬杠的处境而不能自拔。

四、温顺平畅者

这种人说话速度慢,语气平和,性格温顺,权力欲望平淡,与世无争,易与人相处。但因为用意温软,而使自己长期处于一种胆小怕事的状态,对外界人事采取逃避态度。如果他能遇上一个肯提携他的人,从旁帮他一把,教导他磨炼胆气,知难而进,那么,他就会成为一个能刚能柔的人物,会有一番大作为,令人刮目相看。

西晋时王湛在父亲去世后,居丧三年,丧期满,就居住在父亲坟墓的旁边。他的侄子王济每次来祭扫祖坟,从不去看望叔父,叔父也不去见他。偶然见一面,也只不过说几句客套话罢了。有一次,王济试探性地随便问了一些最近的事。王湛回答时措辞、音调都适当,音色温顺平畅,大出王济意料之外,他不禁大吃一惊。他觉得叔父不再是从前那个胆小怕事,没有主见,意志软弱的人了。因此继续和他谈下去,越来越精粹入微。在此之前,王济对王湛全没有一点儿子侄和长辈间应有的礼貌;自从听了他的言谈后,不觉心怀敬畏,外表也肃穆庄严,于是留下来日日夜夜地相互谈论。王济虽然才华出众,性格豪爽,但在叔父面前,自愧弗如。有一次,王济听了叔父的谈话后,不禁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家里有名士,30年来却不知道!”晋武帝每次见到王济,常常拿王湛当作笑柄,问他:“你家里那位傻子叔父死了没有?”王济往往无言答对。这一回,他对叔父有了认识,当武帝又像过去那样问起时,便说:“臣的叔父并不傻。”接着,就如实地讲了王湛的优点。武帝问:“可以和谁相比?”王济说:“在山涛之下,魏舒之上。”经王济这一番广告宣传,王湛的名声一天天地大起来,28岁时他开始步入仕途,终为人所知。

五、圆通和缓者

这种人为人宽厚仁慈,性格大度优雅,具有圆通性,对新生事物持公正包容的态度。在语言上圆通能使一个人在交往时显得温和可爱,具有柔和的言辞和态度,不轻易进行争论,以免伤了和气。拥有这种才能的人,总是“入乡随俗”,不在别人面前大露棱角,举止、言语无不八面玲珑。这种人可以从事任何职业,因为搞好人际关系,这是必要的条件之一,尤其是外交官,若不会交际与圆通,必然难以胜任。

六、激荡回旋者

这种人有强烈的好奇心,有独特的思维能力,敢于向传统挑战,敢于向权威说“不”。他们对事业开拓性强,经常弄出些奇思妙想,令人赞叹。他们在语言上的特点也与众不同,异想天开,独树一帜。他们的缺点是不能冷静思考,难以被世人理解,成为孤胆英雄。

七、浮漂燥热者

这种人易犯浮躁的毛病。他们做事情既无准备又无计划,只凭脑子一热、兴头一来就动手去干。他们不是循序渐进地稳步向前,而是恨不得一锹挖出一眼井。结果事与愿违,欲速不达。

谈话时留心的音调

因音调是声音的三个主要主观属性——音量(也称响度)、音调、音色(也称音品)——之一,表示人的听觉分辨一个声音的调子高低的程度。

肖邦曾在一家杂志专栏中叙述道:“当一个人想反驳对方意见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拉高嗓门——提高音调。”的确如此,人总是希望借着提高音调来壮大声势,并试图压倒对方。

音调高的声音,是幼儿期的附属品,为人性的表现形态之一。一般而言,年龄越高,音调会随之相应地降低。而且,随着一个人精神结构的逐渐成熟,便具备了抑制“任性”情绪的能力。但是,有些成人音调确实是相当高的,这种人的心理,便是倒回幼儿阶段了,因此,自己无法抑制任性的表现。在此情况下,也绝对无法接受别人的意见。

在有女性参加的座谈会上,如果有人的评述牵扯到某位女士,被批评的那位女士便会猛然地发出刺耳的叫声,并像开机关枪似的开始反驳,使得在座者出现哑口无言的场面,座谈的气氛已荡然无存。音调高的声音,被看作精神未成熟的象征。

言谈之中,还有所谓语调的抑扬顿挫,对一个人的外在表现非常重要,甚至有时也能决定人的沉浮。

明成化年间,兵部左侍郎李震业已三年孝满,久盼能升至兵部尚书,恰好这时兵部尚书白圭被免职,机会难得。不料朝廷命令由李震的亲家、刑部尚书项忠接任。满怀希望的李震大为不满,对他的亲家埋怨说:“你在刑部已很好了,何必又钻到此处?”过了些天,李震脑后生了个疮,仍尽力朝参,同僚们戏语说:“脑后生疮因转项。”(意指项忠从刑部转官而来。)李震回答说:“心中谋事不知疼。”他仍然汲汲于功名,不死其心。

其实李震久不得升迁,原因是他说话的声音影响了皇帝对他的印象。在皇帝看来,忠臣奏朝章往往能朗朗而谈,奸臣则声音低沉而险恶,李震的声音历来沙哑而不定,给人一种不可靠的感觉。因为他素患喉疾,每逢奏事,声音低哑,为宪宗皇帝所恶。与李震一殿为臣的鸿胪寺卿施纯,声音洪亮,又工于辞令,在同僚中甚是出众,宪宗对他很欣赏。因而升官的事自然与李震无缘。这虽是一个极端的例子,但也说明了音调对人们印象的重大影响。

闻声辨思

生理学认为,声音中上佳者,应是始发于“丹田”中的。丹田,在人身脐下三寸处(古之道家有上丹田、中丹田、下丹田之说,这里属其一)。发于丹田的声音深雄厚重、韵致远响,是肾水充沛的表现。肾水充沛,身体自然健康,能胜福贵,因而主人福贵寿全。同时,这种丹田之气充沛,丹田之声洪亮悦耳,易引起共鸣效果,给人舒服浑厚的感觉。不好的声音,则是那种发于喉头,止于舌齿之间的根基浅薄的声音。这种声音声气不足,给人虚弱衰颓之感觉,为肾水不足的表现。

《礼记》中曾谈到内心与声音的关系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到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相应,故生变。”

对于一种事物有感而发,必然表现在声音上。人外在的声音随着内心世界的变化而变化,是外物使它那样。

人的声音会随内心的变化而变化,若一个人如果内心平静,声音就会舒缓和顺;若一个人如果内心清顺畅达,声音就会清亮和畅;若一个人如果内心渐趋兴盛,声音就会偏激热烈。

有关闻声辨思这方面的知识,《逸周书·视听篇》有四点内容可供参考:第一,内心伪善的人,说话声音紧张结结巴巴,这是心虚的表现;第二,内心诚信的人,说话声音清脆而且节奏分明,这是坦然的表现;第三,内心卑鄙乖张的人,心怀鬼胎,因此声音阴阳怪气,非常刺耳;第四,内心宽宏柔和的人,说话声音温柔和缓,如细水长流。

不同的声音会给人不同的感受,经过心理学的调查,大致形成这样几种类型:第一,声低而粗。这类人生活在现实里,性格成熟潇洒,较有适应力。第二,声音洪亮。表示此人精力充沛,具有艺术家气质、有荣誉感、有品位、有热情。第三,讲话的速度快。代表此人朝气蓬勃,活力十足,性格外向。第四,外带语尾音。这种类型的人,精神高昂,有些女性化倾向,具备艺术家气质。

以上这四种类型的声音,不论在交易或说服的工作上,都具有较为正面的作用。同样地,也有产生负面作用的声音:第一,鼻音。大部分人都不喜欢这种声音。第二,语音平板。较男性化,较沉默、内向、冷漠。第三,使人产生紧张压迫感的声音。这类人很自傲,喜欢用武力解决事情。

好的声音和谈话技巧能提高说服力。那些说话音粗而低、说话速度快、尾音明亮的人能给听众一种“这人值得信任,积极、潇洒、有领导才能”的印象。

音乐识人

音乐不仅可以陶冶一个人的性情,而且通过仔细聆听演奏的乐器发出的声音,也可以听出演奏者的心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音乐也是如此,通过乐声识人是有科学依据的。

《论语》记载,孔子在卫国时打击磬石,有人身背草编的筐子从他门前路过,说道:“这个击磬的人很有心事啊!”过了一会儿,这人又说:“击磬的声音深切激越,但表达的感情则是浅显平易。怎么那样固执呢?大概是没有人了解自己吧!”

钟子期精通音律。有一天夜晚他听到有人击磬的声音,感到很沉闷,内中有悲伤之意。于是钟子期派人把击磬人召来问道:“您击磬的声音为什么那样低沉?是有什么悲伤的事吗?”击磬人回答说:“我的父亲不幸因杀人而被处死,我的母亲因此被罚,要为公家酿酒,我自己也被罚作公家的击磬人;我已经三年没有见到母亲了!我还想着如何能赎回母亲,却一点儿办法也没有,因为我根本就没有钱,所以我感到十分悲哀!”钟子期感慨地说道:“真叫人伤心啊!人心不是臂膀,臂膀也不是木椎、石磬,但是人的心里伤心悲痛,木椎、石磬都有感应!”

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个人在一件事上精诚就能感通别的事物,自己有了真诚的感情就能感动别人。

《后汉书·祢衡传》说,祢衡要为渔阳百姓击鼓免过,击鼓演奏《渔阳》曲,在走上鼓台的时候步履缓慢,容貌神态都大不一样。当他击鼓的时候,那声音高昂激越,悲壮感人,听到的人无不慷慨感叹、悲愤不已。

《晋书·王敦传》记载:有一次晋武帝召见当时的贤人一起谈论声伎艺文之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众说纷纭,只有王敦坐在那儿,一言不发,好像他们所谈论的与自己没有关系一样。然而,他的气色非常难看,当有人让他说说自己的见解时,他说自己只知道击鼓作乐,于是挽起袖子,露出胳膊,挥椎击鼓,鼓声和谐激昂,而王敦本人更是神气自得、旁若无人一般。当时在座的所有人都为王敦雄迈豪爽的风度倾倒而赞叹不已。

根据一个人演奏的音乐可以探明一个人的心迹,而根据一个人所喜欢听的音乐也能辨识此人的心志。

孔子认为,音乐和政治是相通的。“凡音者,生人心者也。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一切音乐都产生于人的内心。情感在心中激荡,便通过声音表现出来。声音组合成条理,就叫做音乐。所以太平盛世的音乐安详而快乐,这是政治宽和的表现;乱离时代的音乐哀怨而愤怒,这是人民困苦的表现。

传说殷朝末年,乐师延受命为纣王作曲。纣王喜声色,遂命延奏缠绵悱恻的歌舞之乐,延不肯,纣欲杀之,无奈而谱曲。纣王耽于享乐的音乐,不再理朝政。武王伐纣时,乐师延抢琴东走,投濮水而死。自此,水中常有音乐声靡靡传出。

公元前534年,卫国灵公应邀去晋国虒祁宫参加庆典,傍晚的时候住在离江边不远的地方。半夜入睡后,朦朦胧胧中似乎听到琴鼓丝竹之音。他披上衣服俯看窗外,侧耳细听,这乐声时隐时现,微妙悦耳。询问左右之人,都说听不见。便召来乐师涓。听后,涓告诉灵公:“我能够听出大概。明天之前,我就能将这乐曲写出来”。果然,涓很快就将这音乐演奏出来,妙不可言。灵公听后,龙颜大开,问他这曲子的由来。

涓于是将纣王因此曲而亡政的故事告诉了灵公。涓本想以此说服灵公禁声色,绝靡音,勿重蹈覆辙;灵公却视毒草为香花,砒霜为冰糖,一点儿也不介意,反而越听越迷。至晋国后,灵公感叹虒祁宫如此富丽堂皇,诸侯无不称道。待酒酣将醉时,灵公便唤涓说:“过濮水所获得的妙曲,快点儿弹奏出来以助雅兴。”涓不肯,后迫于灵公威严,不得不弹。未等弹完,师旷厉声制止说道:“这是亡国之音,不可听。夜有鬼神之声,世间必有冤情。”灵公不听劝阻,随着歌伎伴乐起舞。

朝晋归来,灵公贪图享乐的私欲与日俱增,见自己的重华宫简直不能和晋国妃妾宫女所住的厢房相比,便扩修重华宫,新建卫王殿。真是“皇宫金殿将欲倾,檐下燕雀不知危”。

古人称亡国之音为“靡靡之音”,因为这种声音使人耽于声色,不思勤奋,乃至荒废政务。这就是“音与政和”的道理。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思想,同样,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音乐,音乐的确可以表现世事人心的变化。先秦儒家是站在特定的角度来讨论音乐的,即政治的角度,实用功利的角度。如果不考虑到这种特殊的历史状况,不把这些观点放到它所产生的“语境”中去考察,只是把它们从语境中抽出来,当做关于音乐的普遍原理的概括,那么对它们的评价就将走入误区。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作为人类表达情感的独特方式,可以用于任何场合。在更多的时候,它是非常个人化的,它的表达方式和感受方式都是非常个人化的,非常具有个性特点。

同类推荐
  • 曾国藩:成大事者不纠结

    曾国藩:成大事者不纠结

    曾国藩不仅是近代历史上的大人物,而且还是全世界难得一见的大人物,被评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本书详细阐释了曾国藩在识人、用人、做人、做事等方面的主要思想和谋略,揭示了曾国藩为人处世的独特之处,为读者提供了一把打开曾国藩智谋宝库的钥匙。让我们跟随作者去挖掘曾国藩的人生智慧,学习他做事不纠结的处事艺术,借鉴他的成功经验,走出一条光辉灿烂的大道。本书是了解千古名臣曾国藩的最佳经典,读懂国人处世智慧的殿堂之作,将他的处世智慧与具体事例相结合,展示出曾国藩做事不纠结的气度,不仅能够满足某些现代人做大事、成大业的需求,而且能够满足一般读者修身养性、增强处世能力的需求。
  • 生命中不该忘记的101件事

    生命中不该忘记的101件事

    历史有不断重演的惯性,我们今天的处境,也许和从前经历过的遭遇十分雷同。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地点和人物都改变了,但那些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却总给我们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让我们不经意恍然大悟:有些道理我们已听过千回百回,但却总是记不住。经验固然可以增长知识,却不一定能减少犯错的次数。了解哪些情况应当避免,哪些原则应该恪守,是我们开创美好人生的重要条件。当我们开始运用这些知识或者道理,并从中受惠以后,这些知识道理,便会成为我们永久的智慧。
  • 放下

    放下

    《放下》为人生励志读本,以传统文化为主线,通过一个个深入浅出、发人深省的小故事,阐述了“放下”的重要性和体现出的智慧境界。希望读者可以通过阅读《放下》,树立积极的舍得观、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正面的为人处世的智慧与态度。
  •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全集

    学会选择,懂得放弃全集

    选择和放弃就像同胞兄弟一样如影随形。选择是人生路上的航标,学会选择是审时度势、扬长避短,只有量力而行的选择才能到达理想的港湾;放弃是人生的隧道,舍得放弃是顾全大局,超然洒脱,只有简单从容的放弃才能左右逢源。
  • 独立的女人更幸福

    独立的女人更幸福

    “《独立的女人更幸福》是一本定位于新时代女性的时尚励志类读本。《独立的女人更幸福》教给女性读者以赏识自我、开发自我的方法,不但如此,还会给女性以自信,让女性更具魅力。这是一本彻头彻尾的“女人成功书”,因为女性的成功也许同男性一样,需要付出努力,需要捕获机遇。但是女性也有自身的优势,那就是女性的“软实力”。《独立的女人更幸福》会依据现实,鼓励女性勇敢地正视自己,拿出自己的优势,运用自己的资本,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热门推荐
  • 穿越之八王之王

    穿越之八王之王

    一个懒散的屌丝穿越到落后的王朝帝国,从一个倒霉的书生一步步摸爬打滚他是帝国的第八个王爷,也是唯一的外姓王爷,更是一个笑傲不羁懒散的王爷八王之中,谁最厉害,谁最让敌人闻风丧胆,是他,就是他八王之王11月1号开群了。群号683554395
  • 响彻天籁的世界音乐

    响彻天籁的世界音乐

    本书概要地对从远古至20世纪的世界音乐进行了梳理和论述。全书简明扼要,包括古代音乐,中世纪音乐,巴洛克音乐,古典音乐,浪漫主义音乐,民族主义音乐,欧洲的歌剧艺术和现代音乐几个部分。
  • 余生只想宠爱你

    余生只想宠爱你

    富家千金的薄菲菲死后灵魂穿进一个寒门高中女孩林芙蓉的身上,和校草秦暮羽结下了一段相爱相杀的倾城恋情。原主为了三万夺走了秦少的初吻,从此被秦少列入凶残的谑杀当中,可这些谑杀对于灵魂换了主的林芙蓉来说,却乐在其中……他让她跑楼梯,她跑得比兔子还要勤快;他让她他的女朋友,但不准她爱上他,她说:“你也千万别爱上我,不然我谑死你!”到头来,谁谑了谁的心?先撩者贱,先爱者苦,相爱相杀呢?互相煎熬吧!害她的,夺走她所有的,她慢慢要回来。那些笑她是寒门出身的,终将被她踩在脚下,笑到最后才是人生的赢家。从寒门活成豪门才是神话的传说。琴棋书画吗?对她来说是小儿科。某男曾说,要爱上她除非太阳西边出,苍海变桑田。
  • 灿烂如金玉

    灿烂如金玉

    我姓玉,名琼楼。我生活在一个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小城市里,今年16,在读高中。家庭属于小康家庭,一切都很平凡。直到……他姓金,名穆久。和我生个在同一个城市,比我大六个月,比我大一届。在哪个国庆以前,他的一切也都很平凡。直到……
  • 好心态好习惯好性格大全集

    好心态好习惯好性格大全集

    好心态成就美好人生,心态左右着人们的情感,决定着人们事业的成败。积极的心态是人生取胜的法宝,而消极的心态则是通向成功的严重阻碍。一个人如果持有良好的心态,那么他的人生之路将会越走越宽,从而拥有美好的人生。好习惯让你受益终生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你的人生和命运。好习惯带来成功,而坏习。质则会给人的命运笼罩上灰色的阴影。只有拥有良好的习惯,才能让你受益终生。好性格帮你改变命运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了他对各种事物的不同态度,从而得出不同的结果,最后产生不同的人生境遇。性格本身并无好坏之分,只要我们应用得好,将性格优势的一面表现出来并加以运用,就会做好你想做的事,成为你想成为的人!
  • 重生之狠毒大小姐

    重生之狠毒大小姐

    上辈子身处阴谋漩涡却不自知,丈夫亲手将她送上了地狱血路,一尸两命,再见,上辈子和她为敌的皇子,却成了她的新郎。他,低声说道:我的王妃,这样叫你,可还心心念念着我的皇兄?重生血路,她为的就是虐渣到底。姐姐害她,分分钟让你中邪求上门。姨娘算计,一招手让你破财毁容。皇子谋害,挥挥袖让你见识毒虫四起,使臣折辱,弹指间让你阵亡哀嚎。卧槽?你们要联手放大招?看法宝!本小姐安王在手,天下谁有?七皇子却是忽然一笑颠倒众生:王妃别顽皮,床上见分晓。--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沉醉于书香国度:范用传

    沉醉于书香国度:范用传

    范用是我国名重一时的出版人,他曾策划出版了巴金的《随想录》、陈白尘的《牛棚日记》、《傅雷家书》;他也是我国著名的杂志人,曾创办了《读书》、《新华文摘》;著有《我爱穆源》、《泥土脚印》、《泥土脚印》续编。本书为其传记,收录了其生平事迹。
  • 锦绣绒华

    锦绣绒华

    一代贤后贺兰明珠在随皇上东巡途中骤然病逝。然而一夕醒来她重生于江南富商之女汪岐兰之身。父母双亡,家有富产,还有一个潜力股未婚夫。这一世是谋小康安乐,还是纵横商海,抑或妻凭夫贵,还是重回后宫?汪岐兰说,我要好好的活,看尽这人间锦绣。
  • 萨义德在台湾

    萨义德在台湾

    本文从中文世界的立场出发,根据萨义德有关“理论之旅行”的理念,以译者、学者以及文化生产的角度,来呈现本世纪初萨义德在台湾翻译、流传与接受的情形,相当程度反映了萨义德作品最初进入中文世界的情境及其在文化史上的意义。文中评介了萨义德若干重要观念,如理论旅行,代表/再现,开始,反本质论,世俗的批评,从属关系与认属关系,现世性,混杂性,文化与帝国主义,地理,抗拒,后殖民主义,反后现代主义,批评,知识分子等,并且试图将这些观念连结上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
  • 穿越都市之今生只为你

    穿越都市之今生只为你

    “了结前世恩怨后,我今生只为你,怎么样?”那一天,遍地百合花。那一笑,绝代风华。百年封印,穿越千年到陌生都市,前世今生的羁绊与仇爱。转世,终究只是转世,不是那人。谱写一段暖心微虐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