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55500000002

第2章 导论(1)

$一、当代社会矛盾问题研究的意义

对当代中国社会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现实矛盾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有助于充分认识并解决这些社会矛盾问题,有助于推进中国社会向着和谐有序的方向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清醒认识中国社会在发展道路上和现代化进程中的矛盾问题,并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索促进当代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对策和实现路径。

(一)研究社会矛盾的基本价值

研究社会矛盾的基本价值建立在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当代中国社会矛盾问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之上。在当代中国,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社会矛盾问题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社会主义社会和谐发展和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基本前提。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必然出现大量的社会矛盾,尤其是在改革深化和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社会矛盾自然会比较突出。立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国情,这些社会矛盾从性质上看属于人民内部矛盾。如果能够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这些社会矛盾就能够得到及时化解或者趋于缓和;如果缺乏正确认识或处理不当,这些社会矛盾就可能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制约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延缓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进程。因而研究和探讨社会矛盾问题不仅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更为重要的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当代中国社会矛盾体系的基本层次

当代中国社会矛盾是由诸多矛盾组成的复杂体系,从总体上可以把它们分解为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具体矛盾三大层次。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这些社会矛盾,需要把握社会矛盾体系。

第一,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罢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运动,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在当代中国社会矛盾体系中,社会基本矛盾具有总体性、决定性和根源性的显著特点。社会基本矛盾贯穿人类社会发展的整个历史过程,决定主要矛盾的根本性质和具体矛盾的态势,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具体矛盾产生和发展的总根源。

第二,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对当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界定,在总结1956年党的“八大”以后二十多年曲折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具有了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邓小平在1979年指出:“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式表述为:“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当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社会矛盾体系中具有派生性、阶段性和主导性的特点。主要矛盾是社会基本矛盾与各种具体矛盾之间的基本环节,是在社会基本矛盾基础上产生并受到社会基本矛盾决定性的影响,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集中表现;同时,主要矛盾又规定和影响着具体矛盾,并对具体矛盾的发展和解决起着主导性的制约或促进作用。

第三,当代中国社会具体矛盾。当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运动,表现为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具体矛盾。这些具体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矛盾”,因而是人民内部矛盾的表现,在社会矛盾体系中具有多样性、交错性和非对抗性的特点。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矛盾是纷繁复杂和多种多样的,各种具体矛盾相互贯通和相互渗透,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络体系。这些具体矛盾是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展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在人民内部的具体表现,在总体上具有非对抗性。具体矛盾既受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决定和规定,又影响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的运动与解决。当代中国社会具体矛盾,主要表现为城乡矛盾、区域矛盾、阶层矛盾和思想矛盾。这些具体矛盾是当代中国社会矛盾的基本内容,也是作者关注和思考的基本指向。

2.当代中国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主题

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能否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社会矛盾是一个关系到执政党能否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以及社会主义事业能否巩固和发展的重大政治课题。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社会矛盾都是中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之一。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非常重视对社会矛盾问题的研究,严格区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提出了解决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正确方法和指导方针,对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作了许多重要而精彩的论述。由于对社会矛盾的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在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和应当团结的力量,成功地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使命。虽然在波匈事件发生的同时,中国也遇到了一些波折,但是这些社会矛盾得到了较好的处理,从而推动中国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进步。1956年之后,中国由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转入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由于对国际国内形势的错误估计,没有能够正确认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和妥善处理中国社会在历史转折时期的社会矛盾,导致反右斗争的扩大化,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遭遇了曲折。1957年10月9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的讲话提纲中,提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是主要矛盾”,从而否定了党的“八大”关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也背离了毛泽东自己关于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思想。对社会矛盾的认识失误最终引发了“文化大革命”,导致中国社会出现了整整十年的内乱,败坏了党的威信,破坏了人民的团结,教训可谓深刻。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明确指出:“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春提出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这意味着正确处理社会矛盾作为中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整个过程中,始终比较重视正确处理社会矛盾。邓小平说:“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伟大的革命。在这场伟大的革命中,我们是在不断地解决新的矛盾中前进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度重视处理社会矛盾问题,提出了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十二个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系问题,进一步发展了毛泽东关于两类矛盾的学说。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强调要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各种社会矛盾。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正确处理现阶段各种社会矛盾的根本指针。

党要巩固执政地位,必须充分履行好人民赋予的权力,切实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不能真正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不仅会影响到执政地位的巩固,而且可能导致社会矛盾的尖锐和激化;社会矛盾的尖锐和激化反之必然动摇和削弱执政党的政治地位,因而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怎样认识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什么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弄清这一点,是关系着党与无产阶级国家兴衰存亡的大问题。”从另一个角度看,党要巩固执政地位,就必须提高执政能力,然而衡量执政能力强弱和执政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评判标准是能否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从世界各国政党发展史来看,社会矛盾尖锐和激化,纷争频仍,是执政能力弱化的表现;反之,社会矛盾缓和,社会冲突适度,政通人和,这是执政能力较强的表征。因此,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社会矛盾是党巩固执政地位的客观要求,是党增强执政能力的关键环节,是党提高执政水平的基本标尺。

3.当代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

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社会矛盾是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前提,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进步的重要条件。社会历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历史主体——人的实践活动,人作为社会历史的主体,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协调和推进社会矛盾的运动,从而使其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社会矛盾是发挥人的社会历史主体作用的一个基本表征,是一个涉及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全局性问题。

第一,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社会矛盾是深化改革的基本保证。社会主义制度本身需要不断完善,社会主义优越性还需要充分发挥出来。改革是为了完善社会主义,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中不相适应的部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因而改革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和完善的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挥的基本途径。社会矛盾的解决离不开改革,许多深层次社会矛盾的解决有赖于改革的深入发展;同样,改革需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改革过程中进行利益调整而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只有正视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矛盾,采取正确的方针和对策予以处理,才能为改革的不断深入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在1994年,江泽民强调指出:“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人民内部矛盾的表现形式和发展趋向,特别是要注意在深化改革中由于进一步进行利益格局、利益关系的必要调整而可能引发的新矛盾新问题,千万不可疏忽大意。”中外大量的历史教训表明,许多改革运动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能够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各种社会矛盾,并最终导致社会矛盾的激化和社会秩序的失控。

第二,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社会矛盾是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一个安定团结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邓小平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如果社会矛盾由于不能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而趋于尖锐和激化,就必然会影响中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毛泽东指出:“为了从根本上消灭发生闹事的原因,必须坚决地克服官僚主义,很好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恰当地处理各种矛盾。只要做到这一条,一般地就不会发生闹事的问题。”可见,正确认识和妥善地处理各种社会矛盾是维护稳定和消除动乱的基本前提和重要途径,党的领导人对此具有十分清醒的认识。

第三,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社会矛盾是推进发展的根本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社会矛盾及其运动是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毛泽东指出:“对立统一规律是宇宙的根本规律。这个规律,不论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们的思想中,都是普遍存在的。”“许多人不敢公开承认我国人民内部还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我们的社会向前发展。”不断正确地处理和解决矛盾的过程,将会使我国社会内部的团结日益巩固,从而有利于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生机勃勃地向前发展。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关于《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若干重大关系》的讲话中指出:“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各种关系,特别是若干带有全局性的重大关系。正确处理这些重大关系要贯彻一个总的思想,就是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搞现代化建设所遇到的涉及全局的新矛盾和新问题,明确我们应当坚持的原则。目的是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努力把握客观规律,统一全党认识,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某种意义上,正是由于始终注意研究和解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才能不断地顺利发展,才能创造性地全面推进。

(二)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视角

和谐社会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范畴,而且是马克思主义的旨归。马克思主义认为,和谐是矛盾的同一,即事物之间的统一协调和依存合作,而社会和谐就是社会矛盾的同一。但是,和谐不是绝对和永恒的,而“是矛盾的暂时的相对的统一”。构建和谐社会是建立在社会差别的基础上,建立在社会自我历史演化的基础上,其政治社会学意义在于强调社会形态的组织性和社会发展的统一性。社会形态的组织性和社会发展的统一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提出未来理想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其本质仍然在于避免和消除社会分裂,实现社会和谐以及在和谐社会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1.和谐社会与当代中国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提出的战略任务,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客观要求。

第一,当代中国社会的总体现状是提出和谐社会的现实背景。对中国社会的总体现状的描述可以归纳为如下三个基本的时代特征:

同类推荐
  • 部分国家和地区社会管理经验与启示

    部分国家和地区社会管理经验与启示

    西方发达国家为维护社会稳定、促使社会发展不断地调整和完善社会管理方式,长期以来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管理经验,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社会管理理论。《社会管理丛书:部分国家和地区社会管理经验与启示》系统介绍和吸收借鉴国外社会管理的积极成果和先进经验,以部分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主,将其管理制度、保障制度、公共政策等逐一分析比较,展现其管理模式的优劣,并对提高我国社会管理科学化进行了系统阐述。
  • 震撼世界的100个科学发现(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震撼世界的100个科学发现(下)(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本书编入科学历史上各领域震撼世界科学界的数百个科学发现。分门别类地对历史上曾经取得的重大科学突破进行分析介绍,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打开了科学知识之门,引人沉思,启示未来。
  • 进退博弈

    进退博弈

    进退之间方显英雄本色,博弈之道尽现历史风云。
  •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当代社会矛盾问题

    和谐社会视野中的当代社会矛盾问题

    本书主要针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所产生的关系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国社会未来发展走向的重大现实矛盾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这些社会矛盾包括城乡矛盾、区域矛盾、阶层矛盾和思想矛盾,其中在阶层矛盾中深入剖析了贫富矛盾。通过考察这些矛盾产生和形成的历史原因和现实条件,并从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价值目标的视角提出了缓和这些社会矛盾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建议,藉此希望中国社会走向更加和谐美好的未来。
  • 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

    新媒体环境下的国际传播

    本书从新媒体的视域考察国际传播具有的新特征,国际传播应采取的策略以及国际传播人才的培养。重点阐述了在以博客、微博、网络电视、IPTV、手机短信、社交网络等为代表的各种新媒体手段日渐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重要手段的环境下,国际传播应该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媒体的交互性、参与性、便捷性等特点,使国际传播的主体多元化。同时对国内外利用新媒体进行国际传播的成功及失败的案例予以剖析,对国际传播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为我国在新时期开展国际传播提供积极有效的参考与建议。
热门推荐
  • 与佛有缘

    与佛有缘

    在人生的纷杂喧闹中,生活和工作中的种种压力和不如意,佛学蕴涵着的隽永的哲理和宝贵的智慧带我们走进一个沉静而安详的世界,放下过去的烦恼,不执关现在。不担忧未来。让心灵得到平静,用清静之心看世间,世间即清静,用解脱之心看世间,心即解脱。用心去感受佛恩,以佛来洗礼心灵。得失随缘,来去随缘,心能随缘,故得自在。佛带给人心的宁静,佛让我们的心安祥。使我们对功与利都看得淡些,在社会上处处做好事正直,有善心,对人真诚,对佛有敬仰之心,他一定就是与佛有缘之人。
  • 天豹图

    天豹图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萌妻归来:豪门隐婚新娘

    萌妻归来:豪门隐婚新娘

    “我现在已经是行尸走肉,没有心了。”我的心已经被那个叫叶小梦的女人偷走了,也随着她的离去,消亡了。三年后,两个人再度相遇时,她早已不认识他,她百般逃脱,他步步为营。她眨着一双无辜的眼睛魅惑的问:“先生,买了我这个无敌超人T,保证你夫妻生活和谐美满!“哦,是嘛,那你亲身示范下效果如何我在考虑买不买!”他霸道地把她禁锢在他的身边,摧毁着她所喜欢的东西,禁止她和任何除他之外的男人接触。为了救舅舅,她甘愿委身做黑白两道帝豪总裁楚怀秋的贴身“宠妻”,她失心,失去孩子,当她开口要他放了她时,却没想到他竟然真的答应了。
  • 农门贵女,捡个王爷来种田

    农门贵女,捡个王爷来种田

    “爹爹,村里的人都说咱家种的东西有毒!”头上顶着双髻的男童道。“那就毒死他们!”男童歪了歪脑袋,又道:“可是,他们还说我娘不是人!”“嗯,你娘确实不是人!”某男心中腹诽,那简直是磨人的小妖精!“爹爹,娘亲说要休了你!”某男从太师椅上一跃而起:“她敢!”裙摆晃动间,一个窈窕的身影出现在父子二人跟前,叉着腰道:“你可以来试一试!”某男立刻贴近女子,不着痕迹的揽着她的腰,在她耳边轻轻呢喃:“娘子,咱们回房去试!”女子羞红了脸,嗔着眼前厚颜无耻的男人。--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特工妖女

    特工妖女

    现代王牌特工女唐宁莫名重生在蛟龙大陆上的一名落魄小姐身上,再睁眼,懦弱褪尽,锋芒毕露,无人敢对!她,是带着一个悲惨的灵魂,回到这个世界的十年前,那时,江山如画,美男堪夸,而此时的她,命运正是发生巨大转折的时候…只是,当一切乾坤逆转之后,她却是发现这个世界男女风向皆是变了,从前那些对她嗤之以鼻,出类拨萃的男人,不知怎么的,一个个都看上了她,为之疯狂,纠缠不休!“既然是妖修的世界,强者为尊,那么这一世,我便要素手遮天,做一个人人敬畏的无上妖女!”望着背后看似垃圾,实际上却是一个最为恐怖的妖魂,唐宁不禁满脸意气风发,如是说道。…P:这是一个特工重生在异世界所发生的故事,这是一个落魄废柴小姐的重生记,这是一个绝色妖女的成长史!!!
  • 深空之下

    深空之下

    (新书已发:《深空之流浪舰队》!)深空之下,星河璀璨,文明无数……这里是月球1号基地,随着一次史无前例的超强核爆,一艘庞大无比的超级战舰正式高歌起航!它是人类最后的希望,其名为……诺亚!(传统星际科幻小说,Q群:642704770)
  • 贴身妖孽保镖

    贴身妖孽保镖

    妖孽兵王背负秘密任务,潜入都市保护美女总裁。从此,都市风云都因他而动,醒掌天下权!“我就是太岁,敢在我头上动土的人,下一秒我就会让他跪在地上吃土!”——楚良
  • 晚晴见终南诸峰

    晚晴见终南诸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此生是我吗

    此生是我吗

    本书是本阅读性随笔集,由评电影、泛阅读、品人生三部分组成。生活有所缺憾,也有所裨益。只是我自愿背向时代,选定了这样的路。而我看到,生命的生动,一定是来之于精神的内部。《此生是我吗》,这本书讲的就是生命的生动与精神的内部。它诠释了刘苇的生活和内心独白,呈现其闲适的生活状态。
  • 点口点心

    点口点心

    “点心,点心,什么时候才能点到你的心……诶。”“小姐,男人心……不说也罢,还是先抓住他的胃再说。”“姐姐,还是进了嘴再说,我帮未来的姐夫先尝一个吧。”“打你哦,再敢偷嘴,送你出去学艺。”“咦,是送到姐夫家学艺么,他做的点心比姐姐做的好吃呢。”“少爷你住嘴,瞎说什么大实话。”“你们,你们气死我啦……哼~”古言吐槽风,轻松不失深刻~幽默不失文艺~欢迎来撩ヽ(* ̄▽ ̄*)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