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
绝无仅有的悲剧。
作者:莎士比亚。
文体:戏剧。
成书年代:1601年。
一作者介绍。
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年)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最杰出的代表。莎士比亚出生于英国中部艾汶河畔斯特拉福镇一个富裕的商人家庭,大约在20岁左右,因家庭破产,辍学到伦敦谋生。他先后给剧院打工,当演员这些职务给了他接触了各阶层人士的机会,扩大了他的生活经验,进一步接触到先进文化。这些,为他的杰出创作打下基础。后来他开始写剧本,30多岁就成为著名的诗人及戏剧家了。
由于戏剧活动威廉·莎士比亚。的成功,他的收入日趋丰富,后来还在故乡买地置产,并为他的家庭取得了世袭绅士的身份。45岁左右,他回到故乡斯特拉福镇的庄园定居,1616年逝世。他一生共写了38部戏剧,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但最大的成就是戏剧,一般来说,可将他的创作分为三个时期:前期创作主要是历史剧和喜剧;中期主要是悲剧;后期主要是传奇剧。其中《哈姆雷特》集中体现了莎士比亚的思想特点与创作成就,是莎士比亚的代表作。
二作品档案。
16世纪末17世纪初,正值伊丽莎自统治丰年,这是一个斗争激烈的时期,现实的主流是资产阶级取得辉煌的成果,这使莎士比亚满怀实现人文主义理想的信心;而另一方面,是封建势力的反扑,这使莎士比平忧心仲仲。前者成为《哈姆莱特》的主题的基础,后者成为这部悲剧的气氛的基调。
当时伦敦各剧院正流行夏仇剧,利用现成材料改编剧本,是莎士比亚想到死去的儿子哈姆奈特,理想的幻灭,重大精神打击让作者产生了一种忧郁。这样,哈姆莱特由一个快乐王子变成了忧郁王子。
旧剧本经过莎士比亚的脱胎换骨的改造后取得了巨大成功。此后,莎士比亚创作了一系列伟大的悲剧。
三内容概要。
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读书时,接到父王的死讯回国奔丧,看到叔父克劳狄斯已登上王位,母亲也改嫁新王,参加葬礼的来客成了庆贺婚礼的嘉宾。哈姆莱特心存疑虑,心事重重。老哈姆雷特鬼魂在露台出现,哈姆雷特从父王处得知被害经过,父王鬼魂要求哈姆雷特一定要为他复仇。宫庭的丑恶阴谋,使哈姆莱特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他决心为父报仇。为了掩饰自己,他表面上佯装疯癫。克劳狄斯怀疑哈姆莱特的疯癫,多次授命亲信刺探虚实。王宫里来了戏班子,哈姆莱特决定利用他们,将克劳狄斯暗杀先王的场面排演出来,给国王和王后看,以便证实父王鬼魂讲的话是否属实。国王果然心中有鬼,脸色大变,不等戏剧演完便匆匆退场。
哈姆莱特应召去母亲寝宫,恰见克劳狄斯跪倒在圣像前祈祷,他想拔剑杀之,可转念一想,在他祈祷的时候杀死他,反让他的灵魂进了天堂。于是哈姆莱特放弃了这个机会,决定等待更残酷的时机。波洛涅斯为了取悦国王,自告奋勇向克劳狄斯提出,让他去偷听哈姆莱特母子的谈话,以便探听虚实。哈姆莱特见到母亲,指责她无情无义,他发现帘幕后有人窃听,以为是克劳狄斯,便一剑刺去,不料竟误杀了自己恋人的父亲波洛涅斯。
波洛涅斯的被杀迫使哈姆雷特接受克劳狄斯安排去英国避难的安排,克劳狄斯设下阴谋,同时委派。两个大臣陪伴哈姆雷特上路。并给英国国王修书一封,希望英王在哈姆莱特到达后将其杀掉。途中哈姆莱特发现了这个阴谋,他偷改了信,要英王把送信的那二人处死,然后跳上一条海盗的船逃回丹麦。这时恋人奥菲利娅因父亲的死精神失常,溺水而死。她的哥哥雷欧提斯听到父亲的死讯,也从法国赶回来复仇。
克劳狄斯煽动雷欧提斯和哈姆莱特决斗,并让人替雷欧提斯准备好利剑,剑刃涂上毒药,又为哈姆莱特备下毒酒,不论哈姆莱特决斗输赢,都将会死去。不料情况出现意外。哈姆莱特开局取胜。国王即斟酒祝贺,哈姆莱特急于继续比剑,把酒放在一旁,母后却高兴地一饮而尽。间歇中,雷欧提斯乘机刺伤了哈姆莱特。哈姆莱特一时警觉,夺过雷欧提斯的毒剑,又把他刺倒。此时王后因误饮毒酒倒地而死。雷欧提斯自知身中毒剑难以活命,临死前,将克劳狄斯借刀杀人的阴谋揭发出来。哈姆莱特在愤怒中回身一剑把克劳狄斯刺死。哈姆莱特终于和篡位者同归于尽。此时,挪威王子福丁布拉斯远征波兰凯旋过境,乘机接管了政权,并在进行曲和礼炮声中,为哈姆莱特举行了葬礼。
四主要人物形象。
哈姆莱特。
哈姆莱特。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形象。哈姆莱特是丹麦王子,但他身上却闪耀着人文主义的光辉。他远离祖国来到德国盛登堡大学学习,深爱人文主义思想的熏陶,对世界,对人生充满着美好的幻想。他赞美人类,认为”人类是一种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神,万物的灵长”!把人抬高到神的地位,具有反神权精神。他向往美好的爱情和友谊,他和霍拉旭相处,他对奥菲利娅的赤诚之爱,对伶人的怜悯之情,都体现了他的反封建等级制,要求自由平等的愿望。他崇尚理性,办事注重事实和经验。他能文能武深受人民爱戴。他是一个典型的人文主义者。
克劳狄斯。
克劳狄斯的突出性格特点是要阴谋和搞两面派,在哈姆雷特留学国外期间,杀死只长篡夺王位,娶了嫂后。其人荒淫,阴险,狠毒,虚伪。但同时他又并非莎氏先前描写的诸如伊阿古那样的恶棍巨人,他充其量不过是个犯罪的小人,他看上去似乎只想安享作恶后的果实王位与王后,但一种犯罪感搅得他良心不得安宁,言行举止处处给人以紧张感,他好像本来不愿再继续作恶了,但又从王子装疯,特别是刺死御前大臣一事中觉出了他对自己的威胁,索性便横下一条心,非得消除心腹之患不可。”以不义开始的事情,必须用罪恶使它巩固”,麦克白讲过的这句话的确是野心家的经验之谈,也同样适用于克劳狄斯。
波罗涅斯。
波罗涅斯这位御前大臣是克劳狄斯智囊式的重臣,他在促成克的加冕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两人之间的关系”正像头脑之于灵魂一样密切”。为了表示对这位奸王的”忠诚”,他不惜以亲生女儿为诱饵,甚至以个人生命为代价,却窥探王位合法继承人哈姆雷特的隐秘。这个出卖灵魂的老家伙,言行有时极其愚蠢,有时却又精明透顶。出于一个父亲对子女关切的教诲时,他说出来的话是如此的通情达理,不失为一个处世经验丰富的长者;但当他要在国王、王后还有王子面前献殷勤时,他的言谈举止则显得那么做作,多余,故弄玄虚,啰嗦而且可笑。
奥菲莉娅。
奥菲莉娅这位哈姆雷特的情人,她纯真美丽,遵从父亲之命去见恋人,无意中却被父亲利用。这位千金小姐贤淑、温柔,苦命而又脆弱,她既爱哈姆雷特又爱她的父亲,哈姆雷特刺向她父亲的一剑,也剑在她的心上。她那脆弱的神经根本就受不了这种矛盾的折磨,于是,戴着花环唱着歌落河而死,也就成了她灵魂的最后归宿。
雷欧提斯。
雷欧提斯的身上完整地体现了典型的封建复仇方式,即以血还血、以牙还牙,视复仇为自己必尽的义务。他其实并不爱他的父亲,一度正在努力挣脱父亲的管束,但一听到父亲被杀的消息,便立即从国外赶回了丹麦,兴师动众,迫不及待地要复仇。显然他在心中把家族利益看得比忠君的责任还要高。他这种果断、善于发动别人的作风恰好跟哈姆轩特优柔寡断单枪匹马的处理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雷欧提斯按理说应是最讲信义的骑士,最终竟和奸王勾结,用抹了毒药的利剑暗算哈姆雷特,这说明了他性格中那种只要能达到目的就可以不择手段的劣根性。这样一来就让性格暴躁、行为过激的他更惹人厌恶了。但雷欧提斯临死前的忏悔和对克劳狄斯的揭发,也算为自己以得观众一定程度的谅解了。
五精彩戏剧推荐。
王后:我干了些什么错事,你竟敢这样肆无忌惮地向我摇唇弄舌?
哈姆雷特:你的行为可以使贞节蒙污,使美德得到了伪善的名称;从纯洁的恋情的额上取下娇艳的蔷薇,替它盖上一个烙印;使婚姻的盟约像博徒的誓言一样虚伪;啊!这样一种行为,简直使盟约成了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神圣的婚礼变成一串谵妄的狂言;苍天的脸也为它带上羞色,大地因为痛心这样的行为,也罩上满面的愁容,好像世界末日就要到来一般。
王后:唉!究竟是什么极恶重罪,你把它说得这样惊人呢?
哈姆雷特:瞧这一幅图画,再瞧这一幅:这是两个兄弟的肖像。你看这一个的相貌多么高雅优美:太阳神的鬈发,天神的前额,像战神一样威风凛凛的眼睛,像降落在穹苍的山巅的神使一样矫健的姿态;这一个完善卓越的仪表,真像每一个天神都曾在那上面打下印记,向世间证明这是一个男子的典型。这是你从前的丈夫。现在你再看这一个:这是你现在的丈夫,像一株霉烂的禾穗,损害了他的健硕的兄弟。你有眼睛吗?你甘心离开这一座大好的高山,靠着这荒野生活吗?嘿!你有眼睛吗?你不能说那是爱情,因为在你的年纪,热情已经冷淡下来,被驯服了,肯听从理智的判断;什么理智愿意从这么高的地方,降落到这么低的所在呢?知觉你当然是有的,否则你就不会有行动;可是你那知觉也一定已经麻木了;因为就是疯人也不会犯那样的错误,无论怎样丧心病狂,总不会连这样悬殊的差异都分辨不出来。那么是什么魔鬼蒙住了你的眼睛,把你这样欺骗呢?有眼睛而没有触觉、有触觉而没有视觉、有耳朵而没有眼或手、只有嗅觉而别的什么都没有,甚至只剩下一种官觉还出了毛病,也不会糊涂到你这步田地。羞啊!你不觉得惭愧吗?要是地狱中的孽火可以在一个中年妇人的骨髓里煽起了蠢动,那么在青春的烈焰中,让贞操像蜡一样融化了吧。当无法阻遏的情欲大举进攻的时候,用不着喊什么羞耻了,因为霜雪都会自动燃烧,理智都会做情欲的奴隶呢。
王后:啊,哈姆雷特!不要说下去了!你使我的眼睛看进了我自己灵魂的深处,看见我灵魂里那些洗拭不去的黑色的污点。
哈姆雷特:嘿,生活在汗臭垢腻的眠床上,让淫邪熏没了心窍,在污秽的猪圈里调情弄爱王后:啊,不要再对我说下去了!这些话像刀子一样戳进我的耳朵里;不要说下去了,
亲爱的哈姆雷特!
哈姆雷特:一个杀人犯、一个恶徒、一个不及你前夫二百分之一的庸奴、一个冒充国王的丑角、一个盗国窃位的扒手,从架子上偷下那顶珍贵的王冠,塞在自己的腰包里!
(节选自《哈姆雷特》第三幕第四场)
六文学成就。
《哈姆雷特》结构特征非常生动丰富,剧情以哈姆雷特为父复仇为主线,同时又以雷欧提斯为父复仇为副线,福丁布拉斯为父复仇也穿插于剧情之中。主线副线交织在一起,起到了映衬和对比的作用,突出了主线。
《哈姆雷特》的结构特色还在于在复仇这个主线中,剧情还安排了爱情、友情、家庭等次要情节,不仅没有与全剧情节发展相脱离,更突显了悲剧的深刻意义和生动的人物形象自然而然描绘出来。
《哈姆雷特》中人物语言生动活泼,充分展现了人物个性化特点。语言特色随着剧情不同场合和情况而丰富多变。在《哈姆雷特》一剧中,除了其人物都是按照各自的身份和性格使用不同的语言外,那些既是激荡的抒情,又蕴含着十分典雅并富于哲理性的独白,读后总会使人难以忘怀。
七名家点评。
《哈姆雷特》是诗剧诗人之王莎士比亚的灿烂皇冠上面的一颗最光辉的钻石。
别林斯基。
在莎士比亚的全部作品中,恐怕流传最广的就是《哈姆雷特》。这个悲剧属于那种任何时候都毫无疑问叫座的戏剧。
屠格涅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