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2400000002

第2章 勤学

王亚南早年去欧洲留学。在客轮上,正遇海上大浪,旅客个个吓得心惊胆战;唯有王亚南叫服务员把他绑在圆柱上,然后就聚精会神地读书,观者无不惊异。

蔡元培书房中挂有自己画像,上面题有:“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亦不知老之将至。”在书桌上放有自己写的“学不厌,教不倦”几个字。

黎锦熙治学,最服膺两个字:“勤”和“恒”。常称世人是“勤于始而怠于终”。

谢六逸以为,我辈读书,手里如不拿起红绿色铅笔,东涂西抹,目不转睛,正襟危坐,便看也看不进,也就不能过瘾。

梁漱溟十四五岁时喜读梁启超文章。其父说:“真是像极了我的少年时代,值得嘉奖。”因此送梁漱溟一“肖吾”的字号。

吴芳吉读小学时,规定自己每天必记诵50个词组。每逢作文,两小时可写5000字。

林纾少时爱读书又无钱买书,其舅送他一部《康熙字典》,他在墙上画了一具棺材,旁边写着“读书则生,不则入棺”,作为座右铭。

林纾晚年总结自己的学习经验说:“勤学是苦事,然如四更起早,犯黑而前,渐渐向明;好游是乐事,然如傍晚出户,趁凉而行,渐渐向黑。”

南开大学创始人严修好学不倦,自定“发课”、“车课”、“枕课”,即在理发时、坐车出门时和晚上睡前都必须开卷,不得放过光阴。

梁实秋抓紧点滴时间读书,他曾写了陆放翁的诗“呼僮不应自升火,待饭未来还读书”之句,张贴在墙壁上。

傅东华少年读《水浒》,一连几个通宵。煤油干了,他就在油灯中加水,使浮在水面的煤油继续供他读书用。

少年时代的鲁迅,一次上学迟到了几分钟,以后,他便在课桌角上刻了一个“早”字。

鲁迅15岁起就抄书,起初抄录小本《康熙字典》上的古文奇字,后来抄录《唐诗叩目录》,还抄录了陆羽的《茶经》三卷和陆龟蒙集的《五木经》、《末耜经》等书。此抄书习惯一直保持到30多岁。

青年时的鲁迅,有抄书的习惯。除了上述古籍,他还抄过《唐代丛书》等。1911年,他抄录了两大册《说郛录要》和从大量古籍中抄录出600余张纸条;后来的《古小说钩沉》就是在此基础上完成的。

鲁迅在南京水师学堂读书时,把学校奖给他的奖章换取书籍。从1921年到1936年10月逝世之前,鲁迅共购书14000多册,支出10913.65元。

胡山源从小爱看书。中学时,枕边、案头所置的书常有四种:“亭”(《牡丹亭》)、“厢”(《西厢记》)、“殿”(《长生殿》)、“扇”(《桃花扇》)。他因个人爱好,把《牡丹亭》列为第一。

胡山源早年为了买书看,只得逢星期日放学替祖母和邻舍们上街代卖布。每卖完一匹布可得到一枚铜元的报酬。他曾说自己的一些藏书,是血汗流出来的书。

王芸生少年时在小布店当学徒。晚上伺候老板睡后,他就在炕桌上摆一只空肥皂箱,内放着用蜡烛头制成的烛,点燃读书。

邓拓幼时习字,因家贫,用柔软多毛的草叶捆成“毛笔”,蘸着清水在砖上练习。

张默生幼时口吃,还发奋学发音、学语言技术,大量搜求演说术、雄辩术等书籍,常于无人处高声朗读,两年后终去口吃之病。

王蘧常少年时患病卧床两年,以手指画被,摹“唐拓十七帖”影本,始学章草。

郁达夫少年时就养成看书习惯。他曾对人说,有三部书与他产生特别大的影响:一部是《吴诗集览》;一部是《庚子拳匪始末记》;还有一部是《普天忠愤集》。

郁达夫在新加坡买了3000册英文书,一夜看一本。有人问:“为什么不看中文书,连一部《辞源》也不买?”郁说:“9岁会做诗,18岁赴日留学,读的中文书数以万计,专攻过《辞源》,现在应该多读英文书。”

陈垣目幼酷爱读书,其父从不吝惜金钱,每每满足他的读书需求。陈垣成为学者后,将自己的书斋名以父亲的别号“励耘”命之,称“励耘书屋”,还将所刻之书称为《励耘书屋丛刻》。

陈汉章被京师大学堂聘为教师。他见学校藏书丰富,就不当教师而甘当学生,后以甲等第一名毕业。

徐特立白天教书,晚上读书,他读书遵循两条原则:一是定量,二是有恒。《说文解字》540个部首,他每天只读两个,一年读完。

毛泽东在湖南一师读书时,国文教员袁吉六见他所写的课堂录、随感录,颇有感触,勉励说:“你能多读、多写、多想、多问,日积月累,一定会成大器的。”

牟宗三在北京大学就读时,几乎天天进图书馆,每天清晨带一只馒头进去,晚上才出来。他在无人指导之下,把馆藏的所有《周易》全部读完。因为他是到图书馆最勤的一个人,学校后来还特别给他发了奖。

罗隆基在北京清华学校读书时,每日在宿舍高声朗诵《庄子》。人们认为他的论述和社论之佳,淋漓尽致,乃得力于《庄子》。

闻一多在清华读书期间,每年暑假回家乡湖北浠水度假,从不轻易出门,充分利用这几个月来读书。他的读书札记分别用中英文抄写,题为《二月庐漫记》。其书屋也名“二月庐”。他喜爱读书,于中国文学外旁及于西洋文学批评,随时有笔记,看过的书有密密麻麻的眉批。旁人就管他叫“书痴”。

姜亮夫在清华大学读书时,每逢周日,便整天在图书馆庋藏杂志室里。因为专心,有一次他甚至被锁在馆里,一天不曾吃饭。

严济慈在法国巴黎大学学习一年,就获得了数理教学硕士学位。他从未外出游玩或看戏。多年后,胡适从巴黎游历回国后说:“巴黎灯红酒绿,哪里是读书的地方?”严济慈立刻正色说:“胡先生这话说得很对。但是我要补充一句,只有能在巴黎读书的人,才是真正能读书的人。”

许地山在英国牛津大学时,每天在图书馆埋头读书,被同学取笑为“书虫”。他说:“‘书虫’诚然是无用的东西,但读书读到死,是我所乐为。假使我的财力、事业能够允许,我情愿在牛津做一辈子书虫。”

许地山认为,做书虫要具备5个条件:身体健康,家道丰裕,事业清闲,志趣淡泊,宿慧超越。

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中有关敦煌卷子部分,乃是许地山根据他的需要,到伦敦图书馆找来的。因不准携带纸笔入内抄录,许只好默记,后再凭记忆写下寄回中国。

章元善和赵元任在南京江南高等学堂预科读书时,两人卧榻顶头相接。他们以绳将枕联结,先醒者牵动绳索,然后同时起身,到操场上高声练习英语发音。

冯玉祥在学兵营时,每当熄灯号响,即私点油灯,在被窝内偷看《三国演义》,曾因此受罚跪处分。

陆费逵青年时,单日在家自修,双日去书报社阅读。开始书报社每日有一二十人,数月后读者只剩他一人;管理员也熟悉了他,就将钥匙交与他,让他看5间房子里的藏书。

葛传槼只读过一年半中学,但他一直勤奋自学。2l岁时,他用英文写了一封自我推荐信给商务印书馆,即被录取当了编辑。

郭沫若写作初期,因无人批评或推荐他的作品,所以作品一篇也卖不掉。但他还是埋头写作,文章卖掉与否从不注意。他说文学的生活,绝不是舒服的,生活虽与以前一样贫困,但是用自己的力量去生活,自然是快乐的。

丰子恺一生治学严谨。他在读书时,曾创造过一个“二十二遍读书法”。一篇文章,他每读一遍,就在题的旁边画一笔,一遍一笔,一笔一笔积起来,组成一个繁体的“读”字,共22笔。

田家英13岁在药铺当学徒时,蚊帐上挂有一副对联:“走遍天下路,读尽世间书。”

为勤奋学习,赵迺抟在美留学,3年未看电影;并在书桌上立牌:言谈以10分钟为限。

冯友兰从小爱看书,几十年如一日。他曾总结自己的读书经验有十二个字:“精其选、解其言、知其意、明其理”。如能真正做到这要求,就能达到“六经注我,我注六经”。

余嘉锡每读一史书,必小心玩其辞意,平情以察其是非,搜集证据推敲事实,而后笔之于书。读书每有所得,复随时修改,密行细字,册之上下四周皆满,朱墨淋漓,不可辨识,则别易一稿。如此30年,积稿20余册。

顾颉刚一生共写有200余册读书笔记。第一本是《寒假读书记》,逢读书之感想书端上写不下时,便写入笔记簿中。此册笔记小叙中曰:“余读书最恶附会;更恶胸无所见,作吠声之犬。”

钱穆自学成材,对苦学者深表同情。但他表示:“我不愿做一个苦学成功的模范。我不愿给社会上或是青年人一个印象,就是可以不进学校。”

钱钟书读书,不让头脑充当漏斗或海绵的角色,而要牢牢记住一切必须记住的东西。他不依靠卡片和目录索引;他身边的读书笔记,只供自己繁征博引时参考之用。需要查书时,总是一查就得。但这笔记只有他自己知道如何使用。

马寅初读书讲效率。他说:“我可以肯定地说,l+l决不等于2。”“我这指的是看一个小时的书,接着再看一个小时书,绝不等于看了两个小时的书。因为前一个小时与后一个小时的学习效率不同。”

朱光潜求学时经济条件很差,为了读书只好大量地编书,获取稿费,维持生活。他自我嘲笑是“骑两头马”。

朱光潜在北京大学上翻译课时,他总先指定材料,叫同学在课余译好。上课时,他把自己译的也带来,与同学细心讨论,从不比同学少作一次功课。

朱光潜60岁方自学俄文,一面听广播,-面硬啃契诃夫的《樱桃园》、《三姐妹》,屠格涅夫的《父与子》和高尔基的《母亲》,每本书都读上三四遍,两年后也可借助字典直译俄文书了。

华罗庚在清华大学任数学系助理员时,表现出一个自学者对知识的巨大吞吐力:他养成了熄灯之后也能学习的习惯,这是一种逻辑思维活动。他在灯下拿来一本书,对着书名思考片刻,然后熄灯躺在床上,闭目静思,设想着该书应分几章几节;有的能触类旁通,不得其解处才在灯下反复咀嚼。一本需要十天半月才能看完的书,他一夜两夜就看完了。

王莹青年时在中国公学攻读文学,读书极为用功,读了鲁迅《阿Q正传》40遍、萧伯纳《华伦夫人的职业》97遍。

严北溟少时极喜读书,终日手不释卷。夜晚因家里无钱买油,总是灯光不继。他就在邻居经常打牌的房内,借用灯火读书。

朱湘12岁至14岁爱读侠义小说,15岁左右爱读侦探小说,20岁左右爱读爱情小说。但侠义小说嗜好一直延续十几年。

吴经熊十三四岁时,英文成绩极差,他立志要学好它,每天清晨三四点钟起床,学习英文。

丁福保自16岁始,每晨起必阅读半小时,数十年如一日,从不中断。他每每勉励自己,学业要有长进;并写联有:“得意愿从今日始;遂心事比去年多。”

杨廷宝平时口袋里总备有钢笔和小本子,遇到可取的一个花纹、雕刻,一个别致的建筑面,便注明年月日,随手绘下。他说,我的座右铭是:“处处留心皆学问”。“我的天资平平,记性不好,帮助我的工具是日记。”

30年代,蔡尚思采用“的批而不自抄的快读法”(只简注读物中有用的或拟摘抄的篇、段起讫),3年内每天用16~18小时,把国学图书馆藏书中的历代文集翻完。

蔡尚思认为,上课堂不如上图书馆。在文科大学(外文系例外)虚坐4年毕业,不如去大图书馆勤读一年书。

黎东方学法国近代史,拜巴黎大学马第提为师。他的论文初稿,受到马第提批评,认为法文太差,并劝他回国。但黎连改三稿,在交出第四稿时,马第提表示惊愕,误认为是法国学者代写的。

丰子恺学外语,要求自己对每篇课文都读22遍:第一天读第一课10遍;第二天读二课10遍,第一课5遍;第三天读第三课10遍,第一、二课各.5遍;第四天读第四课10遍,温习第二、三课各5遍,第一课2遍。他还写一个繁体字“讀”(共22划),下加两横,帮助记忆遍数。几个月后,他就能看外文长篇小说,并能从事翻译了。

蒋百里勤奋好学,深得众人称赞。1938年,他奉令代理陆军大学校长,在首次训话会上,引用成语自嘲,“老夫老而不死,好为人师”,以表示自己还不算老。此后,人们称他为“青年老头子”。

作家胡正19岁(1942年)时就发表了小说《碑》。当时因纸张等物品奇缺,他就用高粱秆绑上蘸水笔尖,在寺庙祭祀用的黄表纸上进行写作。

沙叶新求学时,向友人借钱购得《龚自珍全集》,于是写诗于扉页:“购得好书视掌珠,借钱典物亦心愉;何年余著一书出,能使后生争购乎?”

聂绀弩1985年卧病,被人戏称为“卧佛”。但他在床上支起双腿,搁上一块硬纸板,继续读书写作。一天,黄苗子、郁风去看望他,即景画了张速写,题为:“瞪眼对窗看世界,热肠倚枕写文章。”

同类推荐
  • 你的委屈,终成治愈(精装纪念版)

    你的委屈,终成治愈(精装纪念版)

    每两个人之间就有一场博弈,每一场博弈都在寻求平衡。我们和熟悉的、陌生的人构成纵横交错的网,我们同时在和无数人玩跷跷板。54个小故事,54次和另一个自己从博弈到言和的内心体验。这里的冲动、不平、失望、心慌、委屈,你都有过。时间的大风吹走砂砾,剩下闪着光的治愈和希望,正是留给你的。有一天,蓦然发现,那个给你委屈的人也悄悄给了你治愈,那个和你博弈的人也自始至终陪伴你。这才是真相,也是生活的希望。
  • 2013散文排行榜

    2013散文排行榜

    散文是作者借助想象与联想,由此及彼,由浅入深,由实而虚的依次写来,可以融情于景、寄情于事、寓情于物、托物言志,表达作者的真情实感,实现物我的统一,展现出更深远的思想,使读者领会更深的道理。
  • 彼时少年

    彼时少年

    许多灵感与文字都是在深夜里涌现出来的。它们仿佛是暗黑天幕下不经意绽放的烟花,绚丽而璀璨。
  • 端木蕻良小说创作与中国文学传统

    端木蕻良小说创作与中国文学传统

    本书的主体部分择取端木小说创作与中国文学传统几个重要的联结点,展开具体的考察、论析。首先关注两者之间精神上的联系,探讨端木小说浓烈的忧患意识、大地情怀、爱国品格与中国文学爱国主义传统的联系;然后考察作为独特的叙事艺术的小说与中国史传文学传统的联系,及其在叙事模式上的推陈出新;再探讨端木小说的“情”“志”交融、意象化抒情特色与中国文学抒情传统的联系。在宏观比较的基础上,再选择端木小说与中国古代、现代两大文学传统中的一些经典文本作对位比较,具体探讨两者之间联系的特点。
  • 神仙传奇故事

    神仙传奇故事

    这是一本与众不同的佛陀传记。它的特别在于不仅生动地再现了悉达多成佛的人生经历,而且通过一个个故事,清晰明了地讲述了佛法。
热门推荐
  • 海风不忧伤

    海风不忧伤

    那时年少,她遇上了他,却早已经忘了他,他却念之入骨。钢琴为她重新弹奏,却也爱上她。她不知不觉中心中也有他的位置,却发现他的母亲却是.....(推荐新书,青春系列,撩撩心动)
  • 感受德意志

    感受德意志

    我国著名翻译家、中国翻译界诺贝尔奖——“歌德金质奖章”得主杨武能教授,自1982年始赴德国进修、研究、讲学,亲历了德国的发展,对德国的文学、历史和自然景致熟稔并有自己独到的理解。杨武能教授用人文的笔触描绘了德国神秘的古堡、茂密的森林、流淌的河流、高耸的教堂和油画般的建筑,和德国的节庆、城市的建设、对环保的关注、对教育和历史的重视以及德国民众的生活画像,目睹并亲历了柏林墙的倒塌和两德统一前后的对比与变化,对联邦德国、民主德国因政治格局造成的隔膜、柏林墙倒塌前的种种状况及两德统一后人们的心态大量真实的细节描写,读来犹如一部活的德国史。
  • 末日行尸走肉

    末日行尸走肉

    一种由名为“红蚂蚁”药剂引发的病毒席卷全球。陷入行尸走肉横行的世界,是奋力抗争,还是苟且偷生?人类幸存者建立基地,“净土计划”能否成功抵御病毒侵袭,一切,只是黄粱一梦?小人物纯末日生存文,无异能,无金手指,无BUG,无爽点,无升级,无系统…新书《剑鼎无极》,书号:15902485905575904求推荐,求收藏,求支持。
  • 嘿特长生

    嘿特长生

    有一种青春,叫特长生。花儿一样的她们在花儿一样的年纪,选择了看起来花团锦簇的一条路,特长。她们背着沉重的行囊在陌生城市的陌生道路上奔波穿梭,在无知迷茫中探索属于自己的那份未来。来路或许无知仓促,前路也并不清晰坚定,但青春的心,总会剥去枷锁的壳,守住善良的魂,带领年轻的我们,迈进五彩斑斓的成长里。谨以此书,献给那些陪伴过我青春岁月的挚友和同好们!也献给同样是特长生或者不是特长生的你……
  • 随身空间:极品农女泼辣妻

    随身空间:极品农女泼辣妻

    一觉醒来,落后的年代,破烂的屋。没娘死爹,外加极品亲戚一堆。本就穷的掉渣,叔叔婶婶还来打秋风,就剩三亩地,叔叔还要占两亩半,管你鼠鼠还是省省,我有空间我怕啥!你动我一分,还你十针!你敢动一手,让你断脚又断手!啥?说我泼辣,人不欺我,我不欺人;人若欺我,欺他满门!小萝卜头!我们走!PS:新坑同类型新书《农门娇妻:恶女当道》已过二十万,喜欢种田文的亲们可以先收藏养肥开宰了!
  • 凤倾天下盛世为凰

    凤倾天下盛世为凰

    自古凤凰与龙乃天作之合,大婚之日仙、妖、神、魔纷纷祝贺。乃天下之大,唯有一人褪去以往妖娆的红衣,着绿衣之身闯入梧桐苑夺走新娘。“娘子,宝宝说饿了。”“穷奇,你瞎说什么,哪来的孩子。”“你忘了家里的小娃娃了吗?”凤倾嘴角抽了抽,停住脚步。“饕鬄饿了?”“放心娘子,有为夫在他不会将你清蒸红烧爆炒的。”穷奇说完,直接抱起凤倾消失在众人眼中。就这样在大婚当天,新娘和别人跑了,新郎还在水里泡着。
  • 武临天下

    武临天下

    一个被捡来的孤儿在他十八岁那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绝世的机缘让他不费吹灰之力就拥有了人们羡慕的一切,可在这背后却隐藏着一个隐秘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有无上的绝学,无比的财富和数不清又错综复杂的各种关系;任何的谜团都会在他的面前不自觉的解开,但在这背后是更深的谜团!爱恨情仇的交织,得失取舍抉择,怀璧其罪的他将怎样解开最终的秘密武临天下……
  • 夜雪清歌

    夜雪清歌

    除夕之夜,李青歌及三岁女儿被害于柴房,凶手竟是她曾经救过的好姐妹李碧如以及从小带她的奶娘张氏,而幕后指使者就是她的夫君高逸庭。再次睁眼,竟然重生到了十二岁那年。弟弟李青画和贴身丫鬟醉儿都活生生地陪在身边,还有张氏与其女红喜,一行人正陪同自己去往京城高家。李青歌记起,彼时的她,才经历父母离奇死亡,未来夫家高家又是父亲的至交,自然派人来接。想着前世在高家所受的种种屈辱,到最后枉死,李青歌心痛如绞。却不知,脱轨的命运更为她送来了两个脱轨的祸水——高家二少爷高逸轩和皇家三殿下赫连筠。此时的她,并未料到这两个前世的陌路人,居然会在今生带她走出高家的深宅大院,并搅乱她的复仇大计!
  • 树叶过河

    树叶过河

    划船不用桨一生全靠浪~划船不用桨一生全靠浪~划船不用桨一生全靠浪~划船不用桨一生全靠浪~,测试修改简介是否会生效
  • 雪域神鹰

    雪域神鹰

    几十年前,二战正进行到关键的时刻,李长天在一次上山采药时,偶遇了苏联空军王牌飞行员维克多,为使维克多的战斗机上天,全村人都作出了努力,可惜飞机还是坠落在了深山之中,维克多是生是死也没了音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