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2800000007

第7章 与米列娃认识 恋爱(1)

“丢脸”的婚姻。

爱因斯坦一生有过两次婚姻:与米列娃(1903~1919年,时间为16年)、爱尔莎(1919~1936年,时间为17年)。

爱因斯坦这位天才满头乱发,衣服皱巴巴,物理学永远是他的最爱。他对女人绝非柔情贴心,但他的风流史一辈子写不完,绯闻不绝于耳。爱因斯坦的私生活常为人所诟病。说得最多的,自然是他的两次“不体面的婚姻”,以及穿插其中的几次婚外情。据称,爱因斯坦先后有过10位左右的情人。十分幸运的是,与爱氏接触过的女人,因为他具有某种魅力,对他都是死心塌地的。

任何人都不可能不受自己时代的影响,爱因斯坦也不例外。爱因斯坦自己曾多次谈到,他的不适合于家庭生活的个性。他虽然出生在乌尔姆,但1岁时就搬到了慕尼黑。爱因斯坦身上带有浓厚的南德人天性快乐、爱开玩笑的特征。尽管通过喜欢法国、并将其视为精神故乡的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提倡,妇女解放之风早已传到了南德大地,但妇女在巴伐利亚的地位仍并不比一头牛重要多少。

后来在谈到自己的两次婚姻时,爱因斯坦说是“丢脸的”。他对婚姻一点也不热情。他认为,从本质上说,婚姻都是愚蠢的。有人问他,他喜欢用烟斗抽烟是否与清理和再装烟斗有关系。他答道:“我本来想抽烟,但结果烟斗却总是让什么东西给堵住了。生活中的事情恐怕也是如此,特别是婚姻。”总的说来,他对自己失败的婚姻感到悲哀。

在普林斯顿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爱因斯坦语录》里,爱教授竟然说,“婚姻是一种试图使某些出自偶然的东西持续下去的不会成功的尝试”,是由“缺乏想象力的猪猡”发明出来的制度。“一切婚姻都是危险的。……婚姻的确是披着文明外衣的奴隶制。”“婚姻使得人们互相把对方看成是自己的财产,不再是一个自由的个人。”

爱因斯坦更直言不讳地说:爱的专一固然可敬,但这与人类本性格格不入,95%的男性和许多女性不愿接受一夫一妻制的枷锁。

在外人眼里,爱因斯坦像个单身汉那样我行我素,无忧无虑。但当有人问他如何看待犹太人和非犹太人结婚(当然也包括他和米列娃的婚姻)时,他笑着说,“这很危险,不过所有的婚姻都是冒险。”

在婚姻方面,爱因斯坦应该说也是一个“受害者”。这当然不能怪曾给过他欢乐的两位妻子,她们本身也饱受折磨,没有多少快乐可言。爱因斯坦对于两次结婚其实都是迟疑的、被动的,两位女性对此并非毫无觉察,她们的好心并不能保证就一定会给婚姻带来幸福。

不过,爱因斯坦又喜欢自夸说:纳粹亡在他的前面,两个妻子也比他命短。

他也知道自己是个很糟糕的丈夫。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他终于承认自己没能和长期以来忍气吞声的妻子和睦相处。

与米列娃相识。

爱因斯坦对待爱情的态度是逐渐变化的,任何爱情都不能以牺牲他的内心自由为代价。他崇尚“有节制的激情”,从未让激情淹没自己冷静的理性。事业终究被他放在人生的第一位。但一开始,他多少还是有点不管不顾。爱因斯坦顶着父母的强大压力,开启了他的第一次婚姻。

爱因斯坦的第一个妻子米列娃·马里奇(Mileva Mari,1875~1948年)是他的大学同学。

米利娃曾经是一位极具潜能的女数学家与物理学家,19世纪和20世纪交替时期追求自由平等和自主权利的女性先知。多数学者认为,她在爱因斯坦生活与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很长一段时间,爱因斯坦的传记作者们为了“维护”他的光辉形象,写作传记时总是设法避免涉及这位夫人,或者故意贬低她的地位和作用。因此,米利娃的人生风采和悲剧结局一直鲜为人知,几乎到了被历史遗忘的地步。

米列娃出生于塞尔维亚(当时属奥匈帝国的落后地区,是匈牙利的领土,后来则属于南斯拉夫)伏伊伏丁那省萨瓦河畔一个名叫“诺威萨德”的乡村的文职人员(或者说富农)家庭。她从小聪明乖巧、勤奋好学,11岁以后,年年在女校成绩都是第一,屡屡获得学业上的奖励;16岁时通晓3门语言,在数理和艺术等方面已显露出无可置疑的天分,可谓名副其实的大才女。此年秋,由于学业上的突出表现,有关当局特许她进入王室办的萨格勒布男子中学,让她有机会和男生们一起接受名师的指点,这在当时的奥匈帝国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在萨格勒布中学,米利瓦对数学和物理学的兴趣更加浓厚。虽然许多人认为,这两门课是男孩的强项,可是每回考试,其最高成绩总让班里唯一的女生米利娃取得。

1896年米列娃中学毕业后,父亲于是让她到德国和瑞士学习。她最初是在海德堡待过一段时间,后来转到苏黎世;因为在别的地方,女学生不能参加考试。她报名进入联邦工业大学学习数学与物理(她最初是想学医,但随即就改变了主意)。

苏黎世是欧洲当时为数不多的准许女孩升入大学的城市之一。19世纪末,女大学生在全世界也凤毛麟角。据说米列娃是该校有史以来接收的第5个女生,是数学与物理专业的第一个女生,大概也是全欧洲高校第一个学习数理的女生。

苏黎世位于瑞士北部,一个历史悠久、风情浓郁、教育先进、工业发达的欧洲名城,2008年被评为世界上“生活质量最好的城市”。它与德国临近,居民讲德语,居于从德国到意大利的商路要冲。它是1848年前的瑞士首都,瑞士现在最大的城市与工商业中心、经济中心,机器制造业占全国生产总值的四分之三。它也是全欧洲最富裕的城市,世界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之一,证券交易所的交易额在西欧交易所中首屈一指,其班霍夫街则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街。苏黎世的文化氛围非常浓厚,拥有20多个博物馆,20多个图书馆,100多家画廊,许多音乐厅及歌剧院。

苏黎世的自然风景也很优美,全年气候宜人,旅游业发达,国际会议常在此地召开。它位于阿尔卑斯山的北麓,跨利马特河两岸(“苏黎世”在克里特语里的意思是“水乡”)。苏黎世湖犹如一弯新月倚卧在市区的东南端,长达40多公里,蔚蓝色的天空映着碧绿的湖水,片片白帆摇曳着湖上的云彩。郊区的山谷绿草如茵,林木葱茏。市内有中世纪建造的教堂尖塔、古堡、喷泉,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市政厅,瑞士国家博物馆与美术馆、图书馆。利马特河畔有双塔罗马大教堂、修女院、菩提园等。

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创建于1855年,是瑞士乃至全欧洲都很著名的学府,目前世界上诺贝尔奖人数最多的大学,国际顶尖一流学府。1848年苏黎世把首都的地位让给了伯尔尼,作为补偿,7年后在这里创办了联邦工学院。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和核物理创始人之一沃尔夫冈·波里是其杰出校友。

爱因斯坦与米列娃在这里成为同学,相识并相恋。他们班总共才有5个学生,4个男生、1个女生,米列娃就是那个唯一的女生,而且是5人中年纪最大的一个。

米列娃不久遇到了比她小4岁的爱因斯坦。因为校园里女生罕见,而米利娃腿又有些残疾,行动时略为不便,男生们对她都略显敬畏,可是爱因斯坦与她竟一见如故。尽管她的学习很好,进取心又强,也算不上是美女,但总体而言五官还是比较俊俏,也颇有女人味,举止言谈羞怯。而且,21岁的姑娘,身心上都发育得非常成熟了,其内心深处也很渴望男人与爱情。

爱因斯坦也是刚刚离开阿劳和玛丽,来到苏黎世。他后来说:“1896年到1900年在工业大学的师范班,我很快地发现,如能获中等成绩,便心满意足。因为要做一个好学生,实在不易。要集中精神做功课,要心甘情愿于作业上;要记笔记……遗憾的是:这些正是我的性情所欠缺的。我喜欢广泛地自学。有一位祖籍匈牙利的同班女同学参加了这种广泛的自学,她的名字叫米列娃。”

米列娃无疑相当聪明,在数学和物理上有很高的专业水平。后世的物理史学家甚至争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观点,一部分是来自于她。(1901年,爱因斯坦在写给她的信中也说:“如果要把相对运动课题做成功,只有你能帮助我。我是多么的幸福和自豪!”)作为同学,她和爱因斯坦经常在一起讨论物理与数学问题,一起出入教室、实验室、图书馆,交换学习笔记,可谓形影不离。对爱因斯坦这样情感丰富的男人来说,这很难不产生一些奇特的感觉。他们的关系开始慢慢向前发展。

堕入情网。

起初,爱因斯坦称呼米列娃是“尊敬的小姐”,后来则称呼她“亲爱的洋娃娃”。没多久,爱因斯坦就开始亲切地叫她“多利”(即“小东西”),米利娃也常常直呼他的绰号“约翰尼”或“约翰涅斯尔”。除了与敏感而又情绪多变的小提琴手、喋喋不休的喝咖啡成瘾的人、一个过了时的诗人打交道以外,这又成了他装扮的另一个人格面貌。所有这些,都像四轮马车一样围绕着他的自我。

大约与此同时,这对情人开始用亲密的“你”来称呼对方,而不再使用一本正经的“您”。这是一个仅限于对非常亲近的家人的称呼。在爱因斯坦的整个一生中,除了对他的家人以外,他只对他的朋友米歇尔·贝索固定地用过这个词。

爱因斯坦欣赏米列娃,继而着迷,而晕眩,而坠入了情网。

爱因斯坦与米列娃之间的爱情,其实一开始是出于相互爱慕和同情。他们俩都是“外来者”,有点同病相怜的意思;又都献身于学问,目光远大,事业心强,可谓志同道合。米列娃比爱因斯坦年纪大,来自当时的落后地区,是一个心气很高、感情丰富而脆弱的女性,决心要在完全是男性职业的领域里打一番天下。正是这一点吸引了爱因斯坦。他认为米列娃是他将物理学和爱情完美结合的不二人选。他们俩都有着独立的思想和固执的个性。

米列娃天性沉默,单纯朴实,还有着动听的声音;只因小时候膝关节结核,留下了腿瘸的后遗症--一说是天生的髋关节错位,走起路来姿势很难看。此时,爱因斯坦已经成年,他对恋爱的认识比以前成熟了很多。米列娃内在的气质深深地吸引了他,这令他忽略了她外表的缺陷。

但由于爱因斯坦本人的长相和人品都很不错,所以当他喜欢上米列娃时,他大学里的朋友都大惑不解。他的同学曾对他说:“我可没勇气与这样一个(一条腿比另一条腿短的)女人结婚,除非她是绝对健康的。”爱因斯坦则平静地说:“但她有可爱的嗓子。”

看样子,他被她柔和、悦耳的声音迷住了。

爱因斯坦生长在慕尼黑,那里是欧洲中产阶级根系最发达的地方,偏偏他这一辈子都视纪律生活为仇;而稳定的中产阶级家庭环境,恰恰是最大的纪律生活。过于富足和秩序化的生活,好像是过食后的油腻和饱胀,让他情不自禁地想逃脱。而当有一天,他看见窗外轰轰隆隆走过一列士兵时,突然意识到自己也快要去服兵役了,就真的决定逃离了。他打起小包裹,退了学,徒步走过阿尔卑斯山,断然放弃了他的德国国籍,那年他只有17岁。

这就是天才的一大特征,他们从不在既定的根系上成长,他们只信任自己的经验中长出来的东西,只听从内心的声音;甚至,为了更好地辨析这个声音,他们会选择一种远离人群的生活。爱因斯坦离家时,带上了他最心爱的两个玩具:小提琴和罗盘,前者暗喻的华美、抒情气质,和后者代言的清洁、理性精神,恰恰是爱因斯坦一生的坐标;他的一切,都可以在这个坐标上投影成像。比如,当他第一次谈恋爱时,这个小提琴和罗盘,就分别化身为玛丽和米列娃:

玛丽热情、甜美、头脑简单,是个快乐的中产家庭少女;米列娃知性、清冷,终日埋首于实验室和图书馆。玛丽浪漫、欢快;米列娃却没有什么幽默感(而爱因斯坦自己却是一个幽默感很强的人,即使是很没意思的笑话,也能使他开怀大笑)。玛丽大他1岁;米列娃则长他4岁。玛丽是个金发美少女,米列娃则是个样貌平平的跛子。玛丽外表可人;米列娃却才学优异。

爱因斯坦的情书里,是一大堆一大堆花团锦簇的废话,充满了浓郁的人工甜味,像电影院门口卖的爆米花:第一口,甜美得让你想赞美上帝;慢着,再尝一口吧,你就想打击造假。

爱因斯坦本人并不信任抒情气质,但他成功地用这些也许连他自己都不相信的话麻醉了玛丽。可一旦得到她之后,他发现自己其实更欣赏米列娃身上那股与生俱来的宁静气质、坚如磐石的船舵般力量。因为,这正是他试图通过人工调节后达到的境界。他做完取舍以后,甩掉玛丽的方式也是快如刀锋:

玛丽:“亲爱的,您一定要常常给我写信呀!”

爱因斯坦:“当然,我会把脏衣服寄给您洗的。”

妾心非席,不可逆转,可是有什么用呢?谁让她遇见的可是郎心如铁。但不能就此误解,爱因斯坦是个没有温情的人。恰恰相反,他是个典型的双鱼座,非常的敏感、纤细。他只是无法让他的两条鱼往同一个方向游。这种分裂气质,也是一种天才的副产品。爱因斯坦身上大概同居着两个人格(老托尔斯泰则可能有3个以上)。与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除了坚韧、容忍、耐力这些素质的基本配置之外,还要有灵敏的换台调频能力。但是,爱因斯坦第一次选择妻子的时候还不到20岁,又怎么能想到呢?

这个可以用他的演奏风格做一个图解。爱因斯坦本人是一个非常出色的小提琴手,每周他都会在家里举办小型家庭音乐会。他总是非常煽情地演奏出一段情意绵绵的乐章,而当大家浸淫其中,涕泪涟涟时,他会马上转向,说一个非常粗俗的笑话,把这个抒情气氛冲淡。也就是说,他很容易动情,又很鄙夷自己的情欲勃发,更不屑于与他人共振。

同类推荐
  • 世界名人大传(全集)

    世界名人大传(全集)

    本书所撷选的名人均为人类历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人物,并在此基础上不拘一格地节选,无论宗教、哲学、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艺术等诸领域,都广有涉及。本书为读者提供了一种可能:从不同的人生角度去体会名人,从不同的价值角度去看待名人。本书对名人的表述更为人性化。名人往往被神化,这便隔绝了名人与平凡人之间的共性。
  • 文字生涯

    文字生涯

    自传体小说《文字生涯》诙谐俏皮、妙趣横生地讲述了作者本人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的过程,解释存在主义思想和整个学说的出发点。
  • 穿过爱情的漫长旅程:萧红传

    穿过爱情的漫长旅程:萧红传

    离乱的时代,演绎着一曲人世悲歌;火热的青春,谱写着一段爱情传奇。——它的主人公,名叫萧红。作为“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萧红有着惊采绝艳的才华,也有着坎坷流离的爱情,无论是她的文还是她的情,都是值得后人一再品味、一再忆及的传奇。
  • 造物先造人:松下幸之助的经营哲学与做人理念

    造物先造人:松下幸之助的经营哲学与做人理念

    松下幸之助(1894—1989),被人称为“经营之神”——“事业部”、“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等日本企业的管理制度都由他首创。松下幸之助为人谦和,无论见了谁都点头哈腰,他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经营哲学:“首先要细心倾听他人的意见”。如果你想用最短的时间学习日本式管理的精髓,那么最好的入门书就是阅读松下幸之助的教诲和哲学。松下幸之助一生共出版了60多种著作,累计达数百万字。他的著作被译成英、法、德、中等20多个国家的文字,在全世界广泛流传。书中那些令亿万人为之倾倒叹服的经营秘诀,为人们打开了一道通往经营成功的大门。
  • 中国清官廉事(新版)

    中国清官廉事(新版)

    清官与廉吏大体同义,其要旨在一个“廉”字。“廉”原指物体露出棱角,朱熹集注《论语》时说:“廉,谓棱角峭厉。”以之比喻人的禀性方正刚直。“廉”又作收敛解,引申为逊让、节俭,进而引申为不苟取、不贪求。故古时将有节操、不苟取之人称作“廉士”;将清廉守正的官吏称作“廉吏”。我们案头的这本周庆苾先生精心撰构的《中国清官廉事》一书,陈列先秦至明清一百多位清官的懿言嘉行,读来直觉清风拂面,深感天地毕竟有正气。
热门推荐
  • 鸿蒙修真道

    鸿蒙修真道

    被强行转世的李玄,得到了宇宙初生之时万物之祖鸿蒙紫光。转世之后拥有了同时具备金木水火土五种属性的体质。五行体质,带给他无限的力量,却也让他背负了天道的重任。天道的混乱,只待他的降临。有人顺应天道,却也有人逆天而行,谋求混乱中的局势。当一切都快要明晰的时候,却发现原来自己的存在便是一个阴谋。神圣之上的境界逐一展现时,是顺应所谓“天道”,还是用自己的力量改变命运?且看他如何以自己的无限力量,铲平一切绊脚石。逐步踏上修行的巅峰,成为神话!
  • 绯色双重

    绯色双重

    你会喜欢我吗吗吗吗吗吗吗吗吗吗吗吗吗吗吗吗
  • 佛说罪福报应经

    佛说罪福报应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失踪的档案

    失踪的档案

    刚上班,办公室的同志给莫铭送来一份人事部门发的提档通知。通知上说,人事部门要对全县的干部人事档案进行一次彻底的清理和规范,严格按照新的档案管理办法执行。在这份通知的后面,还附有一份需要到原单位提档的人员名单,莫铭的名字就出现在第一批提档名单里。人事部门具体负责这项业务的,是干部档案科的科长小邹,通知后面还附有小邹的联系电话。莫铭知道,个人的档案自己是看不见的,那是归有关单位和组织管理的。比如,现在的大学生毕业时提回来的档案,都是密封的,封口处加了密封条,还盖了封口章,是不准当事人私自拆封的。
  • 我和魔鬼谈恋爱

    我和魔鬼谈恋爱

    可爱而又妩媚本就是矛盾的存在,世上从不会相信会有这样的人存在明亮而又疯狂,阴郁而又迷人。回眸只不过是勾起你的欲望,认真你就输了。知道这些偏偏还是有人前仆后继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抱着娃娃站在楼梯口,迫不及待欣赏自己的杰作,歪头微笑,阴郁疯狂。最幸福的事莫不过“你在闹,我在笑,你做什么我都支持”我会是你最后的后盾,且最坚硬的——来自泽锡
  • 2015司法考试分类法规随身查刑事诉讼法

    2015司法考试分类法规随身查刑事诉讼法

    本书全面收录了目前复习司法考试必读的刑事诉讼法科目的法律法规。编排上采取关键标注、考频提示、考点对照、关联索引、对比注释、真题演练、出题点自测的方式进行合理编排。同时,本书对司法考试中重要的涉及修订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也及时做了更新。
  • 邪魅王爷狂妄妃

    邪魅王爷狂妄妃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我,IQ300的天才少女,拥有多重身份的我,竟然被爷爷丢古代,丢就丢吧!反正我人缘好,可是嫁了王爷却不得安生。怎么,王爷了不起啊,你不仁,就别怪我不义!偷你地契,拆你房子,花光你大把大把的钞票,你就等着睡大街吧!没想到你这王爷不要脸到这种程度,还赖在我家不走了。好歹我也是个天才,还治不了你了?救了个神秘老人,却在晚上把我带走了,我的帐还没算清呢!啥?教我武功!好,我同意!隐居两年,再遇王爷时有是怎样的惊心动魄。那神秘老人又是谁?乔萱儿的真正身份又是什么?他人的预谋会不会得逞?狐狸最后到底会怎么样?最后他们又该是何去何从?
  • 蟒皮胡

    蟒皮胡

    抬起头,他看到了那个摇晃过来的身影。他正在菜圃里种大蒜,把一瓣瓣大蒜掰开,然后一个个塞进泥里。那身影晃到不远处,停了下来。他抬起头,一看,竟然是光荣。光荣脸色苍白地站着,圃外有一圈挡鸡用的塑料绳网,光荣的手搭在绳网上。秋天的土地潮湿,但又有泥土的芳香,路边还有一撮撮野花撑开着身子,绽放着。“大郎,给我挂个点滴吧。”光荣缓缓地说。“好好的,挂什么?”他又抓了个蒜瓣,深深地抵到泥里。手指尖触到泥,粘粘的。西边,云层很低,有蒙蒙日光,像要下雨了,但东方还亮着。他用土盖住蒜瓣,让蒜瓣沉入泥中。有风,吹在脸上,痒痒的。
  • 天出血

    天出血

    本书收《沙狼》、《沙葬》、《苍鹰》、《狼的家族》、《沙狐》、《沙獾》、《苦沙》7篇中短篇小说。
  • 蛮妻难驯

    蛮妻难驯

    临近子夜,A市在豪华地段上,一家闪着璀璨夜灯的酒店最大最豪华的总统客房门口。楼道中一道纤细敏捷的身影悄然到达门口。看身影是个女子,回头谨慎看了下四周确认没人注意,这才伸手拿出一银制的钢丝一样的东西对着门轻松那么一扭。房门应声而开。“恩,好大的酒气。没想老大这次让我对个醉鬼下手,扫兴……不过醉了更好,更好办事。”女子灵巧进去,随即关上了门。入鼻就是浓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