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共101章)
↓↓
第1章 召公 “甘棠遗爱”话召伯
第2章 孙叔敖 宽厚爱民勤政廉洁
第3章 季文子 以德华国
第4章 晏婴 清廉节俭
第5章 子产 辞赏轻币树德重民
第6章 公孙免余 辞赏佳话
第7章 子罕 以不贪为宝
第8章 弦章 献鱼 辞鱼与受鱼
第9章 子文 不护族亲
第10章 西门豹 名闻天下泽流后世
第11章 尹翁归 文武兼备
第12章 黄霸 宽厚明察爱民富民
第13章 召信臣 “召父杜母”百姓称颂
第14章 孔奋 身处脂膏不自润
第15章 崔箓 护民救民不怕牺牲
第16章 虞延 惩奸除恶劝俭持廉
第17章 祭遵 一身正气百战功高
第18章 张堪 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第19章 董宣 执法不阿“强项令”
第20章 第五伦 倡廉抑贪知人善任
第21章 钟离意 仁慈爱民不受脏秽
第22章 杨震 “四知”严词拒金
第23章 雷义 洁己还金幽默拒镜
第24章 羊续 悬鱼绝馈赠
第25章 李膺 令名清操贪官克星
第26章 张奂 有金如粟不入怀
第27章 范滂 嫉恶如仇以身殉志
第28章 孟尝 为政廉明合浦珠还
第29章 刘宠 “一钱太守”与“一文亭”
第30章 时苗 留犊·埋鹿·骑驴
第31章 毛玠 选人唯贤毛玠选人唯贤
第32章 田豫 三国时曹魏的廉吏
第33章 诸葛亮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第34章 是仪 忠贞正直清素俭约
第35章 羊祜 清廉谦恭
第36章 裴宪 耿介廉洁受钦敬
第37章 吴隐之 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
第38章 崔玄伯 守清廉宠辱不惊
第39章 长孙道生 廉吏们的住宅观
第40章 元顺 不畏权贵坚拒请托
第41章 王罴 “老熊当道”刺奢鄙贪
第42章 江革 济江渡海压石归航
第43章 徐勉 清白家风传子孙
第44章 吕僧珍 不徇私情“千万买邻”
第45章 裴侠 清廉谨慎一心为公
第46章 苏琼 悬瓜却赠公正决狱
第47章 傅昭 为官谨慎清廉
第48章 李士谦 德被一方
第49章 厍狄士文 枷子杖侄棍打门生
第50章 梁毗 拒收黄金傲视权贵
第51章 赵轨 清廉如水
第52章 柳彧 积极进言力矫弊俗
第53章 戴胄 犯龙颜执法
第54章 姚崇 救时宰相住寺院
第55章 杜暹 埋金退礼一世清廉
第56章 杨绾 贤相感召望风变俭
第57章 严郢 冒死谏君辩曲直
第58章 牛僧孺 行贿记载彰显廉吏
第59章 张承业 廉洁奉公治家国
第60章 范质廉介自持真宰相
第61章 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
第62章 包拯 铁面无私笑比河清
第63章 刘温叟 封金辞赠与题诗却金
第64章 曹彬 巧处财和礼
第65章 王旦 宰相大气度临终犹辞赐
第66章 唐介 不买珠·碎珠·退冠
第67章 赵抃 一琴一鹤铁面御史
第68章 张俭 一袍三十年一言止征战
第69章 范纯仁 以俭助廉
第70章 王恕 倡廉戒贪告示
第71章 司马光 清廉正直治史巨擘
第72章 苏轼 勤政爱民廉洁正直
第73章 岳飞 八千里路云和月
第74章 胡砺 清廉不怕盗贼
第75章 廉希宪 以廉为姓刚正廉能
第76章 董文炳 捐产县产慎杀将军
第77章 张雄飞 廉洁自律
第78章 乌古孙泽 爱民廉洁
第79章 张以宁 清白出使驰誉中外
第80章 王琎 埋羹 撤茶太守高洁
第81章 周新 宁死不屈的周廉使
第82章 王翱 还珠尚书
第83章 于谦 要留清白在人间
第84章 杨继宗 爱民不爱钱
第85章 陈寿 退休无居所的清官
第86章 刘大夏 在生不受金宁死不行贿
第87章 文征明 傲视权贵屡拒馈赠
第88章 徐九思 民应无菜色我须有菜味
第89章 海瑞 清廉耿介
第90章 窦静庵 取与重廉洁
第91章 汤斌 崇俭恶奢民称“三汤”
第92章 张伯行 倡廉戒贪身体力行
第93章 于成龙 “天下廉吏第一”
第94章 陈瑸 节俭朴素移风易俗
第95章 陆陇其 博学清廉
第96章 朱珪 半生惟独宿一世不言钱
第97章 汤金钊 宝藏于心不在冠
第98章 林则徐 “苟利国家生死以”
第99章 阎敬铭 奉公执法节衣缩食
第100章 左宗棠 靖边功臣廉俭楷模
第101章 后记
同类推荐
猛将陶勇(尹家民黄埔·红墙系列)
陶勇(1913—1967),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早年参加革命,从普通战士,迅速成长为一个智勇双全的战将。曾任红军团长、新四军团长、苏皖支队司令、解放军华野四纵队司令,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海军副司令、东海舰队司令,是中国人民海军的创建者和领导人之一。1967年,莫名而死,成为至今尚未知晓谜底的“文革奇案”。名人传记丛书:成吉思汗
名人传记丛书——成吉思汗——让地球颤抖的一代天骄:“立足课本,超越课堂”,以提高中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让中小学生从课内受益到课外,是一生的良师益友。诸葛亮智圣人生(传世名家经典文丛)
人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有着太多太多的智慧等待着我们去汲取、领悟;思想是一片宽广无垠的大海,有着太浓太浓的魅力吸引我们去畅游其中。名家的人生,闪烁智慧的光芒,为我们折射出人生的光彩,波荡出生活的弦音;名家的人生,尽显思想的魅力,引领我们享受心灵的美丽旅途,体味生命的丰富元素。驰骋于睿智的思想海洋,让我们的精神变得充盈,心灵变得纯净而通透。
热门推荐
中国佛教近代转型的社会之维: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研究
居士佛教是近代中国佛教复兴的发起者与主力军。民国时期,居士佛教摆脱了依赖寺院与僧人主导的传统模式,建立了独立于僧团之外的自身组织形态,开始独立进行讲经说法、皈戒修持、研究传播,以及广泛地开展各种有别于传统的社会慈善事业。本书借助民国时期的佛教书刊、报纸、书信以及相关档案、史志、传记等文献资料,运用佛教史、社会史与城市史相结合的方法,对民国上海居士佛教组织与慈善事业进行了实证研究,考察了近代居士佛教转型的社会化之维及地域性特征,指出了近代佛学义理的发展与佛教实践转变之间的交互影响,揭示了佛教在社会转型期的自身变革。天下无双之庶女风华
她是右丞相的二女,相传她出生时丞相大摆七天的流水席,只为庆祝他最爱的女子所生的女儿的出生,彼时,她是苍君国最为幸福的闺中小姐。他是苍君国四皇子,相传他出生时举国哀鸿,克死生母,被定为不祥之人,只因皇帝最爱的女子香消玉殒,彼时,他是苍君国最不受宠的皇子。不料一场突变,她从亲爹最宠爱的女儿,忽然变成最不受待见的庶女,成为无视长辈,不待见姨娘,欺压妹妹的无良后辈,皇帝一纸诏书,将世人认为堪称绝配的两人结成娃娃亲,说是“天作之合”。亲爹的不管不顾,娘亲的去世,姨娘的打压,妹妹的嘲笑…一切的一切成了她梦中抹不去的记忆,五岁那年,万丈深渊将她与尘世隔开。十四年后她又重新回来,如今的她不再隐忍,也不再是那个多年前任人欺凌的小姑娘,一首玉音曲,令江湖闻之色变,风华绝代,迷乱了多少人的眼睛?多年前的一切恩怨,她笑靥如花,只是谁知道那笑容下隐藏的是怎样的狠绝?对她好的人,她必诚心待之,对于容不下她的人,她从不知什么叫手下留情!她如一颗耀眼的星辰,风华绝代,笑看人间。他说:师妹,你看似什么都不在乎,其实最重感情。你看似对谁都好,其实最是无情,若是谁能得你另眼相待,那他便是世上最幸运之人。只是,我终归不是…他说:阿萱,我真希望自己是个普通人,那样就不用背负太多,也不用那么累,那样我就可以天天跟着你,烦你,让你记得我…他说:我视万物如云烟,独你不同,今生得你,我必待你如我心头之血,珍之护之,一生一世,不离不弃…既然抓住了,我不想放弃,也不愿放弃,你也休想离开…初入江湖,她遇见他,彼此相疑,只是生死之间,偶然获得了那独一无二的信任,看着他苍白的脸庞,她说:你既舍命相救,我必保你长命百岁。【片段一】“主子,幽魂楼截了我们无极阁的情报,抢了我们无极阁的生意,说我们无极阁得罪了他们楼主,并将传送情报的无极阁死士抓走,说是好好让他们楼主发泄才能了事。属下请问主子,是否前去救援?”“怎么发泄?”某男看了一眼卧榻上打瞌睡的某女,挑眉问道。某属下微愣,半晌憋出一句话:“打扫厕所。”“然后呢?”某男斜斜倚榻微微挑眉。“浇花种菜。”“然后呢?”唇角微勾,双眼微眯。“洗碗刷碟。”“还有呢?”双手插袖,慵懒之极。“司寝…”“立马把他们救回来,回来之后三个月不准睡床铺。”某男猛然睁眼,眼中危险光芒闪动,吓得某属下心脏抖动,赶忙退下。大叔的骄纵妻
【依旧宠虐文,虐男宠女】他温文尔雅。她视他为最亲近的、最疼爱自己的长辈。他视她为猎物。十二岁的差距,该肿么办?简之~攻其心,其男友取而代之也。片段一:“恩,作!太作!也不知是哪个没眼的公司给签了这货,就这演技,半点金珠子都没掉的,也好意思演苦情剧!”毛融融腿搭在旁边男人的腿上,嘴里咔吧咔吧咀嚼着男人剥好的开心果。顾薄严随意看了眼电视,上个月刚刚被自个儿公司签了的所谓红透半边天的女明星,问道。“融宝不喜欢?”毛融融点了点头,结果在她有生之年就再也没有在电视上看过那个女人。片段二:“离婚!!”毛融融撕心裂肺的喊道,脸上泪痕更是一道接着一道。“做梦!!”顾薄严脸上未见一丝的愤怒,再去仔细看却可以发现眼眶竟泛已泛起淡淡的红色。“毛融融!就算是我逼他离开的你又怎么样?就算是我骗你跟我借我又怎么样?你随便问你认识的一个人,问谁对你毛融融最好!你他妈的听听他说出来的是不是顾薄严这三个字!我把自个儿的命都给你了,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除了十二岁的差距,我顾薄严哪里配不上你!!”p:裴儿在大学安定下来了,于是抓紧时间的开了新文,掠爱应该短时间内不更了,以后可能会写一两张,希望宝贝儿们支持裴儿的新文呦!爱你们!么么么夺心契约:BOSS别来无恙
(全文完结)要她爱上他还把心留下?笑话!她会爱上自己的仇人?他不该是腹黑霸道如恶魔般的么?为什么要放下身段为她做那么多事!甚至还一而再的为了她涉入险地!他不是只想施行他的复仇计划,让她过着生不如死的日子吗?为什么……他突然的温柔让她的心狂跳不止?文学史书写形态与文化政治
《文学史书写形态与文化政治》各章略依时序讨论:由晚清京师大学堂《章程》与现代“文学”学科观念的建立,以至与“文学史”草创期书写的关系开始,到“五四”前后胡适以“白话文学运动”建构影响深远的文学史观,再到40年代林庚以“诗心”唤起“惊异”的《中国文学史》,转到由中原南迁的柳存仁和司马长风在50年代及70年代香港进行的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文学史书写,最后以两种“进行中”的书写活动为对象,看“中国文学史”要添加“香港文学”部分时,或者“香港文学”要进入“文学史”的过程中,所要应付的各种书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