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3400000014

第14章 史学名句——通鉴兴衰(4)

【译文】与人们一起分享自己欢乐的,人们一定会为他的忧愁而忧愁;与人们一起分享自己安逸的,当他陷于危难时,人们一定会帮助他。

不下殿堂之上,而决胜于千里之外。(出自《三国志·魏书·钟繇传》)

【译文】人在殿堂上还没有下来,就能取得千里以外战场上的胜利。

兵者不可豫言,临难而制变者也。(出自《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

【译文】用兵打仗是不能预先设定的,只能是临阵随机应变。

冀以晨雾之微补益山海,荧烛末光增辉岁月。(出自《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

【译文】希望用微博的尘雾补益山海,用微弱的烛光为日月增辉。

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出自《三国志·魏书·王肃传》)

【译文】一本书读的次数多了,书中的意思自然就明白了。

动则三思,虑而后行。(出自《三国志·魏书·杨阜传》)

【译文】行动之前,一定要深思熟虑,考虑周全后才可以采取行动。

安民之术,在于丰财。丰财者,务本而节用也。(出自《三国志·魏书·杜恕传》)

【译文】安定民心,在于增加国家的财富,如果想增加财富,应该主要致力于发展农业和节省开支。

当官不挠贵势,执平不阿所私。(出自《三国志·魏书·杜恕传》)

【译文】当官的不向那些有权势的人屈服,主持公道不偏袒那些与自己有私交的人。

才可以为善也,故大才成大善,小才成小善。(出自《三国志·魏书·卢毓传》

【译文】才干是用来做大事的,因此才干大的能做成大善事,才干小的能做成小善事。

为国者以民为基,民以衣食为本。(出自《三国志·魏书·华歆传》)

【译文】掌握国家大权的帝王以百姓作为他的根基,而百姓又以衣食作为他们生活的根本。

天之所助者顺,人之所助者信。(出自《三国志·魏书·何夔传》)

【译文】上天佑助的,是顺应天时的人;人民佑助的,是守信于民的人。

龙骧虎步,高下在心。(出自《三国志·魏书·王粲传》)

【译文】如龙腾虎跃般威风,因时制宜。

万目不张举其纲,众毛不整振其领。(出自《三国志·魏书·崔林传》)

【译文】渔网张不开就提起网绳,裘毛不整齐就提起衣领。

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出自《三国志·魏书·徐胡二王传》)。

【译文】挽救受寒的人没有比贵重的皮衣更好的了,阻止诽谤之言不如自我完善。

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出自《三国志·魏书·夏侯渊传》)

【译文】将领要把勇敢作为根本,在行军打仗时配合智谋使用。

苟不能以善始,未有能令终也。(出自《三国志·魏书·后妃传》)

【译文】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开始的话,就不会有好的结局。

海以合流为大,君子以博识为弘。(出自《三国志·蜀书·秦宓传》)

【译文】海洋由于汇合河流而辽阔,君子通过具备广博的知识而弘大。

苟得其人,虽仇必举;苟其非人,虽亲不授。(出自《三国志·蜀书·许靖传》)

【译文】如果能得到人才,即使是仇人也一定推举他;如果他不是人才,即使是亲人也不任用。

爵高者忧深,禄厚者责重。(出自《三国志·蜀书·许靖传》)

【译文】爵位高的人其忧患也深,俸禄重的人其责任也重。

凡人之谈,常誉成毁败,扶高抑下。(出自《三国志·蜀书·姜维传》)

【译文】一般人在评价时,总是称赞成功的,诋毁失败的;抬高在上位的,贬低在下位的。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出自《三国志·蜀书·蒋琬传》)

【译文】人的想法不相同,好比各自的面孔一样。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译文】在乱世中保全自己,不求在诸侯之中闻达显贵。

识时务者在乎俊杰。(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译文】能够认清当时形势的人才是俊杰之士。

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出自《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译文】只要犯了法,即使是家人亲友,也要处罚。

集众思,广忠益。(出自《三国志·蜀书·董和传》)

【译文】集中大家的智慧,广泛地吸取有益的建议。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图四海者,非怀细以害大。(出自《三国志·吴书·陆逊传》)

【译文】立志行万里的人,不会中途止步;想统一天下的人,不会对小事耿耿于怀而贻误大事。

书籍之事,患人不好,好之无伤也。(出自《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译文】对于读书这件事,最怕的是人们不喜欢它,喜欢它是没有什么害处的。

一夫不耕,有受其饥,一妇不织,有受其寒。(出自《三国志·吴书·三嗣主传》)

【译文】一个男人不耕地有人要因此挨饿;一个妇女不织布,有人要因此受冻。

人君不亲小事,百官有司各任其职。(出自《三国志·吴书·步骘传》)

【译文】君主不亲自处理小事,百官和主管部门各自承担他们的职责。

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出自《三国志·吴书·周瑜传》)

【译文】蛟龙一旦得到云雨,必定腾飞上天,终究不是池中之物。

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出自《三国志·吴书·吴主五子传》)

【译文】良药苦口,只有生病的人才能品出甜味;忠言逆耳,只有通达的人才能接受规劝。

有道之君,以乐乐民,无道之君,以乐乐身。乐民者,其乐弥长,乐身者,不乐而亡。(出自《三国志·吴书·陆凯传》)

【译文】有道的君主,是用康乐使百姓欢乐;无道的君主,是用康乐使自己快乐。使百姓欢乐的君主,他自己的欢乐更长久;使自己快乐的君主,得不到欢乐就会灭亡。

福来有由,祸来有渐。(出自《三国志·吴书·孙奋传》)

【译文】福事的到来是有原因的,灾祸的到来是渐渐积累的。

非成业难,得贤难;非得贤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任之难。(出自《三国志·吴书·钟离牧传》)

【译文】成就大的事业并不难,难的是得到有才能的贤人;得到贤人并不难,难的是使用他们;使用他们并不难,难的是恰当地任用他们。

《资治通鉴》简介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耗时19年而编成。《资治通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纪元前403年)写起,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纪元959年)征淮南,计跨16个朝代,共1363年的详细历史。《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

《资治通鉴》的内容以政治、军事和民族关系为主,兼及经济、文化和历史人物评价,目的是通过对事关国家盛衰、民族兴亡的统治阶级政策的描述警示后人。

关于书名的由来,就是宋神宗认为该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而钦赐此名的。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出自《资治通鉴·周威列王二十三》)

【译文】有德之人以自己的才智做好事,无德之人以自己的才能去干坏事。

夫礼,辨贵贱,序亲疏,裁群物,制庶事,非名不著,非器不形;名以命之,器以别之,然后上下粲然有伦,此礼之大经也。名器既亡,则礼安得独在哉!(出自《资治通鉴·周威列王二十三》)

【译文】礼存在的意义在于分辨贵贱、区分亲疏、裁决万物,处理日常事情。如果没有名位约定,就不能相应地显扬;不享有标志名位、爵号的器物,就不该树立相应的形象。只有用名位来分别称呼,用器物来分别标致,这样,上上下下才能井然有序,分明不乱。这就是礼的精华所在。如果名位、器物都没有了,那礼又怎么能单独存在呢!

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著,圣人之虑远,故能谨其微而治之,众人之识近,故必待其著而后救之;治其微则用力寡而功多,就其著则竭力而不能及也。(出自《资治通鉴·周威列王二十三》)

【译文】没有一件事情不是从微小之处产生而逐渐发展明显的,圣贤深思远虑,所以能够谨慎地对待微小的变故,及时予以处理;一般人见识短浅,只能等到弊端发展为大的灾害才设法挽救。矫正处于萌芽阶段的小错,用的力气小,收到的功效大;挽救已经发展为十分明显的大害,常常是竭尽全力也不能成功。

夫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己,暗莫甚焉;不度理之所在而阿谀求容,谄莫甚焉。君暗臣谄,以居百姓之上,民不与也。若此不已,国无类矣!(出自《资治通鉴·周安王二十五年》)

【译文】不考察事情的是非而沉溺于别人的赞扬声中,十分的糊涂;不判断事情是否有道理而一味地阿谀奉承,是无比的谄媚;君主糊涂而臣下谄媚,以这样的方式来统治百姓,百姓是不会与君臣同心同德的。长期这样发展下去,国家离灭亡的那一天就不远了。

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出自《资治通鉴·周显王十年》)

【译文】和普通百姓不能谋划事业,但是可以与他们一起分享事业的成功。讲求高尚道德的人总是与世俗格格不入,想要建立大功业的人不能和普通人谋划大事。因此,贤明的人治国只要可以使国家强大起来,不会拘泥于过去的老做法。

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出自《资治通鉴·周显王十年》)

【译文】智者创制法规,愚笨的人墨守成规;贤明的圣人变更礼法,无能的人因循守旧。

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出自《资治通鉴·周威列王二十三年》)

【译文】天子的职责中最重要的是维护礼制,维护礼制最重要的是界定地位。界定地位最重要的是匡正名分。

夫为国家者,任官以才,立政以礼,怀民以仁,交邻以信;是以官得其人,政得其节,百姓怀其德,四邻亲其义。夫如是,则国家安如磐石,炽如焱火,触之者碎,犯之者焦,虽有强暴之国,尚何足畏哉!(出自《资治通鉴·秦始皇帝二十五年》)

【译文】对于治理国家的人来说,任命有才能的人为官,按照礼制确立法律政策,以仁爱之心安抚百姓,凭借信义结交邻邦。因此官员由有才干的人担任,政事得到礼教的节制,百姓人心归向他的德行,四邻亲附他的恪守信义。这样,国家则会安如磐石,炽如火焰,触犯它的一定会被撞得粉碎,冒犯它的一定会被烧得焦头烂额。即便是有强暴的敌国存在,又有什么值得畏惧的呢!

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恃德者昌,恃力者亡。(出自《资治通鉴·周显王三十一年》)

【译文】得人心者兴盛,失人心者灭亡。倚仗仁德者昌盛,凭借暴力者灭亡。

用国者义立而王,信立而霸,权谋立而亡。(出自《资治通鉴·周赧王三十一年》)

【译文】治理国家的君主如果提倡礼仪,就可以称王,树立信誉就可以称霸,玩弄权术则必然灭亡。

国者,天下之利势也。得道以持之,则大安也,大荣也,积美之源也。不得道以持之,则大危也,大累也,有之不如无之;及其綦也,索为匹夫,不可得也。(出自《资治通鉴·周赧王三十一年》)

【译文】国家集中了天下的利益和权势,有道的人主持,可以得到大的安乐、大的荣耀,成为幸福的源泉。无道的人主持,却会招致大的危险、大的拖累,有君王的地位还不如没有;等到形势极度恶化,君主即使想当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也做不到了。

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出自《资治通鉴·周赧王三十一年》)

【译文】倡导礼仪的人才能称王,政治清明的人可以使国家富强,招揽民心的人可以使国家安定,而聚敛财富的人只会灭亡。

夫不忧百里之患而重千里之外,计无过于此者。(出自《资治通鉴·周显王三十六年》)

【译文】您不担忧近在百里之内的祸患,反倒看重远在千里之外的威胁,谋划事情没有比这更糟糕的了。

夫立策决胜之术,其要有三:一曰形,二曰势,三曰情。形者,言其大体得失之数也;势者,言其临时之宜、进退之机也;情者,言其心志可否之实也。故策同、事等而功殊者,三术不同也。(出自《资治通鉴·汉高帝三年》)

【译文】确立决定胜负策略的方法,要点有三:一是形,二是势,三是情。所谓形,说的是整体来看得与失的趋向;所谓势,说的是对临时情况灵活应付和对进与退随机应变的形势;所谓情,指的是意志坚定还是懈怠的实际心理。所以采用的策略相同,所遇的事情性质也相同,而取得的功效却不一样,即是由于这三个方法运用的不同的缘故。

王者以民为天,而民以食为天。(出自《资治通鉴·汉高帝三年》)

【译文】国君把百姓当作天,而百姓则把粮食当作天。

法者天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亲疏如一。无所不行,则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出自《资治通鉴·汉文帝前十年》)

【译文】法律是天下共同遵守的准绳,只有善于运用法律的人,不分关系亲疏,严格执法,无所回避,这样才能使所有的人都不敢依仗权势而触犯法律。

继治世者其道同,继乱世者其道变。(出自《资治通鉴·汉武帝建元元年》)

【译文】继承一个大治的朝代,就实行与原来相同的治国之道;继承一个政治昏乱的朝代,就一定要改变治国之道。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亡战必危。”夫怒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未节也。夫务战胜,穷武事者,未有不悔者也。(出自《资治通鉴·汉武帝元朔元年》)

【译文】“国家虽大,喜好战争必定灭亡;天下虽然太平,忘掉战争必定危险。”愤怒是悖逆之德,兵器是不祥之物,争斗是细枝末节。那些致力于战伐争胜、穷兵黩武的人,最后没有不悔恨的。

孔子曰:“智者见变思形,愚者睹怪讳名。”天道无亲,可为祗畏。(出自《资治通鉴·孝顺皇帝下阳嘉三年》)

【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见到灾变,应该考虑它形成的原因;愚蠢的人,见到怪异,却假装没有看见。”正因为天道不论亲疏,所以,才可敬可畏。

天下有道,君子扬于王庭以正小人之罪,而莫敢不服。天下无道,君子襄包不言以避小人之祸,而犹或不免。(出自《资治通鉴·汉灵帝建宁二年》)

【译文】国家政治清明,君子在大庭广众之中义正词严地指责小人,而没有不服的。国家政治腐败,君子闭口不言,以此躲避奸臣的谗言之祸,但往往避免不了。

《书》曰:“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威自我民明威。”言天之赏罚,随民言,顺民心也。(出自《资治通鉴·魏明帝青龙四年》)

【译文】《尚书》说:“上天聪敏明察,实际上是人民聪敏明察,上天显赫威灵,实际上是人民显赫威灵。”这是说上天的奖赏和惩罚随从民意,顺应民心。

自古帝王未有好奢侈而能长久者。(出自《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二十年》)

【译文】自古以来帝王无一贪好奢侈而能长久立国的。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出自《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元年》)

【译文】大丈夫答应他人一句话,再给千金也不能有所改变。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出自《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

【译文】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听信一方面的意见,就会作出错误的判断。

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不免为下。(出自《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

【译文】效法上等的,仅得其中,效法中等的,不免只得其下。

周得天下,增修仁义;秦得天下,益尚诈力;此修短之所以殊也。盖取之或可以逆得,守之不可以不顺故也。(出自《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元年》)

【译文】周朝取得天下,更加修行仁义;秦朝得到天下,一味崇尚暴力,这就是长短得失的不同。所以说打天下可以通过战争,守成则不可以不顺应民心。

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出自《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元年》)

【译文】人们要想看到自己的形象,必须用明镜来自照;君王要想知道自己的过失,一定要听取忠臣的进谏。

有教无类。(出自《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四年》)

【译文】对于教育对象不应该区分亲疏贵贱。

自古上书不激切,不能动人主之心,所谓狂夫之言,圣人择焉,惟陛下裁察!(出自《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八年》)

【译文】自古以来上书言辞不激烈,则不能打动君主的心,这就是所谓的狂夫之言,圣人从中加以择纳,希望陛下明察裁断。

同类推荐
  • 仰·穆:钱穆珍稀讲义系列(全3册)

    仰·穆:钱穆珍稀讲义系列(全3册)

    《中国通史》《中国文学史》《钱穆学术文化九讲》国学大师钱穆珍稀三书!尘封60年。
  • 美不胜收:九寨沟

    美不胜收:九寨沟

    九寨沟神奇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九寨沟独特的地域人文历史。随着九寨沟名气一天天增加,世世代代隐藏于这里的藏民族和羌民族的人文历史,也逐步向世人揭开其神秘的面纱。
  • 欧洲常识

    欧洲常识

    《欧洲常识》共分为12个章节,从地理、风俗物产、历史、旅游、政治、经济、军事、人文、社会等12个方面,分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以通俗易懂,由浅入深的文字详尽盘点了关于欧洲方方面面的百科知识,呈现出一个独具性格的欧洲以及不断发展变化中的欧洲。
  •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西方文化与教育史

    世界各国的文化与教育各有所长,如何汇集国外文化与教育的优势资源,建立符合本国实际的先进的文化与教育体系和模式?《西方文化与教育史》就是致力于这一目的的研究成果。我国文化与教育的深刻变革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需要经过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需要较长时间坚持不懈的努力。我们要想真正地赶上和超过国际先进文化与教育发展水平,必须要有一个大的跨越,必须对西方几千年来文化与教育发展历程进行整体的梳理,对与孔子齐名的一大批教育思想家及其教育理论进行认真的分析、批判和总结,必须通过对其整体脉络的发展变化的把握来对国人进行思路的创新,才能够最终实现跨越式发展。
  • 台海泛舟禅与医

    台海泛舟禅与医

    本书共16篇、40个专题,洋洋洒洒近20万字。每篇之首,都引用了作者过去所写的诗句以开启思路、表达意境,旨在画龙点睛、直指人心。
热门推荐
  • 异界毒医

    异界毒医

    你相信命运吗?——不,不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是有安排,但又不知道是不是身在棋盘里呢那你还是相信命运。——所谓的命运不过是别人手中的摆布罢了
  • 远阳

    远阳

    宋清霁:我对江悦希的爱不想假以他人之手。江悦希:像我这样的人能遇见宋清霁大概是上天的安排。甄越心:上天安排我们遇见,安排我们告别宋与之:你回头,我不在了,但是曾经我也是一直陪在你身边等你回头的人我们是彼此的太阳,哪怕是在遥远的地方也温暖着彼此世上真的有这么种人,自卑,害怕与人交流。爱笑,背后满是伤痕。
  • 燥门

    燥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驸马难为:公主太倾城

    驸马难为:公主太倾城

    项佳期身为穿越来的九公主,表示生活压力山大!必须聪明,玩得了宫斗;要强大,上战场能保命;脸要皮厚,混的了江湖;要懂政治,皇子夺嫡必须站好队;还得有群能干忠心的属下,来冲锋陷阵和保驾护航……项佳期心里有点儿小哀伤,她期待的是锦衣玉食、花前月下,可尔虞我诈、步步惊心怎么这么多啊?极品美男纷至沓来,均愿许她一生一世一双人,而她会选谁,陪她共度一世繁华?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体育资源管理

    体育资源管理

    《体育资源管理》讲述了体育资源是体育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体育发达国家的经验已经进一步证明,对体育资源进行科学地、合理地开发、供应及利用是实现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发展体育,资源先行,为满足我国体育事业持续发展的需要,体育资源的生产和供应量,亟待大幅提高。然而,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在体育资源的供给方面将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即体育事业发展对体育资源需求的不断扩大与国家体育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且这一矛盾将长期地存在下去。
  • 爱得对,父母不会累

    爱得对,父母不会累

    亲子教育圣经!本书内容提要:现代父母常感叹和孩子之间出现了代沟,种种以“爱”之名但掺杂了太多的期望的行为。反而让孩子产生了抗拒。父母对孩子的爱出自于本能,但并非所有爱的方式都是正确且理智的。爱得对,爱是最好的沟通方式;爱得不对,爱反而会变成压力和障碍。本书分成七大部分,从42个法则,指导父母以正确的态度和方法来爱孩了,教养孩子不仅变得轻松、愉快,也能培养孩子乐观且正向发展的人格。
  • 胭脂泪

    胭脂泪

    夜深了,暗光烛火在沉沉的静谧中幽幽晃动,一滴略沾胭脂的香泪,在绢纸上沿细密的纸纹蔓延开来,微微泛起点粉红,尝起来,有脂粉的甜味,还有——血的苦涩……
  • 摩诃般若波罗蜜钞经

    摩诃般若波罗蜜钞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在自由与纪律之间

    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在自由与纪律之间

    在这个独生子女的时代,我们往往过多地干预孩子的成长,将他们捧在手心,当做盆栽来浇灌养育,为他们浇水施肥、修枝剪叶、遮风挡雨,甚至早早地为他们规划好了未来。殊不知,教育者的每一次强势干预都是对孩子内在成长动力的一种破坏,盆栽的花草永远不可能像野花那样富有生命力!《让孩子像野花一样生长(在自由与纪律之间)》作者林格是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儿童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对中国教育内涵发展与突破之路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究。
  • 聊斋妖道

    聊斋妖道

    妖魔祸世,众生皆苦。诡秘人心,世道艰难!黑暗凶险的乱世,丛林生存的法则。怨鬼、凶煞、世家、异能者,层出不穷。一门仙级的吸星大法,意外成为了李玄的异能,也成为了他在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