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76200000012

第12章 经营大师谈企业文化(5)

第九个管理上以身作则,是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我参加各种各样的演说、会议,坐车就走,晚上12点零4分到北京,第二天讲完话自己就走到火车站,根本不用人送,但有个人大代表证可以保证有一个卧铺。

这么大的岁数了,都快50的人了,关键你想的是什么?如果想着我当老板要享受,觉得很光彩,你不要干、你吃不了那个苦、你也干不到那种光彩,更多地还是吃苦。没办法,谁让你干老板了?谁让你创业了?谁让你带团队了?这一点不仅对老板要求,对老板周围的人你这个团队必须这样办才行。

三人行必我有师,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者而改之,学而时习之等这些都不用讲了。

思无邪,相当于正。

第十二个是管理者自身反思、反省的。比如说我做事,我当公务员、当高层干部,我拿人家的年薪能不能敬业。

“与朋友交不信乎”,这个朋友扩展到商业伙伴、客户,讲不讲信用?就是我们老板讲完课之后有没有落实到行动?老师有没有检查作业,检查作业的时候是不是落实到行动上了,不光是做一个作业。孔子还讲了“节用而爱人”,节用就是坐火车,不坐汽车,爱人就是你的中层干部能不能爱人?

弟子入则孝,出则仕。在这一点我们提升员工的时候,如果不孝,决定是不行的。如果对自己的老子都这样,你想对客户能好吗?这一点绝对是试金石,一票否决。

四海之内皆兄弟。就是要很好地对待自己的朋友,谨而信,严禁而谨慎,低姿态。

君子不重则不危。不是说要养尊处优,但是做事要稳重,如果你不重不危,学习也保证不了,物以类聚,你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这样的群体,反过来你有意识地和有思想、有道德的人去交流,你自己也会提升。

企业家、管理者的操守: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将心比心。我们很多时候要想想对方是怎么回事,我在博客中写到传播的三个基本点和两个中心,两个中心是什么呢?传播的时候以受众、听众为中心,我做这个事情的时候脑子里想什么?就是想我的听众是谁?做生意的时候我脑子里面一直想着自己的客户、用户,讲课的时候一定要想着自己的听众,他对什么事情感兴趣,有什么作用?

谁说我们这些做生意的管理者、做老板的没有艺术细胞?没有人文精神?管理是一门艺术,我一直认为管理很简单。诗三百,曰思无邪,相当于正,正是什么?正就是我们等价交换的原则,为消费者服务、让消费者满意的原则。

“温故而知新”就是创新的精神。

“温故而知新”就是创新的精神,创新不能乱创,必须在原来知识、原来经验的基础上突破的,这是最根本的。

多边发展和单向发展,“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埋头学不思考,光去抄别人的不去创新就会迷惘,思而不学,光考虑不去学习只去走弯路,会失败。

“知知为知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像苏格拉底说的我知我不知。这一条引导了整个西方科学界的探索精神爆发。我认为,文艺复兴最大的复兴,就是把这句话挖掘出来发扬光大,这才有了牛顿、伽利略、爱因斯坦、门捷列夫,这一点,我们中国挖孔子这一句话挖得太晚、挖得太笨。所以,现在我们企业界要把它挖出来,让思想界、让科学界大跌眼镜,让他们向我们学习。

用传统文化的理念来管理人。

君子纳于言而敏于行,讲的是行动力和执行力,少讲多做。有些员工老板被他蒙住了,这个战略、那个建议,人家怎么做的,你怎么知道?你问他一句他就傻了。不是他不提建议好,关键的问题有些投机分子,我们好的老板不能让这些人得逞。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讨论的气氛是为了企业发展,而不是贬低人,我们头脑当中有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不能否认、否定别人哪怕最荒谬的意见,要不然会抹煞思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学习本领等等。磨刀不如砍柴功,实际民间文化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种,比如天上没有掉下来的馅饼,“让马儿跑的好,还不给马儿吃草”,讲的就是付出和回报,我们很多企业就是有一些问题,就是急功近利,少付出、多回报,大家知道,真正的蓝海是什么?你付出多少、你干得活越多,别人坚持不住最后你剩了,你挣钱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言诽人。巧言吝啬的人不要轻易提拔他,反而你看不上的人不要因为你看不上他不采用他的建议。

众好之必查焉,大家看他好一定要想办法提拔他。过而不改,失为过也。第一次有错没问题,但是真正有了过给他说出来严厉的批评了,他还是这么做,那这种人不能轻饶。

做企业要知其不可为而为之。

不怨天,不尤人,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则矣。我们这些做企业的本来就是这一帮人,大家都认为做不到的事情就我们这些人能做到,就是这样的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人。

博学而多行,切闻而静思,仁在其中也。博学就是坚持做、扎扎实实做,碰到问题问到实处,静思就是碰到什么事情马上就要考虑,

“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的歧义。

《论语》中或者中华民族文化当中,引起歧义之处也有,比如“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我打电话请教了一个教授,是山东经济学院研究孔子关系学的,当时我的题目是论语中的糟粕,他反对这么说,就是这句话。

我们文化大革命时就拿这句话来说事,女子和小人难养在什么地方呢?最大的问题就是女子和小人放在了一起。太近了出言不逊。你家夫人跟你很近,肯定训你,谁让我们忙、我们就要点头哈腰一点、姿态低一点。你远离她不行,不要说你工作忙、挺远的,她会怨你,但是有一条你心不能远。如果和夫人的关系这样讲的话没有问题,但是孔圣人把小人和女子放在一起。

我原来想,当时的女子是没有多少权利的,她们的社会地位和所谓的小人是一样的。教授讲孔子不是说讲现在的女子。不要骂孔圣人,他也有历史局限,但时不厌今。特别是王威教授对我的改变,不应该叫“糟粕”。就看怎么说,说句实在话,反正孔圣人不在了,爱怎么说就怎么说。关键是我们要采取现实主义态度、使用主义态度,怎么样对我们的管理有用,但是不能违背道。

连扫地工都关心你的战略,这个公司一定要出大毛病。

宁可有为之,不可使之之。有一点,在我们的管理当中,我们的低层干部有时候你的战略不要讲太多,让整个公司所有的员工连个扫地工都关心你的战略,这个公司一定要出大毛病,就让他做,你真正到一定水平了,我肯定让你知道。

一次我们来了300多位大学生,我第一次见面,大家递纸条问问题,有五分之三问战略、问国际化。我当时就非常火,我说你们什么水平?我说你们没有资格问这些,你们老老实实干活儿,到一定时候,你就可以关心战略。懂战略的时候再问,现在是胡来。

到了第二次,又让他们递纸条,又有几个冥顽不灵,非要刨根问底的人问战略化的问题,我说:人力资源部的人现在去查笔迹,看看到底是谁这么冥顽不化,以前骂我再狠的人我都不查笔迹,我查完了笔迹马上给你开除,这个人一点用都没有。但是真正成长一定水平的时候你一定要和他交流。《论语》中还有一句就是该让他知道,不让他知道就是失仁。

文化宝库中得到自己失去的东西。

最后的结论是人性回归原则,欧美发达国家的理念来自宗教改革、文艺复兴,归结于古希腊、古罗马的文明研究和发明,而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及企业经营管理,也可以在同一时期中华文明最具活力的文化,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精神文化宝库中得到自己失去的东西。从系统性、全面性、深刻度方面来概括对现代企业发展各层面丰富的、适用性的方面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文化之根,一定要有传承、整体性。

适用性研究,对先贤者的思想可用者扬,不用者弃。有人说,我们现在完全可以自成体系,为什么拿古人说事。这一点大家要注意,如果完全是自己造,一个是造不成,或者是拿来主义,拿西方的东西,关键是斩断我们的文化之根。

一个民族渊源流长,一定要有传承、一定要有整体性,一定要保持自豪感和自尊心,如果我们的电视技术都是西方的还好,如果我们的思想、文化、文字都是西方的,那就出大问题了,所以我们这些人、我们社会的精英、社会的中坚力量,尤其是企业家们,掌握着话语权、行动权,掌握着这么多的资源,一定要作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者、改造者、发扬者。

当然,我们要创造性的传承和应用;要有批判消毒原则,传统文化中必有一些糟粕,和市场经济原理背道而驰甚至及其有害的东西,一定要拨乱反正消除其负面影响。

文化致胜:打造民企核心能力--唐山曙光集团董事长张春来。

曙光集团张春来介绍。

张春来是唐山曙光集团的董事长,有“中国水泥大王”之称,他以4000元创业,生产线上的失火曾经让他跟工人一起二度烧伤。在先期的创业中,他很善于思考,总结了很多关于民营企业的经典理论,比如“野鸡论”,认为民营企业就像放养在山里的“野鸡”一样,它有自由的空间、严酷的环境,但是也有自己生存的“道”,在企业建立文化方面,他的不少实践看起来土气,但有些很实用的地方,很多东西是很中国的,用这种方法打造了一个生产性的企业规范运作,可能也验证了一个文化的真理:好用的不一定好看。

唐山大地震造就了我。

我是1984年下海,我的发展跟大家不同,不知道在座的有没有唐山人。我是唐山人,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造就了我,通过抗震救灾和全国人民的支持,以及我们在抗震救灾期间的参与,看到解放军的支持和全国老百姓、全国机关的支持,那时候绝对是计划经济,那时候我24岁,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走过来的。在那个时候完成了上山下乡,可以这样讲,阅历是经过了很多大的“事故”走到今天,也积累了好多经验,也愿意把这些经验跟大家做一个汇报交流。

78年12月18日三中全会以后,那时候不叫“下海”,作为我来讲,给我的位置很好,当时在市政府下设的办事处做劳动调配,这个工作就是安排现在所谓的待岗青年,那时候我们叫安排待业青年,这是一个前提基础。在抗震救灾期间,使我深深感觉到水泥产业的缺乏,现在中国的水泥业在世界第一,那时候我们的水泥还在一种计划经济下。在这种前提下,我在给公家,也就是为公有制组织待业青年做了一些项目,也打了一些基础,所以当我87年下海的时候,有了好多工作基础。人要定位自己,而定位的主要是“搞定自己”。

经历民企的“苦大愁深”

一个民营企业走到今天,我已经走了20多年了,这20多年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中国民营企业,实际上是“苦大愁深”,因为毕竟我们国家从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的过程。深圳还不一样,深圳是改革开放的特区,毕竟是一个嫁接城市,也可以说是一个移民城市;而内地,特别是唐山、河北,以及京津塘边上的,人们的思想比较“左”,计划经济的概念比较大,我们是1984年中国第一家敢于投资办水泥企业的,那时候没有私营企业。那时候我的营业执照是0001号,还拿不出私营企业的牌照,那时候叫个体联合体。

当时所做的产量是年产2万吨,那时候觉得很了不起,因为当时国家的整个形势是一个线,有一个4万吨的水准,一个个人就有一个2万吨的水泥厂,也算是不错了。我给大家汇报,我们随着发展,已经达到了年产1500多万吨,我们今年9月份再开工,再上三条1.2万吨的生产线,我们可以达到年产2000多万,这种发展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一边加大,一边放宽,我们的企业是一路跟着过来的。

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刚才我讲的四个字“苦大愁深”,在当时的环境下吃不下苦,肯定做不成。因为做民营企业、私营企业,不是在公家做,而是你自己愿意做的,那么你要有定位,你的定位是什么?当时我没有想做百万富翁,我当时看到,尽管我们在国有企业、集体体制看到好多机制,确确实实发展不起来。作为我来讲,可以说唐山大地震之后,也是一个爱做贡献、敢想敢做的人,我觉得人活着总要有事做。所以作为我们年轻人,因为我在20多岁的时候,总觉得人活在希望之中,总想体现出一点价值,当时没有想到要做富翁,但是做到了。

从办企业的第一天,这个企业就很难。第一是退休的老技术人员;第二是刚从学校毕业没有经验的学生;第三就是农村的劳动力,最后就是社会上的无业游民。当时的无业游民很多,也就是把这些人组织起来做企业。

“苦大愁深”是“发愁”的“愁”,不是“仇恨”的“仇”。每走一步都很艰难,社会上、员工们、亲戚朋友对你不理解。当时我们的企业200多人,跟个体户不一样,不是做小买卖的,而是在24小时运转的,如果做不好,实实在在讲,就变成一个培训班了,因为那时候可以这样讲,从84年、85年,特别是到87年的时间,正是中国乡镇企业大发展的时代,如果你的企业不能有吸引力,也就是说通过你的企业培训人才,人家的企业好了人就走了,你这里就变成培训班了。所以怎么样留住人才?怎么样把企业做好?这就是我们当时需要研究的课题。

做人是第一件事,做事是第二件事,挣钱是第三件事。

我们当时就提出一句话,因为我们没有政治权利和政治条件,我们只能用什么?所以说曙光的发展从1985年走到今天,可以跟大家公开讲一句话,“文化致胜,理念先行,厚德行道,打造自身能力。”这是曙光20年走过来的路。

1985年企业投产的时候,怎么样留住员工,怎么样把员工组织好。那个时代政治思想刚刚放下,因为改革开放了,但是我们可能,只有用感情、用理念把大家吸引住,企业才可以走到现在。首先提出的口号是“优质量求生存,高效益求发展”。首先要打好形象,这个形象打不好,就不行。当时在这个前提下,我又强调三句话,也就是要求曙光“做人是第一件事,做事是第二件事,挣钱是第三件事”,把我这个观点传播给大家,也就是让大家有一个长远的想法,我们不是今天干,明天散,而是10年以后你再看曙光。在这种前提下,这种基础上,把这200多人凝聚住了,然后采取了很好的办法,就是“四班三运转”,一起坚持到现在。那时候我们企业搞六小时工作制,中午再给每个员工加一顿午餐,所以可以这样讲,我们企业就把人留住了。为什么我们能到现在,从85年,我们通过文化贯彻,理论学习,整个员工队伍就建立起来了。我们在创业期间有一句话“早起七点半,中午吃了饭继续干,晚上黑了算,必要的时候连着干”,从开始到现在,大家无怨无悔,也在体现曙光人的人生价值,这种概念可以形成,我的总结就是“文化”,大家认可,谁都有上进心,因为每个人都活在希望之中,理想之中,所以为了希望、理想,大家都会奋斗,会努力。

不同时期的不同概念和口号。

同类推荐
  • 郎咸平说:金融超限战

    郎咸平说:金融超限战

    国际金融炒家就是金融界的恐怖分子,他们制造了全球金融危机的恐怖事件,他们制造的金融恐怖事件所造成的全球经济损失超过二次世界大战给全世界造成的经济损失,也给全世界人制造了空前的心理恐慌。本书从金融恐怖分子制造的金融危机源头讲起,从次级债的形成、扩散,到美国经济增长放缓,泡沫破裂,金融机构资金链断裂、欧美的救市政策等整个过程做了介绍,是一本完整解读国际金融炒家的通俗读物。同时,郎咸平教授又分析了世界经济衰退可能会对我国经济造成的影响,提出了中国的应对之道,以促成中国经济的良好循环。
  • 商业创意

    商业创意

    商业创意简单地说是可以实现商业价值的创意。商业创意的诞生通常是由企业或者相关机构推动,通过内部孵化或者外部获取,最终用于实现商业价值。商业创意理论开创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视角,它重新定义了可以产生商业价值的创意范畴,同时细化和编排了商业创意对于企业影响的各环节。它通过研究各环节之间的关联,以及它跟最终商业价值产生的效率之间的关系,来指导企业在创意投入上,有有限的资源获得最大化的商业价值回报。
  • 白手起家:拥有自己的餐饮店

    白手起家:拥有自己的餐饮店

    本书从餐饮店前期申请注册、选择店址、布局装修、营销技巧、运营管理等多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开创一家属于自己的特色餐饮店。
  • 营销革命(经典重译版)

    营销革命(经典重译版)

    本书是一本专门帮助商业人士快速学习战略的自助书籍。近年来的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在如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能通过层层晋升终成为企业CEO的人,更多来自销售和市场营销部门,而非其他职能部门。我们如今生活在“竞争年代”,几乎在所有品类中,商业竞争都已经越来越像战争。环境的改变使得传统的“自上而下”战略模式也随之过时。当你已经无法预测未来的竞争动向时,长期的战略规划又有什么价值呢?如果资源分配也受制于长期规划,那又如何能灵活应对竞争变化呢?
  • 超预期:小米的产品设计和营销方法

    超预期:小米的产品设计和营销方法

    雷军从看似厚实坚硬的产业壁垒上找到了裂缝,凭借新时代的商业逻辑,依托于互联网蕴含的巨大能量,在极短时间内把裂缝撬成了金碧辉煌的大门。4年400亿美金估值的狂飙速度,不但让实业界人士侧目,也让怀有“颠覆”梦想的草根热血喷张!口碑,自古就是极为重要的资产。不过,从用户单纯说“好”到他们愿意投入大量时间积极助推产品的传播,是一个光谱式阶梯结构!用户选择站在哪个台阶,取决于“产品体验-用户预期”的差值,也就是“超预期”的幅度!小米通过互联网工具低成本聚集大量人群,利用这个群落筛选用户最有代表性“痛点”,然后集中资源搞定“痛点”,并运用“外包”的方式以最低成本的把成果转化为产品。
热门推荐
  • 赌石

    赌石

    棒槌山挖出一块巨大的玉料,与欧洲商人成交,换回了一套先进的牛奶生产线,从此棒槌镇及周边老百姓喝上了新鲜的瓶装奶。棒槌山山峰连绵,主峰上竖有一块巨石,上粗下细,远远望去犹如一根斜立的棒槌,仅此而已,并无奇松异石的陪衬,因而形不成开发旅游资源的气候。自从玉料出土,传说纷纭,最后竟说出了楚人卞和怀抱的璞玉(玉料)也是出自于棒槌山。虽然说得离谱,但棒槌山出了一块巨大的玉料却是真的,棒槌镇人喝上鲜奶却是真的,于是引来了无数的淘金者,挖山不止,竟也时不时地挖出些优质玉料来。棒槌镇在棒槌山南,依山而得名。
  • The Grey Brethren

    The Grey Brethre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影子先生在隔壁

    影子先生在隔壁

    初次来到华夏,佐忆就被一位怪阿姨给劫走了,家里还住着一位大冰块,一言不合就甩脸色,行行行,你是老大你说了算,后来大冰块一改前非,整天怼天怼地宠媳妇,一言不合就耍赖皮。#“厉程……”谁能告诉他,这货在干什么呢?“一一,怎么了?”“你在干什么?”“暖床呀,怎么,没看见吗?”“……”“一一~”“……”厉大少爷一脸郁闷,被媳妇嫌弃了,怎么破?“一一,你是不是不爱我了,你是不是有外遇了,嘤嘤嘤~”“……”说好的高冷呢?!这傻比谁呀!佐忆将自己埋入被中,躺尸。#欢迎入坑
  • 清宫词

    清宫词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十住断结经

    十住断结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刘备发迹史

    刘备发迹史

    三国是个战国纷飞,群雄并起的时代,就像《三国演义》片尾曲中所唱“黯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可是时空变化,岁月流逝,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却不曾被带走,那些在历史的天地中纵横驰骋的鲜活面孔,跨越前年,依然在眼前飞扬,在我们心中永恒……谨以《刘备发迹史》献给不向命运屈服的英雄刘备,向非一般的刘玄德致敬!
  • 守物语

    守物语

    守物语,一个怪里怪气的书名将为大家展开一系列的守护之战
  • 衡中,梦开始的地方

    衡中,梦开始的地方

    228班是衡中历史上第一个实验班。2005年高考,8名同学考入清华北大,创造了衡中历史上的一个传奇,66名同学,37人考入北京名牌高校,河北省前2000名,228班占46人,全班同学都考入重点大学。进入大学后,228学子继续秉承衡中“追求卓越”的校训,热心学校各种活动,表现出良好的个人素质,取得了很多优异成绩。现在228学子分布在祖国各地,有的已经参加了工作,有的还在学校深造;有的组成了家庭,有的还在一个人打拼。不管身在何处,他们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228。留给学弟学妹的不仅仅是一个骄人的高考成绩,更是一种“永争第一,追求卓越”的精神。这种精神已经成为228,也是所有衡中人永远的精神财富。
  • 中外55位名作家的成长历程

    中外55位名作家的成长历程

    本书选择了中外55位名作家,是为多数人所公认的一流作家,更是中学语文课本中涉及到的著名作家。本书分别对他们的生平成就、创作成果、趣闻轶事等方面加以简明扼要的介绍和评述。重点是突出作家们如何走上成功的道路,对他们成才的主客观因素进行了分析,从而使读者受到启发、得到教益。
  • 觞政

    觞政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