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3200000015

第15章 曾国藩的官场进退之智(1)

识时务者为俊杰。

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实力,他总是受周围环境及诸多因素的制约,不可能为所欲为,如果是一意孤行,最后吃亏的只能是他自己。所以,一个人要知进退,识好歹,明时务,常言说:“识时务者为俊杰。”看来此话一点也不假。

曾国藩凭着自己几十年的仕宦生涯,对封建社会官场的险恶看得最清楚,深知一入仕途人则毫无“自由”,即使是一只猛虎,也只能变成犬鼠可欺的可怜虫了。韩非子《寓言》中就有“伏虎于匣”一节,意思是说老虎在深山、在野兽中称王称霸,一入牢笼就会摇尾巴乞求同情,不论“虎性”是否改变,都不能不屈服于现实。为虎设笼不是为了防备老虎,而是要让虎入牢笼,使那些害怕老虎的人能够制服老虎。但是,几千年学而优则仕的传统谁能改变得了?更何况,一个有抱负的人不借助权力可以说是毫无作为的。因此,出进官场之局,处居江湖之远,就十分难以决断了。

曾国藩自己对出处之际虽然感到难以决断,但凭他的老道经验还是能够掌握火候的。这里说的是对其九弟曾国荃出处之际的安排,可见曾国藩的韬晦。

曾家兄弟为大清朝把老命搭上了好几条,尤其是曾国荃攻下天京城,用曾国藩的话说是千古以来最艰难的一次攻坚战。攻占南京后,曾家成为大功臣,按曾国荃的设想,清廷应功高厚赏,自己该做个总督巡抚、享享清福了。可是,清政府对这位敢作敢为的曾九最不放心,曾国荃虽读过几年书,但学识浅薄,急功好利,老饕之名满天下,尤其是他处死李秀成后一时成为众矢之的。同时,清政府对他也最不放心,欲其速离军营而不令其赴任浙江巡抚。

曾国藩无奈,只好以病情严重为由,奏请曾国荃开浙江巡抚缺,回乡调理,以避开舆论的锋芒,解除清政府的这块心病。不出曾国藩所料,这一奏请正合那拉氏的心意。曾国藩1864年9月27日上奏,10月5日即获批准。同时,那拉氏还赏给曾国荃人参六两,以示关怀。这本来是曾国藩的韬晦之计,暂时退避正是为了永久保住他们的既得利益。然而,曾国荃在曾国藩移驻江宁那天,当着满堂宾客大发怨言,致使曾国藩狼狈万状,无地自容。为了开其心窍,曾国荃四十一岁生日那天,曾国藩除派赵烈文专门劝慰外,还特写七绝十二首为他祝寿。据传,当曾国荃读至“刮骨箭瘢天鉴否,可怜叔子独贤劳”一句时,竟放声大哭,以泄胸中抑郁之气。11月2日曾国荃带着满腹委屈和怨愤返回湖南,由于怨气仍未平消,终致大病一场。

是年11月初,曾国荃迫于清廷的压力开缺回籍养病,从南京启程归湘。多年征战在外,此时退隐乡间,本是休养身心的最好时机,但曾国荃是个不甘寂寞的人,尤其是他对于清廷有意牵制曾氏兄弟的举措表示不满,不时流露出怨恨之情。曾国藩老谋深算,一再嘱咐曾国荃不要轻易出山,时局严重,不必惹火烧身,最好在家静养一年。如他在1865年4月的家书中指出:

“有见识的人士和相爱的朋友大多奉劝弟弟暂缓出山。我的意思也是让弟弟多调养一段有病的身体,在家闭门三年,再抽身而出,担当天下的艰巨大任。”进一步,他又在其他书信中具体安排曾国荃如何打发时光。一是修身养性,不要干预湖南地方事务,“弟弟平素的性情就是好打抱不平,发泄公愤,同时又对朋友情谊深厚,非常仗义,这个时候告病在家,千万不要对地方公事干预丝毫。”二是趁休闲之际补攻讲求诗文奏议之学,“弟弟以不善作文章而为深深的耻辱,……眼下用力于奏议文章的学习,也应当稍稍具备当年发奋拼命的那种精神”。在另一封信中,他又嘱咐曾国荃趁空闲时间,读些有关文史方面的好书,以加强自身的学识素养。同时,又寄去历年所写日记,希望曾国荃等明白他在外受苦,即所谓“近来衰惫之状”,以使他更加安心在家教育子侄辈读书做人。在曾国藩的耐心开导之下,曾国荃耐着性子终于在湖南老家呆了一年多时间,清政府曾诏谕他出任山西巡抚,他硬坚辞不受。1866年2月下旬,清政府又颁诏命曾国荃改任湖北巡抚,并帮办“剿捻”军务,此时,曾国藩认为时机已成熟,力促曾国荃出而任事:“唯决计出山,则不可再请续假,恐人讥为自装身份太重。余此信已为定论下次不再商矣”“君恩过厚,无令外人疑为装腔做势也。”于是,曾国荃决定再度出山。

裁撤湘军为避嫌。

攻克天京,曾国藩兄弟功勋盖世,为了显示天恩浩荡,天京城内余烬未熄,尸骸尚存,清政府就对这班功臣们颁发了赏赐。曾国藩官封太子太保,授爵一等侯,世袭罔替;曾国荃官封太子少保,一等伯;其他攻城的将领也都有爵尉封赏不等。汉人封侯,清朝仅此一例,兄弟同日封伯侯,可以说是旷古未有的殊荣,曾国藩对清廷感激涕零。

然而就在殊荣背后,清醒冷静、目光深邃的曾国藩还是看到了自己危机四伏。

曾国藩出身贫寒,只是汉族的一个中小地主。这在重满轻汉的清朝,其地位是相当低下的。他之所以后来能平步青云、跻身六曹,除了有自身的努力外,主要是靠穆彰阿的举荐和提携。道光皇帝死后,穆彰阿被罢,曾国藩也就失去了靠山,所以在整个咸丰年间,他一直都很不得意。创建湘军之初,就不断受到某些大臣的攻击,在攻克武昌之时,又失巡抚一职,后来一直没有得到他梦想的封疆大权,致使处处碰壁,这使他心灰意冷,几乎愤然不问世事。1860年太平军攻破江南大营之后,清朝绿营武装基本瓦解,清廷不得不转而依靠湘军,任命曾国藩为两江总督,慈禧掌权以后采取了更灵活的政策,让他督办四省军务,身负昔日五位钦差大臣的职权。其目的不外是为了调动他的积极性,事权归一,易于成功。但是自从进军雨花台以来,曾国藩迅速扩军,其嫡系部队由两万速增至五万,各路湘军总数三十万人,曾国藩能够直接指挥的就有十二万之多。三千里长江无一船不挂曾字旗。这就不能不使清政府心生疑惧。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历代君王都是如此。

其实如今贵为甲侯、权绾两江、声动四海、名重五岳的曾国藩也不是没有想过做中国历史上第二个赵匡胤。但就条件来说,无论是政治条件还是军事条件,他当时都不具备。首先是政治上,他虽然因为镇压了太平天国运动而获得地主阶级人士的一致赞扬,但其威望远没有达到能与清政府分庭抗礼的程度。其次在军事上,虽然眼下湘军兵力在苏、浙、赣、皖南等地,占绝对优势,但官文、冯子材、都兴阿都环伺四周。尤其是僧格林沁的蒙古铁骑虎视眈眈,只要湘军稍有反叛端倪,他们便会四面包围。还有湘军内部的左宗棠、沈葆桢等人,位列督抚,战功显赫,对曾国藩的不满情绪早已暴露,而朝廷又竭力笼络他,有意扩大内部裂缝,从而达到分化湘军的目的。李鸿章虽然与曾国藩的关系亲密,但他对曾国藩并非一片愚忠,他只会与其共荣,不能与其同辱。一旦曾国藩起兵,李鸿章只会按兵不动,坐观战局,一有不利,立刻便会倒戈。

对于这些情况,曾国藩看得比谁都清楚。尤其是他也看清了自己的九弟曾国荃,即使起兵能侥幸成功,黄袍加身也难保这个心高气傲、倔强狠恶的曾老九,不会做烛光斧影千古之谜的赵光义。

因此,考虑再三、权衡得失之后,曾国藩只能走自剪羽翼的道路,以清除清政府的戒心,保住自己功臣之名、侯爵之位,成为一代中兴名臣。

为此,曾国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首先他裁撤了一部分湘军;其次,又奏请朝廷停解厘金;接着又陈请曾国荃因病开缺,回籍调养。这三项围绕兵权问题而采取的措施大大消除了清政府的戒备,缓解了他与清政府的矛盾。

这样,曾国藩在占领天京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将自己嫡系五万人裁撤一半,仅留下两万人驻金陵(天京,今南京)、芜湖、金柱关等地。为了重振封建教化、笼络江南士子,曾国藩又下令修复江南贡院,并于当年举行乡试,得到了江南大部分知识分子的拥护。

湘军共同创造的,也是太平天国的领袖们全力配合、双手奉上的。历史的教训,正寓于其中。

筹建水师保湘军。

如果把湘军作为一个总体或者集团来对待,那么,湖南新宁应该是湘军的发祥地;如果把范围缩小到由曾国藩创建、并由他指挥的那一部分湘军,那么,湖南衡阳则是它的发祥地。从曾国藩咸丰三年八月二十七日到达衡阳的那一天开始,到他于咸丰四年正月二十八日从衡阳出征的时候结束来计算,他在这里待了整整五个月。

咸丰三年(1853年),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支新式地主武装湘军产生了。按最初的计划,曾国藩只想编练一万人,但因他的号召力很强,军饷发的也高,很快湘军人数便超过了这个数字。

陆师的编制是:塔齐布、罗泽南、邹寿章、周凤山、储玫躬、曾国葆、朱孙诒、邹士琦、杨名声、林源恩各领一营,每营五百人,共是五千人。王錱一人原领六营,约二千四百余人,曾国藩命其缩编为三营、一千五百人统带,王錱不服,率军投湖南巡抚骆秉章而去。

水师的筹建稍晚于陆师。1852年底,太平军进攻益阳、岳州,得到大批船只,遂建水师。后由武汉攻南京,千船万舸,蔽江而下,控制了千里江面。迫于应付太平军的水师攻击,咸丰三年,清政府饬令湖南、湖北、四川造船练兵。湖南巡抚骆秉章自认建水师困难,没有进行,而郭嵩焘亲见太平军的水上作战,往来迅捷,遂建议江忠源再度上书,要求清廷拨款造船,编练水师。咸丰准奏,命令广东购置洋炮,两湖、四川造战船,建立水师,对抗太平军。

咸丰三年(1853年)冬初,曾国藩奏请拨款四万两,在衡州建立造船厂,日夜赶造战船。他请来广西同知褚汝航、岳州守备成名标督造船只,从广西速购大批木材。到咸丰四年初,湘军水师成军,共有战船三百六十一号,有拖罟(gǔ,大纲)大船一号、快蟹四十号、长龙五十号、舢板一百五十号、改装渔船一百二十号。船上共装大炮四百七十门,新式洋炮三百二十门。

水师成军之初,人数与陆师相等,也编为十营,官管由褚汝航、夏銮、胡嘉垣、胡作霖、成名标、彭玉麟、杨载福、龙献深、邹汉章、诸殿元十人担任。水营的招募从时间上看虽不太迟,但招募过程却很曲折。本来湖南之衡州、郴州、桂阳、永州一带多有习水性之人,也乐于应募,但曾国藩却不愿在那里招募。其原因一是陆师多在湘乡一带招募,水师也想在那里招募;另一原因是湘南一带多次发生起义,会党势力很大,曾国藩也不敢在那里招募。湘乡的壮丁多已参加了湘军和地方团练,又不习水性,所以不愿受招。但曾国藩利用各种关系,日夜说服动员,正好湘乡一带发生旱灾,百姓受灾生活困难,湘军的待遇又好,所以才纷纷投军,使水营也较快成军。

水师的营官招募也很困难。在刚刚开始创立的时候,曾国藩并不知道筹措水师需要做哪些工作,于是就四处咨询,幸赖彭玉麟、杨载福出为营官,才使水师成军,而二人终成湘军名将。

彭玉麟是清末的一个传奇人物,年轻时被传为刚直而又多情的“奇男子”,投军之时被称为“不怕死,不要官”的名将。

彭玉麟,字雪琴,衡阳人,即衡州西北蒸水之滨的衡阳县人。幼年丧父,家贫,随舅父去安徽芜湖读书。外祖母有一养女小梅,与玉麟年龄相仿,舅父无子女,玉麟与小梅犹如亲兄妹,深受长辈的喜爱。玉麟与小梅虽辈分有别,玉麟称之为小姨,但全家上下只此一对小男女,并无辈分之别。玉麟与小梅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相处甚洽。玉麟每天上学,小梅都给他准备好文房四宝,送出门外;每天放学,小梅总去接他;晚上玉麟读书,小梅为他掌灯,添油;玉麟爱画画,小梅为他研墨、铺纸。

时间一天天过去,玉麟和小梅一天天长大,纯真的情谊在这对小男女之间坚实地、一点一滴地滋长起来。他们虽都知道双方并无血缘关系,可是名分上的小姨与外甥怎好成亲呢?爱情的力量太不可思议了,玉麟17岁那年,衡阳传来凶信,祖母病故,他是长孙,必须回去尽孝。就在那苦苦分离之际,爱情之花抽蘖而出,小梅羞面如花,赠给玉麟一个鸳鸯荷包。玉麟紧握小梅的双手,吐出了藏在心里好久的爱慕之情,坚定地说:“等着,我回来娶你!”

可是,彭玉麟回到衡阳,家境贫苦,母亲靠纺线供玉麟读书,无法拿出返回芜湖的川资。一别七年,直到外祖母病故,他才得以再次去芜湖,而这时小梅已经埋骨斗笠岭很久了。

彭玉麟在外祖母和小梅的坟前呼天抢地,悲痛欲绝。他以泪水和墨,写了悼念小梅的诗,其中一首是:

“少小相亲意气投,芳踪喜共渭阳留。

剧怜窗下厮磨惯,难忘灯前笑语柔。

生许相依原有愿,死期入梦竟无由。

斗笠岭上冬青树,一道土墙万古愁。”

此后,他誓不再娶,母亲每逼问,唯一语:“男儿功名未成,何谈婚事。”好在弟弟已成家,并生有儿女,母亲遂不再催问。但是,彭玉麟仅在十几岁时即中了秀才,以后再未赴考。他开始在衡阳绿营副将手下充掌书记,又为一富商看守仓库;有空即读《公瑾水战法》,又最爱画梅,几案箱笼,所处皆满。到曾国藩练湘军那年,彭玉麟已三十七岁了,仍是单身汉。

咸丰二年(1852年),耒阳地区发生武装暴动,情势危急,守城官募兵无以应,当时彭玉麟仍在耒阳富商家受雇,他当机立断,发主人库存募勇守城。事息,城官保之为绿营把总,彭玉麟一笑置之,并不受赏,被传为士林中少见之英杰。

曾国藩打听到彭玉麟的为人处世,尤其是得知此人熟读《公瑾水战法》,生在蒸水之滨,水性好,跑马射箭、枪法、拳术也都有功底,曾临战之功而不受奖赏,于是派人请他参加湘军,做水师将领。曾国藩几次派人去请,彭玉麟也不受命,后来曾国藩就仿效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亲往彭玉麟处相请,曾国藩见这位年近四十的汉子,依然长身玉立、英迈娴雅,十分敬佩,乃温言相劝,多方激励,方请得彭玉麟出山,做了水师的一个营官。

杨载福,又名杨岳斌(投军后因避咸丰之名载淳讳而改),湖南善化(今长沙)人。祖、父皆行武,有战功,父为游击官衔。居湘江滨,水性极佳。早年入行伍,参加镇压李沅发起义,升为千总。曾国藩办水师,把杨自长沙绿营中调为水师营官。

彭玉麟、杨载福入水师,为湘军水师的建设大出其力,成为湘军水师齐名的两个统领。彭、杨等水师营官每日抓紧指挥兵士练习水战,至1854年2月,湘军水师终于练成。

同类推荐
  • 时代正在改变:民主、市场与想象的权力

    时代正在改变:民主、市场与想象的权力

    从蒋经国到奥巴马,从俄罗斯的严冬到阿拉伯的春天,在这个改变的时代,张铁志的写作为所有期待改变的人们带去希望。在本书中,来自台湾的多面手评论家张铁志,以一贯的睿智理性的批判笔调,挑战既成的政治、商业与文化权力,强调个人抗争和参与对时代改变的作用与意义。本书前半部分是有关台湾民主化历程及其当代问题的回顾与评论,尤其关注台湾公民社会成长的曲折与艰难,以参与者与研究者的视角厘清大陆对台湾转型的部分误读;后半部分将视野推向世界,既反思民主与市场的政治经济结构,也关注反叛文化与社会运动的结合,无处不在探问时代正怎样改变,以及我们如何可以改变这个时代。
  • 中国模范生

    中国模范生

    即将走过的改革开放30年如同一场谁都无法预知答案的世纪“大考”,把浙江称之为这场“大考”中成绩优异的“中国模范生”应该是恰如其分的。其模范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它在这片土地上贡献了令人叹为观止的经济增长数据,更在于其每时每刻所展现出的与旧思维迥异的改革新世界。很多情况下,活泼泼的改革新世界生发于浙江,进而绽放于中国。正是循着这样的视角,我们清晰地发现了改革开放30年浙江样本的中国价值……本书以客观的记叙和充满理性的思考,使我们再次感受并分享了这一弥足珍贵的宏大篇章。
  • 台湾地区参与国际活动问题研究

    台湾地区参与国际活动问题研究

    本书通过对两岸政治关系定位和台湾地区参加国际活动问题的研究,试图从本体论和方法论的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密切关联,并提出两岸政治关系定位模式运用于解决台湾地区参加国际空间问题上的路径与方法。本书从一个宏大的政治框架和政治背景的视角来看台湾问题,在方向、思路和视野方面,对我们认识和解决台湾问题,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
  •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看西哈努克亲王、斯诺、基辛格、李约瑟、萨马兰奇……等来自123个国家的至少601位老朋友“你方唱罢我登场”。他们有的一直是朋友。有的本来是朋友,却突然形同陌路;有的本来是对手,后来却成了朋友。翻开本书,通过“老朋友”这个颇具中国特色的政治称谓,了解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和大国政治的曲折历程。
  • 全球公民社会引论

    全球公民社会引论

    本书不仅要说明国家虽然受到来自全球公民社会的影响和制约,但其程度却是相当有限的,这种状态还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即使是在全球公民社会与全球资本共同作用的情况下,国家在可以预见的历史中不会消亡;不仅要说明在今天仍显赢弱的全球公民社会具有美好的发展前景,它必将成为与国家和资本相平等的全球治理的三大基础设施之一;本书更要说明的是,虽然在未来的全球政治中,全球公民社会、全球资本将成为与国家相平等的治理主体,但这仅仅是否定了目前存在的国家作为“唯一的”(only)治理主体的地位,而不是要否定国家作为“主导性的”(primary)治理主体的地位,国家虽然不再是“家长”,但它应该拥有“兄长”的身份。
热门推荐
  • 穿越吧妹砸

    穿越吧妹砸

    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她只是想好好谈个恋爱,就被人拖入了系统,参加恋爱生死局。不恋爱,就死亡!要死了,要死了,救命啊!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冷禅室诗话

    冷禅室诗话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婚后宠之老婆第一

    婚后宠之老婆第一

    男人对女人一见钟情的是什么?身材?脸蛋?NO!是声音!一场爱情,就在一朵花开的时间里,萌生了……爱的很顺利,但是守护爱情的路很艰辛,只要蛋无缝,再多的苍蝇她也不怕!片段一:夏雪后怕的往下面看看,幸好没摔下去,那么长的楼梯,这一脚踏空,可就一滚到底了,还是在机场,这么多人看着,从此怎么面对人生啊!夏天听着动静,看到是自家的妹子,跟章鱼一样巴在一个男人的怀里,真是……夏雪回头,看着自己抱着一个男人,吓了一跳:“啊,对,对,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片段二:齐浩然不甘心的抓住夏雪“那男人有什么好,你为什么就不能回头呢!”夏雪不耐烦的挥开齐浩然的手:“他哪都比你好,他是你比不了的男人,我这辈子就认定他了,我的男人用的着你评论吗,你刚还骂我,KAO,你竟然敢骂我……”夏雪生气的拖着齐浩然,一顿拳打脚踢,最后还不解恨的一脚将他踹到了喷泉池子里……”
  •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释

    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论释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医妃驾到:傲娇王爷哪里逃

    医妃驾到:傲娇王爷哪里逃

    死亡的滋味如何?陷入无边的黑暗,没有光亮也没有救赎。那死而复生的滋味又如何?本应开挂的人生却又重新陷入甜蜜的陷阱。即使你是蜡烛的光,我愿飞身而上。可是为什么你要让我知道那种残忍的真相。
  • 伤寒医诀串解

    伤寒医诀串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极品萌宝:天价腹黑妻

    极品萌宝:天价腹黑妻

    一场意外,她失身又失心,却被他狠心抛弃。六年后,她携着天才儿子强势归来。当年纯洁无暇的林小姐已然腹黑成性,扭曲如冷大少仍旧以冷情暴戾自居。女:“认识你之后,我就发现我越来越喜欢狗。”男:“认识再多的人我也只喜欢漂亮女人,认识的漂亮女人再多我也只喜欢技术好的,认识技术好的女人再多我也只喜欢胸.大的,认识胸.大的女人再多我也只喜欢你一个。”言下之意,你符合所有条件,漂亮技术好还是大扎软妹。女:“滚!老子干死你!”他猛地拽她到床.上,让她扑倒他,装嫩卖萌当小受,“来吧,干我吧!”*女强男强宝宝强。一家三口没有最腹黑只有更腹黑!整体格调轻松,放心跳坑。[7月开更]
  • 劫爱记

    劫爱记

    惠恬恬从不认为自己和高高在上的谢云卓会有什么交集,直到某一天,他突然异常温柔地为她解围……
  • 回忆一个陌生的城市

    回忆一个陌生的城市

    那个面貌忧伤的邮差,就像是从天边而来。我一直在雨后的阳台,想看透楼下两排梧桐夹道的路。开始落叶的梧桐树,因为刚停歇的雨,湿拉拉的微亮而清新。每一年,我都要等到树叶全部落尽,才能在这个阳台,从路的这一头,看到路的拐弯的另一头。这个时候,我就有松一口气的感觉。我就是喜欢透过那些交错的、满身痂壳起皮的树干,一眼就看到那条拐弯的路。可是,来年,随着树叶生发,那灰黑色的路再度消失在枝繁叶茂里,我就再度茫然失措,直到又一个深秋扫过,我才能在重新归来的恍然大悟中,获得透彻感带来的一些踏实。
  • The Lady of Lyons

    The Lady of Lyons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