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3700000001

第1章 金律1用钱去投资,而不是抱着钱睡大觉

所有的有钱人都有一个共同的观念:用钱去投资,而不是抱着钱睡大觉.

正确投资是一种好习惯,养成这样习惯的人,命运也许从此改变。而那些拥有了财富就止步的人,将会重新回到生活的原点。

提起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有钱人,大家肯定不约而同地想到“万元户”。在那个年代,听到“万元户”三个字简直如雷贯耳,能拥有1万元钱简直就是家庭拥有巨额财富的代称。当时,一万元钱是普通人连想都不敢想的,时光飞逝,到了今天,1万元可能只是一些中等白领1个月的收入而已……

如果按照银行存款税后利率2%算,而年通胀率按照5%算,那么如果把钱存到银行,存款的实际利率就已经成为负值。这就是说,假如储户将10000元存进银行,10年后10000元钱的实际价值就变成了7374元,储户的本金等于损失了26%!

一个人如果不养成正确投资的好习惯,让钱在银行睡大觉,就是在跟金钱过不去,就是在变相削减自己的财富。有很多人辛劳一生,到头来却还是穷人,就因为这些人不会把钱变成资本。

可以这样说,穷人都不是投资家,大多数穷人都只是纯粹的消费者。要想不再做穷人,就不但要努力挣钱,用心花钱,还要养成良好的投资习惯,主动猎取回报率能超过通胀率的投资机会,这样才能真正保证自己的钱财不缩水,才能逐渐接近自己的财富目标,才能过上更好地生活。

不过想投资首先还要会投资,投对资。同样是一套房产,购买者可以自己住,也可以出租,还可以转手卖出,同是一套房产,购买者的不同处理方法就可以改变这套房产的价值。

同样是花钱,有时可能是投资,有时又可能是消费,关键就要看花钱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以后不断挣钱,还是单纯就为了花钱而花钱。

假如你花钱购买了一套房子,目的是为了让房租流到自己的口袋,那购买这套房子就是投资;如果购买这套房子,只是为了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那它就变成了你的消费。

有钱人总会想尽一切办法把自己的钱变成资产;而穷人却总会心甘情愿的享受消费的乐趣。追其根本,无非就是思维观念的不同。没钱人低头劳动,有钱人抬头找市场;没钱人用心挣钱,有钱人用心投资;没钱人空手串亲戚,有钱人慷慨交朋友;没钱人伸手领工资,有钱人考虑发工资;没钱人等待被选择,有钱人细细选择别人;没钱人学手艺,有钱人学管理;没钱人听奇闻,有钱人创奇迹。

有的人说:我没有钱怎么投资?多年之后,他将依然是穷人;有的人说:我很穷,所以我必须投资。几年后他将成为有钱人。

现实中不少人因为没有钱,所以什么都肯做,从无到有,聚沙成塔;现实中还有很多人由于没有钱,因此什么都不肯做,只能贫困一生!成功者的投资者都是具有积极向上的心态和持之以恒精神的人。富有与贫穷,往往只不过是一念所致。

贫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习惯贫穷蔑视投资的思想。长期的贫穷会消磨人的斗志,封闭人的思想,使人变得麻木而迟钝。思想上对贫穷的退让,会引起行动上对改造贫穷的失败,最终会一生与贫穷伴随。

只有那些崇尚财富,不向贫穷低头的人才会得到财富的垂青,才能成为真正的有钱人。下面就来看看这些举世闻名的有钱人是如何投资的,看看他们都有怎样的投资观念。

提起有钱人,我们不能不提李嘉诚。据香港《资本》杂志称,李嘉诚当选为香港十大最具权势财经人物之首,现在李嘉诚拥有约600亿港元财富,其商业王国市值数千亿。李嘉诚是“含着金勺子”出生的吗?只要简单看一下他的童年经历就可以知道他其实出身贫寒。

1939年,正在读初中的李嘉诚,为了逃避战火,跟着爸爸离开潮州老家,漂泊到香港谋生。异乡的生活还没有完全安定下来,就在李嘉诚13岁那年,爸爸患肺病入院,不久就去世了。之后,刚刚十几岁的李嘉诚,在无奈中开始了他的推销员生涯,自己挣钱养家。

然而,富有传奇色彩的李嘉诚,是如何从一名普通推销员走到如此辉煌的今天呢?李嘉诚的成功不但与他的天分,勤劳,好学有很大关系,还与他良好的投资习惯和精明的赚钱理念密不可分。

同类推荐
  • 谁搞垮了美国

    谁搞垮了美国

    金融危机最危险的阶段刚刚过去,华尔街又开始了纸醉金迷的腐朽生活,美国的坠落仍将持续。最可怕的不是苦难,而是吃了苦头之后没有“吃一堑,长一智”。美国人不长记性,这不妨碍中国人反思金融危机的深层根源,以避免自身的金融危机。
  • 挺进产权交易市场

    挺进产权交易市场

    本书概述了我国产权交易市场和民航运输业的发展现状,结合案倒讨论了产权交易市场在民航企业重组中的积极作用,剖析了航空公司进场交易的基础及方案选择。本书对于从事民航企业发展和产权交易市场理论研究及实际运用的人士颇具参考价值。
  • 影响力提高手册

    影响力提高手册

    能力是成功中最关键的因素,只有培养杰出能力,才能成为时代强者、社会精英,成就亚马逊人生。本书揭示了影响力对人们工作、事业、生活、家庭、婚姻等方面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同时,通过大量精当的实例和简明实用的理论,详细而具体地阐述了政治、经济、管理、行政、职场等不同领域和不同层次的人们提高其自身影响力的方法和途径,从而为人们充分发挥自我潜能,全面提高影响力,有效应对纷繁复杂和竞争激烈的时代,实现组织和个人目标,成就辉煌事业和美好人生提供了完备的实践指南。
  • 为公司着想就是为自己着想

    为公司着想就是为自己着想

    最佳企业培训图书,树立和谐与共赢的工作理念,缔造主人翁精神的行动指南。
  • 我的公司要上市

    我的公司要上市

    公司要做大做强,上市几乎是一条必经之路。随着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一系列政策法规的颁布,中小企业的上市梦想不再像过去那样遥不可及。但是上市也并非易事,复杂的操作程序、众多的参与人员以及上市后将要面对的风险与责任都要求公司的高管和股东慎重对待上市这件事。
热门推荐
  • 锐读(第14期·悬疑新主张)

    锐读(第14期·悬疑新主张)

    悬疑作品是一个社会的窗子,我们站在窗外,窥视里面的喜怒哀乐。 用有意思的悬疑作品打动人。
  • VWIJ之传说

    VWIJ之传说

    这是个发生在游戏虚拟世界里面的故事。故事由叶韵和另外一个狐族跳崖开始说起……
  • 恰如清风知我意

    恰如清风知我意

    她,世人眼中不学无术的非主流纨绔少女。他,传闻中冷血无情,腹黑霸道,不近女色的高冷大神。【初见】“帅哥,你长得这么好看,打个商量。你看啊,我又有钱,还有颜,出身又好,跟着我可以让你在整个S市横着走,你又不吃亏,你看看怎么样啊?”她醉醺醺地坐在他对面。他笑的优雅,玩味地看着她“小姐,在这种地方和一个男人说这种话可很危险。”后来,他因她卸下那优雅的疏离,本以为惹得是青铜,却原来是个王者。【还是那句话,不是成长文,不喜勿喷,女主叶枫,男主云辞亦。】
  • 一九三七

    一九三七

    一九三七年,也即中华民国二十六年,日本昭和十二年。这一年注定会成为人类史上很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的七月七日,二十九军战士陆斌被卷入战争,随后,与侵华日寇展开了殊死较量。北平陷落之后,陆斌留在这座古都,联手地下工作人员、国民党特工,与日寇周旋。日寇埋在华北八年之久的老牌特工为何被出局?日寇参谋部泄露出的密电是真是假?陆斌与国民党特工截获日寇的细菌武器,却因此蒙受了很大损失,其中有何内情?日寇似乎已经暗中收网,要将潜伏在北平的地下工作人员与国民党特工一网打尽,这些人该如何杀出血路,绝处逢生?
  • 拯救记忆

    拯救记忆

    怎样才能记得快,记得牢,记得准?著名教育专家林格继《自主学习——厌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癌症》出版获得强烈反响后,推出这本姊妹书。本书由程鸿勋等20位专家联袂推荐,解析记忆的历史与本质,抓住智力发展的关键期,旨在让孩子告别死记硬背。
  • 绯闻偶像八卦团

    绯闻偶像八卦团

    炫音少女撞见了行窃完毕正光明正大进餐的“神偷”少年,一时的正义感使得二人定下限期一年的终极挑战。少女动用关系进入北之国的皇家学院——北帝学院,在这里争取每一次可以与北之国总统景柏见面的机会,从而伺机完成挑战游戏。而风流花美男莲初的介入,更令三人的关系走入迷雾。
  • 其实我们没有好好爱自己

    其实我们没有好好爱自己

    《其实我们没有好好爱自己》是“独立文丛”之一。《其实我们没有好好爱自己》作者杨献平的很多文字,是他在巴丹吉杯沙漠生活、幻想、品尝、践约与撤离的产物。也有短暂外行的某些见闻及发现,当然还有对生身之地、少年往事、乡村现状及熟稔事物的描述和追忆。
  • 蓝霜狐

    蓝霜狐

    《蓝霜狐》是骆平的一部中短篇小说集,也是巴金文学院签约作家书系中的一本。这部中短篇小说集由《蓝霜狐》《姜汁热窝鸡》《荼靡》等6部中篇小说和《青木瓜之恋》《冬天的风之花》等7部短篇小说组成。作者为我们讲述了一个个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看似荒诞的故事,深刻地讽刺和批判了某些在金钱和权利的诱惑下被腐蚀的人性。这部中短篇小说故事性极强,人物形象鲜明,心理描写细腻,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出版价值。
  • 千门江湖

    千门江湖

    根据古老的江湖传闻,每逢华夏乱世,自有千门弄权,自鬼谷子开门立派,后有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直到杀神白起坑杀巨万,又有王莽祸乱朝纲,千门沉寂千年,到民国变故骤生.....歌谣有云:千门出,江湖断,诡门谲,拆白乱,蜂门消息千千万,一朝千门归宗时,山河变色人心乱。
  • 求医不如求己大全集(超值金版)

    求医不如求己大全集(超值金版)

    治疗疾病时,要相信医生,更要相信自己,学会去体会和重视自身的感受,学会与疾病切磋的方法。尽量地给身体的自愈力提供帮助,而不是一味强求治疗的效果,为机体的自身修复制造麻烦。有时后退一步,换个方法,疾病就在不经意间离你而去。世界上最了解你的人是你自己!拿起这本《求医不如求己大全集》吧,读一读。试着把它置于枕边案头,照着书中的提示去做,不久之后,你会发现,你是自己最好的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