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9600000005

第5章 吉赛尔(1)

吉赛尔(Giselle)(两幕芭蕾)

剧本:泰奥菲尔·戈蒂埃(T.Gautier)圣·乔治(St.Georges)

编导:让·科拉利(R.Coralli)朱尔·佩罗(J.Perrot)

音乐:阿道夫·亚当(A.Adam)

首演:1841年6月28日,巴黎

创作背景

戈蒂埃本来是一位诗人和文艺评论家,他看到海涅的名著《论德意志》(又名《论德国近代文学史》《论浪漫派》)中的一段文字:

不甘于坟墓里的寂寞,在她们的死去的心灵中,在她们的死去的腿脚中还燃烧着那股生前未曾满足的对舞蹈的激情,于是她们半夜从坟墓里起来,成群结队地走上大路,碰到她们的年轻人就会倒霉!她们疯狂地拥抱他,他必须陪她们跳舞,不停地跳舞,连口气也喘不了,直到倒地死去。

看到这段文字,他觉得简直就是现成的舞剧故事,于是萌发了要创作一部芭蕾的念头。他在给海涅的信中说:“亲爱的海涅,前几天我受文艺批评杂志之托,要对你的《论德意志》写一篇书评。当我把你的著作一页一页读下去时,忽然发现了有关‘维丽’的极富魅力的一章。它使我萌发了这样的念头:要以‘维丽’们美丽的幻影为依据,创作一部芭蕾舞剧。”

维丽即亡灵,在欧洲的民间传说中,她们是一群婚前被情人抛弃而冤死的亡魂。为了复仇,她们会在半夜时分头戴花冠,身穿白色的婚纱,出没于森林、山谷、坟场等地,当有男人误入这里的时候,她们就会把他团团围住,引诱他跳舞,直到他筋疲力尽,累死在她们面前。

维丽的传说激起了戈蒂埃的创作欲望,他又联想到雨果的《东方诗集》中有一首叫《幽灵》的诗,讲述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西班牙姑娘,酷爱跳舞。有一次,她参加完一个舞会,在回家的路上,身体接触到游荡在空气中的“恶魂”而险遭厄运。雨果在诗中说:“女人特别喜爱跳舞,简直可以用生命作为代价。”

戈蒂埃考虑把海涅和雨果的描写结合起来编成舞剧。他构思了这样的场景:

宫廷里举行盛大的舞会,灯火辉煌,鲜花怒放,宾客们还没有到来。一群维丽出现在大厅中,她们在鬼王魔杖的指挥下,跳起了华丽的舞蹈。宾客们开始出场了,维丽们渐渐隐去。舞会正式开始了。

有一位名叫吉赛尔的贵妇人,她的情人被别人抢走了,她想尽办法,想夺回自己的心上人。跳舞的时候,吉赛尔无意中碰到了隐藏的鬼王的魔杖,她像中了某种魔法,越跳越兴奋。

黎明的曙光从窗户中射入,宾客们纷纷离去,但中了邪的吉赛尔却仍然在跳着,跳着,直到疲惫地死去。

这是戈蒂埃设计舞剧的第一幕。

接下去的第二幕又该怎样续写下去。吉赛尔成了维丽,但下面的情节却不能继续了。戈蒂埃非常苦恼。他跑到巴黎歌剧院,想在舞台的实景中去寻找灵感。但冥思苦索几个小时以后,仍然没有进展。

这时,歌剧院的编剧圣·乔治从旁边经过,戈蒂埃向他讲述了自己的设想,也讲了自己的困惑。圣·乔治非常感兴趣,两人展开了激烈地讨论,最后,他们决定把第一幕从宫廷改到乡村广场,把吉赛尔的身份从贵妇人变为村姑,然后加入一个爱情故事。第二幕就安排在深夜的林中墓地。

三天以后,圣·乔治写出了剧本。

戈蒂埃是一位卓越的舞蹈评论家,他对意大利女舞蹈家卡洛塔·格丽西非常欣赏,在看过她在《费加罗的婚礼》中的舞蹈表演后,他认为格丽西是可以与塔里奥尼和埃尔斯勒媲美的优秀舞蹈家。

他创作这部芭蕾舞剧,也是想创作一部适合格丽西表演的舞剧。

当巴黎歌剧院接到剧本之后,非常满意,女主角格丽西和她的教员、编导,后来成了她丈夫的著名舞蹈家朱尔·佩罗马上去找作曲家亚当。维丽的形象也打动了作曲家,他仅用一周的时间,就完成了全剧的谱曲工作。

《吉赛尔》的音乐,成为芭蕾音乐中的经典。

《吉赛尔》在舞蹈艺术上有许多新的突破,使它成为浪漫芭蕾时期的代表作,被誉为“芭蕾皇冠上的明珠”。

这部舞剧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的两个典型主题,即黑暗与光明、生存与死亡。由于该剧扣人心弦、悲欢参半的罗曼蒂克情感,以及轻盈精致的芭蕾技艺极为符合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观,因此成为浪漫主义芭蕾的一座丰碑。它一经诞生,即刻成为世界一流芭蕾舞团不断上演的保留剧目。能否成功上演《吉赛尔》,已成为一个芭蕾舞团展示其实力和一个女演员能否成为国际明星的试金石。

《吉赛尔》第二幕中女鬼维丽们身穿的白色纱裙,是浪漫芭蕾时期的典型服装,它非常符合浪漫主义惯常表现的鬼神、精灵形象。

因此,浪漫芭蕾时期也被称为“白色芭蕾时期”。

《吉赛尔》可以说是每个芭蕾琳娜(芭蕾女演员最高头衔)的一块试金石,因为它不仅要求女演员具备娴熟纯正的芭蕾技术技巧,准确地把握住浪漫主义芭蕾风格,同时更要求芭蕾琳娜具有非凡的戏剧表演才能。两者不可缺一,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补充。舞剧《吉赛尔》诞生一百五十年来,世界最优秀的芭蕾琳娜格丽西、埃尔斯勒、巴甫洛娃、芳婷、舍维烈、阿隆索、乌兰诺娃、玛卡洛娃等,都成功地塑造过各有千秋的吉赛尔形象。

除了浪漫主义的戏剧内容和优美的音乐之外,《吉赛尔》在舞剧艺术上第一次使一位芭蕾女主角同时面临着表演技能与舞蹈技巧两个方面的严峻挑战。百余年来,吉赛尔的舞步和舞姿成为了考验芭蕾女演员舞蹈功底的试金石,也就是说,能演好吉赛尔这个角色便能成为芭蕾明星。

浪漫芭蕾追求富有诗意的舞蹈语言,对超自然精灵的模仿要求编排出更多有向上感的舞姿和空中的舞姿,于是脚尖技术自然而然地成为浪漫芭蕾的一大特色。标志芭蕾舞剧历史上创作题材的重大转变并带有启示性意义的作品是《仙女》,《吉赛尔》是继《仙女》之后,浪漫主义芭蕾的又一重大成果,它是浪漫主义舞剧的结晶,是更加成熟和美化了的《仙女》,被封以“芭蕾之冠”,是浪漫芭蕾的杰出代表。

《吉赛尔》首演于1841年6月28日法国巴黎,并获得极大成功。

人物风采

除了编剧戈蒂埃以外,《吉赛尔》取得巨大成功的功臣是朱尔·佩罗和卡洛塔·格丽西。

朱尔·佩罗曾经是一位非常优秀的舞蹈家,著名编导布侬维尔称他是“一个背上插着翅膀的西尔菲达”,而戈蒂埃则称他为“男性的塔里奥尼”。但是,《仙女》的成功使得芭蕾成为脚尖功女演员的天下,她们成为舞台上的宠儿、观众眼中的天使,人们为她们疯狂。我们来看一看当时另一位伟大的女芭蕾演员芳妮·艾尔斯莱在莫斯科巡回演出时所受到的欢迎。当《艾斯米拉达》(即《巴黎圣母院》)演出开始时,芳妮·艾尔斯莱扮演的艾斯米拉达一出场,就被无数的鲜花湮没,高里辛亲王送来一只巨大的花篮,在白色的山茶花顶上,红色的山茶花镶嵌成M.O.S.C.V.A.(莫斯卡瓦河的缩写)。

第一场结束,莫斯科城的代表登台赠给芳妮·艾尔斯莱一个巨大的镀金银盒,里面有一副镶嵌了六颗奇特宝石的手镯,取它们法文的第一个字母,仍然组成M.O.S.C.V.A.。演出结束后,芳妮·艾尔斯莱走出剧院,地上铺满了名贵的地毯和鲜花,她的四轮马车也被鲜花铺满。

马车返回住处,跟在她身后的人群如潮涌,不断地呼喊着,向她表示敬意。其狂热的程度比当今的追星族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是,男演员的地位却一落千丈,他们在舞台上几乎只成为女舞蹈演员“把杆”的托举者。有一位评论家说:“可以说,在今天男舞蹈者实际上已不复存在……男舞蹈演员仅仅成了教师、哑剧演员、芭蕾指导、负责把女舞蹈演员抛向空中然后在飞落时接住她们的投射器。”佩罗也不可能逃脱这样的命运。但是,他却很好地充当了教师、芭蕾指导和编导的角色。当他在那不勒斯演出的时候遇到了年仅十四岁的格丽西,立刻发现了她身上的舞蹈潜质。于是对她进行了系统的严格训练,使她成为一颗继塔里奥尼和埃尔斯勒之后又一颗光耀千古的芭蕾巨星。

当巴黎歌剧院接到《吉赛尔》的台本的时候,格丽西已经是巴黎歌剧院的台柱演员,而且也成为佩罗的妻子。虽然《吉赛尔》的编导是科拉利,但是,佩罗对舞剧进行了大量的修改加工,他也是《吉赛尔》的缔造者之一。

《吉赛尔》的成功也给首演时吉赛尔的扮演者卡洛塔·格丽西带来了巨大的声誉。当时,三位最伟大的女舞蹈家都演出过《吉赛尔》,玛丽·塔里奥尼在第二幕中扮演幽灵,芳妮·艾尔斯莱在第一幕中扮演那位为爱情而死的农村姑娘,但是,格丽西却异军突起,成为芭蕾界中另一个人们崇拜的偶像。看了她的表演,著名诗人海涅情不自禁地说:“我只谈谈卡洛塔·格丽西,她以辉煌而美妙的风格在可敬的勒佩勒蒂埃街剧团中出类拔萃,甚至可说是鹤立鸡群。她以何等迷人的方式翩然起舞!当人们观赏她时,人们便忘却了塔里奥尼在俄国,芳妮·艾尔斯莱在美国,人们忘却了美国和俄国,甚至整个地球。人们随着她翱翔于精灵统治的神奇的空中花园中,她在那里以君王的身份驾驭一切。是啊,她完全具备了那些精妙的特性,我们总习惯于把那些精灵用跳舞的形式表现出来,她们强烈而迷人的舞蹈形象给人们提供了无数美妙的传统题材。”

后来,格丽西退出了舞台,隐居于日内瓦附近的圣约翰地区。

但她塑造的吉赛尔形象,却一直活跃在芭蕾舞台。

剧情介绍

第一幕

中世纪。

莱茵河畔的一个乡村广场,葡萄园的背后,是山丘和森林,远处可以看见领主的城堡。

舞台的左边,是农村姑娘吉赛尔的家,右边是一间小木屋。

这是一个秋天的早晨,正是葡萄收获的季节,下地劳动的农民们三三两两地从场中穿过。山林守护人希拉里昂来到姑娘家门前,他一直暗恋着美丽的吉赛尔,但又不敢表白。他在门外站立了很久,终于鼓起勇气,伸手去敲姑娘家的门。

忽然,远处传来了什么声响。希拉里昂吃了一惊,赶紧缩回手,躲入暗处。

穿着农民服装的阿尔贝特伯爵带着侍卫从右边的小木屋里走出来。伯爵爱上了美丽的吉赛尔,但是严格的等级制度让他们几乎没有结合的可能。阿尔贝特为了见到心爱的姑娘,偷偷地在小木屋中换上了农民的服装,而把伯爵的衣裳和佩剑藏在小木屋中。

阿尔贝特不顾侍卫的劝告,毅然跑到吉赛尔家敲响了房门。吉赛尔走了出来,阿尔贝特拉着她,两人互诉衷情,沉醉在缠绵的爱情之中。

吉赛尔告诉阿尔贝特,昨天晚上她做了一个梦,梦见阿尔贝特和一个贵族小姐结婚,已经不再爱她了。阿尔贝特对天发誓,表白自己对吉赛尔忠贞的爱情。吉赛尔顺手摘了一朵雏菊,想用花卜来验证阿尔贝特的爱情是否坚贞。她一片片地撕下花瓣,嘴里重复地念着“爱”,“不爱”。当撕到最后一片花瓣的时候,结果却是“不爱”!

吉赛尔很难过。

阿尔贝特赶紧也摘下一朵雏菊来占卜,最后的结果是“爱”。于是吉赛尔高兴起来,两人翩翩起舞,沉浸在甜蜜幸福之中。

躲在暗处的希拉里昂看见了这一切,他气急败坏地跑到吉赛尔面前说:“吉赛尔,这爱情是不会有结果的,他是在欺骗你!”

阿尔贝特气愤地把守林人赶走了。

青年们来到吉赛尔家,他们跳起了热情的华尔兹舞。

吉赛尔的母亲走出家门,对吉赛尔说:“吉赛尔,别这样跳个不停,你的心脏会受不了的。如果心脏破裂,你就会像那些早死的姑娘一样变成‘维丽’,永远跳个不停了。”吉赛尔不以为然,爱情让她忘掉了一切。

远处响起了贵族们狩猎的号角声,阿尔贝特不安地跑了下去。青年们散去,吉赛尔也跟随母亲回家了。

希拉里昂再次来到院子里,他悄悄钻进了右边的小木屋中。

号角声渐渐近了,打猎的贵族们上场了。他们当中有阿尔贝特的父亲和未婚妻巴季尔达公主,他们决定在这个村子里休息一下。

吉赛尔和母亲迎了出来,她们热情地为客人们张罗着吃喝的东西。

穿着华丽的巴季尔达公主引起了吉赛尔的注意,她好奇地望着公主身上的珠宝饰品,抚摸着她的长裙。巴季尔达对这位漂亮的农村姑娘也很感兴趣,她把一条金项链送给了吉赛尔。

阿尔贝特的父亲有点累了,就进屋去休息,让出发的时候吹响号角叫醒他。

同类推荐
  • 钢琴欣赏十八讲

    钢琴欣赏十八讲

    《钢琴欣赏十八讲》从17世纪巴洛克时代开始,记述了钢琴音乐三百年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性格各异,但彼此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于是,钢琴音乐史出现了截然相反的现象,一种是传承,另一种则是颠覆。这两种现象影响了音乐的发展轨迹,也正是在这样的矛盾当中,音乐才层层演进,成为今天我们听到或看到的模样。
  • 画皮

    画皮

    集市。群众演员上场。群众演员统一穿带帽兜的长袍。有人提着鱼。有人提着肉。有人提着蔬菜水果。还有一些人提着日常物什。群众演员们在舞台上走来走去。疯子也在场上,似乎睡着了。陈氏上场,身后跟着王生。陈氏(停住)咸鱼!(仔细打量咸鱼)好新鲜的咸鱼啊!王生掩鼻,退后了两步。陈氏多少文?卖咸鱼的12文!陈氏12文?打劫啊?卖咸鱼的(拿着成鱼当成刀状,威胁陈氏)把你的银子全拿出来!
  • 前海会心学步浅痕

    前海会心学步浅痕

    本书系作者的戏曲评论集。“泛论”包括《“双百”,永久的总方针》、《改革开放三十年艺术工作感受》、《再修一道文化艺术的长城——20世纪艺术现象回述》、《外来艺术的民族化和传统艺术的现代化》等。“保护论”部分,作者认为戏曲艺术是一门动态艺术,应该动态保护,并且论述了昆剧、京剧、地方新兴剧种的保护问题。“创作论”是在学习张庚、郭汉城先生关于戏曲现代化论述的基础上,分别论述了传统戏的改编、古代戏和现代戏的创作。“编剧论”“导演论”“演员论”的几组文章,也都是在学习张庚的相关论述之后,对十几位有成就、有个性的剧作家、导演、表演艺术家所做的具体论述。
  • 当代中国译制

    当代中国译制

    有人说如果没有翻译,西方民主思想、马克思主义就不可能传到中国;如果没有翻译,中国的四大发明也不可能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如果说译制是电影在世界各国沟通交流的桥梁,那么译制工作者就是世界电影的普罗米修斯。在当今数字化信息时代,译制的过程已经不再是单纯的翻译或者配音,因为诸多的译制生产元素,再加上生产之外的政策要素和市场要素构成了现代中国社会的译制文化。显然,当代的译制文化不仅仅涉及外来作品的引进,而且包括国内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以及国产影视作品的对外输出,由此才能说明译制的全部意义。希望通过此书,把我们对译制工作的热爱、体验和认识奉献给广大读者。
  • 中外影视精品赏析

    中外影视精品赏析

    《中外影视精品赏析》适应面宽,教学内容涉及两种类别的课程:既可作为普通高校非影视类专业学生选修相关课程的教材,也可备影视传媒本科专业开课之用。全书精选44部中外影视精品,选片数量取折中路线。我们认为,教材必须考虑学生“一册在手”的客观需求,这样就不宜编撰几大卷、几大册的丛书,也不宜收入总量过少的作品。目前按一个学期常规课时量计,大致可安排15部次影片赏析,我们编写时放大了两倍,达44部,为任课教师选择合适片目,为学生课外自学留下了一定余地。本教材体例设计新颖,分为6个单元,即“大师经典”、“类型佳构”、“艺术影苑”、“国片精粹”、“纪录菁华”、“卡通园地”。
热门推荐
  • 大沙门百一羯磨法

    大沙门百一羯磨法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这样说别人才会愿意听 这样做别人才会重视你

    这样说别人才会愿意听 这样做别人才会重视你

    谁都想让自己说的话有人听,都想让自己做的事情被人重视,那么如何去说、去做就是个需要认真考虑的问题。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人缘,是否受到别人的欢迎,是否能够得到他人的大力支持,不仅受到其地位和出身的影响,更取决于他是否学会了说话做事的艺术。这也就是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虽然才华横溢,却总是四处碰壁,步履维艰;而有些人尽管资质平庸,却能够步步为营,无往不利。很多人为此困惑,迷茫,而本书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本书从说话的技巧和做事的诀窍入手,告诉人们说话做事如何才能有效率,以生动的例子和含义深刻的评述告诉读者说话有人愿意听,做事有人重视的奥秘所在。"
  • 组织的极限(当代西方经济学经典译丛)

    组织的极限(当代西方经济学经典译丛)

    高山上的隐居者可能看重温暖的衣服,总是被催逼着似的,用他能够找到的树叶、树皮或者兽皮来做衣服。然而,当许多人为满足他们的需求彼此竞争时,学会如何利用现存的可用资源变得愈发困难。诺贝尔奖获得者肯尼斯·阿罗用《组织的极限》分析了:人类为什么要以及怎么样来组织他们普普通通的生活,以此来克服对稀少资源的分配这个基本经济问题。
  • 追忆往昔

    追忆往昔

    如果我只不过是你转身就忘的路人甲,那么我凭什么陪你蹉跎年华到天涯!**那一场雨夜里偶然的出手相救,她收留了失忆的他。迎接她的却是冰冷。**几个月后,当她看到电视上那个令人仰望的晟世总裁权天晟,她知道,他已经忘了她。独自一人怀着爱和思念,她没有等到他的归来。**七年后,有一次不期而遇,她燃起的一点点奢求,还是被彻底的粉碎。不过,还好,她还有他留给她唯一的礼物。她和他的儿子。*****
  • 楚墓镇

    楚墓镇

    十年来,楚墓镇上最让人不解的事,莫过于方辞和雷梅的自杀事件。不管别人怎么传,不管父母告诉她多少次,她都不信,她们是自杀!她带着怀疑被父母托付给了儿时伙伴,让他带着她离开楚墓镇。她跟着他到了长途客运站,却莫名的消失在客运站。六年来,他每次回来都在打听她的事,却毫无音讯,生死不知!他带着父亲的遗愿来到了楚墓镇,只想早点找到要找的人和东西,然后带着他们离开。事与愿违,要找的人无迹可寻,要找的东西没有丝毫线索。愁眉不展时,却在他一次独自外出时,差点惨遭绑架……此时,隐藏在镇上的罪恶力量才展露一角在他们面前……
  • 金雕

    金雕

    辅弼无分先主后主,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谤誉青史公自论;干城何辩往日今日,无愧于平生,有功于天下,是非留待后人评。在风雨飘摇的时代里,他经历了灭门、逃难、为匪、从军,最终得以拨云见日。在痛苦与折磨之中,苦苦坚守着哪怕付出一生也要实现的承诺。他们死了,我还活着,真不知道,这到底是痛苦,还是幸福。
  • 最神奇的管理学定律

    最神奇的管理学定律

    囊括顶级企业家的管理智慧,汇聚世界500强企业的管理思想。揭露管理学神奇的定律,让管理不再难做。
  • 傲妃倾城:夫君太妖孽

    傲妃倾城:夫君太妖孽

    她原本是雷厉风行的警花一朵,在一次出警任务中不幸罹难,却穿越到一段史书未曾记载的历史之中。成为荣亲王府的小郡主皇世清雪,她注定是一代凤后,生活在这表面三国鼎立风清明静,内里却暗潮汹涌、内乱不断的天下,命运之手又将带她走向何方?而那位容貌甚比天下美人的玉容山庄少庄主,邪魅惑人的迷离眼神中,映出的到底是不是她的身影?我不想做什么凤后,我只想要你的真心。荣华谢后,你可愿与我,千河山川,执子之手与子携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一斛珠(下)

    一斛珠(下)

    抱皇上的大腿?!罢了,为了脱掉“俏寡妇”的美名,她豁出去了!谁知道龙床不好爬,后宫不好混!没来得及祸国殃民,她竟然被传闻和公公有染!她不过想找个活命的护身符,却得来这种下场!难道她看起来有这么的饥不择食?
  • 从遥远的白房子走来

    从遥远的白房子走来

    1975年的冬天,是一个多雪的冬天。从十月份开始,阿勒泰草原一个礼拜吼一场大雪。雪将戈壁滩严严实实地封住,积雪最深的地方深达两米。巡逻时,一不小心,连人带马就栽到雪坑里去了。位于中苏边界那被牧人称为白房子,军用地图上称作额尔齐斯河北湾边防站的地方,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孤岛。一个放晴的中午,前面有兵团斯大林一百号推土机开道,边防站来了一辆吉普军车。车上走下来一位老军人。老军人个头不高,大约有一米六二左右,但是很雄壮,或者用陕西话说很“魁”。他两手总插在上衣口袋里,走起路来迈着标准军人方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