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9900000012

第12章 逐鹿川陕(3)

摧枯拉朽

红四方面军翻越大巴山来到四川。但这样一支队伍开始也并不被人民所了解,当地背着枪的军阀、土匪他们见多了,除了糟蹋欺压百姓外没有别的。这样一支穿着破烂形同叫花子的队伍来了又会怎样呢?

入川后,当地的民团望风逃遁,红四方面军总部住在通江县苦草坝。总部在苦草坝驻了三天,为了拟定《红四方面军入川纲领》,陈昌浩逐字推敲,忙了整整几个通宵。12月24日,总部离开苦草坝向通江县城进发。途经一个叫瓦室铺的小镇时,总部停下来宿营。当天夜里,军阀田颂尧派来的特务放火烧镇子,企图嫁祸于红军,没想反倒弄巧成拙,帮了红军一个大忙。

这天清晨,总部和随行部队千余人正在镇子外面的空地上整队集合,准备出发,忽然镇上浓烟滚滚,火光冲天。这里街道上的房屋全是木结构,一条小街上房房相连,一栋烧燃全镇难保,火势很快便蔓延开来。由于敌人的反动宣传,瓦室铺的百姓在红军到来之前大都逃到附近的山上去了,留在家里的都是老人小孩,大火一起,满镇惊恐,大喊小叫乱成一片。看见火起,红军官兵们立即冲进镇子扑火,抢救财物。经过大家奋勇扑救,保住了全镇大部分房屋和商号,为居民救出大批财物,好几个红军战士在救火中负了伤。

起火的时候,镇里逃避的人群聚集在周围的山头上焦急地观望,不敢回来。后来见红军真心救火,才鼓足勇气纷纷赶回来参加灭火。大火扑灭以后,红军又把抢救出来的财物一一退还给原主,并积极安顿灾民。当地群众目睹了这一切,大为感动。就在这时候,镇子外面的老百姓抓住了两个纵火嫌疑犯,并把他们带进镇子交给了红军。经审问,这两个家伙承认是田颂尧派他们来放火烧镇子的,其目的是想嫁祸于红军。此事一出,全镇百姓顿时醒悟,“红军是老百姓的队伍”,消息经人口口相传,飞快地传遍各地,从此各地群众再不相信红军杀人放火的谣言,听说红军要来也不再像过去一样闻风而逃了。

1932年12月25日,红四方面军先头部队十二师三十六团攻占通江,歼灭守敌两个营,控制了通江的大部分地区。

通江县位于今四川省巴中市东北部,米仓山东段南麓大巴山缺口处,北与陕西省南郑、西乡、镇巴三县毗邻,东接万源市,南接平昌县,西连巴中、南江二县,为川陕相连的枢纽,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故地方志称通江“依三巴之旧城,控全蜀之左隅”,北扼“巴梁之冲要”,东扼“蜀楚咽喉”。

1932年12月26日上午,天上飘着雨雪,红四方面军总部抵达了川北通江县城。为振军威,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决定举行隆重的入城式,以鼓舞百姓、震慑敌人。

12月29日,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进驻通江,川陕省临时革命委员会宣告成立,成为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成立前的苏区最高行政机关。

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后,一直处在战斗的环境中,既没有后勤补给,又没有时间停下来休整。天气日渐寒冷,因为军装破烂不堪难以御寒,许多战士穿着沿途补充来的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服装,有的甚至穿着绸缎衣裤和姑娘媳妇们的红绿夹袄,还有人为了御寒,干脆将被子、毯子裹在身上。头上的帽子也是千奇百怪,礼帽、毡帽、瓜皮帽等啥都有。长年野外行军打仗,战士们人人面孔黝黑,头发又长又乱,满脸胡须。这对红军的形象很有影响,当地的老百姓也因此吓跑了不少。入城式是向当地百姓展示部队风貌的重要仪式,这种样子怎么行?陈昌浩要求部队紧急整理军容。入城式由红十一师十二师各一个团参加,由于服装不够,实在没有办法,只得将各部队中完整一些的军装集中起来给这两个团的战士们穿。

红军老战士刘应启曾回忆:“入城的那天,天气不好,天上下着小雪,根据方面军总政治部要求,我们一个个将自己收拾干净,衣服扣子扣得整整齐齐。前一天在城外时整理军容。陈昌浩政委给我们讲话,说我们是首批入城的红军部队,要让四川人民通过我们看到工农红军的威风。绝不能因为军容不整给红军抹黑。陈政委要求大家互相检查,军容不整的,不准参加入城式。我们的团政委还让我们集合唱了军歌,进城那天,前面的旗手举着红旗,走在前排的端着机枪,非常威风,我们扛着擦得铮亮的枪,排成六人纵队,高唱着军歌走在通江城里的大街上。陈政委、徐总指挥和我们师长、政委都骑着高头大马,路两边挤满了围观的人群,自从离开鄂豫皖,好久没有这么风光了。”

通江县城依山傍水,城里还有一条军阀田颂尧修造的水泥大道和一座中山公园。公园里有一幢结构宽大古色古香的房子,以前是县长的住宅,红四方面军总部就设在这里。

1933年2月1日(农历正月初七),红七十三师解放南江县城,陈昌浩、王树声随军入城,南江县城的百姓万人空巷,拥挤在道路两边争睹红军的风采。当天晚上,南江军民在县城举行盛大灯火联欢晚会,南江县城里大戏楼张灯结彩,大戏楼两旁张贴一副对联:

军阀跑,团防跑,富绅跑,跑跑跑,国民狗党跑垮台;

工人来,农民来,士兵来,来来来,共同建立苏维埃。

为纪念红军解放,南江县临时革命委员会决定,每年农历正月初七为南江县城的“灯火节”。同时,红军在入城的东门(原“迎晖门”),錾刻由陈昌浩手书的“红四门”三个大字,作为永久纪念。

进入四川以后,部队首次获得了休息和整顿的机会,各部队都抓紧时间进行休整,开展军政教育。这一带的集镇上有相当数量的土布和棉花,红军总部大批收购,赶制了大批的军装,基本改变了部队的军容问题。

红四方面军进入通江、南江、巴中以后,立即实施战略展开,卡住山险要隘,构筑工事,准备对付四川军阀的反扑。同时,抓紧一切时间休整补充,发动群众,开始着手建立基层政权和党组织。

得知红军入川,蒋介石如坐针毡,他对正在混战的刘湘、刘文辉施加压力,让其立刻停战,转头对付红军。12月21日,混战的“二刘”刚刚签完停战协定,各路军阀还来不及收拾残局,田颂尧接到报告,老巢通江被红军攻占。

通江、南江、巴中属于四川军阀田颂尧的防区。

田颂尧,1888年出生,四川简阳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1912年4月任川军第四师参谋,从此在川军这口染缸里随波逐流,最后升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军长。1935年因“围剿”红军失利被撤职查办,1936年9月任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从此寓居成都。田颂尧的一生颇富传奇色彩,和刘文辉、邓锡侯一样,1949年国民党政府垮台时他拒赴台湾,12月9日在四川彭县随刘文辉、邓锡侯、潘文华一起通电起义。

通江是田颂尧二十九军军部所在地,听到老巢被占,田颂尧犹如屁股被马蜂蜇了一口,他立即调兵遣将,回过头来对付红军。田颂尧电令留守仪陇、南部的第一路司令李炜如率部驰赴通江,相机收复县城,同时调集成都附近的主力部队,迅速回师援应。接到命令,李炜如率所部及罗廼琼师万选青旅之一部,赶赴距通江约二十里的鹦哥嘴一带布防,并令该路十七旅旅长兼三十二团团长刘鼎基率部自成都赶赴前方。三四天后,李炜如得知红军大部队正在向南江、巴中迂回,有切断后路之势,为避免遭受歼灭,李炜如立即决定向巴中撤退。途中突遭红军由龙成寨居高临下的猛烈袭击。

伏击李炜如部的是红四方面军著名战将许世友部。许世友回忆:

一九三二年年底,李炜如率陈宗进旅及罗廼琼师万选青旅一部,由巴中向通江进犯。师部命令我团迅速抢占鹦哥嘴,阻击来犯之敌。

鹦哥嘴是一个大镇,位于通江城以西二十多里处的一座山上。山下是通江至巴中的大道。因此,鹦哥嘴是通江的屏障,也是攻守必争之地。

我们赶到鹦哥嘴时,太阳已经下山了。我立即带着各营营长看地形,研究战斗方案。部署妥当后,部队连夜构筑工事,做好战斗准备。

第二天拂晓,师侦察队的同志侦察回来说:“敌人来了!”……

我站在指挥所旁边的制高点上,用望远镜向前瞭望。大路上出现了隐隐约约的几个黑点,继而越来越多,像成群的蚂蚁,黑压压一片……

到了山下,……他们立即向我阵地发起集团冲锋,一群一群地往上涌。

……待敌接近阵地前沿几十公尺时,全团火器像刮风似地响了起来,打得敌人一片一片地倒下去。前面的敌人招架不住,掉头就逃。后面的敌人还没弄清怎么回事,就被退下来的敌人冲了个人仰马翻,乱成一团。我们所有的火器一齐向敌群里猛打。敌人的死尸、伤兵伴随着枪支、石头,像倒垃圾一样,乱七八糟地往下滚。有些敌人见退路拥挤,干脆从两侧跳崖逃命。

大约八九点钟的时候,敌人发动了第二次进攻,这一次敌人学乖了,像乌龟似地爬爬停停,只要我们的枪一响,就往后缩。我见出击的时机已经成熟,就下达了“冲锋”的命令……战士们犹如猛虎下山,迅速向敌人扑去。我提着大刀,带着交通排向山下冲去……

山沟里,到处是敌人的尸体和伤兵。脑袋崩裂的,缺胳膊断腿的,躺在地上叫爹喊娘的,挂在树杈上喊救命的,跪在地上磕头求饶的,真是丑态百出。

我们一直追到杨柏河,沿途抓获了几百个敌人,这些俘虏一个个尖嘴猴腮,剔掉骨头没有二两肉,一看就知道是大烟鬼。他们每人都有一个竹子编的背篮,上面是一床军毯,下面放着烟枪和其他烟具。在押送俘虏的路上,有些俘虏的烟瘾发作了,呵欠连天,眼泪鼻涕直淌,连话也说不清楚了,走起路来像喝醉酒一样摇摇晃晃。他们一面苦苦哀求,一面就倒在地上吞云吐雾起来……四川军阀的“双枪兵”,果然名不虚传。

李炜如的部队欺负老百姓行,和军阀之间混战也可,但与红军交手还是第一次,遭到突袭,这帮“双枪兵”部队当即溃散,如同放羊,疯狂逃窜,退过巴河,放弃巴中。李炜如一出动便被红军击溃,田颂尧这才认识到情势严重,自己的老巢存亡攸关,于是加紧调兵遣将,重新部署,以期恢复其原有的通、南、巴地盘。

为了鼓励田颂尧进攻红军,1933年1月27日,蒋介石任命田颂尧为“川陕边区剿匪督办”,拨给他二十万元大洋的军费、一百万发子弹,令其迅速“进剿”立足未稳的红军。1月28日,田颂尧在成都宣誓就职,并立即开始调兵遣将,2月中旬,完成了围攻红军的军事部署。田颂尧纠集了三十八个团约六万人,委任二十九军副军长孙震为前敌总指挥,“围剿”部署分为三路:

左路纵队由第四师师长王铭章指挥,率第五师、独立师、独立旅共约二十二个团,自万源、旺苍坝地区开进,经木门、长赤夺取南江,进而控制大巴山南麓,切断红军退往陕南的道路;

中路纵队由第二师师长曾宪栋指挥,率七个团自阆中、苍溪经恩阳河地区开进,扫清巴河两岸红军,夺取巴中,进而威胁红军侧翼,协助左路纵队夺取南江;

右路纵队由第三师师长罗廼琼指挥,率九个团自南部、仪陇向巴中以南开进,控制巴河两岸,协助中路纵队收复巴中。

三路纵队以攻克南江、巴中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分进合击收复通江。

为配合田颂尧部行动,盘踞在渠江、嘉陵江之间的杨森将其六个旅共计十五个团调驻英山、渠县、蓬安、南充一线。刘湘也从自己的二十一军抽出十五个团到大竹一带协助田颂尧。驻扎在宣汉、达县、万源地区的刘存厚派出自己的余光武、汪铸龙部进驻通江的镇龙关、土地堡、通江河东岸的江口(今平昌)荔枝溪一线协助田颂尧。蒋介石也派出中央军刘茂恩、胡宗南部在万源和通江北部堵截红军。陕军王志远旅也进抵广元曹家坨一线配合行动。这些部队加起来,林林总总共有十几万人,敌人布下了一个大网,妄图将刚刚进川立足未稳的红四方面军一网打尽。

1933年2月上旬,田颂尧二十九军各纵队共三十多个团的兵力,在指定地区分别集结完毕,各纵队开始行动。先头部队分别由仪陇、恩阳河、阆中、苍溪龙山、南江木门各地分路前进。田颂尧踌躇满志,统帅大军气势汹汹地向红军扑来。

客观地看,红四方面军面临的形势的确异常严峻。敌人盘踞四川十几年,兵多粮足,又得到蒋介石的财政与军事支持,以以逸待劳之师,用优势兵力四面合围。反观红四方面军,经过几个月的千里转战,现在刚刚入川,部队异常疲惫,伤病员还未安置,打仗所需的弹药储备、粮秣物资等都没有补给,根据地建设刚开始动手还未成型,的确是疲弱之师。在这种情况下,以少击多,以弱打强,稍有不慎,部队甚至革命事业会遭受重大损失。出于策略考虑,经四方面军几位领导在一起研究后,给田颂尧等军阀写了一封信,意思是:

红军入川,并无与你们作战的意图,我们反对的是蒋介石,并非四川任何地方军人。我们到这里来的目的只是暂时在通、南、巴地区略事休息,如果你们能谅解不向红军进攻,明春,我们仍将返回中原。希望双方协商划分防地,请不要轻启战端,以免两败俱伤。

信由张国焘的警卫排长何福圣送到敌军驻地。田颂尧个子矮胖,光头,人称“冬瓜”。田颂尧以前从未与红军交手,对红军的战斗力没有认识,他傲慢地回答何福圣:“共匪是被打败了的军队,逃窜到了此地,我奉命围剿,毫不留情地消灭你们。即使共匪再逃往别处,我也要跟踪围剿。”

在田颂尧眼里,红军穿得像叫花子一样,只是一群乌合之众,他可以轻易地将红军消灭或是驱赶走。他没想到,红军只是希望暂时避战而不惧战,红军从诞生起就是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在强敌环伺的环境中打出来的,国民党的中央军都不怕,何况四川这伙与土匪无异的军阀?

徐向前一拍桌子:“打,让他长记性。”

陈昌浩呵呵一笑:“打,让他认识认识我们红军。”

战略上藐视,但在战术上要重视,当前形势毕竟是敌强我弱。而且川军士兵战斗力并不弱。这些士兵都来自农村,常年艰苦的生活环境使他们一个个吃得劳苦,耐得饥渴;强者为王的生存法则使他们刁蛮凶横,不讲道理;为穷困所迫,经常是给几块银圆就敢拼命;多年的战场经验,使得他们枪法精准;战场形势占优势时,他们狂喊乱叫,一副拼命三郎的样子;一旦形势不妙,仗着地理形势熟悉,立刻满山沟乱窜,如同水银泻地,一会儿便没了踪影。这些士兵几乎人人吸鸦片,平时一个个萎靡不振,抽完鸦片后个个精神亢奋。红四方面军入川后与川军交过几次手,陈昌浩注意了他们在战场上的表现,称之为有一股“烟劲”,并告诫各级指挥员,对这样一支军队,绝不能等闲视之。

同类推荐
  • 火凤凰史沫特莱

    火凤凰史沫特莱

    生命之火在中华大地燃烧。在延安,与毛泽东、朱德、周恩来近虎离接触在太行山八路军总部、在皖南新四军军部、在抗日前线向世界发出中国的正义呼声……史沫特莱搂住朱德,在他脸颊上亲了两下……1937年1月下旬,红都延安。自从1936年中共中央进驻之后,延安这座历史古城便改变了往日那种沉寂无闻的景象。这一天,四十多岁、高挑身材的史沫特莱出现在延安街头。在美国医生马海德和女作家丁玲的陪同下,她这里瞧瞧,那里看看,显得十分兴奋。
  • 爱你,是最美的修行

    爱你,是最美的修行

    仓央嘉措,是西藏一个极具有传奇色彩,也极具有争议的一位活佛。他是藏传佛教地位崇高的一位上师,也是一个感情真挚热烈的诗人。他是高门宫苑里供奉的佛爷,却向往宫门外的自由。他是念经打坐苦海孤筏的僧,却渴求无法企及的爱情。一位拥有世间一切爱的活佛,一段倾倒后世追随者的传奇。
  • 苏轼文集2

    苏轼文集2

    苏轼作品集,历代有不同的编法。大致说来,主要有诗集、文集和诗文合集三种编法。
  • 巴什卡小铺(一)

    巴什卡小铺(一)

    1980年10月的一天,我上班来到办公室,按照多年的习惯,坐在写字台后的椅子上,马上打开了收发员早已摆放在案头的报纸,这是一份当天的《哈尔滨日报》。当时的报纸,不像现在有几十版,平日只有四版。人们看报,也不像现在,只浏览一下大标题,而是从头到尾,几乎每一篇文字都会仔细看。那天,四版报面很快看完了,工作还没开始,我就开始看中缝里登的广告。忽然,一则公证处的公告引起了我的注意:兹公告,无国籍俄罗斯人巴什卡?伊万诺芙娜,因病在外侨养老院去世,享年90岁,遗有沙曼街37号房产一处。
  • 年轻思绪(读者精品)

    年轻思绪(读者精品)

    永久的憧憬和追求,自己是长子长孙,所以不到十一岁就说起媳妇来了。那时对于媳妇这件事简直茫然,不知怎么一来就已经说上了。
热门推荐
  • 游戏法

    游戏法

    本书讲了离婚多年的富商之子沈阳,在一次聚会上偶遇雯雯,两人很快坠入情网。当感情由山巅走向低谷直到最后消失时,沈阳从内心到行动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了他的游戏人生:网上猎艳、篡改交通指示牌、夜闯过去上司的办公室、在公司的开业仪式上故意搅局、捉弄与他有关甚至无关的人……但这种游戏并未带给他快乐,最后他重新成为孤家寡人。
  • 青少年走近伟人丛书·传记故事·毛泽东

    青少年走近伟人丛书·传记故事·毛泽东

    毛泽东是一个农民的儿子,改变了民族的命运,没有冲锋在战场上,却指挥千军万马战胜强敌,为了国家的强盛,他不断地探索,在实践中接受了检验,一生与祖国不可分割,他留下了深深的时代印记。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毛泽东》是人物传记故事,生动记述了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的一生事迹。本书由许丁心著。
  • 誓不再婚

    誓不再婚

    五月二十日,她最讨厌的一天,尽管也是二十三年前的今天她来到了这个世界。520,还记得小时候母亲梳着她柔软微卷的发丝,变换出可爱美丽的发髻,在她耳畔轻声细语——小洛儿,生日快乐,瞧我们小洛儿的生日真有意思,代表着妈妈爱你。她高兴的扭过头凑在母亲的脸上,吧唧一声送出自己的香吻,也不怕扭转间新梳的美美发型会不会弄乱。可是,这一天却是她的梦魇,她不知道为什么老天总选择这个日子让她受尽折磨与委屈,……
  • 更师记

    更师记

    吴宝玲是个老实人,从没想过有一天会牵头上访。一开始她只是有点着急上火。期中考试,100分的数学试卷,女儿只得了69分。尽管三天前已经从一脸沮丧的柳月嘴里听到这个分数,家长会上拿到成绩单,看着到处是红叉的卷面,她还是心往下沉,一有急事就免不了疼的那颗牙马上就开始钻心了。家长会,主科老师分别都来叨咕几分钟。别的老师讲什么,吴宝玲听得含含糊糊,她的注意力都在数学老师那儿。数学老师姓齐,年轻,春节刚结婚,开学时给学生们发了喜糖,柳月拿回来显摆过。齐老师声音不大,绵绵糯糯,普通话标准,是吴宝玲喜欢的那种声音。
  • 工伤保险与劳动争议

    工伤保险与劳动争议

    工伤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劳动者由于工作原因并在工作过程中遭受意外伤害,或因接触粉尘、放射线、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危害因素引起职业病后,由国家或社会给负伤、致残者以及死亡者生前供养亲属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 福晋心很宽

    福晋心很宽

    穿越了,穿越成马尔汉家的女儿。珍汐表示未来有阳光义气的十三爷做姐夫十分期待,只是没想到原来她才是十三爷的女人。某女心声:“嫡女嫡妻都不能把日子过好,她还怎么见江东父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溺水在星际

    溺水在星际

    鱼没有水会死?我没有你,泪干。我风兮兮是最后一个拜倒在你西装裤下的女子,这也是最后一次的卑贱容忍。鱼玄星人天生有一种恐男症,男人如洪水。可是明明那么寒,我还是忍不住靠近你。忍不住心动。
  • 十字星城

    十字星城

    人类与机械城的战争已经进行了百年,战士李鑫岩被机械部队定点清除却没有死,被特别行动组抢救后改造成了机械生命体。然而随后被安排进入特别行动组之后的李鑫岩,却发现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他成了一个工具,一个人类妄图破解机械城防御体系的工具。与此同时,偶然遇到机械战士斯特罗格,彻底改变了李鑫岩对机械城的理解,面对昔日的一切,怎么办?当科幻遇上玄幻会是什么感觉?
  • 家赋

    家赋

    曹多勇,一九六二年生,供职于安徽省淮南市文联。先后在《人民文学》、《当代》、《十月》、《中国作家》等刊发表小说若干,作品被《小说选刊》、《新华文摘》、《中华文学选刊》、《中篇小说选刊》、《小说月报》选载。长篇小说《美丽的村庄》(与人合作)获中宣部第十届(二〇〇三——二〇〇六年度)“五个一”工程奖。中篇小说《好日子》获二〇〇三——二〇〇四年度安徽文学奖。短篇小说《塌陷区》、《这日子应该平静似水》分别荣获第四届、第五届全国煤矿文学乌金奖。著有长篇小说《大河湾》、《找活》等。二〇〇四年毕业于鲁迅文学院第三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这是神赐的本能,在人类家庭成员之间形成了天然的相互依存性,在每个人身上都产生一种奇妙的归属感。若每个家庭成员都按照神的模式去做,就能真正体会到家庭的安全与温情。
  • 铁笛子

    铁笛子

    离开兰州北关十七里有一个地方名叫花兰堡,是个两千多户人家的大镇。地当水陆要冲,一面通着黄河渡口,一面又是官驿往来要道,商贾云集,甚是繁富。附近还有许多小村镇,到处水田纵横,土厚泉甘,出产丰美,昔年甘凉、宁夏、青海、新疆各省各地往来贩运的货物都以此为集散转运之地,无形中成了西北诸省的交通枢纽。河岸上下游停满舟船皮筏,人烟稠密,热闹非常。附近村镇富翁甚多,除拥有大片田业、聚族而居的多年土著而外,另有好些都是靠着贩运羊毛、布匹、水菸、杂货以及各种土产因而致富的大商人。地方富足,屋是五方杂处,平日倒也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