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89900000003

第3章 大军西征(2)

敌分路合进,每路均三师人,互相策应,我军已与敌转战一月。在黄安、七里坪两次激战,敌第二、第十、第八十九师受重挫,退回黄安补充。敌第三、八十、八十三三师又取道新集西北,协同五十八师及张钫部进攻。激战三日,敌第八、十两师又受重挫。因敌人分路合进,我军尚未能消灭敌之一路,现正移师皖西,首先消灭进攻金家寨之敌,七里坪、新集已自动放弃。我军最大困难即补充人员不易,医院中现有近万的战斗员,四分之三系烂脚病,生疮烂脚者仍在增加,缺医生缺药,又有反革命破坏医生。对红军补充及解决医院问题,请中区×××我们。我军处在激烈战斗中,当中央来电坚决斗争下去,请中区及中央紧急动员各区红军及工农群众急起策应我军,望经常告我们以敌军消息。

那个时候,全国红军尚处于被敌人分割包围的状态,中央苏区也在敌人的“围剿”之中,指望中央的支援难以实现。鄂豫皖的形势在进一步恶化。9月中旬,皖西战斗失利,敌卫立煌纵队攻克金家寨,红军主力逐步退回英山,敌军穷追不舍,很快,英山也陷敌手,我军处境艰危。

9月24日,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再报中央:

敌以重兵分路合进,我军已安然退出汤家汇、金家寨,现集结于燕子河、西界岭一带,英山敌正向西界岭开始进,我军正准备消灭之。我军现侦探工作异常困难,请经常告我敌情,并请迅速用各种方法扰敌后方,令各苏区红军配合我军行动。梁冠英部现驻霍山、流波一带,请对其多做工作。

一连几封电报向中央求援,足见形势已经万分危急。

9月27日,鄂豫皖中央分局在燕子河召开会议,讨论下一步的行动方案。张国焘、沈泽民、陈昌浩、徐向前、蔡申熙、方英、王平章等人出席会议。面对如此危急的局面,中央分局竟然再次决定要红军主动出击,给予敌人“狠狠打击”。命二十五军徐海东率所部四师在皖西和潜山、太湖等地袭扰敌人,红四方面军主力先取英山,然后再向麻城等地转移。徐向前和陈昌浩对这个违背常理的决定极为不满,在会上极力争辩,但中央分局、军委正式发布命令,作为军人,他们也只有服从。

10月8日,红四方面军主力在黄安以西河口地区与国民党中央军的精锐、胡宗南的第一师迎头相遇,双方随即开始血战。这次出击,以红四方面军失败告终,致全军主力被压缩到只有方圆几十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域,鄂豫皖苏区和红四方面军到了生死存亡的严峻关头。

10月10日,鄂豫皖中央分局再次在黄柴畈召开紧急会议研究形势。作为战场统帅,徐向前和陈昌浩对敌我态势和部队的现实状况最清楚。敌人力量数十倍于我,武器装备远远优于我,而我军长时间艰苦征战,没有能得到补充和休整,后勤物资和弹药给养极度缺乏,部队疲惫已极,在力量对比悬殊的不利情况下,硬拼只能使宝贵的革命力量消耗殆尽。为此,他们极力主张,主力到外线作战,避免与敌人硬拼。徐向前在会上说:

根据地中心区域已经被敌人占领,我大部队不易活动,又已丧失了歼敌一路的机会;要分散游击,地方游击队还行,大部队就有许多困难,敌人兵力总比我大,有几十万人,而我根据地仅剩那么一小块地方,只要枪一响,不用两三个钟头敌人就会从四面八方合击而来,更何况你分散敌人也会分散呢!

陈昌浩指出,硬拼只能对敌人有利,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避开敌人主力,部队到外线作战,是符合当前实际的,根据地丢了,可以再创建,部队损失了,要再恢复就难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在严重的敌情面前,除极少数人外,包括时任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军委主席的张国焘也认识到形势的严峻,敌人的力量已大大超过我们,我军经过多次战斗未能完成击溃敌人的任务,根据地的大部分已被敌人占领,红军主力没有回旋余地,无法粉碎敌人的“围剿”,已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只有跳出敌人包围圈外才能保存力量。他同意徐向前、陈昌浩的意见,当前形势下,红军主力应跳到鄂豫皖根据地外,“去平汉路以西,与红三军会合”,待机歼敌后再返回根据地。

张国焘代表中央分局作出决定:由徐海东率红军一部和各地方独立团留在根据地坚持斗争,任命徐海东为苏区军区指挥部总指挥,全权领导区域内所有的地方武装。沈泽民领导鄂豫皖省委和各县各区的党政机构,就地指导和参与游击战争。四方面军主力十、十一、十二、七十三、少共国际师由他和陈昌浩、徐向前带领离开鄂豫皖苏区,到平汉路以西活动,争取与红三军会合,待歼敌后再伺机打回来。

对这次撤离鄂豫皖根据地,党史、军事专家们有很多分析评论,有的意见较为中肯,但也有极个别的认为,红四方面军的撤离是逃跑,是没有执行“正确路线的结果”。由于过去长期极左思潮的影响以及多种历史原因,对红四方面军撤出的真正原因,知情人无法辩解,历史真实情况也无法向世人说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事求是精神逐步回归,有些历史问题开始得到党内军内研究人员的关注。上世纪80年代初期,徐向前在与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廖盖隆等人谈话时,以权威的当事人的身份说话,揭示了当时的历史真相:

过去,也有的文章说红四方面军撤出鄂豫皖是逃跑……我回想当时召开了黄柴畈会议,有二十多人参加,我也参加了。会议临时决定离开老根据地,到平汉路以西,兜个圈子,打败敌人再回去。原来是这样计划的。结果过了平汉路以西,敌人追得很厉害,仗打得很多。我们在枣阳的新集和土桥铺一带打得很凶,损失也很大。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我们也没有什么退却不退却的问题。我们是被迫撤离的。第二天早上我们冲破敌人的阻击,向西走。关于这个问题,在延安的时候,陈云同志,还有康生找我谈过。他们问,你们到四川是不是有计划去的?我就把战斗的经过说了一下。我说不是有计划的,是被迫的,开始是准备兜个圈子,等打下敌人再回去,后来回不去了。回不去就往西退。起初准备在豫西建立根据地,不行;又准备进入陕南一带建立根据地,也不行。那时杨虎城已守住漫川关,胡宗南已经追来,进入陕南,我们去汉中的路被堵住了。我们在敌人追击下,越过秦岭转到西安附近。在西安附近,遇到敌人重兵堵截围追。经过激战后,我们再越秦岭,到了汉中。接着我们就到了四川,那时四川军阀混战,反动统治力量薄弱,到了四川我们就站住脚了。

李先念在回答撤出鄂豫皖是否正确时也曾说:

有人说,退出鄂豫皖不对,我看不退也不行,是被逼着出来的。自古有语,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鼾睡?蒋介石怎么能让我们那么多人在他跟前革命?第四次“围剿”,他亲自到武汉坐镇,是专门对付鄂豫皖的。当时蒋介石已经统一了江苏、浙江、安徽,我们打了岳维峻,他又统一了河南,统一了湖北。所以说,留在鄂豫皖周转是不行的。如果说粉碎了第四次“围剿”,还可能有第五次“围剿”,第六次“围剿”。再说,那时政策也有问题,这个问题,我与徐帅交换意见,鄂豫皖退出来是对的,那个地方长期占不住。

徐向前、李先念的话讲清楚了一个基本的问题,那就是强和弱的辩证关系。在强敌的围追堵截下,你要是硬拼,只会遭到更大的损失。打得了就打,打不了就走,走的目的首先是为了生存,生存下来后,再来与你打。这就是在革命初期敌强我弱情况下,我军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只可惜,这个基本的道理多少年后,人们才肯承认它。

郑洞国,国民党高级将领,曾参加过对根据地的“围剿”,对红四方面军退出鄂豫皖根据地,他也有自己的看法:

从国民党军队大举发动对苏区的第四次“围剿”战争,到红四方面军主力退出鄂豫皖苏区,前后历时三月余。其间红军虽在一些局部战役中迭获胜利,但始终未能摆脱被动局面,最后不得不撤离这块老革命根据地,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国民党方面看,为进行这次“剿共”战争做了精心准备。蒋介石先生先后调集了四十余万军队,其中许多是中央嫡系部队,如用于“围剿”鄂豫皖苏区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九、第十、第八十、第八十三、第八十八、第八十九师等部,都是国民党军队的精锐主力师。与红军相比,国民党军队无论在兵力和火力上,均占绝对优势,这与前三次“围剿”有很大不同(以前主要是使用杂牌部队和地方武装)。同时,国民党军队在战术上做了较大调整,再加上蒋先生亲自指挥,号令统一,各部行动比较协调,作战也较以前更为积极,使部队不易像以往那样为红军各个击破。从共产党方面看,当时在鄂豫皖苏区的中共领导人张国焘搞“肃反”扩大化,根据地内部不很稳定,红军实力亦受到削弱。在军事上,红军也未能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大胆实施外线进攻,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敌人”的灵活战术,致使自己在兵力、装备占绝对优势的国民党军队四面围追堵截下穷于应付,无法掌握战役的主动权。现在回顾起来,在国民党军队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四次“围剿”之初,红四方面军南下围攻麻城确属下策。红军主力在麻城及附近地区前后逗留月余,忙于“围点打援”,国民党军队乃乘虚由东、西、北三面深入苏区中心区域。待红军察觉到情况严重,匆忙调主力北上迎敌时,国民党军队合围已成,红军很难再有合适的战机和充足的时间来打垮或消灭某一路敌人,亦难寻找缝隙从容突围。而且,红四方面军主力北上之后,又企图用打硬仗的方式,首先消灭或打垮国民党军队一部主力,一举粉碎国民党军队的“围剿”,这固然为情势所迫,但其设想也是不现实的。依红军当时的兵力、火力和敌情条件(各个主要作战区域的国民党军队相距甚近,可以随时相互策应),似无把握一下子吃掉国民党军队几个精锐主力师。因而红军虽一再变更打击目标,并在七里坪等地取得局部胜利,却因力量有限,未能取得所期战果,自己反而受到严重消耗。这些都是红军此次反“围剿”战争失利的原因。

同类推荐
  • 致一百年以后的你:茨维塔耶娃诗选

    致一百年以后的你:茨维塔耶娃诗选

    《致一百年以后的你:茨维塔耶娃诗选》是二十世纪俄罗斯诗人茨维塔耶娃的诗歌选集。译者苏杭先生精选了一百来首茨维塔耶娃脍炙人口的短诗,并首次译出长诗《山之诗》。作为主要以诗歌创作名世的诗人,茨维塔耶娃在创作手法上有相当的创新,她披露感情时更热烈、更大胆、更横放杰出。
  • 义理与考据(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义理与考据(中国艺术研究院学术文库)

    本书系作者的自选集,分为“论文”、“书评”、“序跋”三编。从材料出发,重视考据,以文献带义理,学术研究与校注古典文献并重,构成作者的治学路向与方法。论文如《〈红楼梦影〉的作者及其他》,首次揭示署名“云槎外史”的《红楼梦影》作者就是晚清女词人顾太清。《寻诗与灵感——读钱钟书〈寻诗〉诗》一文,曾得到钱钟书先生的指教。《〈四溟诗话〉考补》、《李东阳〈怀麓堂诗话〉的融通意识》亦多发前人所未发之见。书评如《走近大师——写在《季羡林全集》出版之后》,意在廓清社会对季先生学术研究成就的错位模糊认识。
  • 藏羚羊的那些事儿

    藏羚羊的那些事儿

    这是一本全面、立体地介绍可可西里和藏羚羊的散文。作者把他五十多年,特别是最近几年间目睹的可可西里的变化和藏羚羊的命运以及自己的感受用灵动的文字记录了下来,不乏感人的故事情节,可读性强。阅读此书等于亲历了一回可可西里。
  • 趁我还年轻,趁我还爱你

    趁我还年轻,趁我还爱你

    人,很容易老去。我很想知道,有生之年,我爱的你,会过得好吗?我们风尘仆仆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其实再简单不过,不论生活给予什么,遇见了谁,坦然地接受便是,这是内心最美的姿态。
  •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唐诗三百首鉴赏(大全集)

    提起唐诗,每个中国人都有一种齿颊生香的感觉。在唐诗里,你会看到秀美的河山,你会闻到清新的花香,你会听到离人的哀怨……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风行海内外的唐诗选本。然而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以“温柔敦厚”的中庸之道来选择诗文,大量脍炙人口的名篇都没有入选,如《石壕吏》、《卖炭翁》等等。为了惠顾广大读者,我们继承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的精华,又参照多种唐诗编本,精选出了三百首唐诗,编成了这本唐诗大全集。目的在于为中学生、大学生、社会青年以及爱好唐诗的广大读者提供一本普及型读物,为弘扬民族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做出绵薄之力。
热门推荐
  • 这个宫廷是我的

    这个宫廷是我的

    【孝仪皇后生于九月九,她十月十;孝仪皇后比乾隆爷小16岁,她比十五阿哥也小16岁】七岁被选入宫,为公主侍读。她这辈子与宫廷注定孽缘:人别人家格格,十三四岁才入宫选秀,她却早了好几年!她只能扳着指头盼,等公主过几年出嫁,她就能功德圆满出宫回家啦!可是谁成想,在宫里碰见个十五阿哥好奇怪,总是说来看公主和格格,却眼珠儿总是盯着她看。宫里娘娘欺负她,十五阿哥不让了;她从树上掉下来,是十五阿哥抱住她;她与皇孙、额驸交朋友,十五阿哥却火了……她也不知道怎么招惹了这位皇阿哥,她只盼着公主赶紧嫁人,她好赶紧逃!可是!就在公主出嫁的那一年,皇上像个老狐狸似的盯着她乐,“小丫头,留下来给我当儿媳妇儿吧~”
  • 我曾爱你如命

    我曾爱你如命

    养了她十年的霍叔叔,在她十八岁生日的晚上变成了她的男人,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报复。失去双明,死里逃生后,她凭着美貌年轻嫁给了一个神秘BOSS,却在孩子要出生时被告知,她的丈夫就是她的霍叔叔。“霍成彦,我要离婚。”“离开我,你活得下去吗?你养得活这对双胞胎吗?”报复早已跑偏成养妻计划。
  • 农女的田园福地

    农女的田园福地

    一朝穿越成农家小姑娘刘小鱼,可是这第一天就要被自己亲生奶奶弄死,这是什么样的神节奏,家里长短,邻居拌舌,极品亲戚缕缕挑战她的底线,她到底是要让他们死呢,还是让他们死呢…片段一:小鸡咕咕叫的院子里面,小鱼奶奶拿起菜刀就要杀鸡。“你们这些杀千刀的,吃我的,住我的,现在长大了翅膀硬了是不是,还知道跑了是不是,赶紧把头伸过来,要不然的话让你们死都没好活。”听这糟心话,话里话外都再暗指生的儿子不孝顺,翅膀硬了就不听父母话了。“奶,你可千万小心着,别闪了腰大了舌,到时候还得花一大笔钱呢!”小鱼站在那里,脸上似笑非笑,眼里满是讥讽的高声喊道。啧啧,还真以为她家是软柿子,拿捏都不敢反抗呢,她现在就要让自家的包子爹娘,变成金刚狼。片段二:“你种庄稼的本事儿不错,你也不错!”俊美的男人勾着唇角,眼里闪着势在必得的光芒。小鱼毫不示弱的瞪大了眼睛:“我不错,干卿何事儿!”一句话简介:反正就是斗亲戚,发家致富的故事了!
  • 仙御江湖

    仙御江湖

    他被公认为逍遥宫最有天赋的修仙者,却始终难断尘缘!养父遇害,红颜遭劫,他终于冲冠一怒,走上了一条大犯修道之忌的不归路!修仙界说他离经叛道,他却说自己有自己的道。在三界各方势力风起云涌之时,他叛出仙门,在神魔乱世中流浪,他不顾世俗偏见,杀恶道,恋妖女,戏仙子,助妖王,正道称其为有史以来最大的叛逆,最终却发现…
  • 武神至圣

    武神至圣

    武道巅峰,是孤独,是寂寥,是高处不胜寒……武道巅峰,是孤独,是寂寥,是高处不胜寒……逆境中成长,绝处中逢生,方能感悟武道真谛!逆境中成长,绝处中逢生,方能感悟武道真谛!这是一个以武为尊的世界,更是一代武神的故事。这是一个以武为尊的世界,更是一代武神的故事。
  • 章台柳

    章台柳

    《章台柳》,清代言情小说。小说叙述唐朝天宝年间,郑州南阳书生韩翊进京应试。李王孙曾为其爱姬柳氏建章台以居,而韩翊与章台柳后相互钟情。李王孙遂将柳氏许嫁韩翊。小说敷衍唐传奇《柳氏传》而成,演叙安史之乱前后韩、柳二人的恋情及悲欢离合,展示了社会动荡中才子佳人的生存状况。
  • 帅酷堡主爱上江湖女侠

    帅酷堡主爱上江湖女侠

    上官胜月在十岁的时候亲眼目睹自家二十口被一位白衣剑客灭门。自己虽得以佼幸逃生,但从此失去十岁之前的全部记忆。被一位神秘的仙侠姐姐带回常年冰封的极寒之地。八年后,江湖出现了一位极美的女孩子水怜儿。能用一滴水杀人。传言她是人是鬼是仙,无人能抗拒她的美貌,也无人能抵挡她的武器。各大门派都争相邀请她为座上宾。最帅兼酷的青城堡堡主也为她卷入决斗......
  • 不变的印记

    不变的印记

    如今,有人把描写民工题材的文学与诗歌,统称为打工文学或日诗歌一一他们以在外地打工的写作者为界定。这种称谓是否科学,至少是值得商榷的。我始终固执地认为,诗就是诗,它可以是打工者写的或反映打工者的生活的,却非要加上什么“打工诗”的符号,难免别扭和有些牵强附会。而且,对于创作打工题材的诗作者而言,似乎他们的创作成就之被关注,仅仅是因为打工者的身份,这对于相当数量的写作者而言,似乎有人格不平等之嫌。这个话题似乎远了些,笔者也将会另外撰文探讨,在此,暂且按下不表。
  • 坑爹萌宝:妈咪,我们私奔吧!

    坑爹萌宝:妈咪,我们私奔吧!

    新文《永劫轮回:你好,秦先生!》 坑爹萌宝,老想着诱拐妈咪。小包子坑爹第一式,“妈咪,我要跟你一起洗澡。”小包子坑爹第二式,“妈咪,每天晚上我都要给你一起睡。”小包子坑爹第三式,“妈咪,要不我们私奔吧。”这样老爸就不会冒出来捣乱了。“臭小子,信不信我再将你塞到你妈妈的肚子里,回炉重造。”某爹暴怒。
  • 小姐的极品跟班

    小姐的极品跟班

    燕大博士陈风,被外星人带走,误入黑洞,穿越到未知星球的古代。为了生存,他当了废柴少爷的跟班。无奈自己太出色,被人抢来抢去。从此各种啼笑皆非的故事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