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390100000002

第2章 《本草》家用核心:健康就是气固血正

气血是人体脏腑、经络等一切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而气血的生成与运行又有赖于脏腑生理机能的正常。气血精津,是人体内的重要物质成分,它们其实是相互联系的。精可以转化为气、转化为血,使气血充盛,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旺盛。

了解你自身的“气”与“血”

养生就是养气血。西医说人体需要各种各样的营养元素,而对于中医来说,人体最需要的就是气和血。可以说人体就是靠气血在供养着,气行血行,气滞血淤。气血充足,运行通畅,人就会健康长寿,否则人就容易得病。

“气血”,中医指人体内气和血的统称。中医学认为气与血各有其不同作用而又相互依存﹐以营养脏器组织﹐维持生命活动。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无非是阴阳失衡所至,气血循环不畅必然导致阴阳失衡,是百病产生的根源。《本草纲目》中有“通十二经脉”之论,也就是说连接各脏腑而环绕人体的主要经络为十二正经和任脉与督脉,它们是气血流通全身的道路。经脉畅通、气血畅通,人体平衡,也就是健康。

中医认为,气可以推动血液运行,血可以运载气,气血相互滋生,气虚则血少、血少则气虚,故在中医临床上一般是气血双补(或称为气两虚、气血不足)。气是维持我们生命的活力的一种精微的物质。可是它和“精”这种精微的物质又不完全一样。精是能看得见的,基本上呈液体,而气是一种气体的东西,是看不见的。气既是维持人的生命活力的物质,又是人体各脏腑器官活动的能力。人体的呼吸吐纳、水谷代谢、营养敷布、血液运行、津流濡润、抵御外邪等一切生命活动,都是通过气的作用来实现和维持的。

血液能把从肺部获得的氧气和从小肠等消化器官吸收的各种营养成分运输到大脑。当我们在思考或者阅读时,大脑就在积极地活动着,消耗氧、糖等营养成分。当然,通过血液得到氧和营养的不仅是大脑,全身所有的组织和细胞都要依靠血液才有活力。除此以外,血液还有各种各样的功能,它能把体内新陈代谢产生的废弃物运输到肾脏,它能运送激素和担任免疫功能的抗体,它还能传递热量保持体温……总之,血液承担着维系生命的重要任务。

正因为血液有这么多的功能,所以一旦流动受阻就会发生许多问题。常见的现象如肩膀酸痛、手脚冰凉等就是由血流不畅引起的。如果某种原因使血液停止流动,情况就更加严重。例如发生冻伤时,如果不及时治疗恢复血流,就会造成组织坏死。脑和心脏都是极为重要的脏器,其中的血管一旦出现毛病就会发生脑梗塞或心肌梗塞,结果可能会留下严重的残疾,甚至造成死亡。

气血不足即中医学中的气虚和血虚。气血不足的结果会导致脏腑功能的减退,引起早衰的病变。气虚即脏腑功能衰退,抗病能力差,气虚者症状为畏寒肢冷、自汗、头晕耳鸣、精神萎靡、疲倦无力、心悸气短、发育迟缓。血即流动于经脉中的红色液体,血虚比较通俗的说法就是指血少。血虚者症状为面色无华萎黄、皮肤干燥、毛发枯萎、指甲干裂、视物昏花、手足麻木、失眠多梦、健忘心悸、精神恍惚。

一般说来,血要在气的推动下才能把血中的营养送达全身各处。一旦气虚,血就会缺乏动力,从而导致血停于某处,或者运行不通畅,就会形成气血淤滞。气血淤滞是导致衰老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气血欲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就必须始终处于一种运行状态。只有这样,它们才能到达相应的脏腑组织,发挥其濡润、滋养、推动的作用,所以气血以流通为和。一旦气血运行受阻,就会因气血不能供养人体而发生各种病症,同时人也很容易衰老。

气血精津,是人体内的重要物质成分,它们其实是相互联系的。精可以转化为气、转化为血,使气血充盛,以保证生命活动的旺盛。津液与气血的关系也很密切,津液停滞不化,就会导致气机阻滞;津液亏乏,造成血燥生热,或血液流通欠畅引起血淤;津液丢失过多,也可能形成气随津液外泄,出现冷汗淋漓、四肢厥冷等症。

怎样才能预防气血淤滞呢?比较关键的一点是要避免容易出现的一种恶性循环。人体中的垃圾越多,越需要更多的血气来清除它们,但人的血气又会因为体内垃圾的增多和血脉的阻塞而减少,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也正是人体衰老的原因所在。所以,人要想健康不老,就要做到以下三点:减少体内的垃圾;增加血脉经络的畅通;增加体内的气血。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说“气血流通为贵”也是这个意思。如何补足气血呢?现在的人物质条件充裕,第一方面也不用格外强调。反倒是第二方面一直以来被人们忽视,似乎吃进去了东西,就等于补充了营养,身体就健康了一样。其实不是这样的,自然界的风寒燥火,人的喜怒哀乐,都会对气血的运行产生影响,会干扰本来正常运行的气血,使之偏离正常的轨道,从而导致脏腑得不到该有的滋润而出现病变,所以中医说“怒伤肝,恐伤肾”。

中医所推崇的阿胶、红枣、当归,留传千古的四物汤等都是补血的;而气功、太极拳、六字诀等都是用来调气的,只要气血和顺,人体自然不会出问题。所以我们说,养生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养气血。而养气血又分两个方面:一是补,通过睡眠、药物和食物等方法来补充足够的气血,气血充足是人体健康的基础。二是运,光把气血补足了不够,还得把它们运送到身体各个部位,否则还是徒劳无功。

健康与生病就是气血消长的外化

气血是人体脏腑、经络等一切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而气血的生成与运行又有赖于脏腑生理机能的正常。因此,在病理上,脏腑发病必然会影响到全身的气血,而气血的病变也必然影响到脏腑。气血的病理变化总是通过脏腑生理机能的异常而反映出来。

中医重视气、血、津液的正常运行。气停滞不行则气滞,津液停滞不行则痰湿,血停滞不行则成血瘀。七窍之灵,四肢之用,以及发得血而能生等,血运正常对于机体生理功能的维持是很重要的。中医学认为,气和血一阴一阳,互相依存,互相滋生。气血与五脏的关系非常密切。

1.“心主血脉”。血液能运行于脉道之中,循环周身,须依赖心气的推动。

2.“肝藏血”。人活动时血运于经脉以营养滋润周身,人静时则血归与肝脏储藏待用。

3.“脾生血”。脾胃摄取水谷之精微为血的源泉,又统摄血液运行脉中防止妄行。

4.“肺布血”。一是肺主气,助心行血,为血行之动力。二是肺朝百脉,施气布津于脉。三是吐故纳新,保持血液清新,所以《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天气通于肺”。

5.“肾藏精,精化血”。肾中命门为原气之所系,十二经之根,生化之源,也是温熙、促进血液生化的原动力之所在。肾是形成血液的重要脏器之一,故有“生血根本在于肾”之说。而血之精华又可化为肾精,故常精血并提。由此可见,气血之病可及五脏,五脏又可及其气血。

五脏的阴阳、气血,是全身阴阳、气血的重要组成部分。各脏的阴阳和气血之间的关系是:气属于阳,血属于阴,气和阳,均有温煦和推动脏腑生理活动的作用,故阳与气合称为“阳气”;血和阴,均有濡养和宁静脏腑组织及精神情志的作用,故阴与血合称为“阴血”。气血失调的病机,同邪正盛衰,阴阳失调一样,不仅是脏腑、经络等各种病变机理的基础,而且也是分析研究各种疾病病机的基础。

气和血的关系极为密切,生理上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故病理上也相互影响而致气血同病。气对于血,具有推动、温煦、化生、统摄的作用,故气的虚衰和升降出入异常,必然影响及血。如,气虚则血无以生化,血必因之而虚少;气虚则推动、温煦血液的功能减弱,血必因之而凝滞;气虚则统摄功能减弱,则血必因之外溢而出血。气滞则血必因之而瘀阻;气机逆乱血必随气上逆或下陷,甚则上为吐衄,下为便血、崩漏。另一方面,血对于气,则具有濡养和运载作用,在血液虚亏和血行失常时,也必然影响及气。如,血虚则气亦随之而衰;血瘀。则气亦随之而郁滞;血脱,则气无所依而脱逸。气血关系失调,主要有气滞血瘀、气不摄血、气随血脱、气血两虚和气血不荣经脉等几方面。

如今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的心、脑、肾、血管病,常常和高凝血症、高血糖、高血脂症有很大关系。现代生物流变学告诉我们,人体血液的流动,血管和心脏的弹性,都与血液的流变性密切相关。高血脂症病人的血液可以状如乳脂,血流缓慢;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缺血性脑血管病,以及肺气肿、肺心病等,其血黏稠度都比较高,循环阻力大,血流速度缓慢,导致微循环流量下降,所以这些病临床上多表现有淤血症候。

但是,从阴阳、气血和各脏生理活动的关系来说,则阳和气、阴和血又不能完全等同。一般来说,脏腑的阴阳,代表着各脏生理活动的功能状态,是兴奋还是抑制,是上升或下降,还是发散或闭藏。脏腑的气血,是各脏腑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气不仅具有推动和温煦各脏腑生理活动的作用,同时还具有重要的固摄作用。养生保健贵在气血和畅,我们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遇事不怒:中医学明确指出:“怒伤肝”,“多怒则百脉不定”。“气逆不顺,足以伤身”。《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大怒则行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其意是说,大怒可造成脑卒中而死亡。现代医学认为,愤怒时机体处于一种应激状态,使血压升高,血糖分解加速,肾上腺素反射性地加速分泌,引起心动过速、气促和焦虑不安。易怒可致高血压、溃疡病、风疹、心悸、失眠、脑血管意外、心源性猝死和各种精神病。凡是易怒者,要注意思想修养,不让愤怒折磨自己,要善于自我控制,使愤怒情绪得以缓解。因此,若欲养生延年,切忌戒怒。

2.节饮食:《养生论》说:“饮食不节以生百病。”历代医家均认为饮食宜少不宜多,食少则脾胃易化,中气转运,气血周流;食过多则脾胃损伤,气血阻滞,对人体有害无益。所以“节食”对于保护肠胃很重要。

3.谨防堕坠损伤:《灵枢·贼风》说:“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血气凝结……”,老人腿脚不够灵活,稍有不慎,容易发生闪挫扑跌,再加上骨质松脆,堕坠撞伤后易致脉络破损,出血致淤,故老年人活动时更应小心谨慎,防止堕落撞伤。

4.莫大量饮酒:《本草纲目》谓:“少量饮酒则和血行气,……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现代医学研究,经常大量饮酒可使血液中脂肪增多,尤其对心脏不利。

5.避寒暑:《灵枢·痈疽》说:“寒邪客于经络之中则血泣,血泣则不通”。寒邪内犯,损伤阳气,血失气温,凝而留止,经络不通,血流无路,横溢脉外而出血。上了年纪的人,代谢低,循环差,既怕冷又怕热,对天气变化很敏感,应注意防寒避暑,及时增减衣服,以利气血正常流通。

补气血是一门大学问

气血两虚,即气虚和血虚同时存在的病理变化,多因久病消耗、气血两伤所致,或先有失血,气随血耗;或先因气虚,血的生化无源而日渐衰少,从而形成肌肤干燥、肢体麻木等气血不足之证。

“气血”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气血不足”、“气血亏损”、“气血两亏”等,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术语。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气血”认识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误区一:满面红光,就是气血好

在中医学中,人的正常生理面色表示人体的气血津液的充盈与脏腑的正常,比如精气含于内,容光发于外,所以面部显现光明润泽、红黄隐隐。而在临床上,中年人如果总是“红光满面”,很难看出本来的肤色,就要注意查一查自己的血压了。如果血压正常,需要考虑是否肝火旺盛,通常肝火旺盛的人易出现急躁失眠、口干等一系列表现。

误区二:脸色好,气色好,就是气血正常,身体健康

在中医学中,“气血”是“气”与“血”两个概念的组合。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某人身体一直非常好,气色又好,但突然得暴病而亡,人们往往感到不可思议。其实,脸色好,气色好,气血正常,绝不能代表脏腑无病,很可能这些“健康人”的某一个器官就有先天或后天的疾患,只是暂时没有显现出来而已。

误区三:身体有疾患,气血一定差

在中医学中,“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而我们日常口头语中的“气血”只是局部概念,说白了,在不少人的观念中,仅是单指“血”。比如伏案工作久了会发生颈痛、背痛,老年人常发生腰腿痛等等,从“气血”角度讲,这是局部气血不和、血瘀气滞,甚至血不养筋而造成肌肉萎缩等等,属于局部小概念的“气血”问题。局部的气血概念,不能代表整体的气血概念;局部气血失调,也不能说总体健康出了大问题。

误区四:“气血”就是指气和血,与其他无关

这是人们存在的一个大误区。仅以气和血而言,在中医学中涉及范围较广,名称繁多,概念也不一样,但是气血与五脏六腑,与精、津液等有着密切不可分割的关系,在生理上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中医经常讲到:精与血同病,气与血同病,气与津液同病,血与津液同病。这其中包含着更为复杂的病机。

虚症在临床上十分常见,老年多虚症,久病多气虚,其他如先天不足、烦劳过度、饮食不节、饥饱不调等,皆能导致虚症。虚证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之分。

气虚主要指肺脾气虚,临床表现为气虚、气短声低、倦怠无力、面色晃白,头晕自汗,食欲不振、大便溏薄等。常用的方剂有四君子汤(党参、白术、茯苓、甘草),补中益气汤(黄芪、党参、白术、灸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生脉散(人参、麦冬、五味子)。血虚包括心血虚与肝血虚,主要表现为面色萎黄、指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失眠等。常用的方剂有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当归补血汤(黄芪、当归)、归脾汤(白术、茯苓、黄芪、龙眼肉、酸枣仁、党参、木香、灸甘草、当归、远志)等。

气血两虚者一般出现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妇女月经过多等,其主要表现为既有气虚的表现,又有血虚的表现,进补宜采用益气生血、培补气血、气血并补。气血两虚以气虚证与血虚证并见为诊断依据。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自汗,脉弱等是气虚的主要表现;面色萎黄或淡白,舌淡,脉细等是血虚的主要表现。

气血双虚应气血双补,常用的方剂有八珍汤(四君子汤加四物汤),十全大补汤(八珍汤加黄芪、肉桂),人参养荣汤(当归、党参、白芍、白术、茯苓、熟地、灸甘草、黄芪、肉桂、五味子、远志、陈皮、生姜、大枣)等,相应膳食有韭汁红糖饮,乌梅红糖饮,黑木耳红枣饮。

1.韭汁红糖饮

材料:鲜韭菜300克,红糖100克。

作法:将鲜韭菜洗净,沥干水分,切碎后捣烂取汁备用。红糖放入铝锅内,加清水少许煮沸,至糖溶后兑入韭菜汁内,即可饮用。

功效:具有温经、补气之功效。

2.乌梅红糖饮

材料:乌梅15克,红糖;30克。

作法:将乌梅、红糖一起入煲,加水l碗半,煎剩至大半碗,去渣温服。

功效:具有补血止血,美肤悦颜功效。

3.黑木耳红枣饮

材料:黑木耳30克,红枣20枚。

作法:将黑木耳、红枣洗净。红枣去核,二味加水煮沸,去渣服用。

功效:具有补中益气,养血止血,美肤益颜功效。

在补益人体的中药当中,补气之首为人参、补血之源为何首乌,“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而人体又为气血所构成,人体虚症、概括起来不外体虚、阳虚、血虚、阴虚四种类型,根据虚症的不同类型应有针对性地选择恰当的补虚药。但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气、血、阴、阳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一般而论,气虚和阳虚、表示机体活动能力的衰退,阳虚多兼气虚,而气虚也易导致阳虚;阴虚和血虚、表示机体精血津液的耗损,阴虚多兼血虚,而血虚也易导致阴虚。所以,气血双亏、阴阳俱虚亦属常见之症,治当补气药与补血药、补阴药与补阳药并用,所谓气血双补、阴阳并补之法。另外,气能生血,亦能生津,故气虚与阴津不足之症,常以补气药配补血药或补阴药,即补气生血,益气生津之法。

阿胶是女性补血的最佳食品

女人如何补血?千年的补血圣品阿胶是首选!作为历代皇宫贡品,经典三大补品之一,阿胶补血美颜的神奇功效早已深入人心。

现代女性面临着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不断加快的生活工作节奏,日渐复杂的人际关系,哺育后代的重任……这些都使女人同时承受着事业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势必会给她们的躯体和精神方面造成不良影响。尤其是那些对脑力和精神状况要求更高的白领丽人,她们终日处于高度紧张的工作状态中,脑力和精神疲劳日益严重,必然伤神耗气耗血,以致血虚,久而久之导致肝血不足,肝郁气滞、心肾不交,从而出现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失眠健忘、性欲下降、情绪抑郁、便秘等不适状态。

女人贫血就要补血,在这里我们详细介绍阿胶这种补品。阿胶具有滋阴润燥、补血止血之功。现代科学证明,阿胶能促进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的生成,有显著的抗贫血、止血作用,并能改善体内钙的平衡,促进钙的吸收,使血清钙增高。正因为如此,阿胶是女人一生滋阴养血的最好选择,女人在不同年龄都可以根据情况,适当服用阿胶,那么就不仅可以因血滋养顺利地度过不同的生理阶段,而且对保持容颜、身心健康都有一定裨益。阿胶还能滋阴润肺,善治肝肾阴虚所致的形体消瘦、腰膝酸软、口燥咽干、视物昏花、眩晕耳鸣以及肺阴不足所致的干咳少痰、痰中带血、口燥咽干、五心烦热等症。

阿胶产生的年代最晚在汉代以前,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本草纲目》载:“阿胶大要中是补血与液,故能清肺益阴而治诸症。”《本草纲目》还载:“阿胶乃大肠要药,有热毒留滞者,则能疏导,无热毒留滞者则能平安。”阿胶一般为长方形块状,规则平整,大小厚薄均匀。它的表面为棕褐色或棕黑色,平滑有光泽,有纵纹,无气孔、油孔。质硬而脆,一拍即碎,碎片对光照略透明。气微香,味微甜,以棕褐色、光亮、透明、无腥臭、经夏天不软者为佳。

悠久的历史,使阿胶在治病和滋补保健方面得以大展风采。阿胶作为膏方的主要原料,能和很多植物配合。最为典型的当属在我国江南一带民间每年冬季广泛服用的自制保健品——阿胶核桃芝麻膏,经过长期的实践证明确有疗效,可以延缓衰老、治病强身。每到天气渐凉之时,人们便以阿胶作为基础配料,用黄酒浸泡至软,配以核桃仁、黑芝麻这两种主要配料熬制成糕状,随时食用。此外,阿胶与核桃仁、黑芝麻三者相互协同,相得益彰,在养血、生津的同时,润五脏、强筋骨、益气力、乌发养颜、润肠通便,通过对人体全身脏腑、血脉的整体调理,濡养机体、去病强身、延年益寿的保健功效。

阿胶虽好,但在服用的时候也要注意以下情况:

1.防火毒:有些人在服用阿胶之后,会出现火气亢盛的表现,如鼻腔、口唇等部位出现许多热疮,或眼睛干涩、发红、眼眵增多,甚至出现喉咙干痛及大便秘结或大便带血等症状。产生上述症状的原因是由于服用了新鲜的阿胶所致。从中医理论来看,刚制成的阿胶即新阿胶不宜服用,须将其置于阴干处放置三年以上,直至火毒自行消尽后,方可服用。

2.服法:阿胶的气味比较浓烈,如果直接冲服,不仅腥腻,味道也不好。因此,块状阿胶,要将其砸成小块,越小越好,这样可以方便烊化。将阿胶块、冰糖、黄酒等一起放入一个金属容器内,上火蒸30~45分钟,大火烧开后,再改小火慢蒸。蒸化的阿胶晾凉后会变黏变稠,即可食用。而在患有感冒、咳嗽、腹泻等病或月经来潮时,应停服阿胶,待病愈或经停后再继续服用。另外,按传统习惯,服用阿胶期间还需忌口,例如不食生冷食物、萝卜、浓茶等。

3.贮存:阿胶容易受潮,不耐高温。可将阿胶放入食用包装袋内,扎紧口,然后再放入冰箱内保存。但一旦从冰箱中取出后,就要立即制作。家庭熬制好的阿胶膏滋药也需密封贮藏在冰箱里。

此外,有些女性一味地寄希望于阿胶这样的补药是不可取的,平日要注意摄入富含蛋白质、铁、锌和维生素的食物,否则不可能拥有气血充足的好脸色。

胡补乱补会补坏身体

“进补如用兵,乱补会伤身”这句谚语告诫人们,服用补药也必须对症,遵循“一药一性,百病百方”的原则。进补是以补为主,兼顾治病祛邪,以促进因虚致病、因病致虚以及处于亚健康状态者恢复健康,达到提高生活质量,延年益寿的目的。

众所周知,中药有酸、甘、苦、辛、寒五味之分,每一种中药都有各自的特殊功效,各属其经,各行其脏。各种进补的药品只能适合于一定的体质,治疗一定的病症。每一个人身体状况不同,病症有别,体质有异,通补、通治百病的药品是不存在的。比如中医所说的虚症有气、血、阴、阳虚证四类,就应当根据不同的虚症用药进补。对于阴阳俱虚、气血双亏、数病同发、病情错综复杂者,如代谢紊乱综合出现“四高”,即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和高尿酸,又当按照辨证论治精神,仔细观察,全面分析,谨慎配伍,合理用药,进补“对路”,补泻得当,方能奏效。

按照中医辨证论治原则,进补也要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弄清脏腑阴阳,寒热虚实,哪些人可以不必进补,哪些人可以进补。对于那些该进补的人来说,补什么,怎样补,也应有所不同,有所区别对待。

1.益气进补

益气进步主要适用于脾肺气虚的老年人或一般体虚患者。脾肺气虚的特点为神疲困倦,纳少运化无力,短气懒言,动辄自汗,舌淡胖,边有齿痕等等。益气进补,可在党参、黄芪、白术、茯苓、山药、莲肉、扁豆、甘草等一类药中进行选择。常用的中成药有四君子丸,补中益气丸,参芪膏等。如山药熬粥,不仅适宜冬天,并且一年四季,也都相宜。

2.养血进补

养血进补主要适用于肝脾肾不足的患者或老年人。血虚的主要症状为面色萎黄或淡白无华,头晕目眩,心悸失眠,手脚容易发麻,口唇、舌质、眼结膜淡白;指甲不荣等。这时进补,可以选用当归、熟地、何首乌、龙眼肉、红枣、胎胞、阿胶等药。常用中成药有“八珍膏”、“当归补血膏”等。

3.滋阴进补

滋阴进补主要适用于肝肾不足,津液亏乏的中老年阴虚患者。肝肾不足,阴虚液亏的迹象为口燥咽干,内热心烦,遗精盗汗,腰疼疲乏,头目眩晕,舌红少苔等等。滋阴类进补药物,主要可从生地、沙参、天冬、麦冬、黄精、玉竹、石斛、枸杞、桑椹、女贞子、龟版、鳖甲等药中选取。常用中成药有六味地黄丸、左归丸、河车大造丸等。

4.助阳进补

助阳进补主要适用于精神萎靡,肢冷畏寒,阳萎早泄,大便溏稀,小便清长或余沥不尽等脾肾阳虚不足的对象。助阳进补,可从附片、肉桂、肉苁蓉、菟丝子、巴辑天、杜仲、鹿茸等药中去选用。常用的中成药有右归丸、全鹿丸、参鹿补膏等。

值得提醒的是,进补虽是好事,然而用得不得法的话,反会弄巧成拙。如没有必要,大可不必趋赶时髦,竞相进补,而对于那些有必要进补的对象来说,也最好适可而止,不偏不滥,否则便就事与愿违,适得其反了。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气虚:表现为身体乏力、大便溏泻、气短懒言、面色苍白、食欲不振。气虚的人应以补气为主。推荐膳食:山药粳米粥。将熟地、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等一起煎药取汁后,跟粳米一起熬成粥。粳米性平,能补中益气;山药能补肺、脾、肾之气。

血虚:常见于女性,如经期女性经量过多,易头晕乏力、面色不华;绝经期女性雌激素分泌减少,易造成钙质大量丢失。进补应注重补血、养血、生血。当归、阿胶、熟地、大枣、鹿角胶可补血养血,可分别与各种汤汁炖服。推荐膳食:当归生姜羊肉汤。温中补血、调经散寒、止痛。

阴虚:又称阴虚火旺,俗称虚火。主要表现为潮热、盗汗、五心(双手心、双脚心与头顶心)燥热、口干舌燥、有时会出现大便干燥。可选中药:沙参、麦冬、太子参、桑葚等。推荐膳食:梨糖膏。将梨熬成汁,再用熬稀的冰糖去收成膏状。由于高温会破坏蜂蜜的营养成分,所以等梨糖膏稍微温热时再加入适量蜂蜜,每天服用30毫升,对于补阴、滋阴、养阴有良好功效。

阳虚:主要表现为平时怕冷、四肢不温、胃中寒冷、“得温则舒”、形体肥胖。阳虚应采用温阳补虚的药:如淫羊霍、干姜、鹿茸、肉桂。由于温阳的药偏燥,单纯补阳容易使人体燥热,可加入适量补益肝肾、平补阴阳的山茱萸;出现口干舌燥的情况要减少药量。推荐膳食:核桃仁粥。核桃仁性温、味甘,用于肾虚腰痛、脚软、虚寒喘咳、大便燥结,有健胃、补血、润肺、养神等功效。

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严格区别,但起码应把用膳对象分为偏寒偏热两大类。偏寒者畏寒喜热,手足不温,口淡涎多,大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脉沉细。偏热者,则手足心热,口干,口苦,口臭,大便干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脉数。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容易导致“火上加油”。

1.忌多多益善

任何补药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如过量服用参茸类补品,会引起腹胀、不思饮食;过服维生素C,可致恶心、呕吐和腹泻。

2.忌重“进”轻“出”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少家庭天天有荤腥,餐餐大油腻,这些食物代谢后产生的酸性有毒物质,需及时排出,而生活节奏的加快,又使不少人排便无规律甚至便秘。故养生专家近年来提出一种关注“负营养”的保健新观念,即重视人体废物的排出,减少“肠毒”的滞留与吸收,提倡在进补的同时,亦应重视排便的及时和通畅。

3.忌恒“补”不变

有些人喜欢按自己口味,专服某一种补品,继而又从多年不变发展成“偏食”、“嗜食”,这对健康是不利的。因为药物和食物既有保健治疗作用,亦有一定的副作用,久服多服会影响体内的营养平衡。尤其是老年人,不但各个脏器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减退,需要全面地系统地加以调理,而且不同的季节,对保健药物和食物也有不同的需求。因此,根据不同情况予以调整是十分必要的,不能恒补不变,一补到底。

古人说:“用药如用兵,任医如任将”,进补必须有针对性才能达到调理的目的。但是很少有人可以判断自己究竟属于哪种体虚,经常有人觉得哪个症状都有点像,但又不完全是。中医的优势就在于个体化治疗,中药进补同样应该一人一方。建议不清楚自身体质的人,可到医院请专业医生开“进补处方”。

自愈力是人体最宝贵的资源

自愈力,包含着免疫力、排异力、修复力(愈合和再生能力)、内分泌调节力、应激力、协同力等等,出自于人体的自愈系统,这个系统是我们的上祖经过自然界亿万年的洗礼,不断地历练而形成,一代代地传给我们的。

自愈力,包含着免疫力、排异力、修复力(愈合和再生能力)、内分泌调节力、应激力、协同力等等,出自于人体的自愈系统,这个系统是我们的上祖经过自然界亿万年的洗礼,不断地历练而形成,一代代地传给我们的。说起自愈力,人们其实并不陌生,感冒了,腿脚磕破了皮,不用管它,过几天伤病自己好了,也就是说自愈了;如果你注意一下,还会发现自愈力有十分神奇的作用。因此我们要科学地认识自愈力。首先,有病时,不要越过自愈系统,随意地介入、干扰人体的自愈系统。

自愈系统是生物储存、补充和调动自愈力以维持机体健康的协同性动态系统。对于包括人类在内的高等级生物,自愈系统包含免疫系统、应激系统、修复系统(愈合和再生系统)、内分泌系统等若干个子系统,当其中任何一个子系统产生功能性、协调性障碍或者遭遇外来因素破坏,其他子系统的代偿能力都不足以完全弥补,自愈系统所产生的自愈能力必然降低,从而在生物体征上显现为病态或者亚健康状态。整个整体自然疗法的任务,就是修正和维护人体的自愈系统,并以这个系统为核心,来设计包括各种技术在内的健康管理计划,以人体的自愈系统为基础和根本,以各种技术为辅助,而不是越过自愈系统,随意介入干扰人体的系统。影响自愈力自然发挥作用的五个要素是组织细胞中毒;组织细胞缺氧;细胞营养不均;组织细胞缺水;微循环不畅通。

1.组织细胞中毒

人体许多传染性疾病不单是细菌和病毒入侵的结果,更重要的是由于人体内的毒素破坏了人的免疫系统,使得人体免疫力下降而导致人体感染生病,所以健康第一要务就是及时排出人体肠道、血液、淋巴、皮肤等系统中的毒素,这样才能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力和各系统脏器的功能,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2.组织细胞缺氧

由于空气污染,特别是室内空气污染和不畅通,诸如居室、办公室、商场、地铁等环境,空气中的氧含量低于正常21%,而多数人一天有9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加之现代人的心肺功能都较弱,使人体的组织细胞经常缺氧。当人体组织细胞中的氧含量低于正常值的65%时,缺氧的组织细胞就容易癌变。

3.细胞营养不均

当正常细胞经常缺乏一定的营养素时,就容易患上各种疾病。现代营养学的原理说明,组织细胞的正常新陈代谢除了需要充分的氧气以外,还需要均衡的人体七大营养素,即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和水。现实情况是很多人不懂得科学饮食和合理营养补充。许多慢性病的发生发展与饮食结构和饮食方式的不合理有关。

4.组织细胞缺水

水是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中国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理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水补,水是百药之王。”组织细胞的一切新陈代谢都离不开水,组织细胞经常缺水,就会使组织细胞不能获得充分的营养和及时排出细胞代谢废物和毒素,从而导致组织细胞病因引起的各种疾病。

5.微循环不畅通

中医所谓“通则不痛,不通则痛”,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微循环不畅通导致局部组织细胞缺氧、缺水、缺营养,代谢产物和毒素不能及时排除,使组织细胞病变而产生各种慢性病。

自愈力的作用是相对的。得了病光靠自愈力硬抗是不可取的,自愈力和免疫力有关,当免疫细胞抵挡不住病毒时,就需要借助药物,不过最好的药物依然是食物为主,一般情况下,通过营养素的补充,可以对抗大多数疾病。这需要动态地理解人体为自愈所做的一切调度,而不是去阻止、干扰和破坏,因为,许多疾病的症状,都是人体自愈系统的调度所引起的,这种调度,是一种折中技术,需要从身体的资源里,进行重新分配,待病消除后,在恢复正常。

想强身健体,先调摄胃气

《本草纲目》中记载:“饮食者,人之命脉也,而营卫以赖之。”正如“人以食为天”更是说明饮食对维持人体健康的关系重大。未患病的人,要注意保养脾胃,以免得病;患脾胃病的人,应时常注意调摄以防止病情加重或引起其它病变;病愈的人,要注意防止疾病的复发。

《黄帝内经》中说:“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也就是说,胃气决定人的生死。“胃气”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意。狭义的“胃气”是指脾胃的消化功能;广义的“胃气”则是指热之正气。就人体的生理功能而言,人体的脏腑之间是密切联系、息息相通的,正气的维持健旺有赖各脏腑共同作用来完成,其中人身之精、神、气、血、荣、卫,都是在“胃气”的基础上与它脏化生而出,从而形成不同的生理功能。胃土居中,以灌四旁,五脏皆禀胃气以行生化之机。心无胃养,无以变神明;肾无胃滋,无以藏精髓;脾无胃养,无以行运化;肺得胃滋,主气而行制节;木得土培,始可生发以行春令。荣者水谷之精气,卫者水谷之悍气。胃为津液、宗气所出之处,气血之大源。人身之重要物质,无一不是在“胃气”的基础上产生的。

所以“胃气”强壮,精神气血就会旺盛;反之,“胃气”一衰,这些物质生源受碍,正气必虚,疾病亦随之而来。“胃气”于人身实为至关重要。“胃气”的正常生化,则又占有重要的位置。人之所以能够生存,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后天生化之源,生生不息,以滋养于身。

胃上承食道,下接十二指肠,是一个中空的由肌肉组成的容器。胃是人体的加油站,人体所需要的能量都来源于胃的摄取。金朝医学家说:“胃者,脾之腹也……人之根本。胃气壮则五脏六腑皆壮也。”胃为水谷之海,其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和。由于胃在饮食物消化过程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与脾一起被称为“后天之本”,故有“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胃气强则五脏功能旺盛。因此,历代医家都把固护胃气当做重要的养生和治疗原则。

胃以降为顺,就是胃在人体中具有肃降的功能。胃气是应该往下行、往下降的,如果胃气不往下降,就会影响睡眠,导致失眠,这就叫做“胃不和则卧不安”。胃有一个重要的功能——生血。“血变于胃”,胃将人体吸纳的精华变成血,母亲的乳汁其实就是血的变现,血是由食物的精华变成的,在抚养孩子的时候,母亲的血又变成了乳汁。

胃气是人赖以生存的根气,只可养,不可伤。因此在诊断上要审察胃气,在治疗上要顾盼胃气,在养生上要调摄胃气。胃气强壮,则气血冲旺,五脏和调,精神充沛,病邪难侵,可却病延年。所以胃气是诊断、治疗和养生学中的关键问题,是解决某些疾病的一个重要的方法。

中医重视胃气之思想,源自《内经》或者更早,其后张仲景、李杲、薛立斋、张景岳、周慎斋以及张璐等人,他们各有所长,各有所偏,但重视胃气则一。诚然,养胃气,是产生“补土派”的思想基础,但是重视胃气,绝非仅此一派,而是各派、各家共同之所宗。试看朱丹溪为“滋阴派”之大旗,叶天士为温病学之大家,他们对“胃气”都极为重视。

脾胃病的发生主要是饮食不节,过食生冷,寒积于中,使脾胄之阳不振;其次是郁怒忧思,肝气不调,横逆犯胃乘脾,要预防好脾胃疾病,关健是如何保护脾胃功能正常的运转,才能达到健康的目的。饮食适度,是保胃气的一个重要方面。很多人片面理解食物的营养价值,认为什么食物的营养价值高,就多吃一些,身体就会好,结果饮食无度反伤胃气。在胃气不强的情况下,损谷是保胃气的最好方法,而节食则是损谷的最好办法。适当减少食量,使胃气运转游刃有余,方能“以通为用”。

调摄胃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早餐应该吃“热食”。一些人贪图凉爽,尤其是夏天,早餐喝蔬果汁代替热乎乎的豆浆、稀粥,这样的做法短时间内也许不觉得对身体有什么影响,但长此以往会伤害胃气。

从中医角度看,吃早餐时是不宜先喝蔬果汁、冰咖啡、冰红茶、绿豆沙、冰牛奶的。早餐应该吃“热食”,才能保护胃气。因为早晨的时候,身体各个系统器官还未走出睡眠状态,这时候你吃喝冰冷的食物,会使体内各个系统出现挛缩、血流不畅的现象。也许刚开始的时候不会觉得肠胃有什么不舒服,但日子一久或年龄渐长,你会发现皮肤越来越差,喉咙老是隐隐有痰、不清爽,或是时长感冒,小毛病不断。这就是因为早餐长期吃冷食伤了胃气,降低了身体的抵抗力。因此,早饭应该是享用热稀饭、热燕麦片、热牛奶、热豆浆、芝麻糊、山药粥等,然后再配着吃蔬菜、面包、三明治、水果、点心等。牛奶容易生痰,导致过敏,不适合气管、肠胃、皮肤差的人及潮湿气候地区的人饮用。

其次,午饭前先喝肉汤,可以很好地调摄胃气。常言道“饭前先喝汤,胜过良药方”,这是因为从口腔、咽喉、食道到胃,犹如一条通道,是食物必经之路。吃饭前,先喝几口汤,等于给这段消化道加点“润滑剂”,使食物能够顺利下咽,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粘膜。若饭前不喝汤,则饭后会因胃液的大量分泌使体液丧失过多而产生口渴感,这是喝水会冲淡胃液,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曾有人把胃气比喻为国家之饷道,饷道一绝,则万众立散,而胃气一败,便百药难施。证之临床,此言不虚。中医流派虽多,但治病置胃气于不顾者没有。

胃气是人赖以生存的根气,胃气强壮,则气血冲旺,五脏和调,精力充沛,病邪难侵,可祛病延年。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调养胃气。

清热祛火?先要问问为什么

“上火”是中医学专用名词。如果出现咽喉干痛、两眼红赤、鼻腔热烘、口干舌痛以及烂嘴角、流鼻血、牙痛等症状,中医就认为是“上火”。

“上火”是人体各器官不协调造成的,医学上称之为应激性疾病。通常,人们在“上火”之前并没有明显的症状,但发病后则表现为咽喉干燥疼痛、眼睛红赤干涩、鼻腔热烘火辣、嘴唇干裂、食欲不振、大便干燥、小便发黄等,而严重的口疮、咽喉肿痛等症状会影响人体的正常饮食,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不便。

中医把头昏、咽喉肿痛等偏上部位的火热症状叫“上焦火”,把烦热口渴、胃脘痛等中间部位的叫“中焦火”,把便秘、尿赤等偏下部位的叫“下焦火”。又按脏腑开窍,把目赤肿痛称“肝火”,鼻扇气喘称“肺火”,口舌生疮称“心火”等等。结合内在情况,这些火还可统分“虚实”两大类,症状重,来势猛的属实火;症状轻,时间长并伴手足心热、潮热盗汗等的属虚火。实火的治疗是用清热、降火的泻法,虚火是用补法。那么,怎样知道自己是实火还是虚火呢?

1.看小便

小便颜色黄、气味重,同时舌质红,是实火;小便颜色淡、清,说明体内有寒,是虚火。

2.看大便

大便干结、舌质红的为实火;大便干结、舌质淡、舌苔白的仍为虚火;大便稀软或腹泻说明体内有寒,是虚火。

3.看发热

如果身体出现发热的症状,体温超过37.5℃时,全身燥热、口渴,这是内热大,是实火;发热时手脚冰冷、身体忽冷忽热,不想喝水,是体内有寒,为虚火。

“火”是如何产生的呢?一是直接受自然界“火热之邪”的侵袭而引起“上火”症状;一是机体内存在的能推动生命机能而看不见的“火”,由于阴阳失调,失去了正常潜藏功能,而引起“上火”症状。也就是说引发“上火”的具体因素很多。情绪波动过大、中暑、受凉、伤风、嗜烟酒以及过食葱、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贪食羊肉、狗肉等肥腻之品和中毒、缺少睡眠等都会“上火”。

对于不同体质的人来说,调理方法也是有区别的。对于一些平时体质还不错,而且不感觉胃疼的人来说,首先要管住嘴,别吃辛辣的食物了,而是多吃些蔬菜水果。如果是孩子,必要时可以吃两三天小儿化湿丸;如果是成人,要解决大便干燥等问题,可以吃些牛黄清胃或牛黄解毒片,吃的时间千万不能太长,三五天就差不多了。但平时如果就有慢性腹泻的毛病,可千万不能吃这些药,最好是先饮食调理。对于一些平时体质就弱尤其是有慢性胃肠疾病的人来说,晚饭时喝粥也是养胃的好方法,同时还可以安神。如平时就需要健脾补肾的人群,可以用山药熬大米粥;平时就大便稀、经常感觉肚胀的人群,可以熬些莲子粥;女士、脾虚、血虚的人群,这时可以熬些红枣粥。

胃火主要表现就是口舌生疮、大便干燥、烦躁易怒、大便没有规律、口中有异味、出现慢性胃疼等。一旦出现这些上火的表现,就说明不堪重负的胃肠道该调理了。

要想少上火早泻火,首先要保持科学的生活规律,按时作息,定时定量进餐,不为赶时间放弃一顿,也不为一席佳肴而暴饮暴食。安排各种活动需适当而有节制,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以免过度疲劳、抵抗力下降。

其次,多吃“清火”食物。新鲜绿叶蔬菜、黄瓜、橙子、绿茶都有良好的清火作用,而胡萝卜对补充人体的维生素b、避免口唇干裂也有很好的疗效。此外,可以口服各类清凉冲剂,如夏桑菊冲剂、金菊冲剂等对“清火”也很有效。

在“上火”期间,不宜吃辛辣食物、喝酒、抽烟和熬夜,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经常漱口,多喝水,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清火”药物。如果“上火”症状比较明显,一周以上还没有好转,需及时到医院就诊。专家特别提醒市民,不要自己随意服用一些“清火”药物,因为有可能服用过度而适得其反。

另外,如果出现口腔溃疡,病情比较严重且一周以上不见好转的,应当及时到医院诊断治疗。因为口腔溃疡并不一定是由于“火气大”的缘故,可能是口腔溃疡病原被病毒感染,也可能和激素以及遗传有关。口腔溃疡也被认为是身体变弱的信号,所以出现口腔溃疡时,患者若同时感到身体疲乏,就应检查自己营养摄入是否均衡,休息是否足够,并适量补充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测一测:自检你的气血状况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气和血、津液、精等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都是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各脏腑的产物,形成之后又都是各脏腑赖以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气血津液、精任何一种物质有波及其他几者而不是孤立的,要相互参照。

气虚证则是是指气的生成不足,或者消耗过度而致气的功能减退所致病证。“气机失调证”是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失常所引起的病证。此中又有“气滞证”、“气逆证”、“气陷证”、“气闭证”、“气脱证”的不同类型。由于气的运动是从各个脏腑经络、组织器官为其活动场所,是通过各脏腑、器官的相应功能体现其存在,因此“气机失调”所致病证是离不开相关内脏的功能障碍。要想了解自己的气血是否充足,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十招作个初步了解:

1.看眼睛:俗话说“人老珠黄”,其实指的就是眼白的颜色变得混浊、发黄,有血丝,这就表明你气血不足了。眼睛随时都能睁得大大的,说明气血充足;反之,眼袋很大、眼睛干涩、眼皮沉重,都代表气血不足。

2.看皮肤:皮肤白里透着粉红,有光泽、弹性、无皱纹、无斑代表气血充足。反之,皮肤粗糙,没光泽,发暗、发黄、发白、发青、发红、长斑都代表身体状况不佳、气血不足。

3.看头发:头发乌黑、浓密、柔顺代表气血充足,头发干枯、掉发、头发发黄、发白、开叉都是气血不足。

4.看耳朵:小孩子看耳朵看形态,大人除了形态就主要看后天的情况了,主要看色泽、有无斑点、有无疼痛。如果呈淡淡的粉红色、有光泽、无斑点、无皱纹、饱满则代表气血充足。而暗淡、无光泽代表气血已经下降。

5.摸手的温度:如果手一年四季都是温暖的,代表人气血充足,如果手心偏热或者出汗或者手冰冷,都是气血不足。

6.看手指的指腹:无论孩子还是成人,如果手指指腹扁平、薄弱或指尖细细的,都代表气血不足,而手指指腹饱满,肉多有弹性,则说明气血充足。

7.看青筋:如果在成人的食指上看到青筋,说明小时候消化功能不好,而且这种状态已一直延续到了成年后。这类人体质弱,气血两亏。如果在小指上看到青筋,说明肾气不足。

8.看指甲上的半月形:正常情况下,半月形应该是除了小指都有。大拇指上,半月形应占指甲面积的1/4~1/5,其它食指、中指、无名指应不超过1/5。手指上没有半月形或只有大拇指上有半月形,说明人体内寒气重、循环功能差、气血不足,以致血液到不了手指的末梢,如果半月形过多、过大,则易患甲亢、高血压等病。

9.看手指甲上的纵纹:当成人手指甲上出现纵纹时,一定要提高警惕,这说明身体气血两亏、出现了透支,是肌体衰老的象征。

10.看牙龈:小孩子不明显,主要是成人。牙龈萎缩代表气血不足。

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气和血、津液、精等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都是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各脏腑的产物,形成之后又都是各脏腑赖以活动的物质基础,因此气血津液、精任何一种物质有波及其他几者而不是孤立的,要相互参照。人的体质也可以分为寒性体质和热性体质。

寒性体质(阳气不足):最明显的症状就是身体的火力不足,表现为畏寒怕冷、喜暖喜热、不爱饮水或只爱喝热水、腹泻便溏、四肢不温、早晨起来就犯困、一到秋冬便咳嗽流清涕、爱吃葱姜、不喜梨藕、舌淡苔白、津液较多、面色多青白或青黄、身体稍虚胖、喜安静独处、脉搏较缓慢(70次/分以下)。

热性体质(阴虚火旺):最明显的症状就是喜冷喜寒,多穿一件衣服便燥热出汗,爱喝水、爱喝绿茶、爱吹风、喜空调、爱吃冷饮,口苦、尿黄赤、烦躁易怒、便秘、口咽干燥、目赤、发热、胁痛、失眠,脉搏多较快(80次/分以上),舌红苔黄、面色发红、不爱睡觉、体味较重。妇女月经多提前,量大色深。

其实严格属于这两类体质之一的人并不多,多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平常体质。或偏于热,或偏于寒,或里热表寒,或上热下寒,或忽冷忽热。

同类推荐
  • 急诊内科症状处理程序

    急诊内科症状处理程序

    本书以症状为中心进行阐述,用图表解释急诊处理流程,形式新颖,条理清晰,内容详尽,便于查考,可快速阅读。本书适合急诊医务人员,尤其是急诊内科年轻医师以及医学生阅读与参考。
  • 陈卫川中回医发微

    陈卫川中回医发微

    本书分为中医篇、回医篇两部分,主要包括:行医之路、中医“五方”“五药”谈、陈卫川老师辨证论治学术思想及临床应用的体会、陈卫川辨治糖尿病经验撷要、陈卫川学术经验拾零、陈卫川医案等。
  • 传染病护理

    传染病护理

    《传染病护理(供护理、助产专业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十二五”规划教材》不仅增加了一系列传染病法律法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自然灾害时传染病防治、职业防护、医院感染等其他教材涉及不多的内容,还将近年我国新出现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手足口病、甲型HiN,流感等传染病护理知识充实进来,使教材内容充实、可操作性强、贴近临床、紧跟传染病疫情变化。
  • 医道还元注疏

    医道还元注疏

    作《医道还元》“注疏”,在“注疏”的规范性上难以把握。因为就《医道还元》正文的九卷,都分为“总论”和“洋解”两个部分,“详解”对“总论”进行逐句解释。如果把“详解”当作“注”,那所做的只能叫“疏”;如果把“详解”当作“总论”的“分论”,那所做的则叫“注”。从这个角度,《医道还元》原文本应该叫《医道还元注》才合适。就文本的实质而言,“详解”与“注”无异。既然原文本已经含“注”,那后来在此基础上做的工作,只能叫“疏”了。鉴于原文难以界定,所以本书名为《医道还元注疏》,此“注疏”的意思可以多熏理解:既可以理解为在“注”上作“疏”,又可以理解为有“注”有“疏”。
  • 十二时辰养生法

    十二时辰养生法

    《十二时辰养生法》向人们系统地阐述了十二时辰与人们健康的关系,揭示了十二时辰的养生奥秘。例如:最佳起床时间是卯时,卯时是生物钟的"高潮",体温升高,此时起床会精神抖擞;最佳的开窗时间是每天上午巳时,这是呼吸高质量新鲜空气的时候;人脑的活动能力在下午未时最为低落,这个时候是睡午觉的最佳时段,科学的午睡是您一天之中的健康加油站,使您精力充沛。十二时辰养生,要求人们必须顺从自然界的变化,遵循天人合一的传统养生理念,随着十二时辰的变化而相应地调整养生思维。《十二时辰养生法》还选取了大量历史名人的养生经验和养生故事,融合知识性和趣味性,力求以通俗的文笔传达给读者丰富的养生信息。
热门推荐
  • 锅庄

    锅庄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明伦汇编人事典形声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形声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鬼王宠妻:王妃要爬墙

    鬼王宠妻:王妃要爬墙

    本想做完这次任务就拿钱环游世界,结果穿越了?!行,穿越我认了,可是被叫废材?让我很不爽!堂堂的嗜血女王,会是废材?笑话!绝地反击,废柴逆天,再强的人我也虐得了。你们有的我要有,你们没有的我还要有。顶级丹药,极品神兽,我信手捏来,想和我玩是么?我等着!我要的不多,就站在这个世界的顶端就行。“那白送你个至尊相公,要不?”“你怂不怂?是不是太久没看见我杀人了?”“从爱上你的那刻,我就认怂了。”“滚!”嗜血之路,鬼王请靠边......【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顶级客服就是顶级产品

    顶级客服就是顶级产品

    买方市场下,卖什么都是卖体验,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消费者不仅懂得购买优质的商品还需要获得优质的用户体验。企业需要做的就是提升自己的客服质量,用顶级客服打造用户心中的顶级产品,从而培养客户对企业的忠诚度。本书从“客服应该如何做”、“各行各业的客服成功案例”、“解决客户投诉”、“客户关系管理:留住老客户,开发新客户”四个方面详细讲解了客户服务的工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希望通过本书,能够使更多的企业及客服人员学会与客户打交道,使得客户投诉、抱怨、客户流失等不再是问题,打造良好的用户体验。
  • 顽劣小萌妻之妖王么么哒

    顽劣小萌妻之妖王么么哒

    她是煌舞大陆殇家的大小姐,,可家族被灭,妹妹背叛……
  • 素菜菜谱(美食与保健)

    素菜菜谱(美食与保健)

    民以食为天。我们一日三餐的饭菜不仅关系我们的生命,更关系我们的健康。因此,我们不但要吃饱吃好,还要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吃出品味,吃出高水平的生活质量。
  • Tales of Troy

    Tales of Troy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
  • 超禁忌游戏Ⅱ

    超禁忌游戏Ⅱ

    一个英语培训班里的五十个学生,忽然分别获得控制某种事物的超能力。他们的人生和命运,从此彻底改变,卷进了充满禁忌的对抗游戏里。三名学生相继死亡、六名学生忽然失踪,局面变得无比混乱,剩余的学生该选择怎样的立场?互相厮杀?自保?还是团结起来阻止旧神?奇怪的异空间、神秘莫测的地外生命、身份隐秘的碧鲁先生、关联旧神秘密的鬼岛、把杭一等人当神对待的土著部落、绝对的禁地……整个对抗游戏背后似乎隐藏了无比恐怖的秘密,一切不再是“胜出这场竞争、活下去”那么简单。
  • 季小姐的影帝先生

    季小姐的影帝先生

    新书【嫁给全城首富后我飘了】已开,欢迎品读。他是演员,他演的最成功的的角色叫——季微的男人。只是,演着演着,却将一颗心搭了进去。艺人陆程能成为影帝,跟一个女人脱不了关系。初次见面,酒店里,她对他百般羞辱。那会儿他想,这么凶残的女人,将来谁敢娶她谁就是傻逼。后来,他成了那个傻逼。
  • 吸血鬼

    吸血鬼

    如果换来的是永生,失去太阳又算得了什么?他们在黑暗中奔走,游移于没有阳光的异界。年华流转,却永生不死。依靠别人的血液来维持自己的生命,他们沉浸在充满罪恶的血河之中。在咬断少女脖颈的时候,只留下冷酷的决绝,他们在鲜血中体验另一个生命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