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1412600000003

第3章 智慧之海导航仪(2)

读哲学会有一些让你惊喜的小发现,比如,你会发现哲学史上哲学家总是一撮一撮的,在一个阶段大家都谈论着同一个话题。其实,哲学讨论的东西就像是现在电视里的谈话节目,导演安排你谈这问题,你这个群众演员就被陷在里面了,你就甭想着话题以外的事了。

思维控制高手是这样的,传说在当初,厨师在杀牲口时都要征求动物的意见,怎么征求呢,屠夫找来鸡牛羊开会,问你们是喜欢被蒸熟、清炖,还是油炸了吃。老牛小心翼翼地说,其实,我们都不喜欢被吃掉。厨师哂笑着说,呵呵,你看你,说着说着就跑题了……命题和范围给你定好了,你就别打算讨论别的什么问题了。这是别有用心者在主观环境中设的局,当然,客观环境也会给人设局,那是无可奈何的事。

因而,老牛虽非伟大的哲学家,但性命攸关的问题,它会跳出思维的定势去考虑问题,没有被问题牵制。有老牛开这么个头,鸡和羊们的思想日渐觉醒,它们就不会再讨论如何被吃掉,而要讨论如何出逃,如何养生,如何长寿的问题了。

所以,哲学研究所处的时代和眼界很重要,你想知道的和你能知道的好像冥冥中已经被预先划定了,你跟谁在一起,你在什么地方,可谈的话题都被限定了。鲁迅先生的杂文里有个段子,说几个村妇在河边洗衣服,日头过午,还没洗完,一个村妇捶了捶酸痛的背,叹口气,对旁边的村妇说,哎!皇后娘娘不知道多幸福呢?!这会儿怕是刚睡起晌午觉,刚一起来就喊,丫鬟!给娘娘拿个柿饼子来。一个村妇能想象到的皇后娘娘的生活图景最多也就这个样子了,这是她所处的环境决定的。也正是这样的原因,一定的环境背景产生一定的哲学话题,因此,你读哲学总能看到哲学上的话题局限,当然也由此局限的话题引申形成哲学上的帮帮派派、团团伙伙。

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是哲学家,要成为哲学家跟是不是学哲学专业没有关系,智慧在于自我反省与修炼。哲学的目的在于修炼。不懂哲学,是因为缺少修炼。东方不败的《葵花宝典》记载,修炼,就是要从能看到的,炼出看不到的;把自己有的,练到没有了,神功就修炼成功了。所以,关键时刻要挥刀自宫,斩除凡尘俗虑(前面这句别信啊,逗你玩儿呢)。其实,“修炼”两个字未免太抽象,用我的体会,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阅人无数;那就是,上午想想天体自然,下午想想宗教社会,前半夜想想别人,后半夜想想自己;睡觉前自我催眠,控制潜意识,醒来时做梦的解析,探索自我。

扯远了,再说哲学史的修炼,我们先修炼古典西方哲学。中国的哲学史,基本被国学大师们在百家讲坛里都快讲过一遍了。讲得怎么样?说不好,反正我听了总犯困,等我得空了也讲给你们听,不会比他们差。倒是西方的哲学,像是放在库房角落里无人问津的老酒,悠悠散发着如同XO般诱人的幽香,等着人去品鉴,不由得想带你们去品品那异域风情。

诱人的哲学许诺给你智慧,其实智慧并不易得。想要抄近道,那你要走后门!

后门在哪里?你是不是有些提着猪头找不到庙门的困惑?你想想看,哲学并非胡说比赛,那都是费劲巴拉想出来的,虽非字字金石,但也不是句句狗屁。还是应当认真对待的。不过那么多厚书和古怪想法,自己读原著太费劲。那该怎么办?就是要读读咱这本精缩加幽默版的哲学历史啊!都看到这儿了,这你还不明白?

现在,思路理顺,一切就绪,请诸君乘我一叶小舟,与我一同穿越,去看看西方哲学的历史是如何被忽悠出来的吧。

哲学坐标

你要穿越,多少总要有点准备,若穿越到唐朝,你是不是得弄点铜钱,再恶补一下历史常识,最后还要有张地图才好,不小心被唐兵枉杀了就糟了。贮备点知识,总是没错,那就是在万里长征路上提前准备的压缩饼干。

讲西方哲学史,得先灌输你一些哲学知识,算是餐前开胃菜、小点心,很可能对你今后的阅读有所助益哟。

对于哲学,我们中国人其实曾非常青睐。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的哲学研究曾盛极一时,全民学哲学,言必称马列,手持红宝书,学毛著,背语录,乃至迅速繁殖出诸如石头哲学、山药蛋哲学、乒乓球哲学等等,蔚为大观。

话说无何有之乡的村干部深入田间地头讲哲学。

他捡起一块石头喊:乡亲们,这是什么?

告诉你吧,这就是——物质。

“啪嗒”石头脱手落地。你们瞧,物质是运动的。

乡村哲学家拿起石头丢了N多遍,石头每次都掉在地上。乡村哲学家拈花微笑道,你们看,不管我怎么扔石头,石头最后都往地上掉。这说明运动是有规律的。

这规律,你们都晓得了吧!这说明,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哲学就这么讲完了。

较之靠铁锹棍棒武力打出地位或请吃送礼派现金贿选混出来的村干部,怎么不让我佩服当年村干部的水平。

当然,读哲学只有这点知识好像还不够,你们念书时学的哲学想必早已忘光光了,此处,复习复习,算是醒酒酸辣还魂提神汤,下文才是随书惠赠的超级微型的《哲学原理》。

要知道《哲学原理》这样的书本来都是皇皇巨著,随随便便就几大本,曾令无数英雄汉竞相折腰。想当年,天龙先生考个区区哲学研究生,狠狠读了6部此类经典,摞起来比俩枕头还高。

在哲学史上,唯物主义声名并不像如今在我们这里一样得到普遍认同。过去,唯物主义常常被看做粗俗的哲学,不被那些“高人”认可,他们那时讲的都是道德“高尚”的信仰和精致的唯心主义。不过,我们现在就是用唯心、唯物画线,唯物主义是教科书里奉为圭臬的原则。

我觉得,马克思主义最厉害的就是历史唯物主义了。历史唯物主义所讲的,乃是从社会存在说明社会意识、从生产力说明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说明上层建筑,以及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说明社会发展规律。你想想看,说世界上的山花海树,无非物质,锦绣文章、发春秋大梦无非思维,这当是很好理解的,但说历史也是由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铁定规律决定,这的确是超出你我凡人想象,更不要说你给个证明,想必你没读过《资本论》前是不能的。但你不能,并不等于别人不能,况且这个别人还是马克思呢!

世界观,观世界

世界观,就是观世界。

观世界,观什么?

面对世界,我们发现,世界是一座巨大的钟表,而我们都还是蒙昧无知的野蛮人,看着指针转圈圈,都在猜想它是怎么转的。你若是机械专家,你可以说它是因为发条推动齿轮运转;你若是电子学家,你猜想它是由于石英振动测算时间;你若是神学家,你说是神的旨意让它运转。面对世界这座滴溜溜乱转的大钟表,哲学家们会仿着电视剧中大唐狄仁杰断案时的派头当头棒喝:元芳,你怎么看?

元芳,你就权当我是个瞎子。你说我们外面有个世界这样的东西,那你跟我说说世界是什么样的,好吗?我问你,世界是哪里来的?是神创造的?还是由一个个微粒组成的?是PM2.5吗?世界在动吗?怎么动?为什么会动?你不要欺负我看不见,随便脑门一拍,信口胡诌,你要好好想想再和我说。

你怎么知道它是啥模样,你怎么知道它是打哪儿来的,这就是哲学家所说的“本体论”问题了。

你怎么知道它在动换,告诉我这些,就是哲学家所说的“认识论”了。

对这个世界,作为人能做些什么呢?该怎么做呢?这就是哲学家所说的“方法论”了。

哲学家不会停,他们还会问:“元芳,你怎么办?”“你为什么这么干?”这就是哲学家所说的“价值论”了。

因为有人类,还会有其他问题等着问你,就像机关单位大门前门神一样的保安哥哥最爱问的三个问题:你是谁?你哪里来的?你到哪里去?

你若能回答我所有诸如此类的问题,我就会不由得倒吸一口凉气,啊呀!这不就世界观的问题吗?你回答了什么是“世界观”了。你也可以算是个哲学家了,我的一位导师曾说过,每个人都是一个哲学家,真是一点都不假。

世界观,就是“观世界”,就是对世界总体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称为辩证唯物主义,辩证的也是唯物的。

哲学第一问

据说这是哲学上最伟大的问题,哲学的根本问题。

这个问题简单直白:物质第一还是意识第一?

用现在的话讲,就是这个世界谁是老板,谁最后说了算?我们过去搞哲学,这个是用来划派系的杠杠,就跟过去我们划阶级成分一样:你认为物质第一性,那是唯物主义,错不了,属于无产阶级贫雇农;如果你认为意识第一性,那就是唯心主义,对不起了,要算作地富反坏右。

当今时代,科学昌盛繁荣,人们对世界的探索越来越多,科学发展对哲学影响越来越大。哲学似乎对这等本原问题争论不那么激烈了,大家主要思考认识论的问题去了。

对于哲学这第一问,我们的哲学教科书很简明地告诉你说,我们坚持的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是,世界是物质的。

唯物论有两大核心概念:一个是物质,一个是意识。

“物质”和“意识”在这里是哲学术语。术语就是这样一种东西,把大家日常能懂的,说得让你不懂了,比如,你说“这东西、那东西”转化成哲学语言就是“物质”;你说打什么“鬼主意”,哲学化的说法就是“意识”,就所谓理论化了。这就是把蝴蝶变成标本,标本化为图形,图形化为符号。这就是你为什么越来越搞不懂,有这么多的人在作怪,你当然搞不懂,你都搞懂了,专家怎么混。不好意思,又扯远了。

给你们一个通俗演义版的唯物主义解说吧。

话说有位高人名曰老夫子,一日,老夫子拍拍自己的胸脯说道:我是物质。老夫子就是在告诉你们,你们看,我是血肉之躯,血肉就是一种物质,我是物质的。老夫子又拍拍自己的脑门儿说:我会思考。他这就是告诉你说,我能看到、听到、闻到、摸到周围的事物,在我的脑子里就有了感觉,凭着感觉和我学来的思考方法,我就能想出好些东西来,有时我还会做梦,这些想出来的东西和梦,都算是意识。要是我没有身体、没有脑子,我肯定想不了事,所以,这就是一条伟大的唯物主义的原理:物质决定意识。

这也就是所谓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一个答案了。

嘿嘿!听了高人许多的话,你是不是当真醍醐灌顶,马上就掌握唯物主义了?有这么多唯物主义的知识就差不多够忽悠人了,当然,这会儿有人再理论化、系统化地忽悠你一番,你可能又糊涂了,所以,下文中那些系统化、理论化的句子,有兴趣的看看,没兴趣的跳过去不看也罢。

物质是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是对一切可感知事物的共同本质的抽象。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客观实在性。意识是对客观存在近似的、能动的反映,任何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物质是本源的,意识是派生的,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其形式是主观的,意识就是客观内容与主观形式的有机统一。物质决定意识,即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离真理不远了

方法论,方法论,就是关于方法的理论。我要靠方法找真理,方法对了,真理就来了。瞧!多简单明了的逻辑。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哲学方法论。俗话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不同世界观,不同方法论。龙族自然采用龙族的方法,信的是龙族方法论,鼠辈自然采用鼠辈的方法,那是鼠族方法论。就是这道理,所以,你认为世界是神创造的,一切都是神决定的,那事情来了,解铃还须系铃人,就需要求神拜佛。你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那就依着规律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可见,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所言不虚。

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成了方法论,一定的世界观原则在认识过程和实践过程中的运用表现为方法。

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是人们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来观察事物和处理问题。方法论是普遍适用于各门具体科学并起指导作用的范畴、原则、理论、方法和手段的总和。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但是,方法必须尊重规律,不能违背规律。因为下面一句,是堪比真理的哲学原理——规律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规律是普遍的,一切事物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思考不能靠屁股

认识论探讨知识从哪里来,人如何认识世界。这学问学会了,才能靠近真理一点点。

认识论这学问很有意思,问你怎么想问题,你当然不假思索就说了,我当然用脑子想,总不能用屁股思考吧?!即便是牛顿的尊臀,八百辈子也不会想出惯性定律来的。没错,你说的话符合辩证唯物主义,大脑是思维的物质基础,教科书上是这么说的。很不幸,有些捣乱的哲学家还会说,你怎么证明你是用脑子想,不是用心去想,而且我们中国人几千年来一直都说用心想,直到现如今了,科学家说人脑是思维的物质基础,你才敢这么斩钉截铁地说用脑子想的。但也有医学的发现,心脏也有一定的思维功能,据说,做外科手术换了心的人,想法观念会与以前有不同。你还确定说人只是用脑子想吗?最糟糕的是,我们还有一句顶顶有趣的官场名言:屁股决定脑袋。

亲,再问你个问题,你脑子里想的是什么?你思考的是你感觉到的东西,那些你看得到、摸得着、嗅得出的东西吧。不过,你的感觉可靠吗?你不可能是想刀子,就真有把刀子在脑袋里飞吧。你脑子里想的刀子跟现实里的刀子应该不是一回事,那你怎么会觉得你脑子里的刀子就是现实里的刀子,你感觉到的东西是可靠的吗?等你看过哲学史里的怀疑论,就会发现你认为天经地义的那些东西,可能都不一定靠得住。

还问你个问题,你想事情总是有个先后顺序,常用到的是时间和空间顺序,哲学上还有个高级的顺序,用个高深的字眼说,叫“逻辑”。怎么用“逻辑”来思考?你要看过康德、黑格尔怎么说时,你该哭了。

不忽悠你了,说点哲学原理关于认识论的观点吧。

认识论亦称知识论,是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结构,认识与客观实在的关系,认识的前提和基础,认识发生、发展的过程及其规律,认识的真理标准等问题的哲学学说。

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物质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认识是人对客观实在的反映,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同类推荐
  • 原本大学微言(上)

    原本大学微言(上)

    我们现在通常看到的《大学》是二程及朱熹对原本《大学》改编、注解而成的。南先生认为《大学》原文本来就是儒家追求“内圣外王”之道的集中表述,逻辑严密,文气通顺,粲然可观,不必加以篡改。为了向大众揭示原本《大学》短短千余字中所包含的微言大义,先生特依据西汉小戴所传曾子《大学》原经,对其本旨重新加以阐释,内容包括《大学》的价值,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的修养工夫,“格物”至“正心”的内圣(明)之学,“修身”至“治国”的外王(用)之学,内外兼修之道,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教训,王朝更替与儒学的演化,中外文化的反思与前景,等等,旁征博引,融会古今,取精用宏,妙语连珠。
  • 老子大讲堂

    老子大讲堂

    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在中国历史上表现为历朝历代的休养生息政策。而其中的辩证观则提升了道家管理理念的深刻性,为人们提供了变通了决策艺术。“无为”是老子处世哲学的一个至高点。“无为”不单是做人或生活的原则,更有帝王“南面之术”即今天所说“领导学”的意义。
  •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问道者:周辅成文存

    本书由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燃灯者》作者赵越胜先生亲自选编,精选著名哲学家和伦理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周辅成先生的十三篇文章,并将其分成四个单元,勾勒出周辅成先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问道精神,也体现那一代学者的风骨和学识。
  •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中华国学经典读本:荀子

    《荀子》为战国时人荀况所著,是一部阐述先秦儒家思想的著作。从知识论的立场上批判的总结和吸收了诸子百家的理论主张,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明于天人之分”的自然观、“化性起伪”的道德观、“礼仪之治”的社会历史观,并在此基础上,对先秦哲学进行了总结。本书由荀况编著。
  • 有趣的哲学故事

    有趣的哲学故事

    本书从哲学(生命中一场美丽的邂逅)、观点(时间能证明对与错的博弈)、智慧(开启未知世界的钥匙)等八个方面探讨哲学本身、哲学对人性的影响、哲学对人的帮助。书中以精彩有趣的哲学故事为基础,辅以理论知识,让读者在潜移默化中享受精神的盛宴。相信您阅读本书后,心灵不再贫瘠、视野不再狭窄、信念不再飘摇、理想不再模糊,像智者一样,认真过好生活中的每一天。
热门推荐
  • 民国模范作文(日记篇)

    民国模范作文(日记篇)

    民国小学生日记PK当代小学生日记。继“开明国语课本”之后,再现民国语文教育风采!101篇民国小学生优秀日记,展示不同的少年中国!给当代语文教育一面镜子!给当代青少年一面镜子!全面展现民国小学生所思、所历、所感、所悟。在民国老课本引起广泛关注,并火热畅销之后。近日,民国小学生作文又被媒体疯狂转载,同时与当代小学生作文进行了比较,引起了热议。民国小学生作文多数语言功底扎实深厚,视角高远,思想深刻,最可贵的是,较少虚假套话。
  • 总裁旧爱变新欢

    总裁旧爱变新欢

    十八岁那年,为了逃脱一纸婚约,我毅然决然跟男朋友私奔。他失手伤人,我代他下狱。黑色四年,换来他的离去和生父的置之不理。原以为四年过后,能迎来新的人生。却不料,遇到那个与我有婚约的男人。他说:“顾风尘,以为躲到牢里去,就能躲过这场婚事?是我傻,还是你太天真?”他说:“顾风尘,凭我现在不想娶你,你就只配做我的情人。”他说:“顾风尘,急什么,这场游戏,我不喊停,你就妄想结束。”顾风尘,我讨厌这个名字。却有人告诉我,那个与我只有几个钟头缘分的生母,就是在风尘中辗转至死。她给我取名的时候,仅有一句:“纵使千杯万盏,也不足以慰余生风尘。”
  • 帝少遇上呆萌小白兔

    帝少遇上呆萌小白兔

    当女主遇上了霸道总裁,从此变成了一只温顺的小白兔。而霸道总裁的心里只有宠!宠!宠!
  • 传奇天下之少年篇二

    传奇天下之少年篇二

    一个平凡的少年因为捡到了不该捡的东西,从而被神秘师父带上山隐世习武,身为了天武者!下山后不断壮大自己,发现自己被卷入一个个强大的势力,寻找消失的天狼一族,开启天启之门,走向习武巅峰!
  • 当我转身时

    当我转身时

    吴君,女,中国作协会员。曾获首届中国小说双年奖、广东新人新作奖。长篇小说《我们不是一个人类》被媒体评为2004年最值得记忆五部长篇之一。出版多本中篇小说集。根据其中篇小说《亲爱的深圳》改编的电影已在国内及北美地区发行放映。
  • 幻风林
  • 这些事让孩子自己去做

    这些事让孩子自己去做

    本书从孩子的生活、学习、性格、心态、交际、理财等方面的细节入手,全面地向父母们介绍了哪些事是可以让孩子自己去做的,并着重指出了怎样让孩子去做的方式方法。书中还设有“自立小故事”、“教子小故事”、“相关小故事”、“延伸阅读”等内容,父母可以从中得到启发。
  • 爱情是毒,甘之如饴

    爱情是毒,甘之如饴

    “唐曼柔,我们离婚。你净身出户!”“不可能!”“没想到你这么恶毒,我当初真是看错你了。我和她已经有孩子了,需要用钱,如果你还有点同情心,就应该理解我的辛苦。”婚内出轨喜当爹,让我净身出户养你和小三的孩子,我拒绝就是我恶毒?三观这么歪真的能做人?既然如此,那我就教你做人!
  • 极侠之道

    极侠之道

    当世之义理,往往激发于内心而无法诉诸现实。一旦触及此大矛盾,便如水火相侵。侠义行于世,便即如此。一旦触及礼法,即成杀伐。
  • 道禅集

    道禅集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汇聚授权电子版权。